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燃烧器规范

2024-07-04

工业燃烧器规范(精选10篇)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1篇

燃烧器通用检验规范

为使燃烧器质量稳定,外观美观,获得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参照GB/T19839-2005 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做出检验规范。

1.原材料

1.1燃烧器所有材料需要符合设计图样以及技术文件要求和相应的材料标准。

1.2制造喷口的材料需要钢厂或铸造厂的质量保证书。1.3合金钢焊接材料需要钢厂或铸造厂的质量保证书。

1.4型钢和钢板应平直,切割表面应去毛刺,飞溅以及熔渣,暴露在外的气割应修磨平整。

2.制造

2.1工件组装时核对图纸,标准图号注意是否是左右件。

2.2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3 焊缝外形需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度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3.组装

3.1 箱壳以及风管外表面四周焊缝应严密,在有气孔或其他容许存在缺陷处应该进行煤油渗透实验。

3.2 燃烧器单个支吊架承载超过20t时,主要承载焊缝必须进行无损伤检查,采用磁粉或者着色探伤检查。

3.3 面需要清楚熔渣,飞溅以及毛刺。

3.4 焊缝表面单个气孔直径不大于2mm,当有多个气孔密集存在时,25mm长度焊缝内气孔数(直径不大于1mm)应少于5个。

3.5 各转(摆)动装置均应动作灵活,不得有任何卡、擦、碰等异常现象。3.6 燃烧气装配时,所有转轴孔处涂以耐高温的润滑剂。

4.性能检测

4.1 燃烧气点火后火焰需稳定,不可有回火现象。

4.2 在最大负荷下,自振动速度不大于6.3mm/s。

4.3 燃烧控制器:具有启动、停止、复位、报警等功能,控制应该灵敏可靠

4.4 运行可靠性检测:连续运行48H后,各系统无异常。

4.5 介质管路密封性:连接可靠无松动,1.25倍设计压力下,保压15min,管路压降不大于50PA。

5油漆和包装

5.1油漆和包装按JB/T 1615制定。

5.2耐热不锈钢喷口不必涂漆,保持金属本色。

5.3 机加工零件以及外部传动零件涂油脂保护表面。5.4 发货标志符合标准规定,应该准确、清晰、齐全。

5.5 带有水冷套的燃烧器应该尽量与水冷套组装后包装出厂。5.6 运输时,风门挡板处于关闭位置并固定,喷口、转动臂连接杠均应固定。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2篇

针对我们的燃料煤,煤的燃烧过程可以更加细化的来看,可以说是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水分蒸发阶段,也称煤的预热干燥和干馏阶段,煤进入炉膛受热后,水分即开始汽化析出,当温度达到100℃~105℃时,蒸发完所有水分;2)挥发物析出阶段,煤在持续吸收热量后,温度不断上升,当煤被加热至130℃~140℃时,开始分解出可燃性挥发物,形成焦炭;3)挥发物和焦炭的着火燃烧阶段,随着燃料温度的持续升高,达到一定浓度的气态挥发物(主要是氢、一氧化碳及多种碳氢化合物)在遇到氧气时便开始着火燃烧,放出热量,同时使焦炭继续加热升温,当挥发物快燃尽时,焦炭已经达到炽热发红状态(约600℃~700℃),即进入焦炭的猛烈燃烧阶段,4)焦炭的燃尽阶段,随着挥发物及焦炭的`燃烧,灰渣也逐步形成。经历一定时间燃烧后,焦炭外面已被一层灰渣所包裹,并在高温作用下熔化后形成一层硬壳,阻止没有燃烧残留的炭核与空气的接触,使燃烧进行的异常缓慢。这一阶段将焦炭尽量燃烧完,以降低锅炉热损失,节约燃料。

3 燃烧的基本要素

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前面已经提到锅炉使用的燃料按物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常用的固体燃料是煤。

煤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新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按煤的煤化程度由高到低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分为14大类和17小类。其中无烟煤的挥发分由低到高分为3个小类;烟煤按其挥发分、粘结性指标等分为12大类;褐煤又分为年轻褐煤和年老褐煤2个小类。作为燃料煤本身,不同的燃料煤也具备其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燃料也是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保障性条件。

我们工业锅炉常用煤来说,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要使燃料燃烧得快,必须要有较高的炉膛温度,炉膛温度越高,碳和氧的化合速度越快,燃烧就越快。一般要求层燃炉的炉膛温度在1100℃~1300℃,悬浮炉的炉膛温度在1300℃以上,沸腾炉的沸腾段温度在1000℃左右;2)利用空气中的氧来助燃,空气冲刷碳的速度越快,碳和氧的接触越好,燃烧就越充分,尤其是机械炉排,要根据煤在炉排上的燃烧阶段,来配合给适量的空气(鼓风);3)固体燃料灰分较多,残留碳被灰壳包裹,影响碳的燃尽,且灰熔点低时,易结焦影响燃烧。为此,一般在运行中要拨火或除渣;4)固体燃料在燃烧中飞灰量较大,随着烟气排至大气中,影响环保。为此,要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除尘。

