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2024-05-22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精选6篇)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1篇

附件4

2016年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一、支持范围

2016年科技攻关计划在项目安排上,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皖发„2015‟13号)要求,突出重点、强化集成和国家项目培育。支持医疗卫生、科技强警、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中关村科技合作、科技援疆援藏援青等领域研发和开展科技合作。项目申请必须符合有关领域和方向。见附件4-1。

二、具体要求 1、2016年科技攻关项目省资助原则上20-100万/项。项目实施不超过3年,项目要有明确研究内容和攻关目标;产学研联合申请的需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分工、知识产权归属,不得对省财政经费按比例分成等。

2、工业领域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项目和以项目形式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领域优先支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区域发展与科技帮扶工作重点支持皖北3市9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10县、科技扶贫和区域帮扶等项目。3、2015年省科技重大专项已经发布,各推荐单位需做好项目衔接。已申请重大专项的项目,不得再重复申请2016年科技攻关项目。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攻关项目,2014年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须达到1.0%以上,且建有研发机构。

三、申请方式

1、各项目申请单位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对照申请指南填写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等相关信息,并上传附件证明材料;经各市(县)科技局、归口管理部门网上审核后,在线打印申报书,与附件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2份),由各市(县)科技局、归口管理部门统一报送。

2、科技攻关面上项目(工业、农业、社会发展领域)限额推荐。其中各市(县)名额如下: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各不超过12项,其他市各8项,广德、宿松各1项。国家级高新区各2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农业园区和区域发展和科技帮扶重点县各1项,不占各市限额指标,由各市负责统筹遴选报送。

高校院所限额直接推荐。名额如下: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不超过5项。省农科院不超过4项。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及其他中央驻皖院所各3项。其他本科高等学校及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各1项。各高校院所直接报送,同时报属地科技局备案。

3、医疗卫生临床应用项目申请,面向省内各医学类本科高校和各市三甲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实行限额申请。其中医疗卫生类本-科高校:安徽医科大学10项、安徽中医药大学4项,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各2项;各高校直接报送,同时报属地科技局备案。各市三甲医院:合肥市2项,其他市各1项,由属地市科技局负责推荐报送。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安徽省立医院8项,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解放军一○五医院、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省疾控中心、省血防所、省计生所各1项,各单位负责推荐报送,同时报属地科技局备案。

4、科技强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公安机关相关警种联合申请,联合各方需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加盖各单位印章。

5、重大科学仪器开发申请必须为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鼓励项目申报单位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有关单位产学研合作申报。

6、中关村科技合作重点支持已与中关村示范区相关单位签署了技术合同或协议的省内企业。

7、科技援疆援藏援青项目实施地点主要在新疆和田(皮山)、西藏山南和青海三地境内。优先支持在三地区有研发基础、合作经历的我省企业、事业单位承担。

四、业务咨询

高新处(工业领域):杨燕珍(0551-62653528)农村处(农业领域):王士武(0551-62658791)

社发处(社发领域和医疗卫生):周昊 黄洁(0551-62678552)

--区域办(中关村合作):刘春青(0551-62644232)条财处(科学仪器开发):查显胜(0551-62654895)计划处(科技援疆援藏援青):陈军民(0551-62653657)省公安厅科技处(科技强警):胡先锋(0551-62801155)

附件4-1:2016年省科技攻关项目重点领域和方向

-附件4-1

2016年省科技攻关项目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工业领域

1、新能源与节能。高效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技术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新型电池材料生产技术,蓄能、多能互补关键技术,新能源并网关键技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节能关键设备与技术,关键机电产品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新型高效发光材料及半导体照明。

2、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新型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控制系统、智能化汽车电子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电池、电机及汽车电子等产品的材料、集成、制造等关键技术,智能充电技术、充电装置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

3、智能车辆和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具备自主跟车和避碰能力的智能化自动驾驶汽车和车载辅助驾驶雷达、车载传感器、红外、可视、控制器、执行器等先进无人驾驶技术衍生产品,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汽车线控转向技术、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辅助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

4、专业化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器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电路绿色自动封装技术、半导体测试分选等配套技术和设备研发,高清晰成像

--技术的片上电源管理器及显示驱动控制芯片研制,视频对象提取、编解码方法及芯片集成技术。

5、大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服务关键技术。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数字文化旅游共性关键技术,基于CPS的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及产业链协作服务平台,支撑科技金融结合“一站式服务”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基于三网融合大数据云服务的新型水(热力)、电、气智能计量仪表及远程抄表计费管理系统,影响健康的行为大数据采集及健康状态辨识指标体系构建关键技术,穿戴式监测等健康服务终端研制技术。

6、工业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开发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在重点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集成应用示范。7、3D打印技术应用。高性能、绿色3D打印材料,高精度高性能金属3D打印工艺技术,高速高精度3D打印控制技术,特殊功能零部件的增材制造。

8、智能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其传感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及电机、轴承、传动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基础件开发。

9、网络化协同制造。协同网络制造过程规划、控制、仿真和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构建技术,基于个性化产品的快速设计制造和服务模式,基于互联网开展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智能维护、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

10、新材料。高性能铁、铝基结构材料,高性能低成本稀土磁性材料,高强纤维,特种玻璃,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弹性体,高强环保型树脂基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新型膜材料,高性能粉体,功能陶瓷材料,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智能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二、农业领域

1、主要农林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动物等优异新材料创制、新组合的筛选和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选育,农林作物良种安全、高产、高效种子生产技术。

2、主要农作物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土壤培肥改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轻简机械化栽培等技术攻关和集成转化,以及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大面积示范辐射等。

3、粮油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研究;畜禽、水产品、果蔬、茶与林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开发高营养、高鲜度的系列调味品。农林生物质新型材料创制、废弃物生物转化及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经济动植物源的活性成分提取研究及精深加工。

4、农产品加工储运过程中质量安全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5、智能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智能技术及应用模式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农产品电商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系统开发。

三、社会发展领域

1、金、铜、铅、锌等复杂伴生金属矿床综合开发技术。矿山尾矿及低品位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查开发技术。隐伏矿和深部矿勘查技术研究与示范。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2、巢湖、淮河流域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减排与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置技术。工业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协同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大气、水、土壤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与预警预报技术。“两淮”采煤沉陷区生态安全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应用示范。

3、煤矿灾害事故智能预警防控技术与示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示范。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与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

4、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云计算环境下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创新药、临床急需或短缺的仿制药品研制。选择新安名医名方开发中药新品种,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新型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开发数字化医疗设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试剂、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

四、医疗卫生临床应用

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诊疗、护理新技术引进与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基于数字化的医疗质量提升研究。传承我省中医药特色,开展防治中风、消渴、痹病、肺胀等重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生殖健康和重大出生缺陷防治。地方病防治的临床应用研究。

五、科技强警

1、公安侦查技术方向。研究爆恐案事件预警及现场处置关键技术,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关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公安查缉管控关键技术,人、车、物图像处理与检索关键技术,物证勘查与鉴定关键技术和设备。

2、公安社会管理技术。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关键技术,互联网交通安全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信息发布和城市智慧交通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高层建筑、古建筑、地下空间、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等特殊场所的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技术及装备。

3、公安信息化技术。研究公安基础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公安数据信息安全存储关键技术,公安一体化警务指挥调度技术,公安云计算应用及安全防护技术,公安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基于生物特征的人口信息管理及身份识别比对系统,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点探测技术,公安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六、重大科学仪器开发

支持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关键技术

--的研发。重点方向包括:环境监测仪器关键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信息化领域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生物医学类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生产设备、机械装备、临床医疗器械以及实验系统相关技术研发不在本支持范围。

七、中关村科技合作

根据我省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京皖两地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与中关村示范区相关单位开展技术难题的对接与合作。

八、科技援疆援藏援青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轻工纺织,能源矿产开发加工,土壤改良,生态环保和现代服务业及技术人才培训等领域。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2篇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云科计发〔2012〕3号

各有关单位:

2012年,省科技计划工作将以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按照《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以加快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强化民生科技,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将201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好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一、重大科技专项

以培育和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为核心,深化产学研结合,实现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加快培育和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将启动实施生物专项、新能源专项、高端装备制造专项、新能源汽车专项和新材料专项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具体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二、科技创新强省计划

以加快培育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优势传统产业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组织实施市场前景好、经济附加值高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一)工业部分 1.选题重点

(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

铜、锡、铅、锌、铝、钛等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和精深加工产品产业化。

(2)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

磷化工、煤化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和精深加工产品产业化。(3)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

机床、交通、电力、烟草、矿冶、化工、光电子装备等行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和重大新产品产业化。

(4)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

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5)现代服务业示范工程

现代物流、数字文化、电子商务、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科技服务、数字生活、社会化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模式和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

(6)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先进装备等离散制造业和冶金化工等流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应用示范或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及环境建设。

2.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具备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技术先进、成熟度和可靠性高,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2)项目申报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工业企业上销售收入10000万元以上,转制院所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现代服务业申报企业上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项目自筹经费落实,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省科技经费最高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优先支持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落实银行贷款(有正式贷款合同,贷款性质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4)项目负责人系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申报单位从事与申报项目相关的行业、领域,人才、设施、设备等条件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二)农业部分 1.选题重点

(1)特色、名优、专用农业新品种(系)产业化示范。(2)种子种苗高效快繁产业化示范。(3)高密度设施健康养殖产业化示范。(4)林下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5)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产业化示范。

(6)现代农业药物(含农药与生长调节剂、肥料、饲料、兽药、疫苗、农膜等)产业化示范。

2.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2)申报项目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的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及预期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力清晰。

(3)项目申报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上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原则上企业须通过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省农业科技示范园或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

(4)项目自筹经费、银行贷款落实,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优先支持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贴息额度为一年期贷款利息,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落实银行贷款(有正式贷款合同,贷款性质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5)项目负责人系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6)申请单位从事与申请项目相关的行业、领域,人才、设施、设备等条件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三、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以提升云南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云南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

(一)工业部分 1.选题重点

(1)先进制造:高性能机床与机械加工母机;自动化物流系统;大型铁路机械设备;养护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大型矿冶、轻化工成套设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设备;烟草机械设备;新型农用机械和设备;高效环保节能冶炼成套设备。

(2)电子信息:金融电子设备;红外热像、微光夜视关键元器件及系统;OLED显示器;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电视、显示器;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传感器及关键部件;信息识别设备。

(3)新材料:锗、铟、硅等高纯材料;常用金属型材和异型材;常用金属基功能材料和新型高性能合金材料;镁、锂轻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动力电池电极材料;超细粉体材料;金属催化材料;不锈钢、镍等复合材料;高强度增强纤维材料;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新型玻璃等。

(4)新能源:风力发电装备及关键部件;低焦油高效生物质气化发电设备;大型集中供气沼气设备;生物质循环利用装置;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设备;生物质液态燃料与石油替代燃料等。

(5)化工:磷系阻燃剂;食品添加剂;污染物降解剂与净化剂;功能塑料及改性塑料;新型可降解塑料;合成与复合橡胶产品;烯烃后加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煤基清洁能源产品;电子化学品等。

(6)节能减排:CO2、氮氧化物、硫化气体净化装置;工业污水处理装置;城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装置;水体污染降解剂;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及垃圾焚烧处理成套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部件和装置;余热余压循环利用设备;智能节电、节水设备;节能电器;机动车节油装置;低损耗节能锅炉等。

(7)新型家用电器产品。2.申报要求

(1)新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2)项目申报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申报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工业企业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转制院所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省科技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4)鼓励企业以自筹经费先研发,产品通过鉴定后申请后补助支持。

(二)农业部分 1.选题重点(1)地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

(2)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含特色杂粮)新品种选育。(3)特色经济林果、花卉、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

(4)现代农业药物(含农药与生长调节剂、肥料、兽药、疫苗、农膜等)新产品研发。

(5)特色农业装备新产品研发。

(6)2011—2012年,由企业自主研发,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的农业新品种、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驰名商标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优质农产品,未获得过政府财政经费扶持的,可按照省科技厅有关规定申请后补助支持。

2.申报要求

(1)新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申报项目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的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及预期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力明晰。

(3)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以高校、院所为主申报的项目,须有合作企业。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原则上企业须通过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或省农业科技示范园或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

(4)项目自筹经费落实。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省科技经费资助额度在200万元以内。以高校、院所为主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自筹经费原则上由合作企业承担。

(三)社会发展部分 1.选题重点

(1)针对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等预防、治疗、康复,开展中药、天然药物1—6类新药,化学药品1—3类新药,治疗用生物制品1—12类新药,预防用生物制品1—10类新药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优先支持与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创新型药物制剂相结合的新药研发。

(2)具有云南特色、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国产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

(3)国家Ⅲ类医疗器械临床前、临床试验研究。

(4)医疗、节育、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公共安全(包括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以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事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事业等社会发展领域重点新产品、新设备研发。

2.申报要求

(1)重点新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权属明确,可获得相关职能部门认定、批准或许可。

(2)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项目,产学研结合。申报企业应具有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3)由具有法人资格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事业单位为主体申报的项目,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有企业参与并出资3:1以上的项目,优先获得支持),且自筹经费落实。

(4)新药研发项目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部分)新药研发项目申报受理的管理暂行规定》(云科社发〔2008〕7号)申报。

