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洪水的诗词

2024-06-16

描写洪水的诗词(精选14篇)

描写洪水的诗词 第1篇

描写洪水的诗词

(第一首)

倾盆霹雳虎狼惊,滚滚山洪眨眼生。

窒断电源门外雨,浑身恍似锁阳城。

(第二首)

惊雷啸起浪滔滔溃坝决堤猛水高

百姓瓜园家社毁亲人失散泪涟涛

(第三首)

大河汹涌自天涯,骤雨御风人受罚,

惊世名遗千百座,喜今无恙傲朝霞。

(第四首)

天公怒吼泣云霄,急骤漫天泻浪潮。

暗室孤灯惶恐夜,极狂掠过瓦残萧。

(第五首)

玉龙喷雨洗江天余水汹汹逐浪渊

难掩心中酸楚泪黎民旱涝到何年

(第六首)

暴雨连绵雾罩山,千溪急哮汇江间。

茫茫一派黄泥色,多少青苗浪下翻。

(第七首)

溃流非止无情物,泽国从来收贱民。

飘木钩回资裨用,愁煞彼岸关怀心。

(第八首)

天公造孽孽何多!隔岸犹闻洒泪歌;

绿水青山山不语,拼将悲愤告阎罗!

描写洪水的诗词 第2篇

到三楼时,“洪水”已经淹了同学们的鞋底,也在地下成了一条流动的小河,而且楼梯口的“瀑布”还在哗啦啦地响着,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扫水了。

到了四楼扫水已经成了“抢险救灾”的阵势。楼道里除了水就是扫水的同学和老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了教室,勉强找了个座位坐下。

只见张老师在“抗洪一线”指挥着,“二线”是梁冉昊和白映雪。他们扫水都扫得起劲,像捍卫国家的战士。

过了一会儿,张老师开始发抹布了,每人一块,看来张老师是要进行“全班总动员”了。

教室里的同学很有序地往外扫水,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教室外面的同学也在很努力地把水排走,虽然都不是一个班的,但也很协调。

约半个小时后,教室里的积水差不多都扫净了。数学老师也走上了讲台。课上到一半,又有两位同学进来了,他们是李家亨和丁浩然。听说,他们连三楼也扫了。

古诗词里的心理描写 第3篇

具体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心理描写呢?

一.直抒胸臆

古典诗词是很讲究含蓄、曲折的, 但也不排斥直抒。有时人物内心的情感激越如江河奔腾, 瀑布直泻, 不可遏止, 因而表达得也较直率。

如吕布中的[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既恨君像月, 又恨君不像月, 矛盾的说法却表达了同一种心理———内心的怨恨、遗憾和渴望。全词像一段低沉、郁闷的内心独白, 发自肺腑, 令人同情。

这类词有许多, 如顾瓊的[诉衷情]中的女子, 夜深人单, 孤苦之情难排, 想到自己苦恋, 对方却不知如何消闲, 末尾迸出一句:“换我心, 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被对方如此地思恋, 词中的感情倾诉, 限于篇幅, 大多是一句两句, 凝炼而又深沉, 份量如锤, 灼人如火。

二.言近旨远

与那些较为单纯、质朴的内心倾诉略有不同, 有些词虽然也用直率真切的语言, 但揭示的却是一种更为曲折复杂, 甚至矛盾的内心感情。表现为若隐若现, 微妙回旋。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 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 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树上潇潇雨。”

前几句写出一种典型的微妙心理———人大都是在美物失去以后才知其可贵, 当时没有珍惜这份情谊, 轻易离别意中人而未“双飞去”, 如今远别千里, 欲归无路, 才感到深深婉惜。然而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呢?寄书无凭, 只有看尽黄昏, 复听夜雨了。

