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日志第一天

2024-07-02

国培日志第一天(精选11篇)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1篇

国培计划第一阶段

研修日志

学员:gp1285172665

之所以这么久才上交研修日志,有很多原因,总体来说还是本身的原因,在此就不细述了!

10月15日到校看到办公室有通知,细看明白了要参加国培计划,便记下内容,本想马上登录学习,但学校蜗牛一样的网速让我放弃了。放学后驱车近10KM回到家,马上开机进行登录,却发现上级给的账号和密码进不去,系统提示错误,试了好多次都没成功,打电话问一起参加的同事,他还没有登录过,不过这在意料中,毕竟他在家没有电脑!QQ上问了另一位同事,情况也和我一样,这下我彻底怒了,这什么破培训,居然进不去,打电话问校长,让我们自己和县教研室联系!

第二天到校,参训同事告诉我原来是网址搞错了(),账号和密码也不对,重新记录网址和帐密,回家后终于上来了!

刚上来不知道从哪开始,摸索了十多分钟才有一点眉目,打开专题进行学习,再去看了下班级公告,发现居然20号就要结束第一阶段学习了,差点昏倒,9月中旬就开始的学习,我们的领导居然现在才通知我们,真服了!不过抱怨归抱怨,还是要学习的,为了证件呀!

看了近一个小时的专题视频,觉得累了,就转到我的作业版块去,一看就犯难了,怎么作呢,又回来继续视频,前测题,后测题,讲义下载等,之后头这昏呀!

在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专题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纽扣的分类》让我理解了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小学的教学中,学生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理解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东西分类,自己表述分类方式,展示分类结果,这不仅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分类,而且亲自动手,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累积了数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在这我发点自己的小牢骚和拙见,主管部门组织这样的学习有什么用呢?难道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多老师(包括我)上来都是开了视频就傻坐着或去做其它的事去了,现在的大环境下,老师们都没闲着,有着工作上的事,也有着自己的事,而这样的学习难道就是为了帮老师们混一个证而已?现在的成人高考和学习就是一个活例,虽然国家的想法是正确的,可现在执行成什么了,为了提升文凭,纷纷参加成高,去函授学习,有用吗,不过是花钱买了张好看的纸而已,有什么用呢?我们这里许多同行去参加了成高,四科只总分考到100分以上,就能拿钱去学,拿了高文凭来,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假,花了几千上万的钱,却什么都没学到,发的书都没翻过,考试都靠“放”和小动作。可是上级问题喜欢看这些呀,还夸夸其谈说我们的老师们学历都达到什么水平了!

归根结底是参加工作后除了工作,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家庭,有自己的事要,再说快30岁了(有的老师年纪更大)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再说我们还要主抓教学工作!不要拿那些先进典型来教育我们,我们是老师不错,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人,我们也要生活,也有自己的私事要做。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2篇

康县阳坝中学李明

通过第一天的培训,我有了以下几点使我颇受启发。

1、了解了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同点,以往只是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变相的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教育技术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家教育部强合资规定了教师必须要通过认证。

2、深刻体会到了运用技术手段可以优化教育,通过教学过程已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目的。知道了技术可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3、教学设计是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教学设计是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从确立目标出发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优途径与措施,建立起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方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设计要遵循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

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其它课程资源之间的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将为其它课程整合提供更加便捷的技术,更加便利的服务。信息技术为课程整合提供支持和与其它课程很好的整合,值得我们进一步很好地探索和研究。

第一天上岗 第3篇

哎, 前面有一位吃着香蕉的阿姨走来了, 这可是我的第一位顾客呀!我打起精神昂首挺胸地准备迎接她。可谁知道这位阿姨走过来, 把香蕉皮随便一抛, 正好掉在我的头上, 把我吓了一跳, 一块皮还挡住了我的左眼。我又没有办法把它弄下来, 好难受哇!这时又有几个人从我身旁路过, 随手把可乐瓶或包装纸向我一扔, 不是砸在我身上, 就是扔在我的脚下, 真是拿他们没办法。突然, 从远处飘来一阵悦耳的歌声, 只见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儿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见了我, 站住脚看了一会儿, 伸手拿起我头上的香蕉皮, 丢尽了我的肚子里, 还帮我把脚下的东西捡起来, 也丢进了我的肚子里。我顿时神清气爽, 舒服极了。心里想:这个小女孩儿真懂事, 一定是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

到了晚上, 来了一群人, 拿着糨糊在我身上乱涂一阵, 还贴了些花花绿绿的广告纸, 上面写着“××牌皮鞋耐穿又耐用”或“惊爆价:×元, 全场打五折”。弄得我身上像生了牛皮癣, 难看死了, 我心里难过极了。

到了深夜, 一切平静了下来, 看着自己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 我的心都碎了。这可是我第一天上岗啊!今后可怎么办呢?

