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杂文随笔

2024-05-24

其乐融融杂文随笔(精选11篇)

其乐融融杂文随笔 第1篇

其乐融融杂文随笔

毕竟,旧历年底的乡村才像过年,热闹极了。

“高速公路堵吗?”,他奶奶在阳台摆弄着他的向阳花,不时的眺望着远方,对背后的他小儿子说。

“不堵”,小儿子低声的说。顺手,给他奶奶倒了一杯热茶,递过去。奶奶接过,便放在一旁的桌子上,面向远方,默默不语,这似乎不是他奶奶的性格,在他眼中奶奶的形象是一个热情好客话多的人。但现在似乎已融不进这个热闹的氛围。

过年的魅力在于,久忙在外的大女儿,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孙子辈的孙女会从四面八方朝圣般的赶回来,厨房里一阵热闹,大姨帮着切菜,小幺帮着洗菜,伯妈在一旁往凿里放柴火,锅里的油都辣的炸出了锅,小妹妹连忙跑出去和哥哥抢皮球,虽然地上铺满了雪,可她依然健步如飞,不远处弟弟坐在沙发旁摆弄着他的玩具车,嘴里不时发出“嘟嘟嘟~~”的声音。 室外也传来了震耳的烟花声响,同时少不了几声狗吠。大家的心都放出去了,像氢气球径直往上。收都收不回来,牲畜也学着叫嚣。

只有奶奶一个人坐在那边,好似世外桃源,安静极了。

“高速公路堵吗?今天”,他奶奶重复的.问道。

“不堵呢”,小儿子也是同样的回答她奶奶。

家里只有大儿子还在赶回家的高速公路上,大家都到齐了,都在等大哥回来团圆。平时大哥对家里人有求必应,特别照顾,按大哥的话说:“没什么我好担心的,从小到大心就在你们身上了”有一次,小幺在外旅游探险时失了踪,这事被大哥知道后,他硬是第一时间从1000公里外的邻省赶了过去,到处找关系让朋友帮忙,那几天他饭都顾不上吃,做梦都在想着找他妹,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反到被医生给弄回了医院去治疗。

奶奶从小就教育大哥要好好学,不要和外面人起矛盾,也希望大哥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说:“你大哥要是考上大学了,奶奶闭眼也值了”大概这种鼓励是大多数人宁愿不要上大学,也要奶奶的。大哥真的考上大学了,奶奶倒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因为她一直对已经考上大学的大哥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才知道,奶奶是记忆力不好了。不仅那件事忘了,连他孙子也偶尔不能认出,最近又在外面丢了两次,幸好有好心人,第一次有人送了一个大棉衣,估计是大夜里看见一个快70的老人,心生怜悯。我不知道那夜他奶奶是怎么过来的,莫不是在路上就那样徘徊了一整夜吧,心中一定想着:我要去找我的大儿子,去找我的家,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希望那晚他奶奶没有孤独喝绝望。可是,她绝对不会有埋怨,因为他奶奶性格很温和,没有脾气,心地善良。即使在记忆力不好的现在,看见门外乞讨的也会给平时还不舍得买的吃的5元钱。要知道别的老人都只会给一元或者一小碗米。旁人看着说没必要给那么多,奶奶连忙回应:哎,别人可怜啊!二楼灯火通明,那里格外热闹,大人们拉家常,小孩们打打闹闹,尖尖叫叫,声音都漂浮在空气中,看不出那是什么奏鸣曲,混在一起,外人觉得那是噪音。自家人怕是觉得,那是最美的一场音乐演奏会了吧!

大哥还没有回来,夜已渐黑,奶奶决定出去找找,估计太心切,忘了给二楼的晚辈们打一声招呼。那晚的夜格外的黑,没有一点月光,不时的天空飘着些小雨,路旁的小树哗哗作响,冬夜里的,即使是小风也总能刺痛你沧桑的脸庞。可他奶奶毅然决然,像带着哥伦布寻找新大陆的决心。

村口燃起了鞭炮响,惊醒了已熟睡的七大姑八大姨,村口有人来说,是大哥开着自己的车回来了,晃眼的车灯在夜里显得格外耀眼,大家这才想起一直在等大哥回来的奶奶,四处寻找、、、、、、可是,好久,他奶奶那晚上过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其乐融融杂文随笔 第2篇

老公比较忙,更多时间我主动承担了陪公公婆婆去医院的各种繁琐事务。几天下来,相处甚欢,这个过程我把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忘得一干二净。我想:既然是一家人,以心换心必是获取融洽的最佳通道。于是我满心欢喜并充满虔诚地,试着去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媳妇。