为使锅炉达到经济运行指标,必须解决好燃料的完全燃烧问题。这主要受以下四个条件的影响:1)供给完全燃烧所必须的空气量;2)维持适当高的炉膛温度;3)空气与燃料具有良好的混合;4)有足够的燃烧时间,尤其是层燃炉,燃料燃烧必须需要足够的时间,燃料颗粒越大燃烧时间越长。若燃烧时间不够,燃料燃烧就不完全。

4 建议

通过对锅炉的常用燃料煤的了解,在其煤质本身、燃烧过程、燃烧特点和燃烧条件等方面都给我们重要提示,笔者结合文章中所阐述的情况,给予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1)选择适当的煤质,不同的煤有其不同的特性,密度、热稳定性、可磨性、粘结性、结焦性、结渣性和灰的熔融性等。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煤的特性会根据使用过程中的不同工况显现出来。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煤种是非常重要的;

2)给予足够高的炉膛温度,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温度,足够高的炉膛温度是不可缺少的助燃首要条件。为煤的连续燃烧持续燃烧提供充足的温度保障;

3)给予燃料煤适量的空气。煤与氧气的结合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燃烧状况,因此,在保证空气足量的条件下还要尽量避免不影响炉膛温度的降低。

4)给予燃料煤充足的燃烧空间和燃烧时间。燃料煤的燃烧需要空间也需要时间,因此炉膛内的结焦结渣的清理、煤层的厚度与链条炉排的输送速度的合理搭配方面都会对煤的燃烧空间和时间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强泰,等.锅炉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

[2]夏喜英主编.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奚光士等主编.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杨肖曦.工程燃烧原理.石油大学(华东)出版社.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3篇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汽、贫油的国家,目前国内中小型工业锅炉主要以煤为燃料。“十一五”国务院提出节能口号,“十二五”布署了提出大气排放减排的任务,因此控制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任务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大概有58万台、180万蒸吨的中小型工业锅炉燃煤系统急需改造,由于现有技术有限,锅炉燃烧性能不佳,热效率低,普遍在40%-60%;能源利用率低,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气,且混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此外,烟气的循环利用率低,也给后续的烟气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最终使烟气中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远远超过或者只能勉强达到排放指标,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染及破坏。因此对锅炉燃煤系统进行有效综合创新及改造,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现有的燃烧器工业锅炉运用情况

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开发过传统粉体工业锅炉应用技术,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配套技术和专用装备(如煤粉高效制备、自动控制系统、锅炉体积及布袋除尘器等)落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粉体工业锅炉的应用有了初步发展。如W型旋流式小型煤粉燃烧器,具有着火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锅体不结渣、低负荷等特点[2,3]。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烟温度高、空气过剩系数大、排烟热损失高、固体燃烧不完全高,热损失也较高,烟尘、SO2不能达标排放。在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实现密闭制粉,由于外购袋状煤粉需人工注入煤粉仓,因此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该锅炉系统还存在燃烧温度高、炉内结渣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等问题。四角燃烧方式由于在炉内易形成强烈的切向旋转气流,未燃尽的煤粉从气体分离出来,冲刷水冷壁,从而引起燃烧器及灰斗域结渣及高温腐蚀;且易存在烟气热偏差引起爆管等问题。

2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在我国新进展的研发

福建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联合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总结国内研发经验、在与多家院校合作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的工业锅炉系统。

2.1 工艺系统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的工业锅炉系统由低氮粉体(包括煤粉、生物质粉体、干生活污泥粉)燃烧器、立式锅炉、PM2.5旋风与袋式除尘器、双层变径旋流脱硫塔、新型煤粉计量式气动储供系统等构成,如图1。

燃烧器采用底置式锅炉,通过一系列技术降低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并且解决了炉膛内结焦等问题,实现了锅炉内燃烧器底置。燃烧器底置方式与现有常用布置方式相比,大幅度降低了送粉高度,简化了煤粉输送系统,节省输送动力,降低能耗,同时解决了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易磨损的问题,降低了安装和使用的成本;底置燃烧器也节省了锅炉房的空间,方便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

同时,低氮粉体燃烧器相比传统技术增设三次风、四次风,整体设计合理,对二次风、三次风及四次风的风量风压进行有效且灵活控制。新技术采用浓淡层燃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再循环燃烧技术的优势,实现氮氧化物低排放量的同时,还能够使煤粉的燃烬率和锅炉热效率都得到全面提升。

2.2 关键技术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的工业锅炉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研制高效新型燃料粉体:提高粉体的燃烧率。

