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化教学范文

2024-07-23

板块化教学范文(精选8篇)

板块化教学 第1篇

“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板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为了有效实施板块化教学,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科学划分板块、促进课堂教学。本文将结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板块化”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以板块化教学促进体育教学实效的增强。

关键词:初中体育板块化教学有效途径

简单而言,板块化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明显的、互相联系的板块,这些板块逐层深入,也就是说,不同的板块对应不同的内容,且后一个板块是前一个板块的深入。板块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凸显教师的教学特色;能够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全员参与课堂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板块化教学呢?

一、课前板块――设计预习任务,提前感知学习内容

自主预习属于课前板块范畴。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中,既有理论内容,也有动作技能内容。在学习一项新的体育运动或者技能之前,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课前板块,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感知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授“篮球”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六大板块:一是身体训练;二是投篮教学;三是篮板球;四是积极防守;五是快攻和防快攻;六是阵地进攻。其中,在讲授“投篮”这一板块时,又可将其细分为不同的小板块,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急停跳投、行进间投篮。针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一细分的板块内容,教师设计了如下预习任务:①什么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②其技术要领是什么?③你能在上课时示范这一动作技能吗?在这个预习任务中,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概念;然后,通过提前上场练习,领悟其中的技术要领;最后,示范这一动作技能。从理论到动作,这样的预习完全摆脱了枯燥的模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在教师带头学生练习的课堂上,教师先与学生口头互动,共同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内容;再请学生示范,看看动作是否到位,及时点拨。“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学生投入课前板块的预习,也有利于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课中板块――优化课堂教学,理清板块教学思路

课中板块包括导入、呈现和巩固三部分。教师必须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理清各板块的教学思路,逐层递进体育教学。

1.导入――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入境体验。在导入环节,利用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综合设计导入。如问题情境可以引发思考,游戏情境可以活跃氛围,音乐情境可以调动情绪等。教师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情境,以达到最佳导入效果。

例如,以“排球发球”这一知识点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利用情境导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女排的各种发球图片,利用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利用著名的女排运动员,增强画面的熟悉感,调动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了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利用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你知道多少种排球的发球方法?不同的排球发球方法又有哪些技术要点?你能上前示范你知道的排球发球方法吗?由于课前已经安排了预习任务,于是学生将预习所得的资料逐一呈现,与教师互动。等与学生互动完后,教师再过渡到不同的排球发球方法的学习上。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排球发球的认识。排球发球意味着比赛开始,发球也是进攻的开始,要想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队员必须发攻击性强的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排球发球的学习。

2.呈现――巧用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导入后,接下来的环节便是呈现。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教学呈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融入体育课堂。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降低体育技能的学习难度。

例如,以“乒乓球正手攻球”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参与练习。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术要点分五步走:站位、近台、引拍、挥拍和击球,每一个动作都要前后连贯。教师从站位开始示范,并配合一定的语言讲解;近台,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左脚稍前;紧接着到引拍,转腰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侧,前臂和球拍成一直线与台面平行„„教师利用这一方法,分解完整个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再引导学生分组训练。训练时,主要是两两练习,一人喂球,一人正手攻球,然后对换,直至学生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止。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观察工作,找出学生练习时的易错点,再集体纠正。如很多学生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时,不敢挥拍,甚至有时会停顿,弧线也很差。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徒手练习挥拍,教师纠正动作。又如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的问题,此时,教师提出对策: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总之,教师要做好示范,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

3.巩固――利用游戏教学,巩固体育学习内容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放松的、愉悦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游戏巩固是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巩固学生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如以“篮球运球”这一知识点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在学生学习完篮球运球的技术后,可以利用游戏教学作为巩固,强化学生的篮球运球技能。

