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感调查的心得

2024-07-05

关于幸福感调查的心得(精选6篇)

关于幸福感调查的心得 第1篇

关于幸福感调查的心得

经过这次关于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们生活幸福的港湾。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家庭能够愉悦人们心情,缓解压力,相互呵护的作用日显重要。在物质以及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平安健康对于每个百姓也至关重要。而收入和事业追求,则是百姓满足现代生存条件,追求更好生存环境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被调查者认为,收入多、工作忙并不代表生活最幸福。居民幸福感的指数,根据不同的人而不定,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才能体会到自己所感觉到的幸福。总而言之,幸福感源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需要学会足。

从这次的活动组织中我也认识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的重要手段。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幸福感调查的心得 第2篇

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了解本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您的看法对我们的调研非常重要,谢谢!1.你的性别是:()

A男性

B女性 2.你的年龄是:()

A18岁以下

B18—30

C30—45

D46—60

E60及以上 3.你的学历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中专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4.你的职业为:()

A 学生

B个体户

C企业员工

D公务员

E其他 5.你对自己居住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满意吗:()A满意

B比较满意

C还可以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6你觉得本地的消费水平如何:()A高

B较高

C不高不低

D低

E很低 7.你觉得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怎么样:()

A非常好

B比较好

C还可以

D有点乱

E非常乱 8.你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怎么样:()

A非常快

B比较快

C还可以

D比较悠闲

E慢 9.你觉得本地的人情味浓厚程度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0.你觉得本地的交通状况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1.你觉得本地的生活便利程度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2.你觉得本地的教育质量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3.你觉得本地的医疗卫生条件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4.你觉得本地的文化娱乐的丰富程度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5.你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6.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7.最近(一年内)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8.请你为现在的生活打分

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第3篇

1978年以后, 中国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获得自由的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 农民工群体随之产生。该群体规模庞大, 据相关统计, 目前农民工人数为1.2亿左右。他们为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却是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基于此类考虑, 我们对农民工的生存、生活、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 分析其幸福感指数, 并总结了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何为幸福?简单说, 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讲, 幸福是一种使心理预期与客观现实达到大致匹配的心理状态;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讲, 幸福与人们物质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体现了个体需求与社会物质条件之间差异逐步缩小的状态;从价值观角度来讲, 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根据其理论,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民工特点,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设置了以下可能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 即年龄、学历、收入、工作环境、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及个人心理状况等。

二、调查分析

(一)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以在武汉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主体, 少数淮安及莱芜地区农民工为辅助, 抽取了240个有效样本, 其中男性172人, 女性52人, 缺失值16。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基本的个人情况和社会情况:男性占76.8%, 女性占23.2%;18岁以下为4.5%, 18岁-35岁占63.4%, 36岁-55岁占30.4%, 56岁以上占1.8%;从事建筑行业的占47.3%, 从事餐饮行业的占24.1%, 从事服务业的占26.8%, 其他占1.8%;受教育状况:小学及以下为18.8%, 初中占46.4%, 高中及中专占22.3%, 大专及本科占12.5%;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占14.3%, 1001元-2000元的占31.3%, 2001元-3000元的占20.5%, 3001元-5000元的占22.3%, 5000元以上的占11.6%。

(二)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描述

本次调查特地设置了两个笼统问题, 借以反映农民工对幸福感的第一认知度一是您很清楚什么是幸福?二是总体来说, 您现在很幸福?

从统计数据看, 清楚幸福含义的比重为33.9%, 不清楚幸福含义的比重为25%, 有41.1%农民工既不是很清楚又了解一点幸福的含义, 这一比例最高。宏观上说, 总体感觉现在幸福的比例仅19.6%, 不幸福比重为31.3%, 感觉一般的为49.1%, 约占样本的一半。

(三) 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 75%的农民工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也就是说还有25%的农民工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样本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偏差, 有待于扩大样本容量和地域范围, 但从数据真实性看, 说明仍有部分农民工生活状况有待提高。能够不折不扣拿到工资的比重为56.2%, 有43.8%的人不能按时拿到工资, 中央已经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 但现实中这个问题依然严峻。63.6%的农民工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 感情不好的占14.3%, 一般的比重为24.1%。55.4%的农民工觉得城里人瞧不起农民工, 34.8%人感觉社会很不公平, 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回报。如果回家种田可以生活得不错, 39.3%的人选择继续打工, 29.5%选择回家种地去, 不明确的占31.3%。

