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扬州中考作文

2024-07-09

2023扬州中考作文(精选9篇)

2023扬州中考作文 第1篇

作文题目要求: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思考,忍不住欢乐,忍不住哭泣,忍不住叫好,忍不住愤怒,忍不住好奇,忍不住感慨„„忍不住是一个人常有的现象,能够表现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忍不住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医生说:“怒伤肝,伤脾进而伤心、伤胃。”这么一来,怒仿佛成了魔,让人不敢发怒。

有史为证,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当晚就倒在了**亭;布鲁诺因怒斥教廷蒙蔽人们的卑劣行径,结果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而愤怒仿佛和寿命成反比,那些寿星们则不怒不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其何有哉?他们把一模一样的作息时间重复了一百年仍乐此不疲。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把生命换作愤怒的权利,有些事,让我忍不住愤怒,让我不能不怒。

我不能磕着瓜子看着美军在伊拉克狂轰滥炸后,得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论;我不忍看30万南京大屠杀同胞的累累白骨;我不能冷静地面对一个几乎被掏空的敦煌,我忍不住愤怒,我要怒愤。

面对英、美、法等国联军进攻利比亚进行大规模武器战争,却打出人道主义的旗号,我会大喝所谓人道主义,不过是虚伪的;面对日本的核辐射,我会怒斥日本那极不人道的核安全设备;面对美国的红客大军,我会斥责那是“阎王易见,小鬼难缠”;面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予还击;面对··„面对邪恶,面对污秽,面对黑暗,我忍不住愤怒,我不能不怒。

如今,高度的物质文明像酸雨一样浸泡着我们,使我们骨骼缺钙,精神萎靡。而愤怒则是我要的碱,中和掉一切软弱。

愤怒吧,愤怒与寿命是否成反比还有待质疑,愤怒与伟大成正比则无需质疑,愤怒是人生之河奔涌而下的雄壮瀑布,是人生之曲弹奏出的华美篇章。

忍不住愤怒,让我感受到自己;忍不住愤怒,让我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2023扬州中考作文 第2篇

在我生病的几天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爱。

那天,我有点不舒服。中午也只吃了一点饭,就难下咽了,于是我就趴在桌子上休息。我觉得有点冷,全身都在发抖。

同桌看见了,就向同学借来衣服给我披上。同学们知道后,都把衣服拿来了,有的还把衣服叠起来,给我当枕头。我暗暗地感动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同学们天天都来我家看望我,跟我一起温习当天的功课。

2023扬州中考作文 第3篇

题目:渐至佳境 (60分+书写3分)

解释:比喻兴趣逐渐浓厚或情况逐渐好转

材料:知识越学越有趣, 乐曲越弹越流畅, 风光越赏越美妙, 作品越读越精彩, 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 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成长中, 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渐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情感真挚, 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分3分, 认真书写。

【名师释题】

今年扬州市中考作文依然采用的是命题作文的形式, 但是与近几年裸题形式不同的是, 题干为考生提供了“渐至佳境”的解释:“比喻兴趣逐渐浓厚或情况逐渐好转”, 并提供了一段材料:“知识越学越有趣, 乐曲越弹越流畅, 风光越赏越美妙, 作品越读越精彩, 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 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成长中, 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渐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这些材料为考生提供了六种思路, 便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延伸, 并且还提示考生作文时要注意体现“成长经历”, 还要写出“渐渐进入好的境界”的过程。同时和往年一样, 也提出了四个写作要求:1.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情感真挚, 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分3分, 认真书写。

但是, 今年的作文题相对往年而言, 增加了考生审题的难度。出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提升自我, “渐至佳境”, 应紧紧抓住“佳境”, 突出“渐至”, 考生作文时必须要紧扣“渐”字铺陈开来, 写出一个过程, 在“渐渐”的过程中达到“佳境”, 这才不至于偏题。渐至佳境是每个人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考生应尽可能跳出导语, 把自己独特的、新颖的感悟写出来, 写出个性体验。而人生阅历的差异、认识水平的高低, 决定每位考生在思维、思想上的差异, 因而更能显示作文的选拔功能。总而言之, 本道作文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提及的“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等理念, 具有较好的难度和区分度。

行文过程中, 可以记叙, 深入细致地反映一个渐至佳境的过程;可以描写佳境的美好;可以抒发进入佳境的舒畅感受;可以议论, 就为什么要渐至佳境、如何渐至佳境、渐至佳境又该有怎样的表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就自己的生活体验, 写一篇随笔。总之, 就内容来讲, 考生们还是有话可写的;表达方式方面, 考生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还有, 今年中考作文较往年有一个书写的要求, 并且明确为3分。这也符合当今语文课堂素质培养的要求。

渐至佳境

⊙扬州一考生

夜深了, 柔和的月光像白银般洒了一地。母亲均匀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望着熟睡中的母亲, 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我记忆中的母亲生活简单, 穿着随意, 每天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带着杂七杂八的东西早出晚归, 唯一不变的重心便是她的女儿我。生活中, 母亲事无巨细地为我一一准备, 从头到脚, 从不遗漏。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 我与母亲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沉默, 争执, 沉默, 争执, 直到有一天终于爆发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在与母亲争执之后, 我负气甩门而去。

外面寒风凛冽, 树影稀疏, 我孤独地在路上徘徊, 路灯光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忽然, 寒风中响起一个温柔而又急切的声音:“悦悦, 我们回家吧。”我抬头一看, 竟然是母亲!在路灯光的映照下, 母亲凌乱的头发, 焦急的眼神, 让我刹那间惊呆了。泪水逐渐充斥了我的眼眶, 在瑟瑟的北风中, 我就这样看着母亲很久很久。

