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范文

2024-05-31

相信未来教学范文(精选8篇)

相信未来教学 第1篇

这篇课文我是从分析意向入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朦胧诗的相关特征来分析。但是上完以后,我听了其他老师的上课思路,觉得想法真的很好,为什么我没想到这样上呢?

本文的意象颇多,但是直接分析意象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意象是不同的,如果能从某些契机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找出本节所要上的内容,不是更好吗?

江青评价这篇文章到:“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课上我也让学生评价这句话,来更好地理解文章。但是倘若从这句话出发,提炼出颜色一次,让学生自己寻找本文中出现了那些颜色?这些颜色的意象有哪些?然后分类,得出一类颜色的意象的特征,很容易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内容。这样做,不但学生学得容易,教师也不会那么累了。

由此,我恍然大悟,实在是精彩啊!看来,好课是想出来的。必须多动脑筋,多思考啊!

相信未来教学 第2篇

这首诗歌的几个小节之间的衔接很自然,但是讲到意象的象征意义时,基本上由我自己讲出来的。而我的理解也是从教参中得到的,由于自己对诗歌没有理解,或者说,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透彻,导致自己不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只能把思考的结果呈现给学生。

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这句诗中的“炉台”这个意向,在教参中的解释是“产生希望的地方”,如何去解释这个象征意义的产生?我只能呈现我的思考思路:炉台上面一般可以放蜡烛,蜡烛燃烧着产生火,“火”的一般象征意义是希望、热情之类的,也就是说“炉台”就是“产生希望的地方”。

以后应该要加强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第3篇

师:同学们,在当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漂泊在诗歌的旅途中,用灵魂唱歌;然而,他又是一个精神病院的疯子,在福利院擦了十几年楼道,刷了多年的碗;他就像一只荆棘鸟,用流血的喉咙、嘶哑的声音,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他就是当代诗人食指。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诗作,请大声地念出题目——(生齐读)相信未来!

活动一: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师:读得不错,字音准确、声音宏亮。不过,我听到同学们在读第三小节时有两种不同的停顿。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生: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师:能说说这样停顿的理由吗?生:句子要有一个动词,“指”是动词;“掌”也是动词,掌握的意思。师:你是从语法角度去理解的。也有的同学在手指、手掌后面停顿;我查了很多音频资料,大多数的朗诵家也这样停顿。这是为什么呢?生:手指是不是像排浪啊?师:你发现了它是一个比喻句!同学们举起手来看看,手指像排浪吗?(生比划)师:一高一低,一个接一个,像一排排巨浪涌向天空!手像排浪,那么手掌像什么?生:手掌像大海,很宽阔。师:这个相似点抓得非常准。曙光和笔杆哪里相似呢?生:都是笔直的。师:是的,这是三个相关联的比喻句。选择在“手指”、“手掌”后停顿,是从修辞的角度整体把握这一小节,而且,这样停顿还能造成一种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其实,无论哪一种停顿,我们都能读到一种豪气冲天的气势,仿佛看见一副雄浑壮阔的画面,诗人面朝大海,张开双臂,拥抱着早上的太阳……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生齐读第三小节)

