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志愿服务

2024-08-23

养老院志愿服务(精选8篇)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1篇

养老院志愿服务总结

2015年11月22日下午,321共同成长小组共同来到了平安托养院来为这里的老人志愿服务,为他们的沧桑注入青春的活力。养老院里弥漫着安静的气氛,积攒着岁月的沉淀。活动期间,我们帮助老人们整理了报纸。按照种类和刊数分类整理好,以便日后他们观看。然后我们活动室为老人们进行了文艺汇演。我们带去了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同时也带去了时代的流行——小苹果歌伴舞和健美操表演。也带去了歌曲明天会更好。希望爷爷奶奶们会越来越年轻,明天会更好。虽然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画了痕迹,但希望他们的心灵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2篇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我在2014年7月15日,来到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夕阳红养老院。这是我第二次去养老院,所以心里很期待能够再次照顾孤寡老人。

来到养老院,才知道已经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去世了,听到这些我很难过。他们的家人把他们入土安葬,我再也见不到那些亲切的面孔了。还记得去年在这做服务的时候他们身体已经不是很硬朗了,甚至有的老奶奶已经无法自理。而他们的子女仍然没有把他们接回去的想法。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子女还在意不在意他们的父母在这里。

今年再次来到养老院,这里的环境没什么变化,我多么希望能看到这里的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可是一进去还是会有异味。我们这是个无名的小县城,没有什么人对这进行捐款。我来的这家夕阳红养老院已经是在我们县养老院里条件算比较好的了,有单间,也有多人间。这要看你花多少钱了。单人间还能舒服一些,自己一个人住,老人生活的也能相对安逸一些。多人间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4个老人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卫生问题就是个大问题。

在养老院服务的一个多月里,我负责给爷爷奶奶们分发食物,这要根据不同的爷爷奶奶的牙口来分,我还负责扫地拖地,闲下来的时候我也会和爷爷奶奶们聊聊天,我给他们讲我的大学生活,他们也会讲一些他们年轻时候的事还有他们的子女。我细心的观察到每当他们讲到子女时心中都会有那份浓浓的思念。我很不忍心看到这些,想要安慰却无从下手。

就在今年过年后,我姥姥正式搬到我家里来,由我家来照顾。姥姥其实是有儿子的,可是由于婆媳问题,姥姥在那里住的并不开心。妈妈不忍姥姥在那受委屈,就把姥姥接到家里了。

所以每每面对那些被子女不顾而送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我都会有些感触。姥姥在我家生活的快乐一些。可是这些爷爷奶奶就不同了。

为了他们能生活的更加开心,我经常回带他们去公园玩。在养老院附近几百米处就有一个德泽园,有很多老年人在那锻炼身体。我就经常带一些腿脚方便的爷爷奶奶去遛弯。他们很喜欢。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我的暑假服务也跟着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服务中我感慨良多。

在我们这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虽然不是非常好,但也能说得过去,关键的是软件方面做的还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其实老年人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反而在软件精神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官方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老年人的关照也慢慢的淡化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当然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3篇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养老服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省早于全国13年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9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58.8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全省老年人口的70%,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82.77万,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4.5%。伴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建设也愈加迫切,而南京市的养老服务模式不仅在江苏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走在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对其他地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具有引领作用。然而笔者通过走访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和数十家福利机构发现,南京市的养老服务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 更新观念,发展政府引领,民间管理的服务模式

长久以来,我们关于养老服务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养老服务的初级层面,认为养老主要属于社会福利事业,政府应承担无限的责任。未能从产业化、市场化角度引领养老产业的发展,到目前还没有系统地开发相关社会资源的引领性政策出台,养老市场的巨大商机未能充分发掘。目前从成本角度来考虑,仅仅是前期床位的投入就需要数百万元(一个床位需十二万),而后期的运营中政府还要大量和长期地进行性投入,才能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营。这一庞大的资金需求,仅仅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是难以承担的。如果引入民营机构,让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给养老市场输入新鲜和源源不断的血液,不仅能够让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还能带动和实现相关就业,从而盘活了社会养老的一盘棋。