从那一晚之后, 我和母亲之间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生活中, 她会征求我的意见;学习上, 她仍旧督促, 但多了一些鼓励、交流和理解。而我, 偶尔也会和母亲一起说说家中琐事, 谈谈学校趣闻, 家里时常飘荡着我们的欢笑声。

夜依旧深沉, 朦胧的月光下, 我清楚地看见了母亲的脸:黝黑的面庞, 深陷的眼睛, 干皱的皮肤。此时, 我终于明白了她为我所做的一切。伴随着母亲均匀的鼾声, 仰望星空, 我知道, 我和她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已渐入佳境, 我们会越来越好。

【高分解密】

选材:本文记叙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的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从生活中选材, 真实可感, 事例微小, 但是人物情感真挚, 描写细腻。

立意:考生写出了“我”和母亲之间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道出了“我和她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已渐入佳境, 我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主题。

语言:景物烘托法, 开头和中间环境描写相互照应, 关于月光、寒雨、灯影的描写既烘托了心情, 又自然推动情节。又如人物描写, 开头写母亲酣睡的神态, 结尾又细致描写母亲的外貌, 而且与开头照应。

结构:开篇引出对母亲的回想, 主体部分“我”和母亲的矛盾, 结尾写矛盾解除, 情节完整。

【优秀作文二】

渐至佳境

⊙扬州一考生

搬进新居, 每次放学回到家中, 总能听到隔壁传来丁丁咚咚的琴声。每当这时, 妈妈总要重复那句叹息:“哎!你看人家琴弹得多好啊, 你什么时候也去学琴啊!”重复次数多了, 我便真的坐进了琴房。哦, 黑白的琴键令我好奇。

在高高的琴凳上坐上一个小时, 对我来说就像在老虎凳上坐了半天。每次练琴, 手指极不情愿地机械地听从着我的命令, 抬起、落下、按琴键、再抬起、再落下。五线谱上的小蝌蚪常常躲在水草丛里, 即使我把眼睛睁得再大, 也老是逮不着。唉, 母命难违啊!

琴凳坐久了, 练习的曲目也渐渐多了。尽管练琴的路依然泥泞, 但我总能连续走上一小段, 不至于接连跌倒。这时, 老妈总会在拖地或炒菜的间隙送来声音:“儿子, 你弹得真不错!”是吗, 我弹得不错吗?我也发现我的手指能在键盘上行走, 甚至跳跃了, 五线谱上的蝌蚪们能听从我的指挥, 整齐地排着队游来游去了。嗯, 弹琴的滋味也不错。

渐渐地, 随着我手指的舞蹈, 我能看见两只蝴蝶在我面前翻飞, 它们每一次挥翅, 都能荡起曼妙的涟漪。我发现, 我按下的不再是琴键, 而是在触摸艺术的灵魂, 探寻真挚的情感, 交流深邃的思想。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跳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施特劳斯的踱步是深夜的沉思。彩云追月是那么的宁静和谐, 让我把更多的憧憬献给爱丽丝吧, 她是那么的迷人。啊, 音乐的世界让我陶醉。

琴声, 让我沉静;琴声, 让我广博;琴声, 让我渐至佳境。是的, 任何事情开始时都很枯燥, 但随着你的坚持, 都会渐至佳境。

【高分解密】

选材:此文记叙了一个学琴的孩子对弹琴的感情变化历程, 情节曲折多姿。

立意:文章最主要的特点是写出了渐至音乐佳境的过程, 作者由一开始的好奇到厌烦再到喜欢、陶醉, 心灵逐步接受音乐的洗礼, 练习中慢慢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从而渐渐融入音乐的佳境, 中心明确。

语言:本文用词值得称赞。如“哦, 黑白的琴键令我好奇”, 一声“哦”道出了“我”的惊奇之情, “唉, 母命难违啊”, 一个“唉”写出了自己不情愿的心理, 每部分结尾都以一个叹词准确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体会, 读来令人深思。

结构:全文紧扣“渐”字铺陈开来, 条理非常清晰, 结尾水到渠成, 点出主题。

【优秀作文三】

渐至佳境

⊙扬州一考生

六月的空气弥漫着一种思念的味道, 端午过后, 父亲节如期而至。思绪被拉到那天艰辛却又幸福的时刻……因为一切就是这样渐至佳境, 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爸爸因长期的病痛, 闷在家里, 天天有气无力, 脸色苍白得让人心疼。对此, 妈妈也总是眉头紧锁, 愁容满面, 背地里还不时地悄悄抹眼泪, 家里就是个悲伤地, 空气也格外地压抑愁闷。那天我突发奇想, 要载爸爸出去看郊外的景色, 爸爸刚开始皱了皱眉, 断然回绝, 但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 虽然犹豫, 最终还是勉强答应了。

我扶起爸爸, 攒足了劲拉他站起来, 却差点摔倒。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了电瓶车, 等爸爸坐好, 我就朝着目的地进发了。湛蓝的天空, 像一池倒映的湖水, 清新的空气, 似醇酒的芳香, 沿途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我回头看看爸爸, 他默默地看着路旁熟悉的、似乎又早已被他遗忘的景色, 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眼睛半眯着, 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境界中。

渐渐地, 车子竟然没电了, 难得带爸爸出来散心, 还没到那个地方, 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了?我急得不停地摇晃着车子, 不时下车查看。爸爸安慰我说:“别着急, 孩子。”我执意要载爸爸到郊外, 就很努力地蹬着车, 此时又传来了爸爸虚弱的声音:“我们回去吧, 下次再来, 这里的景色不错呢, 我已经看到了, 孩子!”我摇摇头, 继续向前推着车子, 汗珠一滴滴流下来, 我的脸逐渐变得通红, 气息也渐渐变粗, 我再次费力地蹬着脚踏板, 心想这条路怎么这么长, 但是我想着爸爸难得出来一次, 我要让他看最美的风景, 于是依然努力地坚持着。