游戏名称:篮球运球接力赛。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小组通过抽签分成两队,队内赛胜出的两个小组再进行比赛,分出冠亚军,队内赛失败的争三四名。学生需要将自己掌握的运球技能用到比赛中,以帮助小组取胜。其次,解说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运球,中间不准断球。如果不小心把球掉到运球范围外,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前进运球,最快轮完的小组为胜利方。最后,以哨声为准,游戏开始。为了渲染比赛氛围,教师播放了NBA赛事主题音乐激励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得到发挥和巩固。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运球时存在的问题;游戏结束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投入练习,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游戏巩固的方式再次将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投入游戏,应用所学的运球技能,为小组胜利做出贡献。由此可见,增加竞争元素的游戏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能取得更好的巩固效果。

三、课后板块――展开合理反思,有效促进教学相长

课后板块是板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反思和评价工作,还要引导学生反思,以促进教学相长。首先,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升华。如在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一课的预习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导学单”。也就是说,对于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学生自己反思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是否能利用多种途径查询“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概念;是否能结合查到的技术要点提前进行练习,领悟其中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是否能在展示环节主动展示自己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提高。其次,教师的教后反思。如将“排球发球”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板块内容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利用情境是否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情境教学与新课衔接是否有效、完美?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情境进行学习?利用情境导学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学生和教师都进行反思,能够促进板块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推广与应用。

总之,“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制定板块内容,有效开展板块式教学。教师要勤于探索、实践,合理制定板块、细分板块,以板块化教学引领体育课堂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玉建,江泽庆.对初中学校体育进行“板块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2]刘海祥.对初中体育内容“板块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板块化教学 第2篇

——点评吕老师的课《杨修之死》

大家下午好!现在我用项目性评价来对吕利老师的这节课做点评。我认为吕老师这节课达到了六个指标:向度、强化次数、流程、梯度、要素组合、主体互动。

1、向度。本节课吕老师抓住两个关键要素“杨修”“曹操”成功建立了四个平台:读课文、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跳出文本。每个平台都达到了多个向度,其中在“文本对话”这个平台中学生的小练笔向度达到了8个之多。主动权是通过多向度来实现的,所以,本节课中吕老师把主动权交了出去。

2、强化次数。对向度是加大强化次数攀升的最主要的形式。这节课知识性目标就是文中的7件典型事例。吕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强化:读课文、拟标题、小组交互、团队交互、练笔、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跳出文本等。强化次数达10次之多,完全符合9~13次的项目标准。

3、流程。吕老师的这节课采用平台互动方式,其中四个平台的设置属倒置性平台,也就是探究汇集式,从读文本、对话文本到跳出文本,整个流程下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4、梯度。吕老师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文道统一。在学习文章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有学会了辨证地看待人物形象,达成了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四个平台设计由外向内研读文本,拟小标题又由内向外跳出文本,解读曹操及作业设计,在学生输入有输出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目标。

5、要素转换组合和主体互动。本节课充分体现听、看、说、想、做、动静转换七个要素。特别是“小练笔”环节中完成动静转换大动一次。在整堂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说的多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平台互动。气泡图的展示,小组、团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吕利老师的这节平台互动课是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几点不足:平台建立要筛选关键词,流程性检测要加强。比如在对话文本中学生展示完后可以整理到卡上,张贴,课后再浏览几个人的卡。

板块式教学 第3篇

1. 备课

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了解学情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 备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 一般为三层 (难、中、易) 。这样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 进而让学困生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合作达到更高的知识层面和能力要求。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 教学内容问题化、梯度化

将授课内容问题化, 梯度化 (一般也是三等) 。问题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梯度化的教学内容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加之课前激趣环节, 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高效、全面地落实教学目标。

3. 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时间

学习终归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完成。所以, 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 放下包袱。学生自己做未必做得差。课堂应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完成中等难度的问题。最后, 在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中, 在教师的点拨和帮助下完成难点问题的落实。

4. 教师适时介入

强调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在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困惑时, 无助时施以援手, 且该出手时必出手。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完成一些提升性和升华性的问题。