词人大多写相别之悲, 怀念之苦, 但也写重逢之喜悦的。晏几道[鹧鸪天]的下片是这样刻画相逢时的心理的:“从别后, 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霄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似梦中。”由于相思常念, 虽经多次在梦中相见, 今天夜里是真的见面了, 却反而疑惑起来, 以为又在梦中, 只好把银灯举着照了又照, 才放下心来。以前以梦为真, 今天却将真疑梦, 此种久盼成疑的心理写得十分细腻曲折, 真切感人。

三.情景交融

古典诗词描写人物心理, 更多的则是用较含蓄曲折的手法。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言:“诗有赋、比、兴, 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 兴;或借物以寓其意, 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 不能直言, 必低徊要眇以出之, 而后可感动人。”景物描写在词的心理刻画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在古典诗词中的彩色世界里, 人与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心与物, 情与景, 彼此渗透, 互相映衬, 几乎大部分词都含有景物描写。然而单纯描写景物的词并不多,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词人写景都是有所蓄意, 有所用心的。

以景衬情。以周围的景致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感情。李煜[清平引]“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以落梅烘托作者的心情撩乱和摆脱不掉的愁思, 同时又表明他站在梅树下凝神已久。写得不露痕迹, 又非常传神。

以乐景写哀, 则哀更切, 制造同人物心境不相协调的气氛, 更能突出人物心理。如史祖达的[双双燕]:

“过春社了, 席帘幕中间, 去年尘冷。差池欲往, 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捎, 翠尾分开红影。芳经, 芹泥雨润。爱贴也争飞, 竞夸轻俊。红楼归晚, 看足柳昏花瞑。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纹。愁损翠黛双蛾, 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以十分细腻之笔, 写出双燕的自由飞翔, 相亲相爱的美满生活, 强烈地反衬出闺中人的寂寞愁苦、孤独凄凉的心境和等待爱人的焦虑心情。

由景生情:一幅破败凄凉之景, 在一个内心愁苦忧郁的人眼里, 自然像一条引线般地抽出了人物心中的愁绪。柳永[卜算子慢]上片:

“江枫渐老, 汀惠半凋, 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 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 继续残阳里。对晚景, 伤怀念远, 新愁旧恨相继。”

在暮秋时候, 残照之中, 眼见败红衰翠, 耳闻砧杵之声, 怎能不勾起对远人的怀念, 对晚境的伤感, 怎能不旧恨未了, 新愁又添呢?

当然, 在不同的心情下, 景致又变得不同了。如陆游的[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 凭高酹酒, 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 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 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

陆游此时正在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正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策, 筹划收复长安。踌躇满志, 号致悠扬,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便感到那南山月也特别多情, 特地为他破云而出, 那灞桥曲江 (代指长安城) 也似乎在静静等待着宋军的到来了。

四.由表及里

人的行动既然受着心理的支配, 人的外在表现和心理便密切联系着。因此, 有些心理描写并不是直接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去写, 而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去写。让你感觉到或猜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给人更大想象余地、更富有张力的心理描写。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小说应该写得有立体感, 而且要像一座冰山, 你只能看到浮在水面上的一小半, 但却能推知水下的冰山有多大。古典诗词中不少作品就达到这样的功力。

如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 斜溜须鬟心双凤翘。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 转过回阑叩玉钗。”

作者抓住人物极其细微的举动和表情的变化, 含蓄地表现出年青恋人无法言传的心境, 它使人感到, 在这一对恋人之间, 有着一道无形的墙壁, 在绵绵的情意中, 掺杂着一丝苦涩的滋味。人物虽没有一句话, 但你能感到他们内心中翻腾着千言万语, 全部曲折与悲切也正是因为他们无法说出一句表达心情的话。

五.托物咏怀

有些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作者不便直接说出, 常借咏物而托之。写物是虚, 实为“夫子自道”。

如贺铸[踏莎行]:

“杨柳回塘, 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蓬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 行雨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东风, 无端却度秋风误。”