②改善蓄热功能:通过对锅炉内膛壁材料研发,使锅炉高效节能。

③研究多级送粉、多级送风技术的技术参数:解决底置燃烧器结焦问题。

④研究烟气再循环技术:采用浓淡层燃方式,实现余热回收、低氮排放。

⑤研究双层涡轮湿法脱硫技术:增大反应液与烟气的反应面积、反应时间,达到最佳的脱硫效果。

⑥袋式除尘与旋风除尘的联合运用,以达到PM2.5的排放标准要求。

⑦PLC结合上位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锅炉的在线监控、记录与报警功能,使系统始终处于高效、安全的运行状态。

2.3 主要技术特点

①粉体集中供应。粉体由制粉厂集中磨制、统一供应,粉体质量得到保障。任何型号锅炉都需燃用与之匹配的设计粉体,否则会使锅炉燃烧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升高,运行经济性得不到保证。

②锅炉操作简单。系统实现即开即停,30s切断点火源进入正常运行,切断粉体供给即可实现停炉。配置了先进、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全系统自动监控,使其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人为因素(如锅炉工的能力与业务素质)对锅炉运行的干扰。

③工作环境清洁。全自动操作中心、全系统密闭运行,自动气力输送供粉、集中排灰,彻底改变了传统锅炉房脏乱差的局面。

④高效节能。粉体燃烧充分、运行效率高,比传统燃煤锅炉节煤30%~50%;对功率较大的用电设备配备变频器,节电效果明显。

⑤洁净排放。新型燃烧器采用空气分级低温燃烧设计,温度场均匀,可以避免局部高温燃烧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烟气采用石灰脱硫和布袋除尘,污染物排放浓度低;灰体经密闭系统排出,集中收集后作为原材料供下游市场应用或制成工业砖等,无二次污染。

⑥节约用地,调整维修方便。锅炉房无煤场与渣场,占地面积大为减小。同时,底置式燃烧器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锅炉房的空间,方便了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更为方便。

⑦煤粉输送系统简化。底置式锅炉的使用降低了送粉高度,优化了煤粉输送的动力,节省了能耗,解决了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易磨损的问题,降低了安装和使用的成本。

⑧性价比高。高效运行降低了燃料消耗量,通过运行费用的节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

2.4 环保排放监测

3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的推广应用情况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的工业锅炉系统现已在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柒牌(中国)有限公司、兴业皮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恒盛纺织有限公司、福建嘉禾食品有限公司、济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宁夏孔雀湖集中供热等工业锅炉项目中成功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4 结论

本燃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改造,提高了锅炉热效率,粉尘收集密闭性好、收集效率优异,脱硫塔的脱硫效率佳且防垢、除垢性能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煤粉锅炉存在排烟温度过高、过量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高、结焦以及高温腐蚀等问题。通过长期监测本系统烟气的排放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指标,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好效果。

摘要:燃煤粉锅炉燃烧器的常用布置方式有顶置燃烧式、W型燃烧式或M型燃烧式、四角燃烧式等。目前,采用上述几种布置方式的立式锅炉都无法有效解决结焦、氮氧化物生成量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以下几点缺点:煤粉输送系统复杂,所需的输送动力较大、安装和使用的成本较高;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容易磨损;锅炉房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等。文章介绍的燃煤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及改造,达到较高锅炉热效率;粉尘收集密闭性好且收集效率优异;脱硫塔的脱硫效率极佳且防垢、除垢性能优异,确保了高效的脱硫处理并节省了劳动力等等。最终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系统烟气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锅炉,底置式锅炉,低氮粉体燃烧器,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姜政华.工业锅炉采用精细煤燃烧技术可行性展望[J].节能,2001(11).

[2]庞丽君,陈国封,陈崇枢,等.新型小功率PW-1型煤粉燃烧器[J].节能技术,1994(3).

[3]庞丽君,赵会武.新型中压煤粉锅炉的设计方案[J].节能技术,1996(3).

工业锅炉正压燃烧的处理方法 第4篇

摘要:锅炉正压燃烧不仅严重恶化工作环境,而且对锅炉燃烧设备危害极大,造成故障停炉,影响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锅炉正压燃烧 处理方法

0 引言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普遍采用的是负压燃烧,负压值一般维持在2~3mmHg柱以内(阻力计算一般取3mmHg柱,即19.8pa)然而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工业锅炉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压燃烧问题,轻的炉膛向外冒灰烟,污染车间环境,严重的则烧坏设备并可能烧伤操作人员。某单位1990年投用的2台SHL20-13-AII型锅炉,在使用中就经常出现正压燃烧现象,在煤质差时正压燃烧尤为严重。遇到锅炉正压燃烧时可从如下几方面检查处理。

1 运行方面造成炉内正压

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排出炉膛的烟气量等于燃烧产生的烟气量,则炉膛内正好处于物质平衡,炉内压力就相对保持不变。若排烟量小于燃烧产生的烟气量,势必引起炉内正压。当热负荷增大时,应首先增大引风机的风量,即开大调风门,然后再增加燃煤量和鼓风量;反之当负荷减少时,应先减少引风量,然后再减少燃煤量和鼓风量。