天亮了, 人们匆匆走过我身旁, 望都不望我一眼。我多想对过路的行人说:“请正确使用我, 爱惜我, 不要乱扔垃圾。”

可街上来去匆匆的行人, 一个都不理我, 我对谁说呢?

营销日志——成功第一步 第4篇

有效利用营销日志,不仅能让你有效协调和调整所有的营销方式,而且还能帮助你进行风险预算,做到未雨绸缪。营销日志能让人始终保持在轨道中运转,确保不放走任何一个机会,而不会徒劳无功。有了它,你就能保证你的计划、预算和人事都得到妥善安置。仅仅是这一项,就能帮你节省大量资金。

营销日志能够一目了然地告诉你时间、地点和方式。对营销日志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补充营销策略,能在实践中修订营销计划,强调信息重要性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广泛的客户关注。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并且清晰说明个体负责事件的日志,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为每个事件及其结果制定规划的营销日志,是最节省营销成本的做法。营销日志能让人一眼就迅速意识到哪些是有效的事件和策略,哪些是要去做的目标事件和理想策略。这都有助于你将来的营销计划的安排。

营销日志同样明确你的焦点注意力,能让人在你的营销计划中看到获利和价值。这样你的计划就保持了一致性和连贯性。这又能帮助你防止营销失误,而避免重蹈许多企业都经历过的“盛宴与饥荒”的覆辙。

营销日志怎样帮助你?

它能让你:

∠逐月逐周地制定计划

∠估算广告成本

∠对风格迥异的广告都心知肚明

∠规划好目标人物和时间

你可能要包括的事件:

∠向你的邻近商店分发名片

∠向当地报纸投放广告消息

∠主持一个开放空间

∠做好一个门户网站

(对于每个事件来说,你都要考虑其成本,包括你要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必要材料。)

怎样创立并使用营销日志?

营销日志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具体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大多数营销日志会排除一年当中的几个星期,标明每个星期中会进行的营销活动。制定营销日志的方法很多,可以挑选一个符合实际需要和自己喜好的方式来制定。

其中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手边上任何一本日历,然后把哪天要做的事情填写到日历里去。重要的事件用红笔做标记。

另一个方式是用一张白纸,商店里那种空白计划表就是很好的选择,逐个写下适当的事件和日期,把与营销工作无关的日期都舍弃,比如周末或者有其他安排的日子。以下是营销日志的一个基本格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编。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线形结构来制作倒计时日志。

记录日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按自然日历来记,也可以以事件为目标,建立倒计时日志。就像有从Z开始的字典一样,创建一个倒计时的日志也是理所当然。正如富兰克林·卡威(Franklin Covey)所说的那样:“在头脑中要从最后的结果开始。”

建立倒计时日志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你有聚焦和有效的思考,同时也能让计划变得容易。首先,你可以写下你所想要或期待的明确结果,比如19日要做的宣讲。

∠19日,宣讲。描述你所期望的结果

∠18日,找小张打印宣讲小册子

∠17日,给主办单位发送提醒邮件

∠16日,今天

如果你有项反复要进行的程序,比如每月的总结会,你就可以创建这样一个倒计时日志,最后你就能发现一个连贯的例行模式。即便是这样,也要坚持做营销日志。不然人很容易就松懈下来而有可能遗忘什么,要保持做日志的良好习惯,尽管它琐碎而且占据思考时间。

不管你用哪种方法来制定你的日志,你都需要写下你想要获得的一个结果底线和衡量标准。你要不断询问自己:我做这个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这样来保持自己始终在一个良好有效的方向上运转。把这些东西写在日志的背面,能获得对某项具体任务的全知视角。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5篇

最近学习了李健教授所作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操教学理念、方法和拓展》讲座。李老师从小学体操教学的价值、特点和方法、拓展和创新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体操教学。李老师讲解很生动,也很亲切,我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体操一直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最早从军事体操发展而来。练习体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协调性,养成自信、勇敢的品质。