这首词明咏荷花, 暗以自比。以蓬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 比喻自己之遭冷落由于无人汲引。以蜂蝶不知幽香之可爱, 比喻自己的品德才气完全不被人欣赏。因此只能自开自满, 芳心独苦。郁闷不平之情使作者借着荷花之口直接倾出内心的感叹, 在这感叹之中隐藏着作者的矛盾心理以及潦倒悲哀和不平。晏几道的“朝落暮开空自计, 竟无人解芳心苦”也是借咏荷花诉说自己苦闷、孤独和抑制不住的渴望。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如苏轼[水龙吟]借写柳絮刻划了一个女了的伤感和幽怨, 刘克庄[卜算子]借写落花曲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受压抑的心理。

六.梦境幻觉

把梦境写到古代诗词里, 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注重于描摹人的内心情感的古代诗词作家们早已不把眼光只局限在白日的情形了。夜晚是人的思想最活跃的时刻, 而在梦的世界里, 人的内心、思想得以最自由、最无拘束地活动。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梦是心理的形象化的体现, 是现实生活一种折光的反映。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这是苏轼的一首怀念妻子的记梦词。上片写出梦前的复杂心理, “不思量, 自难忘”, 这六字看去平淡, 却含意深挚, 如果说天天思量反而不真实了, 只有潜意识地不思而思, 才见真正的深入内里的思念。死别十年, 可叹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幻想相见, 但又否定了幻想, 只有托梦了。下片接着出现梦境, 梦境写得真实而又朦胧, 简炼而又深沉, 了了数语, 然而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感情却渗纸而出。情感的流露显得疏淡而深远, 颇合中年人的心理特征。

以上概括的几种手法并不是孤立的。在一首词中, 常常是兼用各种手法表达人物内心。

如冯延巳的[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 不道春将暮。百草千万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 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见到行云联想到丈夫, 第一句是内心对丈夫疑问和埋怨:他这几天到哪去了呢?竟不顾春天快要过去, 总是忘记归来。第二句是她的想象, 丈夫大概又在谁家寻花问柳了, 想到这怎能不悲伤呢?第三句便转入外部举动的描写:含着眼泪斜靠楼头自艾自怨, 这些举动流露了她内心的痛苦。在痛苦无聊的自言自语中, 她向燕子发问, 有没有看见她的丈夫?这第四句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通过这痴情的发问, 我们进一步看到女主人公愁苦而无奈的内心。第五句是借柳絮为喻, 将无形的内心愁绪化为有形, 使我们更深一步地理解了人物的心理, 逐渐走入人物的内心深处。

古典诗词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 第4篇

细节描写能够精当刻画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會单薄、干枯、模糊。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了。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这,是那样平凡,但通过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细节描写能够表达真情实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细节在表情达意方面,确是有独特功能的。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细节可以反映丰富的内容。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见微而知著,以一当十,其中包含丰富的患想内容。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的,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半掩扉”,如果是说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的景象。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的原因。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可以联系到社日欢乐的场面,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的醉态、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盛况,庄稼人淳朴的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节的渲染,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赏之情。

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加强思想意义。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的有力手段。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洪水的350字作文 第5篇

我们到西峡一看吗,真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西下的么里被一场洪水全都给改了,我么来到了山上,许多的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有的没有被拔出来,但那些树的皮被冲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我们四家一起去漂流,我们买了票就上了船,乘船的叔叔对我们说:说这已经不是以前的河道了,因为洪水把以前的河道给冲毁了;乘船的叔叔又对我们说有一个挖土机,在上游挖石头,发洪水了,洪水就把挖土机给冲走了,工程师叔叔一直找到下游都没找到;乘船叔叔还说了,有些人晚上在睡觉,结果白天一开门,水就冲进来把床都淹了。我么看到一个新桥,虽然是个新桥,但桥上的扶手都给冲完了。我抬头往上看,发现有一段山的路基被洪水给冲毁了就剩下上面一层沥青。

