工艺变更管理规程

2024-09-14

工艺变更管理规程(精选6篇)

工艺变更管理规程 第1篇

生产工艺变更规程

目的:建立生产工艺变更规程,以规范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保证药品质量。适用范围:公司所有注册药品的生产工艺。

责任:企业技术中心、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设备部、生产车间。内容:

1、变更立项申请

1.1变更立项申请人首先填写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附表

1、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并同时递交生产工艺变更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试验方案计划。

1.2变更立项申请人应对变更前后的生产工艺作以充分的比较,尤对变更后的生产工艺是否能够影响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和提高药品质量作以充分的评估,以消除潜在的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2、变更立项评估与批准

2.1公司接到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后,应组织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论证,充分研究和审查其相关资料,尤对能否影响药品质量作以充分论证和评估,同时完善其试验方案。

2.2专题论证会应形成会议纪要,对其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在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上签字。

3、变更后的生产工艺试验与验证

3.1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和试验方案获准后,实施部门应书面提出变更后的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并履行验证方案的审批程序。

3.2每项生产工艺变更均必须进行连续3个批号的工艺验证,验证重点是变更后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3验证结束后,应对此项生产工艺变更作出试验总结,重点是变更后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填写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附表

2、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

4、变更后的生产工艺审查、批准与实施

4.1 验证结束后,公司应组织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专题审评会,充分审查试验总结和验证结果,对变更后的生产工艺能否影响药品质量作以充分论证和评估,并作出结论。

4.2专题审评会应形成会议纪要,对其生产工艺变更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在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上签字。

4.3确认生产工艺变更对药品质量有影响时,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中的相关规定,报SFDA审批。其变更后的工艺待SFDA批准后再行实施。

4.4确认生产工艺变更对药品质量没有影响时,即属于“不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变更”,由相关部门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修订、审核和批准规程》对原工艺规程做出修改,下发执行。

此述“不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变更”系指企业因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局部设备变更而发生的生产工艺变更,其变更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属非实质性的生产工艺变更,此类工艺变更不须报SFDA审批。

5、文件

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生产工艺变更可行性分析报告、试验方案计划、专题论证会纪要、变更后的生产工艺验证方案、试验总结、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作为工艺变更的重要依据,均应存档。

工艺变更管理规程 第2篇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57分)

1.根据偏差管理的范围,偏差分为()和()两类。2.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的结果偏差。包括()、()、()、()、()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3.物料接收、储存、使用, 生产过程的设备运行、工艺参数、控制标准、公用系统运行、校验的任何异常或偏差,应立即报告给发现部门的()和()。当确认为偏差时,由偏差发现人员以()的形式报告给()。

4.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和(),防止偏差的产生。

5.OOT警戒限度分为()()()这三类。6.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

7.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均应遵照()()系统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9.变更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的潜在影响。

10.判断变更所需的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当有()的依据。

11.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由()提出后,应当经评估、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实施职责,最终由()审核批准。变更实施应当有完整的()。

12.变更范围对()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的产品质量具有等效性,并且变更实施后不需要经过验证或确认、额外的检验、稳定性考察的变更。

13.变更实施记录应由()保存。

14.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变更可能影响药品的(),则质量评估还应当包括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进行()。

15.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和对产品的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分为以下几类:()、()、涉及注册的变更、不涉及注册的内部变更、()、()

二、简答题(共43分)

1.简述各类偏差审批流程(11分)

2.简述偏差、严重偏差的定义。(10分)

3.变更的定义?(10分)

4.变更申请《变更审批表》第一部分的内容?(12分)

2016年偏差处理培训试题答案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57分)

1.根据偏差管理的范围,偏差分为(实验室偏差)和(非实验室偏差)两类。2.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的结果偏差。包括(取样)、(样品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3.物料接收、储存、使用, 生产过程的设备运行、工艺参数、控制标准、公用系统运行、校验的任何异常或偏差,应立即报告给发现部门的(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当确认为偏差时,由偏差发现人员以(《偏差处理单》)的形式报告给(质量管理部)。

4.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5.OOT警戒限度分为(分析警戒)、(工艺控制警戒)、(符合警戒)这三类。

6.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7.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均应遵照(变更)(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 8.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的控制。9.变更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10.判断变更所需的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当有(科学)的依据。11.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由(申请部门)提出后,应当经评估、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实施职责,最终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变更实施应当有完整 12.变更范围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变更后与变更前)的产品质量具有等效性,并且变更实施后不需要经过验证或确认、额外的检验、稳定性考察的变更。