活动二:品读诗歌,理解意象与情感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种豪迈!诗歌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仅仅读准字音和停顿是不够的,还得读出感情,要有自己对诗歌的想象和领悟。刚才同学们的内心读到了什么?请与大家分享一下。生:一种坚定的信念。现实很黑暗,但还能充满信心。师:同学们也这样认为吗?(生点头)我也赞同你们的理解。既然诗中有现实的黑暗,又有诗人坚定的信心,那么诗歌的情感也是在起伏着、变化着的。请大家拿起笔来,按照你的理解,画一条情感曲线,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变化。(两名同学上黑板画)师:请两位同学说说理由。生:第一、二节情感比较低沉,因为有一些感觉很压抑的词,像“蜘蛛网”、“无情”、“查封”,还有“悲哀”……这都是让人感觉很压抑的词,所以我画的曲线是向下走的。“排浪”、“大海”这些词,读起来比较豪放,所以,我觉得后面几个小节的情感应是节节攀升的。师:你说得对。所以,刚才读第三小节时,我们读得豪气冲天。你能说说后面几个小节为什么是节节攀升的吗?生:我也说不出来,感觉应该是这样。师:所以,你就跟着感觉走了?谢谢你勇敢大胆地表达想法。请这位同学说说你画的曲线。生:我画的和他不同,我把每一个小节的情感曲线都画出来了。除了第三小节我们的曲线是一致的,前三节和后三节我们都画得不同。师:哦,说说看?生:我觉得,前三个小节是告诉我们“怎样相信未来”,而从第四小节开始,是告诉我们“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一节是情感的呼告,一种坚定信念的表现,所以,每一个部分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师:你真是感觉敏锐!一下子就理清了诗歌的整体结构!请继续说。生:我觉得第一、二小节整体感觉是低沉的,但是每一小节中也有变化。比如,第一小节中的“蜘蛛网”这个意象给人感觉很压抑,“灰烬的余烟”也是很低沉的,可是到了后面的“铺平灰烬”、“相信未来”情感就应该上扬了。第二小节里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情感是低沉的,“凄凉的大地”更低沉,但到了最后的“相信未来”,情感又立刻上扬,所以我画的曲线都是前面低,后面往上抬得高。

师:(板书:蜘蛛网、余烟)这位同学不仅抓住“凄凉”等直抒胸臆的情感关键词,还抓住了体现诗人情感的意象来探究情感曲线。理解了意象,也就拥有了解读诗歌的钥匙。你还能给大家说一说后面的几个小节的情感曲线吗?生:第四小节是分析原因,情感比较冷静,我画的是平缓的波浪线;第五小节有“腐烂的皮肉”这一让人感觉很低沉的意象,第六小节一开始低沉,到“我坚信”情感开始上扬,一句比一句坚定;到了第七节,情感一下子放开,好像宣泄出来一样,这条曲线也就上升到了情感的最高点。(全班鼓掌)师:这位同学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探究诗歌的情感曲线,是非常成功的阅读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的前两个小节,哪些是表现“苦难”的意象,哪些又是表现“希望和信心”的意象呢?

(生回答,师板书:炉台、紫葡萄、露水、鲜花、枯藤)师:为什么这些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苦难或者希望呢?生:炉台很温暖,能让人感觉到美好。生:紫葡萄让人觉得特别甜。师:你是不是特别爱吃葡萄啊?(生笑)为什么不是小葡萄、涩葡萄而是紫葡萄呢?生:紫葡萄是秋天的果实,有收获的喜悦。师:同意。它象征着收获的喜悦。可是“紫葡萄却化为秋天的露水”,露水如何理解?生:露水很凉,形状像眼泪。这句话是说即将收获的果实化为乌有,变成了凉凉的眼泪。师:鲜花让我们想到什么?生:鲜花象征荣誉、成功、美好。师:美丽的鲜花却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作者怎能不苦涩呢?所以,他才用枯藤去表达他坚守的信念。枯藤虽干枯,却依然有生命力。我们解读了前两小节中的意象,看看黑板,这两组意象是什么关系?生:对比。左一列是压抑的,充满苦难;右一列则是温暖的、美好的。师:是的。我的板书上留了一个空,你们看一下,是哪一个表示温暖美好的意象没有写上呢?生:雪花,美丽的雪花,也是象征美好。师:(板书:雪花)对。这两组意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种天真固执的信念,是——?生(齐):相信未来。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意象能不能换位置?比如说“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紫葡萄,我的炉台化作了秋天的露水”?生:(摇头笑)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环境不一样嘛。每一小节的意象都是一个和谐的环境。有炉台才有余烟、灰烬;冬天用炉台,当然是冬天才有雪花。师:这位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啊!正如你所说,同一个环境的意象要和谐,紫葡萄是秋天的果实,才对应着露水、枯藤。所以,解读诗歌,我们不但要理解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不同意象组合形成的浑然一体的意境。在这个完整和谐的意境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师:(板书)无论世界有多黑暗,哪怕阴云密布、风雨交加、挫折重重,他都会用心中珍藏的一把利剑,刺破乌云、冲过阴霾、越过挫折,直指向自己坚定的信念。(生鼓掌)师:这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是一种看透苦难依然要拥抱光明的悲壮。谁来读读前三节,用朗诵来展示这种情感起伏的变化?(生读后,其他生鼓掌)师:这位同学用恰当的语调、节奏读出了坚守与悲壮,读出了情感的起伏变化,读得好!我们再看后面的小节。第四小节探究“相信未来”的原因。请齐读,“我之所以相信未来,是因为——”(生读第四小节)为什么诗人相信眼睛?生: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你的比喻非常恰当。在诗句里面,眼睛有什么特点?生:能够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师:对,这些词说明,眼睛能够看清历史、明辨是非。可是,作者为什么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呢?生:作者不相信当时的人们吧?当时应该很黑暗,我觉得只有作者很冷静的样子。