目前,全国多数养老机构由政府包办,而南京市养老服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据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钱国亮先生介绍,目前南京市共有245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166家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比例达到67.7%。打破了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付巨资兴办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举步维艰的困境,同时注重发挥公办公营的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作用,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目前,南京市在全国开拓了唯一一个由政府引领、民间管理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较好地满足了南京市老年人养老的需求。

2 转变政府角色,确立以监督、考核和评估为主的地位

当前,政府在养老机构中充当的角色较多,不仅是养老机构的出资者,而且还是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者,这在发达国家是极为少见的,事实上在欧美发达国家根本没有政府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模式。政府可以委托民间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但是政府并不是对养老服务不管不问,而是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对民间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为民间机构提供意见和治理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民营机构的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南京市鼓楼区对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福利机构的社会化服务进行专业评估,正确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资助方式、服务项目,让养老服务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3 调整管理模式,运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养老服务机构

目前,市场对养老服务的前景认识不足,参与性较低。政府往往只有通过鼓励补贴的方式吸引民间力量,然而也给了某些投资者投机倒把的机会,出现了借助建设养老机构骗取政府资金的情形。鉴于此,南京市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只有入住率达到10%-15%政府才提供相应的补贴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对养老服务的重视,不少投资者参与到养老服务行列中来,为了避免投机者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养老服务政策和经验还不完善的今天,政府委托多家养老服务机构投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养老服务机构。若老人对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较低,可以要求更换服务机构,政府也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提供保障。如集托老、康复、临终关怀等功能为一体的南京市“金康老年护理中心”通过参与投标、竞标取得了250张床位的经营权,两年间由原来的80张床位扩展到390张。

4 完善财补贴政策,由局部试点向整体转变的补贴制度

通过走访南京市白下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周科长得知,如果新建一个民营养老院,就可以得到市政府每张床位一次性4000元的补贴,改扩建新增1张床位市政府补贴2000元。在此基础上,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和玄武区对于改扩建的床位每床区政府补贴2000元。由于区政府的补贴,使得其他区的老人有向以上三区集中的趋势,对此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钱国亮先生介绍,以上三区主要是通过试点的方式,加大老年人的补贴力度,未来南京市会统一补贴标准,为广大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5 推进居家养老模式,逐步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路

南京市鼓楼区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网”,以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具体运作的创新模式,免费为孤寡、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家庭提供照应起居、卖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服务,探索政府与民间组织互动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思路。为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网”又及时推出了“1+2”服务方式,即在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安康通”呼叫服务和老年人家庭探访服务。南京市玄武区则改变传统居家养老方式,把政策调整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成立了“南京市玄武区居家养老评估中心”,对各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进行评估,拨给资金。建立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是健全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通过扩大社区照顾来扶持居家养老的老人,首先要意识到不是政府出资金扶持居家养老的老人,而是政府出资金购买社区照顾,不断扩大政府在社区照顾中所承担的责任、服务水平和能力。目前主要是政府出钱购买社区照顾,随着养老模式的创新,南京市目前也正在积极考虑将民营机构也参与到将社区照顾中来,实现政府和民营机构结合的方式扩大社区照顾。“小政府,大社会”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改革的共识和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由政府引领、民间管理的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扶持民间组织、民营养老机构和社会积极参与,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和谐互动,共同推进我国养老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晓英.保民生、促发展、促稳定、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新发展[J].中国民政,2009,(1).

[2]白友涛.城市老年问题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3).