(5)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项目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部分)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项目后补助实施办法(暂行)》(云科社发〔2011〕1号)申报。

四、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以显著提升基础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围绕云南优势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为提高云南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源泉和人才储备。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简称NSFC—云南联合基金)

NSFC—云南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基金委负责项目申报。2012年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按《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要求进行选题,并向国家基金委申报(详见

网址http://)。云南省境内单位申报联合基金项目,已通过专家通讯评审并进入学科专家会议答辩,但未能立项的,经本人申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二)重大项目 1.选题重点

聚焦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每年5项左右,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实施期限3年左右。2.申报条件

(1)项目主持申请人须是年龄在55岁以下单位在职科技人员。(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3)须主持承担过国家级重点项目。

(4)优先资助依托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申报的项目。

3.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 2012年3月30日前各单位向省科技厅基础处提交《2012年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建议表》一式1份(含电子版),每个单位限报2项,4月30日前发布重大项目申报通知。

(三)重点项目 1.选题重点

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矿冶与新材料、地质与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领域,以及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重点解决具有较强应用背景的基础科学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形成一批重要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成果。

每年资助项目30项,单项资助强度为50万元/项。研究期限3年。2.申报条件

(1)项目主持申请人须是年龄在50岁以下单位在职科技人员。(2)具有高级专项技术职称(职务)。(3)须主持承担过国家级项目。

(4)承担在研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基础性(公益性)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行业部门重大或重点项目的负责,以及承担在研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5)承担过同类项目2项的负责人,不得再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优先资助依托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申报项目。

3.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

2012年8月31日前发布重点项目申报通知。

(四)面上项目 1.选题重点

支持全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员在项目申报指南规定的资助领域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培育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的成长。

每年资助项目100项,单项支持力度为10万元/项。研究期限3年。

重点支持的学科领域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与矿冶、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基础学科、管理学科等8个领域。

2.申报条件

(1)项目主持申请人须是年龄在40岁以下单位在职科技人员。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科技人员推荐。

(3)须主持承担过国家级项目。

(4)承担在研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基础性(公益性)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行业部门重大或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5)已承担过同类项目2项的,不得再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6)申请经费10万元/项。3.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

4月16—30日集中受理项目申报,4月30日前完成网上申报(网址:http://dzzw.ynstc.gov.cn)及纸质申报材料的受理,逾期不再受理。纸质申报材料(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书各1份)报送至省科技厅基础处。

(五)青年项目 1.选题重点

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自然科学范畴内自由选题开展研究,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项目、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后继人才。

该类项目为指南指导下的备案核准制。每年资助项目100项,项目资助强度6万元/项。

2.申报条件

(1)项目申请人须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单位在职科技人员。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科技人员推荐。

(3)省科技经费资助3万元/项,各项目承担单位匹配3万元/项,匹配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

(4)已承担本类项目的不得再次申请。3.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 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另行通知。

五、科技创新人才计划

以增强科技人才储备,提升云南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在各自学科和技术领域内起骨干核心作用、对云南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一)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 1.遴选名额

2012年省高端科技人才计划遴选10名左右,其中正式调入或全职引进7名左右,柔性引进3名左右。

2.遴选的重点领域

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矿冶与新材料、化工、现代物流等领域。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1.遴选名额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选拔40名左右,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计划选拔60名左右。

2.遴选的重点领域

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主要围绕各单位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遴选。

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重点围绕我省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化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遴选。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三)云南省创新团队 1.遴选名额

2012年省创新团队计划选拔10个左右。2.遴选的重点领域

重点围绕我省优势特色领域:生物、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新能源、矿冶与新材料、化工、社会发展与民生等重点产业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创业项目 1.遴选重点

围绕云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滇创办或联合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科技成果、专有技术,符合云南省产业发展政策,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和条件,且系首次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实施,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实施1~2年能实现量产,投产3年后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

2.申报要求

2009年以来,凡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科技成果、专有技术的创业项目及资金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创办或联合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或其法人实体,均可申请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条件和申请程序、支持政策和措施、实施管理办法按照《云南省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实施办法(试行)》(云科计发〔2011〕13号)执行。

选派技术创新人才赴发达国家访学

为加强我省与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省科技厅于2009年起实施技术创新人才海外培养计划,资助我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以及在我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并取得突出业绩的科研人员开展3—6个月的出国访学进修。

为进一步做好“十二五”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我省 “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2012年,云南省科技厅将继续选派我省技术创新人才赴发达国家访学,并加大选派力度。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以提升云南重点产业、优势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以及地方科技服务能力、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优化布局科技创新条件建设,提升云南自主创新能力。

(一)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1.选题范围

围绕培育云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认定5个左右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申报要求

根据《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申报。

(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1.选题重点

按照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部署,进一步对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建设进行优化布局。重点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以促进解决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依托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结合,认定建设15家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具备解决本行业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的能力,本单位主导技术(产品)在省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2)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除符合《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规定条件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以企业为主体申报认定的,依托企业必须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盈利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所申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与申请补助经费比例不低于5∶1。

——以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认定的,依托单位应当与省内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企业应当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盈利企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所申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与申请补助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1.选题重点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支持能为全省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强化技术(设备)共享或协作、文献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创业服务、企业孵化等服务功能建设,建成一批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能面向全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2)申报主体为企业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申报主体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其它公共服务机构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优先支持面向全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服务的产学研联合共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四)地方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1.选题重点

支持州(市)、县(市、区)科技局提升科技管理、科技服务能力。2012年以推进州(市)、县(市、区)科技管理工作信息化为重点,强化提升科技管理部门为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申报要求

(1)各州(市)科技局及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人、财、物独立,机构存在的县(市、区)科技局的科技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由州(市)科技局审核后统一行文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申报项目的县(市、区)科技局,附当地政府关于科技局三定方案的批复文件。

(2)项目申报与地方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挂钩;与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挂钩;与地方科技局科技管理工作业绩挂钩。

(3)2011年已获地方能力建设项目立项支持的科技管理部门,2012年不再支持。

(五)创新型企业培育 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遴选3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培育形成一批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示范性、带动性较强的创新型企业,探索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有效措施。具体申报程序和要求另行通知。

(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

对纳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培育计划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的上市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给予企业相应的上市培育资金补助。

七、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以促进云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以民生科技为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产学研结合,研究解决云南社会事业发展各相关领域中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提高民生科技水平,并开展科技政策研究和科普工作等。

(一)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 1.选题重点

(1)以建设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原料基地为目标,加强云药之乡建设,推进我省中药材GAP认证研究工作,开展云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珍稀濒危药材品种可持续利用,重要药材品种良种筛选繁育、规范化种植(养殖)、病虫害无害化防控、质量控制与提升,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片加工,中药有效成分高效提取分离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2)以促进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为目标,开展民族医药资源搜集、整理和评价,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提高健康科学和健康服务水平的研究与示范。

(3)以提高中药生产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开展中药、民族药提质增效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与示范。

(4)涉及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的其他重大科技项目。2.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

(2)申报项目需明确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可获取的专利、标准、认证、商标、植物新品种认定登记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通过应用示范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企业上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达5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4)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比例在3∶1以上。

(二)社会事业 1.选题重点

(1)对提升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预防、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和综合控制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发挥显著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适宜应用推广的技术操作规程研发及应用。

(2)涉及禁毒防艾、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3)有关果蔬、肉蛋、食用油、食用菌、奶制品等食品安全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开发。

(4)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水环境监测、预测、预警及综合治理,典型生态脆弱退化区域保护、修复或重建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

(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农村及小城镇先进、高效、适用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6)废弃物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目标及建立多种类型的科技示范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7)水和矿产资源储量的高效勘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8)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9)以提升人居环境和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10)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复杂山体成灾机理、灾害风险分析、灾害监测与治理技术、地震对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11)有关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的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改进技术装备、应急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方法的研发及应用示范。

(12)涉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事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及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

(2)申报项目需明确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可获取的专利、标准、认证、植物新品种认定登记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通过应用示范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企业上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4)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比例在3∶1以上。

(三)农业公益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1.选题重点

重点围绕农业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及工程化示范,主要开展:(1)农产品安全及质量控制、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重大农林作物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检疫、监测、快速鉴定、预警、预防与长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3)重大畜禽流行疫病预防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5)农产品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2)以事业单位为主申报的项目,应与相关产业部门职能、配套工程等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并由高校、院所作为技术合作单位。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上年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通过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或省农业科技示范园或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的企业,优先予以支持。

(3)项目自筹经费落实。以事业单位为主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3∶1以上。

(4)项目负责人系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

(四)科学普及

2012年,科普工作重点支持重大科普活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精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3-5家)、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和沿边地区)科普工作。

申报省级精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项目,申报单位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组织机构建全,科普设施和功能完备,科普工作成效突出,在科普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有明确的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的比例在3∶1以上;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科普工作项目各州(市)限推荐1个项目。各地申报项目必须由州(市)科技局推荐。

(五)科研院所技术开发 1.选题重点

各转制科研院所围绕省相关行业技术需求以及确定的 “十二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规划进行申报,项目分为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和科研条件建设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2.研究开发及成果产业化项目。

(1)围绕全省相关行业重点发展产业和技术需求,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针对相关产业及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开发及成果产业化示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加快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转移。

(2)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的研发平台建设,围绕科研院所发展方向、技术升级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确定条件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科技支撑和服务的能力建设。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为云南省属转制科研院所(含技术开发所)。研究开发项目申报原则上要求与有技术需求且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企业相结合,合作企业可以是转制科研院所创办的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企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条件建设项目应以转制科研院所内设的研究和技术服务功能室(站)所需提升改善的手段和条件为主,提出相关条件建设内容。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项目经费由科研院所自筹经费、合作企业配套投入与申请资助的研发经费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不低于1∶3∶1,其中合作企业是科研院所自身创办的,其比例不低于1∶1;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的经费为科研院所自筹经费和申请资助的经费组成,其比例不低于1∶1。

八、对外科技合作计划

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为目标,以云南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为重点,开展与国外和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技合作,组织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新产品研发,引进先进、成熟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开展孵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

(一)国际科技合作 1.选题重点

配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利用国外科技资源,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提升云南自主创新能力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技术转移与输出能力。

(1)在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继续开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的同时,配合国家相关工作部署,拓展与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及台、港、澳地区的合作,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推动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国外重大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及智力、人才,突破制约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2)结合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工作部署,为配合温家宝总理2011年11月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达成的“将2012年作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启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等国家重要科技外交活动的实施,支持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开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的双边或多边合作与交流,推动我省农业、新能源、矿冶加工等技术和产业向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转移。

(3)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建设,支持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国际组织共建研发平台,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

2.申报要求

(1)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合作渠道畅通,合作方资信可靠,合作协议明确规范;知识产权明晰,成果分享合理。

(2)其他申报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参照我厅其他相关计划(如: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等)所对应的条件。

(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 1.选题重点

聚集国内优秀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磷化工、煤化工、生物医药等对我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重大新产品合作研发,以提升我省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1)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拥有的,能够填补云南空白的先进、成熟重大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和产业化示范,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为支撑我省重点产业中的重大工程项目所开展的技术攻关。

(3)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与我省企业合作进行的重大新产品研发。

(4)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前期合作工作基础,技术的起点、成熟度和可靠性高,项目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2)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主要以企业为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支撑,鼓励产学研结合;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的,必须有相关企业为依托。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

(3)企业上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申报重大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企业上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4)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5)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具有协调能力的单位负责人。

(6)技术成果提供方必须是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科技型企业。合作各方已参照科技部技术合同示范文本格式签订了规范、合法、有效的技术合同。采用的技术已经经过中试规模以上的研究试验;相关配套的试验条件、生产基地或关联工程、配套的生产环境、所需的能源与材料落实。

(7)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作为合作方的需加盖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公章。(8)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申请,见《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必须与云南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重点密切相关,应当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可供转化。

九、科技富民强县计划

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和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力度,提高县(市、区)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能力,提高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一)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工程、1.选题重点

立足边疆、藏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申报要求

(1)在全省8个州(市)的25个边疆县和3个藏区县,分层级组织实施项目。省科技项目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各州(市)和县级负责组织实施乡(镇)须有1名科技特派员、培育1个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有1名科技辅导员、每个成年农民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等内容,并且与省科技项目实施区域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布局。

(2)项目实施区域应不少于3个乡(镇),2011年已纳入工作布局乡(镇)不再列入实施区域。乡(镇)政府具有发展特色产业强烈愿望,并作为项目参加单位。项目实施区域涉及边境乡(镇)、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整村推进整乡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农村党员带头创业等,将予以重点支持。乡(镇)名称、下辖行政村和自然村数量、农民人口数、劳动力转移就业及2011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均需明确。

(3)项目承担主体必须是有执行能力的农业企业或科技型各类农村合作组织。鼓励与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结对子”等联合行动;鼓励吸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力量参与,有效开展“产学研”结合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企业上销售收入须超过100万元,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并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4)项目申请省级科技经费应控制在50万元以内。实施年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5)项目应由县(市)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向州(市)科技局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须经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后,连同评审意见和专家名单,一式六份(含电子文档)统一报送省科技厅。

