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2024-07-06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精选8篇)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第1篇

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的思考

王勇张艳国

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党的若干规章制度对此已有原则规范,是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的原则和准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正确处理党内正副关系问题上,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理论结合实践,正确处理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永葆青春活力、胜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的党。

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值得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既是一种协作关系,又是一个矛盾的对子。从理论上讲,必须存在相反相成的一面;从实践上讲,合作、协调是主流,是质的规定性,但也确实存在一个值得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从正职角度考察。

(1)专横跋扈,党同伐异的腐败作风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存在,值得警惕。

一些正职、一把手歪曲、曲解邓小平同志的“不争论”指示精神,把一把手负责变成一把手说了算,把班子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看成是“唱反调”、不配合、搞不团结,尤其对自己推荐提拔过的干部视为受施舍者,认为后者应以人身依附来感恩,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不尊重领导。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就利用干部职务晋升和调整受贿60余万元,并公然宣称:“在泰安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书记与委员的关系,就是主仆关系”;在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审批等实际工作中一人说了算,结果给泰安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败坏了党风,自己也被判处死缓。

(2)借口改革,越俎代庖,高度集权。

一个班子内部或负责同志是有分工的。有的正职,一把手只要有油水可捞,就把集体讨论决定的分工弃之不顾,以“加强领导”为名,叠设机构,把不是自

己具体分管的资金审批、土地基建审批等权力强行独揽到手中,大肆进行钱权交易。原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苏凤娟在任广东徐闻县委书记期间,不顾湛江市委领导的反对,擅自在徐闻县海安开民区管委会以上又成立海安开发区总指挥部(临时机构),并亲任总指挥,把土地审批权强行揽过来。在开发区有偿出让的3000多亩地中,苏凤娟过手批的有2100多亩,受贿40万元,苏还瞒着其他领导,动用几十万元为自己购房。他们为满足扭曲的权力欲望,甚至不择手段地以损害、牺牲副职的政治清白为代价。

(3)疏于自律,逃避监督。

有些一把手自律意识差,也讨厌他律,逃避监督,压制不同意见甚至打击报复。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欧阳德在任广东东莞市委书记期间,在市委换届选举中,差几票连市委委员都没选上,他不反思自己随意巨额发包工程、非法炒卖外汇、让包工头为自己免费装修住宅等错误,反而无端猜疑有人连手整他。在当选后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他迫不及待地叫嚣:“以后不再需要你们选我了,而是我‘选’你们了。”不久,被他猜忌的十几名干部就不明不白地遭到撤免、调离。

2、从副职考查。

一些副职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不足或失误,影响班子建设与本单位工作。其情况有:

(1)识位不准,定位不当,工作不到位。

一些副职干部由于对自己的位置认识不准、确定不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越位或虚位的情况,或该管的不敢管,怕人说越权;或不该管的又去管,以致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被人视为越权、争权,或不干事、旁观,影响班子的团结与工作效率。

(2)对正职不敢监督,对同职不愿监督。

党内正职、一把手所负的责任决定了他们相应具有较大的权力,副职与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直接领导、管理或选聘自己的一把手往往不敢或难以对其进行监督,尤其在现行体制下,纪委书记或纪委委员往往是党内副职兼任,更意味着对一把手监督难度大。在一些地方,当正职有错误言行时,副职不敢展开批评,或是认为提也白提,不如不说;或是担心被人看作有野心,想往上爬;或是畏惧正职与上面的关系,怕多提了批评意见会被上面看作闹不团结的人,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途。而一些党组织主要领导也会片面、盲目地强调团结、协调、“不争论”,不提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视同级或下级班子中的副职中敢提批评意见的同志为不安定分子、不团结因素,听到批评意见就反感,见爱提意见的副职就厌恶,或冷淡、歧视、疏远他们,或听从下面一把手的意见将他们调离,致使“上级对下级护着哄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的现象逐渐蔓延,一些班子中的副职或明哲保身,或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乃至出现腐败案件中“窝案”、“串案”增多的现象。如1995年1月,山东泰安市委书记、市委秘书长、市公安局长、副局长等一伙因触犯刑法、受到严惩。

3、体制方面的原因。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3页。)现在的地方与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内副职兼任同级纪委正职,由于纪委由同级党委领导,组织调动、人事任免、工作部署也都由其决定,故实质上很难对正职、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一个党员干部(包括副职)的“升降去留”尤其是“去留”常常是上级某个领导(包括同级正职)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拍板算数或产生主要影响,一般同志的意见则“人微言轻”,这就迫使一些党员干部或心领神会或无可奈何或身不由己地走“上层路线”,只求对上负责,乃至不惜牺牲工作、牺牲群众利益来迎合奉承上级。

二、自觉强化自律,有效加强监督,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要搞好领导班子建设,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必须解决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1、选好班长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认为,解决好领导班子问题的关键是配备好一、二把手;江泽民同志1996年6月21 日也强调:“建设好领导班子关键是要选好‘班长’。”这是因为一、二把手尤其是一把手“班长”(党内正职)在领导班子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把握方向、贯彻中央路线和上级指示、搞好班子内部的团结、协调同级组织各部门的关系,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保持同群众的联系上,都起着主导与表率作用。因此,一定要把一、二把手选准。应该把那些政治上坚定、党性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同志选拔到一、二把手的重要岗位上来。选得不准,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广东省江门市建设银行北部支行原行长冼治平由副行长升任行长不久就宣布:“我是党支部书记和行长,信贷方面,全部我负责。”把自己置于“特殊党员”、“特殊行长”的位置,利用职权受贿340万元,被依法逮捕并判刑。