经过三天的寻医问药,所幸公公的病情并无大碍,被告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可。于是我便安心去上班。

临下班接到婆婆电话:“这几天一直辛苦你跑来跑去,饭也没吃好。

我刚刚买了菜回来,晚上咱们在家吃。”下班后已经晚上7点多,路过水果店,我特意买了很多水果来犒劳辛苦烧晚饭的婆婆。高高兴兴打开门,发现餐桌上竟然空荡荡,而公公婆婆在客厅若无其事看电视。见我一脸惊愕,婆婆平静地说:“下班了?咱们一起来烧晚饭吧。”恰好这时老公进门,看到我们在厨房忙活就习惯性撸起袖子来帮忙,婆婆见状一把将他推了出去:“大男人进什么厨房?男主外女主内的道理你不懂?真是没出息。”老公看看我,又看看婆婆,悻悻离开。瞬时我的心里万马奔腾。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我听到内心响起一个声音:是时候用上《孙子兵法》了。大脑飞速运转,想起《谋攻》里这样教导我:“以智谋攻城,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而这招数还未及破解,饭桌上婆婆又讲起大舅和舅妈的故事。她说:“舅妈虽然挣得比舅舅都多,但还是像伺候皇帝一样伺候你舅舅。给他洗脚、洗头,而且不让他做任何家务。”我差点吐血。据我所知二舅是把二舅妈当做皇太后一样来伺候的,并且公公也在婆婆的铁腕领导下唯首是瞻。我想反唇相讥:“您怎么不举二舅和二舅妈的例子?您自己不也是对丈夫指手画脚吗?”然而我知道,这不是一个晚辈该对长辈的态度,不是儿媳和婆婆沟通应有的措辞,我要有涵养,我要深呼吸,我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毕竟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在听完婆婆讲的各种贤妻的故事之后,我一脸甜腻地看向老公:“我听出来了,妈是在教育我。今天晚上我就开始给你洗脚洗头好不好?”老公诚惶诚恐地看向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婆婆的脸色也略显尴尬:“我就这么一说,没有这个意思。”我给婆婆夹了一块排骨:“我知道您没有这个意思,您只是在聊大舅和舅妈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当然也是希望我做一个贤惠、懂得心疼老公的妻子,对不对?您放心,我一定以您和舅妈为榜样。”婆婆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露出欣慰的笑容。

洗完澡回到房间,老公牵过我的手:“让你受委屈了。我夹在中间也为难,妈妈要强爱面子,我当着你的面和她顶撞只会激化矛盾,事后我会和她好好谈。”我说:“妈这么做还不是心疼你?和她谈的时候你要注意方式,别让她伤心。”老公说:“妈心疼我,我也心疼你。”

第二天下班发现婆婆已经准备好丰盛的晚餐,并且都是我爱吃的菜。一周后他们二老离开苏州,回去的路上公公给我发短信:“谢谢你这些天的包容和照顾,你妈说话直来直去,你可别介意。”

我深知此番婆婆是想给新过门的媳妇来个下马威,但究其她下马威的背后,并无恶意。她不过像所有母亲一样,希望自己儿子能得到好的照顾。虽做法欠妥,但情有可原。而我只需审时度势,必要的时候放下身段,以柔克刚,以此收获更多。

然而婆媳大战不会这么轻易就偃旗息鼓,第二年,我们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老公的弟弟婚礼定在阴历12月23,仪式在河南举行。公公婆婆希望我们早些回去,以便更完善地筹备此事。我们原计划和同在苏州工作的弟弟在他婚礼的前一周自驾回家,没想到我临时来了工作任务,不便休假。老公给婆婆打电话解释原因,并宽慰她争取早点回去。婆婆却勃然大怒:“你们先回来,她可以等工作处理完坐火车回家!”我老公解释:“现在春运高峰期,早没票了,难不成要她一个人留在苏州过年?”“我不管,反正你们要按原计划回来。娶了老婆把父母全忘了,你知不知道筹备婚礼多辛苦?”我就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顿时来了委屈,眼泪啪嗒啪嗒直往下掉。老公见状,生气地和婆婆吵起来:“是弟弟结婚不是我结婚,你让他准时回去不行了吗?我们晚些回有什么大碍?她不是没有争取,难道因为弟弟结个婚要让我老婆把工作给丢了?本来这件事她也充满歉意,准备给你打电话道歉,没想到你一点也不理解人!......还说什么我娶了老婆不管你们,难道我们天天吵架、感情不合你就开心了?......”没等老公说完,婆婆已愤然挂了电话。而此时,我虽余怒未消,但看到老公这样庇护我,也没理由再拿此做文章。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此时他却为了我和自己妈妈闹翻。于是我擦擦眼泪:“你刚刚把话说得太重了,赶快给妈道个歉。都怪我没有及时把情况主动解释一下,妈才这么生气。而且婚礼毕竟是大事,她希望我们回去帮忙准备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公倒会顺坡下驴:“要不你给妈打个电话,解释一下?”我当然知道他的诡计,但我就是不接招:“妈现在气头上,我打过去万一她冲我发起火来,撕破脸就难以收场了。你赶紧打个电话告诉她,要强调她刚刚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明天等她气消了我再给她赔不是。”老公把我的话转述给婆婆,婆婆那边尴尬得不行:“工作忙,是可以理解的,我真没想到我的话她全部听到了......”