这种梯度式、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实践的是新型的因材施教观。用自主、互动而高效的课堂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对意义探究。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中实现素质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不惟一。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风格, 依据各学科的差异提炼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在不断的求同和存异中推进教学实效的最大化实现。

二、最近发展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实施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践中即板块式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1. 教师

(1) 思想保守, 安于现状。大多数教师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下, 获取新知的欠缺和先进理论的不足, 教师在不愿够, 够不着的情况下往往固步自封, 不得进步。选择经验教学, 用经验教就成了大多数教师的职业习惯, 因此对新理论、新方法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与拒绝。

(2) 创新不足, 模仿无效。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下, 教师应当尝试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不要刻意模仿他人。模仿是为了学习, 但在模仿中能够创新才是最高境界。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而失去创新意识, 因此无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形不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形不成个人特色上起课来就很别扭, 很不顺手, 很不顺手就会有挫败感。

模仿不成的挫败感往往使人产生放弃的念头, 以至再好的理论也得不到发挥和应用。

2. 学生

(1) 学生基础差, 习惯不佳。学生由于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佳, 这使得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和空间很大即潜力很大, 但要完成量变到质量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完成这一壮举。失去耐心和信心的倦怠和松懈会使我们好不容易摸索出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失去功效, 毁之一旦。

(2) 小组建设和评价不到位。

三、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学校

(1) 广泛调研, 科学规划。对于一场教学改革, 最重要的是做好前期准备, “预则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要广泛学习, 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然后, 根据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关工作的谋划, 做到心中有数, 遇事不慌, 有思路、有办法。

(2) 循序推进, 制度先行。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 过犹不及。秩序渐进地、科学有序地展开效果更好。在推进的同时, 必须有相关制度的保障, 以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

(3) 阶段总结, 不断完善

改革最大的问题是其不确定性, 它的不确定性也正是改革的魅力所在。为了减小改革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学校要在教学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 找出得与失, 对与错, 以便在不断地纠错、完善、深化中将改革持续推进到下一阶段, 直至成功。

2. 教师

(1) 转变思想, 广泛涉猎。教育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教师要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就要广泛地涉猎。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日常教学找到理论依托和向导。同时, 教师不要不断地积淀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要让自己“渊博”起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

(2) 锐意进取, 不断创新。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 责任重大。民族的希望、国家的重托使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落伍。我们要不断的锐意进取, 大胆创新。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奉献自己, 完善自己, 超越自己从而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

(3) 充分准备, 保障有力。最近发展区下的板块教学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小组建设是否健全、设置是否科学, 小组评价是否到位和全面决定了板块式教学的效果。失去小组建设的板块式教学名存实亡。因此, 要对小组建设进行充分准备, 拿出一套完备的制度和操作办法并严格执行, 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板块式教学达到实效, 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 一种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和运用要经过大量地深入学习和思考,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中发挥其最大功效, 从而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最终成功。

摘要:基于最近发展区下的教学模式应完全体现以学生为本, 学生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表现出自主与合作、探究与创新以及全员参与等特质。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最近发展区,自主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

板块化教学 第4篇

一、从“一课一得”到“一举多得”

“一课一得”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简约,然组块教学主张“一举多得”,即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这样的课堂简约而又丰富,即使是简单的词语教学活动,也可以设计成一个融识记、理解、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板块。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词语教学板块。

1.读拼音,写词语。

yí mó huī kāng

遵从遗( ) 捐献角( ) ( ) 复 ( )康

2.交流生活,理解词义。

(1)理解 “遵从遗愿”。

愿就是心愿、愿望,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能叫遗愿吗?为什么?