(二)农作物高产创建专项 1.选题重点

围绕我省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油菜等主要粮经作物,立足于主产区,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转化和应用为重点,通过良种良法技术集成,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增产增收,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2012年,省科技厅继续在25个县(市),组织实施50片(万亩)的农作物高产创建,辐射带动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

2.申报要求

(1)申报高产创建示范县所选择作物种植面积原则上须为全省排名前20位的主产区。所选择品种必须是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自主选育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相关省科技项目团队(品种权持有者)须作为高产创建技术支撑单位。

(2)申报高产创建示范县同类作物建设2个示范片,每个示范片实施一个百亩核心区、一个千亩展示片,建设1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在5万亩以上。品种、产量指标按照全省统一标准执行。(3)高产创建示范县项目实施年限1年。每个示范县申请省级科技经费不得超过40万元。每个县实施2片(万亩),每亩补助20元,每片(万亩)补助20万元。

(4)各州(市)申报高产创建示范县名额不超过2011年承担高产创建示范县数。(5)以高产创建示范县或州(市)科技主管部门为项目承担主体,编写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示范区域及目标任务、实施内容、计划进度、组织及保障措施、技术支撑情况、经费筹措及预算等),方案在经州(市)科技局审核后一式六份(含电子文档)统一报送省科技厅。

(三)州(市)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 1.选题重点

为加快科技成果在全省州(市)、县(市区)的转化应用,围绕各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区域特色,遴选组织一批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先进适用的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开展示范、推广和培训,构建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申报要求

(1)项目由州(市)科技管理部门牵头,根据遴选确定推广的科技成果,组织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实施。围绕新农村建设,鼓励科技型农村经合组织、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等参与项目实施。

(2)每年每个州(市)申报项目1项,省科技经费资助强度在50万元左右,要求地方配套经费落实。每个项目应确定2-3项拟推广示范的科技成果。

(3)科技成果应符合国家和云南产业、科技政策,技术先进成熟,来源可靠。(4)科技成果推广符合当地发展规划要求,区域特色和优势突出,推广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明显,预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十、其他

科技保险补助。按照《云南省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科财发〔2011〕10号)规定执行,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保险保费补助,具体申报条件、补贴险种及补贴标准另行通知。

十一、认定工作

(一)省重点实验室认定

按照《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5号)执行。

(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按照《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4号)执行。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的规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创新能力建设后补助;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创新能力建设后补助。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定

按照科技部有关规定和《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1号)的规定,组织认定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五)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

按照《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试行)》(云科合发〔2011〕1号)执行。

(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

按照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国科外发〔2011〕316号)和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认定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七)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云科工发﹝2007﹞13号)执行。对通过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八)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

按照《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执行。对通过认定的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九)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7号)执行,认定100户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

(十)省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2号)执行,优先认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式,开展规模经营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100家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十一)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3号)执行,优先认定在企业、农户、市场之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的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30家以上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十二)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

按照《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认定100个省优质种业基地。

(十三)省科技特派员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认定不少于150名省科技特派员。

(十四)省农村科技辅导员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认定不少于200名省农村科技辅导员。

(十五)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中药材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技厅公告第12号)、《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暂行)》(云南省科技厅公告第17号)等执行,具体申报事项另行通知。

(十六)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加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管理的工作意见》(云科农发〔2004〕3号)执行。

(十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一批运转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具体要求按照《云南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和《云南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通知》执行。

(十八)省重点新产品认定

按照《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云科奖发〔2011〕10号)的规定,组织认定云南省重点新产品。通过认定的产品颁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对其中未获国家、省科技计划支持的产品给予一定的研发补助经费。具体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十二、申报方式

(一)省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常年受理。已立项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分批下达。

(二)科技计划项目采取逐级申报的方式,申报项目须经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审查推荐。省政府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石林县、东川区、马龙县、新平县、易门县、宁洱县、永胜县和云县等8个县(区),按照有关规定,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项目,并抄报所在市科技局。

(三)除备案核准制等有特殊申报要求的项目外,省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络申报,申报单位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http://)申报。

(四)相关申报材料格式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查阅下载。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项目指南△ 通知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3篇

863计划:2014年3月15日8:00至4月15日17:00

支撑计划:2014年3月15日8:00至4月16日17:00

973计划:2014年3月15日8:00至4月17日17:00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4篇

新材料是《指南》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其中,纤维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纺织、信息、航空、汽车、环保、卫生、建筑等领域。《指南》明确提出支持新型成纤聚合物开发,应用新型成纤聚合物制备的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的纤维及制品;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及其原料、半成品,高性能纤维制品及复合材料;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型纤维及制品;高性能及多功能复合产业用纺织品材料;差别化纤维开发及应用。

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指南》提出支持纺织行业专用设备,包括高性能驱动、智能控制、高可靠的纺织机械专机和专用配套部件;线测控系统与高性能的产品检测仪器;数字化纺织机械和绿色纺织机械。不包括性能一般的普通纺织机械。

针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指南》提出开展纺织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支持纺织等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低排放”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

据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专项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府专项资金。2013年《指南》明确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八大重点领域技术方向。

创新基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创新、鼓励创业、重点突出、竞争择优的原则,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2013年创新基金支持的重点是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产品项目;围绕十大重点振兴产业,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的创新项目。创新基金项目评审采取专家与企业“背靠背”的评审方式和竞争择优的评审制度。(郝杰)

陈树津赴东华大学考察科教工作

5月27~2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纺织之光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等领导赴东华大学考察科技和教育工作。

在教育座谈会上,陈树津听取了学校有关纺织之光教育奖项评选的汇报,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介绍说,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对促进纺织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她表示,东华大学将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激励学生热爱纺织,促进教师聚焦纺织业重大需求,解决行业重大课题,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纺织人才,以此回报企业的捐助。

陈树津对东华大学纺织之光教育奖评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东华大学一直是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在纺织之光教育奖评审中程序严格,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评审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年培养出大批行业需要的人才。陈树津表示,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要继续扩大影响,要在行业内大力宣传获奖教师、学生的业绩,推广教育教学成果,还要跟踪获奖学生走出校门后的成长之路。在纺织之光的影响下,促进学校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汇报会上,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等4位教授介绍了由纺织之光资助的4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俞建勇表示,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的资助为这些项目的突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华大学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基础研究项目尽早出成果。陈树津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项目,将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全力配合学校的科技攻关,为项目的最终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做好服务。(郝杰)

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启动

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获悉,为推动纺织行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纺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决定在全行业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企业申报即日启动。

凡符合《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企业,可通过各级行业协会申报,也可自行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对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并为获 “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荣誉称号的单位颁发证书和授牌。

据了解,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开发方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前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不得低于3%,并建有省部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或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郝杰)

“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于5月16~17日在江苏苏州召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卢润秋,苏州联胜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胜宏,东华大学教授宋心远,上海涂料、染料行业协会高级顾问章杰,染整行业知名老专家到会。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河南、河北、福建、山西、安徽、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市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卢润秋为扬州江都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技术研发中心”牌匾。授牌仪式后,东华大学教授宋心远做了题为“涂料染色与节能减排”的专题报告;章杰做了题为“禁限用重点危害化学品的新动向和替代品”的报告。中国纺织科技暨人才服务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陈立秋、常州市新浩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浩然、苏州联胜化工有限公司染色项目工程师贾红军分别做了题为“提高染色工艺品质亟须张力控制”、“多组分纤维织物一浴法染色的实用技术 ”、“联胜染色”的专题报告。

nlc202309051146

本次会议,既有最新的科研学术报告,也有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互动讨论,大会交流和互动讨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有所收获。(谭凯)

脚踏实地推进干部队伍培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5月2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中纺联今年的中心工作,加强内部建设,更扎实地做好今后的组织人事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顾问宋冬菊,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纪委书记兼人事部主任王久新,以及中纺联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伟康主持。

会议开始,与会者就加强中纺联各单位的内部建设,特别是在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交流。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将制度建设作为中心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制定了50多项制度,其中涉及人力资源的就有20余项,在用制度规范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方面成效卓著。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坚持新员工实习制度,3个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习期、以师徒结合的方式培训新员工,将提高员工素质落实到基础工作中。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重视加强基本制度的建设,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制度,为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如:出差报销时要附出差总结并提供到办公平台等细节,将制度不断细化,同时领导带头使得制度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中国服装协会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搭建完善的选拔、交流、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制定良好的员工发展规划,完善的薪酬体系和奖惩机制,保持队伍稳定,提高队伍素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9项指标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综合考评,并将这些考评与评优、奖罚结合,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方法,强化管理工作。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通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尊重知识,崇尚技术,推动行业高素质技能人员的培养并由此贯通中纺联加强人才培养的思路,强化自觉性,得到更多启发。。

中国纺织出版社通过转变人事工作的理念和管理手段,用感情、待遇和事业留人,吸引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坚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则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单位与员工个人的共赢,使制度在员工中得以自觉、自发的执行。

之后,王久新对整个中纺联的纪委、党建和人事工作进行了总结、布置并提出要求。宋冬菊在会上指出,人社部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2013年的工作主线,这也是中纺联组织人事工作的主线,各单位一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要积极探索建设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努力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干部。

王天凯指出,当前行业和中纺联所面临的形势,使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同时,各单位要注意一是发扬民主集中制,要坚持按程序办事;二是脚踏实地推进“懂行业、有思路、肯干能干”年轻干部的培养;三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注重讲大局、善沟通;四是重视廉政建设,提高防范意识。

会上,陈伟康还宣读了《关于加强中纺联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最后,王天凯与部分单位领导签订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潘峰)

把握宏观大势 提高服务水平

中纺联召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党员学习会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接近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5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党员学习会上分析说,我国经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的平衡,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还比较脆弱。

风趣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分析,让党员学习会气氛热烈,并引来了阵阵掌声,现场更是座无虚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出席会议。

余斌此次演讲的题目为“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他从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关注当前突出问题,谨防叠加效应冲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的形势和政策。

他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着潜在危机等。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略高于7.5% 。

他最后强调,我国宏观经济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呈现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与短期回升动力不足的交织状态。今年余下时间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既定方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需求、调产能、守底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欧阳潇)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接会举行

5月2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主办的虎门·红安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接会在湖北红安县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湖北红安县政府、广东虎门镇政府相关领导以及东莞市纺织协会代表、红安县经济开发区部分纺织企业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提出,希望虎门、红安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信息交流,互通有无,把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打造成现代纺织园区。红安县副县长刘堂军介绍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县经济开发区产业状况,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有关情况。与会领导和企业家们还就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纺织产业链延伸和向内地产业转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和交流。通过这个对接交流平台,企业家们互通有无,相互借鉴,收获良多。

nlc202309051146

虎门和红安各自特色明显。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全镇服装生产量达到2 亿件(套),销售总额近140 亿元。拥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绣花、 纽扣、配件等服装产业配套行业上百家;有中国女装名 镇”称号。

而红安,坐拥大别山,毗邻武汉,周边百公里内有300万人口,其中在外打工者近50多万,据统计从事与纺织有关的劳动力就有30多万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商。

会后,与会代表考察了建设中的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及汉川服装工业城。(侯宝杰)

中丽制机“红五月”竞赛见成效

化纤市场主导产品涤纶丝因前期受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下游企业的加弹、织造等领域的需求有所减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化纤纺丝机的关键部件喷丝板的生产和销售。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北京中丽制机喷丝板有限公司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降低成产生本,加大产品市场竞争力。

日前,公司拿到了上百万元的订单,在 “红五月”开展了劳动竞赛,激励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图为员工正在抓紧生产。

(程力秀 文/摄)

美棉携手布克兄弟推广奢华纯棉制品

近日,美国知名服装品牌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携手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及美国彪马棉协会分别在西安和成都举行了两场2013年春/夏季服饰发布会,推出全新 Supima 棉制运动服饰及家居布艺系列。该系列采用美国Supima 长绒棉,其面料不仅柔软光滑,还具有柔韧、抗起绒和耐穿等实用特点,颇具奢华特性。

布克兄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迪欧·戴尔·维奇奥表示:“Brooks Brothers 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工艺精湛且仅选用最优质的原料。我们认为,纯棉制品不仅穿着舒适,还能显示奢华感,且手感柔韧、经久耐穿,这正是消费者所期待的穿着感觉。”

对于此次合作,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地区总监毛凯琳表示:“采用美国彪马棉生产的服装能够充分展示Brooks Brothers品牌的卓越品质,也表现了该品牌对美棉的高度信赖。此次合作是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和美国的标志性品牌布克兄弟, 以及世界优质长绒棉美国彪马棉强强合作的开始。”

美国彪马棉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sse Curlee先生强调:“中国是美国彪马棉最大的原棉进口市场,并且中国众多顶级纺织厂对于美国彪马棉的高品质非常认可。我们希望通过与布克兄弟的合作,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美国彪马棉制成的衬衫和毛衣等纺织品。”(郝杰)

凯盛家纺秋冬新品唯美发布

5月20日,凯盛家纺在时尚之都上海举行了2013秋冬新品发布会。当晚七点,发布会在凯盛家纺上海江宁路旗舰店户外广场璀璨上演,演绎了米兰、丘比特、罗马、威尼斯、狄安娜五大风格,浓郁的欧陆风情令人沉醉。广场上人山人海,挤满了观众。