描写洪水作文 第6篇

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对夫妇住在洪塘,他们连夜给社区打电话说他们那里有空房可以提供给人家住,后来有两个妈妈带着出生才没几个月的孩子来到他们家,这对夫妇不仅给她们衣物,还熬鸡汤给她们喝,她们在那住得很好,孩子们睡得很香……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有困难,别人来帮忙。这次余姚遭受的灾难比我们这里更大,很多消防官兵去支援,给他们带去了食物和矿泉水,还有划着皮划艇把老人和小孩救出来。

这次“菲特”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和损失,可是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众志成城,互帮互助,终于渡过了“难关”。

描写亲情的诗词 第7篇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6、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8、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10、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11、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2、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倅眉》

13、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14、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15、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17、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3、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2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7、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8、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29、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30、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3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2、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3、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34、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7、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8、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39、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4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1、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4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4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44、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5、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4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8、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4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5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1、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5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描写洪水的诗词 第8篇

1 洪峰流量的推算

1.1 水位—流量关系法

如调查的洪水痕迹靠近水文测站, 调查水位超过已有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限水位不多, 则可用该水文测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并进行延长, 再用洪水痕迹高程推求洪峰流量。

1.2 比降面积法

在均匀顺直的河段上, 若各个断面的过水面积变化不大, 则可将水面比降代入谢才——曼宁公式, 计算洪峰流量, 即:

式中Q—洪峰流量, m3/s;

A—过水断面面积, m2;

R—水力半径, m;

I—水面比降;

n—河床糙率;

K—输水率。

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输水率可用上、下断面的平均值。在均匀顺直河段, 当各过水断面面积有较大变化时, 则要考虑流速水头的变化, 水面比降值要用能坡比降来代替:

式中Km—上、下断面的平均输水率;

Ie—能坡比降;

h—两断面间水面落差, m;

L—两断面间距离, m;

1V、V2—上、下断面的平均流速, m/s;

g—重力加速度, 取9.81m/s2。

在扩散河道, 则需要考虑由于水流扩散所产生的损失:

则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可写成:

在弯曲河段, 应减去弯道的水头损失, 但其值不易估算, 故在洪水调查时最好选择在顺直而均匀或断面向下游略微收缩的河段上, 以避免弯道损失和扩散估算带来的误差。糙率值的确定。在有水文资料的河段, 应根据实测结果绘制水位与糙率关系线, 并加以延长, 可推求出调查洪水位时的河床糙率;在无实测资料的河段, 糙率值可参考上下游或邻近河流上与河槽情况相似的水文站的资料推求。

1.3 水面曲线法

如洪水调查河段较长, 洪水痕迹较少, 且由于各段河底坡降及横断面的变化, 洪水水面曲线呈曲折形, 难以用少数洪水痕迹所连直线求得洪峰流量, 则可以使用水面曲线法推求洪峰流量。水面曲线法是先假定一个流量, 根据所选定的各段糙率值, 自下游一个已知的洪水水面点起向上游逐段推算水面线。然后检查这个水面线与各个洪水痕迹的符合程度。如大部分符合, 则说明假定流量是准确的;否则, 重新假定再进行计算水面线, 直到达部分符合为止。利用水面线法计算上断面的水位如下式所示:

式中Z1、Z2—上、下游断面的水位, m;

Q—假定流量, m3/s;

2 洪水总量的估算

如调查到比较详细的洪水涨落情况, 则可据此绘出洪水过程线, 并可计算出洪水总量。如果没有调查到洪水涨落时间情况, 仅调查到流域内降雨的起讫时间, 则洪水涨时间由降雨开始时间确定, 洪水的历时由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为洪水总历时, h;

1t—为产生径流的降雨历时, h;

L—河源至断面处的河道长度, km;

V—洪水的集流速度, m/s, 为出口断面最大平均流速的0.3~0.4倍。

如果有相似流域水文站的实测资料, 也可以绘制出洪水过程线。点绘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相关关系曲线并加以延长, 用调查的洪峰流量退求出洪水总量。