(四) 影响农民工总体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为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以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作因变量, 以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工作、学历、年收入等作为变量, 对与农民工的幸福感相关的因素做了方差分析。从分析结果看, 性别、年龄、工作、学历、年收入等对他们的幸福感影响显著。

本次调研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19个具体因素, 以检测农民工的幸福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在不损失或很少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 将个数较多而且彼此相关的因素转化为新的且个数较少并且彼此独立或不相关的综合因素, 从不同角度说明农民工幸福感的不同特征, 揭示影响农民工幸福的普遍信息与特殊信息, 从而找出影响农民工幸福的关键因素。

图1显示, 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可归纳为生活因素、职业因素、自我感官因素、家人和城里人的态度因素以及国家和社会因素。生活因素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职业因素包括职业的工资与福利, 职业的工作环境与安全等等。幸福感作为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与自我的性格、人生态度、观念等感官因素是分不开的。连续几年的国家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 国家把关注民生放到了一切工作地重中之重, 社会也给予了农民工很大的关怀,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幸福感。

三、总结与讨论

从幸福感入手来研究农民工问题, 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幸福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探求的终极话题, 它不仅涉及到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 而且主观性很强, 因此在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幸福感研究中, 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探讨。若要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 需要我们的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政府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策及能够惠及更广泛人民的扶持与帮助, 以切实为其解决困难。

第一,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待遇。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第二, 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 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的力度。

第三, 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 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尤其注重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第四, 发挥公益文化单位和设施的作用, 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

第五, 加强舆论的引导与激励, 引导城市对农民工的接纳、认同与感激, 增强农民工的归宿感;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并向农民工开放, 改善其业余休闲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幸福感, 社会心理的“晴雨表”[D].南京师范大学, 2002.

[2]、邢占军.测量幸福[M].人民出版社, 2005.

关于医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医学生 幸福感 调查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8-01

本人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对自已学校的医学生进行了幸福感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800人,大一至大四年级各200份,男女各半,问卷回收800份,回收率100%。以此方式调查徐州医学院医学生幸福感强度。

1、对象与方法

1.1調查工具:自己设计的“医学生生活幸福感调查问卷”。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徐州医学院教学楼各处分散地选取几块调查点,随机选取医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二是在学校夜晚人数最多的宿舍楼下对流动人员进行定点调查。具体调查方式是问卷及访问。

1.3采访对象:徐州医学院在校本科生。

1.4调查目的:了解医学生生活幸福感强度;探究与幸福感相关的因素;了解医学生对幸福的感悟和理解。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医学生幸福的程度及主要来源:在问及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问题时,42%觉得自己很幸福、43%觉得自己一般、12%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幸福、还有3%表示很不幸福。在问及幸福主要来源时:78%来源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8%来源知心朋友、7%来源于富裕的生活、5%来源优异的成绩、2%来源其他。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85%的医学生感觉自已幸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幸福来源,与此同时,知心朋友、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也是较少部分医学生的主要幸福来源。

2.2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幸福程度的差异: 感觉非常幸福的医学生比例中,大一医学生占40%、大二占32%、大三占18%、大四占10%。而感觉很不幸福的医学生比例中,大一医学生占11%、大二占21%%、大三占29%、大四占39%。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四,幸福程度呈下降趋势。大一新生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学校、接受着新鲜的事物,幸福程度较大;大三、大四开始面临毕业及就业压力,幸福程度普遍较低。

2.3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的满意度及它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仅仅40%的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课表示很满意、36%的学生认为一般般、20%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4%的学生表示不太关心。2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自身幸福感很有影响、40%的学生认为稍有影响、32%的学生认为基本无影响。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对自已所学专业课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沉重的使命感,枯燥、繁琐的医学知识,绝大部分的医学生的幸福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4大学生活满意度及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落差程度:30%的医学生表示对大学生活很满意、40%的医学生表示一般般、28%的表示不太满意、2%表示无所谓。在落差程度问题上,高达58%的医学生表示很有落差、29%的医学生表示有一定的落差、仅有13%的医学生表示没啥落差。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70%的医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活满意。但同时,由于医学生有着较其他专业更加繁重的学业,高达87%的医学生表示与理想中轻松的大学生活存在落差。