一把手处于正副职关系的主要方面,主要决定正、副职关系的好坏,故一把手要“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

(1)要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不但要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负责,而且要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负责。” 一把手、正职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面工作,承担主要责任,是领导班子中的“主角”、“班长”,他与副职的关系,既是主角与配角、上下级的关系,在党的委员会内决定问题时

又是平等的,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包括其他委员也如此)。他应该时刻谨记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9页。)应该坚持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等民主集中制原则,表决时正职与副职、其他委员都是平等的一票。

(2)要主动正确处理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一把手作为“班长”,要带好整个“一班人”,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如果带不好‘一班人’,那就不称职”。而带好“一班人”,很关键的就是正确处理与副职的关系。正职要总揽全局,又要分工明确,既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帮助,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让步、枝节问题不计较,明确每个人的事、责、权,通过用好人去管好事,充分发挥副职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允许副职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比较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使整个班子的工作高效有序,切忌避开分管的同志去包揽具体事务,使副职无所适从乃至积极性受到挫伤。这里还应特别指出的是:严格要求并非蓄意整人,更不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当副职的工作出现缺点时,不应肆意渲染夸大,而要及时提醒,必要时批评教育。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朱róng@①基总理学习。他一向以严格要求属下著称,但都是从工作出发,他坦言:我经常批评别人,但我有一个大的优点,就是决不整人。正职对副职也应尊重,“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1页。)

(3)正职要严于自律,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江泽民同志指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存在这类问题的领导班子,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觉悟和能力,主要领导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利于清除不团结的因素。”正职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塑造好的形象,通过非权力因素即自身的人格魅力树立威信。正职在实际工作中用权行为的独立性较大,如果自己不注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回避甚至压制批评意见,那这种独立性就很容易演变成家长制。此外,要摒弃“对下级哄着”、“当老好人”的作法,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批评,善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既指出缺点而又讲清道理;努力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搞好班子建设。总之,要关心人、了解人、团结人,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2、副职要正确识位、正确定位、工作到位,必要时要劝谏正职。

党内副职是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的配角、副手,与正职是辅与主、将与帅的关系,在分管的工作中是主角、主管,班子讨论问题时是集体领导的一员,副职首

先要想到自己是集体领导班子中的一员,之后才是分管、主管,故其不能充当分管处室的代表。副职在正职领导下,负责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好工作,要对正职负责,要尊重正职,自觉维护正职的核心地位。

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分工负责是以集体领导为前提的,离开这个前提,分工就会变成“分家”;而没有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就会陷入无人负责的混乱状态,集体领导就会落空。因此必须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协调。但正副职搞好团结、整个班子搞好团结不是目的,不能光“团结”不“战斗”,光注意协调关系而不出战斗力,不出工作实绩。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与协作要努力做到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配合不推诿,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团结、战斗、高效”的整体。

3、健全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强化纪律。

(1)强化监督意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党章中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规定,接受监督是每个党员应有的自觉行动,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强化监督意识。上级组织的监督当然很重要、很必要,主要干部尤其是要重视来自同级与下级的监督。同级监督的作用前面已述及,下级监督能帮助我们端正作风,勤政廉政,因为领导人工作面对下级,其作风、工作成效如何,下级最清楚。例如,武汉长江动力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92年以个人名义与菲律宾国电公司签合同时,子公司一名经理明知他把投资放在个人名下,还是参加了副签。于志安6月初“失踪、潜逃”,其子8月份还办了出国手续,可见监督不力到了何等程度。我们应谨记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诲:“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作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地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

(2)改革和健全监督体制。

党的地方与基层组织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有一个问题:许多地方、部门、单位的正职违法乱纪行为不是同级纪委发现并查办的。如原江西省长倪献策、哈尔滨国贸城原总经理的案件(牵涉到当地的常务副市长朱胜文),都是由中纪委查办或过问干预下才胜利结案的。实际上,作为监督主体的纪委同作为监督对象的党委共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并直接受其领导,这种隶属关系,使纪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作用。必须改革和健全监督体制,在党内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监督体制。可以考虑将纪委与检察机关的反贪局合并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委员会”,实行人、财、物独立,直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垂直领导,在宪法、《党章》范围内赋予其极大的权威和特殊的手段,并给予其成员较高待遇,为其创造严格执法的外在条件。也可以考虑规定副职或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对正职错误的决定既不反对、又不向上级组织汇报,应负相应的责

任并受相应的处分。

(3)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坚持“群众公认”的选任干部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群众公认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是新时期选任干部的新标准和新原则;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和特征。要把它付诸实践,必须做到:

第一,要处理好党管干部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第二,要处理好“群众公认”与个别议论的关系。