晚上,婆婆果然主动打来了电话:“我那么说都是开玩笑的,怎么舍得把你一个人留在苏州?”我也撒娇道:“我就知道您最疼我了。”这件事形成的最后方案是老公先陪弟弟回家准备婚礼,尽管我一再强调自己想办法回家过年,他还是在我工作完成的前一天特意开车来苏州接我。来回两千里路,看着他憔悴而疲惫的脸,我既幸福又心疼。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好男人,在母亲和老婆之间,一直在努力争取彼此平衡。而为了这个疼爱我的老公,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和婆婆和谐相处?我对婆婆的态度,决定着老公对我的态度;而老公对我的态度,又决定着婆婆对我的态度。婆婆更深知她对我的态度也决定着儿子对她的态度。她深爱儿子,自然知道该如何拿捏分寸。所以婆媳战争来了,我知道我根本不必直面交锋,用迂回战术让夹在我们中间这个男人出面,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婆婆有婆婆的不足,当然我必须承认我也不是尽善尽美。

前阵子我们乔迁新居,公公婆婆过来帮忙收拾打理,甚是辛苦。搬家当天,还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整理床铺的时候,老公对他们说:“因为你们只是暂住,就不必用新被子了,不过床单被套给你们用那套最漂亮的。”当时我只以为老公哄他们高兴,也没放心上。晚上我才发现,老公给公公婆婆留的,是我最喜欢的四件套。我把他拽过来悄悄商量:“反正爸妈也不是长住,新的四件套就没必要了吧。而且这东西都是贴身用的,他们回去后我们不可能再自己用,那么贵却放在那儿,不是浪费了吗?”老公说:“有道理。”“他们应该不会介意吧?”“肯定不会,这么小的事。”

第二天中午,婆婆和我一起看电视,跟我讲起邻居的故事:“他们搬家,公公婆婆累死累活去帮忙,结果一条新毛巾也不舍得给用,你说是不是很混账?”

显而易见的指桑骂槐。我承认这件事我做得不对,的确有些小气,公公婆婆辛苦来帮忙,给的红包也足够买很多很多四件套,我却在这点小事让他们不如意。事后我不是没有愧疚,甚至已想好了补救方案。然而她这句“混账”,抵消了我所有的愧疚,甚至激起我的愤怒。但是多年来的习惯使然,我若无其事打开电视,跟着剧情嬉笑怒骂,婆婆的每句话我都置若罔闻。

第二天一起烧晚饭的时候,我也给婆婆讲了一个故事:同事好像无意冒犯了婆婆,婆婆指桑骂槐,说的话不堪入耳。现在她心情特别不好,您说我该怎么开导一下她?

婆婆强装镇定,甚至没有问我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下了定论:这就是婆婆的不对了,一家人怎么能说话那么难听。

我说:儿媳也不对,如果不是惹婆婆生气,婆婆肯定也不会出言不逊。不过出了问题一定要妥善处理。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小事情就彼此包容,大事情就好好沟通,长辈批评晚辈几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指桑骂槐就太伤感情了,凡事给对方余地也是给自己余地,您说呢?

