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反义词范文

2024-08-07

残缺的反义词范文(精选8篇)

残缺的反义词 第1篇

残缺的近义词

残破

残毁

残缺的反义词

完美

齐全

完好

完整

完全

健全

无缺

残缺的造句

1. 他那残缺不全的肢体,怎么承受得了一般人都承受不起的压力。

2. 这本书中间有点儿残缺。

3. 这尊新出土的青铜大钟,看上去虽已残缺破旧,斑驳陆离,却是一件稀世珍品。

4. 战乱时期,国家图书馆的许多古籍都被弄得残缺不全了。

5. 这本书没用多长时间就残缺不全了。

6. 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资料,我丢失很多,已经残缺不全了。

7. 这部古书,已经残缺不全了。

8. 别看他残缺不全,但很有毅力。

9.但是出来的并不是一只蝴蝶,而是一只翅膀残缺的飞虫。

10.它只是一件残缺的作品,而且还不是那种很美丽的。

残缺的反义词 第2篇

“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书桌旁,我静静地捧着席慕容的《丰饶的园林》,一遍一遍回味着这句温情又富有哲理的经典语录,心渐渐变得澄澈空明。回想现实,小孩们为分数为未来拼搏着,大人们为事业为功力疯狂着。大家都想追求完美,希望所有的好机缘能幸运独揽,希望人生的路上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美玉无瑕,世界上真的有无瑕的美玉吗?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上帝和基督打赌:“我们让一个人一生非常完美,最后看他是否喜欢。”结果上帝把好运送给了一位中学生。从此这位学生的一生十分顺利和完美。当他死后进入天堂,上帝和基督问他:“你的人生很完美,你喜欢这样的人生吗?”他说:“这样的人生虽然顺利,但我不喜欢,因为它太完美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人可以预先画出精确的设计图,也没有人可以预告完美的结局。是啊,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存在,即便真有,也因为太过完美而不完美。美玉有瑕,小小的瑕疵阻挡不了它的光泽四射。

《死神》中涅茧利说:“我讨厌完美,一旦完美,就再也没有进步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这代表智慧与才能将无用武之地了,对科学家来说,完美就是绝望……”

我不禁想到莫言,想到他昨天在瑞典演讲时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想到他的童年他的人生经历。我想,每一位文学家、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痛苦的经历,就是因为不完美的经历,铸就他们的辉煌!

所以,成长中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所谓的完美,也没有必要弥补过去的不完美,因为成长需要不完美!只要做到“但使愿无违”,让理想和价值达到平衡,足矣!

一节“残缺”的历史课 第3篇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暗自为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而高兴。

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地讲完青年学生如何冲破军警的阻拦,冲进赵家胡同寻找曹汝霖,未找到曹汝霖,一气之下放火烧了曹宅,赢得学生雷鸣般的掌声,我也禁不住连连点头。

此时,一个女生怯生生地问:“老师,当时的学生因为气愤就可以放火烧曹宅吗?这样做不犯法吗?”

这位女生刚说完,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

“哼!他活该!”马上有学生谴责那位女生不通情理。

“他这么可恶,该烧!”

不过,也有部分学生有了那位女生同样的疑问。此时,学生向我投来了疑惑的目光,期待我的回答。教室里一下子异常的安静。

我课前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样的事情,这位女生的发问,似乎是课堂上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已经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如果在这里花太多的时间,我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计划。

但是,既然有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何不让大家讨论呢?我又何必拘泥于教学计划呢?

于是,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来评价一下当时游行学生放火烧曹宅的行为怎么样?”

这一下,安静的教室又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站起来慷慨激昂道:“曹汝霖卖国,烧他的住宅,该烧!”

一个学生很冷静地说:“曹汝霖卖国有罪,但他的住宅无罪,不该烧。”

“住宅是财产,烧了可惜,可以收为国家所有。”

“学生气愤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不能因为气愤就失去理智呀!学生的做法有点冲动!”

“我们正在学习法律,那样做是犯法的。”

“学生的行为是爱国的。”

“可我们应当理性爱国呀!”