据凯盛家纺品牌主管杨英介绍,本次凯盛秋冬新品重在表现灵动感,材质上精选磨绒、天丝、贡缎等面料,拥有柔软、透气、保暖的亲肤触感,一扫秋冬的厚重与沉闷,为人们打造轻松愉快的居家生活。在秀台上,米兰风格的绚烂色彩,丘比特风格的喜庆搭配,狄安娜风格的圣洁妩媚,威尼斯风格的柔软简约,罗马风格的高贵优雅,都令人眼花缭乱。

本次新品发布会还展示了时尚家居服和臻品芯类精致的面料、设计及做工。还记得2012年冬天,范冰冰与王菲身着羽绒被服,引各大媒体疯狂报道;而本次,美丽模特们身着由乌克兰大朵鹅绒被改制的羽绒被服,演绎冬季时尚美丽不再冻人。(文中伟)

德州恒丰集团宁夏恒丰纺织开工

近日,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锭纺纱项目一期工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毛纺织园举行开工仪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市委书记赵永清、利通区区委书记石瑞林、区长马维敏及吴忠市市委市府和利通区区委区府有关部门领导、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苏建军、党委书记马保东、陵县恒丰纺织总裁、宁夏恒丰纺织董事长罗东义等出席了开工仪式。

开工仪式上,苏建军介绍了恒丰集团的发展情况以及宁夏恒丰纺织的投资建设规模,并对吴忠市和利通区对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马维敏高度肯定了恒丰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表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借恒丰速度,充分展示利通风采。

据介绍,宁夏恒丰纺织是吴忠市2013年重要的招商引资落地工业项目之一,是利通区毛纺织园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主要生产各种高档精梳纯棉、羊毛、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混纺纱线、各种功能性新型纤维纱线,是一家具备生产高科技纺织产品的企业。苏建军表示,该项目一期工程7.5万纱锭新设备将于2013年底竣工投产,二期7.5万锭工程将于2014年完成,同时在2015年和2016年还将分别新上7.5万锭,最终在利通区形成30万纱锭规模。(赵国玲 黄磊)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5篇

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7月30日

申 报 须 知

本指南是申报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基本依据。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围绕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加快产业科技创新,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2016年度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科技发展要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聚集科技资源,聚焦重大科技任务,为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进产学研长效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 利用驻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借力京津高端产业制造和研发优势,引导企业开展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四)强化创新基础建设,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R&D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大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二、计划类别

2016年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基本科技计划。基本科技计划包括“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三类科技计划。

重大科技专项:是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有重大影响作用,能够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的产品体系,能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列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专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包括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和科技型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

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软科学研究专项、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维护。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单位基本条件

1.项目申请单位应在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除软科学研究项目外,非本市属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研究。

2.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要有书面合作协议,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

3.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具有项目研究和实施的匹配基础条件,具备完成项目自筹资金能力,有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4.项目申请单位、合作单位和项目组成员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项目组长基本条件 1.必须为在职人员。

2.项目组长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资信,有研究经历和前期工作积累,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申报基本要求

1.符合本指南规定的申报要求。企业单位可由所在县区科技局归口申报,事业单位按照隶属关系或所在县区科技局归口申报。

2.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环保要求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3.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具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目标。

4.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5.科技成果须在本市地域内实施转化。

(四)限制申报条件

为了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项目申请资格进行审查:

1.项目组长在同一年度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只能申报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或变换名 称重复申报;不得将已经通过其他财政经费支持获得研究成果的项目重复研究申报。

3.项目申请单位或项目责任人有不按时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执行情况调查报告和未按时完成项目等不良记录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4.拖期未完成项目的申请单位和项目组长不具备本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5.有在研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已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验收后一年内的单位不得申报新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6.不良信用记录名单中的申请单位、项目组长,不具备本处度项目申报资格。

7.已列入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项目,市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原则上不再支持。

8.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已经上市的企业;

(2)无创新性的单纯引进或扩产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单纯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加工工业项目。

(3)项目已列入国家或省、市科技计划并得到科技经费支持,尚未验收的。

(五)经费预算编制要求 1.项目申请单位实行法人管理责任制,项目申请单位是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

2.项目申请单位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承诺的项目自筹经费及有关配套条件;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以及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配套经费分别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3.多个单位共同研发的项目,应明确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

4.项目预算编制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编制经费预算和支出预算。

(六)附加申报条件

除符合申报指南的总体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重大科技专项

(1)项目申请单位应具备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具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2)重点支持能形成产品的重大技术研发,目标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产业带动性 7 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优先支持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3)项目申请单位运营情况良好,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并具备下列条件: ①产品(服务)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的项目申请单位应是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②近三年相关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

③近三年承担国家、省或市科技项目不低于1项。(4)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实施期为2-3年,市科技专项资金资助100万元左右,项目申请单位自筹资金应为市科技专项资金的5倍以上。

2.医疗卫生项目

医疗卫生项目申报需符合省、市有关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规定:

申报项目的项目组长应当具备高级职称或有两名正高级职称相关专业专家推荐。

以应用为主的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医学伦理规范和有关法律规定,样本数应足够大(除少见及罕见病种外,病例数不应低于100例);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必须符合统计学要求。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申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在本领域、本行业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在省、市内同行业中是公认的技术权威,在国内、省内有较高影响;近三年年均销售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石家庄市同行业前列;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

(2)研究开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能紧密结合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具备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近三年来承担和自主研发的研究开发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6项,其中承担的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不少于1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不超过60 岁。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固定人员不少于10 人,每个研究开发方向应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已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不能作为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

(4)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能满足工程技术研发任务需要。科研开发用房相对集中,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有比较完备的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能满足本行业共性技术研 究与开发的需要,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200 万元。

(5)企业申请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提供双方联合共建的正式协议,明确双方人员及任务分工、成果共享方式等。

4.软科学研究项目

(1)项目组长原则上应当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专家推荐,并有1 年以上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研究工作的能力。

(2)申报项目必须在本指南所明确的研究方向上有所侧重、细化,不得以研究方向直接作为研究项目题目。申报项目应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并提出初步的对策与措施。申报项目和研究报告引用或提供的数据应以最新数据为主,并保证真实、权威。

(3)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须与行业有关部门结合。

(4)申报项目完成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结题验收需在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六个月内完成。

5.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1)项目申请单位须有明确的外方合作伙伴,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就合作项目已签署有正式合作协议书或合作意向书,中外双方合作协议或意向书(文本复印件和中文翻 译件)须随申报书一起上报,协议中不宜公开的条款可省略。

(2)研发内容符合我市传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关键技术问题必须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才能解决。

(3)优先支持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单位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科技部批复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优先支持国外先进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1)申请企业基本条件

①须在石家庄地域内注册和纳税,注册时间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经市科技局(或高新区科技局)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②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

③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年营业收入不高于5000万元。申报项目尚未形成销售规模,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

(2)申报项目基本要求 ①符合石家庄市产业技术政策; ②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工艺或产品性能上有较大的创新或有实质性的改进;

③按照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能形成功能部件的研发和配套生产,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项目执行期一般不超过2年,验收时项目产品应达到一定销售规模。

7.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

(1)科技领军人物是指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技术水平领先,在我省同行专家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科研团队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工程且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人才。

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创新团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其学术技术水平在我市同类、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②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成果。近五年内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项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两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具备以上条件其中之一者,其研发成果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近三年主持承担过或正在主持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或担任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带头人;

④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指在长期科学研究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主攻方向,以优势企业、科研单位为主的创新集体。团队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重大研发项目,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①团队的学术技术水平必须在全省同行处于领先并在国内同行处于先进地位,研究开发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②团队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和创新能力,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研究开发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力;近三年主持承担过或正在主持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或担任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带头人;

③团队研究开发方向及研发项目属于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重点发展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产生重大效益的; ④团队要由依托单位的8名以上成员组成,其核心成员(1—3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3年来获得过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以上或有授权的发明专利并为主要完成人;

⑤团队一般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具备开展研发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氛围,有稳定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和激励工作机制。其所在单位研发投入应占销售额的3%以上。

四、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上传申请书电子文档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项目,不得通过网络传输,请将电子数据通过归口管理部门直接报送市科技局。

网上申报登录“石家庄科技网站—办公大厅—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

(一)用户注册

1.申请单位注册。第一次申请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需在“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单位用户注册”进行注册。注册时,正确选择本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详细填写本单位相关信息,注册为“单位管理员”。

申请单位注册前可先在“管理中心入口”点击“单位注册情况查询”,查询本单位是否注册。已注册过的单位,原 “单位管理员”权限仍然有效,无需重复注册。

“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科技计划管理,一个单位只能确定一名“单位管理员”,应由固定人员担任。单位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务必妥善保管,忘记密码请与归口管理部门联系解决。

单位注册信息需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申报项目。

2.单位管理员分配项目申请人用户名和密码。“单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在“单位用户管理”栏目为本单位申请人创建登录用户,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分配给项目申请人。

(二)填报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人在“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下载专区下载最新版本的“石家庄市科技计划信息填报系统”(版本2015.1),安装到本地计算机后离线填写项目申请书。首先准确选择要申报项目的计划类别,其次按照选择的计划类别对应的申请书填写,填写完成检查无误后,通过“申请书数据导出”功能导出压缩包,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在线上传(提交)申请书。

(三)单位审核

单位管理员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单位管理员登录”,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审核”栏目,对本单位申请人上传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项目申请人可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中“申报管理”—“申请书查看”栏目中在线浏览“申请书”。

(四)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归口管理部门登录”,使用市科技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市科技局相关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完成审核、提交市科技局后,通过“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

(五)材料报送

归口管理部门将推荐项目在线打印汇总表一份报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将报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的分汇总表一份报有关业务处室。项目申请书(带“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字样水印)书面材料报送另行通知。

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在进行专家评审前,需提供经中介机构认定的上年度审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近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提供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包括:基础条件分析(技术基础、人员基础、项目研发所处的阶段、支撑配套基础等),市场分析(目标产品国内外应用现状、未来市场预测、竞争力分析、产品风险分析等),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财务分 析等),项目预期目标(技术创新指标、成果指标、产业化目标、经济社会效益等)],并进行财务评审,凡没有通过财务评审的重大项目一律不予立项。

五、申报受理

(一)受理方式

2016年度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科技成果推广专项项目、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项目、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和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申报,按照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的工作职能归口受理。

(二)受理时间

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2015年7月30 日至2015年8月31日17:00。

六、填报要求

(一)项目申请单位须对项目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

(二)项目申请单位信息填写完整,关键信息填写正确。

(三)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需注明全称。

七、受理咨询电话

发展计划处: 85057592,85057594 高新技术处: 85089718,85089298 农村科技处: 85054997,85062086 社会发展处: 85069136,85068336 成果市场处: 85057595,85052952 政策法规处: 85085849,85057966 科技合作处: 85069336,85672041 人 事 处: 85057590,85671829 山区办公室: 83808187,83806174 软件技术支持咨询电话: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 85866036,85866037。

项 目 指 南

一、重大科技专项 支持重点

(一)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发。生物技术药、化学新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数控机械、交通装备、煤矿装备、工程装备、冶金装备、高端基础件等。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产业、云服务产业、先进网络文化产业、软件业、新型电子仪器和元器件等领域产品。

(四)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新型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

(五)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仪器设备,冶金、建筑、制药、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高效节能环保装备。

(六)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部件、生物质能源装备等产品。

(七)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研发。

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性能农业机械与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等。

二、重点研发计划

(一)科技专项

1.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专项

围绕全市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重点支持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肺部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多发病及常见病为适应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新品种、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先进制药工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医药大品种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医药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等。

(1)国家I 类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有效单体及其制剂;用拆分或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新的复方制剂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择优支持能在2018 年前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临床批件的新药研发。(2)国际重大到期专利药抢仿

围绕国际专利药即将到期的大品种,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受惠人群大、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组织研究开发。择优支持能在2018 年前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国际重大到期专利药仿制研发。

(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的研究与开发 ①具有新作用机制和靶点的化合物; ②已知结构类型的新化合物。(4)生物技术及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①基因工程药物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高效表达的载体和宿主体系,特别是适合于表达人源化蛋白的表达体系;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②微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用微生物和酶等生物催化剂改造传统药物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生物产品下游加工过程中新型生化分离技术以及过程高效集成化技术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微生物发酵来源的医药中间体或大宗原料药研究与开发。

③重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诊断用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研究与开发。

(5)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研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用于治疗心脑血管、肿瘤、肝病、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糖 尿病、老年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等的中药新药开发。包括:中药材及天然药物有效单体、有效部位的提取新工艺、检测技术研究;具有临床应用基础并应用现代技术研制的疗效突出的中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剂;中药新制剂、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研究。

(6)道地、优势中药材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野生种子、种苗人工繁育研究、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规范化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

(7)制剂技术研究与药物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跟踪国际药物剂型发展趋势,结合我市优势,围绕新型制剂技术开展研究,开发现有药物新剂型。包括:口服、注射、粘膜、腔道等缓、控释制剂技术研究;靶向制剂技术研究;特殊药用辅料、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能在2018 年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化药、中药、生物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8)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重点支持年销售额超过2 亿元人民币的单品种化药、中药、生物药在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技术改造、剂型升级、临 床再评价等方面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或质量标准。

