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2024-05-22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精选14篇)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1篇

开展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资料

北河中心小学

开展小学民族团结课程培训资料

北河中心小学

关于开展小学民族团结课程培训的安排

各学校:

根据地区教体局的工作要求,为了加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国家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心小学定于2014年9月1日下午四时开展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师培训活动。现就培训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标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背景、结构、重点、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教材教法,提高教师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学校主管领导、教导主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全体任课教师。

三、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是集中培训。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的内容是教材解析、专题辅导、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演示等组成,由骨干教师郭红梅授课。

(一)讲解教材编写的背景、思路,解读《课程标准》;

(二)解读教材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培训时间、地点、负责人

培训时间: 2014年9月1日下午4时

培训地点:中心小学会议室 负责人:何丽

北河中心小学 2014年9月1日

北河中心小学教育信息

[2014] 第2期

北河中心小学编 2014年9月

北河中心小学举行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承担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9月1日下午,北河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活动在中心学校一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老师及班主任10人参加了培训。

李校长首先对培训活动的目的和深远意义向大家做了重点说明,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骨干教师秦杰就如何上好《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课,教材体系的分析和解读,每个教学单元、重难点及拓展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此次培训使大家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自身肩上的责任,不仅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此课程在学校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为学校开展好少年儿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安清华、张威供稿)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学

培训讲稿

北河中心小学 秦杰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学培训讲稿

北河中心小学 秦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民族团结教育这本教材。我是一个青年老师,没有多少经验,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见谅,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在座的各位老师!

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别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这两本教材的解读;中华大家许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民族常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首先我要讲的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的解读。在这里主要有关于课程、教材、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课程方面:课程的背景

1、现实的需要: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国家要持续发展,必定要走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共同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以人为本”,“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己深入人心。

2、课程的特点、性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的专项教育。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主要特点。

课程理念:

1、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课程建构的基础。

2、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是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是关于教材方面:首先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确定了(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这四本教材。

中华大家庭:主要认识中华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常识:主要介绍56年民族的基本常识。

民族政策常识:介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常识:概述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下面介绍的是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这两本教材的基本情况。

一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在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大家庭是系列教材的起点,民族常识的启蒙教育,是其他三册教材的基础。

二是民族常识在中华大家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民族常识为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的特点:教材符合学生年龄的物点的身心发展水平,整体编排合理,内容清楚,具有下列特点:

1、教材符合课改方向,体现综合性在这里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教材的呈现形式体现综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综合整合教育资源。

2、教材设计重视实践性,重视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

3、教材的结构新颖,方便教学便于学习。

四、教材结构的体例

《中华大家庭》由前言、目录、课题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结构为总论(第一课)和各论(2-12课)也就是第一课总的来介绍我们中华大家庭的。2-12课分别介绍56个民族基本常识。各课题包括:导语、民族花园、阅读与思考、探究与体验、实践园地四个板块。其中导语是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民族花园是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民族特色和主要民族节日等方面,分别介绍本课要认识的几个民族。阅读与思考;设读一读,想一想两个小栏目,读一读是读题正文,通过阅读材料呈现课题主题。想一想,在前面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与体验,设置四个小栏目,在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实践园地:设一个实践活动动栏目,通过动手、动嘴、动脑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民族常识》由前言、目录、单元和课题四个部分组成。教材设有四个单元,整体结构是总-分-总。

教材体例:民族常识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三个课题,每个课题包括导语、民族花园、阅读与思考、探究与休验、实践园地四个板块。导语是概括本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民族发花:列举一个具体本事例,引导出课文。阅读与思考:设读一读、想一想两个小栏目,读一读,课题正文,通过阅读材料呈现课题主题;想一想通过思考问题回答,即可以基本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探究与体验:设置四个小栏目,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实践园地;设一个实践活动栏目,通过动手、动嘴、动脑,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对于课时的建议《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分别分小学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使用,每册使用两年,小学阶段每年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建议每课题2课时,民族常识第三个单元可酌情增加课时。

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面,主要说的是上课方面。

第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二要确定重点、难点

第三要重视课题准备,课前准备包括:

1、如何使用教材;

2、教学方法的选择;

3、师生问题的生成;

4、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5、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然上课时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

1、避免生硬说教;

2、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

3、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开头;

4、要利用现有的资源。

第四个方面就是关于教学评价。

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不以知识考核为唯一,侧重能力和价值观的评价,考核方式要多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参与程度,结合课堂表进行合评价,避免以考代评。

