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2024-05-24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精选8篇)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第1篇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生活

——XXX铁西区平西乡XXX村

我们XXX村位于XXX北15公里,102线北1.5公里,共有9个社,11个自然屯,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5公顷,总人口1721人,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2010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模范村。

为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XXX村响应号召,积极行动,将环境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我村规划,这项工作会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的需要,也是完善我村村规民约,更加科学、民主的进行村务管理的需要。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格局。

为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对全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为各社下达了工作任务。同时村里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宣传、检查等各项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分社负责,每周对各社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随时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留死角,顺利

开展。同时,我们在各社张贴了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将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环境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宣传出去让群众家喻户晓,支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重点,扎实高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前些年,我们村在村屯整治工作上也是一个落后村,街道不整,道路不平,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基于这一点,我们先后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把村屯整治工作当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下,我村整体形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第一、完善街道整体规划,统一粉刷墙壁。全村主要街道两侧统一整理,道路更加平直;清理小巷内乱堆乱放,属于各户的,各户负责,其余的村委会集中清理,保持小巷畅通;打造两个样板屯,出资5万余元,购置涂料,雇佣工人,统一粉刷墙壁,美化居住环境,提升村整体形象。

第二、动用机械人力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全村干净整洁。为了做好各社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各社都修建了标准垃圾箱,避免了垃圾乱堆、乱倒现象,自四月份以来,村“两委”自筹资金40余万元,全村共出动人力100多人次,四轮车40多台次清理垃圾,共清理越冬垃圾235车,共清理路两侧

柴草垛71堆,粪堆25立方米,新建了两个垃圾点,对村主干道配置了专职保洁人员,所有垃圾实行集中堆放处理,彻底消灭了脏乱差现象,使全村环境更加清新。

第三、整理村活动室。区委、区政府出资15万元,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并新建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丰富广大村民文化生活提供平台,申请了一套高性能的音箱设备,全村老幼每晚跳健身舞蹈,人心鼓舞,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提高了我村向心力。

第四、做好路边绿化美化工作。我们一边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一边进行绿化美化,村“两委”出资20余万元在水泥路两侧栽植垂柳350多株,杨树9000多棵,丁香470棵,马莲3500多棵,使村屯环境得到美化。

三、破解难题,探索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不在一时,不是形象工程,开展活动的目的在于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全民法制,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实效保持好,让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从村容村貌到村风村气都有改变。

第一、落实责任、严格考核。一是落实责任,村委会与各社主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二是严格考核,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主要包括各社卫生大清扫、修建垃圾箱两大部分。按照这一考核标准,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

织人员对全村各社进行考核验收。对各社卫生保持情况每周检查一次,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各社社主任的工资挂钩,激发了各社的工作热情。

第二、抓好村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抓好农村群众可持续发展观念、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革除陋习。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第三、抓好奖惩制度建设。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奖惩制度,并与文明户评比挂钩,对环境工作突出的每户年底或节日对他们进行表彰鼓励。对环境差的乡直单位和个人,按评比规则取消一切评比资格以及福利,通过奖惩制度一是约束村民的行为,二是鼓励他们的成绩。

四、做好部署,彻底杜绝人居环境脏乱差。

第一、建议每家每户建立垃圾收集点,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扎堆乱投,如可回收垃圾如塑料袋各户收集,可自己卖废品也可交给村车辆集中处理;对于可利用垃圾,如烧的炉灰,可以给需要建房的农户,各家各户互相帮扶,使大家更加团结;对能集中的生活垃圾,如菜叶、瓜果皮等,由各户分散到农田,既能肥沃农田,又解决了垃圾问题。或挖或建,每家建立小型垃圾池,放入不能处理分解的垃圾,村安排车辆定期集中收集。

第二、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参与,让懒人不懒,靠自己劳动获得救助。既能通过劳动改造懒、散村民,又能让低保等救助制度更加合理,还能让卫生环境更加美好,一举三得,达到人居、生态、和谐的三者有机统一。

在今后的工作上,我们村要以发展村屯经济为着力点,以经济建设为载体,以改善村屯环境面貌为突破口,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把握机遇,明确思路,做到整村大发展,屯屯见成效,切实发挥样板村的带头作用,积极申报农村环保资金建设项目,完成秸秆气化站的建设规划,将村路沿线屯全部打造成样板屯,使我村村屯环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达到城乡一体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第2篇

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和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带领全村广大党员、村民根据整治要求和目标,按照整治计划,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基本完成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做到路面平整、畅通,环境整洁优美,空气清新怡人,展现出一个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新村庄。

