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2024-06-28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精选10篇)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第1篇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类型:公选课 学生姓名:田璐 学

号:07514115 所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专

业:小学教育 完成日期:2009.12.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班级:0703 姓名:田璐 学号 07514115 自我评分 80 成绩

摘要: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关键词: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 设计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 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 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 ℃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 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因为,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 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 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 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 年初宣布,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采用多种高新技术,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 IN 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 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 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 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 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第2篇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1】

摘 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人们使用建筑时健康、舒适,达到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使绿色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提倡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绿色建筑开始启动。

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资源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舒适,人们不再过分重视艺术形式,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 绿色建筑及其特点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人类建筑经历了掩蔽、舒适、健康三个阶段后,正逐步走向绿色建筑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强调能源节约和建材的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

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绿色建筑注重与资源的和谐,包括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水体引入等的综合考虑,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并对周边环境形成积极影响。

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点在建筑节能。

为了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绿色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环保建材、绿化保水、环境控制、综合节能、智能化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潮防霉、降噪减震等方面采用大量新型实用技术。

二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三 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物及用能系统的能耗。

目前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缺乏建筑节能意识。

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缺乏行政监管机制。

政府及主管部门未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既缺乏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工作协调机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在建筑节能的项目管理上,设计与验收相互脱节,生产和使用相互脱节。

同时,我国现行的建筑验收标准并没有把建筑节能纳入进去。

3.缺乏政策法规标准。

建筑节能不可能只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出台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但力度远远不够。

4.缺乏有力的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

国家及地方还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激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筑节能的总体水平很低。

四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其方向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构。

推行建筑节能工作涉及面广,建议成立专项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协调小组。

主要负责督促贯彻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统一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地方性的有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建筑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从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上加以把握项目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节能执行力问题。

2.推行安居房建筑节能示范标准工作。

政府主导,才能使建筑节能工作向良性发展。

建筑节能的推广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 、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为加快节能建设,使建筑节能得以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规划和实施计划。

在新建建筑物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

4.找准建筑节能发展方向。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而造成景观破坏、存在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现象,太阳能热水器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安装和验收,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建筑的一个构配件,所有上下水管全部走管道井,既美观又便于日后维护,尤其是解决了居民用水的实际问题。

5.增加绿色建筑节能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带头示范,对新建建筑工程,特别是公共建筑要加以严格管理,在预算时增加用于绿色建筑节能的投资;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需同步考虑用于节能的费用。

二是利用各种合作交流机会,争取民间资金的支持还可通过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项目培养、扶持若干企业,并使新产品开发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鼓励节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绿色建筑虽然要求高,难度大,但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完善,绿色建筑开始在现代城市发展起来。

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会被人类重视起来,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培琴.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

[2]孟扬.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J].城市住宅,.

建筑遮阳对绿色建筑的贡献【2】

摘 要: 未来绿色建筑将越来越深入人心,其“可持续发展”理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节能。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对建筑遮阳各种形式的应用和建筑遮阳技术的发展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遮阳; 发展措施

1 引言

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尽管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的节能对策。

建筑节能本应包括围护结构、空调、照明等,而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能耗居高不下的关键在于窗户、露台与阳光房。

因此,建筑遮阳,对于建筑能耗的下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建筑遮阳与建筑外门窗的有机结合,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体现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和对室内热环境以及视觉舒适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建筑遮阳对绿色建筑的贡献

2.1建筑遮阳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贡献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1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1 建筑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

每个人可能都碰到过, 当进入一家商场时, 迎面闻到一股讨厌的香蕉水之类的气味, 这是商场作部分装修时, 硝基漆等中的混合溶剂挥发出来的气味污染了空气。当装修新房后, 立即搬入或人造建材使用不当, 甲醛等有害气体还未排尽, 而严重超标, 那么就会刺激人眼至红肿流泪, 且危害肺部, 严重影响了健康。以上只是建筑装修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两例。其它建筑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

1.1.1 大气污染

建材工业是仅次于电力工业的全国第二位耗能大户。煤、油、燃气大量燃烧排出有害气体。在水泥、石棉等建筑材料生产中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粉尘产生。化学建材中塑料的添加剂、助剂的挥发;涂料中溶剂的挥发;粘接剂中有毒物质的挥发等都对大气带来各种污染。