学生评价可以采用观察、谈话,同学评价与自我报告、考查、考试、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关于描述性评语这有一个例子,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时,老师给他的评语:说黑格尔身体状况欠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深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就把黑格尔的身体、学习等方面描述的很清楚。在今后评价学生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描述性评语。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学评是为了老师改进工作,树立教材作为评价主体的观念,他评多元化。

关于《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的解读就是以上的这些内容,下面就针对每一本教材具体说说每个课题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首先我要讲的是《中华大家庭》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认识中华民族;2从人口数量、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了解中华民族。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和理论“中华民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是本课的另一难点。

第二课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主要内容是: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汉字是古老的文字,“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及那达慕大会、回族的三个大节日(开斋节 古尔帮节 圣纪节),献哈达是藏族、蒙古族的普遍的礼节。维吾尔族善种植粮、棉和瓜果。

重点难点:了解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经济生活是本课的重点。

指出民族分裂的危害性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出示图片(这五张图片分别展现了这五个民族的特点)

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源,出示5张图片,说说这个民族的特点。

第三课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主要内容是:

1、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

2、苗族的服饰。

3、壮族以及壮锦

4、水稻民族布依族及其民居板房。

5、朝鲜族善种水稻,朝鲜族歌舞。第四课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哈尼族善于耕作梯田,特色民居蘑菇房,哈尼克族的刺绣,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黎族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重点难点: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傈僳族的基本情况。了解族名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民族文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课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枯族 水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佤族的甩发舞,畲族的凤凰装,善种糯稻的水族。

重点难点:了解佤族 畲族 拉枯族 水族 的基本情况,掌握高山族是大陆对台湾原住民的统称,大陆地区生活的高山族也是本课的重点。

掌握佤族、畲族、拉枯族、水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对原住民概念解释是本课的难点。

第七课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族 土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东乡族善中瓜果,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巴东文,景颇族的节日目瑙纵歌,土族的花儿会。

重点难点:了解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纳西族巴东文的简单认识是本课的重点。

掌握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族名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是本科的难点。第八课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摔跤、板棍、颈力比赛、打曲棍球是达斡尔族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大白云豆是羌族地区著名特产,羌寨语碉楼。

重点难点:了解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族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难点。

第九课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主要内容: 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毛南族善于饲养菜牛和编织花帽;同填、同顶是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地戏在仫佬族中比较流行。锡伯族喜爱射箭、四一八西迁节。阿昌族打制的长刀闻名于世。打锅庄是著名的传统舞蹈。

重点难点:了解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的基本情况;锡伯族的分布特点;清楚的区分仫佬族和仡佬族这些是本课的三个重点。掌握仡佬族的族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介绍人口较少的民族是本课的难点。

第十课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俄罗斯民间舞蹈踢踏舞。驯鹿被鄂温克族称为林海之州。

重点难点:了解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五个民族中有人口较少;大多地处边远地带;法杖中遇到困难是本课的难点。

第十一课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第十二课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独龙族的淳朴民风。赫哲族人历史上以捕鱼为生。门巴族擅长编制竹藤个制作木碗。珞巴族男子喜欢佩戴长刀和弓箭。基诺族喜欢种茶。

重点难点:了解独龙族 鄂伦春族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进一步了解中华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本课难点。

《民族常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民族常识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多彩的中华家园;

(三)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的人口数量,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区;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和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做了介绍。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民族民称、人口数量、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以及三个共同。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五十六个民族人口数量规模的差异与民族平等;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情况。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美丽的景色以及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和丰富的矿产。

重点难点:认识民族地区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认识民族地区的富饶与民族地区富裕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主要内容: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55少数民族使用着约80种以上的语言。有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的文字。

重点难点:掌握民族语言使用的三个特点,理解使用文字情况的复杂性是本课的两个重点。了解国家民族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大家庭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分别从民族服饰、住房、饮食三个方面对多彩的中华大家庭进行介绍。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也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服饰的文化因素,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重点难点: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使本课的重点。理解形成民族服饰多样性的原因使本课的难点。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主要内容: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住房结构各具特点。

重点难点:少数民族的独特性是本课的重点。如何看待少数民居的特色与变化是本课的难点。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主要内容: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美食。重点难点:各民族饮食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民族饮食特色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单元 灿烂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从民族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展开,对诗歌、小说、故事、戏剧、歌舞、工艺品等作品以及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进行了介绍。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才艺

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和艺术作品,极大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主要内容还有诗歌、小说、故事、戏剧、歌舞、工艺。