2 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不当,或设备损坏造成炉内正压燃烧

2.1 空气预热器管子堵塞和磨损是引起锅炉正压燃烧的主要原因。一旦有管子堵塞,烟气流通面积变小,阻力增大,当管子堵塞数超过管子总数的5%时,正压燃烧就不可避免了。空气预热器管子磨损漏风后,则使鼓风和引风直接形成短路,一侧是正压、一侧是负压,会分流许多无效的引风量。比较空气预热器进出端的烟气压力变化(查记录)可预知是否堵塞和磨穿。所以停炉检修时,一定要疏通所有堵塞的管子;如个别管子中段漏风,可将管子两端封严,封闭的管子数量也不能超过管子总数的5%,如超过1组的1/3,应整组换新;管端磨损最为严重(烟气入口)处,加装管端保护套能防止管端磨损,检修也较为方便。

2.2 省煤器积灰也能引起锅炉的正压燃烧,积灰使烟气的流通面积变小,阻力增大。省煤器一般都配备吹扫和清灰设施,一星期不应少于1次吹扫。

2.3 对于改用湿式除尘(如麻石除尘器、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等)后出现的正压燃烧,应先考虑烟气是否带水。方法是比较引风机电流在相同的调节阀开度时是否明显偏高;引风机振动是否加大;叶轮是否粘灰;叶轮粘灰后破坏了动平衡,引起引风机振动、电机电流增加,导致气流紊乱,引风量降低。此种情况一般都在设备的保养期内,应及时找设备生产厂家,解决气水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其次,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实测,验证产生的局部阻力是否高于改用前很多。

2.4 对于采用老式的旋风除尘器,如果烟质恶化,压力损失增加并发生正压燃烧情况,很可能是旋风除尘器外筒下部堆积烟尘,引起内部气流紊乱而将烟尘卷入上升气流中。当除尘器内外筒被烟尘磨穿、锁气装置不严密时,虽压力损失减少,但烟气发生短路,不但除尘效率下降,也可造成锅炉的正压燃烧。设备在维护保养和检修时不但要认真清灰,还要检查各密封处如法兰、排灰装置、锁气装置等是否密封漏气。对磨损严重的要及时安排修理和更换。

2.5 煤质低劣,炉膛温度起不来,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也低,致使烟气密度增加,引风机的设计排烟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当排烟温度低于设计值时,烟气密度增大,风机则处于超设计负荷下工作;同时,为满足外界负荷,只有加大给煤量,这样也就增大了烟气排量。如风机设计选型时的余量小,建立炉膛负压就比较困难。由于煤质引起的正压燃烧,加装分层燃烧给煤装置可提高炉膛对煤的适应性。煤的水分也应控制,大量的水蒸汽使炉膛产生的烟气量增加。煤的水分一般不易超过8%-12%,如遇下雨、下雪应使用水分低一些的煤。

2.6 烟囱底部集尘过多,炉子后部的各检查孔、清灰孔未及时密闭也可引起阻力增加,引风短路,起炉前应仔细检查。还应注意,力求避免几台正压燃烧的锅炉或正压和负压燃烧的锅炉同时运行,恶化燃烧。

2.7 如遇不明原因炉膛突然产生正压,应先检查水冷壁、省煤器等受热面是否破损,防止事态扩大。

3 设计选型和安装方面造成炉内正压燃烧

新安装投用的锅炉在72小时试车时,充分地检查调节后仍为正压燃烧时,说明引风机产生的风量不能带走燃烧所产生的烟气量,要么更换引风机,要么降低锅炉的出力。此时应多从设计选型和安装方面找原因,该单位2台SHL20-13-AII型锅炉,在设计安装时引风机选用Y4-73N011D,配用电机工75KW、风量66500M、全压2255,当引风调节门仅开至一半就出现正压燃烧现象,后来改为12功率90KW,风量78200(增加17%),全压2783(增加23%)很容易就能在负压下燃烧。产生这种情况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3.1 选择风机时未考虑风机本身的全压偏差H的影响,当H为正偏差时引风机风量增大、为负偏差时,则风量减少。

3.2 管网的实际阻力与计算值相差过大,导致风机量减少许多。由一般管网特性方程式H=KQ2可知,实际K值小于计算值K时,流量增大,实际K值大于计算值K时,流量减少。引风机选型时以经验代替计算,忽视了锅炉生产厂家的炉膛结构差异,环境位置受限制时空气预热器出口至烟囱入口的风道的长度、弯头的数量、除尘脱硫的方式、风道的截面积等的差异。如果这些差异使实际K值增大许多,引风机的风量就减少很多,不但吃掉了引风机选型的风量、风压的储备系数,而且造成了风量的不足。