小结:所以,遵从遗愿是对死者的最大尊重。

(2)理解“捐献角膜”。

你捐献过什么?如果要你捐献你的眼睛角膜,捐献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小结:一般人都不愿意,你也是一般人,我们都能理解。所以,那些愿意在死后捐献角膜、捐献器官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骄傲的。

3.借用词语,练习概括。

课文中谁遵从谁的遗愿,捐献了角膜,帮助他人恢复了健康?你能不能连贯地说一句话?谁还能说第二句,谁还能说第三句?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

作为导入的看拼音写词语,是站在学生生词学习基础上的复习考查,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成的目标。而这个词语教学板块真正的价值不是对这三个生词的默写掌握,从心愿到遗愿,从自己的捐献经历到对捐献器官的崇敬,从三个词的书写、理解到最终三句话的概述表达,这看似平常的词语教学恰恰蕴藏着多元的功能、三重的目标:生字词复习,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三个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纵向深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这三个教学活动割裂开来,词语复习就是单纯的词语默写,把词义理解融入课文学习之中,再另觅时间安排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那么这三个活动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因为在课堂上将这三个教学环节整合成了一个综合的教学活动板块,构建出了一个层层推进的语文实践活动,于是教学就变得清简了,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组块教学采用综合学习活动的方式建构教学活动板块,组织教学过程。围绕一个语文学习主题,融合听说读写、思考、感悟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就是组织方式的“组块化”。它突破了线性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一一对应的教学时空,教学也就更为灵动、教学空间亦更为广阔。学生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必然调动多种感官,激活大脑中的诸多“相似块”,调动自身的潜能,在多重联系中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其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也能得到整体的和谐发展。

二、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长期以来,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个文本的“例子”,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语文学习的规律却是“举三反一”,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言语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转化为稳定的个性言语结构,形成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听说读写经验,然而这些经验往往处于零散而无意识的状态,缺乏一个知识化、结构化的建构过程。即使是对文本中隐藏的语文知识,我们也常常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其后果是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在关联性的深刻认识,结构意识淡薄。散点式的知识学习无助理解,还增加记忆负担。组块教学将言语经验知识化、将语文知识结构化,并通过组织板块式的教学活动,以充分体现“结构化”的教学促进功能。

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就借用了薛法根老师《猴子种果树》的教学活动,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听讲故事,发现“结构”。

教师讲故事的第一个段落,请学生认真倾听后按照“谁当王?下何令?动物们怎么生活?”这一提示顺序来试着讲讲第一段的故事内容。在倾听、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语段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把握了段落中语言表达的基本结构。

板块二:学讲故事,运用“结构”。

鼓励学生运用第一段“谁当王?下何令?动物们怎么生活?”这样的表达结构,通过置换“名字、命令、活法”,练习讲述后两个段落。由于结构相同,语句相似,讲述起来自然简单容易。学生讲述的过程就是运用“结构”的过程。

板块三:改写故事,内化“结构”。

在讲述故事之后,让学生选择扮演一种动物,当一回“万兽之王”,发布各种各样的命令“从现在开始……”学生在表演性的编故事活动中,既丰富了对动物不同生活习性的了解,又熟练了“从现在开始……”这一语言结构的运用,更懂得了只有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性才能让人获得幸福的道理。

课例中,三个教学板块是这样推进的: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隐藏着的语言表达结构“谁当王?下何令?动物们怎么生活”;在学生模仿运用“结构”讲述的过程中,将这样的“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言语结构”;最后,在生活化的语境中活用“结构”,实现语文教学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聚焦核心教学价值的语文内容,这是组块教学着眼于语言表达形式的“结构化”。而对于教学活动板块的“结构化”组合,笔者认为,各教学活动板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罗列而成。各板块往往统整在同一个核心目标之下,按各教学板块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之间或并列或递进的逻辑关系,有序排列,有机整合。

《从现在开始》的教学板块设计,起点和终点非常清晰,从起点——学生对于课文隐藏着的语言表达结构的陌生,到终点——学生对于这一语言表达结构的自觉运用。三个教学活动环节,聚焦在核心的教学内容上,构成了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板块,整堂课自是一线贯穿、浑然一体。组块教学,当各教学活动板块按一定的“序”结构化组合的时候,课堂才能彰显清简明快、清晰流畅的结构美。