2.5医学生的友情与爱情等情感问题及对幸福的影响程度:13%的医学生表示一直有这情感问题、68%的表示曾经有过情感问题、仅仅10%的表示大学期间未有过情感问题、9%的表示不太关注。那么情感问题对幸福的影响程度呢:24%的医学生表示很有影响、49%的表示有一定影响、19%表示影响不太大、8%表示毫无影响。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活较高中更加复杂,人际交往更加重要,81%的医学生表示一直或曾有过情感问题。与此同时,高达92%的医学生认为情感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幸福程度。因此,大学生活中处理好情感问题可以大大地提高幸福程度。

3、总结及对策

医学生幸福感总体上属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少部分处于不幸福的状况,且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提高医学生幸福感,自身、家庭、学校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首先,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情感,医学生自身可以提高自我情感满意度;父母应该多与子女交流,积极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应该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增加自信度,与此同时,搞好宣传动员工作,让教育强镇的思想深入民心。

参考文献

[1] 王宇潇,余欢,王飘雨等.关于荆州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J].中国电子商务,2013,(19):271-272.DOI:10.3969/j.issn.1009-4067.2013.19.229.

[2]韩殊梅.大庆医专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J].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37-137.DOI:10.3969/j.issn.1005-7773.2014.14.099.

[3]杨嘉全.黄花镇青少年幸福感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3,(4):109-110.

关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第5篇

关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09级英语专业

王欢 090900220

2011年7月30日

2011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以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为例 导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政府施政应该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把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近些年来,法国、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中。

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全面衡量人民的基本福祉。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幸福指数”成了一个被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高频提及的话题。而今年召开的十七大上,广东省代表更是提出在要用“幸福指数”代替GDP的统计,并强调幸福不仅仅是数字。

“幸福”一词被频繁提及。那么河北省涿州市的市民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对于幸福生活的建设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就此,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过程及问卷设计

调查范围: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

调查对象:桃园社区内18——70岁的常住居民;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并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和人工分析。

由于调查对象分布于不同年龄段,男女比例适当,职业不同,生活于不同家庭,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客观。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参考《居民主观幸福量表》(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感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制定。问卷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涿州市有关方面的评价,包括今年来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交通便利程度、教育发展状况、受尊重度等;第二部分是对自身及家庭的评价,包括收入状况、居住状况、就业状况、家庭和谐度、社会地位、事业发展前途等;第三部分是受调查者对自己生活幸福度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影响幸福的因素的主观认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只有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家庭)是比较幸福的,有近四成(36%)的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一般),有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或家庭)不幸福。

居民幸福感调查-幸福感总体评价60%50%还可以36%40%30%20%10%0%非常幸福0%1幸福感不太幸福4%很不幸福4%比较幸福56%

1.不同年龄群体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别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幸福感有差别,以31——40岁和41——50岁两个年龄组的幸福感与其他年龄组的差别最为显著。所有年龄组均未有表示“非常幸福”。以“比较幸福”一项统计,比例最高的是60岁以上组,比例达到85%,最低的是31——40岁组,比例为33%,而紧随其后的41——50岁组,比例也只有37.5%,其他几组:18——30岁幸福感比例达到75%,51——60岁组,比例是80%。选择“比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受访者均分布于31——40岁和41——50岁年龄组。

2.男性比女性更感幸福

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男性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为67%,回答“还可以”的比例为33%,没有人选择“比较不幸福”或“很不幸福”;而女性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仅为50%,回答“还可以”的比例为37.5%,4%的人还认为自己很不幸福。

3.学生幸福感较高,就业者幸福感较低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学生的幸福感最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其余的也表示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在就业者中,只有50%的人表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比较幸福,39%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一般,21%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

作为今天的学生,生活无忧无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除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外,生活上没有多少需要他们担忧的,因此,幸福感排在前位是自然。就业者则因工作压力、收入水平、事业发展前途等因素导致幸福感较低。

4.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强烈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在接受调查的60人中,有29人(48.3%)表示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比较满意,但这29人中只有17人认为自己(或家庭)生活幸福,其余12人认为自己(或家庭)生活一般。31人(51.7%)表示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感觉一般或不满意,但有10人评价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或还可以,20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太幸福。

收入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正相关,主要还是受到家庭因素、对社会发展及政府满意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5.文化程度高或家中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女的人群幸福感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在40%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中,六成的人表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比较幸福,近三成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感觉生活比较不幸福。

在访谈中,一位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中年女性告诉笔者,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也很一般,但是她的子女正在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让她感觉非常欣慰,对未来的期望也较高,因而感觉比较幸福。