13.变更实施记录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保存。

14.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

(三)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变更可能影响药品的(有效期),则质量评估还应当包括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15.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和对产品的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变更)、(次要变更)、涉及注册的变更、不涉及注册的内部变更、(永久变更)、(临时变更)

二、简答题(共43分)

1.简述各类偏差审批流程(11分)

①微小偏差的《偏差处理单》由质量管理部偏差管理员审核,质量管理部经理进行终审。微小偏差不需编写偏差调查报告。

②严重偏差和次要偏差的《偏差处理单》由质量管理部偏差管理员审核,质量受权人进行终审。

③《偏差处理单》填写终审意见后由质量管理部偏差管理员将复印件返回该偏

差的相关部门,原件在质量管理部归档。2.简述偏差、严重偏差的定义。(10分)

偏差:偏差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标准的偏离。是指在产品的检验、生产、包装或存放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离批准的规程、处方、质量标准、趋势、设备或参数的非计划性差异。严重偏差:严重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

3、变更的定义?(10分)

指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性、生产过程的重现性或可能影响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任何改变,包括物料、产品、工艺、设备、操作方法、标准及检验方法等变动。

4.变更申请《变更审批表》第一部分的内容?(12分)①变更项目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或系统 ②变更申请人

③申请日期和计划实施日期 ④变更类型 ⑤现状描述

⑥变更方案以及变更支持文件(如必要时应附图纸或可行性报告)⑦改变的原因,例如公司要求、成本降低、法规要求、质量改进等

电子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第3篇

工艺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产品最合理的工艺过程(即生产过程),将实现这个工艺过程的程序、内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每一个环节应该遵守的技术规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于指导工人生产和进行工艺管理的技术文件。它具有生产法规的效力,是组织生产时技术交流的依据,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出来的文件。电子产品工艺文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工艺规程和管理用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属于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制造、工人操作、质量检验的技术文件,是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艺规程主要形式有: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工艺说明及简图。

1 工艺规程的编制

1.1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要求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1)编制工艺规程要充分体现产品图纸的要求,应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的原则确定工艺规程。(2)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要明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并确定它的工序控制点,提出主导因素的控制方法。(3)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条件,尽量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4)要按照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纲领,确定采用哪种工艺文件格式。(5)工艺规程应由专业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1)表达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应符合本行业的有关标准,例如,电子行业要符合电子行业标准SJ/T10320—92的规定。(2)工艺规程要符合“三性”的要求,即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2 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编制工艺规程,从装配开始,紧接着是机械加工,然后是毛坯制造。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必须做到本工艺阶段满足下一工艺阶段的工艺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工艺文件的主要部分。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有以下内容:(1)规定最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方法;(2)确定各单元的装配工序内容和装配规范;(3)选择所需的工具、夹具、设备等;(4)规定产品各组成部分装配和总装配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5)选择检验装配质量的方法和工具;(6)规定各装配工序的定额;(7)规定运送半成品及产品的合理方法。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编制内容主要采用工艺卡、工序卡、工艺说明及简图、工艺守则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表现。(1)工艺卡。工艺卡是针对每一零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工艺过程而编制的一种工艺规程文件,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定额以及所用的材料规格。如电气装配工艺卡、扎线工艺卡、油漆涂敷工艺卡等。(2)工序卡。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要求的工艺规程。在工序卡中,规定了装配操作顺序,该工序的详细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必要的简图,检验卡(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等,因而也可称为作业指导书。(3)工艺守则。工艺守则也称操作规程,是企业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来制定。一般是重要和关键工序才制定工艺守则,其内容有条文、表格、制度等。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用范围,适用于哪类专业工种的工艺;材料及配方,与工艺有关的工艺材料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比例;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准备,说明在操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工艺过程,按操作中应遵循的顺序,叙述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表格、曲线等进行描绘,以便操作者掌握;质量检查,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检查的设备和方法;技术安全和注意事项,指出在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及人身、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对于整机装配编制工艺守则的有关工作有:有引脚元器件引脚成型工艺、线圈绝缘处理等方面的工艺守则。(4)工艺说明及简图。它用于产品的装配,是针对具体零部件或整件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而编制出的工艺过程的说明,与装配工序卡配和使用。

1.3 工艺规程审批

工艺规程编制完成后,应履行以下三个手续:(1)审核。一般工艺规程由设计者自校后,产品主管工艺师、专职工艺标准员审查,关键工艺规程可经工艺处长审核。(2)会签。工艺规程经审核后,应由有关车间和部门会签。(3)批准。生产的关键产品的工艺规程应由总工艺师批准。