1.1.2 建筑垃圾

施工中“剩余混凝土”, 根据北京市有关统计为总混凝土量的0.8%。北京市每年约用200万立方米, 就有1.6万立方米混凝土浪费。相伴的废水也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废建筑玻璃纤维、陶瓷废渣、金属、石棉、石膏、装饰装修中的塑料、化纤边料等都需要再生利用。

1.1.3 废水污染

国家规定, 混凝土拌和用饮用水, 一般都用自来水, p H要求大于4。但建筑工地废水 (混凝土搅拌地) 碱性偏高p H为12至13, 还夹杂有可溶性的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厂及有关化学建材生产企业, 超标废水大量排放。还有窑灰和废渣乱堆或倒入江湖河海, 造成水体污染。

1.1.4 可耕土地大量减少

每生产一亿块粘土砖, 就要用去1.3*104平方米土地, 对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土地偏少的国家是很严重的资源浪费。

1.1.5 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音和强烈的振动

噪声已成为城市四大污染之一, 即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肠胃功能都造成损害。据测试有相当部分的现场施工, 噪声都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白天平均小于75d B, 夜间施工小于55d B。

1.1.6 光污染及光化学污染

城市高层建筑群不利于汽车尾气及光化学产物的扩散。使NOX等气体对人体产生光化学作用, 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产生污染现象也相当严重。

1.1.7 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有些矿渣、炉渣、粉煤灰、花岗岩、大理石放射性物质超量。据有关部门测试, 天然大理石近30%放射性超标。制成建筑制品对人体造成外照射和内照射。人生活在这样的居室中长期受放射性照射, 影响身体健康。

1.2 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1.2.1 大气污染与酸雨的影响

酸雨通常是指p H值低于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造成。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溶入水中, 使雨水p H值小于5.6。酸雨对建筑物、材料、雕塑、古文物、金属等的腐蚀作用明显, 酸雨使材料表面的涂层失去光泽或变质而脱落;使光洁的大理石建筑逐渐变成松软的石膏。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酸雨对金属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1.2.2 建筑表面析白现象

建筑物表面析白现象, 俗称“泛碱”或“起霜”。这是建筑物的混凝土、砂浆、砖砌体等表面常发生的现象。据统计析白现象可高达36%。形成原因是:水泥、砂、石子、砖和化学外加剂中可溶性成分被水溶析出, 随着水分蒸发逸出, 留下物呈白色固体, 或留下物与空气中CO2作用生成白色固体。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钙等大都是碱性物质。本质原因还是与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相关。但外部环境阴湿、不通风、气温偏高、水源不洁也有重要关系。

1.2.3 建筑用高分子材料老化

导致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因素, 主要是光、热、机械力、氧气、水、霉菌及化学物质的作用。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作用于高聚物, 通过物理化学过程使其老化。主要老化反应可归纳为键的裂解反应和键的交联反应。裂解反应是大分子键断裂, 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使高分子化学物变软, 发粘并丧失机械强高;交联反应是大分子与大分子相连接, 产生体型结构, 使高分子化合物进一步变硬、变脆而丧失弹性。两种反应往往同时并存。

1.2.4 金属材料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2.5 其他影响

江水、海水、污水对江河堤坝的冲刷侵蚀, 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的渗析破坏, 还有自然灾害的破坏、地震、水涝、龙卷风及台风等自然力破坏。

2 如何节能环保

2.1 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 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

1) 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 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

2) 在建筑体系上, 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 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统化, 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

3) 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 包括外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 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 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腐、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

4) 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 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 减少使用能源, 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U型管, 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

5) 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 充分利用再生水, 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2.2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 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 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 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 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2.3 工业固体废渣在建筑材料中的综合利用

以粉煤灰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产量已达到11677万吨, 综合利用5592吨, 排入河海176万吨。主要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加气混凝土、蒸养粉煤灰砖、烧结粉煤灰砖、粉煤灰砌块。而煤矸石建筑行业每年用来制砖就是2000多万吨, 年产砖30亿块。由此可见, 建筑工业为工业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据计算2005年工业固体废渣的平均利用率是39.7%,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4 加强环保意识, 提倡化学建材、绿色建材、绿色建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生命也只有一次, 拥有一个生态平衡的“绿色”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白色污染”、含铅汽油的使用等都是全球性的问题, 已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 淮河的综合治理已达到第一期目标, 太湖正在大力治理。各种环境法规正在不断出台和完善。无铅汽油在各大城市推广使用, 我国政府在2000年7月1日全面实施使用无铅汽油。白色污染的治理已在交通航运中初显成效。作为建筑行业同样是任重而道远。