一、基本情况

###村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总户数930户,总人口2596人,村庄区域面积3.03平方公里。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158458元。村两委班子11人,党员116人。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自提出整治工作目标后,我村全面部署了整治工作,把卫生整治和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卫生督查到位。

1、抓宣传发动到位。村二委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长及村二委会议等。专题研究和部署环境整治村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广泛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村创建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改善人均环境,提升文明素养,激发

和调动群众支持环境治理,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宣传环境整治村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此项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抓组织领导到位。村专门成立创环境整治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村班子其它成员为组员,明确责任人,做到整治工作和村级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建全整治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整治格局。

三、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1、落实安排卫生保洁。一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制工作。全村共配有专职保洁员4名,半封闭式垃圾站10个,垃圾桶50只,保洁覆盖面达100%。我村明确落实好保洁员工作责任制、责任区、签订协议做到定人、定标准、定路段、定区域、定报酬。二是以提高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整治档次。我村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健康知识,卫生和公民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搞好卫生的自觉性,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意识,通过垃圾桶的配备,村民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保持村容整洁已逐渐成为村民的意识。

2、硬化村内主干道。一是我村投入资金对村里主干道进行修整硬化:上新宅小桥头至白坎头段以及下店农村新建住房主要道路硬化,总长1000米左右;崇新庵朱家至上村新建住房主要道路硬化,总长800米左右;杨宅、黄藤市两自然村各硬化800米左右的新建住房道路硬化村道硬化总长度2600米。二是村干部负责,到各组挨家挨户动员广大农民对自己住宅四周杂草、垃圾、杂物进行卫生清理。村投入一定量资金、劳动力对道路两侧杂草,下水道及水沟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

整治。

3、绿化环境。为保证绿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村委特意建立一个绿化实施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周友安担任组长,全面部署绿化工作,由村长周辛安负责工作的实施,并与村委其他班子人员共同商讨,责任明确。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工作小组首先制定了专项计划任务,对道路、河道、以及公共绿地作了统一绿化部署,共绿化1000平方米,种树500棵。

4、开展河塘整治。完成对黄藤市门前塘、上新宅瑶塘、崇新庵上村厅塘的整治工作。通过清理淤泥、挖深塘底、修建专门排污渠道并对周围堤岸加固硬化,改善水质、改善环境。并对###村所有的山塘水库进行隐患排查,加固池塘提防,提高泄洪能力;疏通长度沟渠,清理渠内垃圾水草,保证水质清澈,水面无漂浮物。

5、确保卫生改厕。清除全村露天粪缸,新建冲洗式公共厕所,全村总户数930户,使用卫生厕所853户,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并有三格式化粪池一个。

6、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在硬件建设上,整修道路,整改公厕,畅通河道沟渠,做到生活垃圾及时处置,解决垃圾随意处置现象。在软件建设上,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安华镇###村村民委员会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第3篇

罗湖区某些城中村部分污水管道无出路, 直接排入河流或溢流进雨水系统, 混流现象严重, 使大量污水流入河流, 对辖区内的河流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部分管渠存在断面偏小、管网负荷大以及局部管段反坡等问题。

城中村生活污水一部分通过出户管直接排至房前的小明沟, 以明沟的形式流入片区内的管网, 另一部分通过出户管直接排到人工定期清理的化粪池, 然后再进入片区的管网系统。由于大部分生活污水采用明沟的形式排放, 实际卫生状况很差, 片区内存在乱倒垃圾, 乱扔废弃物, 地面积存的污染物较多等问题, 若下雨时, 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由于各街道辖区城中村的合流制排水, 污水流至深圳河各支流, 最终流入深圳河, 对深圳河造成严重污染, 深圳河水质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到穿越区的环境质量及城市的总体形象。

1城中村现状排水体制存在的问题

(1)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

罗湖区城中村周围的市政道路的部分排水管道存在过流能力不足、管道破损、堵塞、倒坡、错接等情况;部分市政道路仍存在未设污水管道导致污水无出路等问题。

(2) 雨污混流现象严重。

罗湖片区的大量城中村基本没有污水管网, 多数片区只有一套排水管网, 雨、污水混流通过明沟暗渠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3) 独立排水户偷排漏排现象严重。

独立排水户主要包括饭馆、发廊、商埔、洗车场、修车场、菜市场、垃圾中转站等。临街的餐馆商埔存在偷排、乱排以及乱接管现象。调查发现, 该类情况也比较普遍, 是重点污染之一, 此外菜市场、垃圾中转站、汽车总站的冲洗水也是重要污染源。