2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必须要确保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和统一,因此,电子工艺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配套齐全,即应该保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企业在编制产品工艺文件时,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性质,参照行业标准“SJ/T10320—92工艺文件格式”、“SJ/T10375—93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和“SJ/T10631—1995工艺文件的编号”这三个标准所规定的对电子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参照电子行业“SJ/T10324—92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标准,在设计的工艺规程基础上,编制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是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进行工艺管理、经济核算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以产品为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总和。

3 工艺文件的管理

当工艺文件经审批,符合齐套性要求,并经生产考验证实其成熟后,应成套归档至企业技术档案室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室对所保管的工艺文件,应进行装订,其装订原则可根据各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状况,具体装订为若干分册,也可按工艺人员的分工划分成册装订。对工艺文件的保管应以检索、使用、节省等有利为原则,工艺文件的保管要成为企业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工艺文件是产品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生产一线工艺的角度论述了工艺文件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着重讲述了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的编制。

关键词: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编制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328.

[2]王天曦,李鸿儒.电子技术工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4篇

【关键词】毛坯;机械加工艺;工艺规程

1.机械加工艺规程的制定、作用

1.1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3)良好的劳动条件及避免环境污染 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注意保证工人操作时有良好而安全的劳动条件。因此,在工艺方案上要尽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措施,以减轻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避免环境污染。

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这三个方面有时相互矛盾,因此,合理的工艺规程应用该处理好这些矛盾,体现这三者的统一。

1.3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产品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图。

(2)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

(3)产品的生产纲领(年产量)。

(4)毛坯资料 毛坯资料包括各种毛坯制造方法的技术经济特征;各种型材的品种和规格,毛坯图等;在无毛坯图的情况下,需实际了解毛坯的形状、尺寸及机械性能等。

(5)本厂的生产条件 为了使制订的工艺规程切实可行,一定要考虑本厂的生产条件。如了解毛坯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规格及性能;工人技术水平以及专用设备与工艺装备的制造能力等。

(6)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工艺规程的制订,要经常研究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积极引进适用的先进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有关的工艺手册及图册。

1.4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选择毛坯。

(4)拟订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7)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填写工艺文件。

1.5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工艺文件。常用的工艺文件格式有下列几种:

(1)综合工艺过程卡片。

这种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地列出了整个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它是制订其它工艺文件的基础,也是生产技术准备、编排作业计划和组织生产的依据。

(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它是用来指导工人生产和帮助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过程的一种主要技术文件,广泛用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和小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根据工艺卡片为毎一道工序制订的。它更详细地说明整个零件各个工序的加工要求,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在这种卡片上,要画出工序简图,注明该工序每一工步的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在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首先要对照产品装配图分析零件图,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作用及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了解并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定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定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然后着重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技术要求的分析。

2.1机械加工零件结构分析

机械加工零件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零件表面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尽管组成零件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从形体上加以分析,都是由一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组成的。基本表面有内外圆柱表面、圆锥表面和平面等;特形表面主要有螺旋面、渐开线齿形表面、圆弧面(如球面)等。在零件结构分析时,根据机械零件不同表面的组合形成零件结构上的特点,就可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例如外圆表面通常由车削或磨削加工;内孔表面则通过钻、扩、铰、镗和磨削等加工方法获得。

(2)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区分

根据零件各加工表面要求的不同,可以将零件的加工表面划分为主要加工表面和次要加工表面;这样,就能在工艺路线拟定时,做到主次分开以保证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

(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功能相同的零件,其结构工艺性可以有很大差异。所谓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2.2机械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图样上的技术要求,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便于加工,而且齐全和合理。其技术要求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

(2)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3)工件的热处理和其它要求,如动平衡、镀铬处理、去磁等。

机械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对确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和生产成本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认真审查,以避免过高的要求使加工工艺复杂化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在认真分析了零件的技术要求后,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便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有无热处理要求,决定了该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进而得出中间工序和粗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如,轴类零件上IT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 Ra1.6μm的轴颈表面,若不淬火,可用粗车、半精车、精车最终完成;若淬火,则最终加工方法选磨削,磨削前可采用粗车、半精车(或精车)等加工方法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基本上决定了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2.3毛坯的选择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第5篇

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各种变更(工艺、生产、设计、设备设施等)不引发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设施等变更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工艺参数变更的归口管理。

3.2设备管理部负责联锁摘除与恢复、设备设施机械变更的归口管理。

3.3安全生产部负责监督变更的实施、管理。

3.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变更的归口管理,并负责变更后相关人员的培训。

4.内容

4.1变更管理制度流程图

见附录一

4.2变更类型确定

4.2.1生产、工艺、设计变更

4.2.1.1生产装置的(新建、)改建、扩建;