婆婆连连点头。

这时我回房间拿出为她新买的裙子:“这几天您受累了。”看着婆婆欢天喜地照镜子,我一边为她整理衣领一边说道:“妈,我年轻不懂事,哪里做得不好您就批评我,我一定改。”

婆婆眼睛都是笑的:“你哪里都好。有你这样的媳妇,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分。”

我深深知道,犯了错要及时修正,道歉也需择机而行。而面对婆婆的趾高气昂,我却永远不主张低眉顺目、忍气吞声,当然以暴制暴亦是不理智的行为,赢了气场输了感情更是得不偿失。尊重婆婆是前提,但也要懂得如何去博得尊重。当弱则弱,当强则强,笑脸相迎,不卑不亢。一个在情绪上完全不令他人感到威胁的人,人们会喜欢他,但未必尊重他。尤其是婆媳,就这么奇怪,不是她要斗你,就是你要斗她,天秤的两端时时都在起起落落,分分钟都可能失衡,发起宣战。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婆婆要的无非是威严、是关爱,有时是孩子一样无理取闹索要更多。那么就给她好了,你不给予又谈何得到?关键是你要懂得去怎么给,怎么去得。婆媳之间本无冤无仇无尘埃,战争皆来自人间烟火的琐碎,那么就心怀悲悯,懂得彼此都有人性的弱点,将此当做一场修行。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第3篇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自得其乐心情随笔 第4篇

傍晚,天空清澈,恬静而又美丽,泡在游泳池里看着蓝蓝的天空,真的是一种享受,感觉是全身心的放松,游泳池旁还有几棵很大的龙眼树,朋友们爬到树上去摘着吃,然后又跳到水里,欢快极了……

晚上,去了很久都没去的台球厅,音乐低低地唱着,有伤感的,有欢快的,看着一个个球被击中,我高兴得跳起来,朋友说是运气,我骄傲地说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突然觉得――原来快乐也是如此简单!有人说人生之乐有三种:一种是自得其乐,第二是知足常乐,第三是助人为乐。我姑且自得其乐吧。

与鼠斗其乐无量散文随笔 第5篇

小区较老,尽管我居高楼,屋内还是常有鼠辈光顾。对这样一个小动物,我是很不欢迎的,每当出门之前,我会锁柜闭屉,关紧门窗。为了防范它破墙钻洞,我甚至还专门制作了钢丝纱门纱窗,动用了水泥沙石,把可能破洞的地方全部封堵起来。

可是,鼠辈毕竟不是“鼠辈”,它的能耐仍然非常之大。尽管我一百个不欢迎,它依然是不会顾及我的态度与感受,不知不觉钻了进来。我很无奈,难以拒绝。

来就来吧,反正我常常一个人居住,有个小动物凑凑热闹也可以呀,前提是你不要惊扰我的生活,不要破坏我的物品,不要打扰我的安宁,你在房内跑跑跳跳,我也就算了,咱们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好了。

然而,你是鼠不如人愿,非常的顽皮,有时候顽得非常的恼人。先是趁我稍不注意吃我藏着的大米、小米、面条、杂粮,甚至动用我常备的晚餐,侵蚀我的饼干、瓜籽、核桃、红枣等零食佳品。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在我的床上嬉戏打闹、生儿育女,完全把我的床当成了你们的游乐场,把我的衣柜当成了你们的安乐窝。不只如此,你吃了、喝了、玩了还不算,居然还在我的床铺上、桌子上、椅子上、电饭锅盖上拉屎拉尿。把我平时舍不得吃的零食吃其精华,留其糟粕,将那些废渣剩皮,堆积在沙发底、床铺下、橱柜间。你这老鼠是不是太欺负人了?!完全把自己当成这屋里的主人,而把我这个主人当成了你的客人。

我一定要好好与你这些鼠辈们斗一斗,治一治,一定要让你这帮老鼠,自觉地离开我的房子,不赶走你,誓不罢休。

第一招,上老鼠夹子。那天晚上,我一次性地摆上五个,每个房间一个,在夹中放上芬芳的肉片、鱼片。诱导你、消灭你。天一亮,我朝客厅一瞄,就看到你们“鼠辈”的两个同类,分别被我摆放的两个夹子夹住了,有一只还是肥嘟嘟的,差不多有一斤重。其中有一个只是夹着尾巴和一条腿,没有过世,眼睛睁得老大,看着很愤怒的样子。哼!你愤怒,我还比你更愤怒呢!我狠狠地用眼瞪着你这大鼠哥看,严肃地问道:“好玩吧,痛了吧?还玩不?告诉你的同伴,谁要是不好生老实相处,你的下场就是它们的下场。”说完之后,它居然发出“吱吱”的声音,你说可笑不可笑,可恨不可恨?可气不可气?我就让它在那里“吱吱”,再没有理它,我要放在那里展示几天,一直展示得让它“咽气”,以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

果然,自此以后,我过了几天的.安静日子。可是,从此老鼠夹子却完全失效。过了些日子,这些精明的家伙,不再碰那诱人的鱼肉,它们纷纷绕开,依旧偷着我的粮食,咬着我的衣服口袋,吃着我没有吃完的食物。