6.市区的发展状况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40%的人认为市区近年发展状况一般(包括经济、交通、治安、生活便利程度、环境、教育及医疗卫生),或对此表示不满意。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九成的人表示对生活在本市感觉一般,或不幸福。

7.休闲生活的多样性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16%的被调查者有着较为丰富的业余活动,他们均表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另有20%的被调查者(集中于31——50岁的工作人群)表示自己业余生活枯燥,对生活幸福度感觉一般。由此可以看出,休闲活动是否多样对人们的幸福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当代,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加关心身心健康。同时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又使得居民将物质条件看得很重要,这是城市生活的特点。根据调查所获数据和个别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利用EXCEL等统计工具分析得出:身心健康、物质条件、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五大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强。

1.身心健康

81%的受访者表示身心健康极大影响着他们对幸福的感受。其中,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心理健康、心态平和次之。可见,拥有健壮的身体更容易让人们觉得幸福,这是人们的首要选择,然后才是舒适安逸的生活和心里的愉悦感。

2.物质条件

所有问卷回答者和接受访谈的人均表示物质条件对生活的幸福程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收入水平

物质条件中,影响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收入水平。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收入需要提高。在访谈中,受访者谈到,收入不高肯定要导致他们的“锱铢必较”;所有的工资基本上都要用来维持生活,业余活动基本就无从谈起,生活幸福感大打折扣。再者,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也有着影响。收入差距的悬殊难免让人们的心里产生不满,有了高收入者的对此,自然就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了。2.2市内发展状况

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生活便利程度、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状况等。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收入状况,因而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生活便利程度主要是指人们的购物、出行等方面。桃园社区紧邻市区繁华的商业地带,购物非常便利,交通发达,受访者普遍表示对此比较满意。但是也有不少人指出,道路拥挤,交通条件仍需改善。

3.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在此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受尊重程度和人际关系。一般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和体制内的就业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比较认可,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幸福感较强;而无业人员或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则表示自己受到的尊重一般或不受尊重,幸福感一般或不太幸福。

在朋友中有很好的人缘对生活幸福感来说很是重要。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与同事、邻里关系融洽,相互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生活幸福感。

4.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影响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但是家庭中负面的影响因素仍然存在。

4.1离异居民幸福感低

笔者对一位离异居民进行了采访。她表示,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较孤单,总会觉得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待遇不公正,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位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很不幸福的评价。可见,婚姻的破裂对生活的幸福程度有着不小的影响,幸福的婚姻可以带给人安定感和满足感。

4.2有受教育的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

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家中有接受教育的子女对幸福感是正向影响。受访者表示,家中子女正在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比较满意于本市的教育状况,对子女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期望。因而,他们对当前的生活幸福程度评价较高。

4.3居住条件好的居民幸福感高于居住条件差的居民

住房关系到人们的归属感,住房条件好的居民比住房条件差的居民更感幸福。舒适的居住条件不仅带给人们归属感,而且使人身心更加愉悦。

4.4家庭和睦的居民幸福感更强

88%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和睦是他们感觉幸福的重要因素,如果产生家庭矛盾或与家人关系不融洽会使他们感到不幸福。可见,家庭和睦在居民的幸福感因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自我价值的实现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感到很有信心、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对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十分有信心等都是影响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居民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自然会提高幸福感。另外,自身的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提高。

四、对提高居民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1.继续促进本市的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条件和设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使全市的经济均衡发展,提高所有居民的整体幸福感。

2.注重民生。

2.1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许多研究发现,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本市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增加收入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2.2保障居民有房住,并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使人人都住得舒适。在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商店、市场、休闲娱乐设施等,提高居民的居住愉悦感。3.提倡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提倡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尽量避免矛盾冲突。家庭和谐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是关注经济的增长,也不是以现代化为终极目标,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感这样的心理感受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本市居民的幸福感仍需提高,经济建设、交通建设、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工作机会、住房条件是重要的着手方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涿州市居民的幸福感会有大幅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居民主观幸福量表》

2.《你幸福吗?——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 王俊秀

3《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关于北京居民幸福指数的编制与分析》 马立平杨作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附录

关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为了解涿州市桃园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我们做了这一次调查。我们郑重承诺不会泄露您的任何个人信息。本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答案无对错;您的回答对我们的调查研究很重要,研究数据将保密,希望您能如实填答。

您的性别:

男_______

女________ 您的年龄段:18岁以下______

18——30岁______

31——40岁______

41——50岁____

51——60岁______

60岁以上________ 您的婚姻状况:未婚________

已婚________

离异_______ 1您对本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2您认为本市交通状况如何:

很好___

较好___

一般___

较差___

很差___ 3您觉得本市的环境质量如何

很好___

较好___

一般___

较差___

很差___ 4当您想起本市的教育状况时,您觉得: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5当您想起本市的医疗卫生状况时,您觉得: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6您对本市的治安状况: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7您对本市政府的公信度: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8您对现在的工作: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9您对您现在的收入状况:

非常满意___

比较满意___

一般___

比较不满意___

非常不满意___ 10您觉得身边的人对您: 非常尊重____

一般尊重____ 不尊重____ 11您与同事、朋友和邻居等的关系:

非常融洽___

比较融洽___

一般___ 不太融洽___

很不融洽___ 12您与家人的关系:

非常融洽___

比较融洽___

一般___ 不太融洽___

很不融洽___ 13您对您的事业发展前途:

非常有信心___ 比较有信心___ 一般___ 比较没信心___ 根本没信心___ 14您对自己当前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价:

非常幸福___

比较幸福___

还可以___ 不太幸福___

很不幸福___ 15您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请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收入丰厚___ 事业成功___ 家庭和睦___ 人际关系融洽___ 平安健康___ 社会公平___ 个人发展前景良好___

丰富的休闲活动___

个人价值的实现___ 16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最有可能让您感觉不幸福:(请选择您认为最有可能的三项)

收入太低___

居住条件差___

家庭矛盾___

人际关系紧张___

心态不好___

身体不健康___ 个人发展前景黯淡___

个人价值不能实现___

业余生活枯燥___ 社会公平缺失___

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第6篇

李锦倩、何秀雯、陈丽萍、陈广欣、黄凯玲、黄巧川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全体——农民工,他们是最广大农民的代表,他们的幸福感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个人、工作、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上分析了农民工当前的幸福感和导致他们感到不幸福的问题所在,并对此提出了思考与对策,其根本措施就是要通过各方的相互协调建立相关的机制,立足于最广大农民工的根本利益上。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感;和谐社会

自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就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农民工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出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他们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让他们安心地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既是城市的责任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政府系统地推进和落实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的同时,我们更要关心他们的心态与幸福,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与尊重。

为提高农民工幸福感,共促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对广东省内6个地区的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日— 2011年8月20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珠海市斗门区、深圳市龙岗区、佛山市顺德区、韶关市始兴县

调查对象:广东省内6个地区,共90名农民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农民工自身对自己幸福感的看法。

调查概况: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共设计了4项个人基本资料和20个问题,其中最后一道题是简答题:说出他们自己认为的幸福。主要侧重于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几个方面。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成功率为98.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统计分析的数据仅为相对数据。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农民工幸福感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尊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农民工的幸福感内涵

什么是幸福?难道是《裸婚时代》中所提到的“幸福是我吃鱼,你吃肉,看着别人啃骨头”吗?其实不是的。“幸”字是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里的人丰衣足食,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而幸福感就是对幸福的感觉,即人们对于现实中幸福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应和心理觉察。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人口,这是在当今中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环境下,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农民工队伍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老一辈农民工外,还包括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这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了农民工总数的50%,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的农民工不一样。作为“有梦的一代”,他们绝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直截了当,他们拥有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好的就业能力,更宽广的就业视野,还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改善了家乡的就业环境,内地和沿海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在新生代农民工里面除了有普通的新生代农民工外,还有一群逐步变得庞大的全体——大学生农民工。与普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学历,对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并且大学生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维权意识更强,精神需求更高。

所以,农民工幸福感主要是指老一辈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农民工对于现实中幸福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应和心理察觉。

三、农民工幸福感现状分析

(一)个人因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身体的健康状况比一切都重要,因为他们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在务工地创出一片新天地。

10%16%33%41%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图1 农民工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农民工在个人因素方面,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较为关注。由上图可直观地看出,对于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大多集中于“比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选项,而不是“非常满意和不满意”。这说明,广大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尚算满意,因此幸福感也较强。

在日常生活中,精神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对于那些离乡别井,来到遥远的务工地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来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不熟悉当地的文化生活。因此,以前在家乡茶余饭后的生活,如到邻里家串串门,到广场上跳跳舞的现象也少了,这难免会让农民工们在乎个人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设计了关于调查农民工精神生活的题目。