或许是过了极限, 脚步没有了之前的哀怨, 风吹得我浑身很凉爽。终于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我转过头去, 看见爸爸虚弱的身影颤巍巍地站在风中, 原先健康的人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再看着周围绿草茵茵, 金黄的油菜花向我们绽露笑脸, 正展示着生命的美好。我向爸爸介绍这些美丽的景色, 他抿着嘴笑着, 看到他黄黄的脸上有了些许红晕, 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深深吸了口气, 我用行动告诉爸爸一切都会渐至佳境, 他也不要放弃希望。即便前方充满黑暗, 也会有光明, 等着我们去开启。

【高分解密】

选材:此文写父亲身体虚弱, 不愿出行, 儿子执意带父出游;车子没电, 父亲要归, 儿子坚持到目的地。

立意:文章通过记叙父子的郊游, 表达了“儿子不服输, 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的精神, 让我们不禁为这位学生的孝心感动。

语言:本文开篇读来语言带有感伤之情, 后面描写了油菜花的出现, 为文章增添了亮色, 语言也具有了生气, 读来令人欣慰。

2015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4篇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从2012年开始,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一直采用全命题形式,引导考生以自我为中心体验生活,感悟成长。为了进一步降低审题难度,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些材料,只要考生认真审读,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获取高分应该不成问题。这道“苦趣”依旧如此。

“苦趣”,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讲就是接地气,原因很简单:谁没有苦中含乐、苦中带趣的亲身经历呢?“苦”既可以是物质条件的艰苦,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还可以是精神上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心动、愉悦的趣味。此外,“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的密切关系,即苦是趣的前提,趣是苦的升华。考生在写作时,应务必让阅卷教师在“苦”的过程中渐渐体味到自己或他人的“趣”,而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生很苦很累,若现在不苦不累,将来会更苦更累。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这一点考生应该明白,应该落实到字里行间。

选材上,“苦趣”具有较大的空间,既可以是童年艰苦的生活带来的“趣”的回忆,也可以是游历艰苦带来的对自然风光的“趣”的认识,还可以是读书艰苦带来的对人生感悟的“趣”的理解。行文时,考生必须带着切身体验,问问自己究竟苦在哪里,如果泛泛而谈,就难以写出深度。如果单纯地写刻苦学习,恐怕只能在及格线徘徊,因为,“撞车”的可能性极大。

考生不妨从三个层面多角度界定:其一,生活层面,比如旅游时遍访名山,游戏时争强好胜等,苦中有乐,乐中显趣;其二,学习层面,包括文化学习、器乐学习、舞蹈学习等,学习成绩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养成无不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其三,精神层面,诸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一种志存高远的乐趣,“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忧国忧民的乐趣等。

综观考生的文章,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扣题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多样。

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符合题意,开头、结尾最好能点题,特别是中间记叙部分要具体。而要使内容具体,除了丰富性外,还应适当地穿插描写、抒情、议论。必要的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能为下文埋下伏笔;必要的议论、抒情能抒发情感、升华主旨,能让文章提升档次。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在文章中要么只写“苦”,要么只写“趣”,忽略了“苦”与“趣”的辩证统一,而且表达上也做得不够,因而影响了得分。

2. 选材不够精当,描摹不够细腻。

写作时,要谨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即使选择大众化的题材,也要注意彰显特色、闪出亮点。这道题,如果考虑不充分,在选材时就极易“撞车”,因为考生大多生活在“蜜罐”里,苦的事情多半集中在学习上,因此,要想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就要尽可能地选择新颖的题材,或者通过合理安排、有序组织,借助景物描写、倒叙手法、细节描摹等,使平常的内容增添新意。

3. 层次不够起伏,语言不够有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时要有层次,最好能一波三折。同时,语言也是重要的得分点,写作时要努力使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清新亮丽,或真切朴实……绝不能平淡无奇,寡然无味。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全命题作文?

1. 彰显个性。

生活层面,同学们不妨以材料中的“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为火柴,擦亮自己生活中的“苦中带趣”的经历,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哪些冒险或游戏,最终收获了“趣”。同学们也可以写写和家人一同出游时的经历。比如,雨中登泰山,尽管爬得很辛苦,然而登上泰山之巅后,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征服之趣溢于言表。此外,做家务、干农活等也不轻松,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倘使能够从中发现一点点趣味,亦是独具个性的素材。

学习层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解不停地眼看、耳听、手写、心记,全神贯注,毫不懈怠;课后依然在思考着难点、疑点,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尽管学习之苦一言难尽,但其中的趣味亦不容忽视。当自己经过艰难的思索,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定会乐不可支、喜形于色;当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定会乐在其中、喜不自禁。苦与趣是对立统一的,只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所打倒,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趣味。

至于精神层面,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多多揣摩名言警句,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读出不一样的趣味。

2. 彰显睿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即便是双胞胎,亦不可能呈现出相同的特质。鲁迅曾说,第一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依旧用鲜花比喻女子的只能是蠢材。精神领域的磨砺,往往映射出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生命气息。当众人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苦读、苦练上时,你不妨从道德养成、能力提升、精神砥砺等方面诠释人生、品味人生:要么像宋濂那样,用主观上的勤奋、精神上的追求战胜一切物质上的匮乏;要么像汤姆·索亚那样,在洞中历险时,表现出临危不惧、关爱他人的高尚情趣等。这需要智慧,需要功力,需要独特的人生感悟。