[3]税肖.完善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策略[J].魅力中国,2010,(1).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4篇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全球老龄化的进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在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趋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也越来越重要。不过,以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状况而言,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本文通过介绍邻国日本成功的养老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道路,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日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简介

作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了一条与自己国家体制相适应的道路。特别是建立了一种以民族工业传统为基础、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以收养型福利机构骨干、以社区化照顾系统为主体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既避免了高福利国家的弊端,又满足了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

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3年日本65岁老年人占人口总比例的25%,预计到了2024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且日本虽然是最后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却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日本的高龄化比率在1970年达到了7%到了1994年增长到了14%,仅仅用了24年,同一过程法国用了130年,美国用了45年。面对老龄化人口的飞速进程,日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目前由一些相关法律构成了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基础。例如:

《老人福利法》于1963年正式颁布实施,被称之为“老人宪章”确立了日本现行的老人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其中,老人福利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应开展的老人福利服务的内容,包括:开展家庭福利服务;组织派遣家庭服务员协助老人处理入浴、饮食、排泄等生活问题;兴建托老所和保健中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大量建立老人福利院为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收养、护理和康复等服务还要开展各类学习讲座,组织老年人俱乐部,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活跃老人社交活动。同时,还将老人福利设施划分五种类型:老人养护之家、老人特别养护之家、低费老人福利院、老人福利中心和收费型老人公寓。

《老人保健法》解决了老年人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问题。该法在强调确保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疾病预防、治疗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性保健。此法的颁布,使日本形成了一种以积极预防为主的老娘年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立了老人病院、发展预防保健事业、建立保健设施和实行上门服务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通过法律的实施,确保了老年人的晚年经济收入,同时,有效的解决了老年人的看病问题,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问题,最后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福利四法的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實施使得日本的养老服务体系顺利、健全的发展至今。

完善的福利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给多方位、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日本现有的福利服务体系是在《老人福利法》颁布以后确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收养型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照顾系统为基础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各方面的福利需求。

在收养型福利机构中,根据机构的功能和入住对象,可以分为三种:老人养护之家、老人特别养护之家和低费老人福利院。老人养护之家收养65岁以上的贫困经济上和住房上有困难的生活不能自立的老人。老人特别养护之家针对65岁以上身体上和精神上有显著障碍的时常需要照护的,家庭中无力看护且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

日本采取的是日本家庭——社区共同服务模式。日本家庭一社区共同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更加突出额社会福利的有偿提供和企业经营,是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福利混合经济。日本社区共同服务模式主要有4种形式:①政府组织,政府负责经费来源;②社会福利协会等民间组织,经费一部分由财政补助,一部分靠提供服务收取较低的费用;③志愿者服务,服务分为免费和只收取很低的费用两种类型;④企业式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养老保险方式筹措资金,为老年人提供低收费服务。通过实行“老人福利保健计划”、制定“看护保险制度”等社会养老服务政策,日本建立了养老费用共同承担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公助、共助、互助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实现了社会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已经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制度。经过30年的探索,日本已经建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体系。在日本的养老服务员工必须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由养老服务机构推荐给老年人。其中,这些资格认定证书涉及的领域很广,例如: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都是由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到2013年12月末,取得社会福祉士资格认定证书的约17万人,介护福祉士的人数为118万人,并且逐年递增。

日本对失智老年人照顾服务。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失智症问题,是亚洲国家中最早面临并着手应对失智老年人问题的国家。目前,失智老年人总数已达305万人,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0%,其发展速度超过了预期。由此,随着失智症群体总量的不断增加,构建失智症患者照护体系成为日本养老领域的重要课题。1986年,日本厚生省成立“痴呆性老年人对策推进本部”从国家层面开始着手应对日益突出的失智老年人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又陆续成立了“痴呆性老年人对策研讨会”针对“如何控制失智症的发病几率;给予失智老人怎样的治疗和照护;如何减轻家属的负担”等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并推进失智症老年人的照护工作。2012年提出第一个针对失智症的计划“失智症对策五年计划”,着重预防、照护失智症的老年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调整,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失智症照护体系。目前,在服务方面,形成了小规模、多元服务、多元经营主体的照护体系。例如:建立“失智老年人家庭共同生活机构”,简称“小组家庭”,对于失智较明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以此延缓病情的进展。