师:(PPT链接)正如同学所说,当时年仅19岁的作者非常冷静,有超强的洞察力,他“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正意味着当时很多人看不清现实。食指也是一名红卫兵,但是当他有一天,看到自己的老师被一群红卫兵围攻、毒打的时候,他忍不住冲进人群去救老师。你们可以想象,食指也因此遭到了迫害。而就是这种迫害,使食指冷静下来,认识到了红卫兵运动的幼稚、荒唐和危害。诗人不在乎当时那些“别人”的态度,他在乎什么呢?生:“人们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师:是的。他在乎的是人们对“脊骨”的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腐烂的皮肉是表层的创伤、暂时的困难;而脊骨呢?生:坚硬的东西,就像中国的脊梁一样,有不屈的信念。师:对,有内在的灵魂。诗人特别“焦急”,“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他希望人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锐利地识别什么是“皮肉”,什么是“脊骨”。所以,黑板上这位女生画的情感曲线更细致,更符合情感的起伏变化。第四节冷静;第五节低沉,积蓄情绪;第六节上扬,体现出焦急;最后一节斗志昂扬,向苦难宣战,达到诗歌的高潮!谁来读读这四个小节的情感变化?(生读)师:前面几个小节读得感觉不错:有平缓,有昂扬,但是最后一节的情感不够饱满,你再试一试。(再读最后一节,全班鼓掌。)师:你热情的朗诵感染了我们!现在请大家一起,想象自己就是食指,沿着这条曲折起伏的情感曲线,读出那个时代的苦难和希望。齐读!(生读全诗)

活动三:联系时代,深悟诗歌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非常动情!特别是后三节,读出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老师都被感染了!但有人却说“诗贵含蓄”,“《相信未来》后三节太直白了,损害了诗的整体风格”。你们怎样看待这个评价?生:我觉得就应该直白。因为食指才19岁嘛,直抒胸臆,能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师:嗯。了解作者年龄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生:我也觉得后半部分不能太含蓄了。要坚信未来,就应该大声地喊出来。师:其他同学还有意见吗?生:我觉得不能太直白。就因为写得太直白、太直接,所以,食指才得了精神病。我看了助读材料,如果他写得含蓄一些的话,怎么能受迫害呢?师:知人论世是评论作品的一种原则,阅读助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你说得有道理,他当然可以含蓄些。含蓄些,就不会有权威人物给它一个“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的评价;含蓄些,19岁的诗人就不会被扣上“反动诗人”的帽子,遭受迫害,以致被送进精神病院。食指,当然可以选择含蓄些!可是,他最终选择了直白、勇敢地喊出“相信未来”,让这首诗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大江南北,最终成为影响、鼓励一代人的精神食粮。那,是个怎样的时代?(PPT展示“文革”背景)

