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趋势范文

2024-06-27

考研趋势范文(精选8篇)

考研趋势 第1篇

不可否认,对于广大本科应届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学们应先对考研整体有所把握,了解最新政策、变化和最要求。

考研十大必知趋势

随着国家连续十五年高校招生人数扩招,毕业生人数也从的114万一路飙升至顶峰,预计今年毕业生总数达到创纪录的770万人。

面对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严重贬值,加之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重塑自我,提升学历含金量, 在更加精专的领域有所作为,为了走向工作岗位努力汲取养分,绝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选择考研!这就是近年来考研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考上研究生、考上 211、985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将成为大学生朋友们毕业季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首先,来看看2017考研十大热点趋势:

热点趋势一:报考人数反弹、录取分数走低、热度升温,形成小高峰

全国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增长7% ,但近五年学术型硕士各学科门类中经济、管理、医学、法学录取分数线总分,均处于持续降低的趋势。

20考研十大必知趋势热点趋势二:专业型研究生渐成主流

全国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85万人,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今后报考专业性研究生录取难度会持续增大,录取分数会持续增高 。

热点趋势三:考试难度稳重求变

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英语、政治较平稳,数学难度大幅提升!

热点趋势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

1、推进分类考试:

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和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科目分别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初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国家统一出题,300满分,口腔医学类学校可自主选择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或自主出题;

2、改革初试复试内容: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考核有机结合,提高考查实效性;

3、招生单位可自主划定临床医学类复试分数线;

4、将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

5、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热点趋势五:“推免生”成了“香饽饽”

名校越来越看重学生综合实力,有机会竞争到名额的同学要倍加努力,争取得到推免机会。

热点趋势六:大学新生人数相对稳定,考研报考人数不会暴增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

20研究生扩招比例有限,指标会倾斜专业硕士。

热点趋势七:报考院校和地区分布两极化仍然严重

建议学员选择院校时可以考察西部地区重点高校。

热点趋势八:司法考试资格的明确

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获得其他相应学位从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

热点趋势九:专业学位考生现场确认便利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热点趋势十: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专攻研究生报考政策更加利好透明

国家重点给予相关符合资格的少数名族或退役大学生考生初试分数优惠。

考研趋势 第2篇

从考研政治真题看考研命题趋势,越是到了考研冲刺备考阶段,越是要重视考研政治的历年考题,考研教育网建议考生从考研政治真题中发现命题的规律、掌握考研复习的方法和答题技巧,如此定能事半功倍快速提升20考研政治的得分率。下面我们就从的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开始: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马哲答题技巧

・考研政治经验 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 道德建设

・考研政治试题

一、强调学科重点

从34题要求我们使用的考点来看,主要使用的一个是辩证法的考点,第二就是认识论的考点,每年的34题都会考到辩证法的原理,或者单独考辩证法,或者既考辩证法,也考另外一部分可见辩证法认识论是最重要的,今年34题需要我们用到的原理和考点一个是辩证法的,一个是认识论的,只要我们把这两部分的原理搞清楚,34题应该说不在话下。

二、注重理论基础

尤其是从选择题来看,20考研政治考试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各门课程的学科重点,基础知识来出题的。比如原理的题目,考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考到质量互变规律等等。都是围绕每门课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来出题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

考研教育网老师总结从35题到38题都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紧扣着社会热点来出题的。

35题主要考到的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是这么多年来社会一直很关注的一个现象,在我们的28题里也有专门的题目,强调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36题讲的是辛亥革命,当然,它侧重于考察的`是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它的思想学说,理论贡献和它的实践作用的继承和发展,去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我们也强调辛亥革命在年是最有可能考分析题的一个问题,今年确实考到了。

37题考的是诚实守信,考的是道德观,去年发生了很多道德方面的一些现象,有正面的,也有很多负面的现象,假冒伪劣等等,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应该说也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我们28题专门有一个题讲诚实守信的问题。