4.2.1.2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变化;

4.2.1.3工艺控制参数的修订;

4.2.1.4工艺技术改进引起的变化;

4.2.1.5原料、产品、及化学药剂性质的变化;

4.2.1.6工艺操作规程和大机组设备操作规程的改变;

4.2.1.7电力及公用介质的变化。

4.2.2机械设备设施变更

4.2.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2.2.2设备材料的代用;

4.2.2.3更换与原设备材质、结构、型号、处理能力不同的设备;

4.2.2.4临时的配管、接头;

4.2.2.5临时增加的电气设备;

4.2.2.6新增加的设备、容器或储罐。

4.2.3管理变更

4.2.3.1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变更;

4.2.3.2工作制度的变更;

4.2.3.3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

4.2.4无需进行变更管理的情况

4.2.4.1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4.2.4.2更换同一型号的设备和管线;

4.2.4.3更换同一型号的配件;

4.2.4.4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

4.2.4.5日常的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

4.2.4.6修理或重新标定的仪器、仪表;

4.2.4.7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4.3变更等级确认

按照厂有关管理规定确认重大变更(A级)和一般变更(B级和C级)。

4.3.1重大变更申请与审批

重大生产、设计变更为A级变更,由车间填写《变更申请表》,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及风险评估的分析,填写《变更风险评价表》,签字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4.3.2一般变更申请与审批

4.3.2.1B级和C级的变更由车间填写《变更申请表》,并初步论证和进行风险评价,然后报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执行。

4.3.2.3变更项目的审批结果由主管部门及时反馈给申请部门和申请人,并通知相关部门。

4.3.2.3审批未通过的变更,申请部门不得擅自进行变更。

4.3.3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方案

4.3.3.1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相关部门制定变更的实施方案。

4.3.3.2各类型变更的实施按相关部门的职责执行。

4.3.4应急措施

4.3.4.1如有必要,申请部门要编制变更实施过程中的异常应急措施,报主管部门审批。

4.3.5实施变更的沟通

4.3.5.1变更实施前由变更部门将变更内容以文件方式通知其所在部门及操作人员。

4.3.5.2由变更部门把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文字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明确岗位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4.3.6变更的实施

4.3.6.1生产、技术项目的变更,根据等级分别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2机械、设备、设施的变更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3管理变更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有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4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内容:

4.3.6.4.1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批复情况,安排变更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责任人员和控制目标;

4.3.6.4.2如属技术动改项目,由技术动改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下达设计委托书;涉及安全卫生设施的项目,由安全生产部负责审查签字。如属外委项目的变更参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执行。如实施过程涉及供应商、承包商,参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执行;

4.3.6.4.3变更项目所在基层部门接到变更(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后,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制订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4.3.6.4.4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及时将批准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通知有关部门和岗位人员;

4.3.6.4.5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施过程的现场监督,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则按制度办理;

4.3.6.4.6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安排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监护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监护工作。变更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紧急情况,则执行应急管理制度。

4.4变更的验收

4.4.1验收制度

4.4.1.1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项目主管部门组成由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参加的验收组,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4.4.1.2验收组应对变更的实施做出评价,填写《变更验收表》。

4.4.2验收要求

4.4.2.1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安全可靠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作出验收评价。

4.4.2.2不符合项应制订改进方案,再次实施变更,验收复审,并填写验收报告。

4.4.2.3验收合格的项目,由各部门纳入正常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4.4.2.4验收不合格项由主管部门组织重新变更。

4.4.2.5工艺参数的变更运行一定时间后,将结果分别报主管部门签字验收。

4.5验收合格的变更管理

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操作制度,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按变更后的参数执行。

4.5.1变更的沟通与培训

4.5.1.1变更项目涉及部门和部门应及时对变更内容和风险进行沟通。

4.5.1.2人力资源部和申请部门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掌握新的工作制度和方法。

4.5.2变更资料管理

工艺管理规程 第6篇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

工 艺 管 理 规 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益,特制订本工艺管理规程。

第二条、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工艺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生产水泥产品为目标;针对窑、磨的管理,开展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计量等基础工作,提高水泥生产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第三条、凡属于工艺过程中重大设备改进,新技术的采用,配料方案的改变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改变等,一定要经过试验和科学鉴定,严禁不经试验盲目推广。

第四条、为了切实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都要根据本细则,制订本部门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还要依照GB/T19001-2000标准。