师:1968年,是“文革”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个禁锢思想的年代、一个压抑个性的年代。学校停课、高考取消,全国大串联。红卫兵们毁坏文物,抄家整人,甚至于私设公堂,把一些所谓“反革命分子”打残、打死。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层出不穷的批斗会;国家主席、国家元帅,都成了批斗会的对象……在那个令人绝望的年代里,食指依然憧憬美好的未来。(生沉思)师:了解了时代背景,我们就懂得食指的处境了。所以,《相信未来》不是一个人的呐喊,而是那个时代所有被压抑的人集体的呐喊。如果,诗歌后三节还是像前三节那样,用含蓄的意象来表达,怎么会体现食指对人性的反思呢?这,正是食指的可贵之处啊!我们再把第七节读一遍,体会诗人对未来的渴望。(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声音宏亮、情绪饱满。世事变迁、岁月流转,这篇写于1968年的作品,经过46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今天读这首经典,你又能读出怎样的启迪呢?生:对待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我们也要象诗人一样,在精神上反抗。生:诗人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相信未来,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未来啊!师:说得太好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未来呢?我想一定有同学关心现在的食指。他住在北京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斗室,依然写诗、依然读诗,依然神采奕奕。食指没有变,老人对未来和生命还是不改初衷,充满渴盼和热爱。师:如果有一天,你的人生遇到了苦难;如果有一天,你被欺骗甚至于被抛弃。你是否也会像食指一样,固执地拿起号角,吹响属于你的“相信未来”?(生点头)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品读经典!(放音乐,生读)

结束语

师:人生漫长,受挫难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热爱生命、相信未来。感谢大家,给我们彼此留下生命中的一份美好!

执教感言

这次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让我深谙一个真理,那就是:课堂的主人永远是学生。对“少教多学”理念,我的理解是一句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预设的环节,用执教者的思考、情感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展示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的权利,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结果是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抹杀的是学生独特的个性。

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用画情感曲线图的形式作为贯穿第二环节的主线,让老师跟着学生阅读走,注重课堂的生成。每一个活动,我都要按照学生的阅读情况,依据课堂生成,灵活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意象、感悟情感。这样的设计最简单,也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课的时候,我只是问题驱动的参与者,在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多方对话。当我抛出“画情感曲线图”的时候,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超出我的想象;在“后三小节应直白还是含蓄”的讨论中,学生个性的回答,更是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相信未来》诵读课教学说略 第4篇

该诗被编入苏教版高一课本,旨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思考和探究,提高自己诗歌素养。

一、诵读教学步骤

如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体味《相信未來》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和作者那种令人折服的精神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效地开展朗诵活动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让学生在诵读中解读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韵味,激发情感的共鸣,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从而引发对青春、对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诵读学习可以分组进行。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

第一个诵读环节应该让学生自由诵读,独自体会。在学生诵读前,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该诗的情感之美,能简要总结出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诵读完成后,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提名让学生来回答: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提问结束后,教师简要谈出自己的对该诗的情感的体会:该诗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不屈的努力,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来思考诗歌的时代背景,从而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然后再进行小组内交流,让小组代表来介绍本小组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也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谈出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期提高学生的认识。

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开头的句子:“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和诗中“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等句子,来分析当时时代背景中所充满的迷茫、痛苦、矛盾。

由此引出时代背景,由教师介绍作者当时面对恶劣的现实环境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结合对诗歌的分析,让学生通过集体诵读来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体会诗中作者对未来的自信、乐观而又悲壮、沉重的情感之美。

2.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内容之美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边诵读边来体验,读后让学生谈谈该诗以什么意象表达了“相信未来”内容之美,该诗第一、二段通过蜘蛛网查封了炉台,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等内容和意象,传递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感觉,但在这两段的最后依然是在“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那种美好的信念,令人肃然起敬;第三段通过“手指”、“排浪”、“手掌”、“大海”、“笔杆”等虚幻的内容和意象,呈现出一种壮阔之美;第四段,“拨开”和“看透”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表达出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第五、六段两个诗段“腐烂的皮肉”、“ 脊骨”、“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等,呈现出的是一种坚定之美;最后一段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喷薄而出的朝阳,告诉人们坚定地相信未来,铿锵坚毅之美令人心灵震撼。

最后通过对诗歌内容之美的分析解读,让学生齐读诗歌,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美感。

3.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语言之美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语言之美,让学生在诵读后总结一下诗歌的语言形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和美感,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教师的讲说等方式认识该诗语言的几个特点:其一,对称整齐之美,比如,第一、二段中“当”字开头的句式和一、二、三段的结尾都是冒号后边的四个字:“相信未来”;其二,是自然变化之美,但是没有将整齐和对称贯穿到诗歌的最后,从第四段开始句式和开头的句子都发生了变化;从诗歌的韵律上来看,每四行一个小节,上下行之间的音步整齐对应,如绝句一般的押韵,每段开头的音韵读起来感觉非常响亮,特别是“ai”韵互相呼应,更是恰到好处。

