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处处是花园杂文随笔

2024-06-13

故乡处处是花园杂文随笔(精选7篇)

故乡处处是花园杂文随笔 第1篇

宋代诗人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我的老家每家都有一个小花园,只是人们习以为常,没有人大惊小怪,这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怪而已。

老家土地面积大,哪家都有一个占地2—3亩的大院子(超过3亩部分顶责任田),除了正房、厢房、畜舍等占地外,哪家都得有一个一亩以上水浇地的菜园子,不论天多旱,都能浇,都会有春花、夏果、秋的芬芳。家家都有新鲜蔬菜吃。细细想想,自己种菜自己吃,喜欢吃啥种啥,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那是何等的惬意。

前几天,几位朋友来我家做客,在老家的大院子里,朋友们真的有些看傻眼了,二弟两口人住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红瓦白墙,几亮窗明;150多平方米的仓库,仓库里轿车、拖拉机,数不过来的农业机器。朋友说:“第一次进农民的农机仓库,不知道机械仓库里有多少种机器。”.挨着仓库是羊舍、猪舍、鸡舍,大门外是个大场院,这些天热,场院成了毛驴、羊的纳凉场所。张哥说:“真没想到,农村变化这样快,下乡的时候,一个生产队都没有二弟的房子多,真的看到了什么是小康人家。”张哥的话不多,说的真实,我为二弟自豪。我更为二弟勤快而感动。我请朋友们再去二弟的菜园里看看,我告诉朋友们:“二弟可是种菜的高手,不知道二弟的菜园里有多少个品种,就这样说吧,市场卖的北方菜,他的菜园里几乎都有。”走进了二弟的菜园,才真正感受到了部分农民的幸福生活。

张哥是位乐天派,他从头数着二弟菜园里的品种,我想起了相声报菜名,用相声的口吻给朋友们念叨着生长着的菜的品种:

“紫茄子、白茄子、绿茄子,红辣椒、绿辣椒、朝天椒,扁豆角、短豆角、长豆角,黄瓜、烧瓜、大西瓜,土豆、圆葱、圆白菜,菠菜、水萝卜、大红袍,香菜、臭菜、高帮的芹菜,大南瓜做菜不用挑,还有苦瓜、赖瓜、哈密瓜……”我一口气说出了20多品种,朋友们都看起了我,我感觉他们的眼神让我直发毛。给了我一阵不怎么整齐的掌声。

我的余兴还没消,我又给朋友们介绍起了院子里正在盛开着的菜花。每种花都有说道。我给朋友们讲起了我所知道的关于老家菜园子里几种花的说道。

葫芦科的植物花儿分公母,老家葫芦科的植物很多,大约占农家院蔬菜的一半,多数都有蔓,有卷须,种植的时候多数需要绑架,大多都是成熟了也好吃。常见的是葫芦、角瓜、南瓜、西瓜、玉瓜、瓠瓜……其实各种瓜都是葫芦科。

葫芦科植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开花分雌雄,生活中人们常说是公花、母花。公花只开花,不结果;比母花的花朵多,公、母花的比例大约是1:8,多数的公花都比较鲜艳,公花开的早,花期长。母花开花晚,数量少,多数是一天就谢了。公花鲜艳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蜜蜂、蜂蝶将柱头(花心)上的花粉传播到母花的柱头上。当母花获得了花粉,就完成了生物原始的本能——受精过程,很快就凋谢了。现在好多蔬菜保护地为了让母花及时授粉,都养几箱蜜蜂,在蔬菜保护地里养蜂多数都因季节、气候等原因赔钱,但家家都养,赔钱养蜂,听起来是傻事,其实是通过蜜蜂的传粉,让植物结出更多的果,早已经将养蜂赔的钱赚回来了。如今的农民人人都是铁算子,没有人再干赔钱的傻事了。

现在想想小时候挺好玩的,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蜜蜂,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会了我们将公花套在母花上,或者是让公花母花亲嘴,现在才知道那是给植物授粉。

那个时候,特别是早春,在朵花儿玩也不错。我们常常将玩够的花朵捡回来,交给妈妈,妈妈会用公花的花朵,为我们做出金黄色的鸡蛋酱,那味道,鲜美极了,现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滋味了。