第五条、本细则由公司生产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要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公司各部门、工艺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对违背细则致使生产造成损失者,根据情节轻重,应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第二章 工艺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在公司生产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设立生产运行部和品质部作为公司工艺管理的机构。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七条、品质部负责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制订本公司主要经济技术质量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

2、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3、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全部合格。

4、负责设计配料方案,并贯彻执行。

5、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对比制度,研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

第八条、生产运行部负责全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制订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制定工艺管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

2、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3、对生产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负责召开有关人员业务会,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4、要组织工艺系统全面技术标定,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5、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6、建立窑、磨主机工艺技术参数档案,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

7、负责公司工艺改进项目,并汇报主管经理和总经理。

8、开展全面的工艺管理,并宣传执行公司制定的工艺管理规程及制度,提高岗位工人的技能,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三章 回转窑的工艺管理 第一节 回转窑的作业原则

第九条、回转窑的工艺管理原则是: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优化风、煤、料、窑速、温度、压力等的合理技术参数。处理好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的相互关系,稳定热工制度,提高快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加强密闭堵漏,充分发挥窑尾预热分解的功能,提高热效率和收尘效率,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第十条、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窑速和下料量成正比,一次风量及三次风量,高温风机风量及喂煤设备灵活可调,窑系统各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可靠。回转窑系统电动执行机构灵活可调可控,手动闸门可调可控,预热器系统各级翻板灵活,窑头、窑尾、篦冷机及预热器系统的密封装臵,要完整、严密。篦冷机、燃烧器、熟料链斗输送机、喂料、喂煤的罗茨风机、螺旋泵、收尘系统及各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

第十一条、为了不断地使回转窑技术参数完善合理化,以正确指导生产,管理人员除应注意经常深入现场实际外,还必须加强原始记录和各项技术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十二条、稳定原燃材料质量和入窑生料成分,达到稳定窑的热工制度,必须严格监督,按照“质量管理规程实施细则”和“采购技术规范”办事。

第十三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熟料煅烧操作员作业指导书”。第十四条、点火前(检修后)生产管理部部长组织工艺、机械、电器管理人员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主机及附属设备试运转和验收。

2、验收窑内的耐火砖,浇注料,篦冷机的耐火砖及浇注料,预热器内耐火砖及浇注料(及内筒衬料)。

3、检查窑内、篦冷机内、预热器系统风管、料管、小仓是否有杂物、预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热器系统有无结皮或积存死料。

4、喂煤设备是否完好,煤粉仓存有足够的煤量。

5、喂料设备是否完好,生料库存有足够的储量,并保持称量仓仓位的动态平衡。

6、电气、自动化仪表是否完好。

7、检查水、电、压缩空气等是否均已具备。

8、所有机电设备是否备妥,是否能由中控集中开车。

9、柴油量是否备足、点火所用物品准备妥当。

10、各岗位工人是否配备齐全,就位。

第十五条、检查确认完毕后,由生产部经理通知有关人员实施点火具体工作。

第二节 点火投料

第十六条、点火时及正常生产时非工作人员严禁在窑头停留。第十七条、回转窑烘窑应严格按工艺管理人员确定的升温曲线和投料方案进行,执行“慢升温、不回头”的原则。

第十八条、投料初始量为50t/h,按照窑况和质量情况逐步加大,直到满负荷,正常情况控制在4-8小时,挂好窑皮,确保水泥窑的长期安全运转。

第三节 正常生产期间的工艺管理

第一部分 严格控制熟料质量,要认真做到以下几条: 第十九条、生料:储存量≥2000吨;水份≤1.0%;0.08mm方孔筛筛余≤18.0%;

第二十条、原煤预均化堆场储存量≥2000吨;煤粉仓≥20吨;煤粉灰份≤35%,偏差±2%;低位热值≥4800×4.18kj/kg;挥发份≥18.0%。三氧化硫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含量≤2.5%;煤粉水份≤2.0%;煤粉0.08mm方孔筛筛余≤4.0%。

第二十一条、提高回转窑的煅烧操作,保持火焰顺畅有力,防止顶火逼烧,提高快转率,严禁跑黄料、欠烧等。

第二十二条、保持煤粉完全燃烧避免还原气氛,减少黄心料,做到熟料结粒细小均齐,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第二十三条、控制熟料中游离钙含量≤2.5%,合格率≥80%,立升重1200±75g/L,合格率≥85%。

第二十四条、保证熟料28天的抗压强度平均值≥55.0MPa。

第二部分 在提高熟料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第二十五条、保证燃料的合理匹配,窑内占总燃料量的40~45%,分解炉55~60%,分解率达到85~95%。