38题主要涉及到的一个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竞争的特点,以及反恐,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和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强调过今年考研当代部分有两个热点问题我们都要关注,一个是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问题,第二个是中东局势,今年主要涉及到反恐,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我想这四道题应该说是紧扣着去年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时政,时事方面的东西,社会很关注的问题来出题的,这个特点是今年的命题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四、突出理解能力

很少有死记硬背的题目,除了选择题,你把一些知识点背好就能选出来,分析题都是结合材料,结合实证考察了学生的比较能力,综合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材料本身的理解的能力,没有直接的把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直接移植到试卷上就是标准答案的,没有这种题,强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的测试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考研趋势 第3篇

事实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 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考研成为大学生的热门选择。新形势下, 地方性本科院校更注重对“一技之长”的培养, 但其中仍有一批学生选择走上科研学术道路, 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笔者通过走访苏南地区各地方性本科院校, 获得宝贵的考研数据, 中期工作以问卷调查 (网络与实体) 和面对面采访两种形式开展, 参与调查研究的学生来自常熟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本次问卷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实际收回432份, 收回率达86.4%, 满足进行调查所需样本容量;同时在本次调查中, 笔者采访了50名来自不同院校的考研学生或有意向考研的学生。

笔者将以苏南地区各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 结合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 分析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现状。

一、调查和研究背景

资料显示,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但高端制造业却面临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人才荒这一组矛盾对立具有深层次的、制度性的原因, 即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失衡。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此时大批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向学术型、综合型大学发展。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各行各业急需大量多层次、多规格、实践能力强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 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在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 占高等院校总数85%~90%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主力。在此过程中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向。首先, 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 同时大力开展应用性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 并不急于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与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对此, 常熟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教研究所所长顾永安坦言:“有的高校升本后没几年, 专科专业仍占很大比例,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还未通过, 就急于申办硕士点, 准备升格更名为大学, 迷失了办学方向。”其次, 教学模式着重于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 而是着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最后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型大学不同, 主要基于应用性的开发研究, 而非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不过分追求深层次学问, 主要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应用性教育, 提升教学质量[1]。

三个方面的转变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应用型创新人才 (而非科研学术型人才) , 适应行业需求,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中一部分仍然希望投身科研或学术活动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在考研尤其是跨专业考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跨专业考研现状和分析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 跨专业考研早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统计资料显示, 2013年至2015年, 全国每年有160万—180万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其中跨考人数约占考研人数的60%。考生可以通过跨考就读心仪的专业, 同时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如今, 一些重点院校在录取研究生时已不再过于看重考生本科阶段专业和就读学校, 最终录取考生的学科跨度很大。许多跨考考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 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过本专业考生的水准, 得到各高校和导师的认可。但同时, 跨专业考研存在巨大的风险, 尤其体现在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巨大备考难度上。

笔者对苏南地区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进行了调查, 跨考人数约占考研人数的3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对考生考研专业选择产生影响。部分没有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受访考生表示:学校的培养模式可能会让我们在本专业上的竞争力不如一些重点高校的考生, 若是选择跨考, 难度会更大。

跨专业考研之“三问”: (1) 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 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 (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个的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跨专业考研原因 (动机) 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内部原因:“好奇心”和“个人兴趣”可以归结为内部原因。分别有4.1%和53.2%的受访跨考考生选择。现行的高考及高校录取规则要求学生在短短几十天内确定本科专业。因为学生大多对大学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了解不够充分, 内在志向和人生规划还远不够清晰, 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之下, 他们选择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专业。同时存在一定比例学生服从调剂, 被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因此, 跨专业考研成了这部分学生更换专业的大好机会, 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二次机会” (The Second Chance) 。而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 学生的个人阅历明显增长、思维方式日趋成熟, 因此对报考专业具有较全方位的认识, 将兴趣和社会要求、个人前途相结合, 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外部原因:“就业前景”、“名校情结”、“父母压力”、“学校鼓励”和“从众心理”可以归结为外部原因。分别有55.8%、76.8%、6.2%、5.9%和4.3%的受访跨考考生选择。其中不难看出, “就业前景”和“名校情结”是最主要的外部原因。