第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众公认”的氛围。

领导干部要一心为公,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要像小平同志所提倡的那样:“相互容忍,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缺点和错误”。正职和副职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正职既要有魄力,敢于负责,又要有全局观念和民主作风,要尊重副职和班子其他成员,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副职既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关心全局工作,以大局为重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第2篇

1.做事有原则,不轻易妥协

当然,在与同事的相处中还会有互相竞争的成分,因此,恰当使用接受与拒绝的态度相当重要。一个只会拒绝别人的人会招致大家的排斥,而一个只会向别人妥协的人不但自己受了委屈,而且还会被认为是老好人、能力低、不堪大任,且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坚持一定原则,难免卷入诸如危害公司利益、拉帮结伙、损害他人等事件中去。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被人利用。

2.不要算计别人

任何人都会对别人的背后算计非常痛恨,算计别人也是职场中最危险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轻则被同事所唾弃,重则失去饭碗,甚至身败名裂。

如果你经常有把事业上的竞争对手当成“仇人”、“冤家”的想法,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垮对方的话,那么你就很有必要检讨一下了,作为老板,他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互相倾轧,老板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效益,而互相排斥只会增加内耗,使自己的企业受损,周围的同事也同样讨厌那些喜欢搬弄是非、使阴招、发暗箭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并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共事。

3.公私分明,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上

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受到一些不愉快事件的影响,使自己情绪失控,那可犯了大忌。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就明显地表露出来,那么只会造成同事对你的反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应尽量学会包容或保持沉默。你自己的好恶同样不一定合乎别人的观点,如果你经常轻易地评论别人,同样会招致别人的厌恶。

4.借钱可以,但是要尽快归还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经济关系相当重要。由于平时会在一起聚会游玩,发生经济往来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多,最好的办法是aa制。当然,特殊情况下向同事借钱也没有什么不妥,但记得要尽快归还。如果经常向别人借钱,会被认为是个没有计划的人,别人会对你的为人处事产生不信任。记住不要轻易欠别人一块钱,并把这一点作为一个原则。当然也不要墨守成规,遇到同事因高兴的事请客时不要执意拒绝,同时记得要多说一些祝贺的话。

5.做文明人,不随便打听别人隐私

在一个文明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别人的隐私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要好好反省了。窥探别人的隐私向来被人视个人素质低下、没有修养的行为。也许有许多情况是在无意间发生的,比如,你偶尔发现了一个好朋友的怪僻行为,并无意间告诉了他人,这样不仅会对朋友造成伤害,还会失去你们之间的友谊。

偶尔的过失也许可以通过解释来弥补,但是,如果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几次,那么你就要从心理上检讨自己的问题了。此外,除了学会尊重他人以外,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还要保持恰当距离,注意不要随便侵入他人“领地”,以免被人视为无聊之辈。

6.不要常常牢骚满腹,逢人就诉苦

把痛苦的经历当作一谈再谈、永远不变的谈资,不免会让人避让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目光。

7.举止要落落大方,不要奇装异服,也不要惺惺作态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忌太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女的耻笑。同时,认定他(她)没有工作实际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8.不可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极主动,极尽溜拍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一副予人恩惠的脸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9.不要建立小圈子,到处散布小道消息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第3篇

1 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创建应遵循的原则

为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工作的高效化, 中职学校在创建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原则, 即全员性、持续改善性、统一性、系统性和符合性原则。

1.1 全员性

全员性, 即全员参与。该原则主要阐述了组织的根本就是人力资源, 因此各级人员必须完全参与, 集思广益, 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相融合, 为组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后勤管理改革理念的贯彻以及后勤标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都与全员参与密不可分, 倡导全员参与, 能够将后勤工作人员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后勤标准化管理奠定牢固的基础, 促使全体成员将标准化管理的执行转变为一项主动性的行为。师生也应参与其中, 大多数师生习惯性采用陈旧的工作手段与传统的思考方式。另外, 部分师生因个人缺乏认识或素质能力的限制, 对于全新的管理模式较难接受。鉴于此, 中职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开展有效的宣传, 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使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投入到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之中。

1.2 持续改善性

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开展需要与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 将科学理论融入到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施行、评估以及改善之中。体系的构建应使用过程管理法, 同时应用PDCA管理模式实现体系的可持续性改善, 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的评价则使用比较分析法展开。

1.3 统一性

管理体系的各项标准互相制衡与链接的关系是每个管理体系所不可或缺的。每一项标准之间的平衡、统一有助于体系整体性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表明, 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会涉及多项标准, 充分说明了管理体系中各标准之间的统一性与兼容性。为更好地发挥体系的作用, 管理标准与管理规范、条例应具备统一性, 避免与已实施的规定相冲突。

1.4 系统性

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由互相关联与影响的标准构成的, 因此该体系的基本单元即为标准。通常而言, 三大标准构成了后勤管理系统, 即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 最终形成后勤管理标准体系, 并将后勤管理所具备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一般情况下是以3项管理内容 (资产、服务、财务管理) 为起点, 从管理程序及手段、管理机制及资源、管理主体及对象这3个角度创建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

1.5 符合性

后勤管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之中, 因此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与后勤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相符。为实现此目标, 必须充分掌握后期管理的工作流程, 分析其管理特征, 对各模块与层级间的联系进行整理, 以便更为充分地理解其运行机制, 最终实现高效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目标。