3 洪水经验频率的估算

对于调查到的洪水的洪峰流量, 应确定它包括调查洪水和实测洪水系列在内的序位, 进而估算调查洪水的经验频率。在几项连序洪水系列中, 按大小顺序排位的第m项洪水的经验频率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pm—为调查洪水的经验频率;

m—为调查洪水在n年系列中的序位, m=1, 2, 3…, n;

n—为系列长度, 年。

在调查考证期间几年中有特大洪水 个, 其中发生在n项连序系列内, 这类不连序洪水系列中各项洪水的经验频率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

个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7) n-1 (8) 个连序洪水的经验频率也可以用式 (8) 计算。

4 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的合理性检查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描写心境的诗词 第10篇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6、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7、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8、人间何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9、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10、陶陶然乐在其中。

11、十人堪有九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12、江上草茎枯,茎枯叶复焦。那堪芳意尽,夜夜没寒潮。

1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江上翁开门,开门向衰草。只知愁子孙,不觉生涯老。

16、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1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24、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25、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2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9、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0、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

3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6、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37、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4、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4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7、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苏轼的诗词 第11篇

《跋东坡墨迹》

年代:宋

作者:许月卿六

海外归来衰鬓皤,浩然之气笔嵯峨。

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

《咏史下·苏东坡》

年代:宋

作者:陈普

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裹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题东坡画像》

年代:宋

作者:陈必复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

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

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

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题东坡诗集后》

年代:宋

作者:熊禾

东坡真天人,再拜当敛袵。

千古岷峨英,浩气发耿耿。

用世固磊落,作诗更雄骋。

熙宁化宜更,当国惜已甚。

胡为叫怒呶,使我毛发懔。

九天忠臣心,欲发不暇忍。

雪堂何从容,人事得尽屏。

江山拓胸次,风月动佳兴。

我观此时诗,下语已清永。

晚喫惠州饭,晨夕对蔬笋。

和陶数十篇,习气脱略尽。

岷江几百阻,到海渺万顷。

公诗盖三变,每变辄近正。

少年纵横习,岂意造此境。

偶於玄寂中,佳处得深省。

学道便为真,此语吾敢信。

文固气所充,要在以理胜。

洋洋大雅音,千载叹寥泯。

言诗抑小技,所入宜重慎。

我诗难示人,特此聊自警。

【拓展延伸】

如今,什么男人最抢手,必须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不要以为只有现代男人会做饭,古代男人同样也会,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堪称其中翘楚。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对春笋尤为偏爱。春笋是竹子在春天新生而成的嫩芽,它被誉为春天里的“菜王”,有“蔬菜第一品”之称。苏轼每顿饭必有笋,他还笑言:“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吃春笋的同时,他还特别钟爱喝芡实粥,芡实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神农本草经》说其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苏轼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养生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苏轼一生坎坷,却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汴州,还流传着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后来,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他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还写了一首叫做《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料,朝廷里却有奸臣进谗说他成天吃肉享乐,于是,苏轼又被贬到荒凉的岭南惠州。在那儿,他又迷上了荔枝,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不幸的是,苏轼的诗恰被皇上看到,皇上想,我贬你到惠州不是让你去吃荔枝的,既然惠州治不了你,呵呵,没关系,还有天涯海角,苏轼遭遇到人生中最恶毒的迫害――贬谪海南儋州。

现在的海南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然而千百年前的海南却是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毒蛇猛兽遍地皆是,瘟疫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有些人宁愿被杀头也不愿被发配到那里活受罪。然而,苏轼却来了,他来海南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貌似必死无疑的绝境,却这并没有困住他。原因很简单,他是苏轼。海南的生存环境艰难,苏轼却摇身变成一位野外生存专家,有诗为证:“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他还欣欣然地喝着椰汁,然后将椰子壳戴到头上遮挡强烈的阳光,美其名曰“东坡帽”!