2整治思路及原则

整治的思路与原则是“一个原则”、“两项措施”、“三方面推进”和“四个同步”。

一个原则:坚持雨污分流的原则, 最大限度进行雨污分流的整改。

两项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重。

三方面推进:市政道路、城中村干道及巷道排水梳理整改, 三个层面共同推进, 做到上下游并重, 点面结合, 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 按照难易程度分批、分类逐步推进。

4个同步进行:①标本同治、正本与清源同步进行;②截污与治污同步;③工程措施、执法整改与管理措施同步;④系统完善、污染源达标排放与雨污分流改造同步进行。

3工程技术措施

(1) 考虑改旧合流制为分流制。

将旧合流制改为分流制, 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 由于实施雨、污分流, 可以将污水全部引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杜绝了污水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同时, 由于雨水不进入污水处理厂, 处理水的水质水量可维持较小的变化范围, 保证出水水质的相对稳定, 容易做到达标外排。要实施分流制, 对于现状条件的要求较高, 要求城中村道路的横断面有足够的位置, 允许新增管道的敷设。但由于城中村建成年代较长, 地下管线基本成型, 地面建筑拥挤, 路面狭窄, 如若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 存在投资大、施工困难等诸多现实问题, 在城中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对有条件进行雨污分流的片区, 需坚决的进行雨污分流。

(2) 保留部分合流管, 实行截流式合流制。

如果水体环境有足够的自净能力, 大部分城市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系, 保留老城区部分合流管, 沿城区周围水体敷设截流干管, 对合流污水实施截流, 并视城市的发展状况, 逐步完善管网, 改为分流制。这种过渡方式, 由于工程量相对较小、节约投资、易于施工、见效快, 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城中村管网存在的不同问题, 提出的一些整改措施见表1。

4综合整治方案

罗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的层面有: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的改造完善, 城中村主干道、巷道下排水管网的改造完善, 有条件的建筑排水立管的改造完善及独立排水用户的改造完善等。根据不同的层面提出以下3种整治方案。

(1) 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梳理整改, 并保留作为改造后的污水系统, 新建雨水系统。

在旧居住片区居民房的巷道内重新敷设雨水管接纳路面及天面雨水, 污水则利用现有排水明沟。

措施优点:将旧合流制改为分流制, 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由于实施雨、污分流, 可以将污水全部引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杜绝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措施缺点:该方案因涉及新建大部分单体建筑内雨水立管, 须要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梳理整改, 并保留作为改造后的污水系统, 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2) 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梳理整改, 并保留作为改造后的雨水系统, 新建污水系统。

在旧居住片区居民房的巷道内重新敷设污水管接纳各户生活污水, 雨水则利用现有排水明沟。

措施优点:可实现雨、污分流, 杜绝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措施缺点:该方案因涉及大部分单体建筑内合流排水立管的改造, 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因片区街面店铺往往为图方便而就近将废水排入雨水口, 易恢复成改造前的雨污合流, 导致改造工程前功尽弃, 改造后的雨水管沟易受污染。

(3) 现有不具备源头彻底雨污分流的条件局部位置, 以截排的形式作为临时的辅助措施处理, 为最终的雨污分流奠定基础。

措施优点:工程量相对较小、节约投资、见效快、可操作性强, 旱季时可将污水全部送入污水处理厂, 雨季可截流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同时相对分流制而言, 无须改造各建筑单体内合流立管。符合老片区内现状生活情况和文明程度。

措施缺点:①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仍然属于合流制, 由于污水、雨水共用一个管道系统, 在旱季, 会有臭气通过雨水口溢至街面, 影响片区内大气环境质量;②雨季时, 通过截流设施, 只能将部分合流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超出截流水量的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水体, 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

5实例分析

(1) 建筑单体入户合流立管改造布置, 原合流管改造用作污水管, 并增设伸顶通气帽及立管检查口, 将屋面雨水单独接出, 就近排入附近检查井或者雨水口内 (见图1)

(2) 巷道中仅存在污水管线且有足管的管位新建一条雨水管的情况 (见图2) 。

如图2, 在适当的位置新设一条雨水管, 原排水管线作为污水管线, 并对接入原排水管线的雨水口进行封盖, 实现雨污分流。

(3) 巷道中仅存在污水管线但巷道狭窄且地下管线复杂的情况 (见图3) 。

如图3, 在适当的位置增设雨水盖板沟, 可避免跟巷道内的各类管线交叉, 是一种具有机动灵活性的排水方式。

(4) 对于城中村干道的部分雨水管线由于部分住户的错接乱排, 导致雨水管在旱季有污水存在, 而改造的难度也比较大, 此种情况可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截污井, 对旱季污水截流, 使旱季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系统。

摘要:通过对罗湖城中村的水环境改造, 实现了城中村的雨污分流。并且针对各种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积累了城中村水环境改造的经验, 为以后的城中村水环境提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城中村,水环境,雨污分流

参考文献

[1]侯帅华, 贾宝秋.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0 (2) .