从就业前景方面来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 就业形势捉摸不定。一些前几年大热的行业已经相继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 这就需要大学生转变思路, 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 跨专业考研可以作为快速适应社会竞争的手段。与此同时, 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意味着各行各业将具有更高的专业化程度, 也意味着社会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行业。另外, 社会上的许多用人单位不仅对应聘者的学历提出了高要求, 还更注重其专业背景,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需求。就现状而言, 拥有较高学历和较强专业能力复合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某校计算机学院受访考生Q表示:我的数学基础可以说相当不错, 所以报考金融学时有很大优势。这个行业就业前景光明, 现在又是信息化时代, 我相信计算机技术能和金融学知识很好地互补融合。

“名校情结”是问卷调查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所谓“名校”, 大多是研究型高校, 因此绝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不属于这个范畴, 也没有设立硕士点, 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趋势下, 各院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部分考生高考时表现不尽如人意, 与名校失之交臂, 所以往往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考生来说, 就读名校意味着更拥有优质的科研资源和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也是理想推动使然。当今社会, 用人单位根据学历背景衡量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名校文凭依然拥有相当的竞争力。由于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异常激烈, 录取率极低, 部分考生选择放弃本科阶段所学专业, 跨考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

(2) 跨考哪些专业?根据某著名学术期刊2013年进行的全网调查报告[3], 以下七个专业最受跨考考生青睐 (依次为) :会计硕士、金融学、新闻传播学、法律硕士、市场营销、翻译硕士、行政管理。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反馈, 跨考考生问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专业是 (排名不分先后) :财务管理学、会计硕士、工商管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两份榜单中经济金融类专业都占据半壁江山, 考生跨考专业选择的一致性越来越强。这些专业无一例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另外, 很多基础学科的考生 (数学、物理、英语、中文等) 青睐报考应用性较强、具有交叉性的学科, 例如国际贸易、对外汉语学等, 把自己良好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

要在任何一个专业取得有一定高度的成就, 就要长时间钻研。从榜单不难看出, 科研要素已经不是考生关注的核心, 所报考专业是否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后在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考生更关注的重点。就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考生而言, 情况也是如此。

某校外国语学院的受访考生W表示:本科我学的是商务英语, 英语基础较好, 而且选修经济类的二专业课程, 并获得第二学位。目前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普遍看好, 所以我选择报考国际贸易学。

某校数学专业的三位学生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经济学作为跨考专业。

就考研科目而言, 跨专业考研时占有优势的考生本科专业一般是数学和英语, 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统考科目基础扎实, 在全国考试中占据优势[4]。

(3) 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跨专业。有哪些差异?从数据上看, 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受访考生中有31.3%的文科考生和42.9%的理工科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其中选择文跨理考研的仅有2.9%, 而理跨文考研的占理工科跨考考生的37.6%。

纯文科专业例如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 这些专业注重于偏感性的认识, 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 三所受调查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几乎都没有为这些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因此, 文科跨专业考生主要集中在经管专业内部跨考。调查中出现财务管理跨考会计硕士、工商管理跨考行政管理、金融学跨考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跨考财务管理等。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相近, 符合跨专业考研中的“就近原则”[5], 大大提高了跨考的成功率。

理工科专业除了要求数学知识基础外, 还涉及大量专业知识, 这使得文科生跨考难度更大。更有甚者, 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了文跨理考生成功通过笔试, 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面试中被淘汰的案例。