3.3 锅炉作为特种设备,有些安装单位对必检项目、受压零部件的安装认真负责,对辅助系统漫不经心。如弯头不按标准制作,或转弯半径过小或应加导流片不加;风道内壁凹凸不平;法兰安装不平行;该填石棉绳密封而不填等等,都容易造成漏风或阻力增大(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3.4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烟道阻力损失往往比设计值要大,同时锅炉房内多台锅炉共用1个烟道、烟囱排烟,对每一台引风机来说,相当于将气体送入1个正压空间,无疑也增大了烟道系统的阻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的老化,风机的磨损,风道的漏风等都势必造成风道阻力加大,设计时适当加大引风机的风量风压储备对今后的使用调节较为有利。

实践中锅炉的引风和鼓风调节门均开到85%左右,能方便地调节在额定负荷下稳定运行,此时负压表能维持在20Pa,对今后的运行较理想。但也应注意,并不是炉膛负压越大越好,负压过大,一则炉膛漏风增加,排烟热损失增大;二则风机电耗加大;三则飞灰对沿程受热面的磨损加剧;四则造成煤的不完全燃烧,大大降低炉膛燃烧的热效率。所以负压也不应超过50Pa。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5篇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2.简述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3.简述原油沸溢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4.简述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5.生产过程中易于形成高静电电位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三、分析题(15 分)
1.在进行闪点测量时,试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测量结果?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6篇

关于规范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验要求的通知

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

2009年的北京央视新址配楼文化中心“2•9”火灾、2010年的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11•15”火灾,以及2011年的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2•3”火灾均系外墙外保温材料火灾。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已成为一类新的火灾隐患。近期,一些以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的夹芯材料,仍依据已废止的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取得燃烧性能达到A级的检验报告。此类材料一旦应用于建筑外保温系统,不仅降低了建筑物整体的防火性能,而且对于建筑外保温材料的发展将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为规范建筑外保温材料的检验方法,现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验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进行检验评价。

各检验机构对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检验,必须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2006。此前,依据已废止的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的检验报告,一律由报告发布单位以公告的方式予以收回。

二、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验周期。

各检验机构对送检的建筑外保温材料应开辟绿色通道,即时送检即时检验,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发布检验报告,尽快推出一批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A级不燃保温材料。

三、建立建筑外保温材料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保温材料信息。

由部消防局组织,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具体负责,在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建立建筑外保温材料信息平台,并通过互联网“119中国消防在线网站”和公安消防网站,及时向社会和消防部门发布信息。天津消防研究所及四川消防研究所应及时将A级不燃保温材料的信息提供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公安部消防局

工业管道颜色及标识规范 第7篇

5.3.4 管道介质流向及色环

1)介质流向标志牌示意图如下图,此为300*80mm的示意图,根据管道的粗细另设有400*100mm、500*130mm、600*160mm四种。各尺寸和管道色环宽度见下表。

2)材料: 铝板 厚度 0.8MM,正面为美国3M公司反光薄膜

3)字:黑体 黑字

4)管道色环的颜色和介质流向上箭头的颜色见下表。

质流向及色环颜色

序号介质流向箭头色环颜色管道名称

1红色无环主蒸汽和再热蒸汽

2红色M100Y100(红色)抽汽、背压蒸汽、供热及其它蒸汽

3绿色C25Y50凝结水(保温)

4绿色无环凝结水(不保温)

5绿色C100Y100给水、定冷水、闭冷水

6浅蓝白色除盐水、化学补充水

7绿色C100Y100疏放水、排水

8黑色无环循环水、工业水、冲灰水

9红色无环消防水

10黄色无环油

11黑色无环冷风

12蓝色C100热风

13黑色无环原煤

14蓝色K100制粉、送粉

15蓝色无环空气及真空系统管道

16橙色无环氢

参照标准: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生产企业安全设施规范手册》2001

色环和介质流向标志牌的尺寸表(单位:mm)

管道或保温层外径色环宽度介质流向标志牌

abcdef

≤10060管道过细,只能通过喷油漆的方法标示

101—***55

201—***5356

300—***0408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8篇

本文从燃烧技术的几个方面介绍火焰炉的节能技术和发展方向。

一、优化燃料结构

炉用燃料的选择对组织炉内火焰的合理、稳定、高效燃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应根据加热工艺要求、燃料资源和火焰炉的种类, 选择合适的燃料。火焰炉的最佳燃料是气体燃料, 特别是高热值的天然气、戊烷合成气、混合煤气等, 其次是液体燃料, 再其次是烧煤。

我国以煤为燃料的火焰炉所占比例很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 燃料结构不合理。受燃料的限制, 燃煤火焰炉炉体庞大、燃烧过程不稳定、炉温波动大、气氛很难控制、加热质量差、热效率低、能耗远高于燃油和燃气炉。因此将煤分级使用或转化为煤气使用, 是火焰炉用煤的方向, 即应大力实施洁净煤技术。煤的气化是洁净煤燃烧的核心技术, 生产工业燃料气的煤气化技术以前一直是以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为主。只有少数要求加热温度较高的企业采用常压固定床水煤气炉。近年来, 随着建材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一批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生产线的引进, 有些建材企业相继采用了常压固定床发生炉两段炉, 现在已有几十台这样的气化炉在运行。目前, 我国开发了许多实验室规模的高新煤气化技术, 如高温气化5、内循环流化床煤气化6、粉煤加压气化7等, 由于产业化方面缺乏完整的支撑体系, 工业化开发进展缓慢。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实力的企业应投入资金和力量加快技术开发力度, 从而在不远的将来, 使我国自行开发的高效、先进、实用的煤气化技术能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对能源和环保的重视, 逐步以液体、气体燃料代替固体燃料, 优化燃料结构应是我国火焰炉节能的重要战略。