三、从“学习课文”到“学习语文”

长期以来,文选型教材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异化成了课文学习,课文写了什么,学生就去学习什么。教《云雀的心愿》,我们就让学生讨论乱砍滥伐的危害,植树造林的重要;教《将相和》,我们就让学生体会人物谦虚大度、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教《蝙蝠和雷达》,我们就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特点,与雷达的关系……教学活动跳不出“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而小学语文组块教学,让语文教学活动真正聚焦在语文学习上,指向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比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学生一读就会联想到“要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等思想内容,这当然是课文本身所承载的思想价值观念,然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而应有更专业的作为,那就是教学生“学习语文”,且看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中所提的两个问题: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写。朱自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写得让你看得见。看看他怎么写八千多日匆匆而过的。”

“他又是如何让我们感觉到一个日子匆匆而过的?”

薛老师用这两个问题统领了课文两个重点段落的学习,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第二段抓住一个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一滴水”,反复体会,感受其表达的精妙和传神:滴答,一滴水没了,24年过去了;再滴答,又一滴水没了,48年过去了;再滴答,人的一生都过去了。人生就是三滴水!第三段,以一天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活动为线索,逐一对应板书活动形式(起床、洗手、默默、遮挽、睡觉、叹息)和时间流过的词语(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并通过仿写比较中,了解、感受、体会作者是如何精巧选择、恰当表达的。最终落在理解和体会“作者如何将无形无声的时间写得有形有声”。

这样的课堂架构跳出了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研读模式,建立起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目标指向不一样,提问的方式改了,提问的角度改了,学习讨论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摆脱教课文思想内容的怪圈,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还原语文学习。这是语文教学组织板块式活动的目标指向。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来解读,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用何种方法,确立目标、确定内容、确定活动的标尺只有一个——是否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我们从文本中发现与语文能力发展目标相对应的知识内容,然后将教学内容筛选、整合、优化,研制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板块。依托教学内容板块,建构出围绕核心目标、融合多项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板块,最终依托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真正地从“讲课文”转向“教语文”。

语文板块式教学 第5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三板块教学模式 第6篇

一、背景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自主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自主学习板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解决问题板块(自主探究、合作建模)——评价达标板块(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自主学习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要分两步走。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当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解决问题板块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想法。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评价达标板块

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每节新授课都要设计必要的练习,拓展应用,求异创新以达到当堂巩固的良好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要有三方面的练习: 1.基本题。2.综合题。3.开放创新题。

四、实施具体建议:

低年级:

第一板块:5分钟

口头运算板块

每堂课5分钟口头运算训练。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听算式只写结果和听记算式写结果。每次三分钟听算,两分钟订正纠错。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书面口算资料两次。

第二板块:25分钟

学习建模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任务有两方面:(1)达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2)自主评价,增强发展动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一定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表现。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二是学生达标测试情况。达标测试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两次达标测试资料。

中高年级:

第一板块:5——8分钟

自主学习板块

本板块的任务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板块:22——25分钟

解决问题板块 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业;(2)达标测试,评价学习效果。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教师的备课中要有达标测试的体现,要注重层次性、难易适度。同时要保留达标练习的书面资料(学生的练习纸或在作业中完整体现。)

五、自主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切忌课堂教学放羊式。

自主教学模式虽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但绝不是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使课堂得以高效地进行。

3、注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思考是自主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讨论时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六、实验对教师的要求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 第7篇

【案例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对象】

本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父母做小商小贩的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学生学习面窄,思维不够活跃,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一般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拓展知识范围较困难。【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特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 难点: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 【教具、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前面学过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又继续提出来了新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同学们读书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学生读书自学能力的培养)课件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一)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产生现象的探究: 试验1:

师:(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问全球共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师:哪些板块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哪些板块只包括海洋? 生:除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在海洋,其余板块都是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

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

师: 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

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

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 试验2: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35至P36图2-49至图2-53 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三)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充分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读图观察回答)

生:都分布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师:其中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分布于哪里?为什么?