2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需处理的几对关系

2.1 标准化管理与人本管理间的关系

为实现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高效化, 必须重视以人为本, 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首先要将“服务至上”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 并将其作为全体后勤人员的服务宗旨。由于后勤工作繁杂, 员工形成“服务至上”的理念并遵照执行, 有助于管理的有序进行。为实现该理念, 师生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 使他们对后勤工作的理解程度得以提升, 结合座谈会、宣传公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师生对后勤管理流程、制度、政策的认识, 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形式, 让学生感受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劳, 从而对其工作更加尊重, 以此实现师生与后勤人员的相互理解与肯定, 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 提升服务质量。同时, 应将后勤工作所具备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将后勤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建设相结合, 采取各项激励措施, 促使后勤工作者形成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统一的目标。具体措施为组织后勤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或进修, 使其在学习目标的鼓舞下不断提高个人目标。此外, 应注重激励方式, 让员工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分配制度上也尽量实现公平、公正,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绩效分配相结合。

2.2 后勤管理与教学间的关系

后勤工作对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直接的影响, 后勤工作应服务于教学。在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时, 需注意以下2点: (1) 应充分体现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预算方面应对教学费用进行优先立项, 资源短缺时应先对教育用房、用电以及教学设备进行保障。 (2) 健全保障工作, 完善教学服务。保障工作主要包括教育设施保障、宿舍保障、饮食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 优化教学设施配置, 定期开展保养工作, 保障设备正常工作。为改善宿舍文化环境, 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应对宿舍的硬件与软件条件进行相应的改善, 实现后期服务育人的目标。饮食方面应保障安全, 就餐环境整洁舒适, 饭菜多样化且价格合理, 最终实现从多方面对教学的有序开展实施保障。

3 结束语

随着中职学校管理的日益优化, 中职学校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成为了优化中职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崇尚切实、简化、合理, 以学校先前的后勤管理制度为基础, 将制度贯彻实施的方式以及评估标准不断细化, 进而推动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建宏, 许吉玲.如何构建中职学校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J].中外企业家, 2013 (34) :121-122.

[2]盛小惠.构建中职学校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 (中旬刊) , 2014 (09) :33-40.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第4篇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能够有效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但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科内涵和学科方法尚处于摸索总结阶段,而且以往学到的知识内容还是较零散的、较肤浅的,而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对可以为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因而,应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逐步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理解如何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史实,使学生感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用我国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齐读标题,有助于加深对本课重点知识的印象。

【小游戏】:猜猜看

花衣银装,吊脚楼房。

泼水龙舟,孔雀屏靓。

敖包相会,长调牧羊。

布达拉宫,金璧辉煌。

……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描述,猜猜分别是我国的哪些民族?

学生回答:苗族、傣族、蒙古族、藏族。

教师归纳:通过游戏,大家发现在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每个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增添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中华民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少数民族,从而增强各民族儿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学生活动】了解民族:请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下列情况:(邀请本班一位回族学生简短介绍)

◆你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你们民族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你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与其他民族关系怎样?

其他同学思考,我国各民族在日常相处中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回答:我国逐步形成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教师归纳: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得以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少数民族当然也是。

1.我国逐步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少数同学的介绍,生动、直接地让学生感受我国现在的新型民族关系,通过追问这一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源,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当然再次强调我国最根本的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离民族更近一步,以西藏为例,走近民族、走近西藏。

【时事链接】走近民族:2015年9月8日在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播放视频《六十年回眸:新西藏翻天覆地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很关心藏族人民,全力支持西藏各项事业建设,与旧西藏相比,新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

思考:(1)看视频后,说说国家在西藏的政策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政策?

(2)从西藏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历程中,我们看出国家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

学生回答:“三包政策”、安居工程、交通运输、第一次人大选举、农业税减免……

教师归纳:60年一甲子,一轮回,西藏却在短短六十年由封建农奴制走向现代文明,它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无私援助,为什么国家会给予西藏这么多帮助和支援呢?这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呢?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板书)

【设计意图】选用西藏六十年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事例,一是因为材料新,且与时政热点有关;二是因为视频内容丰富,围绕西藏60年发展,列举了许多党和国家给予西藏的优惠政策,学生能真正了解一些国家的具体政策;三是因为视频资料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为后面的知识起到开篇的作用。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看书P72-73,什么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钟)

【学生活动】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国家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凝聚各民族,体现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小组讨论)

【活动规则】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一个主题,然后按主题顺序分享讨论成果。

各小组分别列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体繁荣的典型事例。

教师归纳:

1.民族平等是指在我国民族之间还有多少人口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习近平

3.民族共同繁荣,也就是各民族要共同富裕,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小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同学们会对三个原则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三原则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民族团结原则”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理解,各民族人民珍惜民族团结、互帮互助,也有极少数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结合习主席对民族团结论述,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辩一辩】

有人说“国家对少数民族就是太好了。凭什么你们可以获得那么多经济的扶持、享受高考加分?这是对我们汉族的不公平!”