3. 彰显创意。

彰显创意,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行文时或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使文章结构与众不同;或采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美,层次更加清晰;或用改换人称、变换对象的方法,使文章角度新颖,内容独特;等等。再比如,大家都从正面肯定,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否定;大家都着眼于整体,你不妨着眼于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以小见大;当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时,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此外,通常情况下,选用日记体、书信体、童话体进行写作的人不会多,你也不妨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同学们都知道,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苦读”,记述了幼时抄书之苦、借书之难和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行路之艰、生活之苦五件事。作者在与那些被绮绣、沃甘肥的同舍生对比之后,点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就是进德修业,就是人生的最高志趣。因此,同学们也可以从求学经历的苦趣中撷取几个特写镜头,或叙或议,叙议结合,从而创设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意蕴。

一类文:

苦 趣

奶奶爱吃苦瓜,家中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一小碟绿色的、被切成小块的苦瓜。我向来不喜欢吃苦的东西,因而从未把筷子伸向那片区域。全家也只有奶奶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题目是“苦趣”,开篇却写吃苦瓜,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匠心独运)

那一次,我看奶奶在吃,也不禁动了尝一尝的念头,便小心翼翼地从碟子里挑了一块最小的,放入口中,一股浓烈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呸呸呸!奶奶,这么苦,你怎么吃下去的啊?”我不禁埋怨着。奶奶却不说话,只是笑着看着我。(这么苦的东西,奶奶怎么吃得如此香?尽管奶奶没给出答案,但读者的胃口早已被吊了起来。苦瓜很苦,苦到什么程度?看看小作者所写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便能略知一二。这依旧是伏笔,为下文国画学习之苦奠定基础)

苦瓜是苦的,初二的学习生活也是苦的,而我还要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抽出时间练习国画,有时心里会有些许莫名的烦躁。每个星期日接近一整天的课程令我麻木,不能灵活地使用毛笔画出生动的动物、植物令我急躁,妈妈时不时地催促、埋怨令我感到压力,这样的感觉就像吃了苦瓜——苦涩!我想要结束这枯燥无味的国画课程,却又舍不得放弃那已经陪伴了我六年的画笔。

国画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新的画种——工笔画。翻开那本《宋人小品》,我仿佛走进了幽深的大自然,眼前有娇艳欲滴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耳旁似乎回响着啾啾的鸟鸣声和不知疲倦的蝉鸣。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不敢相信这些小精灵竟出于画家之笔。惊讶之余,我迅速地选择了一幅,画好脚本,紧接着不停地修改,而后蒙上有胶矾的宣纸。我又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狼毫笔,细细勾勒。少时完毕,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不久,大功告成。我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画作,那栩栩如生的小鸟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同学们都有些羡慕地看着我,我的心头不禁漫开了一阵喜悦。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画画的乐趣,我庆幸当初没有放弃。(国画之美,跃然纸上;国画之趣,妙不可言。小作者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

国画课结束后回到家,餐桌上依然有一小碟苦瓜。我拿起筷子将一块苦瓜放入口中,还是一样浓郁的苦味,我将它用力咽下去,在渐渐消去的苦味中,竟然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在我心头弥漫开来。我似乎理解了奶奶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苦瓜,她喜欢的也许并不是苦味,而是苦中的甜、苦中的趣。

其实,苦和趣本是一家,可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苦”,却忽略了“趣”;而真正能感受到“趣”的人,也就不觉得苦了。(既照应开头,又升华主旨。苦瓜虽苦,但细细咀嚼,竟有沁人心脾的甜味。苦和趣原本就是一家,吃得苦,方显趣)

总评:这是一篇令阅卷教师赞叹不已的佳作。其一,双线交汇,构思精巧。苦瓜很苦,但苦后竟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学国画很苦,但看到自己画的小鸟栩栩如生,“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其间的兴味自是难以言说。其二,语言优美,善于描写。小作者品读《宋人小品》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其三,卒章显志,别具匠心。苦中含乐,苦中显趣,“苦和趣本是一家”,小作者能领悟到这一点,文章的立意自是与众不同。

二类文:

苦 趣

凉爽的风掠过耳畔,落下一地斑驳的碎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地上,晕出温暖的光影。我屹立于巍峨之上,扬起嘴角:“原来苦中也有乐趣。”(开篇点题,不同凡响)

攀登长城的经历还时常浮现于眼前。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我盯着氤氲在车窗上的水汽出了神,心里被不快与烦躁充斥着。(有视觉,有听觉,读罢如临其境。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同身受)

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缓缓向前,“嗞”,刺耳的刹车声使我猛地回过神来,下车脱离了空调后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沿着青石小路缓缓向前,只一会儿工夫,细细密密的汗珠便沁了出来,“滴答滴答”,从我的额头顺流而下直至鼻尖,又落在了青石小路上。这是我留在长城的第一个印迹吧?