在现在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内容在教材里的课时安排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原因有几点,一是有的体操项目具有危险性,容易出事故,教师不愿意教。一是体操练习太枯燥,太无味,学生不愿意学。再有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体育老师对一些体操动作示范起来也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不想再教。种种原因,造成了体操教育在体育教学安排中的渐渐缺失。我有时也会困扰,小学体操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李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明亮窗户。

拿队列队形来说吧,队列队形教学在体操教育中是一个基本性的教学内容,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几乎都会运用到原地三面转法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要求同学们在我下达后令后,统一呼号“

一、二”以配合腿部动作。学生刚开始呼号也很响亮,动作也很积极,可是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呼声渐渐的小了,动作也有拖沓。我正想着怎么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下来肯定没有练习的效果,正好李老师的视

频里有一些有趣的队列队形的组织方法,像教师喊口令时学生一边完成动作,一边呼喊口令最后一个字。像原地三面转法时,分成四组开火车,每组完成一个八拍。我就决定试一下。

上课铃声响后,我就在教室里面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教学内容:新的口令指挥方法和新的队列队形三面转法的练习方法。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队列练习示意图,让同学们都能明白。到操场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我简单说了一下就进行了新口令呼号练习,我喊“立正”,同学们喊“正”,我喊“向前看齐”,同学们喊“齐”,我喊“向前看”,同学们喊“看”。一边做动作一边呼喊,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嘹亮,效果真的很好,以前那种排队不整齐,悄悄说话的现象都不见了,精神面貌真是焕然一新。

之前在进行三面转法练习时,因为是全班同学一起做的,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同学的动作,有的人脚步错了也看不清。分四组进行开火车练习后,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错误动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也能明白之前老师所讲的以一只脚的脚后跟和另一只脚的前脚掌为轴的转动的动作方法;还可以知道那些小朋友开小差不听讲,开小差的小朋友动作往往会滞后于其他小朋友,对他们要予以提醒。我在新的三面转法练习中,加入了分小组比赛环节,看哪一组小朋友动作标准,呼号嘹亮,最后表扬优胜组。小家伙们个个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第一天培训日志.doc 第6篇

8月5日,培训第一天通过对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的初步学习,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应当被定义为将学与教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过程。也可以把它看作进行教学系统计划的一套具体工作步骤和程序。

其次,教育技术的支撑是媒体技术。媒体技术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为具体和实际的内容。教育技术起源于教育媒体技术,教育媒体技术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教育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再次,教育技术的手段是人文化的。以培养心性完善、个性圆满、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为目标,人的价值、人的精神是永远都不能被忽略。

第一天军训日志600字 第7篇

第一天军训日志600字篇一

时间悄悄地,趁人不注意,一溜烟儿地跑了。但粗心地,忘了关门,我快乐像一朵云,轻轻地跨过了初中的门槛。

在新生始业教育首日,却乌云笼罩,天阴沉沉的。集体听了领导们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接下来便是军训。教官和蔼可亲却又严格,他将一团散沙的我们带到主席台前,命令我们排好队,开始训练我们站军姿。这可苦了生性好动的我,一开始还挺好的,勉强站得住。可越来越久,雕塑似的一动不动,令我浑身不适:先是汗珠从鼻子上滑下来,滴在鼻孔上,像羽毛在挠痒痒,让我直想打喷嚏;又觉得背后有蜈蚣在爬,全身起鸡皮疙瘩;后来脚板子如同有人在溜痒,真想把鞋子脱下来好好挠一挠;最后,我就像武侠小说里一样,被人点了麻穴,仿佛千万毒虫在身上,疼痛难忍。我特别想趴在地上打滚,可看着教官似笑非笑的表情,我只好咽了一口口水,看向别处。

蜻蜓在操场上空肆意横行,时而忽上忽下表演技艺,时而飞进人群穿梭其中,它们成群结队,在人海中追逐、嬉戏、飞舞。我腰酸脚痛,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脸上滑落。然而,只要教官不下命令,我就不敢动,只好硬挺着,在心中向往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蜻蜓。

微风跌在我身上,掠过鼻头,微微发痒,尝在舌尖,点点发涩,拂过眼底,丝丝发酸。这风倒令我明悟了些。十多年来,一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也是经历风吹雨打、历经磨难,但咬咬牙还是坚持到最后才获得成功。我必须经受这一切的洗礼,才能争取成功的资格。其实回头想想,我失去的只不过是几滴汗水,而获得的却是一个整洁、严明的自己!时光仍然,岁月的枯荣更迭将新的时代送给了我们,今后也将换给学弟学妹们。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自己的人生!