1) 大力宣传, 加强环保意识。

2) 制订各行各业健全的环保法规。

3) 对开发建设项目, 均要进行对环境影响的社会经济评估, 使环保的经费与建设项目同步, 资金落实后环境保护才能得到有利保证。

4) 大力推广化学建材, 大力推广应用塑料门窗、塑料管道、新型防水材料、新兴墙体材料等具有十分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果的新型建材。

5) 大力加强建筑工程环保科研, 有利于建材工业三废处理, 资源再利用回收。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 高效减水剂, 各种无毒、少毒的化学外加剂的研制, 水溶性, 水乳型及粉末建筑涂料的开发, 应大力提倡和增大投入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使生产发展的同时, 势必强化环境的全方位保护, 使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成为现实。

3 结束语

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论坛2007年10月18至19日在京举办。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讲话中强调, 要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推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郑一军在致辞中指出, 建筑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建设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实现的。建筑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 (下转第436页) (上接第166页) 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建筑业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把建筑业的发展尽快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S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现场环保与卫生[M].时代传播音像出版社, 2004.

[2]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举办落实节能环保与建设标准[S].中国建设报, 2007.

[3]卢苏燕.建筑业持续发展之旋律[M].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5.

[4]赵晓芳.浅谈环保绿色建筑[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01) .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环境保护;绿色施工

1、引言

建筑行业的传统施工方式消耗能源量大、劳动强度高、劳动效率低,且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保护环境,建设成本较高、建设周期长,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施工方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强化了环境保护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正式定义了绿色施工。2010年,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绿色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

2、绿色施工内涵

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条件下,采取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技术,从而降低施工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竣工后的施工现场生态复原等。绿色施工的核心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建筑行业的绿色施工发展必须建立全民绿色意识,全面支持和监督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的执行情况,从而推动绿色施工发展。

实施绿色施工必须优化建筑设计的总体施工方案:1)在建筑规划和设计阶段,结合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从而为之后的绿色施工过程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2)实际施工过程,必须进行施工策划,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各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

3、建筑行业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建筑行业实现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必须采取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做好环境保护。

3.1 加强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施工人员管理、评价管理等。组织管理:通过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条例、目标、制度等,加强施工组织管理;规划管理:通过优化绿色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中的节能措施、节水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节材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实施管理:在建筑施工中进行绿色施工时,采取动态管理方式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并加强监督和管理施工策划、施工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施工人员管理:通过管理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避免施工中尘土、辐射、毒气等对人体造成伤害,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安排好员工的生活区和施工区域,使两者互不干扰,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场所和较好的环境。

3.2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1)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三废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有毒有害化学产品污染等,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扬尘保护,如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土方工程施工等的施工全过程保护,控制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有毒有害化学产品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还有生产生活造成的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保护好施工现场的文物、资源、地下设施等。

(2)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以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施工现场更多的使用国家、建筑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型的施工设备和机械。

① 采取技术成熟、低能耗的工艺设备;

② 定期维修和养护设备,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转,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③ 关闭闲置的施工设备、机械、电器等的电源;

④ 施工过程中采取用电三相平衡计划。

(3)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提高施工过程的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特别是一些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如在施工现场实施中水搅拌、中水养护等,并对雨水进行收集。常用的节水措施有:在施工现场安装水表,采用节水型的器具,安装一些小流量的器具和设备,时时监控现场用水量,并设置废水回收重复利用系统。废水回收再利用前,要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避免回收的水危害工程质量、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等。

在施工现场设置循环渠道处理施工回收的污水、雨水等,之后流至格栅到沉淀池,通过沉淀池的进一步处理后得到没有较大悬浮颗粒的中水,实现中水的再次使用,使得污水、雨水实现了循环使用,节约部分水资源。但污染程度较严重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不能重复使用,需要进行生物处理池处理后再排放到市政污水管道。