某校受访社会学考生表示:本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弱项, 本科阶段学习中也没有接触高等数学, 所以在考研时选择避开数学, 选择跨考思想政治教育学。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准备考研期间, 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 您是否会犹豫继续考研?”35.8%的理工科考生表示会犹豫权衡, 比例高于文科考生, 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是多数理工科专业偏向生产应用, 在地方高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 积累了工作经验, 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工作机会。但文理科弃考比例均高于各大名牌院校体现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不同。

正因为专业特性和培养模式, 理工科考生跨考的选择面更广。调查显示, 大部分考生依然了选择理工大类中跨考, 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跨考高分子材料工程, 但与文科考生的最大区别在于37.6%的跨考考生属于理跨文考研。

某校理工科受访考生表示:在当代, 掌握一门理工科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我的数学基础不错, 准备跨考财务管理, 这算是一种文理互补, 自我完善。

商科管理类学位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近些年来成为理工科跨考生的热门选择。理工科考生数学基础比较扎实, 同时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跨理考研时大多选择了这类专业。调查中有多位理工科考生选择跨考金融专业。例如作为典型的经管类专业之一, 金融学的诸多理论建立在复杂的数学模型之上, 且金融学本身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工科考生大量来自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的行业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 使得他们在跨考时尤其是面试过程中占据优势。一些商业企业在招聘经管类人才时, 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工科背景。另外, 正如上述受访理工科考生所说, 理跨文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 文科和理工科相结合, 理论型和应用型相结合, 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在这三所位于苏南地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 绝大多数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动机是个人兴趣、就业前景和名校情结, 而跨考目标专业的选择是基于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水平。文理科大学生跨考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理跨文易, 文跨理难, 文理科内部跨考考生成为跨考考生的主力军。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只有一半不到的考生表示学校 (院) 提供了考研方面的指导, 而与此同时, 近七成的考生参加了考研培训班, 八成以上的考生存在一定的考研焦虑情绪。这表明, 考生需要接受考研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受制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 难以像研究型高校那样基于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科研工作, 学术环境无法与研究型高校相比。但是这类学校理应为考研学生尤其是跨考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例如开设数学和外语基础课程强化班、考研自习室及配备考研指导老师。课程设置方面, 可以采用“基础课程+跨专业公选课”的模式, 有效帮助跨考考生的备考。教学体系方面, 可以通过考察和征求志愿, 尝试分方向培养, 即在“技能应用型班”占主导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学术综合型班”。总的来说, 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同时兼顾部分希望走上科研学术型道路的学生。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 “跨专业考研”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地方性本科院校相继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教育事业稳中向前, 在各类教育改革中一向处于领先地位。因此,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 研究这两种趋势共同作用下的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考生跨专业考研现状并分析原因, 对于指导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考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跨专业考研

参考文献

[1]易丽, 夏建国.本土立场与实践关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蹊径[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2, 28 (1) :41-45.

[2]邱春霞.在校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动机调查与分析[N].泰山学院学报, 2012-1.

[3]魏巍.他们打算怎么“跨”[J].求学·考研, 2013 (11) :18-22.

[4]秦洋.跨专业考研原因何在[N].山西日报, 2003-10-29 (T00) .

考研翻译最新趋势和应试复习策略 第4篇

英语(一)和英语(二)在试卷结构上区别不大,但从总体难度上看,英语(一)偏难。就翻译部分而言,英语(一)和(二)的区别可见下表(表格来源于笔者所著的《2016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英语(一)翻译试题命题趋势

分析考研改革之后2010年到2016年的这七年真题,不难看出,英语(一)试题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 有一定专业取向,却属于“通识读物”

所谓专业取向,是指英语(一)翻译试题总是讨论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话题。所谓“通识读物”是指这一话题又是所有专业的所有大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比如,2010年的话题是“生态学”,文章选自于1949年出版的号称“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李奥帕德写的《沙郡岁月》(Sand County Almanac,又译《沙郡年记》)一书。这一年的试题中甚至出现了land community (陆地生物群落、陆生群落)这样的专业词汇,还出现了game (猎物)这样的熟词僻意。考生普遍感觉偏难,也有考生感叹“太专业了”,而其实这本《沙郡岁月》的书却是与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属于大学生本来就应该涉猎的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书籍。