乌云飘散了,太阳微笑着。

第一天军训日志600字篇二

“军训”对于我们这些生来就在“蜜罐”里长大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可怕”而又新鲜的字眼,不用多说,单听这个“训‘”就知道一定很辛苦。但这是踏入中学的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要上的开学第一课,目的就是为了锻炼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稍息,立正”在教官有力响亮的口令声中,军训开始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军训,令我激动而又紧张。来到操场,火辣辣的太阳犹如一团烈火炙烤着大地,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站军姿。单说这个站军姿是大有文章,两腿并拢,脚尖分开六十度,双腿挺直,两臂自然下垂,大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裤缝,头要正,颈要直,目视前方、如果乱动就会受到惩罚:男生要做俯卧撑半小时,女生要下蹲半小时。这些对于我这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来说,还真是没耐性,炎炎烈日烤得我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是,可是我却不敢去擦。

“你,那个戴眼镜的女生,不要乱动,你出来”我的个妈呀,戴眼镜,是说我吗?我没乱动。我正想出去,却见一位女生走出去了。还好,不是我,我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坚持到底,为了自己,为了班级荣誉,一定要坚持到底,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从我心底涌了上来。

“稍息,立正——”我终于坚持住了,战胜了炎炎烈日,战胜了自我。

军训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按教官说的去做,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会坚持到底。不怕苦,不怕累,鼓足勇气,坚持到底。

军训,我喜欢。

第一天军训日志600字篇三

在这本是炎炎火热的八月,在这本是深爱最热的八月,太阳不再骄傲,蝉不再鸣叫,相反,凉风在大地上穿行,细雨在滋润着那接近枯萎的花草。

八月,我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邗中,八月我们来到了那绿草地上,八月我们踏了军训的旅程。

伴着初开的太阳走进了新建的教室,踏着欢快的步伐坐到了那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进入教室,同学们都穿着军服等待着教官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就在我们等的快不耐烦时,一位迈着有力的步伐,穿着整齐军装的教官走进了教室,他走进来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们感到到了军人的伟大和军人的威严,但我又想,这几天我也是一名小军人,我就感到很骄傲了。教官把我们领到了那属于我们训练的地方,起初教官对我们很和蔼,只是练了一会儿稍息、立正和跨立,很明显,休息的时间占了很多,愉快的上午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到了下午,虽然只练了向左转,向右转,但很明显,到后来教官越来越严厉,直接判若两人,休息的时间也减少了许多,教官很严格,转不好重来,我也因为站的姿势不对,被教官点了两次名,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苦不堪言,我也是两条腿很痛啊!里面的衣服全湿了,但我还是对以后的几天充满了信心,因为我要向教官们学习,他们一站就一个上午,有时一整天,这一点点苦对于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开学第一天 第8篇

清晨, 我躺在床上, 闹钟一响, 我就噔的一声跳了起来, 我今天特别的兴奋, 因为我们的新学期开始了!

我干净利索地穿好衣服, 吃完饭, 我就戴着金黄的帽子和艳丽的红领巾, 背上书包就一同和好朋友上学去了。我刚排着队伍走进校门, 就看见了许多小学生, 气宇轩昂地走在昆吾小学的校园里, 我走进教室, 同学们都在教室大声的读书, 我来到我的座位, 放下书包, 开始读书, 读了一会儿, 铃声就响了,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就去操场参加开学典礼了, 我们听完校长讲话, 仪式结束后我们回教室上课了, 我们的第一课是《燕子》, 我在这第一节课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比如, “小燕子春天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小燕子非常可爱漂亮等。”第二节课是数学课, 这节课是改正期末考试的卷子, 我很高兴我考了满分。放学了, 我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了, 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我写完了作业, 干完了其他事, 就睡觉了。

我在第一天里有很多的收获, 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指导教师:陈晓芬)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9篇

