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2024-07-03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精选8篇)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第1篇

简论管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管理道德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调整和协调各种管理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组织管理目标的道德、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手段的.道德、人际关系管理的道德、人事管理的道德和财物管理的道德.其特点包括管理道德的普遍性、特殊的非强制性、变动性以及社会教化性.

作 者:林志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刊 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4(5)分类号:B82-052关键词:道德 管理 管理道德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第2篇

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教育性、综合性、科学性、文学性、审美性、情感性等等特点。语文课程避开了这些难尽其言的叙述,而着重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突出这两方面的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工具”,在这个命题里是一种比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有两个含义:一是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犁、锄;二是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语文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提示了语文与其他“工具”的本质区别。首选,语文是“工具”,这是它与其他知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如历史);其次,语文是“交际工具”,这是它与数学、电脑及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的根本区别;最后,语文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最基本”这是它同手势语、体态语、旗语、电码语等的根本区别,是语文的独特特点。尽管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明了越来越多的交际工具,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手段,但是,语言作为人的思维的载体,作为人与人进行信息吸收、储存、加工、输出的手段,始终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认识并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是生死存亡之举,因为这就决定了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不同的是,读、写、听、说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过程展开的手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也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语言教学就是要支委会学生掌握语言和文字这两种最基本的信息运载工具,掌握听、说、读、写这四种最觉的信息形态,从而学会利用它去发展自己、贡献社会。所谓的语言能力,也就是利用语言文字工具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这子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之处。

语言课程标准关于“工具性”的表述,突出语文的交际的功能,这告诉我们:要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就必须在不断的语言实际运用中实现,而且既然是“交际”,就必然有交际的双方主体的介入,有运用的情境和运用中的互动。这些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这个工具只有运用才可能掌握,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的不断实践过程。此外,从语文是交流思想、传情达意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这个角度讲,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文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即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有促进作用。因此,语文课程是一种基础工具课程。

综上所述,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坚持“工具性”,就是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效能,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途径和规律。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语文的内涵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的多元体系。“语言文字”是语文最基本的含义,同时语文还包含了用语言文字构成的包括语言文章、语言文学在内的文化,如同汉语、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一样。因为语文负载着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训练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语文 提供博大精深、熏陶感染的文化基础,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语文知识、能力教学与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谐地统一起来。这就是说,语文不但有鲜明的工具性,而且还有鲜明的人文性。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因为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因为人的交际、人的思维而存在的。语言本身就是思维的一部分,言语更是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现,人的愿望、要求、观念、判断、想像等的体现,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认识和态度。言语、思维、认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文实践活动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因此,人文性也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

如何认识人文性呢?“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的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品德、情操等方面。虽然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它的核心内涵却是清楚的。”(王尚文《语感论》)

那么什么是语文的人文性呢?“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老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不等于思想性、政治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不等于过去所提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德育,这只是“人文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工具性仅仅着眼于语文的技能技巧,而人文性却指向人。如果把语文课程比作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技能培养、语感的形成等就是他的躯体,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则是他的灵魂。教学语言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同时更是在参与并促进他们的人化、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听、说、读、写的过程也不仅是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过程、语感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符号学于言语中的人的存在、人的生活的认同过程。就教师而言,体现语言课程人文性的途径,就是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与成长,让语言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

语言课程的工具性只是显示了语文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言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则是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人文性”,就是要强调:第一,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第二,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学科特点,避免课程建设思想方法上的盲目性、片面性,防止把语文教学变成“技能之学”、“训练之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感染、文化的熏陶。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同时,依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人文性”着眼于语文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和“将怎样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不是“结合”关系,而是“统一”,是一体化,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语文的工具性中本来就具有人文性。语文不是“纯工具”,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传承、积累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又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在传承文明、积累文化的过程中显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体现“统一”的就是“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素养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也反映了“统一”。对“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 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专家的解读说:它包含了语文的积累、语感、语言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它还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呢”?