2015年试题明显偏向“历史”话题,讲的是美国建国之初的历史,文章来源于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写的《美国历史概况》(中文有译本,杨俊峰等翻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这一年试题难度也比较大,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考试分析》(非英语专业,2016年版)的数据,翻译部分平均分数只有3.7分,相较于2014年的4.77分低了很多。以这一年试题中的第49题为例来说明。

例1:49) The first shiploads of immigrants bound for the territory which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 crossed the Atlantic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century explorations of North America.

解析 这个句子看起来几乎没有生词、难词,可是考生翻译起来很难安排逻辑顺序。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考试分析》(非英语专业,2016年版)的统计,这个句子是2015年最难的句子,难度系数为0.309,其余四句话难度系数分别为0.338、0.468、0.359和0.357 (难度系数数字越大,表明句子越简单)。

可是,只要稍微具有高中历史知识的考生一定知道:the Atlantic是“大西洋”;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century explorations of North America是“(哥伦布)在15、16世纪对北美的探索”;而句子中的主语The first shiploads of immigrants是“(1620年)第一艘满载移民的船——五月花号”。有了这些“通识能力”,再安排这个句子的翻译逻辑易如反掌。

参考译文:在15、16世纪的北美大陆探险过去一百多年后,首批满载移民的船只穿过大西洋,驶向了这片疆土,即今天的合众国。

当然还有2014年偏向“音乐”专业,却是讨论大家都知道的“贝多芬”;2016年偏向“心理健康”话题,也属于大家最近常说的“慢生活”(a slow life)话题。由此可见,“专业取向,通识读物”成了英语(一)翻译试题的最明显特征。

2 “文学气质”越来越浓

根据笔者在新东方从事考研英语翻译教学13年的经验发现,考研英语翻译命题人会刻意避开众所周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时代周刊》(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报刊,却会故意从某一本很著名的书籍中节选一部分。究其原因,是要刻意避免与考研英语阅读文章的来源重复。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既然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要考查考生阅读和翻译外国文献的能力。所以最近七年来,考研英语(一)翻译部分的选材除了2012年来源于《自然》(Nature)和2014年来源于《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其余五年都选自于某一著作。

诚然,考研英语翻译命题人会刻意避开选择那种特别具有文学色彩的书籍,他们出题的体裁绝对不会涉及英美散文或者诗歌。但统计最近七年的真题不难发现,文章的哲理性和文学性越来越强烈。以2011年试题的第48题为例。

例2:48) 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and a ration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top and the inf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bottom.

解析 这个句子中,“a justification …”与下文的“a rationalization …”构成了并列结构,同时a rationalization后面的“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 and the inferiority …”又构成了一个并列结构,这几个并列构成排比,明显增加了句子的修辞色彩。

nlc202309090150

参考译文:这种说法似乎是在为忽视贫困者的行为做辩护,为剥削行为、上层人群的优越和底层人群的卑微找理由。

这种偏哲理、偏文学性的“文学气质”的趋势在2016年试题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2016年英语(一)翻译试题来源于一本著作,是Richard Carlson和Joseph Bailey合著的《慢慢生活,与生命合拍》(Slowing Down to the Speed of Life: How to Create a More Peaceful, Simpler Life from the Inside Out)。要求考生翻译的五个句子中有四个句子都或多或少含有明喻、暗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3:46) We don’t have to learn how to be mentally healthy; it is built into us in the same way that our bodies know how to heal a cut or mend a broken bone.

参考译文: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与生俱来的,正如我们的身体知道如何让伤口愈合,让断骨复原。

例4:47) Our mental health doesn’t really go anywhere; like the sun behind a cloud, it can be temporarily hidden from view, but it is fully capable of being restored in an instant.