[2]杨根权, 崔丽琴.浅谈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J].给水排水, 2001, 27 (5) .

[3]王佐成, 李明水.浅析深圳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8) .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第4篇

关键词:村庄整治;实施措施;政府引导;村民参与

1、村庄整治的背景及现状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就是要村容村貌整洁,要实现村容村貌的整洁,必须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来创造宜居村庄。因此,在本次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中,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来进行本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设计,通过规划的推动和实施,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来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居住条件。

义成村位于川姜镇的东北部,南与磨框镇村接壤,东、北分别与海门市和南通高新区搭界,西与姜灶社区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约2.88平方公里。现状居民点位于村域东南部,紧靠金浩路东侧。集居区以内部南北小河为界,分东西两个组团,其中西组团为一期工程,由13幢多层公寓楼组成;东组团为二期工程,由14幢多层公寓和8幢小高层公寓楼组成。居民点内部道路、停车位等已基本建成,主干路沿线已架设了路灯,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活动式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已基本到位,区内环境卫生有专人保洁,基本上做到日产日清。现状绿化参差不齐,其中西组团较差,在绿化内夹种蔬菜较为普遍;东组团则相对较好,但绿化档次不高,品种较为单调,缺少小品等点缀。村服务中心位于集居区入口处,为一层建筑,办公条件相对简陋。(图1)

2、村庄整治的措施

在义成村的村庄整治规划中,着重对村口、建筑、道路、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整治。(图2)

2.1村口形象整治

采用环境营造与入口小品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入口东南侧结合小游园布置景观花木、趣石等,作为村庄入口标示。

2.2村庄建筑风貌整治

集居区为近几年拆迁安置新建的住宅小区,建筑外观质量较好。规划对有损建筑景观风貌的外墙、屋面、阳台、栏杆等进行统一整治,保证建筑外立面的整洁。

2.3村庄道路整治

对村庄破损的路段进行修缮,对现状路幅较窄,不能满足通行需求的路段进行拓宽。并在两侧宜展宽处规划停车场地作临时停车或车辆交汇,以提高道路的通达性。

2.4村庄绿化景观整治

规划强调村庄绿化的乡土特色,尽量保留现有树种,对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种应进行生态维护。主要道路两侧一般种植枝小叶茂的树种。次要道路和房前屋后空地宜种植果树木林等。村口作为绿化的重点区域,宜体现自然、亲切、宜人,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宅旁绿化应充分利用屋旁宅间的空间,以小尺度绿化景观为主,见缝插绿。游园及公共绿化空间应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绿化宜以观赏类乔木与花灌木搭配为主。水旁绿化应结合亲水设施安排,以亲水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

2.5村庄河塘及岸线整治

保留现有河塘水系,并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疏通,改善水质环境。禁止填埋村庄内部面积较大的水塘。对村庄内的河塘整治应以清淤疏通为主,对河塘边的原有树木禁止砍伐。河塘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宜采用自然斜坡形式,并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河塘绿化应尽量保持河塘岸边原有的自然绿化,河塘绿化以亲水植物为主,采用自然生态的形式,营造自然式滨水植物景观。

2.6村庄排水整治

雨水:排放主要采用自然漫排形式,对自然排放有困难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或暗渠收集方式。

污水:村庄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池塘。

2.7村庄电线杆及线路整治

对现状杆线和线路进行必要的规整,在最大化保留现状杆位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杆位调整。

村庄通信线路采用地面敷设,电信、有线电视线路亦为地面敷设。

2.8村庄路灯照明整治

照明采用独臂式路灯方式,尽量结合电线杆布置,在没有条件架设电线杆的位置,可结合建筑山墙布置。建议采用节能灯。

规划保留原有的路灯,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新增随杆架设路灯。满足村庄内无暗点的要求。

2.9村庄环境卫生及环卫设施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主要是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露天粪坑、畜禽散养,破败空心房,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设施。

环卫设施整治应重点对垃圾箱、垃圾房进行布局,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m。在布局上既要方便实用,又不能影响街道美观,一般采用可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房结合村庄规模、集聚形态确定垃圾房位置、容量。