(4)节约施工材料,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

① 加强设计图纸会审,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实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低30% 。材料采购、进入施工现场时间、批次等要结合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进行合理安排,以实现库存与施工需求相当。根据就地取材原则,采购的施工材料最好是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采购量占建筑材料总量的70% 以上。

② 施工現场的材料摆放要合理有序,并加强存储环境的管理,确保材料保管良好。施工材料运输和装卸要有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装卸方法,避免材料运输到现场形成损坏和遗洒,在现场的布置尽量选取一个固定地点,避免造成二次搬运形成材料损坏。

③ 选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提高脚手架、模板等使用次数。

(5)实施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技术

建筑结构中运用最多的材料是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绿色生产可以有效实现绿色施工。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全面控制与优化选材、设计、生产、供应等,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改善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协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如采取混凝土灌注桩、静压桩等低噪音工艺,降低土方施工时的噪音、粉尘。不断增加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文明施工。

(6)施工现场的噪音控制

施工现场合理安排进度,避免深夜施工。采取低噪音或有消音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进行现场施工,对于容易产生噪音的施工设备应该尽量远离周围人居环境,或采取隔离栏进行隔离。

4、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实现绿色施工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的建筑行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综合利用资源与能源,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健康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炜星.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程传林.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田婧.建筑施工环境保护调查研究[J].环境工程.2008年05期.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第5篇

近些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理念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渗透。尤其是在建筑这类能耗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绿色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这一新型建筑形式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实现的基础,因此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绿色建筑设计内涵及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对于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绿色建筑设计即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以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综合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为了保障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布局,从地理环境因素出发,选择最适合建筑施工的环境,为施工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材料应用,以此实现在保障建筑功能齐全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针对建筑各个单元的设计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筑节能降耗,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从各个单元入手,进行绿色设计优化,之后通过统筹整合,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效果[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公用部分和私用部分两个单元,在设计中对二者进行有效的协调。

③建筑个单元内部的结构优化。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各单元内部结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建筑墙体、门窗等各部分的有效组合,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良好实现,为住户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2、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解决建筑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很多建筑设计人员都将目光汇集到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对于建筑行业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涵盖了环境保护、建材节省、能源节省等多个领域,促进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材料的节省,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1)以人为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环节中,尤其是在一些细节部位。如在进出风口设计中,必须保障空气的通畅,构建适应人体的室内热环境。同时再采光和隔音方面也要加强重视,一方面利于节能,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最低耗能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降低建筑施工材料生产、运输中产生的能耗。

②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能耗。

(3)加强新能源的应用。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益深重,新能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在保障能源充足供应的基础上降低污染,如太阳能、风能等。

二、绿色节能建筑概述。

1、绿色建筑的概念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即是指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指导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它是绿色建筑设计这一新型理念的集中体现[4]。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绿色节能建筑主要是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进行高度统筹的规划和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计划。绿色节能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节能,通常是通过室内环境的调整、空气质量的调节以及声光环境的优化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想要实现绿色节能建筑,除了需要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形式之外,对新型绿色材料的选用也至关重要。

2、绿色节能建筑特性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节能性以及环保性两个方面,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支撑下,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降耗能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其使用寿命也得到了一定的延长,此外,绿色节能建筑采用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总结概括,绿色节能建筑的特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整。绿色节能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墙体的隔热保温效果十分显著,可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能够为住户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充分满足住户的不同要求。

(2)对照明和空气的要求。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对照明和空气的要求较高,因此绿色节能建筑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位,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切实保障这两个系统的功能,以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促进建筑节能环保性能的发挥。

(3)噪声隔绝。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社会污染的重要形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节能建筑必须具备噪声隔绝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特殊建材的应用对噪声进行吸收或是隔绝,降低噪声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三、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分析。

通过上文对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绿色技能建筑剖析可知,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对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表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和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有同时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设计即是通过照明、空调、通风等基础设施的优化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其中空调的多样化功能可以保障室内温度平衡、室内热环境的调整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加新鲜的空气[5]。

由此可见,在绿色节建筑建造过程中,照明、通风以及空调三者关系的协调处理直接关系着建筑功能的实现。在新形势下,建筑领域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功能服务、能源节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在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建造中,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努力构建一个功能多样化、生态环境良好、能源节约的建筑体系,如此才能保障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显著,一次必须加快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改革,降低能源浪费,同时减少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阻碍我国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必须从社会上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入手,彻底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就建筑行业而言,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两者的相辅相成,为人们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J].建材与装饰,(06):112~113.