“我们平时做事应该冷静,应理智。”

“学生的做法是符合情理的。”

“合情的事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事不一定合法。”

“我们做事一定不能违法。”

……

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青年学生的气愤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学生的爱国心是值得赞扬的。而且,爱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爱国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学生的放火行为不可取,他们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激愤之情。生活中,我们要冷静和理智,不能因冲动做违法乱纪的事。

残缺的西藏行 第4篇

以前看摄影家们在西藏创作的片子,总是精神振奋,深受鼓舞,因为那里有异样的天空、辽阔的大地、诱人的风情、奇特的景观,虽然他们也时常会感慨拍片的艰辛,如高原反应、水土不服、交通困难、语言隔膜,还有藏胞对拍照的反感和藏犬的凶猛袭击……。但总是让人感到在西藏拍照一定是无比过瘾的痛快事。

到了西藏才渐渐地发现事情绝没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的特定性,一个习惯于用“第三只眼”观察世界的汉人置身西藏,总觉得自己与当地的游离,文化的感受和人情的交流始终隔着一层东西,面对西藏的现实状况,你经常会产生一种害人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的错误判断,于是旁观和猎奇的态度会油然而生,拍出的片子很可能会带有矫情或卖弄的倾向,或者干脆是走马观花,肤皮潦草。当然这只是针对纪实摄影而言的,假如是拍摄风光的话,就比较幸福了,不至为这种认知和思考的痛苦而烦恼,难怪我的同伴们可以全心全意毫不迟疑地陶醉在每天的疯狂拍摄当中。

我在西藏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机会按照自己以往的创作方式进行拍摄,因为我是同行六人中的“少数民族”,必须少数服从多数,只能跟着别人精心选择好的风光拍摄线路驱车行进,拍摄西藏的世俗生活完全不可能,即使是拍摄人物也只有在停车休息、参观访问、宿营就餐的时候见机行事了,既容不得认真观察,也不允许从容选择,一切都成了匆匆的快照,自己的设想和风格更是无从谈起了。

在西藏拍照还必须受到身体条件的制约,我过去拍摄时一向信奉贴近的原则,绝大部分照片的拍摄距离是不超过三公尺的,但是西藏地广人稀,加上体力和时间的限制,我已经不可能象在其他地方那样随心所欲,东跑西颠了,尽管是这样,我可能还是同伴当中跑动最勤快的,以致终于在一个月的创作将要结束的时候,引起胃出血,住院紧急治疗,然后被人架上飞机,逃离西藏。

回想自己在西藏的经历,尽管遗憾不少,但兴奋依然,因为那里毕竟是寄托自己期望的地方,也是急欲一探究竟的地方,真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入藏,了却心愿。◆

残缺的完美作文 第5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是对人生又有了一丝新的理解,就如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要选一个人结婚,你会选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呢?”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去做出一些选择,而我,似乎存有两个灵魂,一个灵魂在召唤自己,要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既然喜欢就要拥有,要想拥有就要付出代价去争取到自己渴望的“幸福”;而另外一个灵魂却会不时的提醒自己,一生当中能有一个真正爱自己,能够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就知足吧,那是自己在上辈子为今生要来的宿命!

两种思想对我的围攻,使我不得不寻找办法,去克服,去开辟新的生活领域,让我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能够开开心心的,认认真真的进行自己的恋爱史。于是,我想到很好的安慰方法:男生个子高有什么呢?到时候跟他生气,想要扇一巴掌都够不到!!有才的男生通常会性格很怪异,要想让自己跟他在一起很开心,除非自己首先怪异起来,不是吗?

残缺的完美作文 第6篇

“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书桌旁,我静静地捧着席慕容的《丰饶的园林》,一遍又一遍品味着这句温情又富有哲理的话,心渐渐变得澄澈空明。

回想现实,孩子们为分数为未来拼搏着,大人们为事业为功利疯狂着。大家都想追求完美,希望能幸运地独揽所有的好机缘,希望人生路上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美玉无瑕,可世界上真的有无暇的美玉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上帝和一个天使打赌:“我们让一个人非常完美,最后看他是否喜欢。”于是上帝把好运送给了一位中学生。从此这位学生的一生十分顺利和完美。当他死后进入天堂,上帝和天使问他:“你的人生很完美,你喜欢这样的人生吗?”他说:“这样的人生虽然顺利,但我不喜欢,因为它太完美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人可以预先画出准确的设计图,也没有人可以预告完美的结局。是啊,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存在,即便真有,也因为太过完美而不完美。

美玉有瑕,但小小的瑕疵阻挡不了它的光泽四射。

《死神》中涅茧利说:“我讨厌完美,一旦完美,就再没有进步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这代表智慧与才能将无用武之地了,对科学家来说,完美就是绝望……”

我不禁想到莫言,想到他在瑞典演讲时所讲的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想到他的童年、他的人生经历。我想,每一位文学家、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痛苦的经历,正是因为不完美的经历,铸就了他们的辉煌。

所以,成长中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所谓的完美,也没有必要弥补过去的不完美,因为成长需要不完美!只要做到“但使愿无违”,让理想和价值达到平衡,足矣!