茄科植物雌雄同花,生活中有“猪往前哄,鸡往后刨,麻雀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的说法。真的是这样,菜园里的植物也是这样。茄科植物同葫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茄科植物是雌雄同花,公母在一起,不用外部因素,自己在开花的时候就会完成授粉过程。这就省了人为地授粉。茄科植物也是蔬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是茄子、辣椒、西红柿,其实马铃薯也是茄科植物,只是人们食用的是它的地下果结。

茄科植物开花就结果,每开一朵花就结一枚果,最典型的代表是茄子,茄子植株在生长的时候出现一个分枝,就开一朵花,菜农将第一个分枝结的茄子称为门茄子,这个茄子影响整个植株的快速生长。门茄子长不大就摘下来。而留种,一定还得留门茄子,尽管门茄子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但留门茄子做种用,会使整个植株矮化,植株越矮产量会越高。在我小时候,哪株茄子留种得爷爷决定,爷爷会选果型优美,离地近的,通常是在5片叶之内的。爷爷选好了,会用马莲将那个茄子绑上,意思这个茄子谁也别摘了。时间久了,在老家有一俗语:“留种的茄子——绑上了”。

茄科植物多数是无限生长的,茄子、辣椒都是那样,当结第一个果儿的时候,会分两个杈,两个杈结两个果,还会分成四个杈,结四个结,从理论讲:如果管理到位,会2N倍无限长下去,只是人类还没完全掌握植物生长的习性,还做不到让茄科植物无限生长下去。但茄子通常前4轮都能保证结1、2、4、8个果。条件好,会这样一直开花、结果生长下去。

十字花科植物开花新鲜,十字花科植物最长见的是油菜、白菜、萝卜、芥菜,这类植物有共同的特点是花色鲜艳,或红、或白、或黄,十分打眼,远远就能让其他生物发现。其实,十字科植物是真正的虫媒花,别看它们的花好看,但多没有香气,它们是靠鲜艳引蜂蝶,将其雄蕊柱头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来完成传宗接代的重要过程。

十字花科植物除花色鲜艳外,还有抗寒能力强的特点,一两场霜都不会影响生长。如今在我的家乡,好多有创意的农民兄弟,在大面积的山坡薄地早早就种上了油菜,虽然一亩地也就收2—3百斤油菜籽,但重要的是当油菜开花的时候,吸引无数城里人假日来旅游,古人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的兄弟更懂这个理。看花的城里人来了,山村常见的农副产品都成了宝贝疙瘩,老家常见的本地鸡蛋,甚至鸡还在窝里下,就有人出高价,而最常见的干白菜、芥菜疙瘩、煎饼、高粱米饭、玉米碴子都成了上好的美味佳肴,老家人的传统,在火坑上坐着吃饭的小方桌,好多城里人抢着用;祖宗八代农民,做的是祖宗传下来的农家饭菜,却成了接待来乡下旅游人的农家盛宴。真是世道在变,人们越来越爱吃原生态食品了,说不定哪天人们会回到原始时期的吃法……

部分植物开花后会死亡十字花科植物让山沟沟成了游乐园是不争的事实。而好多植物开花就死亡却让人难以理解。

小的时候读科普资料,了解到竹子开花会死亡,是竹子的一种生理现象。问过老师,老师讲得非常清楚,竹子是一生中开一次的植物,当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为了更好的传宗接代,竹子会开花结果,母亲死了,种子会生出更多生命力更顽强的新的生命——新生竹。这是竹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不仅竹子开花死亡,好多植物都那样,一年生的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农作物都那样。只是竹子是多年生植物。多数农作物都是一年生的,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产生更多的生命,使种族更庞大。这就有了“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籽”的名句。

菜园中的韭菜、大葱等百合科植物开花之后,母体死亡,根部会发出新芽,产生新的个体。这类植物的根不但能生新的植株,而种子脱落,遇到雨水,沾地就会萌发。在老家的韭菜畦里,年年有新的生命产生,韭菜是越种畦子里的苗越密。