目前,全球仅有13个国家在实行老年痴呆症应对计划,而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没有做好应对老年痴呆症的准备。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失智症问题,是亚洲国家中最早面临并着手应对失智老年人问题的国家,其发展经验我们应以借鉴和学习。

日本的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日本在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级阶段,只是考虑如何提供养老服务而轻视了预防,这种结果就是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建成,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越老越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不但带来了巨大的国家财政压力,更使老人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更多压力和负担。在走过了一段养老体系建设的弯路后,2006年日本修改了《介护保险法》,新的《介护保险法》增加了“介护预防”的内容,日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始向“老化预防”转型,老化预防和老年康复运动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老年康复不仅局限于医院,已经走进养老机构,走进社区,甚至走进了家庭,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经验与科学研究表明,失能与半失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得到恢复的。根据日本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川崎市在开展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后,80%老人的失能和半失能状态有所改善,养老服务保险的年度费用平均每人下降了100万日元。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还是养老方式、服务项目等内容的选择上。老化预防与康复还没有得到完全重视。随着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养护问题的解决路径方面首先会把重点放在老化预防上,在政策层面上预防老人的失能与半失能,提供更为积极的预防性社会体系,并且在预防的同时积极构建老年康复体制。

首先,实行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受儒教思想的影响,亚洲各国的传统思想更倾向于家庭养老这一模式,日本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社区这一方便的生活条件,就近原则逐步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務广、见效快等特点,同时也可以减轻入院养老的服务压力。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完善我国社区养老的体系建设,并且明确政府在社区养老中的主导责任,重视居家养老的制度管理和运行。形成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体制。

其次,重视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缺乏,当前的养老院、敬老、老年公寓中的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低保人员为主,一般是由30-50岁的中年妇女组成,文化水平偏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难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当前,我国应该着重培养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并且在各大专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福利学等专业课程;将资格认证与入职门槛、晋级、工作待遇及职称评定等紧密相关,形成一套完善的资格认证配套体系。

最后,重视老化预防与康复,重视老年失智症的问题。目前,中国失智症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在增加。我国在失智症老年人预防和照护方面,还没有个建立起来一个完善健全的制度,甚至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调节、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灵活的模式。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5篇

人文学院 2013 10 13

一: 活动主题:关爱老人、奉献爱心

二: 活动对象: 敬老院孤寡老人

三: 活动背景:

1: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过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言行不断丰富,充实着敬老思想。

2:取得的成就:现阶段虽然我国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在老年保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我国的老年人形势仍很严峻,老年人人口占比重逐年增大,多数城镇进入老龄化阶段。

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我国的老年人保障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四:活动目的:

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此次献爱心,走访敬老院的活动,让同学们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阳光是不吝啬每个角 落.,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让我们的社会变 得更加和谐。

五:活动时间:2013年 10月13日

六:活动地点:洛阳市敬老院

七:活动要求:

1.每位参与志愿者都怀有饱满的热情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次活动。

2.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貌体现当代大学生风貌。对待人要亲切热情大方。

3.到敬老院的同学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联系敬老院负责人

2.对活动进行宣传,并招募志愿者,人数在15到20之间

3.对招募好志愿者进行培训,并说明注意事项。(二)活动当日安排:

1.布置场所

2.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

3.陪着老人拉家常,讲故事,看电视.5.离开时把整个庭院打扫干净并与老人合影留念。

九、注意事项:

1.志愿者在活动开展期间应当服从管理

2注意个人行为,注意维护志愿者形象和学校形象.3.合理分配好每位同学的工作,到敬老院的同学们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4.由于老人的年龄等问题,在帮助老人时要小心,确保活动期间自己与老人们的人身安全。对老人要亲切,不可烦躁,尽量满足其和合理的请求。