2.10村庄配套设施及活动场地整治

在小区主入口处布置小区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方便村民办事、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在村庄南侧的小游园内设置活动广场,配置儿童游乐场地以及老年活动健身器材。

(图1)     (图2)

3、村庄整治的实施

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导、技术服务,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村庄整治规划所有成果应向村民公布,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办法能充分体现极大多数村民的意愿。村庄整治的具体项目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提倡村民自主实施部分整治项目。

义成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在资金投入上有政府出资和村民个体出资相结合的方式。政府资金的投入,保证主导控制作用,保障村庄环境整治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达到规划预期的效果。村民资金的投入使得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和自身的利益融合在一起,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过程中来,监督村庄环境整治的实施。

4、结语

村庄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改善村庄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乡村面貌的重要举措。村庄环境整治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民得到实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迎来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

[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3]《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苏办发〔2011〕40号).

[4]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标准及三星级“康居乡村”评分办法.

作者简介:

村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第5篇

为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做好村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广大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态环境意识。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村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形成村容洁净、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的农村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

村庄环境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一清两治三加强”,立足整治,注重长效,重点解决农村脏和乱两大问题。

1、治理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河沟、坑塘内多年积存的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

治理乱堆乱放。主要指清理村内柴草、杂物,清除村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全面整理收拾主干道,清理房前屋后的堆物堆料,村内做到柴草码放整齐。结合村庄开展的植树建绿活动,以绿治脏,以绿挤乱,选择成长快、易管护、适宜当地的植物进行绿化,逐步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村内要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消纳、绿化管护、公厕保洁的范围和责任,确保能扫得净、看得住、管理好;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环境管理和维护制度。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村庄整治,自觉遵守环境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确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基本考核标准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使每个村基本达到以下标准,并按标准进行检查考核。

1、干净。从村外到村内,基本达到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2、整洁。村内无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无残墙断壁,村巷无乱贴乱挂、无乱堆乱放。

3、村绿。街道两侧因地制宜植树、种花,村边、路边、沟边、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第6篇

根据镇党委、政府要求,为了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活质量,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四清、三基、二统、一化”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我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村委领导,全民参与。村、组两级切实加强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领导,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先清运后清扫,先治脏后治乱。先清运历史遗留垃圾,再进行大清扫,消除卫生死角。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实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整治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村环境状况达到“四清、三基、二统、一化”目标,并通过市县乡验收。

*.“四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

*.“二统”即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集镇污水统一集中处理。

*.“三基”即农村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村中道路、屋前、屋后基本完成。

*.“一化”即路边、屋边、水边绿化,在房前屋后,村道边植树造林,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达到美化村庄,净化空气的目的。

四、工作方法

*.大宣传:村召开全村党员组长动员大会,各组召开村民大会,县、乡办点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党员组长深入各组、户做好动员、劝导工作。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和致农户的一封信,发动全体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大清扫:发动全村党员、组长、保洁员开展卫生大清扫。首先带头清洁好自家房前屋后,整理好庭院杂屋。

*.大清运:村里组织人员将历史遗留的垃圾全部清运处理。

*.大评比:把检查结果在评比栏公布并进行奖罚,充分调动组长、农户的积极性。

*.大检查:由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全村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卫生死角或清扫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清除。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与单位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整改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动过问,确保所出现问题能得到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并全面掌握整改工作情况,保证整改工作有效完成。

(二)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牵头整改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召开研讨会议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从整体出发,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及相关单位做好工作,齐心协力完成整改任务。

(三)积极回应,正面宣传

要高度重视对整改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村委公告栏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广大群众通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强化监督,扎实整改

村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第7篇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根本目的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还农村清洁美丽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这不仅是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因此实现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县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家园行动等工作中,都对农村环境卫生和城乡垃圾收集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抓实抓好这项工作,既是当前的阶段性要求,更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

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愉悦群众身心,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凸显农村在发展中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是一件惠及广大群众,让农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事。

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垃圾随意丢弃,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富足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数量日益增多。但部分群众自觉收集垃圾的意识尚未养成。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往往是道路沿线村民随意丢弃在路边,等着公路养护人员、卫生保洁员上门清理;河、溪沿岸村民将垃圾随意堆放江边;住在村中的村民则将垃圾倾倒在房前屋后,等着天长日久自行腐化。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卫生意识欠缺,导致政府一直倡导的垃圾集中收集无法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2.基础设施滞后,收集转运覆盖不全。近三年,虽然政府日益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先后建设和购置了一批垃圾收集方面的基础设施,但客观上仍然存在数量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现象,部分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和保管不当,不同程度出现缺损。多数乡镇清运力量薄弱,有的甚至未配备专职清运保洁人员,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偏远村庄垃圾清运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一些村庄的垃圾坑经常出现垃圾外溢现象。许多垃圾卫生死角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互相混杂,加上人力、财力和精力等因素制约,短期内面广量多仍无法转运,导致臭气弥漫,影响周边环境。