家乡的菜园,细细品品,有无限的乐趣。只是,看习惯了,见怪不怪了。原来,家乡家家有花园。

故乡处处是花园杂文随笔 第2篇

十多天前,娘就开始唠叨过节的事,期冀着中秋之际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兄妹几个,总是忙于工作,许久不曾相聚。每逢过节,娘便挨个地叮嘱,神情里极其渴望那份团聚。一旦听闻谁无法赶来,不免流露出伤怀。自从嫁到这个家来,与夫君的家人融洽地相处,他的娘自然也是我的娘。看到娘开心的笑颜,我们的心里也流淌出甜意,一如那酥皮月饼。由舌尖化开,附着于唇齿间,软糯里透着香气,蔓延至全身。娘说,那就是家人的味道,雨夜,自然无法出门赏月,吃过饭,一家人各自热闹,满屋里充盈着笑声,心情并没有受雨天的影响。我也兴致勃勃地上网与家乡的亲人聊天。浓浓的、亲切的乡音,瞬间引发我的一腔乡愁,遥遥的夜空里,就多了一份苦涩的牵念。虽说只回过一次家乡,客家腔却是耳听心悟,越咀嚼越有味,越有味便越入心。忍不住,便冒出几句来。

微信的提示音不断。小外甥女发来消息:小姑,还记得梅州的柚子吗?我们的家乡是金柚之乡,那年你和姑婆回来的时候,柚子还没熟,你已经错过了十几年柚子丰收的季节,快回来看看吧!大表哥在语音中说道:阿琰,闲落来就转屋夸,家嘅祖屋久冇人住,都生苔哎!说得我泪眼模糊心中很是难受。妖妖说:不喜欢过节,一个人无所谓节日。只要每一天开心,随时都是节日。

雨声渐浓,在这个没有圆月的中秋节里,“天山南北粤新人”的群里却氛围热烈。几位阿叔相继将家乡亲人们中秋之时阖家欢聚的片子发上来,大家争相用客家话讲述着家乡的变化及中秋节的习俗,群内流溢着稠稠的、散不开的思乡情结。静静地翻看那些图片,家乡的景貌清晰地浮现于眼底,那么近,又那么远!多少年来,生活在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对于我们这些游子来说,生活难免被乡情、乡音串起,对故乡的眷恋,又化作另一种浓情,洒在这一片苍野里。每年中秋,总寄望那一轮明月托出一盘晶润的思念,牵连起两地的相思,于月下柔声低诉。

拨通了家乡小老舅的电话,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我的眼睛湿润了。八十多岁的小老舅知道中秋节前后新疆有风雨,特意让孙子爬上晒台用相机将梅江河上的月亮拍下发了过来,并用他生硬的普通话对我说:“孩子,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还等着你再回来看看我,听你讲新疆的故事呢!”

是啊,无论走到哪里,就会有了另一方天地的故事。待我来日回到家乡,一定细细讲与他们听。

平日里还好,过节的时候很自然地思念起远在故乡的亲人,每一年中秋都祈愿有月光的照拂。有时候又想,月亮再圆又如何?难以填满心里的空缺!多少年了,月圆人不全,家里的人愈发少,对节日的渴盼渐渐地淡下来。节日,也慢慢地成为一个形式。一想到这些,屋子里的笑声似都飘远,念起阿妈在世的每一个中秋节。心随雨声滴答地响......那时候,每到中秋,恰是我所在公司生产大忙之时,根本没有假期。孩子小的时候,娘家的兄弟还能陪着阿妈来看望我和孩子,跟我们过节。后来阿妈身子骨不行了,走不动了,我便尽量安排好时间,一下夜班便匆忙赶去陪阿妈过中秋节。看着阿妈在灶火前忙碌的身影,听着那一声声绵甜的客家音,心中就踏实而舒爽。广东老乡李阿妈听说我要回来,也是早早托人将自己用土凹做的烤饼送来让我品尝,还特意给我公婆和孩子也备下很多。饼香里品咂出的是醇厚乡情,即使不是中秋之夜,也萦怀于心。

犹记得儿时,深秋来临之际,父亲总会抽时间带着我与小弟去郊外追寻大雁的身影。我看到大雁向南飞行,渐行渐远,仿佛将这里的秋色也一并带走,给家乡的亲人们送去。年少时不懂得父母的心思,父亲为了寄托他的一份思乡之情,曾将我的名字按祖谱排列,起一“雁”字,并常常给我讲述故乡的山水,还有王寿山飘香四野的果林。后来,那大雁的身影便成为我童年故事的缩影。每到秋天,我也去追逐大雁的身影,心随它们一起南飞。

曾经照顾公爹五年之久的刘哥,自公爹去逝后,又留在新疆打了几年工。中秋节前,他买了两斤月饼和水果前来看望娘,并告诉娘,他不准备在新疆打工了,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回四川老家。娘开心地说:“回老家好,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俺是回不去了!”夫君看娘有些伤感,赶紧接了一句:“没事,等明年开春,我带着您和阿琰一起回安徽老家去!”闻听此言,娘开怀大笑。