5活动前的宣传要到位;活动中对我们的活动记录文字,还有相片记录也一定要切实做好;活动后要跟进,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活动改进加强。

6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只针对一个或其中几个老人家,要普遍关注敬老院中的老人。

十:活动经费预算

路费:2*20=40元

平常的宣传活动经费:100元(横幅、标语、海报等)

给敬老院老人慰问礼物费:200元

夕阳红养老院志愿者服务队发言 第6篇

尊敬的夕阳红老年公寓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来自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的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做志愿者服务。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人的今天也是我们的明天。现在的你们和将来的我们将会在老年公寓安度晚年,在这里你们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爱的呵护,消除了独居的孤独和寂寞,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我们年轻人去帮助和关爱。

我们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老人需要我们带来医疗、保健知识和护理技术指导,我们很乐意用我们的专业特长和爱心为你们送来温暖,送来笑声,送来关爱。让你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来自社会的关心,从而让你们感受到幸福快乐,让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人间是播种爱心的绿地,而我们是播种的倡导者。下一步我们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在此建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基地”,让爱心传递,让快乐共享。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心灵更纯洁。最后祝爷爷奶奶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谢谢大家!

虚拟养老院服务策划 第7篇

一、虚拟养老院服务项目的概况

(一)虚拟养老院服务的概念

虚拟养老院服务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虚拟养老院看似为“虚”,其实很“实”。它整合了许多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实现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服务标准也很详实,加上有政府的社会化管理和监督,老人从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更具安全感,人性尊严也得到了保障。由于虚拟养老院的规模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无疑将占据主导地位。虚拟养老院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

(二)虚拟养老院服务的特点

(1)政府出钱买服务,老人在家得实惠。说到家政服务,人们自然会关心具体的收费问题,尤其是对于这些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在筹备阶段,政府部门把加入虚拟养老院的老人们划分为ABC三类。部分优惠,由政府部门补贴给提供服务的企业。

(2)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后,设立一个服务专线,如果有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政府部门将免费为其安装电话,并免费提供电话费。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话务员就会立即指派服务人员赶到现场。

(3)加入虚拟养老院,就像儿女在身边。虚拟养老院解决了老龄化社会老人在其子女外出时一系列生活起居的不便的问题,让老人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像子女在身边一样。

(4)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虚拟养老院服务内容

(1)服务方式

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后,将设立一个服务专线,如果有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政府部门将免费为其安装电话,并免费提供电话费。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话务员就会指派服务人员赶到现场。在此期间,虚拟养老院的指挥平台还会记录工作人员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和工作用时,并在服务完成后还要与老人通话,了解服务的满意度如何。

(2)服务内容

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服务完毕,按约定向老人收取费用,由此形成1份收费清单。但是服务并不止于收费。

二、虚拟养老院服务的市场分析

(一)养老服务市场背景分析

(1)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2)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6%,养老保险金总支出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而200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71万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7%,养老保险金支出为5965亿元,同比再增21.8%;截至2008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891万人,覆盖率进一步上升。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逐年增长,但是养老金在我国仍存在巨大缺口,如此大的资金缺口,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二)虚拟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1)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在我国 “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2)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3)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对养老服务的形式、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具体化。因此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07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4)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养老模式无外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中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约为1%,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让绝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家庭养老情有独钟。

(5)传统养老模式不合适。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不仅对社会生活、经 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也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随着“4+2+1”家庭的增加以及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老人养老和独生子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致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而机构养老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出现人多院少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收费与管理质量等问题,让一些养老机构陷入了“人去院空”的窘境。显然,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三)虚拟养老市场的需求分析