3.村级经济薄弱,财政保障有待加强。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差,卫生保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除了正常的上级拨款,几乎无其他来源保障。县里虽然出台专项政策,对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实施资金补助,但按照现有补助标准,一个中等规模的村一般每年只能得到不到万元左右的补助,较小的村则只有千元。考虑物价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仅靠财政补助的.经费,远远无法应付卫生保洁开支,有些村连保洁员报酬都一降再降,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更是无力承担。

4.保洁机制滞后,监督管理有待增强。保洁考核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但现有考核方式的设计在督促、激发保洁队伍方面力度不大;考核中对模式化的常规内容较为重视,但对不同地区在不同条件下的保洁实效缺乏统一、科学的衡量标准。在以村为主的保洁模式下,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往往以集中整治应付突击检查,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常态化、精细化。

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建议

深化宣传增强意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卫生面貌,除了政府重视外,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于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做好宣传、营造氛围。由宣传或创建部门牵头,充分借助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制订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宣传方案,做到短期有宣传重点,长期有宣传目标,实现听觉上有声,视觉上有形,生活上有影,形成立体式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意义和好处,逐步改变不良习惯,自觉参与到垃圾收集和卫生保洁当中。

科学探索环卫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多策并举做好工作,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转运无缝对接。每个乡镇要制定规划,科学选址,建设、添置垃圾收集设施,延伸收集终端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运行体制,实现增点扩面。要结合各乡镇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环境卫生工作新机制,现在许多乡镇实行卫生工作公司化,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使得环境卫生工作业务上更专业,责任上更明确,管理上更有效。还有的村积极探索“垃圾不落地”,环卫机制不断完善。

找准抓手加强整治。乡镇、村要以生态、卫生、文明等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双清”行动、“四边三化”行动等重点工作,对照目标要求,制订工作方案,整合财力、精力,找准工作抓手,推动工作开展,提高工作实效。要以县农办的“农村环境卫生一键通”所暴露问题的督查、整改为契机,在发现一个整改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消灭一批同类型的卫生死角,实现以点带面。也可以在新闻媒体设立固定时间的“曝光台”,对卫生死角进行曝光。做到日常工作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通过抓日常、抓整治,促进卫生保洁状况持续得到改善。

提高补助强化保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村出一点、村民自己出一点“四结合”的资金筹集方式,实现运行经费的正常保障。激发和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热情,适当提高保洁报酬,结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克服“难为情”思想,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乡镇要加大公共财政向环境卫生工作的倾斜力度,特别是现阶段在完善基础设施、安排环境卫生专项经费等方面要加大力度,为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打实基础。

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第8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城中村,浙南水乡,环境规划整治

从狭义上说,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 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 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浙江省平阳县厚垟村便是具有上述两个特点的城中村。在厚垟村美丽乡村环境规划整治中, 针对传统城镇格局中的文化传承与特色体现, 以及城中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

1 项目简介

1.1 村落概况

鳌江镇是浙南古老的商埠, 北宋时期, 由渔人聚集成市, 清朝初期设置了海关, 素有“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之美誉, 是温州南翼经济、科技、金融和交通重镇, 也是平阳县的经济、金融、交通中心。

厚垟村位于鳌江镇东部, 现有土地面积887.6亩 (其中水田819.6亩, 旱地58亩) , 总户数370户, 总人口1493人。昆鳌大道贯穿而过, 交通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整个村庄四面环水, 有着粉墙黛瓦的朴素、星罗棋布的神秘和田园风光的恬然, 是未来鳌江镇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最前沿地区之一。

1.2 现状问题

1.2.1 传统青砖建筑文化走向衰败

青砖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 历经形式和工艺的演变, 以其美观、可塑性强等优点, 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依托厚垟河水上交通和大片水浸低洼田的自然资源, 厚垟村烧制砖瓦也已上百年的历史。但传统青砖、青瓦由粘土烧制而成, 占用大量耕地, 且砖瓦窑的生产作业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 临近昆鳌大道的一座砖瓦窑已经被有关部门强行拆除。作为历史遗存的砖瓦窑, 需要为其寻找新的存在价值。