这招不行我就换另一招,下老鼠药。一天夜里,我精心地将老鼠药和米饭搅在一起,放在每个房间的角落,让老鼠们看不出异样、闻不到异味。这一切放好后,我安安静静地睡觉,等着第二天一早看老鼠们的笑话。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天午夜,我却被它们的吵闹声惊醒,它们居然抢着吃,还吃得很欢,那发出的声音,分明是一种开怀畅饮的声音。见我亮灯,它们如闪电般地散开,我摆放的“药饭”已被吃得所剩无几,但是没发现药死的老鼠。过了几天,房间发出异味,感觉不对,翻箱倒柜,在柜子下、沙发底发现几只死去的老鼠,有些发臭。看来这种毒死老鼠的方法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副作用太大。这一招,尽管我取得小胜,但也令我呕吐了几天,着实不是太划算。

那怎么办呢?再换一招,找老鼠们的对头仇家。我借来楼底下邻居家养的一只宠物老猫,虽是宠物,但很肥大,从体态上看着就很凶猛。我想,只要老鼠们见了它,一定会吓得胆颤心惊。当天夜里,我在宠物老猫的叫声中睡去,没有听到老鼠们的“吱吱”声,比较安宁,果然奇效。我照着这个法子,天天向邻居借宠物老猫,让宠物老猫站岗放哨,我想让这些老鼠们从此不敢再来。

可是,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发现,有一个胖胖鼠居然在宠物老猫的肚皮底下睡着了。说出来你不相信吧,当我发现那一幕时,我以为我老眼昏花看错了,我以为是宠物老猫生了小猫,当我揉揉眼睛定睛一看的时候,那实实在在的是一只老鼠,一只胖胖鼠。猫鼠此时成了彼此相拥的对象,它们成了一家,而且看起来非常恩爱,你说这气人不气人?!这一招,我输了,也服了!

这样一来,逼着我出第四招,用“强力粘鼠板”。这是那天我在武商量贩店超市购物,一位邻居与我闲聊的时候,帮我出的点子。我一看价格也不是很贵,差点的一片五元,好点的一片十元,我花三十元买了三片。回到家中,放在老鼠们常出入的门口、柜底间。第二天起来一看,放置的三张有一张粘着一个小老鼠,小有效果,干净利落,我心里很高兴。我又去买了几张,每个房间都放。可是,放了几天,粘鼠板上老鼠脚印不少,就没粘住一个。至今,我的房间还放置有五张。那表面的胶都凉干了,再也没有粘到一个。

看来这一招也不行。我不得不承认,鼠辈并不是“鼠辈”,它们比我们人类聪明。我每使用一个捕鼠的用具,只要抓到一个老鼠,就很难再抓到第二个。它们似乎是进行了警示教育,让所有的老鼠们从此吸取教训,而且这些鼠们都记住了。

猖獗的老鼠们,时时让我很是无奈。可我还得上班,白天是没有时间管它们了。它们好象看出了我的无奈,最近更是变本加厉,把我的无奈当成了一种“放任”。今天早晨。当我来到客厅准备出门时,它们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跑来跑去,一会儿上蹿至电视柜,一会儿钻进沙发底下,上蹿下跳,让我心起怒火。可我等着要去上班,无心也无力去管它们了,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们欢腾。我想,你们好好欢乐吧,我一定要利用“双休日”对你们进行一次大扫荡,将你们全歼,即使达不到此目的,至少也要将你们全赶出我的家门。

周六到了,我早早起床,先不急不忙地到外面吃饱,养足精神,顺便买了把扫帚。回到家后,我从寝室到客厅,将每扇门关好,采取分割包围,逐步推进的战术方法,翻箱倒柜,横扫直打,老鼠们被撵得抱头鼠窜,跳跃的跳跃,奔跑的奔跑。当然,此时的我,也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最后,在客厅的一角,有一只贼眉鼠眼的小家伙被我堵住,我大喝一声:“缴枪不杀!”可能是我吼叫的声音太宏亮,那小老鼠吓得抖了一下。正当我得意之时,小老鼠纵身一跳,“嗖”的一下,在我眼皮底下突破了我的包围圈,我只好干瞪眼看着。

至今,我的房间里还有一只老鼠长住不走。我在网上到处寻捕鼠的工具,终于从淘宝网上搜到一个超声波驱鼠器,好象是通过声波的原理,逼着老鼠离开。于是,我当即下了单,我等着试试效果。