工作第一天

经过了一天也是第一天忙碌的招生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又放松,紧张的是第一次进行与陌生人的交谈,在说话办事之前都要先想一想是不是合适.而放松的就是与跟去年的自己也就是同龄人敞开心扉去自由交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每一位学生以及老师沟通.这期间可能不同的人会对你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在表面上还是很配合的.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也是生活中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长老师以及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说成功的打下了我们的第一仗.我知道开场很重要,所以非常高兴.虽然我们吃不好休息不好,但是我高兴,因为我在成长,苦中带乐好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凡事都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今天我们美中也有不足.就是也许是因为人多的缘故吧,在我们大家庭共同奋斗之余有些细节显得稍有错乱无章,因为毕竟人多事情也多.这就算是一点点的瑕疵吧.我感觉工作日志也不需要用什么华丽的语句来给化妆,写出自己心灵深处最想说的就是最好的。真心的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领创,选择了留校招生这项工作。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肯定会有不一般的进步。我要从懵懂走向成熟了。学“世情”,学发现。加油喽!

2013.6.10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10篇

桥梁【bridge】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过去称为桥面构造.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一、桥梁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中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米)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L≥100 L0≥40

中桥 30

小桥 8≤L≤30 5

涵洞 L<8 L0<5

二、各类桥梁的基本特点:

梁式桥 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拱桥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产生竖向反力和水平推力,正是水平推力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使跨越能力增大.理论推算,混凝土拱极限跨度在500m左右,钢拱可达1200m.亦正是这个推力,修建拱桥时需要良好的地质条件.刚架桥 有T形刚架桥和连续刚构桥,T形刚架桥主要缺点是桥面伸缩缝较多,不利于高速行车.连续刚构主梁连续无缝,行车平顺.施工时无体系转换.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缆索悬挂在桥塔之间。斜拉桥已建成的主跨可达890m,悬索桥可达1991m.组合体系桥 有梁拱组合体系,如系杆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结构等.梁刚架组合体系,如T形刚构桥等.桁梁式桥:有坚固的横梁,横梁的每一端都有支撑。最早的桥梁就是根据这种构想建成的。他们不过是横跨在河流两岸之间的树干或石块。现代的桁梁式桥,通常是以钢铁或混凝土制成的长型中空桁架为横梁。这使桥梁轻而坚固。利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桥梁叫做箱式梁桥。

悬臂桥:桥身分成长而坚固的数段,类似桁梁式桥,不过每段都在中间而非两端支承。

吊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钢缆牢牢地悬挂在桥塔之间。较古老的吊桥有的使用铁链,有的甚至使用绳索而不是用钢缆。

拉索桥:有系到桥柱的钢缆。钢缆支撑桥面的重量,并将重量转移到桥柱上,使桥柱承受巨大的压力。

玻璃桥:纯玻璃制成的一种桥梁。(平板桥)

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

三、中国桥梁的历史

历史和现状上看,绝大多数桥梁均架设在水面上,只有阁道桥和现代城市的行人天桥和行车天桥,是架设于高楼崇阁之间或通衢大道之上。

从对天生桥的利用到人工造桥,这是一个历史的飞跃过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今天的钢铁大桥;从单一的梁桥到浮桥、索桥、拱桥、园林桥、栈道桥、纤道桥等;建桥的材料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桥梁建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J.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桥」。到了当代中国,所建造的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更受到世人称赞。可见,中国的桥梁,经过了一个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的发展过程,愈趋成熟。中国在发展桥梁方面于 14 世纪以前处于领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

四、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1)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桥 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图2[ 木悬臂桥示意图]为木悬臂桥的示意图。中国 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八字撑木桥(图3[ 八字撑木桥示意图])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图4[木拱桥示意图])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图5[ 虹桥示意图]),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2)近代桥梁

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

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

近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划分,除木桥、石桥外,还有铁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

木桥 16世纪前已有木桁架。1750年在瑞士建成拱和桁架组合的木桥多座,如赖谢瑙桥,跨径为73米。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建造了不少木桥,如1785年在佛蒙特州贝洛兹福尔斯的康涅狄格河建造的第一座木桁架桥,桥共二跨,各长55米;1812年在费城斯库尔基尔河建造的拱和桁架组合木桥,跨径达104米。桁架桥省掉拱和斜撑构,简化了结构,因而被广泛应用。由于桁架理论的发展,各种形式桁架木桥相继出现,如普拉特型、豪氏型、汤氏型等(图6[ 桁架桥])。由于木结构桥用铁件量很多,不如全用铁经济,因此,19世纪后期木桥逐渐为钢铁桥所代替。