1.2.2 河道水系生态状况逐渐恶化

乡镇企业大多为低技术粗放型经营, 与农田、居住点交织在一起, 缺乏环保处理设施, 污水、固废物随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浙南水乡特点的厚垟村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

1.2.3 村落空间肌理、特色风貌受到破坏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村庄建筑规模急剧扩大, 住宅无序建设、违章搭建现象严重, 与村庄的历史风貌冲突严重, 部分民居面目全非, 特色荡然无存。

1.2.4 存在村落消失的危机

厚垟村位于平阳县昆阳镇与经济中心鳌江镇的中心地段, 随着昆鳌大道的建成及平阳县农房集聚工程建设, 根据《平阳县鳌江镇北农房集聚点控制性详细规划》, 到2020年, 昆阳镇与鳌江镇将对接, 厚垟村将成为平阳县集居住、商业、商务及相关配套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在县域总体规划中, 厚垟村将819.6亩水田规划为商务设施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 厚垟村可能逐步消失 (见图1、图2) 。

1.2.5 地域文化特点

厚垟村地域文化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以“河网”为代表的浙南水乡

厚垟村四面环水, 水网纵横, 小桥流水, 古镇村庄别有韵味, 具有良好的江南水乡景观资源。

(2) 以“龙舟”为代表的龙舟文化

鳌江大龙始于明万历年间, 当地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 鱼虾满舱, 庆祝丰年, 在每年元宵节前夕, 兴起划大龙活动。厚垟村在每年的划龙舟比赛中都能勇夺桂冠, 作为荣誉, 村民将“大功臣”龙舟供奉在村内的灵应庙中。

(3) 以“青砖”为代表的砖窑文化

厚垟村以其独特的青砖生产工艺在整个鳌江镇乃至平阳县远近闻名, 传统工艺生产的青砖、青瓦在厚垟村已有上百年历史, 远销周边地区。村内现存的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砖瓦窑, 内部采用青砖叠涩形成穹顶, 与建筑史上具有经典艺术价值的罗马万神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规划目标与原则

2.1 规划目标

恢复厚垟村原有的水乡风貌, 在城市保留一块具有农业特色的记忆空间,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推动厚垟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环境美化、建筑立面改造、场地整治以及完善设施, 进行科学可行的景观方案规划设计, 将厚垟改造成一个古朴自然、如诗如画的生态水乡。

2.2 规划原则

以尊重文化、尊重现实、延续文脉为原则, 尽可能保留恢复原有空间格局, 做到保护与更新有机平衡, 因地制宜, 满足人们对居住、休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人性化原则:尊重人的行为习惯, 突出对人性空间的重视, 如提供舒适活动的公共空间环境等。

生态性原则: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和谐发展, 确保改造后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未来发展, 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原则:做到建筑外立面协调统一, 周边环境与建筑协调统一, 景观小品与环境协调统一, 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寻求变化。

经济性原则:符合经济美观原则, 控制投资造价, 具体操作上切实可行。

3 规划分析

3.1 道路交通规划

厚垟村内道路规划分为车行主道、车行次道、步行道路三个等级;车行主道路网呈三角形, 红线宽度为6~12米;车行次道主要为环滨水道路, 红线宽度为3~6米;梳理街巷空间, 局部拓宽, 形成岛内贯通的网状步行道路, 红线宽度为1.5~3米。重新设计滨水游步道和街巷道路铺装, 以青砖为主要铺装材料。村入口设置公交枢纽, 用于厚垟村的对外交通;结合公交枢纽设置机动车社会停车场 (见图3) 。

3.2 景观空间规划

保留“浙南水乡”的特殊空间结构, 将粉墙黛瓦、清幽、闲逸作为村落形象定位。一是对不符合村庄整体空间环境的现状场地予以改善, 二是对违章、危旧建筑拆除后形成的新的景观空间予以完善。主要通过种植景观植被、更换场地铺装材料、增加环境设施等措施, 使空间环境与厚垟水乡的空间格局相协调, 成为宜居、宜游的城中村落 (见图4) 。

3.3 旅游规划

引导特色旅游产业, 以原生态村落为载体, 依托鳌江镇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 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 发展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都市农业, 形成一个具有原生空间脉络、融合多重功能的“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水乡。总体布局有“田园牧歌养生区”“烟水渔庄度假区”“日月岛生态风景区”, 并开通水上游览路线 (见图5、图6) 。

4 整治措施

4.1 景观环境整治

4.1.1 村入口景观提升

厚垟村蕴含着深厚的龙舟文化, 并在每年的划龙舟比赛中都能勇夺桂冠。为弘扬村民的进取精神, 村主入口的形象采用了龙舟的设计意向, 名为“云起龙骧”, 寓意厚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能乘时而起, 卓尔不群 (见图7) 。