如果我们把语文素养的内涵进行分解,我们就可看到“语文的积累、语感、语言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文课程的特征所在。而“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素养的培养只能建筑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语文课程的职责就是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言材料,获得正确而丰富的语感,学会适应实际需要的表情达意的技能技巧;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既有专门的课程,也是其他各门课程共同的任务,绝不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总之,要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要以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育目标为根本,在完成根本目标的同时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教育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语文的人文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过程,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步实现的。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第3篇

1 高职农村学生的特点

1.1 日常生活受经济的影响

农村长大的孩子能体会出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形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但是,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和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生活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在生活习惯、衣着打扮、消费水平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会有自卑感产生。阻碍他们和同学的正常交往,不能充分融入大学生活,不利于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1.2 学习成绩受思维的影响

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薄弱,优秀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农村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上高中,并且通过努力又考上大学,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勤奋刻苦,聪明有上进心的好学生,有着吃苦耐劳、认真钻研学习的品质,学习能力较强。但在中学时农村学生学习方法相对单一。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信息量很大,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农村学生要改变的思维习惯,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适应期比城市大学生要长一些。

1.3 人际交往受性格的影响

农村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农村星火传承,村民之间合作友好,互帮互助,家族、亲戚、邻舍交往真诚,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与人交往时普遍比较善良、真诚,并且一诺千金,讲情义,但是大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社交环境和农村有较大的区别,虽然他们渴望交往,但缺乏交往艺术,缺乏主动性,群体性的表现出沉默寡言、独处内向性格。

1.4 社会活动受能力的影响

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农村大学生从小就参加家庭劳动,经历磨炼,使他们形成不怕困难、爱劳动、肯干踏实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集体生活中表现特别明显。但农村大学生因在农村教育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大都一心读书,没有其他特长,缺乏展现才能的舞台,在社会活动中往往被忽视。

1.5 环境适应受文化的影响

接受新事物是青年人的天性,当农村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城市文明时,大部分农村大学生能根据环境变,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改变观念,找到新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空间,但少量来自农村大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中会失去判断能力,失去发展动力,找不到前进方向,甚至受不良风气感染,如出现网络成瘾、学习散漫等现象,成为问题学生。

2 转变观念,加强农村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是根本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生也从“天之骄子”成为“打工一族”,高职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建设和管理,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社交、心理健康等具体问题,更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观、意识形态等大方面的问题,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2.2 完善制度是前提

制度反映了对人的基本态度,是规范开展工作的依据。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达到成年人的标准,但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思想波动大,自我约束力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但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管理的根本性,而不能单纯为了制度本身去制定制度,制度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把严格作为制度的标准。制度要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又对人行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这就要求制度不能完全是“拿来主义”,要根据学院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要求展经常性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要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修改、完善制度,使制度保持公正合理、规范严谨。

2.3 以生为本是关键

人性化管理的主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也应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益,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大学生的发挥自身优点,努力进取、开拓创新。要以平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服务他们。

第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高素质是人才的先决条件,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也是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勇敢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养成文明礼貌待人,乐于沟通的好习惯。

第二,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大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习惯,能有效通过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培养其思考分析能力,培养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学习的志气,解决问题的灵气。

第三,教育学生学会共赢。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又充分合作,学生要能在社会立足,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懂得合作,要有合作共赢的思想,要把个人的最求和团体的利益一致化,主动参与到建设中去,学会生存。在团队中要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提高社交的能力,在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四,使学生学会自立,能适应与改造环境,有勇敢的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未来世界上能够立足于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顺应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

2.4 学生参与是基础

很多专家认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目标,民主是开展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依法治校”,并充分发挥“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机构和便捷通道,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并且能够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协助进行性日常性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时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工作服务更到位,措施更完善;