2.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金属增材制造、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纺织、煤矿现代化设备和运输装备、新型节能轧制设备、新型阀门、专用设备和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通用飞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效节能特种专用设备的研发;开展液体传动和气动元件、精密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研制及其快速成型、超精密制造、柔性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3.化工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面向传统化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绿色高效催化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新型反应器及过程强化与耦合技术;新型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研发。

4.科技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专项

重点开展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大宗物品电子商务服务、产业价值链协同电子商务服务等研究;基于过程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及智能物流系统技术研究;数字生活、数字旅游等服务业的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5.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1)北斗导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重点开展全息导航地图、室内外无缝定位、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灵敏度接收、终端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研 究;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北斗定位、导航、授时产品及系统研究;开展导航系统、授时服务、位置服务、高精度测量等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重点支持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研究与开发;大功率半导体照明灯具设计、散热、专用电源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国产LED芯片及光源在室内LED照明灯具,以及大功率、高效率路灯和防爆灯等应用研究;大功率LED及其照明灯具的检测技术研究; LED在室内照明等领域的重大应用示范。

(3)信息技术

重点开展虚拟化技术、海量数据存取、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开发应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4G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关键技术、芯片、系统等的研究;微电子、集成电路、安防电子、高精度仪表、数字化检测检验、MEMS器件、光纤通讯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防攻击软件、信息安全、智能监控、灾难恢复等软件,加强高端软件研发;物联网相关RFID射频标签技术研发;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汽车智能互联网模块、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新型高端电子产品。

(4)新能源技术。

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开展大规模间歇式 电源并网与储能、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流并网、柔性输变电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电网巡检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远程故障分析诊断系统等核心技术研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整车集成、与电网协调运行、与新能源发电互补运行及智能充电等技术研究。

(5)新材料技术。

重点开展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绿色节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低成本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性储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陶瓷封装材料、半导体单晶和外延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等的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6.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专项

(1)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继续支持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杂粮、蔬菜、饲草等育种协作攻关,按照“产量质量并重、突出节水抗逆、强调特色专用、适应机械化需求”的原则,加大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的支持力度。支持主要畜禽新品种的引进、改良、选育以及地方名特优畜禽品种的保种扩繁、群体恢复、新品系(配套系)选育和商品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支持重要风景林植物品种选育与引进、重要抗寒常绿阔叶生态景观植物品种选育引进、北方耐旱生态景观植物品种选育引进。开展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为培育我市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重点支持抗逆、优质小麦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棉花抗病虫、优质、杂优利用种质资源创新和茄果类、瓜类砧木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

支持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作物分子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和杂交种简化制种育种技术等。

(2)动植物安全高效种养技术

重点支持粮食节水节肥高产稳产减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农作物节水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高效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安全施用技术;中低产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工厂化育苗、轻型育苗基质、环境调控、轻简栽培、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绿色控害等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

支持优势果品和特色果品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对梨、苹果、桃等优势果品和大枣、核桃等特色果品,以提质增效和带动产业升级为核心,开展标准化、简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应用,开展新兴果树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标准化栽培技术。支持林下经济新模式研究。

支持畜禽生态健康及福利养殖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畜禽 26 精准饲养及信息化管理技术、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畜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及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畜禽重大疫病预警诊断及控制技术、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技术、养殖环境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支持农区肉羊、肉牛资源开发及工厂化饲养技术以及肉鸡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3)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农产品储藏与物流先进技术

支持果品蔬菜优质安全、减耗增效生产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鲜食果蔬产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果蔬低能耗高效率速冻、脱水、提取、浓缩等制汁制干技术,加工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

支持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配方乳粉、乳清粉、乳蛋白等乳制品加工技术研究。

支持畜产品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可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重金属、微生物等污染检测技术。

支持粮食储藏与物流农产品品质维持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生鲜农产品与食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农产品数字化配送与交易、农村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等。

(4)农机装备与农业设施

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支持开展多功能复式作业、自走收获、精准施肥施药、智能节水灌溉等新型机械装备的研制,支持耕整机械、播种机械、育苗机械、栽植机械、施肥机械、地膜机械、收获机械、青贮机械、畜牧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等的研究开发。

开展果园生产关键环节等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蔬菜优质高效生产装备;设施农业优质高效节能生产关键装备(耕、种、收、植保、灌溉)的研究与开发。

(5)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与产业化示范

支持安全高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创制与应用,开发应用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

支持安全高效新型生物动物药剂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高效、低成本疫病诊断试剂盒,多联苗等新型畜禽疫苗,饲用酶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制。抗耐药菌、防治病毒病和寄生虫病中兽药及添加剂研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支持生物肥料创制,重点开展保水抗旱、磷钾活化、抗病促生、秸秆快速腐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发酵有益微生物菌种、秸秆腐熟剂等生物产品的研制;生物肥料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创制;中低产田改造综合施肥技术研究示范等。支持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创新,以高靶向、可控释为目标,重点开展细菌、真菌、病毒类生物杀虫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源农药,化学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酶制剂等生物化学农药研制。农用抗生素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6)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及防灾减灾技术

支持规模养殖区(场)、种养产业园区废弃物和生活有机垃圾无害化循环利用新模式研究;废弃物无害化标准化利用技术研究;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支持水-土壤-村庄农业资源污染立体防控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水体重金属污染有效修复技术。

支持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冻害等)监测预警和抗御技术;人工节水增雨及预防冻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

(7)物联网+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开发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开展适合我市设施蔬菜、果品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化环境监测与控制装备,设施蔬菜、果品监测信息低成本联网通信技术,设施蔬菜、果品知识库及专家决策服务系统以及 畜禽精准饲养及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8)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新技术

研究开发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培训技术;村镇生态及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农作物秸秆、污水、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新型厕所相关模式及技术;生态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及设备。

7.建材与轻纺工业新技术、新材料与新产品研发专项 重点支持传统墙体替代材料、绿色装修材料、建筑智能化集成技术、高性能绿色住宅建造技术;重点支持紧密纺纱工艺技术、绿色纺织印染助剂、染整技术开发;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纺织品和智能化纺织品等高附加值纺织品开发与生产;新型功能型、装饰用、产业用纺织新产品开发。

8.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重点支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节能降耗、控污减排、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全市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创新。

(1)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①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开发及应用 研发工业污染源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技术和装置;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清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②高污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 针对钢铁、焦化、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污染,开发高效除尘、脱硫脱硝、除汞、除二噁英的控制技术、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并示范应用。

③煤炭的清洁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发煤炭燃烧热解技术、煤炭大规模先进气化技术、煤制油技术、低氮和清洁燃烧技术与设备、洁净煤技术、高效燃煤节净剂等燃煤添加剂产品并进行示范。

④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发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VOCs 产生的绿色催化和过程耦合技术,典型VOCs吸附和吸收、催化分解净化、生物净化等单元技术以及其耦合、集成技术。

⑤扬尘抑制技术开发与示范

针对工矿企业作业扬尘、建筑施工扬尘、料堆扬尘等不同类型,开展高效扬尘控制技术、可降解抑尘剂及装备研究。

(2)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①支持石化下游产品的绿色、节能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煤化工下游产品生产中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②围绕节能降耗,组织实施工业余热余能梯级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新材料开发利用、循环经济共性技

术等研究与开发。

③支持化工、制药、焦化等行业废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在水污染控制及废水资源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高盐、高氨氮废水的有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④支持制药行业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与示范。

⑤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组织开展新能源开发,如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生物柴油、乙醇等环保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等。

9.科技惠民、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专项(1)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开展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污染事故监测预警、防御及应急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支持重点行业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

范工程,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3)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实用高效的监控预警、应急通讯、快速反应、控制处置等保障技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及道路交通事故防范技术研究,犯罪预防、控制、侦查技术研究等。

(4)食品安全

重点支持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及快速、快筛技术;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技术;食品微生物污染物(致病菌、生产污染菌)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溯源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0.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围绕我市科技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有效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市经济和科技的综合实力。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1)显著提高我市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合作项目,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联合研发和电子信息关键技术联合研发;

(2)围绕我市节能环保重点行业,引进国际先进共性

技术和装备,并进行适合我市现有情况改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联合研发;

(3)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生物医药现代化的联合研发;

(4)适合我市现状的现代农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特色种质资源引进;

(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联合研发;(6)促进我市技术、产品出口的合作项目。

(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1.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点面向制药、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大型企业集团制造物联、制造服务、协同制造等数字化综合管控集成应用示范;建设面向中小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公共协作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示范;深化企业生产、财务等信息化管理数据挖掘与应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产品开发。

2.文化科技创新

重点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开展三维渲染、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数字印刷等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及软件产品;开展文化创意、动漫设计、数字出版、数字音像等文化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保密技术,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社会事业促进技术的研

究与开发。

3.医疗卫生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常见、多发及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技术研究;严重传染病诊断、检测、防治与重大疫情预警应急处置技术研究;重大疫情监控、预警和应急防控技术研究,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临床技术研究;生殖健康与人口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城乡社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等。

4.医疗器械研发

支持能够在2018 年前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检测、诊断仪器和临床应用的新材料研发;支持“互联网+”与高端医疗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

5.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1)为加强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增强对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山区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科技型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建设与示范。

(2)山区优势绿色(有机)果品选育、省力化栽培、储运及深加工技术。重点支持大枣、核桃、苹果、板栗、石榴、柿子、葡萄等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开展新品种引育、省力化栽培技术、抗逆标准化栽培技术、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技术的研究、示范

及推广,在不同区域建立规模化优势果品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区。

(3)山区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肉牛、奶牛、生态养鸡、养猪、养羊、水产及特种动物养殖等产业的新品种引育、绿色(有机)养殖、饲料科学配方、疾病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山区养殖业的高效、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山区优质旱作杂粮绿色(有机)栽培及产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山区薯类、豆类、谷类等产业优良品种筛选培育、绿色(有机)标准化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无害化防控、农机农艺结合轻简化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山区杂粮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

(5)山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开展山区设施结构性能优化、精品果、菜、花卉高效种植模式、无土栽培与基质配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新品种引育等项技术研究与示范。

(6)山区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山区适生药用植物资源新品种的引育,道地药材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山区道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产地储藏加工技术体系研究等。

(7)山区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开展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食用菌优质菌种引育,山

区特色优质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周年生产技术、林下套种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以及食用菌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

(8)山区非金属矿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采矿迹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三、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一)科技成果推广专项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围绕国家及省、市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京津冀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与集成示范,以及有利于建立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1.农业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农业信息集成与综合服务技术;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安全栽培技术;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畜禽健康、安全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性能农业机械与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的产业化开发。

2.工业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节能技术;新型健康、环保、节能、轻质、安全建筑材料应用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

3.社会发展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设备产业化开发;水资源集约利用与水环境治理技术;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公共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技术等。

(二)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 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支持一批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特别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企业的项目。

1.支持重点(1)电子信息

通信产品;导航位置服务;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软件产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三网融合技术;电子专用装备;微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2)高端装备制造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专用数控设备;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产品;智能电网技术及产品;新能源汽车技术及相关产品。

(3)生物、医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中药与天然药、化学药;医疗仪器技术、设备;缓释与控释制剂、新型制剂技

术及产品;轻、化工生物技术及产品;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等。

(4)新材料

新型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纤维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

(5)资源与环境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产品;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产品。

(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产品;节能技术及产品。

2.支持方式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支持额度不超过项目相关研发总经费的30%,且不超过30万元。

3.申报流程(1)申报单位注册

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局网站,进入办公大厅——“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点击“注册新用户”进行注册,用户注册身份为“申报单位管理员”。按要求详细填写本单位相关信息,并选择本单位上级归口管

理部门(纳税所在县(市)、区的科技局,以下同),提交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登录系统填报项目。

“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创新资金项目相关管理工作。单位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务必妥善保管,忘记密码请联系注册时所选的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核对单位注册信息无误后,为单位管理员重置密码。

(2)填报项目申请书

①项目申请单位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点击“申请书在线填写”,按要求的格式在线填报。申请书填写过程中可以多次保存,填写完成检查无误后,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前提交项目申请书,逾期将无法提交。

填报项目前,请仔细阅读项目指南,不符合指南要求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②项目申请书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项目申请单位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在线浏览”打印项目申请书(PDF格式,有“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字样的水印,A4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加盖单位公章报归口管理部门。

(3)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在线审核”栏目对辖区单位上报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完成项目审核并提交后,通过“申请书在线浏览—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

4.推荐上报

各县(市)、区、高新区科技局会同财政局负责项目的筛选和推荐,具体要求另行发文通知。

四、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一)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

2016 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原则,依托在我市同行业或领域,尤其是我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在国内、省内研发实力较强的、有较高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单位建立。重点围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先支持有能力争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位申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特别是京津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

(二)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有效调动我市科技、教育、文化等各类资源参与,努力提升我市科普工作能力和质量。

1.科普产品研发。申请单位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生产工艺、科技设备设施等创新资源研发的用于科普活动的展品展项等科普产品,包括:用于科普教育的教具研发,用于科普展览展示的互动展品研发,公众参与创新行动的优秀项目等。

