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说中文带来什么

2024-07-24

《妈妈咪呀》说中文带来什么(精选2篇)

《妈妈咪呀》说中文带来什么 第1篇

《妈妈咪呀》说中文带来什么

2011年8月27日解放日报作者:支玲琳/花建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创造工程。创新往往从移植开始,而移植的价值将在创新中获得更高的体现。

●上海的文化活力必然来自国际化的包容和本土化的创新,来自向国际一流艺术水准的不断追求。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花建(上海社科院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解放观点: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妈妈咪呀》中文版的面世广受关注。继结束上海首轮演出后,该剧于日前登陆北京,开启了连续80场的驻场演出。不同于翻拍式的再发挥、改编式的再演绎,中文版《妈妈咪呀》最大的要求正是“原汁原味”,这种近乎严苛的“移植”在您看来价值何在?

花建:音乐剧从美欧发端,逐步成为全球演艺产业中长期积累、日臻成熟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在艺术创造、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上追求三元合一,汇聚了当代文化艺术资源的精华,因此成为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的全球文化市场热点之一。而上海是迄今为止国内在引入西方经典音乐剧方面,最为领先和最为成功的城市。这本身源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和文化追求。

说到上海原汁原味地“移植”西方音乐剧,这恰恰是外来艺术本土化和创新化相结合的开始。从东方到西方,各国对外来艺术的本土化都可以不拘一格,探索多元的路径。这使我联想起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日本引入欧美音乐剧《凡尔赛玫瑰》等,走过了一个从复制到编剧、表演、舞美等逐步日本化的过程。又比如: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首盛于欧洲,而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许多动画片如《无敌铁金刚》、《机动战士钢弹》、《银河英雄传》等中大量采用交响乐伴奏,包括音乐大师马勒的作品,结合流行摇滚与爵士节奏而大获成功,成为移植交响乐的成功案例。

从这次推出《妈妈咪呀》中文版来讲,上海正可以从中学到世界先进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当然,引进经典剧和探索本土化的最终指向是创新。创新往往从移植开始,而移植的价值将在创新中获得更高的体现。日本音乐剧大师浅利庆太有一句名言:是否要“本土化”,本质上是对自己“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博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其实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创造工程。上海将来完全可以从中国文化的基础出发,对西方经典艺术进行再创造。正所谓:“杂交也许是创新的前奏,移植可以是自我的超越”。这是有成功先例的。西方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曾经吸收了中国古典艺术家的戏剧元素,创作出《四川好人》等作品,也吸收了中国先哲孟子等人的理念。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上海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探索不仅限于本地,也有助于用“上海版”的国际经典艺术,去开发更广大的中国文化消费市场。

解放观点: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本土的原创音乐剧,但鲜见有影响力的佳作。也有人说,中国音乐剧市场其实陷入了一种“虚假繁荣”,不以市场、观众为导向,而以图获奖、图进京为动机,所以影响了作品质量。对此您怎么看?

花建: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本土音乐剧方面可圈可点,比如成都以3000年前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金箔为题材创作的大型音乐剧《金沙》,湖南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和花鼓戏《刘海砍樵》为基础创作的大型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天门狐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并且出现了本土版和国际巡演版等多个版本。但本土音乐剧和欧美经典音乐剧相比,在综合性的创作水平和产业运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有些地方在文化领域的 “政绩工程”和“长官工程”,正好是背道而驰,不肯埋头苦干,只图炒作,包括花大钱进

京演出,打通关系拿奖等,其结果是喧嚣一时后就无声无息了,既然不尊重创作规律和市场开发,又何谈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推动《妈妈咪呀》本土化给我最大的感动,正是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方面,投入的勇气和毅力。

解放观点:之前电影《功夫熊猫》来了,引来了一些人对“文化侵略”的忧虑。如今我们把一个西方经典演艺品种带入中国,并且“原汁原味”地推出中文版,会不会引出同样的异议呢?