重点难点:比较全面的掌握民族艺术的代表作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保护民族文学艺术的必要性、迫切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少数民族不仅能歌善舞,体育运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中有些体育活动是很多民族都喜欢的;很多梯云活动具有浓郁的特色。国家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体育形式的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多彩的体育活动。有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赛牦牛、有蒙古、满、彝、侗、哈尼族、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欢的摔跤、朝鲜族喜欢的汤秋千、佤族的飞陀螺、达斡尔族的曲棍球,东乡族的拔棍、满足的珍珠球、纳西族的踢毽球的比赛等具浓郁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了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运动大会,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发展。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主要内容:我国有多民族共有的节日;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有民族特点鲜明的节日,有很多节日与故事或传说有关。

重点难点:了解民族节日的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民族节日的成因和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有许多的传统几日,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例如:火把节、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洛萨节、壮族的歌婆节、瑶族达努节、满族的五月节。

第四单元 知我民族 爱我中华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概述了中华民族在开拓祖国疆土、抵御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介绍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民族英雄;进一步阐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十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主要内容:勤劳各个民族人民

勇敢的各民族人民

重点难点:理解各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是本课的重点 培养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本课重点和难点 第十一课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创造了历史悠久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涌现出许多民族的英杰。

主要内容:从政治家、科技文化名人和民主革命志士三个层面介绍了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重点难点:了解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著名人物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民族人物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十二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主要内容:本课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层面阐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本课的重点 三个离不开的教育是本课的难点。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2篇

丹寨县城关二小陈培丽

2011年12月4日,我参加了贵州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为期一天的培训,主要针对《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这两本民族团结教材进行解读。武亚男老师从课程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课程的理念这三大点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两本教材,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为我们今后在上好这门课指明了方向。

武亚男老师在培训中深入浅出地剖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她说,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今天我们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那就是上好和用好我们的教材。

她特别强调,民族团结这套教材,由于没有规定的大纲和标准,所以不进行考试,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希望我们发挥和探究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和解读。

通过培训,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3篇

一、意义

1.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严肃的内容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1%, 民族自治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的民族共同体。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工作。

2008年11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该纲要明确指出应当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活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 做好民族工作, 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2.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我国幅员辽阔,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与单一种族国家的爱国主义不同, 必须要经过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发展的四个层次, 由此, 我们必须要经过多个层次的情感经历, 才能走向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爱, 即在“祖国爱”与“乡土爱”两个层面之间有一个“民族爱”的层面,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还需要尽可能地多方面了解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 只有经历了对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 才能真正达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层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是引导儿童达成“民族爱”的重要途径。

3. 国际上通过学校教育而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民族和睦、文化交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保持国内安定, 在形式上举起“反对种族歧视、实行民族和解、和睦”的旗帜。世界各国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都是从学校教育抓起, 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开民族文化课, 要求各民族学生从小了解本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语言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培养各民族学生共同相处、交往的素质, 并把各民族学生学会和睦相处作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本国多元文化的教育、交流进而形成国家统一意志, 成为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成为各国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4.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汉族与其他民族人口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务工人员也在大幅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关系到国家的长久稳定与统一, 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重要武器。

2009年5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会议纪要明确指出, 各地中小学要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 按规定的课时安排教学, 例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 同时要求,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综而言之, 在小学阶段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的、紧迫的要求。

二、实践

1. 认识到位, 浓郁氛围

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曾经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这样的认识显然严重背离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要求。不论是民族地区, 还是汉族地区, 都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使各族儿童从小接受民族团结常识教育,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 防止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汉族主义或大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校必然会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何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例如, 学校在走廊墙壁上建立民族大家庭文化墙, 集中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民族特色, 让每一位过往的孩子随时可以驻足阅读;学校在校内道路的命名中, 也引入民族团结的教育元素, 如郑和路、铁木真路等, 不断向每个孩子昭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每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学科教学中, 学校也积极引入民族元素, 例如将黎族竹竿舞列入体育活动项目中来, 将民族服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 学校通过种种措施, 从课堂到课外, 用浓郁的教育氛围, 对儿童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然可以不断提升全体儿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间, 让中华民族的概念深植于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2. 措施到位, 确保落实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 要求措施到位, 要定计划、定教材、定课时、定教师, 并给予充分的各项保障。2004年, 教育部与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 翠屏山小学作为江苏省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学校, 在多年实践中, 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定位为德育活动课程, 利用地方课时, 采用《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读本, 全校由一名专任教师对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教育, 采用民族知识演讲、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等形式, 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生动活泼地开展专项教育。由于学校措施落实到位, 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年5月, 南京市教育局、民族宗教局共同在翠屏山小学召开民族教育教学现场会, 向全市普及推广翠屏山小学的办学成功经验。