4.1.2 游园绿地整治

对村内堆满杂物的街头空地、随意搭建占用的场地、废弃的砖瓦窑等进行改造。拆除违章建筑、管线落地、打通街巷视线;清除任意堆放的杂物和垃圾、种植乡土植物、丰富绿化层次;增加凉亭、廊架等景观设施可供村民及外来游客休息;设置景墙和座椅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园路和广场主要采用青砖作为铺装;保留具有历史记忆的古树、古桥、石墙等, 放置赋有乡村气息的小品和构筑物, 如传统青砖砌筑的“残垣断壁”景墙、再现民俗传统的生活器具等, 增加趣味性、观赏性和游玩性 (见图8、图9) 。

4.1.3 庭院景观整治

保留传统的院落空间形式, 对破败庭院进行修复。村内庭院大多荒废, 杂草丛生, 少数庭院还保留着传统的青砖铺地, 样式图案多样, 富有特色。设计要求清除杂草, 保留高低起伏的石砌围墙, 水泥围墙太过生硬, 统一粉刷成白色, 并运用园林式的做法适当镂空, 用青砖、青瓦拼接形成的花格进行装饰。种植芭蕉、竹子等乔灌木, 增加绿化和硬质铺装 (见图10) 。

4.1.4 街巷道路整治

保持原有街巷空间尺度, 将传统文化以景观节点的形式穿插于整个空间体系中, 如对厚垟龙舟文化、砖瓦窑文化、水乡特色等的保护与利用。对传统风貌街巷的历史要素, 如树木、条石、青砖、石墙、传统路面铺装等进行保护;拆除有碍观瞻的围墙和闲置的违章建筑, 打通村落街巷;道路采用青砖、青瓦和卵石镶嵌的铺设;路边可放置赋有乡村生活气息的景观小品, 犹如一个“生活博物馆” (见图11) 。

4.1.5 滨水景观整治

沿厚垟河扩展滨水景观层次, 构筑亲水人居, 打造核心景观。保持河道现有的走向、宽度, 恢复原有的水乡特色风貌及空间尺度;疏通河道, 清理河道垃圾, 改善水质;打通滨水两岸道路, 沿河形成连续性的公共空间, 铺设青石板、青砖、卵石镶嵌的滨水步行道;种植水生植物, 实现生态驳岸;增加亲水空间, 形成“水如棋局分街陌, 山似屏帏绕画楼”的浙南水乡风貌 (见图12) 。

4.2 建筑整治

建筑整治的重点为保留传统建筑、整治新建建筑、拆除违章建筑三个原则。

保留:针对传统建筑采取的措施。村内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60~70年代所建, 另有数所清末民国的住宅, 这些建筑大多为砖石和木质结构, 还有崇福寺、灵应庙、翁乐亭等近代所建的宗教建筑予以保留。

整治:针对建筑质量良好, 但形态、色彩、肌理与整体水乡风貌不协调的新建建筑, 结合粉墙黛瓦的定位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以经济性为原则, 用最少的投入对所有建筑进行外墙的统一粉刷, 屋顶平改坡, 在现有建筑山墙上增加窗檐和青砖勒角。整治后的厚垟村如同一幅展开的水墨画 (见图13、图14) 。

拆除:针对与村落整体风貌有较大冲突且具备拆除条件, 或为违章搭建的临时性建筑, 或因基础设施建设而需要拆除的建筑。拆除后改为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恢复庭院空间或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

5 结语

城中村问题一直是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千年古村的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显得尤为脆弱, 如何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条件下, 使“城中村”成为城市居民思念乡情、记住乡愁的场所空间, 避免沦为城市综合新区, 正确处理环境整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挖掘、保护、利用村落特色尤为迫切和重要。

厚垟村环境整治中, 通过保留特殊空间形式、重拾传统历史记忆、引导特色旅游产业三个步骤, 精心重塑具有浙南水乡风情的“城中村”。以环境规划整治来梳理村落空间脉络, 引导村落产业体系, 从而实现古村的保护与传承, 对城镇建设中特色村落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奔, 杨忠伟, 郑皓.基于创新分类引导下的苏州村庄整治规划模型探索[J].小城镇建设, 2013 (10) :61-70.

[2]张学文, 陈齐特.村落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以江山市瓦窑村为例[C].理想空间, 2014 (7) :68-77.

[3]平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2013-2017) [Z].2013.

上一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下一篇:“词汇”“词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