2.5 阶段实施是策略

新生入学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学生能方便、快捷的完成入学报到;并通过学生自愿者,老师给新生的学习与生活上的关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人性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教学手段多样化,成绩考核过程化,人才培养立体化,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多层次多角度满足学生的需要,把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毕业实习就业服务人性化,不单纯追求就业率,而是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宗旨,通过心理辅导、就业论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就业指导课,不仅帮助分析学生就业形势等大问题,也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小问题帮助学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就业问题,正确对待职业和生涯发展的关系。

2.6 强化队伍是保障

要真正实施人性化管理,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保障制度的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要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层面,领导、教师、学生都要正确人性化管理的含义。一是形成一个有服务意识的领导层,把管理转变为服务,不摆架子,不发号施令,真正展现领导的气度和风范;二是建立一支高效运行个教师队伍,学校根据实际需要,任人唯贤的原则,发挥好主动性,使教师队伍能开创性工作,不能把制度教条化、简单化。学校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延明.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程迫在眉睫[N].中国教育.

[2]黄若君.高校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构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2):119-124.

谈煤矿机电个性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第4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个性化管理;基本做法

引言

在矿井开采中,随着矿井不断的开采,矿井的开采的越深,水平的提升能力、接力生产的能力就越大,供电线路不断的加长、负荷增加,相对的网络设备需要维修的亮度也就越大。为了能够针对当前机电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将对个性化管理的措施及基本做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1、专业管理个性化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煤矿机电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的核心,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物业三产,各单位在学习和创新力上不断的竞争的和较量。并迅速的将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在起跑线上赢得主动权和领先权。因此,传统的优势和优良的做法不能够被抛下,要继续的发扬和继承,不断的推进和创建学习的机电专业活动。而专业管理个性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认定学习内容,明确方向;规划学习措施,严格的执行考核制度;张体服务承诺,注重惬意与自我的形象建设[1]。

⑴认定学习内容,明确方向。煤矿机电人员在学习时一定要以企业下发的《机电运输管理规定》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是由于它是在各类煤矿安全管理规程、制度、标准为依据,且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与多年的管理经验制定出来的,并以《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以及《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学习对象,对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以及会议精神进行结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⑵规划学习措施,严格的执行考核制度。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煤矿机电每个月会组织一次考试评比,而考试一般是分层次进行评比,总共有两层,第一层是对机电副总进行考核,在考核前要先由机电科长组织进行授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机电区队相关的管理人员。第二层次是机电科的考核,有各个机电区队的技术人员在每一个星期的星期四定期组织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讲座。同时要实行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制度,做到每天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为了保证职工学习的效果,在每一周会在现场向相关人员进行提问,并采用薪资奖罚的制度。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和端正职工学习的态度,改变职工对待课程散漫的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职工对待操作的意识以及能力。

⑶张贴服务成若,注重企业以及自身的形象建设。为了能够让职工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自身以及企业的形象,在组织强化以及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机电的工作人员照一张无存的彩照,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的情况,写一句服务承诺,懸挂在每天上班必经之路,提醒每一位专业人员在上班的时候能够提醒自己每天的工作目标,在下本的时候提醒自己是否有按照所标注的服务承诺很好的完成工作目标。长期下来,职工自然而然的会去改变并提升自身的形象素质,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端正自我和企业的形象。

2、现场管理个性化

煤矿机电个性化管理中的第二就是现场管理个性化,凡事光靠理论管理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进行管理,而在现场管理的个性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下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2]。

⑴首先是要在责任上对现场采用精细管理的办法,在煤矿机电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确认上要明确,一般机电矿长就是煤矿机电安全第一责任人,机电矿长是对整个矿区的机电安全工作负责的。接下来是机电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主要是对煤矿机电技术的负责,在对整个矿井的机电安全技术方面是负技术管理的责任,并对其下属部门和下属单位的技术人员履行检察和考核的责任。在对整个矿井工区的安全管理负责任的则是副区长,副区长对所管辖的范围的安全负主要的管理责任,而相关的技术人员则是对其技术安全工作负有管理责任。