3. 立足课堂, 教育到位

了解和熟悉民族常识, 是小学生道德素质的一项内容, 更是民族团结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教育的成效, 关键在于立足课堂、教育到位。课堂作为民族团结教学的主阵地, 由于容量大、课时少、间隔时间长, 不宜给儿童留下深刻记忆。这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可以采用课前预习、小组搜集资料、课堂师生互动等方式, 将课堂向课外辐射, 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的实效。

4. 活动引领, 形式多样

民族团结教育, 是德育知识的教育, 更是爱国情感的培养。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 更能获得优良的教育效果。例如美国、澳大利亚, 通过提供的图书、活动和文化设施, 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 从心理上增强各民族学生间的平等感和认同感, 在此基础上培育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国家在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做法, 很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每年的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学校结合“六一”庆祝活动, 开展民族服装秀、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 增进儿童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今年8月,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 给台湾民众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翠屏山小学恰巧就有一位来自高雄重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精心组织了师生赈灾捐款活动, 请来自高山族地区的小朋友介绍台风的灾害, 请红十字会的同志宣讲中华民族相互帮扶的优良传统, 短短时间收到捐款9693元, 在第一时间送达宝岛台湾。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三、思考

1. 提升师资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如何, 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由于该项教育政策性强, 有一定的敏感性, 学校宜采用教师“广泛参与、重点宣讲”的方式, 由专职教师进行专题教育, 从而确保教育的生动、鲜活、准确, 充分保障教育的质量与成效。采用专职教师授课, 也便于教师自身的再教育、再提高, 确保思想与内容与时俱进, 确保教学呈现方式的儿童化、现代化,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专题教育的实效。

2. 广集资源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用的资源, 如语文、品德教材中的内容, 如清真餐馆、朝鲜泡菜、维族葡萄干, 或许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其他民族的儿童与家庭, 等等, 这些都是随处可见可用的资源。同样, 我们许多教师和孩子也常常有机会走入民族地区, 带回了许多民族风情浓郁的纪念品、纪念照和快乐的回忆, 学校宜利用校刊、校园网等平台, 充分整合与展示这些资料, 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将“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 整体提升民族团结的实效。

3. 形式宜活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形式宜活泼多样。千篇一律的说教、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是无法引起儿童足够的注意的。因此, 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因材施教, 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 寓教育于活动中, 将鲜明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4篇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们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让我们的娃娃从小就有正确的民族观,很有必要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国家试行的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段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有:①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③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④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⑤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⑥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⑦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三、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其目标就是要使各族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学习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引导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具备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自觉性,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我们小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我们的孩子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加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四、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我们的小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孩子们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孩子们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通过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

3.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员寄语--民族团结教育培训班 第5篇

春天是一片绿叶,点缀的是希望的田野,春天是一朵蓓蕾,绽放的是美丽的心情。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齐聚凯里学院,共商民族团结教育之事,共谱民族团结教育之曲。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追求祖国统一,热爱和平,团结互助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者为己任,面向各族青少年经常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去培育民族未来的种子,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6篇

草原小学 任艳

阳春三月,我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此次培训让我对搞好民族团结有了重新的认识。

首先,通过武亚男老师对《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解读,我认识到了三、四年级课本《中华大家庭》和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胡锦涛主席曾指出:“中小学生从小应受到民族教育”。为实现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又快又好地发展,促进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都要求大力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的专项教育,主要特点体现在思想性、原则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注重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对现行的历史、政治等学科中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重视课程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避免生硬的说教,散发教师人格魅力,利用现有资料、资源,上好每一节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做到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针对老师讲解新疆、西藏以及云南问题,我深深认识到,对待少数民族,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文章不写。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搞好民族团结。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7篇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民族政策常识》和地方民族政策这两方面结教材进行解读。金炳镐老师从课程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课程的理念这三大点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两本教材,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为我们今后在上好这门课指明了方向。

他说,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今天我们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那就是上好和用好我们的教材。

加强民族团结就是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是我们的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炳镐老师的话总回荡在我的耳边。反思教学走过的18年来,恰恰相反,对不参加统考的学科,我们从来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探究,真正违背了教育的价值,使我们的教学充满功利色彩,真不该啊!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将把这次培训会的精神带回来,改变理念,在教材实施中,努力走好每一步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8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民族工作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大力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 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长抓不懈。