[2]任卫军,杨勇琴.分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6(21):104~105.

[3]曹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联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10):16.

[4]李岩.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19):47~48+80.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分析论文 第6篇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每一年有二十亿平米左右的城镇建筑被建造且被人们使用,其中耗能较高的建筑占到了九成以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中国依旧继续运用此种节能性能较差的设计指标,则建筑能耗会变成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阻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一)注重建筑选址和平面布局问题。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当中,实现建筑节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和设计。首先,建筑师应结合建筑选址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建筑物方位朝向等多个方面来研究建筑节能。比如在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时,开间进深的尺度、建筑物的层高以及连廊形式等等都会对建筑的直接能耗带来影响。此外,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的实际条件和气候特点,重视对阳光、雨水等已有生态条件的利用,从而优化设计,有利于打造优良的建筑室内小气候,尽量降低对建筑设施的依靠水平,最后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

(二)墙体的节能施工。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中心是墙体,其所选用的建材的保温性能对于建筑能源的耗费有重大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墙体是很难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的,为此,我们通常要选用恰当的外墙保温建材来提升热工功能,譬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复合墙体就是其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做好外墙保温举措一方面可以在冬天避免屋内流量的大量丧失,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夏天避免阳光照射导致的屋内温度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对人工设施的需求量变会减小,进而实现降低能源耗费的目的。

(三)建筑门窗和屋面节能的施工技术。

1.建筑门窗的节能施工。在建筑能耗总量中,外门窗是最关键的部分,在建筑整体能耗中占据特别高的比重,其中冷风渗透与传热损失都达到了1/3。因此,我们在确保采光、日照和观景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应该大量应用门窗节能技术,这是当前建筑行业当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能施工技术。

2.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按照保温建材与防水建材两者的位置关系,可以把屋面做法分为2种,其一是倒置式,其二是正置式。因为后者防水层处于上部,其长期受阳光照射、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裂缝,非常不利于屋面的防水。因此,屋面节能施工一般使用倒置式屋面做法。倒置式屋面指的是保温层在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屋面,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防水层受紫外线照射和热胀冷缩影响而发生老化开裂现象的.发生。选择屋面屋顶保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密度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不宜使用,否则很容易导致屋面重量和厚度过大。同时,吸水性能强的保温材料也不应当使用,不然保温层会吸附诸多的水分,住宅的保温成效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四)室内环境节能施工。普通建筑当中大约有一半的能源耗费在通风、采光、采暖等方面,以打造比较舒服的屋内环境。其中,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是为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与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耗电、为给房间送风以及输送空调循环水等。所以,综合性系统节能的重点就是要降低冷热源的能耗,最常运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是科学降低系统设计负载,严控新风量和降低室内温度与湿度的设计指标来实现目标。

(五)科学使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广泛合理的利用,则必定能够有效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问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能源的开发利用当中,发展太阳能建筑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建筑设计师应协调各个专业与工种、技术等,让其能够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太阳能应用技术充分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来,继而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态建筑机制。当前太阳能技术建筑的运用大致有2种方式,其一是被动式、其二是主动式。

1.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指的是利用集热器、管道等设施来对太阳能进行收集,之后通过热媒将太阳能运送到住宅内部,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太阳能的管理和使用也比较方便,能够实现集中采暖和热水供应。

2.被动式太阳能则是对住宅本身朝向和周边环境加以恰当的设计,经过选取恰当的建筑材料,对建筑的形状和空间加以独具匠心的处理等方式使住宅可以自然使用太阳能,比如增大朝向面积可以得到更多的光照能量,调整阳台、光照房和主体建筑的结构关系可以实现夏天降低温度、冬天保持温度的目的。

(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建材也在持续发展进步,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都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合理运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比如复合防水材料、保温材料以及节能节水和节地技术等。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第7篇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对建筑内部的能耗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各种信息管理、节能优化等服务。建筑部门可以对建筑的各种耗能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不同耗能项目的耗能大小,来建立相应的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绿色建筑模型系统能够建筑的各种耗能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在绿色建筑模型系统建立后,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种耗能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以达到完美的节能效果。绿色建筑模型系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来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为未来的建筑节能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第8篇