人太需要亲情了,何况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每年中秋,娘照旧在条案上摆了供品,企盼着上天保佑子孙们平平安安,并祝福远方的亲人们健康。看着老人家虔诚的神态,作为她的媳妇,我是幸福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很在理。虽然我的父母已逝,但是娘成为了我的另一个阿妈,给予我很多的疼爱。尽管时有龃龉,但早已消弭于厚重的亲情里。现在的每一天,我都跟娘盘算着陪她回老家的日子,期望在娘的有生之年,能够让老人家得偿夙愿!

月是故乡明,这个观念其实已经转变为一种对乡土难以释怀的情结。人这辈子,有离开,有回归,也有相聚。在外的游子们总把一颗赤子之心镌刻在那轮明月里,在月饼的甜香里抒怀。今夜,如是。

故乡处处是花园杂文随笔 第3篇

一、课例回放

《秋思》这首古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同组的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这组诗词的主题是:思乡情。《秋思》虽然文本只有四行, 二十八个字, 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古诗改写是习作教学的新课题, 是丰富学生习作的一种重要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本堂习作教学课, 我组织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1. 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挑战2004年高考题”, 题目内容为分析张籍的《秋思》, 刚好是学生刚学的古诗, 难度不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好强心, 挑战高考题, 既对古诗进行了复习, 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氛围一下变得精神、刺激。

2. 穿越时空

我设计了一个“时空旅行”的情景, 让学生似曾真实地感受张籍的生活环境, 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对话距离。先让一名男生充当旅行队长, 由他下达旅行命令和任务。飞船起飞后, 再由一名女生担任播音员进行时空播音。悠扬的轻音乐, 美妙的太空旅行图, 再配上思乡内容的女生播音, 学生尽情地享受“时空旅行”的快乐, 初步感悟思乡的情感。飞船到达洛阳, 队长安排时空之旅行程。

3. 感悟诗境

对诗境的感悟是学生习作成功的关键。根据古诗内容我安排了三个场景。场景一:见 (“洛阳城里见秋风”) 。媒体展示洛阳秋景图, 由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探究,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无形中在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 主要是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然后欣赏一段由这句诗改写的美文, 要学生学习别人的改写的方法。场景二:写 (“欲作家书意万重”)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探究完成, 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小组探究后, 全班检查汇报。由场景一的欣赏美文到场景二的小组探究口头改写。场景三:寄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个场景让学生个人完成, 进一步加大难度, 提升能力。并且由上面的说, 变成现在的写, 让学生实现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

4. 学生习作

学生自主习作之前, 听唱歌曲《故乡的云》。这正是一首浓浓的思乡曲。学生在感悟三个场景的基础上听、唱这首歌曲, 思乡的情感和诗人张籍得到共鸣, 为全诗改写奠定了情感基础。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自主习作, 教师辅导困难生。

5. 课堂总结

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 也在教给学生总结他们自己的改写方法, 即改写古诗的重要诀窍———走进诗中, 大胆想象。

二、课堂反思

1. 古诗词改写要成为学生经常化的习作形式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精髓之一,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古诗词很重要, 改写古诗词更能深刻感悟诗境, 真正实现学生和文本中诗 (词) 人的对话。改写古诗词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和形式, 要把这个训练坚持下去,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改写水平。

2. 创设情景, 为学生搭建改写的桥梁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由于年代久远, 社会背景不同, 学生改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在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的时候, 要很好地创设学习情景。

3. 由易到难、由说到写是改写的重要指导方法

本堂课我觉得自己设计的思路是正确的, 三个场景, 分层感悟, 先易后难, 先说后写, 既遵循了认知规律, 又重视了方法引领。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成功的地方, 如教学第二个场景的时候, 引导小组探究方法不好, 使小组探究不活跃, 汇报结果不太理想。再如教学第三个场景的时候, 由于时间不多, 没有给学生充分写的时间。今后, 一定要给足写的时间, 因为习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

4. 学生充分参与, 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让这堂课变得轻松、活跃、自然, 我让一名男学生担任旅行队长, 让一名女学生担任时空播音员, 让所有学生担任时空成员, 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参与效果。但是, 我认为这堂课教师的语言有些过多, 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发现, 自己对写法的指导太过包办, 没有充分信任学生, 没有放手让学生设计自己独具个性的表达形式。