第二十六条、消耗定额:标准煤耗≤125kg/t,生料料耗≤1550kg/t;耐火砖消耗≤2.5kg/t。

第二十七条、积极降低废气温度,一级筒出口温度≤370℃。

第二十八条、加强预热器和分解炉的管理、切实搞好密封、堵漏,观察孔、检修门、活动连接处要密闭完好,防止漏风、漏料。

第二十九条、保证前窑口、后窑口的密封装臵完好无损,避免漏风、漏料。

第三部分 加强操作,稳定热工制度 第三十条、每月对固体流量计进行一次零点校正,每年对固体流量计进行一次标定,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一条、控制好各级预热器的温度及压力参数,加快热交换,提高热效率,稳定窑的热工制度。烟室温度:950~1050℃,C5锥部温度:830~870℃。

第三十二条、窑的正常操作,要求稳定窑温,前后兼顾,合理调配风、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煤料,适当拉长火焰,火形完整有力,做到不损坏窑皮,不窜黄料,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

第三十三条、回转窑操作十八字经:前关键、后基础、勤准早、早动小、结粒好、稳定保。

第三十四条、分解炉的正常操作,则要求正确及时调整煤和通风量,保持炉中及出口气体温度稳定;压力稳定,防止气温过高或过低,确保分解炉及预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五条、操作要以保证烧成设备的发热能力和传热能力的平衡稳定,保持烧结能力和预热能力平衡稳定为宗旨,操作中应做到:前后兼顾、窑炉协调、稳定烧结温度和分解温度,稳定窑炉合理的热工制度。

第三十六条、三固

1.2.3.固定窑速。固定喂料量。

固定篦冷机篦床上料层厚度。

第三十七条、四稳

1.2.3.4.稳定C5出口气体温度(分解炉喂煤),稳定预热器排风量(高温风机转速),稳定烧成带温度(窑头喂煤),稳定窑头负压。

第三十八条、六兼顾

1.2.3.4.5.6.兼顾窑尾02含量及气流温度。兼顾C1出口温度、压力。兼顾分解炉内温度及压力。兼顾筒体表面温度。兼顾篦冷机废气量。兼顾废气处理及收尘系统。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三十九条、停窑24小时应留火保温,停窑大于24小时应熄火。止火8小时以上启用燃油系统点火。

第四部分 篦冷机系统 第四十条、合理控制各室风量,控制料床料层厚度,努力提高二、三次风温,减小热损失,提高冷却效果。出篦冷机熟料温度控制100℃+环境温度。

第四十一条、合理调节冷却风量和篦板速度,做到布料均齐,保持适当的料层厚度。避免棚料、堆“雪人”及“红河”现象出现。临时停窑,篦冷机一段篦床上的熟料不要排空。

第四十二条、加强熟料破碎机及输送设备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转。定期检查和更换锤头,保证破碎机的熟料粒度小于25mm。

第四十三条、控制窑头电收尘进口温度在250℃以下,提高电收尘效率及保护电收尘极板。

第五部分 废气处理 第四十四条、收尘的工作温度保持在正常的气露点温度+30℃以上,以免出现局部结露造成滤袋糊死,但为了保护滤袋温度不宜过高,入口废气温度必须<200℃。收尘的窑灰要回生料库避免直接入窑。

第四十五条、增湿塔供水作到灵活可调,要做好保温卸料装臵避免漏风。第四十六条、保持增湿塔喷头喷水的雾化效果,提高增湿塔的效率,保证不湿底,不积存料。

第四十七条、电收尘要做好保温工作,卸料装臵要避免漏风。第四十八条、及时清理阳极、阴极石英套管上的积灰,调整极距,维护好振打装臵,维护好振打及电控装臵并防止气流断路。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五节

煤粉制备工艺管理

第一部分 煤粉制备系统作业原则 第四十九条、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优化风、料以及研磨压力的各项技术参数、稳定磨内压差、控制好进出磨温度和料层厚度,减小磨机震动,防止系统着火和爆炸,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五十条、煤磨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各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可靠,电动执行机构灵活、可调、可控,手动阀门可调,可控,各处密封装臵要严密可靠,防爆装臵要齐全可靠,各输送设备、收尘系统都要保持完好。

第五十一条、为了不断地使煤磨系统技术参数完善和合理化,以正确指导生产,管理人员应注意经常深入现场联系实际,还必须加强原始记录和各项技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第五十二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努力提高煤磨操作水平,稳定系统参数,保持煤磨稳定运行。