三月随笔杂文随笔 第6篇

躺在回校返程的火车上,手机没网,百无聊赖,翻开手机联系人,一边翻一边删,有些人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再联系,人生旅途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闯入又不断地有人下车。伴随着淡淡伤感,似乎又慢慢学会坦然,人总要长大,而长大的标志便是理性渐渐战胜感性,内心的G点再也无法被轻易撩起。

手贱的清理手机内存,清理完毕惊喜多出来几G的内存,可当听歌时发现歌词没了,去移动图书馆发现全部的书都没了,才恍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拔掉的都是自己原来留下的,也罢,清空也好,重新开始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最起码手机终于不卡了。

整理备忘录,发现自己随手记了太多写作素材,以至于最后竟不知从而补起。很多好的素材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当初的`感动,终究化为记忆消散。

给曾经的女神发了一条信息,名义上是测试手机号是否还在用,其实内心还是打着诸多小九九,明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聊天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如那年体检送她回宿舍,那是大学里唯一的一次漫步和交谈。原来,这是喜欢,虽然什么都不了解,但是还是无可抑制的喜欢。现在终于有勇气并且可以确定的去承认,那四年,原来,自己一直在暗恋一个人。

暗恋,其实是会不自觉的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见到了感到开心,即便只是远远的观望也会感到满足,即便身边的那个人不是你,你也希望她可以幸福;暗恋,是希望可以像满天星一样围绕她的身边,当所有人公认班花是另有其人,你却还在坚持她就是最美的;暗恋,是你会跑到她的空间,翻看所有的日志说说,下载她的照片,然后傻傻的看着笑着,即便过去多年,你依旧会时不时打听,你发现你时隔多年还是喜欢。最美的模样早已印刻在你的脑海,以至于后来遇到的人,你总会有意无意拿她做对比,可又总觉得比不上当年的那个她。

活着,并其乐融融 第7篇

就像最近颇受关注的余秀华。在2015年之前,她只是湖北乡下一个患脑瘫的农妇,但现在,她作为一名诗人而为人熟知。

我们这期杂志,介绍了三位 “艺术工作者”:艺术家邱志杰、纪录片导演顾桃、摄影师Xyza。他们虽然领域不同,姿态各异,但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和生活。更难得的是,他们在其中切换游走,不觉得困扰,更不会焦虑。他们知道,艺术是生活的必需,但不是全部。

作为艺术家,邱志杰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绘画、摄影、装置、录像和行为,都有他出没的身影;同时,他也是大学教授,国内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他在每个角色上都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但又不会全身投入,过分当真。

顾桃在干过装修,画过壁画,开过影楼之后,决定拿起摄像机,一扛就是六年,为东亚最后的驯鹿部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而最特别的,是Xyza。她是摄影界的新人,因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网站而被人所知。但她的大众身份却是菲佣。一周里的六天,她都需要照顾雇主的七个孙子孙女,抹窗拖地。剩下的一天,她带着相机,出去“扫街”。

她拍摄香港的一切。香港的街,香港的角落,香港的人与物,香港的光与影。她发现香港是灰色的。她迷恋香港特别的光线,转瞬即逝的光线。“香港到处都是瞬间”。

如今, Xyza已经略有名气。她的一组照片入选了2015人权奖学金,将前往纽约大学深造6个星期。但她对此却淡然处之:“能成为职业摄影师当然好,成不了现在的生活也很好。”“开心最重要。”

邱志杰说,艺术对他来说不是工作,是玩。人生就是找乐子,从各种东西里面发现乐趣。

顾桃呢?等纪录片都拍完了,说不定会和家人回到老家鄂伦春,“那里也有很多山,山上有养马的。”

艺术家杜尚有一段名言:“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这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不可思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稻田上空的月亮随笔杂文随笔 第8篇

祖母也和我们一样的性急,不停地揭锅察看,满屋子的香气游走,弄得一只狗跟着她的小脚和拐杖,摇头摆尾,来回追随。祖父站在田埂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祖父注视的是稻子,那是他种植了几十年的一种作物,此刻正在静静地灌浆。他随手捋下几粒,轻轻一掐,立时,便流出浓稠清香的米浆汁。天边的一抹红云,映着他花白的须发。其实这只是习惯性的一种动作,对于农民而言,目眺丰收,就是品尝幸福。

令我们失望的是,母亲还没有回家,还在田间忙碌。母亲的忙碌是具体的,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么大的节日,仿佛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劳作之日。她步履匆匆地扛回一筐筐收割好的豆荚,顽皮的黄豆争相蹦出,跳得满地都是。母亲的身上,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草香味。等她汗流浃背地驮回最后一捆,夜色已经来临。祖母面前的桌子上,已经像杂货小店一样,隆重开张了。