回不去的故乡是远方杂文随笔 第4篇

水乡人是细腻的,温润的,纯朴的,善良的。那条郁郁葱葱的人民路,多想再走一遍,七里山塘,外婆家旁边的万年桥还有念旧失修的城墙,斑驳的城墙是童年的回忆,慢一点再慢一点,景范也是难以忘怀的地方,范庄前的小巷子路修好了没,蛋饼摊的阿婆还在么,亲切的吴侬软语,校园里的石凳,假山,小操场,这个地方凝结了我所有最美好的回忆。细雨时节的苏城是静谧的,滴滴答答,雨滴从瓦片上落下来,清脆而空灵。四四方方的苏城,从来都不会迷路,没有机场的城市,总是没有那么多喧嚣,就像需要摆渡的鼓浪屿一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苏大,当时看到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勾起所有回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校园。中学时代里,很多关于爱情,关于大学的憧憬,都是在苏大里完成的,那条长长的十全街,忙碌而狭窄,苏州美在精致,美在细腻。

于是乎,在外面漂泊的日子,遇到同乡,总不免突生好感,最好还能来几句苏州话解解馋,搜哉宁,总是不一样的,烧菜的时候都要多放点糖的。

无锡,也待了四年,算是第二故乡,想死了江大那片湖,想死了同居四年的大学生活。人总是对待过的地方产生感情,若干年后,也许我会思念英国,想念这段痛并快乐着并且飞速成长的日子。

青春像火车一样,轰隆隆地开走了,留下的,是渐行渐远的声响,还有跳跃飞舞的尘埃,我们不知道火车开向哪里,却再也开不回去。那么就向前看吧,如果现在还不够好,那是因为还没到更远的地方。

记忆里的故乡早已面目全非,成为了回不去的远方,但是如果你来,我还是愿意带你走一走。

打造心灵的花园杂文随笔 第5篇

在心间的花园里,植入生活中遇见的每一个小确幸。遗忘时光里的悲伤和泪滴,只存留下星星点点的小幸福,就会让心间的花园灿烂明媚。花园里的每一朵芬芳,是采撷生活中的小确幸,种植到心间的花园。每一个小确幸,是这边的一点问候,那边的一点爱意,也许是突然于路上俯身望见的一片绿叶,正张开生命的脉络;也许是突然偶遇的一抹微笑,像一缕暖阳,照射到脸颊;也许是一颗甜蜜的果实,在唇齿间蔓延;也许是一句问候的话语,让自己傻傻笑着温暖了心扉。

时光流逝着,带走了青春和芳华,岁月的变迁让生命奔走在光阴的年轮里。唯有心间暗藏着一座花园,让希望的花朵永不凋零。用人生的经历获取生命的厚重,用心间的欢喜浇灌出芬芳的花朵。

岁月流淌过指间,指间便开放了馨香的花朵。岁月流淌过眼眸,眼眸便望见了心间的城,绽放花红柳绿的美好。也许,现实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不完美,遗失了太多的欢笑,一路走着,一路丢失着,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沧桑的流年,更需要为心间打造一座花园。希望能静守在一处的角落,希望可以安暖自己的心灵。内心的花园,只存留下美好的记忆,遗忘悲伤苦涩的过往,就让心间的花园种植下一切遇见的美好,在自己孤寂无助的时分,来安暖迷茫的心灵。

自己的心间总会有一个故事,总是不愿意想起,也不愿意再述说悲喜。于是,我只愿意开启心间的花园,让自己连同他人都望见一片繁花似锦。而所有的蹉跎,所有的悲伤,都是埋藏在心底的印记,躲藏着,成为泥土里的几片枯败的落叶。

心灵的花园,有人生厚重的阅历,有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有跌倒再爬起后的豁达和释然,只有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才能知道在简单里寻找快乐。人生就如同一本书,每一个时光,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故事中的悲悲喜喜,组成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里,有着自己的美丽风景。

无论生活中,充满了多少惆怅和无奈,只要心间的花朵欣然绽开,就不悲伤过去,不畏惧将来。在灵魂深处,种植生活的美好。让光阴如画,让时光安暖。

给予心间宁静,抛去繁杂和沧桑,学会在简洁里种植葱茏的时光。时光温婉着,描画着曾经的初心,心间盛着如莲的美好,岁月迢迢,一路捡拾美好的时光,深藏在心间,种植成满园的花香。