2.科普场馆建设。新建科普专题展馆(厅)或产业科技类科普展馆(厅)、改造现有展馆展陈。

3.科普影视作品制作。反映科学发现、科学传播、科学史、博物、科学探险、科学文化、知识类的原创科普微影视和动漫作品。

4.科普图书编撰。反映科学发现、科学传播、科学史、博物、科学探险、科学文化、知识类的原创科普图书。

(三)软科学研究专项

软科学研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加快石家庄市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知识,重点支持面向实践、服务决策的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科

学依据、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1.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我市发展研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以资源要素重组配置、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为我市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城市布局与功能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要素、创新方式、创新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建设创新型石家庄提供决策参考。

3.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导向、创新激励约束、创新模式选择等方面的作用,为深化我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4.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围绕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以促进我市经济良性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成长为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为我市产业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5.民生科技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围绕科技惠及民生、优化生态环境等内容开展研究,为改善民生、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专业园区(基地)”模式,以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公共研

发平台、公共中试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公共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创新性企业建设将支持我市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持续性较强,具有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完善的创新激励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六)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农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京津冀合作、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创业结合的新模式,重点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择优建设3—5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园区按照聚集创新资源、加强成果转化,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引进转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园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技术升级。

(七)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团队专项

1.科技领军人物在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科研单位(应是以我市企业、产业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相关企业、产业在科技研发中作出较大贡献的科研单位)的优秀高级专家中产生。

2.科技创新团队,在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科研单位(应是以我市企业、产业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相关企业、产业在科技研发中作出较大贡献的科研单位)的创新集体中产生。

(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第6篇

2016年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16年3月

—1—

目 录

前 言...............................................................4 自然科学基金........................................................6

一、面上项目..................................................6

二、青年基金项目..............................................6

三、回国基金项目..............................................7

四、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

五、创新研究团队项目..........................................8

六、重点项目.................................................11

七、重大项目.................................................13 科技重大专项.......................................................15 科技成果转化示范:...........................................15 重点研发计划.......................................................17

一、石墨烯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17

二、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18

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及海洋工程.....................18

四、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示范.........................19

五、农林种业创新研究与示范...................................20

六、制糖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2

七、优势特色农林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23

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及新能源技术装备研究开发................25

九、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研究.....................................26

十、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技术研究..............................26

十一、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28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示范.................................28 —2—

十三、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0

十四、新型城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惠民研究与应用示范.....32

十五、标准物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3

十六、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33

十七、广西软科学研究.........................................34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35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示范.............................35

二、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开发.......................35

三、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应用开发...........36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在孵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36

五、高新技术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新引导示范...................37

六、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37

七、智慧旅游特色旅游文化保护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38 基地和人才专项.....................................................39

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示范...............................39

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41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示范...........................41

四、革命老区及贫困县科技精准扶贫示范:.......................42

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示范.................................44

六、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服务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示范...........45

—3—

前 言

广西科技计划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加快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设立的,支持和引导全区科技创新活动的计划体系。

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四大战略、三大攻坚”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科技计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臵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整体思路,对2016年的自治区科技发展计划进行改革整合,整合后的广西科技计划体系由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构成。

2016年的广西科技计划,按照“服务大局,落实改革,突出重点,优化投入,创新机制”的原则,重点针对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凝炼重大科技研发专题(优先主题)和项目,合理配臵资源,扩大科技项目后补助支持范围,按照产业链、创新链部署科技任务和配臵科技资源,以项目带产业,系统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其中,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科学前沿探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集成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聚焦我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公共需求和民生科技优先领域,支持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工业、能源—4—

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广西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以应用开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支撑和引领;技术创新引导专项,以创业投资、风险补助、后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激励企业加大自身科技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基地和人才专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优秀团队建设,提升我区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和人才智力保障。

201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发展部署,特设立革命老区及贫困县科技精准扶贫专项。专项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创新平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支撑,加强资源集成,着力推动科技资源向革命老区转移与集聚,攻克一批行业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引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5—

自然科学基金

一、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支持科技人员自主选题、自由探索,从事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开展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前沿性、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项目申请条件

申请人未满57周岁[195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年满57周岁、按照政策延长退休的申请人申报项目时,须由依托单位在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申请,获批后方可申报。

(二)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项,研究期限不超过3年。

二、青年基金项目

青年基金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员自主选题、自由探索,开展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重在激励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

(一)项目申请条件

申请当年男性未满35周岁[198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未满39周岁[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二)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6—

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项,研究期限不超过3年。

(三)优先资助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同等条件下可获优先资助。

三、回国基金项目

回国基金项目分为回国基金一般项目和回国基金重点项目两个类别。支持在国外已有较好研究基础、并回到广西工作的科技人员自主选题开展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促进回国科技人员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优先资助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绩的回国科技人员,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性基础研究。

(一)项目申请条件

1.回国基金一般项目要求申请人未满57周岁[195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回国基金重点项目要求申请人未满56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按照政策延长退休的申请人申报项目时,须由依托单位在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申请,获批后方可申报。

2.留学回国人员申报项目时必须提供大使馆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3.留学回国人员必须在回国3年内提出项目申报,每人只能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1项。

(二)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回国基金重点项目单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一般项

—7—

目单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不超4年,一般项目研究期限不超3年。

四、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促进青年科技人员成长,培育具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能力的高层次优秀学术带头人后备队伍。

(一)项目申请条件

1.申请人未满40周岁[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2.申请人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申请人人事组织关系在广西。

4.保证研究期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研究时间在9个月以上。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二)项目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元/项,研究期限不超过4年。

(三)注意事项

1.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要评价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创新潜力。2.申请书项目名称栏填写“研究领域”,而不是具体项目名称。3.依托单位应该组织本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对每一个申请人按照规定条件择优推荐并签署具体推荐意见。

五、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创新研究团队项目以领军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资助以优秀中—8—

青年科技人员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团队,围绕国家和广西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

(一)项目申请条件

1.申请人未满50周岁[196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协调团队研究工作能力,不担任依托单位领导职务,曾主持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至少有1项为面上及以上项目)。

2.在申报的研究方向上,项目申请人和核心成员近5年以来曾主持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

3.研究团队由对研究目标有共识,由能独当一面的3—5名核心成员(含申请人)及若干相关研究人员组成,专业分布、年龄结构合理;核心成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平均年龄应小于45周岁(到2015年12月31日止);在读研究生或在站博士后不能作为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项目组人员不得超过15人。

4.研究团队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处于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目标达到国内领先。

5.研究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研究整体,各成员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核心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成功的科研合作历史(共同承担过省级以上基础研究项目或共同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核心成员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研究团队中有较强的—9—

凝聚作用。

6.研究团队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稳定的人才队伍。7.依托单位需支持团队所在的实验室建设,在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8.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在研期间,核心成员不得另行申请或参与其他项目组申请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二)项目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项,分年度下达经费(第一年下达经费的50%,第二年下达经费的35%,第三年下达经费的15%)。研究期限不超过4年。

(三)注意事项

1.创新研究团队项目主要评价以下6个方面:(1)研究方向的科学问题和意义;(2)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3)拟开展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及可行性;(4)申请人的学术影响力,把握研究方向、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在研究团队中的凝聚力;(5)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和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6)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基础,有无共同承担项目和共同署名的高水平文章。

2.申请书项目名称栏目填写“研究领域”,而不是具体项目名称。

3.依托单位须组织本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对每一个申请人按照规定条件择优推荐并签署具体推荐意见。

—10—

六、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支持科技人员针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接近或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支持科技人员瞄准广西重点、优势产业或广西社会发展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理论成果和发明专利。

(一)项目申请条件

申请人未满56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年满56周岁、按照政策延长退休的申请人申报项目时,须由依托单位在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后10个工作日统一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申请,获批后方可申报。

(二)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单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研究期限不超过4年。

(三)优先资助条件

鼓励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鼓励直接面向企业应用前期的基础性研究选题。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有企业应用背景的项目。

(四)主要资助研究方向 1.数理科学

(1)代数、图论交叉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工程与信息领域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值方法、统计方法、优化与控制研究;

(3)新功能材料的结构形成与制备过程中物理问题研究;(4)极端条件物质结构和物理规律;

(5)复杂体系和复杂网络中相关数学物理问题的研究。

—11—

2.化学与化学工程科学

(1)天然及合成物质的生物及药学性质与作用机制研究;(2)环境和食品安全分析新原理新方法研究;(3)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4)具有光、电、热功能的新型化合物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5)典型化工过程及反应分离一体化技术基础研究。3.生物科学

(1)广西地方特色生物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与种质创新;(2)广西重要生态区域的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生物学研究;(3)广西重要作物和水产养殖品种逆境适应机制研究;(4)富硒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5)不同尺度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6)岩溶区典型植物逆境适应机制与利用研究。4.医学科学

(1)广西高发传染性疾病及常见急危重症防治的基础研究;(2)广西高发恶性肿瘤的前瞻性队列及病因学研究;(3)医学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4)再生医学基础研究;

(5)中医中药和北部湾海洋药物理论创新及其防治中医优势病种的机制研究。

5.地球科学

(1)水环境污染物高效处理的关键问题研究;(2)北部湾砂质岸滩岸线变化机制及防护策略研究;(3)城市生活垃圾生物高效脱氮机理与应用基础研究; —12—

(4)影响广西台风的气候变化及其短期预测研究;(5)广西有色金属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的关键问题研究。6.工程与材料科学

(1)广西优势有色金属的冶炼、成型加工及使用效能的关键问题;

(2)轻质高强复合材料成形制造的应用基础研究;(3)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调控机制和应用基础研究;

(4)机械零件与结构的失效与安全服役科学研究;(5)矿冶与材料制备中节能新技术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研究。7.信息科学

(1)大数据计算与应用关键问题研究;

(2)基于多核工业控制装臵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关键技术;(3)分布式形式化方法和网络化软件设计验证;(4)视觉信息认知计算模型与实验验证复杂系统;(5)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与设备理论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七、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支持科技人员瞄准国家战略,开展将来有望列入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的前期基础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理论成果和发明专利。

(一)资助经费与研究期限

项目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100万元/项,研究期限不超过4年。

(二)特殊申请条件

—13—

1.申请人未满56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信誉和严谨学风,有足够的研究和协调工作时间保障;申请人2010年以来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得超过2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项目申请人应是课题负责人之一)。课题下不能设臵子课题。

3.项目必须由2个以上单位联合申报并实施。

4.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原则上必须按有关规定提交给科技厅或科技厅指定的单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优先资助条件

鼓励开展跨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鼓励跨单位组织研究队伍,优先支持与国内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项目。对于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项目,鼓励直接面向企业应用前期的基础性研究选题,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有企业应用背景的项目。

(四)主要资助研究方向

设臵6个研究方向,根据评估、评审情况,择优资助其中3-5个研究方向。

1.广西优势特色资源利用中化学工艺关键技术绿色化研究; 2.中国-东盟跨界生物多样性形成、保育及其对全球变化反馈; 3.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4.广西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监测预警理论研究; 5.固体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新技术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6.大规模在线资源组织与导学理论与方法。—14—

科技重大专项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

科技成果转化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A0101):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示范 重点支持广西注册的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合作,引进科技成果,开展中试以上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A010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 支持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突破的农业新品种、种养技术、加工、储藏与物流、智能农机装备、农用物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基材料、林木花卉植物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配套“互联网+农业”,生产流通信息化追溯及农业电商体系;推进生态型农业、光伏农林业、生物农业技术转化,动植物防疫检疫综合治理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A0103):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引进与合作研究示范

支持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信息通讯、先进制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海洋科技等相关领域引进国际创新资源,联合开展跨国联合研发。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A0104):专利转化及产业化

—15—

围绕我区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核心专利技术应用,形成一批应用技术并专利化,促进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

实施周期3年,优先支持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技术。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3个。

考核指标:(1)至少1项以上核心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1个以上的新产品;(2)新申请产业应用关联技术发明专利5项以上。(3)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个。

申报要求

1、科技成果原则上应为近五年取得的,知识产权归属清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权利义务明确,没有法律纠纷;申报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和化学新药的项目,须取得国家新药证书。

2、重大项目每项课题科技专项经费资助额度一般80--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筹经费应为科技补助专项经费的3倍以上。科技成果服务机构按未来3年促成的技术交易额1%进行补助。实施后补助方式。

3、已经完成转化产业化并产生销售利润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按技术转让交易额30%比例进行后补助,申请企业须提供技术交易完成的证明材料和企业上年度财务报告。企业成果转化项目未产生销售或利润的项目实行先立项后补助的方式资助。

4、实施周期3年。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由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协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与示范项目由科技中介机构单独申报。—16—

重点研发计划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

一、石墨烯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101):支持石墨烯、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纯元素及化合物,表面功能材料,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高品质无机颜料,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高品质合成橡胶,高性能密封材料,新型催化材料,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102):支持铝冶金生产中新工艺新方法研究与应用;氧化铝生产进口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研究;电解铝节能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尾矿处理、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103):支持航空航天、高铁轨道交通、桥梁、计算机、高档家电用铝组件、新能源及节能电子产品等的铝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104):支持高效绿色采选、冶炼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精细化学品及无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石化产业链下游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石化炼油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深加工技术的研究;新型混凝土、节能墙体材料、建筑涂料和建筑密封材料等绿色建材新产品研发与试制。