11%12%A、经常B、有时C、较少D、从来没有48%

29%图2 农民工对自己精神空虚或者感到自己整天无所事事的看法

从上图可知,有时会觉得自己精神空虚或者无所事事的有48%,快到一半,而从来没有这样觉得的只有11%。从数据可知,农民工对于个人精神生活的满意度较低,缺少精神生活,业余的文化生活少,从心理上影响着农民工的幸福感。笔者了解后得出结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认为这些娱乐很多要花钱,而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根本舍不得花。二是他们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下班之后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没精力和 2 兴趣去进行活动了。

(二)工作因素

工资收入是决定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调查问卷中看,从总体上来说,农民工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不高。随着社会的转型时期,物价飞涨,对于月薪只有一千多块钱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既要寄钱回乡,又要生活消费,压力非常大。在社会上,对自己工资收入满意度高的群体也没有几个,因此,农民工对工资收入满意度不高也是正常的。但对于付出与收获是否满意,却要另当别论了。

5%27%31%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37%

图3 农民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的满意度

数据显示,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感到很满意的只有5%,感到满意的有31%,感到一般的有27%,而感到不满意的有37%。综合来说,农民工对自己付出与收获上的满意度不高,导致幸福感下降。结合实际来说,农民工就职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吃“人口红利”为主,但是为了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再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倒闭,老板弃厂出走,拖欠工人工资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现象令广大的农民工十分担心。因此,在工作方面,农民工的幸福感普遍不高。

另外关系到农民工幸福感的还有工作环境、住宿环境、饮食质量等因素,笔者到某些厂房看过,农民工的工作、住宿环境状况都是很一般,但是很多农民工对此表示比较满意,这反映了农民工的需求层次较低,容易得到满足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农民工来说,乡村的人际交往与城市的人际交往大大不同,因此,我们对农民工的影响尤其关注。同时,人际关系也成为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家人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邻居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对于这三种关系,农民工们大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较满意,虽有出现有一些小矛盾的时候,但总体上说,人际关系还是良好的。对于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而言,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去工作;和谐的同事关 系,能够让他们开心工作。同时,当他们遇到同乡时,幸福感会更高。

(四)社会因素

在社会因素方面,包括城市认同感、市民的尊重、教育制度、治安环境、社会保障、国家政策等。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都能够得到所在地的市民尊重,对当地的教育制度比较满意,在这些方面幸福感较强烈。

稳定的治安环境是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周边治安环境。对于农民工来说,务工地稳定的治安环境会让他们更放心地工作。查阅资料可知,务工地的治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11%12%A、满意B、较满意29%48%C、不满意D、十分令人担忧

图4 农民工对所在地治安环境的满意度

从上表显示,虽然有48%的农民工对当地治安环境较满意,但是还出现了29%的不满意和11%的十分令人担忧的状况,很明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安稳的社会环境会令人增强幸福感,而较为动荡的社会环境却会令人感到危机重重,从而降低幸福感。因此,农民工对此的幸福感不太高。

另一方面,在调查中,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农民工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不熟悉,这反映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大多数农民工不懂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

(五)家庭因素

在调查中可知,家庭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家庭团聚、婚姻和谐,还是子女教育、家庭收入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父母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家人团聚的机会很少,大多农民工一年只有一到两次。每逢暑假,子女放假,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工父母会接“小候鸟”到当地城市居住一段时间。虽然这时的工资收入、社会环境等因素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作为父母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幸福感,那是因为他们家庭团聚。而对于经济能力较差的父母要等到春节,买高价票,挤着春运的浪潮,非常艰难才能回 4 到家。虽然如此路途艰难,但是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他们的幸福感依然会很强。

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处于一般水平。但是不同类别的农民工,所存在的共同原因不一样。

四、农民工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90后的农民工,他们的工作年长通常低于15年,而工作年长高于15年的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老一辈农民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通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农民工。

(一)传统的老一辈农民工感到不幸福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他们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曾经有一位农民工描述道:“光守着田,靠天吃饭不踏实。打工至少能解决温饱,我们都来到广东,埋头在厂里干活。”

从开始到现在,虽然他们已经慢慢地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但是仍然有很多令传统的老一辈农民工幸福感低。