二、改善燃料燃烧状况

燃料燃烧是通过安装在火焰炉上的燃烧器完成,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子燃料的消耗量。要求燃烧器高效、节能和高性能。根据炉子生产目的、工作形式、结构形式等, 比较不同燃烧器的特征, 正确设计, 选择及合理安装使用燃烧器可以节能5%以上。

燃气烧嘴中,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为高压喷射式烧嘴, 约占50%以上, 其余多为低压涡流式, 新型烧嘴只占6%。燃油烧嘴中, 多采用低压空气雾化油嘴, 如R型、RK型, 后来的F型自动比例调节烧嘴。固体燃料燃烧装置中, 人工加煤的采用简易燃烧室, 机械加煤的采用各种炉排燃煤机, 粉煤燃烧则采用可调式燃煤烧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我国成功地自行开发研制了多种适合国情的新型燃烧器, 如低NOX烧嘴、高速烧嘴、平焰烧嘴、自身预热烧嘴、蓄热式烧嘴等。这些烧嘴既能满足工艺要求, 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又实现低污染, 保证温度均匀性, 满足加热温度曲线, 控制炉内气氛等, 得到了推广使用。对于重油雾化质量差的燃烧器可采用重油掺水乳化技术以改善乳化质量, 提高燃烧效率, 节约重油消耗和冒烟污染问题。

三、优化炉衬结构

火焰炉炉衬的蓄热和散热, 一般占炉子总能耗的20%~45%, 选用节能型的耐火材料可减少炉体的蓄热和散热损失, 提高热效率。筑炉材料的发展趋向是“两高一轻”, 即高温、高强、轻质。

20世纪80年代前, 火焰炉都用耐火砖、隔热砖砌筑而成。80年代开始了捣打料、可塑料和浇注料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应用, 使火焰炉的气密性得以进一步提高。近年来, 发展较快的有快干浇注料和快干自流浇注料、高温耐火纤维、节能炉衬涂料和多功能炉衬。

1) 浇注料的导热系数比砖体炉衬小, 炉体气密性好, 使用寿命长, 将成为非金属炉用材料的主流材料。轻质莫来石浇注料是非常适合于火焰炉使用的浇注料。目前, 浇注料正向微粉 (0.1~10 m) 、超微粉 (<0.1m) 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用超微粉结合的低水泥浇注料是近期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性能及其优越的高档浇注料。使用浇注料炉衬比砌砖炉子可节能2%~4%左右。

2) 耐火纤维是一种超轻质耐火材料, 它的基本性质是相对密度小、导热系数小、比热容低。用耐火纤维筑炉, 在节能、省材、提高炉子生产能力和改善炉子热工性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使用温度为1000℃以下的炉窑如热处理炉, 可以在炉窑内壁板贴一层耐火纤维, 也可以全部用耐火纤维作炉衬。对于1300℃以上炉温使用的耐火纤维, 尽管国内外已开发出来, 但由于价格昂贵, 限制了它的使用和推广。如果炉子全部用耐火纤维炉衬, 炉体显著减轻, 则炉体钢架等结构都可以轻型化, 炉窑设计将有很大变化。对于高温炉窑, 可以把耐火纤维贴在炉壁外层当作绝热材料使用也是经济合理的。使用耐火纤维炉衬比砖砌炉子可节能5%~8%。

3) 炉窑内壁涂刷辐射率 (黑度) 大的涂料, 可以强化炉内的辐射传热, 有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高温远红外节能涂料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它适用于炉温700~1800℃的各种火焰炉。将它刷涂或喷涂于炉衬内表面, 形成2.5~3.0mm的涂层, 利用涂层的红外辐射性能, 不仅可加强辐射, 防止热量流失, 还可保护炉膛工作面, 延长炉子寿命, 起到保护炉体和节能降耗的作用。一般节能效果为5%~7%。

4) 多功能炉衬是利用《自带黑体筑炉材料及其加热炉窑》专利技术, 把红外物理中黑体的概念加以技术化, 制作成工业标准的黑体元件, 安装在炉膛内, 众多的黑体元件和炉衬共同组成的。黑体元件用以调控热射线, 改变其漫反射状态, 使之集中、有效地射向工件, 增大了热射线的到位率, 提高了对工件的辐射度, 大幅度地提高了炉子的热效率。多功能炉衬适用于各种高、中、低温火焰炉, 可节能20%~30%。该技术实施方便, 可在不改变原炉膛结构的基础上改造现有加热炉窑, 见效快、效果大, 是改造传统加热炉窑的关键技术。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以油、气取代煤等固体燃料、将煤等固体燃料转化为煤气后使用, 是我国火焰炉节能发展的战略性方向。