参考译文:心理健康并没有真的消失,就像乌云背后的太阳,它可能暂时被遮住而看不到了,但是它完全能够立刻重焕光芒。

例5:48) Mental health allows us to view others with sympathy if they are having troubles, with kindness if they are in pain, and with unconditional love no matter who they are.

参考译文:心理健康可以让我们在别人陷入麻烦之时,同情他们;在别人痛苦之时,友善待人;无论对方是谁,都能给予无条件的关爱。

例6:49) Although mental health is the cure-all for living our lives, it is perfectly ordinary as you will see that it has been there to direct you through all your difficult decisions.

参考译文:尽管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我们生活中的灵丹妙药,但它却非常普通,你会发现,它一直都在指引你度过艰难,做出选择。

英语(二)翻译试题命题趋势

英语(一)考研大纲翻译部分的要求为“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英语(二)考研大纲翻译部分的要求是“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 两相比较,考生可以清楚地发现,英语(一)翻译题目要求中的“概念或结构较复杂”这几个字消失了。所以,英语(二)的翻译部分一定更简单,分析英语(二)开考以来的所有翻译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二)的翻译部分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偏生活化”,来源于英美报刊

最近连续七年的英语(二)翻译的命题来源和试题内容如下:

2010年来源于Experience Life杂志,内容讲的是“Ted Ning找工作的经历”;

2011年来源于《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讲的是“信息技术行业也会污染环境”;

2012年来源于《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讲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带来的人才流失”;

2013年来源于《卫报》(The Guardian),讲的是“一个超强记忆症患者的生活”;

2014年来源于《时代周刊》(Time)杂志,讲的是哈佛著名教授“积极心理学中乐观训练的三个步骤”;

2015年来源于www.spring.org.uk网站,讲的是“在一条熟悉的路上开车的熟路心理效应”;

2016年来源于《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讲的是“超市购物心理学”。

由此可见,英语(二)翻译部分几乎总是来源于英美报刊或网络,内容都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点,通俗易懂。

2 总体理解难度不大,偶有长难句

英语(二)翻译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有时候文章还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要在翻译时做到表达通顺却并不容易。此外,一篇150词左右的文章中,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长难句,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们以2016年试题的第7句为例。

例7:After about 40 minutes of shopping, most people stop struggling to be rationally selective, and instead began shopping emotionally—which is the point at which we accumulate the 50 percent of stuff in our cart that we never intended buying.

解析 这是一个经典的长难句,总字数多达40个单词,甚至比英语(一)翻译中的绝大多数句子都要长。其中“stop …, and instead began …”属于并列谓语,“which … at which … that …”是三个定语从句嵌套在这一个句子中。

nlc202309090151

参考译文:大约购物40分钟以后,大多数人就不再努力做出理性选择,转而开始冲动购物——此时,我们购物车里所装的一半东西是我们根本没想买的。

考研英语翻译应试策略

1 “做”翻译,重视笔头表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应试的考生在复习中会进入两个误区。其一,习惯“看”翻译,不下笔去“做”翻译。考生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以为只要自己看懂了英语句子就能够翻译。其二,把翻译不出来归结为自己单词量不够—— 是自己不认识单词导致了不会翻译。

这两种错误的态度都会导致考生在考场上做不出翻译,要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么是“根本不知道怎么下笔”。怎么解决?方法特别简单:动手,拿起笔来,“做”翻译!把自己想到的中文变成笔下的中文,然后再仔细去读中文,回头核对英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如果没有,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一般下笔之后,真正遇到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是表达中没有注意上下文吗?是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语法结构没有看清吗?是中文逻辑安排不够清楚吗?考生只要真正动手做上15个左右的长难句翻译,就基本上算是翻译入门了,再坚持练习就可以逐步提高。