并在内容上实行罚款交现金的制度,在创建具有一定要的求的精品工程上,就必须要精益求精,不断的深入和打造精品样板工程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采掘单位人品以及精品意识的提高,并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⑵从时间精细管理,并对管理人员采用“一井二餐三会”的制度,其意思就是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区队管理人员在每天上班的时候,下到矿井里面进行巡查,并努力掌握各采掘单位机电设施以及精品工程的管理,起到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将会影响到矿井安全或是专业安全的各类隐患尽早的消除。“二餐”就是要求在煤矿机电的工作人员每天中午和下午必须在餐厅就餐,严禁饮酒,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专业的管理以及采掘设备的精品工程的建设中。“三会”则是将煤矿机电的工作人员在每天的早中晚进行集合开会,及时的对上级的下达的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了解,并在中午会议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关的解决办法,在下午的时候对工作进行总结,并要时刻对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不做空想的决定。

在机电工作过程中要贯穿“三勤三先一到位”的工作方法,三勤就是眼勤,要多看,把各设备设施都检查到,手勤多动手,把看到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好,腿勤,就是哪有设备到那去工作保证工作全覆盖。三先就是先听后行动,先看后操作,先决策后实施,保证机电设备与人的安全高效。一到位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按标准把工作干好,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3、安全管理个性化

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个性化可从两方面进行管理,⑴首先是从技术措施方面入手,对每一分技术措施都必须的明确由一名专业的主观技术人员和一名工区的技术人员负责,在编制完成之后,再由机电副总工程师进行组织并汇审,旨在提高编制质量;⑵是需要严格的落实岗位责任制,抓好事故隐患排查的工作[3]。并对煤矿机电的工作人员实行“风险激励、层层联保”的制度,对矿井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实行划片承包的制度,并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职责范围,且每一位员工必须缴纳100元的风险抵押金,一旦在该负责区域出现了问题,100元抵押金将不予退还,反之,则给予双倍的奖励。这种薪资奖惩制度,可以为矿井的专业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以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煤矿机电的管理制度为例,从专业管理、现场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上实行个性化管理,并达到了喜人的效果,这就证明了将个性化管理应用在煤矿机电行业中,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文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A].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05)

[2]柳晓莉,刘玉洲.GM(1,1)模型在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03)

竞聘演讲的个性化特点 第5篇

·竞聘演讲的个性化特点

(1)明确的目标。

这是竞聘演讲区别于其他演讲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讲者一上台就要鲜明地亮出自己所要竞聘的目标(或厂长、或校长、或秘书、或经理),另一个就是所选用的一切材料和运用的一切手法,也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使自己竞聘成功(使听众能投自己一票)。

与此相比,其他类型的演讲虽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其目标却有一定的模糊性、概括性和不具体性。

(2)竞争性的内容。

与其他演讲相比,竞聘演讲的全过程都是听众在候选人之间进行比较、筛选的过程,竞聘者如果谦虚、不好意思说自己的长处,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战胜对手。因此,演讲者必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无论是讲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讲自己的施政的构想,都要尽最大可能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胜他人一筹的“优势”来,甚至还要把本来是“劣势”的东西换一个角度讲成“优势”。

(3)主题的集中。

所谓主题的集中,是指所表达的意思单一,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这就是说,在表达意思时,必须突出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中心,而不要搞多重点,多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演讲中解决和说明很多问题。

实践中,主题集中就是要求竞聘者应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演讲,避免立意分散,要“立主脑”“减头绪”“镜头高度聚焦”,以使听众心中燃起共鸣之火,达到演讲的根本目的。

(4)实用的材料。

竞聘演讲是竞争,但并非是比赛谁能吹,谁能用嘴皮子甜人。听众在听演讲的同时,也会掂量演讲者的“话”是否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取得效果,而只有发自肺腑讲实际的措施才是听众最欢迎的。所以,必须采用实用的材料,即所选材料既是符合实际的,又是对自己竞争有利的,也就是无论讲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谈任职后的构想,都要从自我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