(1)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多发人群。抽样调查显示,45.1%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或“差”,27.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开支为“看病吃药”。统计表明,年龄与其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程度显著相关,而性别和文化程度与老年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此外,女性的保健意识略强于男性;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比农村老人的保健意识更强。(2)家政服务。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多少。总体而言,健康状况差或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更希望得到家政服务,城市老人比农村老人更需要家政服务,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老人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农村老人较城市老人有更多的子女,因此家庭养老更有保障,物质和精神需求基本上能在家庭得到满足。

(3)文化与教育服务。在目前针对老年人尤其是普通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尽管单次服务利润较低,但由于需求总量大,类似于老年俱乐部的服务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同时,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知识体系的日渐更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在休闲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更能接受“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

(4)其它服务。首先,对维权服务的需求。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2.4%)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都受到过或轻或重的侵害,当侵害发生时,只有21.6%的老年人“想到过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真正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的老年人更少,只占到2.7%。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加强法律意识宣传、推行法律援助以普及法制观念的条件下,维权服务的市场化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它既可以减少服务程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对特色服务的需求。只有4.0% 的老年人表示“可以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而67.8%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该项服务,还有11.3% 的老年人“不了解该项服务”。

三、虚拟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和发展战略

(一)虚拟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

1.围绕老年人健康护理方面的服务市场

(1)老年公寓:目标群体是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孤寡老人,为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工作特别忙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方面的家政服务市场

(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困难的老年人,包括家庭饭桌,做家务,代购物品,帮助出行,协助联系老年人的亲属等。

(2)有偿家务劳动服务: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老年人购买所需的服务,如钟点工,家庭保姆等。

3.围绕老年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方面的服务市场

(1)文化娱乐: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

(2)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课程,基本上围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而设置,包括健身舞、书法、绘画、计算机、烹调、吹拉弹唱等内容。

(3)老年再就业服务中心:目标群体是低龄老年人,为他们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供就业咨询。

4.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服务

老年人群体理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但是,社会上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服务必将成为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5.其他特色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临终关怀”服务。为生命垂危的老年人提供病危前后的护理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体验人间的关爱。养老服务内容众多,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必须正确定位市场,提供有效服务,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虚拟养老服务的发展战略

(1)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由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老人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老人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老人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征求意见,并以老人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虚拟养老院在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首先是支持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其次是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分别按每人每周4次、3次、2次和每人每月2次、1次(A1、A2、A3和B1、B2)每次3小时的标准,为老人进行购买服务。让经济收入不同的老人共享“老有所养”大平台。

(3)分类施养、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生活配送6 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援助、体验、自费服务。这种分类服务方式,丰富了养老服务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

(4)进一步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把居家养老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资支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容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5)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6)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7)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发布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养老服务事项。

四、虚拟养老服务策略规划

(一)虚拟养老服务策略设计

(1)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将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类。居家养老无偿服务对象包括:7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帮助的老人、二级及以上肢体残疾的老人;居家养老低偿服务对象包括:7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享受生活费补助且未参保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定补的60年代退职职工40%救济对象、享受定补的革命“五老”人员及其遗孀、享受定补的矽肺病救济对象及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对象指70 周岁以上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2)养老服务可以按需选择。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含应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临终关怀、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和精神心理服务等。每个服务项目(免费除外)都要标明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并写入《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协议)》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由社区和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在服务设施方面,政府兴办的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资源要无偿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活动的需要。

(3)服务机构通过招标确定。各个辖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确定,将通过公开招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有资质、服务功能齐全、诚信好、管理规范、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服务人员,确定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定点单位和服务人员。同时,鼓励推荐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展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4)养老服务提供的服务方式多样。

生活照料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日托、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法律维权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等服务。

文化教育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老年人大学学习、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服务。

体育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指邻里结对、老年人互助、志愿者慰问、社区关怀等志愿服务。

(二)虚拟养老服务价格策略

(1)家政服务:5-7元/小时

(2)老年大学课程学习:30元/期

(3)健康咨询:专家会诊:10元/次,主任医师2元/次 咨询医师:1元/次

(4)健康动态管理档案管理费:20元/年

(5)上门测血压:1元/10次,血糖:3元/次,心电图:3元/次(全自动),凭社区证明体检:B超:10元/次(肝、胆、肾、胰、脾),血脂、血糖:10元/次,红细胞检测:2元/次,血液循环:1元/次