让一些鸟鸣萦绕在满枝的苍翠间,让一些蝶影翩然进粉嫩的花蕊间,灵魂深处,有一些旋律,旋绕进生命的花园里。懂得打造心灵花园的人,就不会孤单寂寞。他们懂得营造自己的美妙世界,学会不为难自己,安然并深情着,用诗意人生,谱写自己美丽的时光。

无论生活中暖阳还是风吹雨打,心间的暖阳一直都不曾褪去。爱便是阳光,洒满馨香的岁月,微笑便是花朵,随时随地的开放。人生路上,不断的得到和失去,只如初见的美好,印刻成心间的朱砂。做一个温暖的人,温暖自己的人生,也温暖他人的悲喜。

学会将繁杂变成简单,将淡薄刻进心间。岁月葱茏,生命的花园正在鸟语花香。人生之路蜿蜒曲折,要学会俯视脚下细碎的花草,看纤细的花瓣在风中摇曳,看轻盈的蝶影在眼眸间翩翩起舞。学会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当内心被填满悲伤、难过、哭泣,就需要用心间的暖阳温暖悲伤哭泣。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花香,有花香的地方就会遇见美好。

风尘漫过尘世,悲伤就席卷而来。人生奔跑着、跌倒爬起,却依旧相信,美好会如期而至。认真读取自己的心声,感受内心的丰盈。于清浅的时光里,读出芬芳的花语。

故乡的夏日杂文随笔 第6篇

太阳很快弹到了半空,此刻,天地一片白光,只耀得人眯起了眼。天空上,松散的白云零星点缀着,似乎下一秒就会蒸发不见。鹅白色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砸向大地,地面上升腾起层层热浪,直冲人的脸,偶尔有人出门倒个垃圾,晒个衣服,耐不了热,便赶紧小跑回屋子里吹起了风扇。

白莲河的水还是很充盈,又深又亮,在静静地蠕动着,一些鸭子安闲地飘在水面,好像不受酷热的影响,时不时“嘎嘎”叫两嗓子,或把头探进水里,这时,水波晕开,银光闪闪。

栗树林里,蝉鸣声此起彼伏,噪杂刺耳,三五只鸟儿也觅阴凉纷纷钻入树丛中,不发一声。

屋外,桂树下,小黄狗赖在刨好的土坑里,闭着眼,张着嘴,舌头咧在外面,肚子有规律地上下起伏。

午间的田畈里,看不到一个人影,树和草的叶子在阳光炙烤下失去了光泽,齐刷刷地耷拉着,瞧,那一片片花生地犹如一块块方整的绿毯贴在地上,叶片都卷曲、甚至枯黄了。

山林的风也很少光顾了,偶尔吹来几阵,立马遭到人们嫌弃,风从身边过,人仿佛被架在烧烤架上翻滚了一圈。

太阳公公精神了一天,终于也拖拖拉拉地坠下山峦,天开始暗淡了一些,辽阔的天际聚集着偌大且不规则的火烧云。余热久久不能散去,鸡犬、鸭鹅似乎稍有活力,在各自的领地里游荡,“叽叽”“嘎嘎”……

饭罢,家人都挤在电扇前,各有各的坐态,小娃打着赤脚,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大人们侃天打发时间。窗外,繁星漫天,不时有萤虫掠过,山中的鸟兽也开始活动了,丛间的昆虫王国也开始举办起了晚会,说它们热闹吧,可这夜还是静得深沉。

杂文随笔父亲的菜园母亲的花园 第7篇

小菜园其实更多的属于父亲。古诗云:“园父初挑雪里芹”,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园父”。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的心思都在菜园里。开春先耙地,然后打畦子,那畦子打得十分规整,就像我当年作文本的格子。如今回想,在那片泥土芬芳的作文本上,父亲写下的也许全是古诗——屈原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陆游的: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吕炎的:阴阴径底忽抽叶,漠漠篱边豆结花……

父亲的菜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母亲的果园。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母亲可以随意到小菜园去摘取父亲的劳动果实,也是因为菜园里确实有果树。一色的苹果梨,沿着菜园的墙根栽下,这是我和姐姐们最爱吃的水果,也是唯一能吃到的水果。

上一篇:毕业综合实践总结下一篇:持之以恒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