铁桥 包括铸铁桥和锻铁桥。铸铁性脆,宜于受压,不宜受拉,适宜作拱桥建造材料。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厂所造的塞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锻铁抗拉性能较铸铁好,19世纪中叶跨径大于60~70米的公路桥都采用锻铁链吊桥。铁路因吊桥刚度不足而采用桁桥,如1845~1850年英国建造布列坦尼亚双线铁路桥,为箱型锻铁梁桥。19世纪中以后,相继建立起梁的定理和结构分析理论,推动了桁架桥的发展,并出现多种形式的桁梁。但那时对桥梁抗风的认识不足,桥梁一般没有采取防风措施。1879年12月大风吹倒才建成18个月的阳斯的泰湾铁路锻铁桥,就是由于桥梁没有设置横向连续抗风构。

中国于1705年修建了四川大渡河泸定铁链吊桥。桥长100米,宽2.8米,至今仍在使用。欧洲第一座铁链吊桥是英国的蒂斯河桥,建于1741年,跨径20米,宽0.63米。1820~1826年,英国在威尔士北部梅奈海峡修建一座中孔长 177米用锻铁眼杆的吊桥。这座桥由于缺乏加劲梁或抗风构,于1940年重建。世界上第一座不用铁链而用铁索建造的吊桥,是瑞士的弗里堡桥,建于1830~1834年、桥的跨径为 233米。这座桥用2000根铁丝就地放线,悬在塔上,锚固于深18米的锚碇坑中。

1855年,美国建成尼亚加拉瀑布公路铁路两用桥这座桥是采用锻铁索和加劲梁的吊桥,跨径为250米。1869~1883年,美国建成纽约布鲁克林吊桥,跨度为283+486+283米。这些桥的建造,提供了用加劲桁来减弱震动的经验。此后,美国建造的长跨吊桥,均用加劲梁来增大刚度,如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桥(主孔长为1280米,边孔为344米,塔高为228米),以及同年建成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桥(主孔长为704米,边孔为354米,塔高为152米),都是采用加劲梁的吊桥。

1940年,美国建成的华盛顿州塔科玛海峡桥,桥的主跨为853米,边孔为335米,加劲梁高为2.74米,桥宽为11.9米。这座桥于同年11月7日,在风速仅为 67.5公里/小时的情况下,中孔及边孔便相继被风吹垮。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研究空气动力学同桥梁稳定性的关系。

钢桥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的伊兹桥,建于1867~1874年,是早期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无铰钢桁拱桥,跨径为153+158+153米。这座桥架设时采用悬臂安装的新工艺,拱肋从墩两侧悬出,由墩上临时木排架的吊索拉住,逐节拼接,最后在跨中将两半拱连接。基础用气压沉箱下沉33米到岩石层。气压沉箱因没有安全措施,发生119起严重沉箱病,14人死亡。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逐步完善,促进了20世纪20~30年代修建较大跨钢拱桥,较著名的有:纽约的岳门桥,建成于1917年,跨径305米;纽约贝永桥,建成于1931年,跨径504米;澳大利亚悉尼港桥(见彩图[澳大利亚悉尼港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于1932年,跨径503米。3座桥均为双铰钢桁拱。

19世纪中期出现了根据力学设计的悬臂梁。英国人根据中国西藏木悬臂桥式,提出锚跨、悬臂和悬跨三部分的组合设想,并于1882~1890年在英国爱丁堡福斯河口建造了铁路悬臂梁桥。这座桥共有6个悬臂,悬臂长为206米,悬跨长为107米,主跨长为519米(图7[福斯悬臂梁桥示意图])。20世纪初期,悬臂梁桥曾风行一时,如1901~1909年美国建造的纽约昆斯堡桥,是一座中间锚跨为190米、悬臂为 150和180米、无悬跨、由铰联结悬臂、主跨为300米和360米的悬臂梁桥。1900~1917年建造的加拿大魁北克桥也是悬臂钢桥。1933年建成的丹麦小海峡桥为五孔悬臂梁公路铁路两用桥,跨径为137.50+165+200+165+137.5米。