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是否有悖于民族平等原则?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由于历史、地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影响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实现,如有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只是封建社会,甚至原始社会,所以给予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恰恰是祖国母亲爱护每个子女的表现,恰恰体现了民族平等。

【设计意图】理不辩不明,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直观事例,通过辩论、质疑,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表面的不公,恰恰是祖国母亲对每个民族的公平之举,既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国家的具体政策,从而支持国家政策的执行。

过渡:我们今天了解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下面就看我们大家是如何行动的?

【我们在行动】

展示我们学校新疆班同学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各民族是相融合的大家庭。

思考:如果班级转来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汉族学生的你会怎样与他们相处?

学生回答:学习上帮助,生活上相互了解、尊重;邀请新疆班同学到自己家里做客……

教师归纳: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首先我们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珍惜这样的民族关系,这既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与少数民族同学的相处最终是落实在行动中的,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板书)

(1)珍惜、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弱化了知识点,强化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最终到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课堂小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让我们行动起来,携起手来,同舟共济,爱我中华,繁荣富强。

五、教学反思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第5篇

大明宫中学

李晓兰

2017.5.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掌握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从思想感情和认识上深刻懂得在党的领导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形成了今天和谐互助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培养养学生要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深刻懂得没有党的领导,要把各民族团结成一家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早已形成共识,对民族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大多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层面,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和民族的现状及服饰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再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和议一议 说一说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在再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评总结下去实现本课的预设目的还是能比u较好的完成,相信学生对我国实行的三大原则和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高一的学生在心智发展方面和初中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果教材和课外材料处理得当,相得益彰,情景创设理想,那么本堂课就能把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和情感升华发挥到极致,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党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分享天舟一号和C919将成功首飞的两条新闻,引发爱国自豪感,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新课教学】

步骤一: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小组活动:以采访和嘉宾的形式来谈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民族,生活在今天的大家庭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目的在于为认识今天形成的民族关系做好铺垫作用。

教师补充介绍最新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的总人口,数量最多的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及占比情况,并总结我国一直把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这个大家庭中,不离不弃,让学生懂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是温暖的,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

在了解民族关系之前,引导学生先了解中华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概念,懂得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识。

步骤二: 通过图解新旧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形成今天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教师总结:从国家性质、阶级根源、三大原则、法律保障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方面进行说明。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使得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一起奔向实现中国梦的航程上。步骤三:(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师指明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没有一种智慧和能力,想要把大家团结成一家人一家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党和国家做到了,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问题的学习

(探究知识脉络: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依据和表现;民族团结的含义、现状和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原因和措施。其中教师要点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的内容、介绍什么是对口支援的问题,在讲措施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明白边疆地区的发展需要输血和造血功能相结合,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易错警示和巧看关键词区分三大原则的教学环节,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学习运用中减少失误。步骤四:课堂实战演练---第一部分设计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综合练习题;第二部分思维拓展两道题,(略)意在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方法,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三大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突破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问题)步骤五:关于巩固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大小两个方面即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来探讨解决,懂得贵在践行的道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同学都是民族团结的宣讲者和践行者,要有这种责任和义务意识。【课堂小结】

步骤六:帮助学习构建知识框架,简要梳理知识脉络

民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处理解决即怎么做的问题 步骤七:为了充分发挥本堂课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各族人民的情怀,教师用三幅幅图片来引起情感共鸣,第一幅图片是用了各民族的全家福照片,看祖国的今天,采用我想说.....的形式各抒己见;第二幅图片用了大团结的照片,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幅图片用三句话来凝聚我们的美好祝福做结束语。(附

第一句:中华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放

第二句:祖国统一之花常开不败

第三句:祖国繁荣昌盛之花芬芳鲜艳)【作业提示】

步骤八:体现分层次 分类型的人性化设计

吟唱1-2首爱国歌曲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微小说或诗

(注:根据个人的情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教法和学法

引导启发法、实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明确我国民族关系)(1)回顾我国民族概况

(2)了解班级少数民族学生情况

2.畅谈民族

感受平等

导入: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 讲授要点: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在生活中有何具体表现?最突出的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设计意图:知识拓展) 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 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 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3.正反对比 理解团结

导入:西藏的发展和车臣战争

讲授要点: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 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民族团结的利弊

(设计意图:分析坚持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一带一路 实现繁荣

导入:一带一路(设计意图:了解时政)讲授要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课堂练习:以下事例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原则?(设计意图:巩固重点知识)

材料二 “感动中国”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如今,逢年过节,不同民族的子女们都会回家团聚,围在老人身边„„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5.践行原则 履行义务(设计意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入:我国公民的义务

讲授要点:践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措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6.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每位同学都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课堂练习:(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设计意图:了解学业水平测试难度)

处理好正副职关系的五项原则 第7篇

2010-03-07 17:00:21| 分类: 默认分类

现实生活中,听说和看到很多人上下级关系处理的非常紧张,特别是级别相差不大的正副职关系尤其微妙,发生不和谐现象的数不胜数,对这些现象人们都在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解读,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奈,站在正职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副职和下级的原因导致矛盾和误会,你要是站在另一个角度再去看这种现象你又会发现是正职的问题导致干群不合、矛盾产生。无论如何,关键是在其位的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心态,今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分析的非常到位和准确,特转载共享。