—17—

二、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201):支持从理论和基本工业技术、工艺上开展木质纤维制备液态生物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开发1-2套成熟的工艺技术和万吨级以上的生产示范装臵。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202):支持生物燃气清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生物质产业废弃物转化生物沼气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沼气的低成本清洁分离技术和装备,在微生物菌群、反应器等基础工业技术的层面解决沼气生物转化所面临的转化率较低,沼液二次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建设1-2套产业化示范装臵,进行产业化示范。

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及海洋工程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301):支持开展鱼、虾、蟹、贝类等主要海洋养殖品种选育、繁育和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海水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海洋贝类底播养殖新技术;海洋捕捞新装备与生产新技术。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302):支持海产品高值化加工及物流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研究开发。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303):支持海洋工程平台装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装备,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海洋能相关系统与装备,锚泊运动式潮流能发电装臵开发及试验研究。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304):支持北部湾近岸海域生态—18—

环境保护的数值模拟预警技术与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陆源及海上排放物对北部湾近海环境影响调查与监测技术,海岸带开发对近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沿海工业、生活污染的防治修复关键技术开发和综合示范。

四、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401):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应用示范。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公共交通、健康养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服务业态创新和产业化。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402):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广西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创意设计、移动游戏、数字化音乐、网络影视与数字娱乐、网络化学习与数字出版、现代演艺等新兴网络文化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支持数字微波传输等广播设备技术研究,电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403):科学技术普及与宣传。支持开展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科普宣传活动、青少年普教育活动、制作出版系列科普作品和影视节目等,组织大型科普活动,提升科普能力,扩大科普影响面。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具有从事科普经验的单位。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本项目的课题资助经费不低于80万元。

—19—

五、农林种业创新研究与示范

(一)指南方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501):粮油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

支持开展广西野生稻、栽培稻、玉米、木薯、大豆、花生种质资源优异基因挖掘、鉴定和利用,节水、优质、抗病、抗逆、专用、养分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等育种材料创制,马铃薯、油茶新种质的引进利用;粮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研究;在广西农业良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开展农业新品种选育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502):特色果蔬优良新品种引进与选育

开展葡萄野生资源创新利用,圆叶葡萄的引进与选育,早晚(熟)优质鲜食葡萄,早(晚)熟、优质、耐贮性好柑桔,核桃、坚果、柚、芒果、火龙果、柿、李、桃、南方梨、杨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优良品种引进与选育;优质、耐贮、专用、抗病、耐热、耐冷等蔬菜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特色蔬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蔬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蔬菜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优良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503):禽畜优良新品种改良引进选育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20—

重点开展地方优质肉鸡分子标记辅助结合家系选育,地方生猪优良新品种改良研究,培育繁殖率、产肉性能高、品质好优良品种;开展高产优质奶水牛优良新品种引进与繁育技术研究;开展禽畜优良品种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重大动物疫病原学、分子诊断技术、新型疫苗及药物等防控技术研究;防控技术研究开展畜禽优良新品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504):淡水养殖优良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采用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套系选育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新技术,重点开展罗非鱼、罗氏沼虾等优势水产品种的选育,育成高产,抗逆性强(抗寒,抗病)的罗非鱼新品种(品系)和SPF罗氏沼虾新品系;大宗及特色水产品种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开展大宗及县域特色水产品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0505):支持花卉优良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特色花卉品种选育及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B0506):特色种质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支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林木、微生物及动物、增加特色花卉部分等物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相关质量分级标准研究,或构建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种质资源圃、资源共享交流交换网络服务平台。

指南方向7(指南代码AB0507):优势林木种质资源评价与育

—21—

种技术创新

围绕松、杉、桉等用材林树种的良种提质增效目标,开展种质资源质量评价,扩大种质资源选择、收集和保存;通过功能基因标记,开展质量和抗逆性遗传选择,构建质量改良遗传群体;开展质量和抗逆性遗传改良研究,采用分子辅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缩短育种周期,选育优质锯材、纸浆材、高产脂(松)和高抗逆性良种;植物重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二)申报要求

1.课题要求农作物要在实施期内完成通过省级以上审(鉴)定、登记,畜禽品种要求种性稳定、繁育技术成熟和产业化应用。课题实施期一般为3-4年,木本植物不超过5年。

2.优良新品种示范优先支持在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特色农林业示范区,自治区认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建立基地,优先支持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制糖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601):支持糖料蔗“双高”基地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糖料蔗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割手密、河八王、斑茅等甘蔗近缘种属资源创新利用,甘蔗优良新品种引进选育,高效繁育与速检测技术研究;“双高”基地智能化甘蔗单芽预切式种植机和甘蔗联合收割机开发;甘蔗尾叶的饲料化产业化开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602):支持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甘蔗汁物理澄清技术及配套蒸发、煮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2—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603):支持开发包括黑糖、红糖及具有保健功能砂糖等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以甘蔗汁为原料生产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黑糖、红糖等具有保健功能系列砂糖,实现制糖生产产品多样化。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604):支持开发具有保全甘蔗高级脂肪醇、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风味物质的具有甘蔗风味的浓缩汁及果酒、果醋生产技术。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0605):支持开发适用于机械化收获甘蔗除杂的技术,减少糖厂入榨甘蔗夹杂物含量,解决机械化收获甘蔗难以一步法生产白砂糖技术难题,推进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B0606):支持开发甘蔗制糖生产节能减排技术,采用包括热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装备技术等减少生产过程能耗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制糖生产清洁生产水平。

指南方向7(指南代码AB0607):支持白砂糖色值标准物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七、优势特色农林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701):树棉(牛角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牛角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优良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纺织新产品(机械)开发;医药有效成分或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研究。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702):富硒产品(品种)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围绕生物富硒与有机循环农业结合、土壤硒活化研究、—23—

富硒作物品种选育、农作物高效安全富硒与循环农业模式技术集成创新、富硒作物标准化种植和地理标志产品等富硒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开展攻关,研发出一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703):草食畜禽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重点开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禽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繁育技术研究,牧草产业化开发,新型饲料开发,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规模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704):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贮运技术开发与示范。支持果蔬、花卉采后保鲜、贮运技术研究与示范;农、林产品现代高效加工技术与示范;特色果蔬、花卉梯次利用技术与功能产品开发;特色经济作物淀粉与蛋白资源开发利用;广西特色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0705):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农业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高效检测技术,重金属富集高生物量作物品种鉴选,环保型农药、化肥的研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等。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B0706):广西食用菌本土基质生态循环应用关键技术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主要开展食用菌新型本土栽培基质基础情况调研、新型本土培养基质高产配方筛选试验、关键设备设施补助、优质菌种或菌棒生产补助、技术推广等。

指南方向7(指南代码AB0707):开展马铃薯防霜抗冻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冬至2019年春实施,主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和马铃薯防霜抗冻田间试验、大田验证及相关配套增产技术研—24—

究。

指南方向8(指南代码AB0708):开展甘蔗机械施肥设备研制。主要研制适合我区蔗区的施肥机械,解决开沟、施肥、复土一次性完成。

指南方向9(指南代码AB0709):开展蚕桑优良品种选育、蚕桑生产省力化机械化技术、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桑树多用途应用等“十三五”蚕桑科技重大问题研究。

指南方向10(指南代码AB0710):食用木薯新品种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持开展特色食用木薯新品种收集引进、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食用木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食用木薯加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开发。

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及新能源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801):支持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等行业高效节能产业技术和装备研发。高效放电回馈式电池化成技术、蓄电池高效低能耗极板制造技术,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高效节能新型建筑材料,节能交通工具零部件,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等技术装备研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802):支持光伏电池及其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热利用产品。太阳能生产装备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研发,超、特高压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以及特种输变电装备及技术研发。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0803):支持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技

—25—

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0804):支持按照工业领域节能量和减排量的现场验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示范。碳排放及其核查现场检测技术方法研究。

九、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研究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0901):支持广西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技术创新。开展遗传病新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早期检测、诊断、预防、综合控制和诊治研究;易发多发重症创伤救治和康复技术研究;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医传承及现代中医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研究。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0902):支持广西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关键技术及诊疗规范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现代医疗技术、传统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儿科、妇科等病种急需突破的诊疗关键技术,形成规范化诊疗方案;对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开展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开展病种防治技术规范化研究;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规范化研究,并进行应用推广示范。

十、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技术研究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001):支持广西特色、道地、大宗和珍稀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等研究;广西道地或大—26—

宗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和绿色加工技术体系研究;特色海洋药物的规范化人工养殖与产品开发研究。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002):支持广西道地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新技术、工艺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广西道地中药饮片生产中鲜切技术、小包装饮片定量压制技术、微粉技术、冻干技术及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003):新药物研发创新。支持中药壮瑶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针对群众急需,开展原研药、首仿药、中药壮瑶药、新型制剂等研发创新;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开展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药壮瑶药新药研发创新;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发病、罕见病和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和防治,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类药物、分子诊断试剂/试剂盒等药物和生物技术产品(不支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等类产品开发);国家Ⅰ类新药研发;已上市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形成新的品种、剂型或质量标准;国际重大到期专利药仿制研发;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药物质量标准提高研究,尤其要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支持医院制剂来源的中药壮瑶药新药开发研究;保健食品开发及新食品原料申报研究。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1004):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创新。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检测、诊断医疗器械和临床应用的试剂和新材料研发创新;支持“互联网+”与高端医疗器械、诊疗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支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医疗

—27—

器械标准提高研究。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1005):支持工业酶分子改造与绿色生物工艺、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及分子改造、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工业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开发;糖生物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物过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十一、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101):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先进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在特色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洋科技、跨境商品溯源、物联网、标准研制等领域,重点支持共建科技(标准化)示范园区、联合试验室(联合研究中心),“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合作开发科技人力资源。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102):支持国内与我区签订有科技合作协议或双方有科技合作协商机制的课题,引进科技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业化;联合攻关,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产品。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103):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省份及港澳台地区合作课题,引进科技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业化;联合攻关,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产品。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201):支持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28—

预报预警技术开发及应用。针对工矿企业及建筑施工等产生的污染,研发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技术和装臵;开展大气物源清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污染监测大数据收集、挖掘和利用。研究建立符合广西生态系统和环境管理需求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202):支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典型污染物如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工业用地土壤污染重点开展生态调控、物化、生物、植物修复技术及协同修复技术集成的研发与示范。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203):支持金属尾矿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金属尾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高值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示范。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及水体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针对我区金属矿区及其周边突出的砷、镉、铅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和水体,重点开展生态调控、物化、生物、植物修复技术及协同修复技术集成的研发与示范,制定相应的修复效率评价方法和修复技术规范;研制高效修复剂及其制备技术,支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研究。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1204):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成套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适宜偏远村屯使用的小型环保垃圾焚烧炉的研发;适用于石漠化岩溶地区村镇的经济绿化植物带种植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1205):支持减排与循环经济技术研究

—29—

与示范。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冶炼、建材、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的控制技术、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及示范应用;水泥、火电等行业大排量CO2的减排、回收及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食品、制药、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在水污染控制及废水资源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高盐、高氨氮废水的有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发与示范;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化工、冶炼、食品、制药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B1206):支持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提供森林生态建设关键技术和示范样板;支持首次开展广西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连续观测技术研究,定期提供森林基本生态要素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为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三、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301):支持安全生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臵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机械设备事故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特种设备检测、监控和预警等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保密技术产—30—

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油气管道及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安全检测监测、监控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粉尘燃烧与爆炸特性,以及粉尘浓度与分散度检测、治理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支持海洋灾害(台风暴潮、赤潮)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内容。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302):支持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研究;气象灾害精准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广西中强地震机理与监测预报技术、地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处臵技术研究;建筑物、坝体、市政工程等抗震减灾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现场音视频实时安全稳定传输应急指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303):支持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警备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犯罪防范与侦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用高效的立体监测预警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分析挖掘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1304):支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类等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食品添加剂、抗生素、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或者实现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形成广西地方快速检测方法标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量值溯源方法研究与检测试剂盒开发。

—31—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1305):支持水旱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开展水旱灾害致灾因子与驱动机制、洪涝灾害预测预报与评估、干旱灾害预测预报与评估、变化环境下水旱灾害演变、水旱灾害防控与风险管理等研究。

十四、新型城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惠民研究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401):支持城镇空间规划技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与快速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与应用;城镇功能提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数字家庭、数字社区等服务系统);城市内涝防治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基于无线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技术。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402):支持建筑施工领域创新技术研究,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研究,既有建筑结构安全诊断和改造加固关键技术研究,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拆除安全、环境保护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开展与绿色建筑形态相适应的可持续结构设计理念研究,以保温节能、减轻建筑物自重、构件模块化、循环再生材料利用、生态性新型建筑部件使用、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等为目的新型结构体系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403):支持组织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引进和集成应用推广,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培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2—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1404):支持围绕人口健康领域、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城镇发展领域,在基层开展综合集成技术应用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十五、标准物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501):支持创新性标准物质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石油冶炼、化工、环保、电子等行业所需气体标准物质生产技术研究。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502):制糖、石化、电力、食品、医药等广西特色行业的相关标准物质生产技术研究,研制白砂糖色值标准物质、牛(羊)乳冰点仪校准标准物质等。