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 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 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防止境外渗透, 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全国中小学将专设民族团结教育课 第9篇

本刊讯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纲要(试行)》规定,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至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至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纲要(试行)》明确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小学三、四年级要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小学五、六年级要开展民族常识教育,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要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初中阶段(七、八年级)要开展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普通高级中学十、十一年级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要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纲要(试行)》要求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桂文)

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模式获中央肯定

本刊讯从2004年起,我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连续3届获得一等奖和推广奖,自治区开展的“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和柳州市“少年科学工作室”模式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区已有600多个乡镇建乡镇宣传文化站,配备图书室、棋艺室、娱乐室、培训室等,大部分建有“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许多文化站还与各地中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和应急机制。各地文化站为“校外活动中心”新购了电脑、电视、图书和各类玩具等,聘请了优秀教师、妇联干部和志愿者等作兼职辅导员,开通亲情热线,鼓励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亲情,激励进步。

针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吧,柳州市设立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电脑机器人兴趣小组,长期免费开放电脑机器人工作区、科技创新活动区,指挥中心在科技馆,由科技馆培养各学校和社区科技工作室的老师,分布在全市城乡的51个少年科学工作室被孩子们称为“比网吧还要好玩的地方”。(桂文)

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周举行

本刊讯12月15日至19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承办、桂林市教育局协办的第十届“联想杯”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以下简称“活动周”)在桂林市举行。本次“活动周”集中展示了全区14个市中小学基于网络、多媒体、卫星接收等技术的课共355节,其中现场课188节;说课167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课共112节,占总节数的32%。展示课覆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等12个学科,分现场课和说课两种形式进行。 “活动周”期间,特邀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筱兰做“如何上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专题讲座,还举办了“教育技术试验区、校工作研讨会”、“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讨会”、“教育技术新产品展示会”等应用层面的学术活动,使“活动周”成为多元化的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平台。(桂文)

南宁市兴宁区召开学校文化建设与推进中期成果汇报会

本刊讯12月17日,广西“十一五”规划资助经费的A类重点课题《兴宁区学校文化建设与推进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成果汇报会在南宁市朝阳小学召开,兴宁区教育局、广西教科所的多位教育科研专家,以及课题组成员、各中小学校长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批的4所文化示范校就课题实践研究的中期成果做了汇报和展示。华强小学的“科学文化”建设、解放小学的“国学文化”建设、人民东小学的“阳光教育”建设以及三塘中心校的“壮族文化”建设都是基于学校实际而又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主题设计,在校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都各有成效。与会专家肯定了兴宁区学校文化的建设与推进工作,对示范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等方面做了高度赞扬,并就如何更好地将校本教研落实到常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第10篇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特制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教育局2013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意见,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围绕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大发展。

我校处于一个民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为彝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其必然性。

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创建民族团结特色学校,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内容

1、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计划,做到教材落实、课时落实,切实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我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2、通过多种形式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利用晨会、班队会、《品德

与生活》课堂、《品德与社会》课堂、黑板报、校园文化墙等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师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列入地方课程,按规定每学期六课时组织教学活动,有专门教案、建立民族常识知识作业,保证学生教育的时间和效果。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5、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民族团结讲座,读一本关于民族团结的书籍(文章)、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的文章,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学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举办一次民族团结的演出,做一次民族团结的团队活动。

6、在校内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五、领导监督

小学六班民族团结教育总结 第11篇

六年级民族团结教育

李加荣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我班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现将本学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开学之初我就制订了民族团结教育计划,认真按课表上课,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按质按量完成了教学。积极利用班会队会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完成了一期以“民族团结,少年争先”为主题的班级民族团结黑板报。

二、积极践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一学年积极响应学校活动,评选班级民族团结小标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征文”和中心小学组织的“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及“读好书、好读书、写好字、善表达”大语文观实践成果汇报汇报活动,我们班的李晓楠、李睿莹、侯树颖、汤正蕊等同学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极开展班级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活动,并评选出5份优秀手抄报参与学校的评选。积极与其他班班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文艺活动,小足球赛等。

三、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落实“三个到位”“四个认同”。今年我们班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做到了人人知道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人人践行民族团结教育。三是活动落实到位,以课本为载体,以实践为抓手使学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中不少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 学习兴趣不浓。表现在上课时无精打采,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主观上,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够,另一方面是有些时候由于教学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没有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再生活中进行简单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习惯,不太重视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的兴趣。