一、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指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 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 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 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 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二、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 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 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 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 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 浪费严重, 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 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据统计, 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 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 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 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 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 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 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 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 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柴油的燃烧等, 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 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 产生的CO2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目前, 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 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 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人们逐渐认识到,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绿色建筑是发展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必然要求在经济活动中提倡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 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 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四、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 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 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 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 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 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1、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 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

2、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 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 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3、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观设计要尽可能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形态、色彩、布局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 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4、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 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 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

五、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绿色建筑重在建材和环境 第9篇

政府力推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最早起源于英国,1990年,英国出台的BREEM标准是国际上首个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根据我国2006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总结起来就是“四节一环保”。我国还将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

此次两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将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的不同,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以单体建筑奖励为主,支持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水平。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奖励标准还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推动发展 完善标准

相关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是对节能和环保事业直接鼓励,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整个绿色产业的联动发展,使得整个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检验标准都完善起来。绿色建筑换句话说就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建筑,同时做到环保、舒适、健康。绿色建筑选择建筑材料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个是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材料;另一个是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材料和产品,最好是有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和产品。

因而,购房者在关注绿色建筑时,可以从建材和环境两方面入手。比如北方的节能更注重冬季采暖,而南方则要强调夏季隔热,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绿色”的方式,这在绿色建筑中就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概念。另一方面就是建材的各类环保、节能指标了,专家指出,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不成熟、价格高,但实际上目前国内三星级绿色建筑成本大概每平方米增加200元,二星级增加100元成本,一星级增加50元成本。因而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

不过,目前绿色建筑所占的市场比重还较少,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各项标准都尚未完善,购房者在选择绿色建筑的时候也不要盲目相信开发商对自己项目使用的材料环保程度、单项节能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强调,而要多看住宅的舒适度指标,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物体界面温差、空气的流速、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新风量等,这些都是衡量居住舒适与否的标准;第二就是住宅的能耗,应该关注整个建筑的能耗降低了多少,是低能耗、微能耗、还是零能耗住宅。

绿色农业与环境保护论文 第10篇

摘要: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

关键字: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内涵发展趋势

Abstract: Green farming is a way of producing,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green food.Green agriculture is not a return to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nor is it negativ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rganic agriculture, natural agriculture and other types of agriculture, but a new agriculture to avoid all kinds of drawbacks of agriculture,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rich in meaning.Keywords: green agriculture;green food;intension;development Tendency

一 绿色农业的背景

2003年10月亚太经社理事会在中国河南省长垣县召开了“2003年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提出了亚太地区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行动建议,形成了 长垣31条宣言》。宣言中明确了建立“亚太地区绿色农业高层论坛”,成立“亚太地区绿色农业联盟”。与会各国代表一致同意2004年在中国召开亚太地区绿色农业高层论坛。以刘连馥会长为代表的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了实施绿色农业的概念,并准备在今年召开的高层论坛上进行讨论,这一构想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同。绿色农业是与国际上的有机农业接轨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绿色食品开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很快。经过l4年的艰苦努力,到2003年末,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达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已达4030个,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开发为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振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产物。我国提出绿色食品开发由来已久。1989年农业部农垦司在制定农垦系统发展规划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了拳头产品、重点企业、配套攻关技术3项措施,把无公害产品作为拳头产品,并冠以“绿色食品”之

名。与此同时,“绿色组织”、“绿色大合唱”、“绿色消费”、“绿色长城”等也都应运而生。近几年,农业部在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农业环保技术合作方面,与100多个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了我国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模式。

我国的绿色农业类似国际上的有机农业。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统一,认为有机农业应该是在维持地力和防治病虫害方面,通过加强自然过程和物质循环的方式,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费适度,在使环境不断向良性平衡方面变化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生产效率的农业系统。我国的绿色农业是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资源时空及功能有效利用的原则,按食物链、加工链及其量比关系,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生态、生产工程元件进行优化组合,科学组装,建立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持续高产稳产的土壤生产力;并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在本质属性上是同类、同质、同级的,虽然两者的称谓和起源不同,但大同小异,具有相近的内涵,可与国际标准对接,相互认同。

二 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1.绿色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新鲜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使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生息。但是由于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使资源受到了破坏,环境受到了污染,这种对自然资源的伤害,到最后都反馈给人类本身。于是人们出于本能和对科学的认知,开始越来越关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农产