环顾四周,正前方是古色古香的牌楼,左右两边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城墙屹立于群山之上,依稀可见。沿着一边的石阶,我与同伴拾级而上。石阶的跨度很大,每迈上一级都感觉有些吃力,我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看,这台阶的缺口好精致啊。”同伴拍拍我的肩,示意我朝脚下看。真的,从脚下的这级台阶一直朝上望去,石阶上都有大小不一的缺口。但缺口并不像田间小路那样坑坑洼洼,而是光滑得像是被匠人们精心打磨过。这或许是几千年的暴雨侵蚀而成的,又或许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数不胜数的游客的足迹。我不由得暗暗赞叹这石阶的顽强。面对滴水穿石,它们没有退缩;面对游客的踩踏,它们迎难而上。而我呢?刚刚走了一段路就快被困难打倒了,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我咬咬牙,坚定了信念,继续向上。虽然累,但步伐足够坚定;虽然慢,但我一直努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我到达了第三个烽火台。

从上方俯瞰大地,人如细蚁。林涛涌动,一阵清凉的风拂面而来。原来在这巍峨之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风景,竟然有如此的乐趣!(有苦,有趣,但苦味不浓、趣味不深。反倒是对顽强的石阶予以了浓墨重彩,实则没有必要)

长城之行中,我懂得了“滴水穿石、迎难而上”的道理,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风景。虽然闷热的天气给这次旅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我在这份苦中收获了乐趣。清爽的风掠过耳畔,拨开云雾,像是对我坚持的鼓励。烦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我扬起嘴角:“这原来就是苦趣。”

总评:写文章就犹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谋篇布局恰似搭建大厦的框架结构,而语言则是不可或缺的装潢。要想装潢出彩,就必须提升语言的魅力。这篇文章选材上不是很出众,但小作者的语言功力不可小视,无论景物描写,还是写登长城时的艰难历程,都显示出不一般的水准。如,“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就多少有点老舍的语言味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痛苦的经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总能体察到异样的趣味;也唯有深入其中,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如果小作者能在选材以及内容的详略安排上再细细斟酌,文章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题一:请以“走起”为题,完成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扬州中考作文:留香 第5篇

留香

侍宠较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胡曾

或许你并不幸运,生来被示为妖孽,生母将你弃之,还未领略到世间的美好,便体会到世态的炎凉。你是一名弃婴,第一次映入眼帘的却是孤寂的.天空与湍急的流水。

你愈发标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发髻轻挽,虽着布衣,却格外轻灵动人,仙资佚貌。

征戈褒国,褒人乞降,你便成不二人选,你沉静如深海的石畔,低垂眼帘,轻启朱唇,曰:“民女褒姒,参见陛下。”

深宫内院,夜沉阑阑,连皎洁的月光也变的如此凝重,深深宫闱,帝王的宠爱从不是保命符,眉宇间染上淡淡忧愁,舒展不得。

继承了妺喜与妲己的清冷,偶露笑容,或许会想起养育自己的养父母,不,应该说是生身父母,这是世间唯一的挂念。

公元前780年,是你最幸福的时光,初为人母,婴孩稚嫩的双手格外柔软,你或许会在暗时,偷偷会心一笑。幸福总是这样短暂,养父被杀,而对杀人者却无能为力,当朝太子宜臼,纵使想杀,却也是枉然。

如此放弃,怎能负了这当朝妖姬的尊称,祸国殃民的褒姒,怎会如此轻易放弃,于是,孩子伯服便是你的依靠,伯服立为太子,你为王后,终于可将前朝太子深深蔑视。

纸醉金迷,暗香沉袖,烽火戏诸侯,你以妖孽的身份,覆灭了整个王朝。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你依旧会在午夜梦回时,想起那段平民的日子,于光阴浅酌轻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护在最爱的父母面前,做一个孩子。只可惜自你被献入宫中,便藏于深深宫闱,从此,终了一生。

在乎扬州中考作文 第6篇

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

耳边,我听见太多悲伤的声音。而我,只能用力捂住耳朵。我不愿听到他们说悲秋伤春,不愿听到他们说漠视自己的生命。在这最美好的年华,为了易逝的事物而悲伤、绝望,只会让年华变得灰暗无味。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即使难过,即使有挫折,即使屡战屡败,也不要放弃。生命,应该对困难说不在乎。90后的我们,也许真的有太多的烦恼,沉重的升学负担压得我们无法喘息,而我们,又何尝不掩面抽泣。为何不去挑战,让青春在挥汗的战斗中变得有声有色;为何不去奔跑,让青春在疯狂之后变得饱满而欢乐。

何必再慨叹,何必太在乎困难和压力与那易逝的时光,何必让自己的年华变得如此压抑。应该在乎的是美好,是冬日里的残阳,是每一颗星星,每一句父母和老师的叮咛,每一次同学和朋友对自己的关心。

望望远方,那小小帆船也有翻落的时候,那森林之中也有病树死去,但仍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花朵从不叹息自己的宿命,“化作春泥更护花”。正站在花季翘首仰望的我们,请擦干眼泪,轻装上阵。也许“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也许“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也许……但我们不必在乎。若是因此而纵然伤感,不如一笑而过,因为我们在乎的是我们的青春,在乎的是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在乎的是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比自己更幸福。

在乎扬州中考作文 第7篇

我不知道大地为什么还不睡觉,蛙声和虫鸣在夜空里流动,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窗台上,不留下一点声息。我想我是困了,今天无论努力与否,成效如何,都即将过去,我又何必为已经无法把握的过去后悔呢,我想我最在乎的应该是明天。

明天!对了,就是明天!

明天也许会有很多奇迹发生。明天也许有的人会变成富翁;也许有的人会变成一无所有;也许有的人会赢得成功的喜悦;也许有的人会摔倒在失败的门坎上;也许有的人会在病痛中死去;也许有新的生命诞生;也许……

明天,我行吗?我会改掉今天的松散么?我会抓紧从身边流过的点点滴滴的时间么?我会以高度负责和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任务么?我会让老师和爸爸妈妈看到一个全新的我么?我会……

我想,我会!因为我在乎它,我在乎我的明天!