花建:有人担忧《功夫熊猫》在中国放映是文化侵略,这是一种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下任何一种断语,我们都要看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时代条件。今天说这样的话,已经是2011年,不是2001年,更不是文化大门刚刚敞开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经历了奥运会、世博会的洗礼,中国正在从一个东方古国走向世界中国,而上海也已从东方明珠走向世界城市。上海要有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责任意识和广阔胸怀,将世界优秀文化包括经典音乐剧引入上海、推向全国。

从世界范围来看,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首先集中在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伦敦、东京等。上海如果在这方面无所作为,缩手缩脚,那恰恰把自己从世界城市的文化版图中边缘化了。上海要建设世界城市,必须从全球城市网络中心节点和交汇大平台的角度来承担自己的文化责任。我再举个例子,东京迪士尼乐园是全球已经建成的五大迪士尼乐园中效益最好的。迪士尼是来自美国原创的娱乐品牌和产业模式,而日本人建立的东方乐园公司,在东京迪士尼乐园的经营中,融入了很多日企管理模式的精华,如人性化服务、微笑服务而大获成功。东京迪士尼不仅被认为是美国的品牌,也是日式企业管理的文化代表,成为日本向世界宣传的一张名片。这正是上海要吸取的有益经验。

解放观点: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要不要本土化的《妈妈咪呀》,而是引进以后,我们在本土化和创新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这也是上海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

花建:历史证明,上海的文化活力必然来自国际化的包容和本土化的创新,来自向国际一流艺术水准的不断追求。离开了国际化,上海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优势和目标。近期,上海的文化产业建设亮点频出,一批国家级文化项目相继在上海建立和启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等。从这些“国”字头的产业基地和文化平台,可以看出上海文化建设在21世纪新十年的大格局和发展导向,也说明全国对上海的文化创新寄予很高的希望。目前上海文化创新的力度还不强,引领力还不够,这正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 第2篇

全球每天都有一个剧院在演出《妈妈咪呀!》,首部中文版的世界经典音乐剧,中英韩合作,汇集两岸三地精英,中国演员、中文对白、中文歌曲,更具亲近性与认同感。

《妈妈咪呀!》中文版又回来了!中文版以强势的“舞后”风采再度回归北京市场,将于12月24日~1月19日登录北京世纪剧院,开启内地巡演最后32场的演出。

经典剧目新鲜面孔,对于北京观众来说,这个苏菲有点“酷”。阳光的笑容中带着一点野性,黝黑的皮肤、干练的外形,新版苏菲的扮演者俸俊喜来自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妹子能歌善舞的艺术天赋与坚强独立的个性,赋予了苏菲崭新的灵魂。

除了女儿苏菲,另外一个惊喜的变化就是胖妈罗茜的扮演者邱玲的实力加盟。大家所熟悉的邱玲一直以来活跃在话剧舞台,有着丰富的喜剧表演经历,此番跨界音乐剧新人,这种角色的转化看似漂亮却也困难重重。面对挑战,邱玲坦言之前也有过担心,但很快就打消了顾虑,胖妈自第二季回归后一路好评如潮,没想到演得好,唱得也好,可爱幽默,同时也温暖人心,这是观众对新版罗茜的评价。

剧中女一号影子被媒体称为“中国音乐剧女王”。经过两季与英国导演的排练磨合,这一季的唐娜一角情感戏会更为细腻,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也和英国导演保罗有新的火花产生。而以歌声见长的影子驾驭唐娜剧中风格各异的高难度歌曲也更加炉火纯青。

经典音乐剧在国际上之所以常演常新,是因为每一期制作会有新的演员加入,与老演员相遇从而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在今年的《妈妈咪呀!》中文版中,三位个性闺蜜、一组叛逆母女、一对高个情侣,唐娜的霸气外露、谭雅的风情万种、罗茜的逗趣耍宝,苏菲的勇敢坚强……他们之间将发酵出怎样的情感激荡,都是这一季不能错过的亮点。

为此,国际版导演保罗根据演员,特点对不同组合的对手戏做出了相应调整,导演保罗说:“我不会告诉你他们在舞台的新呈现的究竟是什么,因为音乐剧的魅力就在于观众能在每一场戏中自己去发现新的东西。可我能保证的是,这将是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编排,绝不重复和模仿任何人。”

《妈妈咪呀!》作为一部世界级经典音乐剧,在始终坚持“国际音乐剧制作传统和标准”的同时,也在细节方面不断追随着时尚流行的脚步。此次告别演出中,除了三位“超级老妈”炫目的舞会服装外,新娘“苏菲”的那件精致婚纱将华丽变装“最炫希腊风”。

《妈妈咪呀!》版权方负责人马克表示:“为了让世界各种版本的新娘看起来更时尚漂亮,也为了让我们的婚纱适合不同国家的新娘,所以我们决定在全球范围内为苏菲更换婚纱,希望可以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也是该剧自1999年伦敦世界首演之后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更换新装。

上一篇:这件事教会我宽容作文下一篇:办加油卡介绍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