第五十三条、保证热风供应,合理调节风量,适宜调节粗粉分离器导向叶片,保证合理的出口温度。

第五十四条、原煤堆场最低储存量2000吨,原煤粒度≤50 mm,综合水份≤10.0%。

第五十五条、原煤灰份≤35%,挥发份≥18%,低位热值≥20900KJ/Kg,三氧化硫含量<2.5%。

第五十六条、煤粉水分控制在2.0%以下,煤粉细度控制在4.0%以下,以便于回转窑的煅烧。

第五十七条、控制进磨热风温度不大于350℃,出磨气体温度控制在60℃±5℃,不得超过70℃。袋收尘灰斗温度不大于65℃。第五十八条、保证整个系统密闭,防止漏风,使整个系统处于负压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操作,提高收尘效率。

第五十九条、停磨后,保证收尘所有振打装臵及排灰装臵一定要有足够长空转时间,保证各处不留有积灰。

第六十条、煤粉制备系统的安全防火或灭火措施必须齐全,必要时立即启用。

第六十一条、取料机的工作及原煤输送要满足煤磨的运转需要及原煤仓的限定位。

第四章 生料制备工艺管理

第六十二条、生料质量是熟料质量的基础,为保证生料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合理的原燃材料储存量,其最低储存量为:石灰石5000吨(5天)、电石渣(堆棚库存)5000吨(5天)、粘土2000吨(10天)、铜渣1000吨(20天)、炉渣500吨(10天),当低于最低储存量时,生产运行部以及经营部应积极采取措施,限期补足;

2、严格控制入磨物料水份,石灰石≤2.0%、电石渣≤35.0%、粘土≤15.0%、铜渣≤4.0% ;

3、4、控制入磨物料粒度,主要控制石灰石粒度≤40mm; 生料配料站各种原料入库由原料车间负责,应避免混料现象;

5、原料配料秤应定期检查标定,确保计量准确,以保证原料配比执行的有效性;

6、当原料库内有杂物堵塞,影响下料或喂料设备发生故障时,电石渣断料应以石灰石补足,石灰石断料应以电石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渣补足,粘土断料超过5分钟必须止料处理,铜渣断料超过10分钟必须止料处理,以保证出磨生料质量;

第六十三条、品质部结合原料质量情况、窑况、熟料质量情况等下达生料质量指标要求;

第六十四条、烧成车间应严格按品质部下达的质量指标要求调控物料配比,以保证出磨生料质量;出磨生料质量控制指标要求:CaO±0.3% 合格率≥60%、Fe2O3%±0.2% 合格率≥80%、KH±0.02 合格率≥40%、N±0.1 合格率≥60%、P±0.1 合格率≥60%、细度≤18.0% 合格率≥90%、水份≤1.0% 合格率100%;

第六十五条、加强生料立磨操作,提高生料产、质量。

1、维持稳定料床,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床是辊式磨粉磨的基础和正常运转的关键;

2、寻求适宜的辊压,合理控制风量,灵活调节分离器转速,将磨机产量、质量调整至最佳状态;

加强生料立磨的现场巡检,注意油温、油压、油量、轴承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这是安全生产、优质高产的基础。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五章 水泥粉磨工艺管理

第六十六条、品质部根据水泥销售情况、客户需求并结合生产状况计划组织不同品种等级水泥的粉磨,下达水泥粉磨质量控制指标及物料配比通知单。

第六十七条、保持合理的原材料储存量,其最低储存量为:磷渣6000吨(10天)、粉煤灰200吨(3天)、石膏1500吨(20天)、熟料4000吨(5天),当低于最低储存量时,生产运行部和经营部应积极采取措施,限期补足。

第六十八条、控制入磨磷渣水份≤10.0%,磷石膏水份≤10.0%,控制入磨熟料温度≤100℃,控制出磨水泥温度≤135℃,超过此温度应采取降温措施或停磨,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性能。

第六十九条、水泥制成车间严格按下达的质量指标要求控制入磨物料配比,保证出磨水泥质量。

第七十条、生产中改磨或改入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时,应按规定要求清洗相关设备和设施。

第七十一条、出磨水泥严格按照品质部指定的库号入库,严禁上进下出并防止雨水及杂物落入。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七十二条、各品种等级水泥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以满足出厂需求。

第七十三条、调整优化水泥粉磨系统工艺技术参数,提高产、质量。

1、加强磨机通风,降低磨内温度,减少过粉磨现象,防止堵塞篦孔和黏球现象。

2、科学合理调整研磨体填充率和级配,将磨机产量、质量调整至最佳状态。

第六章 水泥包装工艺管理

第一节 水泥出库

第七十四条、水泥出库必须严格按品质部下达的“水泥出库通知单”执行出库作业,保证不断料。

第七十五条、水泥出库作业前,必须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输送设备、卸料设备是否完好。