(6)医院陪诊:3元/次(不含交费),开通绿色就诊通道:5元/次(凭档案)

(7)中医养生调理:5元/次 推拿按摩:10元/次; 针灸:5元/次 穴位注射:7元/次;刺血:10元/次

(8)健康产品代购:金额1%(按健康产品价值)

(三)虚拟养老服务市场拓展策略

(1)强化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把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实现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要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

(2)加强宣传,营造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无论从历史还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爱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要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总之,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家庭自然养老为主,以社区居家养老为辅,以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体系,使广大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都能健康、愉快地安享晚年。

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功效优先策略:国人购买服务动机中列于首位的是求实动机。任何营销策略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功效好的产品。因此,市场营销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优先策略,即要将产品的功效视为影响营销效果的第一因素,优先考虑服务产品的质量及功效优化。

(2)价格适众策略:服务价格的定位,也是影响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服务行为。所谓适众,一是服务的价位要得到服务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二是服务的价值要与同类型的众多服务的价位相当;三是确定服务价格后,所得利润率要与经营同类服务的众多经营者相当。(3)现身说法策略:现身说法策略就是用真实的人使用某种服务产生良好效果的事实作为案例,通过宣传手段向其他消费者进行传播,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服务欲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现身说法策略的形式有小报、宣销活动、案例电视专题等。(4)媒体组合策略:媒体组合策略就是将宣传服务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购买服务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5)单一诉求策略:单一诉求策略就是根据服务的功效特征,选准消费群体,准确地提出最能反映产品功效,又能让消费者满意的诉求点。

(6)网络组织策略:组织起适度规模而且稳定的服务营销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营销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策略,就是根据营销的区域范围,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协调的各级营销组织。(7)动态营销策略:所谓动态营销策略,就是要根据市场中各种要素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服务营销思路,改进营销措施,使营销活动动态地适应市场变化。动态营销策略的核心是掌握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变化。

五、虚拟养老服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1)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2)风险保留。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无计划自留指的是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3)加强养老服务监督力度。建立国家监管、地方监督委员会、中介市场监督和受益人监督的全程监督监管体系,负责监管养老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确保养老服务环节的正常运作;完善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养老院志愿服务 第8篇

1 淄博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1.1 淄博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及与全国总体水平的比较

淄博市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年底, 淄博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64.8万,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15.5%, 每年按3.2%的速度增长, 据预测, 到2010年年底, 淄博市老年人口数将达71万左右,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达18.8%。从全国范围来看, 2000年政府宣布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2亿,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10.04%, 每年按3.3%的速度增长, 据预测, 到2010年年底, 全国老年人口数将达1.73亿,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达12.56%[1]。由此可见, 淄博市明显超前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且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淄博市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1.2 淄博市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目前, 淄博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68所, 床位12 920张。其中, 各类老年公寓75所, 床位7 288张, 实际入住老人有5 302人, 平均入住率为72.7%;敬老院有92所, 床位5 571张, 供养“五保”老人5 235人;另有市级社会福利院1所, 安置城区“三无”老人61人。另外, 还出现了“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从2008年开始, 淄博市组织社区志愿者免费为500名居住在城区60岁以上、具有所居住社区常住户口的“三无”老人、无固定收入的困难优抚对象、低保家庭中无人照顾的老人、9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和百岁老人, 开展每天1小时入户服务和每天送一袋奶的“福彩社区助老献爱心活动”。

从养老机构的归属来看可将其分为:政府主办和社会兴办。由政府主办的养老机构, 受民政局的领导, 是由政府投资兴办, 对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 通常由社区、村民委员会、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无论是政府主办还是社会兴办, 都必须具有淄博市民政部门颁发的淄博市养老服务机构职业许可证。