生1:太平洋板块周围 生2:亚欧大陆南部 生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生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师:

1、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对比分析)

2、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总结)

给出我国汶川的位置、日本的位置,说明5.12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海啸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演习。【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学生在试验、问题中探究学习的例子。地理课就是通过大量的读图、识图、析图来进行学习,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找到答案。探究学习最主要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践、讨论,本节课就是本着这一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动手、发现结果,验证结果。在第一个探究主题中以实验、观察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既感到新奇又可开发思维,兴趣高涨,激发学生的话题,活跃课堂。第二个探究主题以实验和读书读图为主,旨在学会观察、读图分析、进行小结,学习离不开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第三个探究主题中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以图为主,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的原则,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整节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起到了一个升华结论,达到目的的效果。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并不急着给出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经过辩论、论证之后自己得出结论,再进行确定。这样学生的思维张力、专注投人程度、积极性、探究兴趣与热情都会得到提高。且最后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好奇的一个话题,加上联系影响,最终导致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都可以说明地震的发生所处的位置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从而学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危害,人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做好自我救助。并可让学生做简单的防震演练,进行正确防震知识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块化教学 第8篇

《高中牛津英语》教材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 每个话题都贴近学生生活, 其中TASK板块的设计对语言技巧技能掌握具有针对性, 能对单元话题的探讨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Task分为三个步骤 :receptive, interactive, productive, 在每个步骤的基础上, 都配有技能训练部分, 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亲历语言实践, 大胆尝试语言拓展, 逐步认识并习得英语语言学习技巧技能规律, 从而达到有效综合运用和训练的目的。

在现实教学中, 绝大多数教师忽视此板块的教学或有效教学, 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只花一课时走马观花之意。具体表现是:目标定位不明, 目标重点不突出, 课堂泛泛而谈, 对教学环节蜻蜓点水。再有,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重知识讲解, 轻能力培养。虽把目标和教学重点定位在听力与口语练习上, 却把生动的听说练习变成了“听录音, 读对话”的枯燥训练。这使课堂缺乏语言交流, 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严重脱节, 也忽略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

二、课堂教学设计

1.在导入与选材上促目标实现

英语课堂导入具有多元功能,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给学生明确课堂教学导向, 激活学生已学知识信息, 活跃课堂气氛。根据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即要有趣味性, 材料要新颖,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在选材上, 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哪些语言材料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兴趣? 这样教师可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作为辅助, 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本单元的话题是language, TASK的主题是Reportingon body language, 教材提供的材料是人与人之间肢体交流。笔者开堂展示与自己的宠物狗交流的画面, 特写狗的各种表情姿势。学生在开怀大笑之时, 领悟狗的语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 学生积极兴奋, 甚至一些平时害羞的学生也急于表达和参与, 因为这种语言、情景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课堂结束之时仍然引用关于狗的语言阅读材料, 就狗的一些生活习性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解决问题, 课堂首尾在内容上呼应对接。

2.在开发与创新上侧重目标定位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 课本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教材应是可变的、可发展的和开发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在熟悉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创新设计镜头一 :让技能训练目标针对性更具体明确。

Skills building 1:predicting an answer. 首先训练在听中预测, 这种成功的预测对语音材料的理解起决定性作用, 而预测的内容则取决于所给或所收到的问题。 (表格是原教材任务形式)