三、改进的主要措施

1、今后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 学习的民族团结教育兴趣,让他们知道掌握民族团结教育是提高民族团结的关键,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2、每次上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特别是实践课。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积极有效地培养好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辉岩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规章制度 第12篇

一、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能力。

二、认真搞好“三清楚一掌握”工作了解每一位师生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及家庭成员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要顾全大局,不准诋毁他人、传播小道消息和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四、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政治要过硬,不准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和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五、要衣着德体,不准穿戴民族色彩浓厚与职业并不相符的服饰。

六、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立场坚定的反对民族分裂与非法宗教活动。

七、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八、尊重学生及家长,不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九、不准乱收费、乱定教辅材料向学生推销商品及收受学生和家长钱物。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13篇

一、树立正确观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趋发展, 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和交织的机会越来越多, 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成必然,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周边环境和国内环境, 民族地区的内部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

面对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中小学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牢固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三个离不开”的新时期民族观,引导学生懂得,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成的统一体, 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繁荣了祖国的经济,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否相同,56个民族的社会地位一律平等。民族关系应建立在“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基础上,要消除现阶段不同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上存在的一些差距, 既需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帮助。通过共同的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的繁荣发展, 应该成为各民族坚定不移的共同追求。

二、坚定共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民族地区中小学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理解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 进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也是创造各民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把个人理想、各民族愿望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个人的理想、各民族的愿望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 我国各民族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共同积淀与升华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弘扬民族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 爱国首先表现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敢于旗帜鲜明地跟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反映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要弘扬时代精神,首先要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创新活力,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第14篇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会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确立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部网站2009年7月17日)

上海:生命教育、生活体验成暑期生活新亮点

上海市各区县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爱祖国、迎世博成为今年暑期活动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生活体验系列活动也成为今年暑期工作新亮点。

今年,虹口区暑期工作的主题是“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为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虹口区将组织学生走访多伦路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园观念。普陀区则将开展“读红色诗文,明爱国之理”、“赏红色影视,悟爱国之道”、“唱红色歌曲,抒爱国之情”等系列活动。体育活动成为今年暑期一大亮点。虹口区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并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卢湾区则要求各社区工作站精心组织“弄堂游戏”活动,让学生就近快乐健身。卢湾区和普陀区都要求学校和社区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成长空间”工作坊,及时进行咨询服务,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健康教育。

(《新闻晚报》2009年6月23日)

江苏: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 给孩子一片灿烂天空

如何让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江苏省率先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为全省1000万中小学生打造集生活照顾、课业辅导、思想教育、游戏娱乐和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深受家长的认同和孩子们的喜爱。

“这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成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江苏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说。这张遍布全省城乡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搭起了江苏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新平台。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通市最早开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探索。2007年6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曹鸿鸣介绍说,江苏在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建设中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底前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和城镇社区。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4日)

王福照:由灌输走向对话,道德教育的理念转向

灌输理念指导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弱效、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表明其走向已是“山穷水尽”。对此我们应作出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建构道德教育新理念。“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应积极吸取其合理因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向。实现道德教育由灌输走向对话理念的转向,关键在于完成相应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包括道德教育目的观、师生观、课程观的转变。即道德教育目的观由“约束人”走向“发展人”;师生观由“我它”关系走向“我你”关系;课程观由“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拥抱生活”。

(《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7期)

任仕君:论学生自由及其限度——道德教育的自由困境与解决途径

价值多元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和平共处,人们普遍呼吁自由、平等,以保护多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思潮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呼吁保持教育的中立性,给学生更多自由。这种主张存在的问题在于自由的尺度很难把握,给学生自由太少,限制太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此相反,容易走向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给学生太多自由,则可能导致无纪律、无秩序的放任,更让德育工作者们担心的是自由容易导致价值虚无。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从自由的积极方面看,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而从消极方面理解,学生自由是免除阻挠他们参与和发展因素的阻碍的自由。因此,只要教师的管束和引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就与学生的自由不相冲突。由此看学生自由的限度就是那些阻碍他们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这些阻碍因素的力量越大,学生的自由就越小。影响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有教师对学习、游戏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其他学生的影响等。学生自由的限度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可以从他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学生的活动对自身的影响两方面来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判断能力、理性精神,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王淑玉:生态道德教育:21世纪青少年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青少年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应是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工程,必须与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生态忧患意识培育和生态责任意识、生命教育、消费教育、自然科学与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法律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道德的21世纪人才,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战略转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工人述职报告下一篇:酒吧4月1日愚人节主题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