在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 所占比重最大的2个年龄段为70~79岁和80~89岁, 分别占入住人员总数的33%和31%, 总计达到64%, 是机构养老的主体。

1.3 淄博市老年人居住现状及居住意愿调查结果 (见表1、表2)

注: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在居住意愿的调查中, 有许多老年人选择了2个及2个以上排他性选项, 说明老年人在选择养老住所时的犹豫心理。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老年人传统的顾家心态, 顾及子女的脸面, 担心让子女背负不孝顺的名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老年人对目前养老机构的不信任, 包括认为其设施不完善、服务和护理不到位、担心自己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等。再者, 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收费较高, 政府对养老的投入不足也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表1显示, 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更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一是与城乡观念差别有关, 二是因为城市老年人经济收入较高, 城市中养老机构设施更为健全且服务质量更高。另外, 在调查中还发现,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寡居老年人比夫妻双方都健在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更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 (70岁以上) 的入住比例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寡居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往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需要更多的照顾。

1.4 淄博市老龄事业相关政策法规

为促进淄博市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淄博市陆续制定出台了《淄博市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淄博市社会养老机构星级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另外, 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政府出台文件, 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性资金补贴与政策优惠。

2 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1) 《淄博市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淄博市老龄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老龄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老龄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法规政策不够健全。

(2) 淄博市养老机构规模小, 硬件设施基本属于低档次, 中档次少有, 淄博市无一家高档次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一般是由旧的建筑改造而成, 房型结构、居住面积、楼梯和无障碍设施、照明及卫生洗浴等硬件设施都难以满足老年人行动、住宿的特殊需求。

(3) 养老机构没有正规的检验和医疗设备, 不能满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需求。

(4)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 很多人甚至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岗前培训, 往往是就业后边干边学, 服务质量及整体管理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5) 就现有的养老机构来看, 其仅限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对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关注, 缺乏对老年人精神和心理的慰藉, 这需要更多的心理工作者、义工和志愿者的参与。

3 今后开展社会养老工作的初步想法

3.1 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培训

对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是养老机构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将养老护理员规定为一个技术工种, 需要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在我国, 老年专业教育起步较晚, 我校在临床、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医学、护理相关课程的选修课才2~3年。目前, 不论是从养老行业亟待规范的角度, 还是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 加强老年专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该把老年专业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 积极与民政部门合作, 集中对目前养老机构或社区的管理人员进行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老年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培训。第二, 相关院校应尽早开设老年专业。老年学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人文社会学科的所有领域, 包括基础学科如老年医学、衰老生物学、社会老年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体育老年学等。第三, 在口腔、药剂、财会、法律、管理、建筑设计、外语等专业开设老年专业选修课程, 以便使学生在未来各自的专业实践中具备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能力。

3.2 建设集康复养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示范性养老基地

目前, 国内发达城市以国办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 坚持政府主导,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推动国办养老机构的示范、辐射作用。淄博市是一座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较大城市, 淄博市政府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 在《淄博市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 “十一五”末, 建成2~3所市级示范性老年公寓, 每个区 (县) 至少建成1所示范性老年公寓, 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城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 达1万张以上;农村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2.5%, 达1万张以上, 淄博市适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达到70%以上, 基本实现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3.3 使更多师生员工关注老年事业, 为社会奉献爱心

组织师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在社会中广泛宣传符合时代特点的养老思想, 尤其是通过宣传唤起医疗卫生行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一方面, 呼吁在每个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医护型养老病房, 满足患病老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 应在社会养老机构和医院、医务人员之间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的通道, 解除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后顾之忧。

随着养老事业社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社会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组织、机构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但是, 不论是什么样的运作方式, 养老事业都必然带有明显的社会福利性和社会公益性色彩, 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颗奉献于社会的仁爱之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路过抒情作文下一篇: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