品倍加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以其固有的优势被广大消费者认同,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必然产物。

2.绿色农业是受到保护的农业绿色农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同时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护的弱质产业。绿色农业尽管没有立法,但是作为绿色农业的特殊产品,绿色食品是在质量标准控制下生产的。绿色食品认证除要求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投入品的使用外,还对产品内在质量、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有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以说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产后的加工、管理、贮运、包装、销售的全过程都是靠监控实现的。因此,绿色食品较之其他农产品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3.绿色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

一、抗灾能力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弊端。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绿色农业是多元结合的综合性农业 以农林牧为主体,农工商、产加销、贸工农、运建服等产业链为外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抗灾能力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了多种生态工程元件复式组合。

5.绿色农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从1996年到2000年,曾多次组织专家到绿色产业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多数项目地区水质、土壤、大气良好,绿色食品原料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则、市场信息不灵、科技素质低下,一些贫困地区只能出售绿色食品原料,效益不高。实施绿色食品开发之后,贫困地区发挥了受工农业污染程度轻,环境相对洁净的资源优势,原料转化为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拉动了贫困地区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振兴。这一点不仅对我国边远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亚洲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三 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关系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农业约7000年为第一阶段;以栽培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的传统农业约3000年为第二阶鼠以石油消耗为主的现代农业约150年为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绿色农业兴起为第四阶段。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体系。近代学者,都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索农业的方向和属性,概括了常规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农业形式。

传统农业的历史较长。它强调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以畜力为主,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现代农业通过机械化、化学化、集约化、资金化等多种手段获取大量农产品,实施的是大量投入无机肥、农药,污染环境,报酬递减。传统农业消耗系数为4:1,现代农业消耗系数为10:1,资源消耗和产出极不合理。这种做法破坏了生态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无论是绿色农业、常规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首先我们不否认常规农业落后的一面,但是也决不倡导多施化肥,滥用农药。其次,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现阶段绿色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要实现有机结合,最终以绿色农业逐步替代常规农业和现代农业。第三,要正确认识保证粮食安全和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的辩证关系。现阶段强调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并不等于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发展绿色农业以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 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国家具有开发绿色农业的比较优势

一方面有政策优势。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率,政府支持的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以解决不断增长的粮食安全需求。而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补贴农民收入,维持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收入平等,支持的重点是促进出口。

但这两种政策的导向都是在发展经济中过量消耗农业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有资源优势。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东盟等发展中国家人均土地都接近10亩,超过我国人均占有土地的份额。这些国家不仅拥有丰厚的土地资源,而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雨量、光照、积温非常适合农作物年几作。特别是一些国家的边远一

山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土壤、大气、水质等没有受到污染,具有开发绿色农业的天然优势。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国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开发绿色农业,这不仅对亚太地区的健康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二)发展绿色农业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绿色农业尽管与国外的有机农业拥有共同的属性,但是结合我国的国情,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具有广阔的前景。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实践,管理机构日趋完善,标志认证步入规范,市场开发进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到2003年末,绿色食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直辖市,绿色食品总量已达3260万t,产品年销售额723亿美元,出口额10.8亿美元,环境监测面积7710万亩。为了妥善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国家提出了 中国21世纪议程一农业行动计划》白皮书,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支持。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这些承诺和规划为搞好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指明了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绿色农业必然走向国际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响应,受到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遵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要求,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接近有机食品的标准。我们要按照国际规则,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的政策法规,重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作用及其授权组织的影响,抓好国际互认证工作,增强中国绿色食品参与国际有机食品贸易的主动权,使我国的绿色农业迅速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卢良恕,孙君茂.创新现代农业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J].中国报道,2007,(5):96~97.

[2]黄国勤.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8,(8):25~28.

[3]包建中.发展高技术应仓0建“三色农业”一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6):5~8.

[4]彭岜生.江西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钟雨亭.绿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J].中国报道,2007,(5):98~101.

[6]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 卢良恕,孙君茂.创新现代农业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J].甘肃农业,2007,12:11—12.

[8] 刘连馥主编.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5.

[9] 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10] 李晓钟,张小蒂.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07,12:82—86.

[11] 黄国勤.绿色农业及其若干特征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55—58.

上一篇:防汛抢险工作应急预案下一篇:机械收获玉米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