十六、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B1601):支持开展现代节水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研发与示范、综合节水管理与技术集成示范等适用技术。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B1602):支持开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重点支持再生水利用技术研发与风险防控、雨洪资源安全利用技术与示范、非常规水资源规划配臵与管理等技术推广与应用。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B1603):支持开展流域水循环演变与水资源配臵战略,重点支持变化环境下广西主要流域水循环机理及水文分析应用技术、广西主要流域水资源布局、调配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应急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及供水安全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

—33—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B1604):支持开展重点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变化环境下江河湖库水文情势、梯级水库群水沙联合调控、水利枢纽下游河湖演变与治理、河湖水系连通与岸线保护等方向研究与攻关。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B1605):支持开展水资源智能调度与精细化管理研究与示范。重点研发与推广多尺度水文水资源预报预警技术、重要流域(区域)复杂水资源系统智能调度以及地下水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等方向与领域。

十七、广西软科学研究

指南方向(指南代码AB1701):支持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科技政策与法规研究、科技监督评价体系研究、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提高科技管理效能为核心的科技管理研究。

—34—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101):支持培育发展北斗导航终端产业与服务业,突破位臵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性能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开发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102):支持基于北斗兼容型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嵌入式软件、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芯片,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及采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协议)的地面通信系统等,以及适应于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的芯片产品、天线产品等研究与开发。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C0103):支持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北斗导航新型运行模式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示范。

二、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开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201):支持新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重型商用车、特种专用车等整车新产品开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202):支持汽车整车动力学精细化建模与仿真、振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动机及其他汽车零部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汽车产业节能降耗技术研发。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C0203):支持纯电动微型车、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开发,新能源汽车检测公

—35—

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示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开发。

三、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应用开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301):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测控装臵、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与专用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及多功能、智能化、适用型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302):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修造船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装备研发;机械产业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大型矿山综采设备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C0303):支持飞行器关键零部件、专用装备,民用航空材料;轨道交通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铁路专用设备、配件,城市轨道车辆,内燃机及配件,机车用永磁直流发电机,交通运输配套装备,建筑机械及工程机械,精密零件、复杂零件、大型零部件加工工艺等研究开发及试制。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在孵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401):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402):支持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广西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活动。—36—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C0403):支持企业按《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创新型企业,课题完成后企业相关指标通过《广西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考核。

五、高新技术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新引导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501):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502):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指南》;建立专利信息检索专题数据库或获取商业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权限,利用专利信息进行研发,开发形成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培育专利优势集群企业和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

考核指标: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价(每家企业,下同);新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运用企业专利信息检索专题数据库或获取商业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权限,完成1份核心技术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报告。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2年;优先支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培育单位、贯标备案企业;以设区市牵头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4个。

六、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601):支持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围绕提高公路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结构、—37—

材料、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602):支持铁路运营与维护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铁路防灾及安全的新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的养护维修、病害检测、路基沉降观测与控制、电磁防护的关键技术,形成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和运营维护决策支持技术与装备,城市公交、地铁、铁路等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支持港口和航道建设与维护关键技术。港口和航道建设与维护关键技术,围绕我区水运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维护,开展港口与航道建设、港口码头养护、内河航道治理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

七、智慧旅游特色旅游文化保护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C0701):支持重点支持旅游线路智能推荐技术研发;旅游安全预警、救援系统及景区客流评估技术研发;旅游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研发。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C0702):支持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产品技术研究与示范;体感互动、立体显示的智慧旅游综合展示平台建设;具有区域、民族、生态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开展民族服饰保护传承标准化研究,支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档案或数据库建设。

—38—

基地和人才专项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

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D0101):支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围绕其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将依据各重点实验室上一年度的建设运行情况安排专项补助经费。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D0102):支持实验动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提高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应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质量,建立动物模型制作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应用示范,制订出相关分析检测(或仪器功能集成创新)新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建立行业技术标准,获得或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新产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方法研究平台和团队;支持特色种质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建立相关种质质量分级标准、资源圃(库)、遗传资源标本(或细胞)库、资源与信息数据共享交流交换网络服务平台。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D0103):支持自治区工程院、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实验室、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基层推广体系建设、广西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医学创新机构及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等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开放服务。

—39—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D0104):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开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完善孵化载体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D0105):支持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服务示范。对促成广西境内技术供需方实现技术交易的广西境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奖励性(后补助)。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模式创新,支持技术合同认定机构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广西网上技术市场平台服务提升和应用示范,开展网上技术市场应用的示范推广工作。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D0106):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技成果登记管理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其它科技成果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的专业培训;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化行业组织,组织开展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系统化和技术推广与示范工作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在广西落地实施。

指南方向7(指南代码AD0107):支持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跨国技术转移业务,支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对外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中国—东盟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面向东盟的技术标准服务开展。

指南方向8(指南代码AD0108):支持广西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围绕广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建立“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对建议统一的科技数据标准、科研—40—

诚信管理、政务信息公开、基础数据共享、网络安全、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

指南方向 1(指南代码AD0201):支持2015年新认定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建设,引进科技特派员进驻园区企业、合作社实施创新创业课题;开展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水稻甘蔗等农机化推广示范。

指南方向 2(指南代码AD0202):县乡村科技能力提升与服务示范。支持30个县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队伍,利用县级电视频道常年开设星火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节目(全区统一的“农村科技新视界”栏目);常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示范、推广,提高科技服务覆盖面和实效。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D0203):每年支持制作完成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部“农村科技与应用”专题片300分钟时长。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D0301):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新材料、预应力机具、特种轮胎及装备、敏感元件、微波与光通信、石化和光纤器件等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

指南方向 2(指南代码AD0302):支持高新区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鼓励科研机构

—41—

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高新区积极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品牌建设与推广平台、电子交易平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等各类公共创新资源平台。支持高新区搭建创新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载体,构建对外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渠道和平台,建设“智慧园区”。

指南方向 3(指南代码AD0303):支持高新区开展人才事业平台建设,举办企业家沙龙、CEO论坛等交流活动,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支持高新区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四、革命老区及贫困县科技精准扶贫示范:

专项重点落实《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发展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及贫困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等。

本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对市、县(市、区)进行资金划档分配。主要考虑因素有研发投入、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创新平台、上年度科技进步及知识产权绩效综合考核成绩,同时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特色产业规模、研发投入、科技成果等增长情况)对资金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D0401):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及贫困县现代农、林产业种植养殖及农、林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支持—42—

生物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及“种养加”高效农业培育、示范推广。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D0402):支持革命老区及贫困县开展铝产业、热电联产工业等有色金属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铜铝等有色金属合理开发利用攻关及应用示范;现代中药原料产业试点示范,支持生物制药等产业新产品研究开发。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科技园区。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D0403):科技成果引进与示范(后补助)。支持围绕革命老区及贫困县支柱特色产业,由革命老区及贫困县企事业单位从区内外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进行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应用示范。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D0404):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扶贫开发示范。配套支持国家科技部每年选派的约800名“三区”科技人员到我区的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示范;建立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贫困村制度,每年支持1000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示范、培训、推广。

申报相关要求:①限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1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合计49个贫困县),以及有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选派任务的其他县区科技主管部门或其直属事业单位单独申报,或者与1-3个科技特派员主要派出单位联合申报,每个县区申报一个课题,科技特派员作为各县区课题的主要实施人员;②申报时免交《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③课题实施期限为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

指南方向5(指南代码AD0405):贫困村科技服务点建设示范。

—43—

建立科技服务室和服务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具有科技培训、信息查询发布、书刊阅览、科普宣传等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常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科技咨询、指导、培训(含农村党员、农民工科技培训等)、示范、推广和科技信息查询发布以及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教育等科技服务活动,实现依靠科技促进贫困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科技惠民的目标。

申报相关要求:①限正在建设或者已完成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贫困村所在县区科技主管部门或其直属事业单位单独申报,每个县区申报一个课题,可申报建设的贫困村数量不限;②申报时免交《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③实施期限为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D0406):精准扶贫培训专题片制作。以后补助形式,每年支持制作完成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部“农村科技与应用”专题片300分钟时长。

申报相关要求:①限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并预计能完成一定制片任务的单位申报,申报奖励补助经费额度为每片约9分钟2万元;②申报时免交《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③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

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D0501):支持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牵头)申报,符合广—44—

西产业技术需求的领域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项目。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D0502):支持围绕广西重点领域需求,以出专利、出标准、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等为导向的科技项目。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D0503):选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或优势特色重点领域,按照连续支持,滚动发展的要求,支持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等所在单位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D0504):支持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六、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服务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示范

指南方向1(指南代码AD0601):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示范。

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示范。重点支持市级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制机制创新及提升能力,建设满足开展专利行政执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的体系,开展专利执法维权工作。

考核指标:建立涵盖市、县(区)两级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查处假冒专利、调处各类专利纠纷35件以上;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1年。设区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申报。

—45—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4个。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示范。支持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制机制创新及提升能力,建设满足开展涵盖全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的体系,开展专利维权援助服务工作。

考核指标:新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市级分中心5个以上,开展维权援助培训、服务10次以上。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1年。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6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个。

指南方向2(指南代码AD0602):重点产业、重大技术产品专利导航及预警应用示范。围绕先进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生物医药、3D打印等广西重点发展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及预警应用示范,引导产业布局发展,指导企业规避风险。

重大技术产品研发专利预警评价及应用示范。支持对广西重点发展产业有重大影响的新产品研发或重点攻关技术,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指导企业规避专利风险。

考核指标:完成专利预警分析评价报告1份以上;指导企业申请核心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形成核心专利新产品1个以上。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2年;须由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区内与区外具备较高水平的机构联合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6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4个。—46—

优势特色产业专利导航及应用示范。围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定产业专利导航路线图,引导产业布局发展。

考核指标:建立产业专利信息专题数据库;发布产业专利战略研究分析报告;编制产业发展导航路线图;编制产业知识产权资源导向目录。

申报要求:实施期2年;具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能力的机构申报;优先支持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6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4个。

指南方向3(指南代码AD0603):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大数据运营平台建设。建设涵括东盟10国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专利信息,国内主要院校专利技术以及广西产业数据库,为中国、广西企业到东盟发展提供服务。

考核指标:基于专利运用提出广西产业企业对接东盟的全面解决方案;建设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大数据系统。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2年;优先支持具备平台开发经验的机构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本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2个。

指南方向4(指南代码AD0604):专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及贯标服务试点示范。培育专利服务人才,提升专利代理、企业贯标、专利信息利用和专利评估等能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或专利信息利用服务,选派专利特派员与企业建立联系机制,指导企业

—47—

开展专利工作。

考核指标:培养专利代理、企业贯标、专利信息利用和专利评估服务人才5人以上;服务企业贯标或专利信息利用10家以上;派出专利特派员服务企业20家以上。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2年;申报单位要求具有企业贯标或专利信息利用工作基础和经验;优先支持区内机构与国内具备较高水平的机构联合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8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4个。

指南方向 5(指南代码AD0605):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建设。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县。

考核指标:每个县(区)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1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县(区)域发明专利申请年增长50%以上(以2015年分配数为基数)。

申报要求:实施期2年;申报单位县区科技局部门(须增挂知识产权局);2013-2015年度获得课题经费的,暂不支持。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5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0个。

指南方向6(指南代码AD0606):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及区域布局试点示范。全面摸清全区知识产权、产业的分布情况,编制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手册。建立以知识产权资源配臵促进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导向目录,提出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保障体系建设及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政策建议,初步建成广西知识产权区域—48—

布局支撑平台,提升知识产权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

考核指标:完成全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分析评价;建立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臵导向目录;建立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信息平台。

申报要求:实施周期2年;具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能力的机构申报;优先支持区内机构与国内具备较高水平的机构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从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及区域发展研究工作的单位申报。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6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8个。

广西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试点。通过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统计分析,为广西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考核指标:实施期1-2年。广西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广西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析;研究编制发布广西专利密集型产业分析报告。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从事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及产业统计工作的单位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本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1个。

指南方向7(指南代码AD0607):知识产权普及宣传。支持开展“十二五”时期全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在各类媒体的宣传,在知识产权宣传周、广西发明展等节点重点,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宣传,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关注度。

考核指标:实施期1年。在主要媒体作整版专题宣传2次;制作播出“发明创造未来”系列电视宣传片6-8集;开设“知识产权之窗”专栏;构建广西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平台。

—49—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具有从事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及宣传经验的单位申报。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本课题拟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支持课题1个。

指南方向8(指南代码AD0608):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与普及教育。建设一批示范单位,实施学生发明创造项目,编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读本,开展课堂教育试点。

考核指标:新增20所“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支持项中小学生发明创造项目;编撰出版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读本1套,开展中小学试点教育。

申报要求:实施期2年;申报“示范单位”须为全区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编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读本”须具备相关资质。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本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支持课题不超过2个。

指南方向9(指南代码AD0609):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养。支持围绕实施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工程,开展专利实力状况监测体系建设研究,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专利)人才。

专利代理人才培养。

考核指标:举办专利代理资格考试培训3期,培训人员700人以上。完成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南宁考点工作。

上一篇:法务总监的职责下一篇:许昌市人民医院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及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