一、摆正位置,正确认识副职的地位和作用

部队有句顺口溜:副官、副官,吃饱遛圈;副职、副职,有劲不使;副职是袜子变手套,位置上升了作用减小了。这些错误的说法,折射出一些人对副职地位和作用理解上的偏差,认识上的错位。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居”。说明人生存的基本就是结群,每个人都在为别人做事的同时,也都在享受他人给予自己的那一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正、副职的设置本身就是工作的需要,是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合作与分工。所以,做好副职的关键是摆正位置,正确认识副职的地位和作用,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主官的工作,而不是时时比较我如何如何,对方如何不行。华尔街老板对副手有一个标准:“你要站起来比 他高,但是你要弯腰行动,让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这也许是当好副手的诀窍,或许这样才能协助主官把事情做好,引言仅供参考。

二、当好参谋,发挥“清醒剂”作用

善做“外脑”,当好参谋。要想当好主官的“外脑”,就要发挥聪明才智,并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将你建议的发明权免费提供给主官,这样做的副职就可能成为主官的“外脑”。因为,主官要观全局,理思路,定决策,抓建设,不可能事事正确,做副职就要多替主官思考问题,时时提醒主官,纠正主官的错误。他考虑正面,你考虑反面,并且要想得多些,把问题看得更深远,甚至提出相反的意见,并把自己的意见用合适的方法充分表达出来。比如,选择大家心情好的时候说,开会的间隙时候说,聊天扯家常时说等等。如果对主官的任何意见都表示赞同,就失去了副职的意义。当然,在部队有些单位之中,对主官点头的人太多,说什么都竖大拇指,决策英明,方法高,错误的决策也不说。出了错误,有了问题,拍头动腿,我当初怎么没想到呢。所以,副职就像“清醒剂”时不时给主官注射一只。

三、添空补缺,发挥“粘合剂”的作用

当副职除了把分管的工作抓好,还要善于添空补缺,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人无完人,主官也一样。副职尽可能朝主官能力的短处方向发展,以弥补主官的短处,这样才会形成优势互补,水乳交融的上下级关系,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如果副职一味朝主官长处的方向发展,可能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比如,某主官战术研究的精通,其副职的战术理论也不错,那么,主官非但不会欣赏副职的战术水平,反而可能挑出副职战术运用的错误。反之,如果副职的管理一流,那么,主官一定会欣赏副职的管理方法。做副职还要善于补缺,主官事情多,有些 事情想不到,这时提醒主官那些事该做了或者副职代替主官把事情完成,事后向主官汇报。主官临时不在位时,根据上级和主官的指定履行主官职责。真正做到添空准确、到位、及时;把缺口粘得住,粘得牢。

四、承担责任,发挥“镇定剂”作用

在东芝公司里,员工最讨厌这样两句话:“这与我无关!”“让别人去管吧!”前一句体现了集体观念不强,后者体现了怕担责任。其实,工作的过程,既是合作的过程,也是承担责任的过程。工作之中有困难有责任,这是免不了的,关键看你怎样面对,要想做好一个好的副职,必须要有大局观念,要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替主官分担部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主官安心稳神,镇定下来,集中精力管大事和把握关键环节,抽出时间和心思去解决其他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把工作中的所有矛盾都上交,会导致主官忙乱,事必躬亲,忙得喘不过气。所以,副职这时候就要站出来,把事情揽下来,把责任担下来,不要总认为:我是副职关我什么事,操什么闲心?其实,能充当“镇定剂”的副职,能替主官承担部分责任的副职,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副职。

五、化解矛盾,发挥“润滑剂”作用

所谓的矛盾,一个是主、副职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主官与其他人的矛盾,起因皆工作。其实,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及矛盾,作为副职要正视矛盾的存在,既不夸大它,更不要回避矛盾,要有宽宏之心,大度之量,要积极的、妥善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主动沟通,积极接触。俗话说:“理不讲不清,话不说不明”。做副职的找主官交流把问题解决在内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如佯作不知,用行动表白。目的都是做到主、副协合,不斗闲气,“润”在实质;对于一些主官不便亲自参加的事情,副职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个责任;对 于工作中其他人对主官问题的处理不到位或别人不理解的,副职要及时做好解释和善后工作,维护主官的威信,起到中间环节“润滑剂”的作用。

读完这五项原则,我想很多人应该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了,心态和较色定位以及恰到好处的工作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谁能不和人相处,谁又能在真空世界里生存,认真学习和领会五项原则,对所有职场人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很重要。总结,即在知识体系中划分出重点和要点,通过重点和要点把知识的主旨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归纳,即是把知识进行归类,在知识间建立各种联系,使整个知识体系组织得更有条理。知识通过总结归纳之后,无论是记忆、理解还是应用,都要轻松方便许多。

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呢?