请看下面的竞聘演讲片段就做到了这一点:“恕我直言,我无力为你们迅速带来财富,提高你们的工资,增加你们的奖金,我能做到的只能是:第一,诚恳地倾听你们的呼声,热忱地采纳和奖励你们的合理建议,我准备成立一个由新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参加的‘智囊团’,让大家提出优良的改革方案和科学的管理措施。第二,现在咱厂瘫痪的原因是因收不上来几百万的外欠款,我要是当了厂长,我一方面要用法律解决问题,一方面设立奖励制度,谁要是能完成任务,就奖励20%。当面点清,说话算数。第三,目前当务之急是把积压产品销出去。这就要调动全厂工人的积极性,要把专业推销员和业余的结合起来,按效益提成。……”

(5)“准确”性的语言。

在竞聘演讲中,“准确”性的语言往往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要求演讲者要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还有另外两层意思:一是所谈事实和所用材料、数字都要“求真求实”,准确无误;二是要注意分寸,因为竞聘演讲的角度基本上是以“我”为核心,如掌握不好分寸,夸大其词,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自己的演讲效果。

(6)“程序”性的思路。

竞聘演讲不像一般演讲那么“自由”,它除了题目和称呼外,还要讲究思路的“程序”性。所谓“程序”,是指演讲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的顺序;而思路就是演讲者的思维脉络。

实践中,竞聘演讲一般可分为五步:一是开门见山讲自己所竞聘的职务和竞聘的缘由;二是简洁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如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现任职务等一些自然情况;三是摆出自己优于他人的竞聘条件,如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四是提出假设自己任职后的施政措施;五是用最简洁的话语表明自己的决心和请求。

(7)条理性的措施。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6篇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高超。

源远流长是说有着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国家历史都很短暂,因为历史上它们不是已经消亡就是被同化了。博大高超是说我们的历史积蕴很厚,内涵很深,牵涉人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这两点对我们当然很重要!我们能从深厚的历史取之不尽的营养中取其精华,将我们的民族文明更好的一直传承发扬下去,我们中华凭着丰厚的底蕴经历五千年风雨烽火挺立不倒,是我们的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协调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踊跃成分。

汉语外贸口语的基本特点 第7篇

(一)句法结构

外贸口语的语法结构和一般的日常口语比较起来,会有一定的量的差别。外贸口语较大量的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如果对一个句子最高一级的主、宾、定、状等成分进行层次分析,这些成分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切分出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看作是长句子。按照这样的标准,笔者现在使用的《汉语外贸口语30课》(张静贤,1991)中,长句在课文中所占的比例大约40%,而普通口语教材中的长句子只占不到20%。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化复句,抽取主干,逐步扩展的教学法,一定要以语言表达为前提。

(二)交际功能

国际贸易的各种业务活动和各个环节就基本构成了一个交际的话题和场景。这些活动与日常口语会话比较,是很有限的。每个活动所包含的环节也是固定的。反映到语言上,交际话题,场景和功能的种类基本上是封闭的。这样就可以把每一课每一个洽谈的话题都细分成一个个功能意念项目,然后在每一项目下归纳出相应的表达形式。先单独练习,最后综合成大的话题。前提是要让学生“进入角色”,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三)语体风格

外贸口语表达具有庄重性,其交际活动经常是在正式的场合和比较庄重的气氛中进行。说话的风格类似外交语言,比较庄重、文雅甚至书面化。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得体性和庄重性已经写入了外贸口语的教学大纲,成为外贸口语课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找出这种风格语体的句子,比如:“欢迎诸位的光临!”在测验和考试中把得体性和庄重性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鼓励说庄重语体。

(四)其他特点

1、规范性

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约定俗成”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贸汉语遵循这约定俗成规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规范化的习惯用语及专业术语,并且在外贸活动中,人们常遵循着一定的程序进行贸易洽谈。