1896年比利时工程师菲伦代尔发明了空腹桁架桥。比利时曾经造了几座铆接和电焊的空腹桁架桥。

钢筋混凝土桥 1875~1877年,法国园艺家莫尼埃建造了一座人行钢筋混凝土桥,跨径16米,宽4米。1890年,德国不莱梅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座跨径40米的人行钢筋混凝土拱桥。1898年,修建了沙泰尔罗钢筋混凝土拱桥。这座桥是三铰拱,跨径52米。图8[ ]为三铰拱、桥示意图。1905年,瑞士建成塔瓦纳萨桥,跨径51米,是一座箱形三铰拱桥,矢高5.5米。1928年,英国在贝里克的罗亚尔特威德建成 4孔钢筋混凝土拱桥,最大跨径为110米。1934年,瑞典建成跨径为181米、矢高为26.2米的特拉贝里拱桥;1943年又建成跨径为264米、矢高近40米的桑德拱桥(图9[瑞典桑德拱桥示意图])。

桥梁基础施工,在18世纪开始应用井筒,英国在修威斯敏斯特拱桥时,木沉井浮运到桥址后,先用石料装载将其下沉,而后修基础及墩。1851年,英国在肯特郡的罗切斯特处修建梅德韦桥时,首次采用压缩空气沉箱。1855~1859年,在康沃尔郡的萨尔塔什修建罗亚尔艾伯特桥时,采用直径11米的锻铁筒,在筒下设压缩空气沉箱。1867年,美国建造伊兹河桥,也用压缩空气沉箱修建基础。压缩空气沉箱法施工,工人在压缩空气条件下工作,若工作时间长,或从压缩气箱中未经减压室骤然出来,或减压过快,易引起沉箱病。

1845年以后,蒸汽打桩机开始用于桥梁基础施工。

(3)现代桥梁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节约桥梁建筑材料,减轻桥重,预计基础下沉深度和确定其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928年,法国弗雷西内工程师经过20年的研究,用高强钢丝和混凝土制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克服了钢筋混凝土易产生裂纹的缺点,使桥梁可以用悬臂安装法、顶推法施工。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高。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拱桥、桁架桥、刚架桥、斜拉桥等桥型。简支梁桥的跨径多在50米以下。连续梁桥如1966年建成的法国奥莱隆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高架桥,共有26孔,每孔跨径为79米。1982年建成的美国休斯敦船槽桥,是一座中跨22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高架桥,用平衡悬臂法施工。悬臂梁桥如1964年联邦德国在柯布伦茨建成的本多夫桥,其主跨为209米;1976年建成的日本滨名桥,主跨240米;中国1980年完工的重庆长江桥,主跨174米(见彩图[重庆长江桥,是公路预应力混凝土 T型刚构桥])。桁架桥如1960年建成的联邦德国芒法尔河谷桥,跨径为 90+108+9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1966年苏联建成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式连续桥,跨径为106+3×166+106米,用浮运法施工刚架桥如1957年建成的法国图卢兹的圣米歇尔桥,是一座160米、5~6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1974年建成的法国博诺姆桥,主跨径为186.25米,是目前最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图10[博诺姆桥示意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吊桥是将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钢丝索作为悬索,并同加劲梁构成自锚式体系,1963年建成的比利时根特的梅勒尔贝克桥和玛丽亚凯克桥,主跨径分别为 56米和100米,就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吊桥。斜拉桥如1962年建成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桥。这座桥为5孔235米连续梁,由悬在 A形塔的预应力斜拉索将悬臂梁吊起。斜拉桥的梁是悬在索形成的多弹性支承上,能减少梁高,且能提高桥的抗风和抗扭转震动性能,并可利用拉索安装主梁,有利于跨越大河,因而应用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如1971年利比亚建造的瓦迪库夫桥,主跨径282米;1978年美国建造的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帕斯科-肯纳威克桥,主跨299米;1977年法国建造的塞纳河布罗东纳桥,主跨320米。中国已建成十多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其中1982年建成的山东济南黄河桥主跨为220米(见彩图[济南黄河公路桥,是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于1982年建成通][车])。

钢筋混凝土桥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修建了多座较大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如1963年通车的葡萄牙亚拉达拱桥,跨径为270米,矢高50米;1964年完工的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格莱兹维尔桥,跨径305米。