在这个环节的最后让学生在齐读中,读出语言的对称整齐之美、自然变化之美等。

二、推荐相关诵读

经过对诗歌的诵读和一步步的升华理解,教师再对诗歌做出总结,《相信未来》为人们展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不管有没有经历那个时代,每个读者都会在心底油然升起苦不堪言的感受,但食指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迷惘、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就像射进人们心灵深处的一道亮光。接下来选择一首食指的诗歌让男生来做配乐朗诵,比如,《相信未来》的姊妹篇《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背景》等,以期加深对诗人作品的理解。同时,为了更深刻地体会食指诗歌的特点,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并布置学生去收集更多食指的作品来品读。

真正的诗歌教学是贴着语言心脉的蜗行、摸索,需要默读、吟诵,需要止水般的心境去品味,需要在诗化语言的绽放中领略诗意,体会到人生的激情。这样,诗歌的教学才是成功之花的绽放。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入: 什么是诗? 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以下PPT演示)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由此诞生。

20岁,食指以他的青春与热情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往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三、知人论世(部分PPT演示)

1、食指简介(先由学生谈谈对食指的了解)《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初步感受,朗读生疑

1、请学生自由诵读,注意如何才能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提醒学生重点朗读诗歌的第三小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2、第三节是诗歌的难点,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讨论朗读的方式。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读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明确:两种读法教师先不予以作判断,尊重学生初步的学习所得。)

五、意象解读

1、请学生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适当引导)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1)找出第三节的意象? 明确: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实质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第一种读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笔杆”。第二种读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笔杆”。

(2)请学生想象“排浪”的特点,“手”与“手指”哪个更符合“排浪”的特点?(同样“手”与“手掌”哪个更符合“大海”的特点?)明确:“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与“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明确:感受阳光射入窗户的感觉,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长长的笔直的“笔杆”。

六、示范朗读体验,主旨探讨

听示范录音,体会诗歌的节奏以及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作者这样反复强调,在那种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识。整体感受诗歌,探讨诗歌的主旨。

通过吟诵与朗读,我们逐渐走入了诗歌的已经之中。对于《相信未来》这样一首诗歌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读呢?前面我们讲过,当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诗歌主旨,教师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引导。

七、多形式朗读,加深对诗歌的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男生、女生、齐读等,视教学时间而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激发学生发出青春的呐喊。

八、学生小结课堂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白纸,请一到两位学生小结课堂。

九、课后拓展

背诵诗歌一至三小节,参照诗歌的一二节,访写一小节。要求尽量切合诗歌的感情基调。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食指经典诗歌赏析

食指诗四首:

一、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三、命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四、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78年北京

十、板书设计

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 <-------| | / 热爱生命

食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第6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时长

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第一页)

(二)朗读诗歌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ppt展示第二页)

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

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

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文革时期

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

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

生:人与人之间的

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

生:生活的贫困……

师:(ppt展示)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无情,面对生活的贫困,面对社会的凄凉与精神的失望,诗人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生:相信未来

师:对,相信未来,坚定地相信未来。我们试着体验一番这时代的呐喊。读前面三节,女生从开始读到“写下:”时,我们一起读“相信未来”

生:读……

(三)赏析诗歌

师:大家配合得很好!诗人常用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在诗的前三节中,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现失望、困顿,哪些意象来寄托希望与美好的情感的?(ppt展示问题)自己找两分钟。(板书——赏)

生:动笔找

师:组内交流,看彼此的看法是否一致。

生:交流

师:(ppt展示)哪些意象是表现困顿与失望的?

生:……

师:(ppt展示)对,有……哪些寄托了美好与希望情感?

生:……

师:(ppt展示)诗人除了通过选取特别的意象来寄托两种不同的情感外,前三节中诗人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前三节中哪句话多次出现了?

生:……

师:一个句子或短语在文章多次出现,这是什么修辞?