描写初雪的诗词 第12篇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____韩愈《春雪》

2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2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陈毅《青松》

25、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

2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3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3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____赵嘏《喜张沨及第》

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____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6、夜雪初霁,荠麦弥望。____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3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3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40、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____郑燮《山中雪后》

41、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2、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43、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4、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5、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6、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7、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____王守仁《春晴》

48、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杜甫《阁夜》

49、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____杜甫《野望》

50、飞雪带春风,裴**绕空。____刘方平《春雪》

51、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____王令《暑旱苦热》

52、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____白朴《天净沙·冬》

53、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____崔道融《梅花》

5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____李白《王昭君二首》

55、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____苏轼《定**·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附加阅读:描写初雪的作文

雪姑娘带着她的礼物来到我们的校园,让校园美景焕然一新。

一阵寒风吹过,灰蒙蒙的天空上撒下了小雪粒,打在校园的树上、房顶上,沙沙得响,想在弹奏一首轻音乐。突然,小雪粒不辞而别,而雪姑娘来了,便像鸟儿一样轻盈,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亲吻着久别重逢的大地。但很快,校园换上了一件银色的`大衣,显得格外素雅、美丽。雪越下越大,此时的校园、昔日的草坪,花圃早被皑皑的白雪盖得严严实实。比我早到校的几名同学正在热火朝天的扫着人行道??

你看:树木的枝丫挂上了一条条银项链,小草的茎上串上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花儿也竭力显示出自己的美,把红色、绿色露在外面??这时的花园、花坛简直成了“水晶宫”。一些“淘气鬼”钻进了“水晶宫”,伸出一双双冻僵了的小手,摘下一挂挂冰串,高声叫着:“买棒冰哟—”“卖糖葫芦哟—”

雪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他大概喜欢雪姑娘吧,把她紧紧拥抱住。雪姑娘害羞地挣扎着,终于逃脱了,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这时的校园湿漉漉的,树上、屋檐上滴滴答答地滴着水珠,这大概是雪姑娘狂欢之后流下的泪水吧。

课间操场成了同学们的乐园。一群群孩子在雪里堆雪人打雪战,那欢乐的叫喊声,嬉笑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同学们都一边“咯咯咯咯”地踩着雪,一边用冻的通红的双手把雪捏成团,尽力地向对方掷去。大大小小的雪球,流星一般穿过雪幕,盲目地四处飞扬……

基于洪水问题的保险制度分析 第13篇

有专家分析认为, 近百年来, 我国有过3次洪水频发期。第1个频发期是1930—1939年, 第2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 在频发期内7大江河几乎都发生了特大洪水, 有的江河甚至连续出现特大洪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正处于第3个洪水高频期, 相继发生了1991年淮河和太湖大水, 1994年西江大水, 1995年辽河大水, 1996年长江中游, 珠江及海河大水,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水。我国频发的洪水给国民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因此,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和化解洪水的危害, 建立和完善洪水灾害保险制度, 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 洪水保险现状

洪水保险并非新事物, 国外早已有之。美国早在19世纪末就已开始对洪泛区内居民和企业进行财产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并逐步形成了洪水保险方面的相关理论。洪水保险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匈牙利、印度和菲律宾等也在陆续研究和实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及进展[1]。

我国水利及保险等有关部门早已认识到洪水保险的重要性。1988年国务院《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相关的省级人民政府可选择受益范围明确、发生洪水机率较多的蓄滞洪区, 可以试行防洪基金或洪水保险制度。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 积极开展洪水灾害损失保险研究, 建立有效的洪水灾害损失保险体系, 化解蓄滞洪区洪水灾害损失风险, 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提高社会和群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但是, 由于我国防洪减灾历来比较注重工程措施, 洪水保险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 尚处于初步研究和探索阶段, 洪水保险制度在我国尚未正式建立, 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我国还没有制订出专门的洪水保险法规, 而现已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只有原则性规定, 即“国家鼓励、扶持开展洪水保险”, 对洪水保险的地位、作用、保费的征缴以及单位、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未做出规定。此外, 由于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频繁, 承担洪水保险的风险很大, 保险公司对开办洪水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2 建立完善洪水保险制度