2 加强基本功,坚持练习

英语(二)的考生复习翻译,尤其在备考前期的基础阶段和中期的强化阶段,都可以利用英语(一)的翻译真题进行。因为英语(一)的句子更长、更难,掌握了英语(一)的长难句翻译,再应对英语(二)的翻译就会易如反掌。到了备考后期,考生再把英语(二)的翻译真题作为考前模拟试题完成即可,要适当注意段落翻译时中文句子的连贯性。

具体复习时,翻译英语(一)中的一个长难句一般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总时长大约需要20~30分钟。

①动手做题,写中文译文: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完成一个长难句的翻译。用时五分钟左右。

②查词典,改译文:做完以后,先不看参考译文,而是自己查词典,如果需要可以适当查阅语法书,弄懂这个长难句中单词、结构、语言的修饰关系和逻辑,进一步对刚才第一个译文做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用时十分钟左右。

③看参考译文,分析自己译文的对错:可以适当看看别人的参考译文,发现自己译文的优劣;注意不要迷信别人的译文,你的译文有可能比老师的参考译文还好;如果有错,问自己为什么错了,下次避免。一般来说,只要大概意思相同,准确了,就算正确了。用时十分钟左右。

④回头复习:多复习,不要“喜新厌旧”。要经常回顾自己以前的作业,确保自己记得曾经翻译过的句子中的词汇、结构和翻译思路。

如上所述,只要真正动手做到15个长难句,翻译就算基本入门了。如果再每天坚持,不停练习,不断复习,一天翻译一个长难句,两个月就可以做到60个左右长难句的翻译,从而突破翻译难关,同时还能提高自己阅读和理解长难句的能力。

借用我国老一辈翻译家钟述孔先生的一句话,“学好翻译并不容易,非下苦功夫不可”。笔者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规划,所谓“苦功夫”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每天坚持,必有大成就。

考研西医综合命题趋势 第5篇

一、20考研西医综合大纲特点

1、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 约50%

其中 生理学 约20%、生物化学 约15%、病理学 约15%、

临床医学 约50%

其中 内科学 约30%、外科学 约20%

4、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 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 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试卷总题量

180道选择题

二、2012年考研西医综合考试范围变化

基本上同去年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15研究生考研成为趋势 第6篇

今天从南京林业大学获悉,今年该校园林院再出考研“牛班”,0910011园林1班27人有3人出国,12人推免或考入研究生,共15人读研,班级升学率高达55 %,刷新了去年的记录。该班3名同学分别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爱德华州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录取,1人保送东南,3名同学分别考取同济、北京林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8人推免或考上南林,其余12人均已就业,其中数人受聘于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知名设计院、研究院,班级就业率达100%。

去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出了一个考研“牛班”,班上32人12人考上研究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研“牛班”是如何炼成的?班上学生表示,成绩的取得在于班级的团结氛围和每个人的勤奋努力。据该班同学张欣竹介绍,“我们班组建了两个考研团队,每天我们都互相监督自习。一起复习,一起做题,一起吃饭,整个过程中自己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任何的考研资料也彼此共享,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的,考研路上有个团结的集体往往事半功倍。”被专业排名全美第二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录取的凌新月同学,一共收到6所大学的OFFER,其中部分大学提供全奖。周意同学考前没过6级,考研时英语竟考出了81分的高分。

2016考研英语作文趋势预测 第7篇

2016考研英语作文趋势预测

按照历年考查的趋势,图画作文已经成为主流题型,连续考查了6次,分别是1998年的“如此承诺”,2000年的“世界商业捕鱼简史”,2001年的“爱心是一盏灯”,2002年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003年的“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2004年的“终点又是新的起点”,2005年的“养老足球赛”,主题变化多样,考法越来越成熟。