2) 根据炉子生产目的、工作形式、结构形式等, 正确设计, 选择及合理安装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燃烧器可以节能5%以上。

工业燃烧器规范 第9篇

关键词:燃烧 含碳量 二次风

中图分类号:TK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055-01

1 炉拱

为了更好的促进锅炉内空气的混合和烟气的运动,炉拱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存在提高了锅炉内燃料的着火效率,对于提高锅炉燃烧的使用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的工业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锅炉规格进行,所使用的燃料多样和送风量往往不能匹配锅炉实际,造成极大的能量浪费和损耗加大。2013年3月,公司对锅炉进行了改造,针对炉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设施更换。原有的锅炉使用的煤炭质量差,品种多样,点火的时间比较慢,很容易造成火床的供火中断。因此,针对这种燃烧不充分、温度比较低的现状,对原有炉拱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炉拱点火速度明显增快,气流在锅炉内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燃烧,火焰在燃烧范围增大,提高了真个锅炉的温度。改造后的锅炉内部温度超过1200 ℃,废渣的含量明显降低,烟气混合程度的加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水平,一些可燃性气体得到充分燃烧,整体上提高了锅炉燃烧的效率。

2 送风与调节

当前使用的链条炉如果从锅炉燃烧的特征出发,一般是需要严格的控制送风力度,燃料在送风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着火阶段,慢慢的延伸到燃烧阶段,最后到燃料燃尽阶段。燃料在锅炉中不断运动,在炉排中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空气量都是不同的,最前端的属于预热区,中间部位是燃烧区,最末端是燃尽区域,其中最前端和最后端相对于燃烧区而言需要的空气量是较小的,所以在进行送风时必须分阶段开展,满足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如果送风出现差距,需要的空气量和供给的风量如果不合乎标准,那么在锅炉燃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能量的损耗。因此,锅炉燃烧过程中必须不断调节各个区域的送风,及时关注和调节,避免能量的大量损失,提高锅炉燃烧的热效率。

3 二次送风

为了更好的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提高锅炉的热能使用,二次送风是较好的手段。二次送风加强了锅炉内气流燃烧的可能性,锅炉内气流的大量运动使得各种可燃性气体能够更好的混合在一起,将一开始燃烧不完全的燃料和可燃空气进一步燃烧,提高了燃料的使用效率。另外,二次送风带来的气流和涡旋之间的分割使得燃料的废弃颗粒被重新带回锅炉内,降低了飞灰飞出锅炉的几率,也降低了不完全燃烧的可能性。二次送风缩减了锅炉内烟气的充盈程度,将烟气压缩起来,一方面减少了烟尘的污染,另一方面提高了锅炉内的受热面积,提高了燃料的使用效率。

4 分层燃烧

为了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公司在2013年对锅炉进行了改造,其中包括添加空气预热器、分层燃烧装置等等。在常规的燃烧过程中,一般是粗放型的,而分层燃烧装置针对煤炭颗粒不均的现状,将这些煤炭颗粒按照大小进行均匀排列,对大小不一的颗粒进行分层,这样在燃烧的过程中送风的阻力变得很小,充分的供氧可以使得煤炭颗粒均匀燃烧,这也符合煤氧化燃烧的一般规律,大大的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改善了以往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积压和黑烟现象,促进了颗粒的均匀燃烧。另外,分层燃烧装置使得最上层的细小颗粒一直处于半沸腾燃烧状态,其中包含的煤粉也在锅炉内悬浮燃烧,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多方面提高了燃料的相关使用率。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分层燃烧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锅炉燃烧的效率,也扩大了燃料的可使用范围,使得锅炉燃料品种更加丰富,分层均匀燃烧更是使得热量均衡,避免了温度的过度差异引发的部件损坏、炉排膨胀等问题。

5 空气预热

当前为了提高锅炉燃料的使用效率,一般会在锅炉的尾部增加空气预热器,通过预热提高锅炉内部温度,将助燃空气加热后就可以不断加大锅炉的受热面积,降低热能的消耗。另外,预热产生的烟气受到预热器影响,在锅炉内得到充分利用,也减少了烟气的排放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锅炉燃烧的使用效率。

6 燃烧与调节

锅炉燃烧过程中,需要的温度与能量是一直变动的,为了更好的满足燃烧需求,必须适时的进行调整温度,这种调整包括对燃料的摊派、在各个阶段进行分段送风,调节炉排的速度、控制二次送风的风量、对空气系数进行调节等等,为了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只有实时的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不断的调整燃料的使用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7 控制正常燃烧的指标

在锅炉燃烧过程中,正常燃烧一般是有三个指标:均匀供给燃料、合理送风和调整燃烧。只有这三个指标都做到了,才能保证锅炉燃烧的节能和效率。这三个指标之间是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互相转换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指标的实施情况,力求做到节能和安全。锅炉在改造以后进行了相关的指标检测,其中包括锅炉的排烟温度、废渣的含碳量、锅炉排烟后空气指数、锅炉外表温度等等,这些指标符合国家《工业锅炉经济运行》标准。通过锅炉改造后,在操作技术上也进行了提高,加大均匀燃烧的力度,强化二次送风和燃烧力度,从统计数据来看,每个月都可以节省煤炭几十吨,大大的降低了燃能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亦鸣.工业锅炉使用现状及节能减排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8):58.