生:……

师:(ppt展示)反复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说有什么作用?

生:……

师:除了“突出坚定地相信未来”外,在刚才的朗读中,反复朗读“相信未来”,我们体验到了什么呢?(ppt展示)

生:……

师:除了“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外,这首诗还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呢?我们再齐读最后一节。“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起。

生:齐读

师: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生:……

师:抒情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一种是……

生:间接抒情。

师:直接抒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也让人更容易把握其情感。)(ppt展示)

师:(总结)面对困境,诗人不惮自我客服了,他还承担起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树立起民族的精神脊梁,恳切地呼唤苦难中的民众用战胜死亡的年轻去不屈不挠地努力,坚定地相信未来。你是否听到了他的呼唤?再次齐读第七节。“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起。

生:读

(四)课堂演练

师:中国的脊梁是敢于正视生活的困顿,敢于直面苦难的人生的。民族的精神激励着那一代的人,也鼓舞中着现在的我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ppt展示其事迹)他是谁呢?

生:……

师:对,他就是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下面是专家们给他写的颁奖词,我们一起朗读……

生:读

师:这段文字跟《相信未来》的哪几节有联系?

生:一、二节

师:有什么联系?

生:格式一致

师:对,形式相似。旧瓶装新酒,不仅外观美,味道依然有。专家们在写作时都可以模仿,我们可不可以呢?

生:……

师:现在我们就用6分钟时间,1、模仿诗歌的第一或第二节,选一个在困难中依然挺立的人写一段话;2、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部分,在横线上续写两三句话。

面对混乱的现实,他会忧伤,但他依然保持孩子般的纯真;———————;——————;——————。即便对时代绝望,也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ppt展示)

生:写

师:(过6分钟后)组内互评,推举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分享给大家。

生:交流

师:哪些小组做好准备了?

生:举手,朗读

师:点评……

师:看着同学们刻苦努力学习,老师也为大家写了两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希望大家都能如此。

下面是拓展阅读汪国真的《只要明天还在》,当你或是在迷茫时,或是在困难中,不妨用这两首诗为自己打气。

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慢慢消融

相信未来教学 第7篇

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个个睡眼惺忪,梨花带雨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吧,就说做梦吧。

师:同学们刚才经过了午睡,发现你们睡态真美,(生笑)你们梦到什么了?梦见我了吗?(小刘有些自作多情,生笑)其实白日做梦是很正常的。比方作家经常就做白日梦。《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做的白日梦。现实生活中的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梦来实现。我们上节课送给大家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一首诗——

生(集体):咏蛙。

师:现在背诵,像青蛙一样呱呱叫。(生笑)(学生集体背诵,颇有气势,听取蛙声一片)

师:果然是青蛙。此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家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样的。现在让我门回到初中时代,再次重温一起走过的日子。(出示天净沙秋思(下面学生一片兴奋,)有学生在轻声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打住,老师问问大家,初中时候,你们老师是怎样讲解这篇作品的? 生(1):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也没讲什么。

生(2):老师说,这是讲秋天的游子的思念,写的很苦涩。师:你讲到了作品的内容——还有呢?

生(3):这是一首小令,好象说是秋思之苦,很有地位。师:哦,你提到了体裁和价值。生(3):还有写景很有特色,与众不同。师:讲的详细些。

生(3):通过一些名词的堆积,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学生接(小桥流水人家)基本没有动词。但给人震撼。师:怎么个震撼?

生(3):暗淡的景物。蔓延的黄草秋日冷清的小桥,看到村子中炊烟袅袅,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无聊。马是瘦的,而且行进在萧瑟的西风中,此刻看到的夕阳。正是残阳如血。写出了人生的漂泊。

师:讲的太到位了!你融合了个人的情绪体验。谢谢。用意象来体现人物的心态,而这些景物明显就带上了人物的情感。尽管人生失意常八九。我们依然要坚信不经历风雨——

生(集体):哪能见彩虹。

师:对,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出路的寻找出路,有这样一位寻找者,他一直漂泊在诗歌的旅途上,他用他的灵魂在歌唱,像荆棘鸟一样直唱出鲜红的血液,而他又在残忍的误解和冷漠的白眼中定格,被人用无情的食指在背后指指点点:看,这个疯子。然而他仍然站立在诗坛阵地中,是诗歌中的王者,为后代人诠释了一个生活的本质: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当 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学生跟着轻声朗读,以至声音越来越响)

师;谢谢同学用心的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心和老师一起跳动的韵律,和食指在心灵上产生的共鸣。不知大家有否注意到此诗的写作时间?