明天!朝阳将从东方重新升起,新鲜的空气将再次充满我的身体,洗涤掉过去一切不好的记忆,它将给我带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给我前进的动力和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天,愚蠢的人只会用明天来安慰自己,为今天的过失找一个搪塞自己和别人的借口,所以,他的明天不过是今天的翻版。而我的明天将是真正的明天!我不需要豪言壮语,因为豪言壮语经常会像秋花一样,即便很美,可风一吹,就零落一地。我只需要踏踏实实地从点滴做起,从认真对待自己每个要写好的字做起,从仔细听老师将的每句话做起,从……

2023扬州中考作文 第8篇

题目:不能没有你

要求: (1) 除诗歌以外, 文体不限; (2) 感情真挚, 不得抄袭;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扬州这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 具有鲜明的特色:先给出题目, 而且形式为半命题作文, 突出思想情感的熏陶。2012年依然如此。这道作文题的命题初衷, 是唤醒考生对真善美的记忆, 然后以真挚的情感,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要写好这篇作文, 有三个注意点。

一是机智界定“你”的所指。“你”是谁?是人还是物?是实在的还是虚拟的?如果写身边的人, 那么“你”可以是亲人, 是老师, 是同学……如果写身边的物, 那么“你”可以是书籍、小提琴、篮球、跑鞋、书桌、台灯等。缺少了它们, 世界会变得单调、黯然很多。考生还可以将思维延伸开去, 写远一点的人或物, 如“你”是司马迁、李白、鲁迅, 是最美教师张丽莉, 是最美司机吴斌;或者是“神舟”飞船, 是“蛟龙”潜水器, 是万里长城, 是“人间仙境”九寨沟……考生更可以避实就虚, 写一些抽象的事物, 如“你”是美感, 是自信, 是失败, 是同情心, 是人文情怀……当然, “你”的所指为何, 是近的好还是远的好, 是虚的好还是实的好, 这个需要看考生的生活积累和临场反应。

二是准确把握题目的倾诉性。这道作文题给人的感觉是仿佛有一个人在对他心中的人或物轻轻吟唱, 而且唱得那么深情, 那么炽烈。因此, 要想把这道题写好, 最好能想象你要倾诉的对象此刻就站在你面前, 你要把心底想对他说的话都倾吐出来。如果不能注意到题目中暗含的“倾诉”这一特点, 就会零感情介入写作, 越写越冷, 不知不觉就写成了“不能没有他”。注意, “你”换成“他”, 不仅是人称代词发生了变化, 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情感性的严重缺失。

三是行文必须呼应句式特点。“不能没有你”,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 比“ (我) 需要你”表达了更强烈、更深沉的情感, 也更突出了“你”对“我”的意义和价值。所以, 考生在行文时, 必须呼应题目的这个句式特点。譬如, 有考生很轻佻地拟题为“可乐, 我不能没有你”, 写自己爱喝可乐, 每次运动出汗之后或者心情郁闷的时候, 都要喝点可乐。应该说, 这个题材很新鲜, 但是, 缺少了可乐, 他的生活就不完整了吗?就会塌陷吗?所以围绕“可乐”来写这篇作文, 显得非常牵强, 分数自然也就不会很高。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中, 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选材平庸。很多考生一看到题目, 就想到写人, 于是, 他们就将身边最熟悉的人选为描写对象, 父母、老师、同学频频出现。不是说身边的人不能写, 但大家都这么写, 你的选材就显得平庸了。缺少新意的文章, 自然难以获得高分。而有些同学别出心裁, 写蟋蟀、大熊猫、唐诗、良心……新颖的选材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目光, 也就容易取得较好的分数。

二是所谓的“文化作文”大量出现。阅卷中, 我们读到了不少所谓的“文化作文”, 由此可以猜想有的教师在考试前刻意安排学生训练过, 而学生也曾暗自努力过。但是, 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 这样的文章往往空有文化意识, 却没有文化含量。而且这类作文还有两个硬伤:一是扣题不紧, 从内容上很难看出为什么“不能没有你”;二是结构呆板, 几乎千篇一律地都是运用并列式或者承接式结构, 片段之间缺少严谨的逻辑关系。

三是文体不纯。阅卷时我们发现, 一些写作功底不错的考生, 也许是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左右, 或者是某些满分作文的暗示, 不屑于写记叙文, 而是一味模仿“秋雨体”的大手笔。可是, 由于缺少相应的阅历和积累,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写出来的文章看起来既像记叙文, 又像议论文;既像散文, 又有大量经不起推敲的虚构。这样的文章散而乱, 让阅卷老师左右为难, 因为给高分于理无据, 而给低分又感觉屈才。

四是卖弄辞藻, 缺少真情。有一些考生可能在考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熟记了不少美文片段, 所以文章中华丽的辞藻、排比、比喻等层出不穷, 但从整篇看, 效果却并不理想, 甚至上下文之间严重脱节, 不知所云。而更让阅卷老师感到头疼的则是真情的缺失。其实, “不能没有你”这道命题, 特别呼唤考生对真情的表达。考生只要敞开心扉, 找到足以感动自己、感动读者的素材, 然后以真诚的态度去表达, 即便语言平实一些, 照样会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 平实流畅的语言比华丽炫目的辞藻更贴合这道题目。

迷津指点

这道作文题, 因为“你”没有任何限制, 所以考生在选择题材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 从文体看, 写记叙文的考生多, 写议论文的考生很少。那么同学们在作文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选材范围要广。同学们要放开视野, 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选取素材, 而不要仅仅将着眼点放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中, 从而导致和他人选材重复, 让阅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例如“不能没有你”这道题目, 就完全可以从乡村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文化生活中取材, 可以写写劳动的美好, 写写乡村的迷人, 写写良心的不可缺失, 写写高洁品格的存在价值等。

2.审题要细致, 扣题要紧。同学们在下笔之前, 一定要仔细审题,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甚至还要仔细揣摩题目的句式和口气。如果不仔细审题, 无视题目的特点, 用现成的文章来套, 即便不被判为跑题, 也不可能获得高分。因此,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 就要强化审题训练。