[2] 王勇义.浅谈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J].山西电力,2007(6):64-67.

[3] 于光亮.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Z):65.

13-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第10篇

发文单位:卫生部

文号: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发布日期:1999-12-24

执行日期:1999-12-24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三章 噪声监测

第四章 听力测试与评定

第五章 工程控制

第六章 护耳器

第七章 听力保护培训

第八章 记录保存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 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 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四条 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 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 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 职工暴露于LAeq,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 噪声监测

第十条 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 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声级计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和测量方法》(GB 3785)中规定的2型以上的声级计。

第十二条 测量非稳态噪声,应当使用2型以上的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暴露计(剂量计)。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积分平均声级计》(GB/T 17181)或者国家标准《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T 15952)的规定。

第十三条 测量点应当选在职工作业点的人头位置,职工无需在场。如职工需在场或在周围走动,测量点高度应参照人耳高度,距外耳道水平距离约0.1米。

第十四条 测量技术细节及记录报告的填写可参照国际标准《声学——在作业环境中测量与评价噪声暴露指南》(ISO 9612)及有关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 噪声测量仪器应当按规定定期接受法定部门检定,噪声监测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四章 听力测试与评定

第十六条 首次在LAeq,8≥85dB场所中从事工作的职工,应当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测试,得出的听力图称为基础听力图。本规范发布之前已在LAeq,8≥85dB场所中工作而又未做过基础听力检查的职工,应当在本规范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补做基础听力测定。

第十七条 暴露于85dB≤LAeq,8<100dB噪声作业场所的职工,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暴露于LAeq,8≥100dB的,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跟踪听力图与基础听力图进行对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并按《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GB 7582)的规定进行修正以后,作为评定职工是否发生因职业性噪声危害引起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依据。

第十八条 对于已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当在14天内以书面形式将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并采取相应听力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听力测试所使用的听力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听力计第一部分:纯音听力计》(GB/T 7341.1)的要求;听力计的校准和测听室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GB 7583)的规定。听力测试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二十条 进行听力测试之前14小时内,被测职工不得暴露于噪声作业场所和其他非职业噪声环境。

第二十一条 听力测试应当采用纯音气导法。测试频率至少应当包括500、1000、2000、3000、4000和6000Hz.第五章 工程控制

第二十二条 工程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监控室、对强噪声机组安装隔声罩、作业场所的吸声处理以及在声源或声通路上装配消声器和对设备的隔振处理等。在管理上应当特别注意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

第二十三条 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之前,应当首先识别主要噪声源及其特性,以便提高控制效率,降低工程费用。

第二十四条 对于存在强噪声设备而职工无需长时间在该设备旁工作的场所,应当设置隔声监控室;职工需长时间在强噪声设备旁工作且混响声较强的作业场所,应当尽可能采取吸声降噪措施,使该场所的平均吸声系数高于0.3;对于噪声源数量少且比较集中,易于处理的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声源隔离措施降低噪声。企业进行噪声控制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和国际标准《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推荐实践》(ISO 11690)的规定。

第六章 护耳器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提供三种以上护耳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暴露于LAeq,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选用。

第二十六条 职工佩戴护耳器后,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以下。

第二十七条 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将护耳器声衰减量的试验室测试值或者厂家标称值,换算为国际标准《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O 4869—2)所定义的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再乘以0.6.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可按该ISO标准或者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

第七章 听力保护培训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每年对暴露于LAeq,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

第二十九条 听力保护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二)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

(三)本企业噪声实际情况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

(四)使用护耳器的目的,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第三十条 作业场所、生产设备或者防护设备改变时,培训内容应当相应更新。

第八章 记录保存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妥善保存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职工听力测试和护耳器使用及管理记录。

第三十二条 职工听力测试记录应当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一)职工姓名和工种;

(二)测听日期和地点,测听前脱离噪声环境的时间;

(三)测试者姓名;

(四)最近一次听力计声学校准数据及检定日期;

(五)测听室环境噪声级数据;

(六)测试结果。

第三十三条 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等情况应当定期向职工公布;应职工要求,个人听力保护记录应当随时提供本人查阅。

第三十四条 职工调至另一个企业如果继续从事暴露于噪声的作业,原企业应将所有有关记录转移到新单位。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上一篇:送给朋友的生子祝福语下一篇:宋丹丹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