生(集体):1968年。

师:这是一段令人难忘和痛心的时代—— 生(部分):学生文化大革命。

师:对,就是十年浩劫,是中国人心中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狂热摧毁了理智,血腥染红了大地,成千上万的青年离开城市,上山下乡,投身所谓激情燃烧的时代,激情过后,年轻的心灵明显的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荒诞,一种被骗的情绪涌上心头,充满了时代的忧虑和个人前途的迷茫,而这首诗就是大雾弥漫中的灯塔,给人以光明和力量。从结构来说:这首诗可分做两层,标志性的句子就是——

生(部分):我之所以这样坚定的相信未来,是因为—— 师;对,可见前三节是写—— 生(部分):我怎样相信未来。师:后四节是——

生(部分):我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师:对。前三节是结果。后四节是原因。现在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你是喜欢前三节还是后半部分。

(学生讨论)

生(4):老师,我喜欢后半部分,因为这几节通俗易懂,写的激情澎湃。比如。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师:你是说后几节是直抒胸臆,类似前不见古人 生(部分):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生(5):我喜欢前三节,前三节诗歌含蓄,有味

师:刚才同学喜欢直截了当派,你是个含蓄婉约派。那怎么个含蓄法,说说听听——。生(5):前三节用了大量的意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天净沙类似。

师:知我者,XX生也。(生笑)既然有很多意象,大家找一找,并且说说你的独特的体会。(学生找意象,然后讨论)

师: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结果。

生(6):我喜欢蜘蛛的意象,蜘蛛网给人的感觉是阴森和荒凉,没有生气和活力,甚至有些恐怖。

师:你让老师联想到西游记中的蜘蛛精。(生笑)

生(6):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很有意思。炉台就是灶。是产生温暖的地方,是说有某种看不到的势力在扼杀温暖的事物。

师:讲解有道理。炉台其实就是我们南方的灶,当然我们现在是煤气灶,炉台很少见。就像我们说床,北方人叫炕。谁再说说?

生(7):我喜欢紫葡萄,(生笑)

师(微笑):你是盖北人吧,好说说葡萄吧。(盖北是我市著名的葡萄之乡,称江南吐鲁番。)

生(7);葡萄是甜美的的水果,却化为深秋的露水,就好比眼泪。是失望的眼泪。并且露水是一见阳光就化了的。有失望之情。

师:可见这是一滴容易受伤的露水。(生笑)生(8):我喜欢鲜花——,师:女孩子喜欢鲜花是天性。(生笑)

生(9):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尤其喜欢。我想这里的鲜花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恋人,或女朋友。是说女朋友不爱我了,跑到别人那里去了。作者感到失落。伤心。

师:有自己的见解。但鲜花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可能包括爱情。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流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谁还要说?现在葡萄吃光了,鲜花也被人采取了——(生笑)

生(10):我喜欢雪花,因为雪花代表着纯洁,在那个时代,纯洁的事物不多了,所以作者说美丽的雪花。还有凝露的枯藤,虽然是枯藤,但有露水,就是有生长的希望,作者看到了希望。

生(11):我喜欢漂亮的温暖的笔杆,对诗人来说,笔是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他来说,笔是油甘甜的。

师:那为什么说用孩子的笔体写下呢? 生(部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花朵。师:是这样吗?