例如:在外贸活动中,除了常用的礼貌用语外,还包括交涉用语,讨价还价用语,妥协让步用语以及涉及到保险,仲裁等法规用语等等。笔者在教学中所用教材是张静贤编写的《汉语外贸口语30课》,书中列举了有关询价,磋商价格,付款装运、包装、保险、索赔、代理以及签署合同等外贸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洽谈磋商实例30篇。每课以会话组成,后面都附有常用的表达方式及重点句型。另外,在外贸活动中通常运用术语行话。人们已习惯于使用规范化的行业术语,如CIF——到岸价,CFR——成本加运费,FOB——离岸价格等等。此外,正常的外贸活动中,一般遵循一定的程序,如会面、明示要求,妥协让步,达成协议。当然,各个环节运作的程序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其语言表达方式也随之有不同变化,但总体上是按照这一程序进行。

2、谈判性

外贸活动中,常涉及到两国的经贸合作,直接关系国家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双方都会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谈判的形式进行洽谈,以便谈判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商务贸易洽谈中关于价格谈判的一个例子:

A:现在请你报实盘吧!B:好。这是我们的报价:每吨38欧元,马赛船上交货。A:我们的出价是30欧元。B:太低了。您知道,我销售的不是食盐,而是化肥,是吧?A:比尔先生,您是知道的,我们国内也能生产同类产品。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我们是不会进口的。B:我们最多降2欧元,这个价格有竞争力吧?A:还是太高,34欧元怎么样?B:不行,36欧元。A:我再加1欧元,35欧元,我不能出更多的钱了。B:嗯——好吧,就按35欧元一吨的价格成交。

从上例不难看出,A方要求降低降格,B方坚持自己的价格有理,因此双方都列举了事实、理由,据理力争,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说理有进有退、论辩有攻有守,都努力达到各自的目的,很明显地表现出汉语外贸口语的谈判性这一特点。

3、策略性

商务谈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谈判语言的策略性。谈判的语言策略是为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而灵活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例如:在谈判中一方就对方提出的某一问题不能立即回答时,常采用回避策略。如:“我马上给公司打个长途,然后就给您回信儿。”这样就可进可退,留下了必要的回旋余地。在谈判中的表达还可采用中国俗语,如: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由于价格种种原因没有做成生意时可以用“买卖不成仁义在”来挽留住客户。表达出一方对另一方观点的不赞同,即礼貌又含蓄、委婉,避免了直言造成的气氛过分紧张。在对方犹豫不决时采用承诺式语言,如:“尽管货源有点紧张,但我们会想办法一定按时发出。”可以使对方对某项合作增强合作信心。

二、汉语外贸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活动,还得靠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不断耕耘,不断更新和调整。而下面几个方面,是必须特别注意的: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新认识“教”与“学”的位置,调整时间比例。

有些教师习惯于你讲我听,我教你学,还有些教师则习惯于沿用传统汉语课的教学方法,解释词汇、讲解句型,举例子,花去了学生自己练习的许多时间。课堂要以学生自己练习、实践为主。

3、注重交际原则,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交际能力。

跟一般口语课一样,尽快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学好外贸口语的重要途径。然而,交际不是自言自语,不是独白,而是对话、会话。要把他们放到小组里去进行。要化整为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划分可由教师统一安排,也可以自由组合,找自己的伙伴。可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培养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教师可结合每次所学内容,出若干会话题目,或事先设想若干可能情况,在课堂上作情节材料提供,让学生讨论。比如在学习“还盘(还价)”这一专题时,我事先准备了诸如以下的一些题目:

(1)价格偏高(对进口商)(2)价格偏低(对出口商)(3)差距太大——谢绝还盘(4)砍价(5)进口商订购数量太少(6)商品的竞争力(7)要求早日装运(8)说服出口商接受承兑交单或付款交单支付而不是信用证支付。