第一是住房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题目是:“在个人生活领域您目前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其中大部分工作年长超过15年的农民工都选了个人住房,远比新生代农民工高。因此说明住房问题影响着其幸福感。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第一代农民工离开农村起到现在,他们一直住在简陋的房子或宿舍里面,有些人甚至已经在这简陋的房子里面组织了一个小家庭。有农民工反映,其实他们很希望能够继续留在这城市,住上一些正式一点的房子。但是房价飞涨,那仅够一家人日常开支的工资却没有租得到单元房,有些收入高一点的农民工虽然能够买得起郊区较为便宜的民房,但又离工作单位远,离孩子的学校远,不方便。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房子,没有一个安稳的家,孩子将来也难以有立足之地。因而这住房问题也令他们的幸福感下降。

第二是讨薪维权问题。大多农民工,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工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国家出台了新《合同法》。在每一次临近过年,在外辛劳了一年的农民工们又准备踏上回家的路。在外漂泊了一年,忍受着肉体的劳累和思乡的煎熬,终于等到可以回家放松几天的日子了。回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想起就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想象着和家人团聚的幸福,想象着把自己的辛苦所得交给家人的喜悦。可是,可是老板拖欠了好几个月工资,他们又两手空空怎么能够回去呢?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如今,各种恶意欠薪使被逼于无奈的农民工跳楼、跳桥、爬塔吊、上访、罢工等的引起“讨薪风暴”。由于他们没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知识,不懂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只能硬着头皮找老板,最后工资没有收到,却遭到老板的毒打或者是相关部门以扰乱社会秩序等理由让辛苦工作的农民工得不到自己应得的报酬。对此,老一辈农 5 民工表示无能为力,同时也令他们的幸福感下降。

第三是养老问题。在外拼搏了快有半辈子的老一辈农民工,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是靠儿女还是靠社保呢?在调查中显示,大多老一辈农民工对养老问题十分担心,并表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最大。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老一辈农民工对于养老问题,他们希望自己能回到家中养老,但是子女又到外面打工,子女独守家中,担心生病或意外去世不能见到子女。另一方面,自己老了,子女又有孩子,两口子出外打工只有一点工资,却要养起这么多人,生活压力大,所以他们希望在当地买社保来养老。但这里头有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农民工多是属于民工性质,只有正式工才能享受到企业代购养老保险的待遇。虽然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国家已经给出制度安排:农民工可以参照灵活就业者,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是如此一来就要农民工就要自己缴费,企业的责任就可以避免了,养老保险也成为一项农民工的个人选择。事实上,不缴费的农民工大有人在。因此,老一辈农民工都对养老问题特别关注。

(二)新生代农民工感到不幸福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与老一辈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再也不是单单为了工资收入而奋斗,还有精神文化,政治表达等方面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的农民工不一样。作为“有梦的一代”,他们绝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直截了当,他们拥有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好的就业能力,更宽广的就业视野,还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改善了家乡的就业环境,内地和沿海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他们的选择,将倒逼着企业和政府进一步改善用工环境。他们的影响力更为醒目的表现来自维权。作为“不安分”的一群,他们拥有者权利意识,他们不会等着别人来赐予更好的命运,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发起的数起维权的事件,震动了整个中国,如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和本田等外企工人罢工事件。这些发生在大企业的维权事件,引发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改善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结构改革的大讨论。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是有魄力,有梦想的一代,但是由于社会的种种因素,也令他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幸福感也因此下降。

第一是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在调查中显示,对自身工资收入水平不满意的多为新生代农民工,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付出与收入报酬是不成正比的,幸福感也从而下降。

第二是对精神、情感的强烈要求不能很好地满足。调查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特别容易觉得自己精神空虚无聊,或者感觉自己整天无所事事,对前途迷茫。由相关资料可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虽然他们已没有乡音,对乡土的认同减弱,外表与城市同龄人接近,但内心却带着“我是外地人”的自卑,精神方面受到极大的挫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欲望强烈,但是精神生活苍 6 白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很少考虑到农民工的文化娱乐要求,他们消费得起的文化场所少之又少,从而降低了幸福感。

第三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比老一辈更有维权意识,但由于只是水平有限,因此采取维权的方式也是较极端的。同时,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需求较大,但社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在这问题上幸福感会随之下降。

第四是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没有第一代农民工那么的吃苦耐劳,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由于第一代农民工教育程度低,每天早起晚归,对孩子缺乏教育和让他们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调查中显示,在题目“在个人生活领域您目前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中,选择“找到更好的工作/个人职业发展”多为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存在着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前途迷茫,满意度较低。