3.不要写成“伪文化作文”。中考阅卷的事实证明, “伪文化作文”完全不能打动阅卷老师, 因为这类作文的主体部分往往只是简单的文化素材的堆砌, 既看不出考生的文化积累, 也看不出他们对文化的感悟, 最后往往会被评为三类卷下, 甚至更低。因此, 同学们不要再作尝试, 要踏踏实实地写作,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4.文章要有特色。特色鲜明的文章才能从数量众多的中考卷中脱颖而出。事实表明, 有真情实感、有浓郁生活气息、构思巧妙的文章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书写要端正。书写是一篇文章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 字迹工整的, 阅卷老师看着轻松、舒服, 情感上就更加容易接受;相反, 那些字迹潦草、模糊的试卷, 既严重影响阅读, 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 如果内容又很一般, 往往就会被压到四类、五类卷, 只有极个别语言或题材特别出众的, 才可能侥幸被阅卷老师往上拉一拉。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不能没有你

午后, 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清香。我陷在沙发里翻着杂志, 妈妈在一旁整理衣物。 (起笔简洁, 切入情境。)

“喂, 天天———”妈妈突然叫了我一声, 声音惊喜而颤抖, 还略带着些沙哑。“怎么了?”我漫不经心地转过头去。“你看!你小时候的毛衣!全都好好地在这儿哩!”妈妈捧起一堆早已褪了色的毛衣, 一件一件轻轻地展开, 轻轻地拍落上面的灰尘, 轻轻地抚平褶皱。 (三个“轻轻地”连用, 突显了妈妈的惊喜和珍惜之情。) 阳光透过窗户, 照在她身上, 她的笑容愈发显得明媚。此时的妈妈, 沉入了美好的回忆。

“还记得这件红的吧?上面的英文字母, 还是我到人家厂里定制的呢。你最喜欢了, 你说穿着就像抱着个小太阳似的……还有这件, 我织的绿毛衣, 你说喜欢这油油的蚕豆绿, 像棵勃勃生长的小树……哦!还有这件!你当时不小心把它划破了, 我将口子缝成了霜花的形状, 下面还缝了个小雪人哩!怎么样?不错吧?” (“小太阳”“小树”“小雪人”, 暗合小女孩的特点。)

妈妈直直地盯着我, 眼神里带着喜悦和兴奋, 絮絮叨叨地念着, 一件又一件, 是那么详细, 甚至详细到有些啰唆。她不是总埋怨, 40岁是女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接近40岁的女人记性就越来越差了吗?为什么连十年前的这些琐事她都记得如此清楚?我愣住了, 不敢吱声, 只是愈发认真地听着, 希望通过一个小小的片段勾起哪怕一点儿支离破碎的回忆来。但是真的一点儿也没有, 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找不到一点儿关于“小太阳”“小雪人”的回忆。 (写回忆不起自己童年的点滴, 为后文情感的喷涌蓄势。)

“怎么了?”正回忆着的妈妈见我不说话, 有些疑惑。但很快, 她又笑了起来, 是那种又干又涩的苦笑。她说:“你恐怕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吧?唉, 果然老了, 爱碎嘴!”她顿了顿, 想了一会儿, 又说:“这些毛衣, 你不要了吧?”我从她的话里听出了期待, 却不知道该怎么接过话头。她抚摸着一件件“迷你”衣, 眼睛里满是不舍和留恋。“算了, 扔吧, 反正也没什么用了。”她反复安慰着自己, 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 手迟迟不肯松开。

“别!妈, 别扔!我不想扔……我不能……”我猛地扑过去, 抓住妈妈的手。“不能?为什么?”“不能没有你!”我拿起一件红毛衣。“不能没有你!”我又拿起一件毛衣。“不能没有你!还有你!你……”我一件件地端详着, 心里泛起阵阵酸楚和感动, 看到的东西也变得越发模糊了, 最后像荡着涟漪的湖面上倒映的景物, 晃荡成了一匹光影交织的布。 (此处描写特别细腻、真切。) 我抬起头, 格外认真地看着妈妈, 此时的她, 在我眼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但在她身后, 却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妈, 我也不能没有你……和回忆!”我第一次这样大声地喊着。“唉, 你这孩子, 妈妈的耳朵可经不起你叫哦!”妈妈像个孩子似的揉了揉耳朵。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明媚, 虽然鱼尾纹已经爬上了她的眼角, 但她却美得如此天真!

本文选材新颖, 小作者从平凡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取材, 借一件件早已“退休”的童年毛衣, 勾起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表现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切入点虽小, 却耐人寻味。文章构思巧妙, 小作者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那些早已经“退休”的童年毛衣, 以此引出对童年的追忆;暗线是母爱, 织进一件件毛衣里的母爱。明暗两条线在结尾处汇合。最后一段中, 小作者以自己情不自禁的话语巧妙点题, 既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又回扣了标题, 点明了主旨。

二类文:

不能没有你

你, 从小便是我的依靠。我习惯了依靠你, 你也习惯了让我依靠。习惯了你的我, 不能没有你! (写得有些绕, 不妨略微展开来写:“我习惯了依靠你, 习惯了你送我上学, 习惯了你接我放学, 习惯了你照顾我的一日三餐, 习惯了你驮我去医院挂水……”)

上周末的一天, 吃晚饭时, 不知为什么, 又谈到你抽烟的问题, 一如既往, 我“苦口婆心” (这是一个有趣的词。) 地劝你戒烟, 要你好好调养身体。可你却不在意, 还说什么“早死早好, 省得和我生闲气”。我没有争辩, (爷爷为什么说这么冲的话?“我”为什么没有争辩?缺少交代, 可以改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好的我自觉理亏, 就没有和你争辩”。) 只是觉得鼻子有点酸, 放下手中的碗, 回房间去了。

最近, 我的身边已有两位亲人离去。看着一张张原本笑容可掬的面孔变得冰冷僵硬, 我的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恐惧, 害怕其他的亲人也像他们一样离去。所以这一周, 我又一次和你讨论起抽烟的问题, 而你依旧像往常一样满不在乎, 你不在乎的话语让我感到难受。

“爷爷, 你以后一定要少抽一点烟, 争取把烟戒掉。”

“不戒。” (话语依旧很冲。)

“为什么呀?你看你, 一感冒就咳嗽, 干点活就喘, 以后怎么办?”