残缺的散文 第7篇

微雨中我先生不知从哪里折了支紫红色的野蔷薇,半开的样子,还有几朵害羞地紧抱着,还只是指甲大小的花骨朵,雨水一淋,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馥郁香。野蔷薇的枝干细若发丝,花朵娇小,家中大大小小的花瓶杯子插它都不合适。蓦然想起柜子里藏的那些残缺的宝贝瓷器,想那小到只装得了一颗枣的白瓷小盏,配这纤弱的野蔷薇再合适不过。拉开久不打开的柜子,看着这满满的收藏,那久远而美好的一段江南“拾荒”岁月,像一段视屏清晰展现眼前。

新婚第二天,带着诗文中对江南的向往,带着一颗不谙世事纯净如花的心境造访,一投身便立即爱上了江南秀美的小桥;爱上了那儿婷婷的翠竹;爱上了那大片茶园;爱上了太湖的烟波;爱上了勾人魂魄的茶香;爱上那山里神秘的红泥;爱上了红泥打造成紫砂的技艺……。

然而因为身体的小小残缺进不了工厂,宿舍被轰鸣的机器声骚乱,加之鼓风机甩起的烟尘,对家人的思念,吴越温软而难懂的方言,样样都令人崩溃。于是无聊时便顺着山坡到处走走。正值深秋,半坡上随处可见的野红豆,水塘边的小野葱,山坡上的野花椒,扎手的金樱子,暗紫的女贞子,能外敷跌打损伤的山栀子,无不吸引着我的脚步,去山间采撷一份欣喜;去田野捡拾一份快乐;在心底感知一份幸福!

与看门大爷的初见确实算得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那天去小河边捡螺蛳,无意间误入河边的一处瓷器废料场,看着那大堆琳琅满目的漂亮瓷器被榔头一个个敲碎,喂进轰鸣的机器,顷刻间被打成粉末。我顾不上烟尘飞扬,心痛之极,便随手从榔头下抢了套白瓷粉花的咖啡杯。那散落的桃花瓣在如玉的白底上那样鲜艳夺目,只是其中一瓣好像因为“窑变”而变成深红,看上去更加深浅相宜,愈发的生动。沉思间被看门的大爷上来抢回去了。“这么美!砸了太可惜了!和我很配的!”大爷望着追赶他的我,大概是看到我的腿,猛然像被蜜蜂蛰了一下,一动也不动了,那一脸惊诧却深深吓到我了,慌忙逃开。

第二天傍晚,无意间看见路边一小片野红豆,我脱掉毛衣,用头发上的橡皮筋扎起了毛衣袖腕,顺势把袖管当成一个大口袋,抬头歇息间竟然看见那看门的大爷正打量着我,我伸了个舌头算打了招呼,大爷指指山边的厂房,我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自己的住处。大爷也微笑着指指太湖的方向,我明白那是他的家。没想到第二天傍晚,大爷竟然找到我,从衣兜了掏出那套报纸包着的咖啡杯,微笑着让我指出毛病出在哪里?他方言很重,仿佛是说作为“瓷都”的名誉,决不允许残缺的瓷器流入市场之类的。这之后便开始了我捡拾残缺瓷器的生涯,其实捡拾不确切,只是去大爷那淘宝。每隔半月,大爷便会通知我去挑,从彩陶的盘子,到微小的工艺摆件,到实用的砂锅,我先要选中,还要经过大爷的考核,必须指出检验不合格的地方,当我一件件迅速指出时,大爷便会乐开花,极力推荐我去厂检验科工作。每每这时我也会狠狠拒绝:“我才不要把这么美的瓷器砸在我手里,那样我的心也会碎!”谈笑间便把一件件心仪的物件放在大爷的办公室,他下班便用报纸包好,一件件带给我。现在想来倒是很感谢那时没有监控设施,不然真心担心大爷会因为我,而渎职丢了饭碗。