学生自然要紧密结合准提纲学过的外贸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现成的表达方法,进行临场发挥。这对锻炼他们的积极思维和说话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策略性很有帮助。

4、讲究评论艺术

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会话练习,总要不时加以评论。学生每次练习以后,也总希望听听老师的评价。这里评论或评价是要讲究一下艺术的。尤其是在开始阶段,教师的评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需要坚持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也不是说批评纠正不可行,只是要在学生敢大胆讲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批评是要掌握火候和分寸的,有一定的策略。任何时候,评论要以表扬为主。

5、创造语言气氛和环境

外贸口语课教材都是以情景功能为纲的,每一课都是一个话题,比如:价格、支付、包装、运输、海关、保险等等。这样的话题设置更加符合口语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外贸交易的情景中。情景性和角色代入是外贸口语课跟一般口语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口语课是以日常生活会话为主线,课堂上创造生活化的场景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说出合适的话语。外贸口语课的情景比较特殊,从开始上课,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生在外贸口语的课堂上,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与中国做外贸生意的公司的一名外贸业务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会记住自己的角色,很容易地融入到情景中来。不仅学习目的明确,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汉语外贸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外贸口语课是从“会话”的角度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与对方沟通和交流思想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有较为理想的教材以外,还必须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保证。

(一)模仿与背诵

模仿与背诵是学生改进其语音语调,增加词汇量,迅速提高其口语水平的有效办法。在大专班外贸口语选修课上,我们采用的是《汉语外贸口语30课》,因为这本教材采用的课文较短,而且有课文录音。由于语言地道,简练上口,学生容易模仿和背诵。学生通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反复地模仿和背诵,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习得中国人的标准语音语调和正常谈话速度,并会逐渐使自己的口语变得流利自然。随着教学内容逐步加深,学生的脑海就如同电脑一样储存了数量可观的词汇、短语、句型和各种情景下的表达方法,逐步养成用汉语思维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在开课的初期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和背诵一定的学习材料是颇为重要的。

(二)情景对话

情景对话是模拟外贸业务活动中的各种情景,使之在课堂再现,从而缩短课堂与社会距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为学生创造一种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觉到犹如真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在这种对话练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并淋漓尽致地表达其语言才能。由于情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外贸口语课上有必要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如模拟外贸谈判、陪同外宾参观游览等。这种模拟场景进行汉语实践课教学的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

我们在教学中把情景对话划分为两种:

一是有准备的情景对话。下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设计1-2个情景,让学生人选其一,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编写一个对话,下次上课时,教师用一定时间对学生的对话进行检查。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时,教师应作必要的记录。记下其主要错误,但不能中断对话去纠正错误,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路,不利于语言才能的发挥。二是即席情景对话。在课堂上教师设计1-2个情景,让学生两人一组在限定的时间内构思和完成一篇对话,然后请他们当场进行对话。这种即席情景对话可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和即时发挥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语言能力,难度较大,应在学生对“有准备的情景对话”有了一定功底之后,再进入这一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

1、观看多媒体教学录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高达94%,将传统的教学转换成鲜明立体的视觉形象教学,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理解,增强记忆。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的同时,教师还进行适当地讲解、演示,视听与讲解相结合,不仅直观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2、根据教学录像模拟配音

把录像中关于商务知识等对话让学生进行模拟配音,创造了真实的场景,既增加了学生对外贸知识的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也强化了学生运用汉语语言的流畅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结合教学录像模拟操练

在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运用语言进行适当地交流。因此在外贸口语教学中还应当增加模拟操练这一重要环节,即根据教学录像中的剧情虚拟场景,经过适当地加工、整合,形成适合华裔学生自身水平的外贸场景。