学习中的总结归纳即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重新组织并表达出来,本质上是对大脑中已摄入知识(注意:不是对书中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大脑中积累知识越多,大脑在知识间进行联系和区辨的能力就越强,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更轻松。因此,提高总结归纳能力,首先要多阅读,多积累素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见多才能识广。

在学习中,如果只学了部分知识,就开始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对知识还相当陌生,就开始总结归纳,此时,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结构未必对知识有整体性的把握,未必能很好地兼容后续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开始阶段,可不急于总结归纳,不急于下判断,作结论,保留部分知识的不确定性,保持对知识的开放状态。当对整个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自己站的位置更高以后,总结和归纳才会更有条理。总结归纳更多是用在复习中对知识的回顾和重组,而不是一边学习一边就总结归纳。

写作的能力是总结归纳能力的基础,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其背后体现的是良好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对思维中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的能力。当遇到好的文章、好的笔记、好的论述答题、浅显易懂的书籍时,可对这些范本多观摩多模仿,并选择性地背诵一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平日里多思考一些这类的问题:一本教材,若自己来编排,该如何确定目录顺序?若把知识向别人讲解,该从何开始讲起?该先讲A还是B?当你这样思考时,你已在进行总结和归纳了。也可从模仿老师、他人或网上的笔记,把书上知识用目录树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逐渐过度到自己独立地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笔记结构。

作业和考试中的一些答题,即是从大脑思维中选择和提炼一些知识,用文字写出来,这也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主动对知识进行回顾重组,而是过分依赖做题和测试来提高能力和成绩,是其总结归纳能力不高的原因。

有时候你觉得看懂了听懂了,知识还未必是你的;正确地把题做出来了,知识也未必是你的;但若你说出来了,并且把他人说懂了,知识就肯定是你的了。经常和好友组队,互相向对方叙述书中的知识,互相检查和指正。这是很好的学习手段,长期使用也能大幅地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是比较基础的能力,其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练习了未必会马上看到效果。比较而言:答题或写作的方法更正式,较累,有严谨的评测体系,若做得不好,容易伤害积极性;而组队互相讲解的方法较随意,更有趣味性,表达得不好也不会太伤人。而且经常和他人进行相互讲解模拟,不仅能提高总结能力,也能提高用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当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要简单地给对方评价:“你总结归纳能力太低了。”所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都可以扣上这样的帽子,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帮助,也没有指出提高的方法。更具体更有帮助的评价是:“你对这本书上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完整”,或“你还没有区分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或“你在知识间建立的联系太少太乱,缺乏条理,理解不深”,或“你写的这段话存在这种那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更为具体的分析,再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和计划,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 第8篇

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 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行

民主这个概念自诞生之日起, 就蕴含着普世价值的意味。很多西方国家借助其经济优势, 不遗余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民主模式和制度架构, 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其结果已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显现出来。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党, 引领一个超过十亿人口的大国, 究竟需要何种民主模式, 怎样去发展和建设它,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 从具体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观是其不二之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民主观。列宁在1905年12月2日召开的第一次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首次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时, 用的是一个形容词 (民主的) 加一个名词 (集中或集中制) , 只是汉译时简化为“民主集中制”了。它是一个整体性概念, 其实质应是指以实现“完全民主”为目标价值取向的组织制度, 与“专制集中制”相对。贯彻民主集中制, 首先必须允许党内所有同志都可以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就党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同样, 民主也必须通过集中来体现, 离开集中, 就不可能是科学意义上的民主, 只能是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内民主问题做出的深刻诠释, 为中国共产党现阶段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概括为一点, 即全体党员在讨论党内事务时, 都有平等的权利, 而无因职务等级所带来的差异之分, 在此基础上产生集体智慧。这是我们党多年建设所获得的经验, 也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实践证明, 当中国共产党遵守这一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成功;反之, 革命和建设就会走弯路, 甚至出现挫折和倒退。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更应把这一原则发扬光大, 使之成为自身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把党内民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加以认识, 而制度建设是其首要和基本任务

列宁说过:“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政党民主的发展既要靠党内广大党员和干部民主意识、民主精神和民主习惯的长期养成, 更要有现实的机制、制度提供有效积极的保证。因此, 在一个政党的自身建设中, 制度建设极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对党内民主建设重视不足。建国之后,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也没有深入开展起来。

而实践证明, 重视制度建设对党内民主建设至关重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 可以使党内民主工作有章可依, 有据可循, 并且良好地规范全体党员的行为, 使他们能够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又能不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既严肃又宽松的党内政治氛围。2003年12月, 中央颁布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党内监督条例中规定了党内监督方面的十项制度,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协调,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约和监督体系。2004年9月19日,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对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又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 把它置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显著位置。2008年6月, 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其中就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2009年6月29日, 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的讲话过程中, 还提出十项具体措施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可概括为以下四大方面。第一, 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要极为重视党内民主建设, 并使之在广大党员中间深入人心, 形成一种理念;第二, 在学理思维层面要注重创新, 循序渐进地改善和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第三, 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拓宽党员和党内事务的接触渠道, 广泛听取并采纳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由此在党内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广大党员都有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第四, 在监督制约层面要有较强操作性, 并使之不流于形式。