2、各水泥库闸板的密闭情况。

3、按“水泥出库通知单”确认水泥出库的品种,强度等级和库号,在库底输送设备开启后,方可打开闸板。

第七十六条、正常出库作业时,要随时检查各库的下料情况,并按用料量及时调整,当卸料设备出现故障或杂物堵塞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正常出库作业。

第七十七条、保证输送设备的运转,密闭良好,减少扬尘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二节 水泥包装

第七十八条、包装机工艺管理原则:选择使用商标正确符合标准的水泥包装袋,保证袋重合格率,降低包装袋的破损率,清楚、准确地打印水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等,提高台时产量和设备运转率。

第七十九条、包装机生产作业前,必须检查确认下列各项:

1、主机及附属设备运转正常。

2、包装机定重部分灵活、可靠。

3、包装机生产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与水泥袋上的商标相符。

4、水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准确,印色正确清楚。

第八十条、水泥包装由低强度等级改为高强度等级时,必须做到:

1、将提升机内的低等级水泥清空。

2、将包装机台底的回料输送机转空。

3、将包装机上的储料仓放空。

经检查合格后,用高等级水泥冲洗输送设备和包装设备。

第八十一条、包装机正常作业时,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随时检查包装机料仓内的储料量。

2、随时检查水泥袋上商标的印刷情况。

3、随时检查包装日期、出厂编号的印刷情况,及时添加印刷用的油墨。

4、随时检查包装袋重情况。

5、在灌袋过程中,严禁拍、打包装袋,应在自动落闸后方可拉袋。

第八十二条、包装生产时,破袋、跑袋或袋重不合格的包装袋不得转到下道工序,因装车或堆存破损造成的散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均匀地从包装机回料输送处加入,并随时保持包装机各处干净,无积灰。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第八十三条、水泥包装袋重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磷渣硅酸盐水泥每袋净重不得少于49Kg, 20袋总重≥1000Kg,普通硅酸盐水泥每袋净重不得少于49.5Kg,20袋总重≥1000Kg,由品质部出厂管理员每天抽重20袋,并做好记录。

第八十四条、保证收尘器完好,布袋损坏或脱落的要及时更换,保证其收尘效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三节 水泥堆存和装车

第八十五条、水泥堆存和装车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人为造成破损。

第八十六条、成品水泥的堆存必须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堆存,码放整齐,并应相距一米以上,水泥垛上不得有破袋和散水泥。

第八十七条、成品水泥的堆存日期不得超过15天,每月的月初和月中,必须将成品库清理二次,逾期的水泥必须经质量控制中心化验鉴定同意后方可出厂。

第八十八条、成品水泥装车前要对车次进行检查:

1、车底潮湿,有积水未作处理或无防雨、雪措施,不准装车出厂。

2、车底有杂物,未进行清理的不准装车出厂。

第八十九条、水泥装车时,要没有专人检查装车数量,作到品种、强度等级相符,数量准确,码放整齐,破袋、跑袋、重量不合格的不准装车出厂。

第四节 散装水泥的入库和装车

第九十条、散装水泥入库必须按水泥出库计划执行,当散装水泥库由低强度等级改为高强度等级水泥时,必须进行清库,并以质量

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控制中心验收合格后,方可入散装水泥。

第九十一条、散装水泥输送入库,当由低强度改为高强度等级时,应使用高强度等级或普通水泥冲洗输送设备10分钟,入原低强度等级或缓凝型水泥库,然后方可入高强度等级或普通水泥库。第九十二条、散装水泥入库内,必须确认:

1、入库水泥品种、强度等级与库内在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相同。

2、打开相应的闸板,并关闭其他闸板。

第九十三条、散装水泥装车前,必须将散装车上的闸板关闭,同时确认散装仓内的水泥与装车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相符。

第九十四条、散装水泥装车时,要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装车。装车过程中,要随时掌握装车情况,在散装车快满时,应先把风关小最后关闭,然后在关闭闸板,严防水泥溢漏,溢漏的水泥要经质量部化验室鉴定后,方可回送散装仓。

第九十五条、散装水泥装车完毕,要及时封盖,计量必须准确无误,装车记录要与车号、重量、品种、强度等级相符。

第九十六条、散装水泥装车计量完毕,记录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编 制: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批 准: 年 月 日

上一篇:新媒体与公共关系论文下一篇:奶奶的爱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