洪水保险不同于一般的险种, 洪水保险制度不能采取单纯的商业操作模式, 必须采用法制保障、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推行的独特操作模式。一要提高认识。建立洪水保险制度,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计划经济相比,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而保险制度正是演绎这种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要求[2]。实施洪水保险虽然不能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 但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风险, 把集中的洪灾损失变成均匀的年度支付, 通过聚少成多、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担等方式, 使整个社会在积极有效应对洪水灾害的同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灾区救济和灾后重建的巨额财政负担。二要以法制作为基础保障。加快对洪水保险理论的研究, 在广泛借鉴国外洪水保险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洪涝灾害频繁、人口和产业密集、受灾损失大等特点, 研究制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洪水保险理论。并在此基础上, 出台洪水保险实施指导性意见, 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正洪水保险理论和保险方案, 为洪水保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提供法制保障[3]。三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由于洪水灾害所造成损失的严重性, 如果采取单纯由保户交纳保费积累保险基金的方式, 就会造成保险基金无法应付巨大的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洪水保险的灾后补偿功能无法发挥, 容易挫伤投保户参加洪水保险的积极性。因此, 设立洪水保险基金, 变集中支付为均匀地年度财政预算支付, 以公共财政支持保证洪水保险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成立专门的公益性保险机构, 由国家统一管理, 由熟悉水利专业和保险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 对洪水保险实行公益性运作[4]。四要人人参与。无论是蓄滞洪区、洪泛区、洪涝灾害威胁区, 还是生活在其他区域的群众, 都要加入洪水保险, 交纳一定的保费, 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只有做到洪水保险人人参与, 采取国家支持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人人贡献一部分的模式, 才能积累壮大风险基金, 做到风险分摊、利益共享。五要强制推行。有的国家洪水保险遵循自愿原则, 但洪水风险在我国空间分布差异大, 人们自愿参加专项洪水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保费积累少, 无法达到聚少成多、分担风险的预期效果, 不利于发挥洪水保险的灾后救助补偿作用, 必须采取强制推行的方式,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要:我国是一个洪涝多发的国家, 由于洪涝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导致洪涝灾害严重。介绍了洪水保险现状, 并对建立和完善洪水保险制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洪水灾害,保险制度,分析

参考文献

[1]胡新辉, 王慧敏.洪水保险理论基础及保费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 2008, 30 (11) :10-11.

[2]刘朝辉, 胡新辉, 王慧敏.多重风险下洪水保险需求分析[J].人民长江, 2008, 39 (20) :88-89.

[3]吴秀君.激励减灾的洪水保险契约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41 (2) :52-55.

描写洪水的诗词 第14篇

一、烘托(衬托)/渲染

烘托(衬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如王籍的《人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渲染是从多个角度对形象进行反复描写,以达到强化印象的效果。如柳永《雨霖铃》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黄昏日暮之时,一场骤雨刚刚过去,空气中充满着清冷的寒意,耳边还回响着阵阵的寒蝉凄切的鸣叫之声,在长亭这一特定的场所,一对有情人执手伤别,寒蝉、长亭、黄昏、骤雨,这一系列的特定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衬托/对比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

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衬托出雪之大、猛。该诗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三、白描/细描

白描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细描则是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进行了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四、虚写/实写

虚实相生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常用的手法。但不少学生分辨不清“虚写”和“实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描写洪水的诗词】相关文章:

中国的洪水灾害汇总11-27

关于郑州洪水的论文题目04-05

城西水库实时洪水预报系统的运用09-12

洪水灾害06-15

洪水管理06-23

设计洪水08-15

洪水影响08-21

洪水07-15

水库洪水调度07-09

实时洪水预报07-26

上一篇:安置帮教案例下一篇:人物外貌描写精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