(三)即席翻译

很多华裔学生由于家庭和所在国的因素,常常从事外贸口译工作。因此,外贸口语课不妨安排适量的口译练习——即席翻译。做这一练习之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口译知识、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一技能。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适合口译的英文材料,分好段落,给出必要的生词和短语供学生口译时参考。课堂上教师可以扮演演讲人,学生扮演也可,然后让学生轮流口译。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时一种刺激学生积极思考,进行逻辑推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汉语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在中高级班阶段使用。老师在讲完这些内容以后,可有意识地提出1-2个学生共同感兴趣、辩论性较强的题目供他们讨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种讨论时,应该事先做些准备工作,如事先公布讨论题目,说明讨论的方式、步骤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列出一些必要的词汇和句型供学生在讨论中使用。

(五)交易会实习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真实情景下的语言实践对学生的帮助更加明显。每学期利用当地资源安排学生参加与外贸有关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如:北京国际博览会,春秋两季广交会等,将课堂中学到的交际功能实际运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语外贸口语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第8篇

一、大学生个性化特点及作用研究

所谓个性化,马克思认为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对于人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特征。如在人的行为模式上,以独特新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不同于其他人的存在方式来实现唯一性等实践过程。在人的心理特征表现上,主要从思想、意志、性格、态度、品质、情感等方面有别于他人的差异性特质。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内涵,一般而言,表现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及天资等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其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独立思考、动手与创新能力上,其个性化特征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化特点的研究,对于优化和改进高校教育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从大学生个性化特质挖掘上来增强人格独立,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品德与操守,也是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具体内容,人格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而作为个体的独特精神呈现出来。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化特质的挖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二是通过个性化特质来培养大学生主动精神,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进取精神,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都需要从自我思考、自我辨析、自我判断、自我总结中来发表自我见解,而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精神缺一不可。三是通过个性化特质来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从推进社会发展上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而个性作为创新的基础,更需要从自信、激情、责任心、胆识、进取精神等方面来引导,让大学生从个性化品质中创造新的佳绩,实现自我突破。

二、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策略体系

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关注对人的个性尊重,尤其是在大学生个性化特质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的和谐发展来提升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水平,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的培养。

1、确立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目标

个性化发展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不仅要从教育管理思想上、教育管理方法上、教育管理内容上进行转变,还要从教育管理手段及载体的多元化上来适应教育改革新特点,与时俱进。明确个性化教育管理目标,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从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引导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尤其是在尊重大学生个别差异上,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来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优化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内容

在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渗透个性化发展理念。一是从课程体系上融入个性化发展内容,不同高校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完善教育管理内容。如渗透社会道德规范教育,就业能力教育,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展针对性的选修课程,深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二是创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上,要把握好个性化发展原则,从了解和调查大学生个性化特质上来优化德育内容,强调德育知识的针对性、实效性。如针对就业严峻形势,从大学生自我心态调适上,为大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就业观、恋爱观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并自我教育。

3、完善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是深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综合评价机制上,要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领导、监督、指导、评价的多重融合。如在德育指标评价上,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并从人文关怀上,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团结帮助。在发挥大学生个性及才华上,要正确、客观、全面评价,摈弃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学生评价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4、丰富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载体与方法

倡导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和方法,需要着眼于大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兼顾一般性、统一性关系来促进学生才华的发展。在载体选择上,一是发挥管理载体,从关注学生生活、学习中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及变化,释疑解惑;二是发挥文化载体,通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大学生个性化文化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三是发挥活动载体,特别是通过学生社团、专家讲座、网络媒介等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思想上、行为上来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引导。在改进教育方法上,融入哲学、科学、生活教育,强调多种教育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既要从口头知识传递上,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还要从个别谈话上,关注个性差异,以情感人,更要从榜样示范教育上,利用榜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从制约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上,积极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大学生的个性趋向,采用不同教育管理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发展个性,塑造完整人格。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其个性化特点尤为突出。相较而言,整齐划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从中融入多方合作与互动管理体系,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多样化、学生化目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廖丽宁.高职高专“90后”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上一篇:乌云作文599字下一篇:“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