笔者在处理时尝试结合听力测试及语境体验, 帮助学生总计和问题生成。比如学生提示:在听力测试中, 对事实细节题的考查最多, 常见的问题是五个W一个H。以When-question? 为例:除了根据表示时间的关联词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 如before, after, then, until, later, immediately等词外, 还让学生在语境中生成疑问, 比如给出材料:The long distance bus from Jinan to Qingdao usually takes 4 hours, but yesterday it took me two hours more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 让学生自己提问, 自然学生就会问:How long did it take him to get to Qingdao yesterday? 从而得出听清数字与数字之间关系, 并再进行简单的计算。而此语境预测法, 与Skills building 2:writing questions技能训练目标不谋而合。

整节课中, 笔者以三个技能训练在三个阶段给出建议。第一阶段是听力预测开始前给出Tip 1:Even if you already have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n your mind before listening, it is still important to concentrate on that subject to make sure that your guess is correct. 第二阶段是由教材听力问题设计最后一题的答案, 恰恰在材料一开始就出现, 所以笔者给出Tip 2:Sometimes the answer to the following or the last question may come first, so it’s a good idea to go through all the questions in advance。在课堂问题设计结束时给出Tip 3: ①Get to the point! ②Give all necessa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③Use simple language.

(2) 创新设计镜头二:让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发原材料中得到训练。 (附教材原任务设计)

课文原材料只要求从多个国家肢体语言表达对比中提炼出美国肢体语言的文化。此时, 笔者利用这个环节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 并适当鼓励学生说出文化差异的原因。也可开发加工原材料经行Role Play, 比如:

Q1.Can people show their feelings through body language?

A1.Yes, they can.

Q2.When people i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shake hands, what do Americans think?

A2.They might think that they are weak and cannot be trusted.

Q3.When talking, how do people in Asia and Africa may feelif the other look straight in the eye?

A3.People might get anxious or even annoyed.

Q4.What do Argentines think of pointing at their head or earand moving their finger in a circle?

A4.They may think that you have a phone call.

此外, 教师也可让同学们展示跟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最经典、最默契的肢体语言, 并给出理由。通过上台表演, 让同学们理解表达。通过此环节, 让学生明白即使是身边的人在肢体语言表达上都存在差异, 何况国家与国家之间, 让学生了解异国风情同时, 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样在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目标中自然地实现了情感目标和文化目标。

创新设计镜头三: 让学习策略目标在调整教材步骤中得以贯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对教材有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既要充分考虑原教材教学步骤安排的目的和目标要求,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最终能统筹兼顾地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Module3 Unit2 TASK板块中Skills building 2:writing questions的难度要求较高, 内容安排应该在大量语料阅读训练后较好, 于是笔者把Step2:surveying your classmates教学步骤提前, 此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肢体语言在中国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对肢体语言疑问和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利用教材的大量语境或语篇, 根据不同的目的训练学生提炼最恰当的问题。因此, 笔者不仅对这两个步骤进行调换, 而且在survey训练之后, 又增加了三段关于狗的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旨在训练学生在真实熟悉的语境中对阅读材料主旨的理解提问、细节理解提问及辨别。例如:

思维从问题开始。一个人会问好问题, 他必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没有作用的问题, 而且只能成为成功的障碍。要学会问问题, 先要学会观察、分析、正确表达。

三、结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以教材为载体, 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在“调”、“改”、“增”、“删”、“组”上下工夫。湖北省教研室金莺在《零距离看挪威的基础英语教学 (二) 》中指出:教师设计教学应严格遵循“Task-based learning”的原则, 设计什么 , 不设计什么 , 如何操作, 要求细致、到位, 让学生有章可循。

摘要:在现实教学中, 一些教师忽视TASK板块的有效教学, 缺乏创新意识, 目标定位不明, 目标重点不突出, 失去了通过任务学习达到实际交流目的的机会, 忽略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者就《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第二单元TASK板块第一课时教学, 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针对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创新整合,教学目标,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晓堂.教材使用新理念.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玉梅, 陈静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0, 3.

[3]陈永.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三步走”教学模式研究.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1, 5.

上一篇:庆六一村领导讲话下一篇:护理培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