我们团在一起,围在一起,啃着月饼,喝着鸭汤,抢着鸡腿,争得脸红脖子粗。父亲和苏东坡一样有雅兴,倒了一杯酒。他教学生们读过“床前明月光”,知道许多和李白一样有名的诗人,只喝得回到唐朝,脸红如霞。看啊,月亮被我们吃出来了,竟然也是红着脸庞,从东边来。月亮是害羞的吧,或者也像父亲一样喝了一点酒,像是带着柔软的笑意,从东面一块更大的稻田上空升起来,飘浮于天,俯瞰人间万户。

母亲拿出备好的一份薄礼——从家前屋后采摘的梨子、苹果、菱角、荷藕,还有从小店里买来的香烛鞭炮,以及十几块月饼,供奉月神。母亲其实还有一份厚礼,摆在田间,那是几亩丰收在望的稻子,平铺在地里。整个乡村被稻田层层包围,那是农人们精心准备的一份丰厚而盛大的祭礼。我们在院子里,其实是置身于一大片稻田之间,浸泡着月光,猜度着嫦娥的美丽。之后,在母亲的剥豆声里,沉沉睡去。母亲像一轮月亮,守着我们的梦境。

吹牛杂文随笔 第9篇

传说吹牛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当地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是牛皮做的,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如果把几个小筏子连在一起就成为大筏子,就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这个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气。
在我的记忆中,乡下过年杀猪时,屠夫将猪杀死后,就会在猪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然后用一根铁条插进皮下捅一捅,再用嘴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就容易用刮刀刮掉死猪身上的毛。这就叫吹猪。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我也见过几次杀牛,就是没这程序。我曾问邻居孙爷爷,杀牛为何没吹气?孙爷爷哈哈大笑说,谁有那本事,谁说他能吹牛,那他肯定是日白的。
如今人们说的吹牛,就指那些说大话、空话的人。据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人每天至少吹牛一次,超过四成的人每天吹牛超过三次。对多数人来说,吹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它可以快速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吹牛的典范当属二战期间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德国空军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警卫问他为什么不赶快躲开。他说:“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这吹牛让人获得心理博弈优势,在刻意“蔑视”对手的同时,缓解内心的焦虑。
不少人吹牛只是为了活跃气氛、玩笑取乐、增加点生活乐趣。一天,小区的人在一起乘凉聊天,甲说:我今天去银行存钱,带的钱太多了,营业员数了一上午才存完。乙说:那不多,俺家钱屋里都堆满了,小偷想进去偷,门都推不开了。后来发现,甲是开公交车的,他每天都要收一大袋子的一圆的硬币。乙是开小卖铺的,囤积了大量的给死人的烧纸。看来吹牛也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吹牛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表达方式或语言艺术,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吹牛是调味剂,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寻找到快乐,缓解生活的压力,自我陶醉。可不少人不仅业余吹牛,工作中也吹牛,事还没做或仅仅做了一部分就吹上了,有的则是无中生有。过去不少人认为实干不如会吹,好像不会吹就不能体现水平,于是就有了不吹白不吹,吹了没不白吹,没白吹谁不吹,不会吹的学着吹。有的人可能是吹过头了,或者是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还落下了精神或心理上疾病。说明吹牛也不是好玩的事。近来因工作中吹牛的人在逐渐减少,因现在要网上直报、上级督查,群众监督,特别是那责任追究,使吹牛专家们已没了用武之地,不得不退居二线,让那些做老实事,讲老实话的人有了一片天地。

火花杂文随笔 第10篇

“好美。”她脱口说着,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是她由衷地说辞还是她想要让对方松懈下来的说辞。她并不在乎烟花已经放到了怎样的篇章,只是觉得今年的烟花表演似乎更加的冗杂,看不出任何的主题,只能用美来形容,而这种美分明就和他身上的某一个庆幸一模一样——她伪装得痴迷,然后努力地在内心寻找着这种类比。

“是啊,听说今年的烟火又增加了一些篇章啊。”他回答着,他的右手握着的是节目的烟火表演的主题,而左手握着的是她的手,只不过对他来说,他更想做的是看看烟火表演单上面对这一章节的介绍,他感觉不到那只手传来的喜悦和快乐,只是被握着,又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他当然知道那个问题是什么,只是这一次他分明察觉到了对方的决心,一定想要问出这个答案的结果。