从长远来看, 对党内民主问题的认识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 这是一个不断试错,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其间, 必然有失败和挫折, 但这是执政党在发展道路上不可逾越的过程。而且, 作为党建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党内民主建设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其他方面的成败。因此, 对党内民主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具体和深化的。这也为党进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着眼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 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对于党内民主建设问题, 胡锦涛同志极为重视, 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论断。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而社会主义要求人民当家作主, 即人民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这就要求民主执政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 党内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能为此提供支撑和保障。进一步讲, 党内民主的发展又可促进人民民主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完善,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从而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实现党内民主的不断进步。同时, 要尊重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 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 建立健全反映共性意志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以程序化和制度化带动决策科学化的不断提升, 形成党内人心思齐的良好氛围。在具体工作中, 还要善于利用民主决策拓展选择视野, 敢于大胆不拘一格选择人才, 把那些政治上过硬, 能力比较突出, 作风优良的党员选拔到领导干部的岗位上来。使他们能够真干事儿, 干实事儿,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保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回馈于人民。

为使党内民主更好地保障广大党员的权益, 必须切实抓好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参与权, 使他们在更广的范围内行使更多的权力, 而不是仅限于少数领导干部。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使普通党员参与到党内事务的监督、管理和决策等重大事宜上来, 重点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使最终决策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党员的意志, 也使党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普通党员亦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进一步来讲, 党内民主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与不存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抽象的“民主”是一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在不同阶段赋予自身不同的历史任务, 而党内民主也是围绕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展开的, 因而其也是具体和变化的, 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 应该从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党内民主问题的演进。而且,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来讲,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和奋斗目标。因此, 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利益, 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要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指导, 在创新的基础上一定不能偏离。

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以创新的眼光看待人民民主, 并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同志认为必须有平等宽松的党内生活, 这样才能给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民主生活会。这一论断深刻而且高屋建瓴, 并且带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建国初期, 我党继续把党内民主建设经验推广到人民民主建设中, 由此带来了崭新的社会局面, 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 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不断强盛。但是, 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在党内民主已经出现巨大问题的时候, 用人民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主要领导人一直在深入思考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总体来讲, 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同志, 都是把党内民主放在首要基础性的地位, 而把人民民主视为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七大上, 胡锦涛同志就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关系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论述, 认为两者相互制约, 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目前阶段,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有不同之处, 党内民主追求党内生活的平等性和互动性, 人民民主追求民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但两者也互为依托, 各自作为相互的补充。这其中既有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助推和保障, 也有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深化和推广。也就是说, 两者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 党内民主的实施要不断制度化和体制化,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在环节和程序上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更为体制化并更具规范性。这样, 也可更好地发挥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 实现党内民主权利和人民民主权利双赢的局面。

五、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将危机意识融入执政党建设理论, 将反腐倡廉放在首要位置

所谓危机意识, 就是时刻要有紧迫感, 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以及对自身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正确判断危害程度和范围。同时, 要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这种风险, 做到临危不乱。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 关于党生存发展中面临的危机思考的比较多。这些都是面对世界民主化浪潮风起云涌, 民主越来越成为无法回避、无法阻挡潮流而作出的回应, 由此, 他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建设, 尤其是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具体的指示。

腐败是影响到党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 经过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 反腐工作已经获得一定成效, 但依然任重而道远。虽然不乏前车之鉴, 但飞蛾扑火者依然屡见不鲜, 党依然面临着被腐蚀甚至被拖垮的危险。鉴于此, 胡锦涛在借鉴吸收前代领导人打击腐败斗争经验的同时, 在理论上又有所突破, 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党风建设中分离出来, 重点加以考量, 丰富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同时, 这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联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论述可见, 胡锦涛关于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许多思想和理论都是有针对性并不断发展的。

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民主

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面对当今国际形势的纷繁变化, 必须调整思路, 对当今时代特征有更为充分认识, 从更高的层次、更为广阔的维度进行党内民主建设。而且, 党必须着眼未来, 从思路、方法、制度、监督和反馈等各个方面进行党内民主建设。而且应该有一种任重而道远的前瞻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 难免有荆棘丛生, 试图一蹴而就, 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 只要坚定信念, 前途注定无限光明。

因此, 首先必须明确党的根本任务, 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服从于此。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 党内民主建设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观, 建立强大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理论追求。其次, 应该使党内事务逐渐公开化, 利于人民群众以及非党员人士的监督, 这也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二选择。

历史和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基本理论和制度构想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则会出现偏差, 这既有历史的原因, 有时也有决策者的失误, 进而给我党造成巨大损失。可见, 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把制度化和规范化决策引入党内民主建设, 平稳而有序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而且, 要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 并且借鉴其他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 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作为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 中国共产党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 这更要求我们必须有统一和铁一样的纪律, 党内民主建设更要及时和高效。这样, 中国共产党才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才能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过去八年时间里, 党中央对党建的各方面内容, 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和具体的部署。从各种文献纪要和会议报告中, 我们可以对胡锦涛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基本原则有一定了解。文章力图从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的缘起、具体措施、与人民民主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着力论述, 厘清“党内民主”问题对党建的重要意义, 和一系列相关问题, 也为进一步的研究起到铺垫作用。

关键词:胡锦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人民民主

参考文献

[1] .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4] .胡锦涛.在建党88周年前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9.07.01

[5] .段勇, 王家芬.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J].求实, 2010 (12)

[6] .程浩.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话语指向[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7)

[7] .田培炎.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进展[J].求是, 2007 (19)

[8] .郑科扬.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若干原则[J].前线, 2008 (5)

[9] .夏行.基层民主发展新视角: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合式发展领导科学, 2011 (2)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下一篇:无邪教校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