第五是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要求难以有效实现,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你听说过你就业所在地提高的培训吗?”而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的是“听说过,但没有参加”。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年轻人,他们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工,选择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通过各种现代化途径得知社会的动态,但由于所在地的学习培训的要求难以有效实现,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让他们幸福感下降。

第六是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从调查中可知,子女教育与社会保障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没有当地居民的户籍,导致子女读书难、看病难,不但不方便,而且相对于较低的工资而言,费用较大,令生活更艰难,幸福感较低。

(三)大学生农民工感到不幸福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他们也拥有农村户籍、农村土地(或来自失地农民家庭),过着城乡两栖的生活。与普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学历,对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并且大学生农民工知识水平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维权意识更强,精神需求更高。但现实是,由于体力劳动者稀缺,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初期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甚至低于新生代农民工。

导致大学生农民工幸福感下降的莫过于那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带着梦想,离开农村进入大学,毕业后发现,自己虽然走出了那个校门却走不进城市。在工作中,慢慢地,他们就像上千颗沙粒,渗透在农民工聚居区,渐渐地和农民工融 7 为一体。仅从外表,难以分辨。岗位不稳定、薪水微薄,他们被掩埋在一个个尤其需要体力的工作中,渐渐地淡忘了所学专业知识。对于大学生农民工而言,他们的父兄多为建筑工、粉刷工、木工、石匠,母亲多为家政、餐饮服务人员;他们年少时是留守儿童,长大后怀着“跳出农家”的梦想走进大学,可走出校门时,发现那梦想不过是一串串美丽的肥皂泡——自己的收入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差无几,甚至有些还比不上仍在打工的父母、兄弟。

导致大学生农民工幸福感下降的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问题。对于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学生农民工而言,社会提供不了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虽然国家强调科技创新,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企业的科技含量、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对等的。用人单位多事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情况揭示出背后的一个重要现实,目前我国的整个经济结构,还是主要是吃“人口红利”。这残酷的现实严重打击了大学生农民工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当前的幸福感也不高。

五、提高农民工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先实现“人”的和谐,而要实现“人”的和谐,则必先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和谐。农民工作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农民的代表,不仅起着联系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纽带作用,更是“和谐社会”能否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民工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由于身份的差异,农民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些因素不得不让他们面临权益保障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差、社会不公正待遇等众多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整体的幸福感趋势还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比较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在当前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也恰恰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把农民工住房纳入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中统筹考虑与安排。

另外还要推动社会保险法规落实,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面。加大源头参与和监督力度,推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的落实;重点加强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的参保工作,进一步扩大职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稳妥地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职工社会保险关系顺利的转移。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措施。

(二)正确处理好农民工的劳动报酬问题

对于工资拖欠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劳资双方的集体谈判制度和自治制度。首先是依靠劳资双方的集体谈判制度来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和问题,其次是在政府、企业和工人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从而解决政府官员执法不公的问题。从更广阔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制度。这既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权益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除了为农民工解决劳资纠纷外,提高农民工待遇,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现阶段,收入问题仍就是农民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弱小的购买能力对于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提高其工资报酬,不仅是对农民工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有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

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增长、共决机制,加强对工资分配有关问题的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使之成为企业工资决定的主要形式。

(三)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竞争力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体面劳动,同时也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他们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认同感

切实关心农民工的文化娱乐生活,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农民工的精神世界。拨出一些资金建灯光球场、阅览室、阅报栏、休闲影视室、乒乓球场、文艺演出舞台,或组建了业余文艺演出队、体育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逢重大节日,组织举办文艺晚会、体育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或者是农民工中评选“杰出员工”等活动,定期与有关部门一起,在农民工中开展法制、交通、卫生、安全等知识讲座,经常举办厂纪厂规、交通、工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创建和倡导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农民工在学习、娱乐、消遣、健身强体中增长了知识,陶冶性情,净化了灵魂,变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广大农民工的幸福感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大江,章苒,傅丕毅.社会转型:让劳动者有尊严地生 [J].半月谈,2010(12).[2]林嵬,刘健,李亚彪,茆琛.新群体——聚焦大学生农民工[J].半月谈,2011(2).[3]王新亚.“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J].半月谈,2011(1).[4]吕国泉,王海龙.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工人日报,2011(2)

上一篇:育龄妇女小组长工作职责下一篇:学生会生活部宿舍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