生(12):是说孩子的眼光和心灵是纯洁的,是不受污染的,是善良的,充满天真。师:孩子的心灵永远是透明的。其实食指在7岁时写过一诗:鸟儿飞上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着愉快的日子里,问声老师阿姨您好!真正的孩子笔体的诗,就像皇帝新装中说出真相的小家伙。在那个虚伪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找回失落的纯真。诗人从本质上讲都是 3 天真的孩子,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上面的意像中,看到了荒芜饿艰难。贫困和悲哀。那是不是这里的意象都是暗淡的?——

生(13):不是,后面就不一样。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老师,这几句话读起来很别扭——

师:那你该怎样朗读?试一试——

师(摊开手掌):你看,在诗人的眼中,他的他的手指就像 生(部分):好比涌向天边的排浪。师(展开手掌):手掌就好比—— 生(部分):就好比拖住太阳的大海。

师:这是两个很大气的比喻,当然这只手有点像如来佛的手,大而无边。我们允许诗人想象,我们惊叹诗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来,我们朗读前三节,一二两接读出承重,深沉,第三节充满豪气和激情。(学生朗读,效果好多了)

师:前面我们说过,前三节是借助意象来抒情,是间接抒情。后三节是 生(部分):直抒胸臆。

师: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师生共读后四节,可以看出很投入,完全进去了。简要的谈体会。)

师:同学们,《相信未来》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中,希望我们用坚韧点燃心灵的火焰,相信这是永远向上的火焰,是生生不息的火焰,是温暖一生的火焰。现在,老师很想和同学们PK一下,模仿前三节诗,写一个片段。当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超越老师,最后四个字必须是——相信未来。(学生开始仿写)

师:好,我们来交流分享同学们的成果。学生朗读作品,老师点评,师生兴致高涨,其乐融融。(以下是学生的作品部分展示)

(当寒风吹落最后一片黄叶,当凝霜孤单的挂满枝桠,我依然固执的摘下檐下的冰棱,在空旷的雪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当鲜花因凋谢而枯萎,当小草因践踏而消逝,我依然固执的用残存的种子,在坚硬的大地躯壳上埋下:相信未来。)

师;下面老师朗读另一首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相信未来 第8篇

后来在网上认识了很多糖友, 一下子找到了信心和方向。和孩子一起学习血糖控制的方法, 懂得了从每天的多次监测中摸索用药规律;学习打药的方法, 减少孩子的痛感又尽量保护好肚皮;学习扎手指查血糖的方法, 尽量减少用血量和减轻针口的创伤;学习饮食方面热量的计算, 让孩子得到合理的营养同时控制好血糖……还认识一些“糖爸糖妈”, 他们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医学知识, 因为我们有一样的遭遇和心情, 所有问题都得到大家的热心解答和探讨。孩子的信心也建立起来, 因为这里不管是同龄的朋友, 还是小弟弟小妹妹大哥哥大姐姐, 都愿意交流自己的心得, 在相互鼓励的成长过程里, 渐渐地孩子也乐意为别人“出谋献策”了。

接下来的生活里, 离不开最基本的一天测三四次血糖, 三餐之前打胰岛素。从刚开始时孩子抗拒打肚皮, 总要哭着说太疼, 到后来过了一个多月后, 孩子自己测血糖了, 这其中的滋味, 只有我们非常爸妈能体会得到啊。欣慰的是, 孩子一直没当自己是个病人。每天像完成作业那样去做好血糖的监测, 懂事的不吃含糖食物。想起有一次, 睡觉之前, 孩子天真的跟我说:“妈妈, 我跟你讲个秘密, 我测血糖的时候, 有时会特意去扎一个手指头。”我问为什么呀?“因为, 扎了那个手指头血糖结果很好, 所以下次就还是扎这个手指, 以为是这个手指的血糖好。”我心里“嗖”的揪了一下, 孩子好可爱好天真, 我们大人有时不也是这样吗?又想起有一次, 我突然感觉低血糖, 孩子马上拿来血糖仪给我测量, 看到结果3.3, 孩子马上拿糖给我吃, 还吩咐我坐下休息等血糖回升。我说:“妈妈没事的, 不用这么紧张照顾妈妈。”孩子却说:“妈妈, 平时我低血糖时, 你不都是这样地照顾关心我的吗?现在我也要好好照顾好妈妈。”我不禁热泪盈眶, 孩子突然间长大了许多, 也许是因为糖尿病的缘故吧。

上一篇:学习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汇报下一篇:职场宣言励志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