老实说, 你的回答让我很窝火, 但因为你是我爷爷, 所以我必须忍着。可是, 你那句“死了不碍你事, 死了以后就没人天天和你怄气了”的话却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怎么不碍我事?你是我爷爷, 你死了以后我就没有爷爷了!而且还要浪费眼泪来哭你!还有, 我都跟你吵吵闹闹15年了, 都习惯了, 不跟你吵我能干什么呢?”

你这次没有再说话, 只是低着头继续抽烟。我以为你动摇了, 便降低了开火的力度。

“而且你吸烟太浪费钱, 不如少抽点, 这样还能省点钱。”

“哦, 省点钱给你买好吃的!”

你的回答让我再也没有多余的话与你争辩。我扔下硬邦邦的两个字:“戒烟!”但回答我的却是更加经典的一句话:“头可断, 血可流, 香烟不可丢!”听着这般搞笑的话语, 我不知道到底是该笑, 还是该哭, 只能又一次选择无奈地离开。 (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生活气息浓郁, 比较出彩。)

2016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9篇

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延续了扬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全命题的特点,而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从试题构成来看,这道题包含提示语和题目两大部分。题目“留香”,两个字都非常关键:其一“香”,其二“留”。什么是香?香涵盖哪些种类?我们为什么要留香?这在提示语中都能找到相关答案。先看省略号前的一组排比句“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这其实就是列举“香”的内涵,由浅入深,由具体可知到抽象感悟。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再看省略号后的“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这实则诠释了“留”的效用,而且层层宕开、步步深入。考生可凭借自身的认知,提炼出极具正能量的立意。前几年,扬州市先后命制出“在乎”“呵护”“忍不住”“苦趣”等题目,旨在唤醒考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审视这则命题,似乎更进一步,要求考生以自身行为“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而在扣住“香”的同时,考生更要着意对“留”这个行为过程的叙描,要站在自身的角度,借助典型事例,写出自己耳濡目染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体现留香的美好心灵及其社会影响力。

[ ]评卷扫描

纵观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香”选取的角度有失偏颇。“香”,既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之香,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翰墨之香,还可以是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的品德之香。尽管如此,考生仍然应当尽量避免对浅表层次的香的描写,即便难以绕开,也要借物喻人、借事喻理。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偏偏只写了花香袭人,没有能够深入挖掘。此外,有部分考生将目光定格在熟知的人身上,对于相对陌生的人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却熟视无睹,也反映出选材的局限性。

二是留住“香”的理由不够充分。“我”为什么要留住那“香气”?显然,它足以震撼“我”的心灵,说白了,就是主次要分明、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让“我”留住,最好是写一件具体的事情,能有一些特定的瞬间,否则,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到清华大学参观,发现导游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其貌不扬,出身贫寒,但非常阳光,非常自信。小作者写道:“他没有潇洒的外表,依旧笑对人生;他没有殷实的家境,依旧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拿学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留住这种‘香气?”这篇文章得到了阅卷者的一致青睐。

三是文章过于平白,缺乏波澜。这道作文题,虽然命题者未对文体做统一要求,只是不允许写诗歌,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仍然是较为理想的文体。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努力做到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这一点,有的考生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有一位考生写街头“磨剪刀、戗菜刀”的老大爷辛勤劳碌的一生,内容很简单,但开头不一般:“‘磨剪子嘞哟,戗菜刀啰!这洪亮而又熟悉的声音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我探出脑袋四处张望:一位头顶草帽,衣服上有几处补丁,身扛板凳和工具的‘剪刀大将正缓缓前行。他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就像院角的朵朵栀子花,素净淡雅,飘香诱人。”文章选材尽管不够新颖,但由于小作者巧设了悬念:“他为什么和院角的栀子花一样飘香诱人?”“面对辛劳,他又呈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因而引人入胜,获得了阅卷者的肯定。

[ ]迷津指点

第一,留下生态之香。

“生态之香”是“香”的本意,每一位同学应当都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但是,花草种类众多,如何甄别非常重要。建议同学们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来写,同时,不能就花写花,而应联系到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闻到这股花香,内心就会舒畅,心情就会愉悦,于是决定做“护花使者”,矢志不渝地“留”住花香,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留下艺术之香。

挥毫泼墨、书海遨游、著书立说、薪火相传,可谓满纸皆“香”。通过研习书法、品读佳作、创作文字,我们可以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的香气,从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比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写的童话《七颗钻石》讲述了一位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故事:小姑娘在回来的路上把找到的水给小狗喝了一点点;回到家后,母亲将水让给女儿喝;而小姑娘又将水给了过路人。作者通过神话般的叙描,表达了人生因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而不断地得到升华这一主旨。同学们如果能够从这一方面切入,阐述自己的理解,当会写出不一样的优秀作品。

第三,留下品德之香。

上一篇:给纪委的个人自述材料下一篇:妈妈,不要这样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