“这一章是什么?”空中突然冷却了几十秒,而两个高空烟花慢慢地爬升着,虽然只是两个火花点,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如同她在问出那个问题前的准备和沉默一样,给予足够的准备时间,但是这样的时间越长,就越意味着这个火花所能缔造的绚丽更加的巨大——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加洪亮的甚至会吓到人们的爆炸声,以及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觉得恐惧的时候,却被巨大的烟火所深深折服和吸引。火花还在爬升着,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来翻看手中的手册,然后回答她这个比起那个问题要简单得多的问题。

“初生。”周围的漆黑和烟火的准备让他看不清手册上的文字——而就在这一刹那,那里两枚花火在空中现实扩散成一轮溅散的仿佛花蕊一样的花球,然后巨大的声音传来,再一瞬间,空中的烟花达到了鼎盛的模样,接着光亮他看到了“初生”后面的“之花”两个词,但是他已经没能再继续回答,因为人们的欢呼、烟花爆炸的声音、她由衷的“好美”仿佛被打乱了顺序一样地进行着,她看到他的嘴只是做着某种嘴型,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在乎这个答案到底是什么了。他被那个巨大的爆炸声吓得又捏紧了一下她的手,这种本能是他根本没办法察觉到的,当然她也没办法差距到那增加的力度,因为烟花的美让她在一瞬间忘记了自己的担心和期待——当然这只是一瞬间,和烟火一样,巨大的花朵消散之后,剩下的是寂静的夜空,和等待下一场火花升空的模样。

“那个。”“你……”烟花的间隙,他们同时开口,原本刚才映衬在她脸上的红色的烟火光晕,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她没有继续,他也没有继续,然后想要开始说话的时候,她却在这一次先开了口。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烟花了吧。”她最终还没有准备她最想问的那个问题,虽然她知道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想问什么问题,而他也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而这个答案,明明也是自己知道的,重复的、固定的、甚至如同是条件反射一样的回答。

他显然被这句话震惊,他的侧颜在下一组的烟火被点燃,轰鸣的声音又一次在天空炸开,根本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追问、回答、陈述甚至是再一次如同烟花般花言巧语地诡辩的时空。她扭过头,继续看着空中的烟火,依旧没有松开他的手。

自主探究,其乐融融 第11篇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 自主选择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需要构建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情景,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有关过程。有效的自主探究教学应该从何入手呢?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个性飞扬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发现性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且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思考来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和合作伙伴。在语文课堂上,一篇文章可以探究的内容非常多,我就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探究同一个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

我在教《生命桥》一文时,一些学生喜爱抓重点语句从而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意思,那么就去探究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样去理解;一些学生喜欢朗读,那么就去探究这一课到底该怎么读,怎么读出感情,怎么读出韵味来;一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就带着疑问到文中去找答案。这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了多个合作小组,自由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就能扬长避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2.让学生自主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正因为如此,我就让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

我在教古诗《村晚》一文时,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想唱就唱,想画就画……于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用自己熟知的旋律唱诗,有的尽显绘画特长,有的低低吟诵……他们对这首诗便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也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趋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激发探究意识,诱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我在教《黄山奇松》一文时,出示了文章标题后,让孩子们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问题多多,我随即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归并后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成为学生们共性的问题。接着,我放了一段黄山风光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和纯正的课文朗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带著问题,主动地投入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巧妙点拨,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1.问题挈领全文。提纲挈领般的问题正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好起点。

在教《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葬礼”是什么意思?再说说这里的葬礼是给谁办的?然后我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为什么要给自然界的瀑布举行葬礼?为什么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呢?”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最后,我以此为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获颇丰。

2.抓住留白想象。课文是范例,更是艺术品,其中不乏有许多留白之处。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启人深思的课文留白,启发学生自主想象呢?这也是寻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之一。

我在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普罗米修斯取得火种后,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动态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空白”点,联系上下文,延伸想象:普罗米修斯取得火种以后,人们会怎么说,怎么想,怎样欢庆,从而去体会人们欣喜的心情,把握住普罗米修斯的高贵品质。

3.抓住重点深究。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抓课文的重点探究,直陈己见。

《谈礼貌》一文的重点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我就让学生自主开展辩论赛。在正方和反方的激烈争论中,孩子们对“新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样以礼待人?”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他们都深深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了技能,还体验了成功和失败,有助于他们的态度、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我相信:今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明天孩子们腾飞的预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其乐融融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融融人间情》阅读答案05-18

亲子共读其乐无穷07-30

上一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下一篇: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小议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