中国1964年创造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由拱肋和拱波组成,纵向和横向均有曲度,横向也用拱波形式(图11[双曲拱结构示意图])。拱肋和拱波分段预制,因此可用轻型吊装设施安装。这样,在缺乏重型运输工具和重型吊装机具下,也可以修建较大跨径拱桥。第一座试验双曲拱桥,建于中国江苏无锡,跨径为9米。此后,1972年建成湖南长沙湘江大桥,是一座16孔双曲拱桥,大孔跨径为60米,小孔跨径为50米,总长1250米。

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图12[桁架拱桥示意图])是拱和桁架组合而成的结构,其用料少,重量轻,施工简易。

钢桥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好的钢材的出现,以及用焊接平钢板和用角钢、板钢材等加劲所形成轻而高强的正交异性板桥面的出现,高强度螺栓的应用等,钢桥有很大发展。

钢板梁和箱形钢梁同混凝土相结合的桥型,以及把正交异性板桥面同箱形钢梁相结合的桥型,在大、中跨径的桥梁上广泛运用。1951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至诺伊斯桥,是一座正交异性板桥面箱形梁,跨径206米。1957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北桥,是座6孔72米钢板梁结交梁桥。1957年南斯拉夫建成的贝尔格莱德的萨瓦河桥,是一座钢板梁桥,跨径为75+261+75米,为倒U形梁。1973年法国建成的马蒂格斜腿刚架桥,主跨为300米。1972年意大利建成的斯法拉沙桥,跨径达3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架桥。1966年美国完工的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76米。1966年日本建成的大门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00米。1968年中国建成的南京长江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正桥为128+9×160+128米,全桥长6公里(见彩图[南京长江桥,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桥梁])。1972年日本建成的大阪港的港大桥为悬臂梁钢桥,桥长980米,由235米锚孔和162米悬臂、186米悬孔所组成1964年美国建成的纽约维拉扎诺吊桥,主孔1298米,吊塔高210米。1966年英国建成的塞文吊桥,主孔985米。这座桥根据风洞试验,首次采用梭形正交异性板箱形加劲梁,梁高只有3.05米。1980年英国完工的恒比尔吊桥,主跨为1410米,也用梭形正交异性板箱形加劲梁,梁高只有3米。

20世纪60年代以后,钢斜拉桥发展起来。第一座钢斜拉桥是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海峡桥,建于1956年,跨径为 74.7+182.6+74.7米。这座桥的斜拉索在塔左右各两根,由钢筋混凝土板和焊接钢板梁组合作为纵梁1959年联邦德国建成的科隆钢斜拉桥,主跨为334米;1971年英国建成的厄斯金钢斜拉桥,主跨305米;1975年法国建成的圣纳泽尔桥,主跨404米。这座桥的拉索采用密束布置,使节间长度减少,梁高减低,梁高仅3.38米。目前通过对钢斜拉桥抗风抗震性能的改进,其跨径正在逐渐增大。

钢桥的基础多用大直径桩或薄壁井筒建造。

国培日志第一天 第11篇

2014 国培数学班:刘英

我是来自新疆伊犁州巩留县的一名数学教师,非常高兴来到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参加国培学习。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特别是听了盐城师范学院乔晖教授主讲的《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突破》、盐城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张惠新老师主讲的《研读模范教师优秀事例》、盐城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段志贵教授主讲的《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后,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纹丝不动。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解,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学的肤浅,知识的匮乏,学识的浅薄,能力的欠缺。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明白我要转变思想,提高能力。转变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我们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讲解,要学会放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己去学、去探索,让它具有开放性。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这次培训主要是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对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技巧等逐一进行学习和了解,我学得、听得都非常认真,而且感悟颇深,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而且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短短的几天培训,我就有了很大的收获:我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主要时间是改作业,与学生交流,上课还是上课,说实在的教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不懂,也认为没有必要。然而,我心里特别清醒,我的课存在很大的隐患,随意性太强,现在有效有益的授课过程在新课程中的表现我并不知晓,我真诚的期待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课堂教学和课下指导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会增强我继续把课讲好的信心。所以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一次再教育,一次生动的手把手的教练。教学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做工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不能忽视师生沟通,生生沟通,我们要走进学生之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心心相通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学相长,收获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及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上一篇:感想伊春空难事件下一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