由于每年的大纲样题对考试都起到一种指导暗示作用,今年刚颁布的大纲样题又是图画作文,基本在预料之中,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依然要把图画作文作为重点。图画作文在命题上可以采取三维立体式,即提纲+图画+情景说明的组合,需要在审题和创作时面面俱到。在图画构造上又可以采取两图对比式,如2000和2003年考题。但万变不离其宗,语言第一位,结构第二位,内容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熟读甚至背诵不同类型的范文总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有对比意识,不要写出自以为很牛但对手们也都会的危险作文。

考研英语小作文

写作部分非常强调对考生基本协作素质、基础写作能力的测试,很多考生即使是阅读能力练到很强的程度,写出的作文也非常差,这在语言学上就是著名的理解力和产出力的差异。所以要像做阅读一样多练才行。当然,这一部分更加强调应试策略。

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应用性短文,包括“信件、便笺、备忘录等”,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尽管大纲样题中列出的内容为写信向书店购书,内容上很容易把握,我们还是需要了解掌握各种各样的书信作文。可以分为:辞职信、求职信、投诉信、感谢信、申请信、建议信、安排信、咨询信、通知信、订购信和退货信。

了解格式是应用文写作的最起码要求。不用考虑书写属于齐头式还是缩进

●勤思微信号:iqisni 勤小思等你一起学 一起玩 一起乐 一起high

式。但最基本的Dear XXX,以及Yours sincerely还是需要一步到位。

除外,要想在18分钟左右写好一篇既定情景的应用短文,这既需要具有英语言文字运用的各种基本功,又需要有根据给定情景迅速构文的能力。因此,考生对这一部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应用文写作做至少10篇左右的专项练习。

考研趋势 第8篇

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而且随着我们国家各航空公司的扩张, 需求这个专业的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大。应此毕业生很容易就业, 到各大型航空运输企业, 例如南航, 国航等, 而且从事该行业人员的薪水巨高。

2、统计学

这个不用我多说, 学统计出来是很好的。

3、电子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

说这个专业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反对我, 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学得好, 学出来, 学校不要太差, 就业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论电信公司, 还是各个电子公司, 甚至将来几乎各个行业单位都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随着3G牌照在中国大陆的发放, 以及将来电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明年国外电信公司的进入, 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出来工资也不低, 而且很多家里有背景的子女都是学这个专业, 我想他们都不会不自己的小孩放在最差的地方吧。不过这个专业不太好学, 能学出来优秀的少, 进入门槛很高。

4、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

这个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最佳专业, 为什么?中国的楼房, 城市规划似乎永远建不完。楼房拆迁重建, 城市建筑越来越多, 但等一批新的领导上任, 又要建, 所以这个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好专业, 而且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不过由于此专业的特殊性建议女生放弃。

5、麻醉学与口腔医学

看清楚了, 不是临床医学, 如今学医的就业越来越严峻, 但大部分学的都是临床医学, 而像麻醉学与口腔医学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而言高多了, 而且薪水升值的潜力很大。

6、汽车设计与工业设计

本来学设计的就很好, 而汽车设计与工业设计由于近来中国的工业化加速将来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7、交通工程道理与土木工程

与建筑专业一样, 在中国也是永远的朝阳专业, 甚至报酬更多, 特别是修高速公路与好的城市主干道, 钱来的比车还快, 而且前几年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 据我所知, 不是很多, 有名的如北京交通大学。

8、水利水电工程

这个专业能进电力部门是最好, 进不了可能就不是中国最佳专业了, 不过听说有些浙江商人开始在建水电站, 应该以后就业不难。

9、油气储备工程

有这个专业的高校在中国少之又少, 据我所知, 全国不超过七所, 可偏偏现在能源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是不用发愁的。

1 0、金融工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考研趋势】相关文章:

考研马哲命题趋势及复习方法指导06-07

流动趋势05-12

翻译趋势05-16

革新趋势05-30

考查趋势06-05

趋势检验06-09

预测趋势06-15

研发趋势06-16

十大趋势06-24

开发趋势06-24

上一篇:淘宝计划方案下一篇:党的四大纪律八大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