因自己是个极怀旧的人,又爱死了那些残器。看着那少了一瓣梅瓣的紫砂壶,倒觉得更像不经意画出的写意画。看着那红牡丹的西餐盘,绿叶因为“窑变”,成了蓝色,竟觉得凭空多了许空灵的诗意。抚摸着豆绿釉大盘,凸起的`莲花间那漆黑的小黑点浮动,那就是一张盈盈浅笑的脸上那颗摄人心魄的美人痣。看着那高挑细腰湿润润的青花梅瓶,因为“窑变”,釉色呈现一缕莫名的淡紫,惊喜她空灵中偶然多了缕神秘。宛如一位盛唐的侍女,白皙丰腴,款款从唐诗中走来。现在想来,那些高温的窑变竟极大地满足了我拥有“独一无二”和喜获“绝版”的骄傲和狂喜。这么多年,每每摆弄这些心爱的宝藏,竟觉得自己如此幸运,能偶然间碰上了这么多宝贝。也仿佛冥冥之中有种神奇的魔力,指引这些窑师以一件件残缺的作品,来等待我的青睐。

每每闲来把玩,总觉得冥冥之中有种不可言说的缘分,那大大小小的残缺瓷器仿佛是我前世的知己知音,那星星点点的“窑变”便是前生与我约好的印记,每一眼触碰,都会一阵心悸。

从这些深爱的瓷器上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也给了自己一个接受不完美的理由;习惯了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也习惯了敢于包容和直面自己身体的残缺,而淡看人生百态。

陶艺中的残缺美 第8篇

“残缺”在文学词典中是残破,不完整之意,也可引申为批判,冲开,打破,揭穿等意。是相对于规矩,严整的反向思维,在艺术领域中又可理解为对传统审美情趣的反判,这是当代人面对日益完美,媚俗的艺术品很自然的产生出一种逆反心态。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反而是大巧惹拙,粗放残缺的艺术品为我们吹来一股清新的晨风,以亲切,古拙生动的韵味,引发观众的审美共鸣,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神往并加以应用,成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历史上,我们不难找到成功运用了残缺语言的佳作。

在西方雕塑领域中,“米烙的维纳斯”就是运用了残缺语言的成功典范之一,为世人尽知,无需多谈.而近期的贾科海蒂的《杆上的男子头颅》和《行走的男人》等作品放弃细节,运用了斑斑驳驳,坑凹不平的表面肌理,像布满历尽劫难的疮伤的残缺语言,成功的反映现代人所特有的惶惑不安以及一种不可抗拒的孤独感,表达他对这个不合理世界的反抗,同时也把“残缺美”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与贾科梅蒂同期的里希埃之作品《风暴》与《飓风》较之贾科梅蒂的憔悴空无的形象,更具报复性和破坏感,她采取基本写实的人体,但其表面坑凹不平,布满伤口,撕裂和抓痕,人物躯体的膨胀,曲扭,残缺不全,像是刚从战火的灰烬中爬出来,被严重的摧残。正好表达了她关于世界的神秘和恐怖的内心感受。此类成功运用了残缺化美的艺术语言的佳作,在西方比比皆是,而在我国也早已有之。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这些作品构想平凡,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其作者相石拟形,巧妙利用石块本身的凸陷肌理,以及不规则的天然形状,有浑若天成之妙。与一些刻意求工,忸怩作态的艺术品相比,更显恢宏含蓄,质朴而有灵趣,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豁达不拘泥气质的艺术魂宝。

另外,元明清时期印人取封泥,瓦当,石刻,砖雕诸物的文字及形式入印,追求粗放,残缺之拙味.甚至传统的制瓷历史中,运用这种残缺语言者也不乏其例,龟裂转化为“冰裂纹”,“鱼子纹”,“柳叶纹”;气泡转化为“油滴”,“橘釉”等等,都是人们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残缺化美的结果。特别是现代陶艺创作中,陶艺家们更充分注意和利用了残缺化美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

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众,情感物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现代陶艺家虽然也把“完善形体与肌理”作为追求的外在审美样式,但并不是唯一追求的,相反还运用残缺的形体与肌理以获得另一个崭新的审美样式。可以说现代陶艺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不少是在运用残缺的形体与肌理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材料方面,不问粗细优劣,而强调其质地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识地利用与陶瓷工艺相反的技术,即残缺的艺术语言;在装饰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理然性,保留手工制作痕迹;在造型方面,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对称比例,而重视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有意识造成残缺,变形和透空的形态。

如陶艺《壶神》系列作品“将内涵淡化,而内容纯化为材料本身,这是对材料的尊重,也是对传统媒体的解悟和重新建构”。由此可见,他的作品是对泥性的自然显露,对材料的深刻领悟.其采取了传统工艺中的“剥,缩,裂,露”等技巧,即巧妙利用釉料与泥料收缩系数的差异来造成釉面丰富,多变,随意,自然的残缺不全的肌理效果,以及有意无意间的残缺和扭曲形体,给人以一种粗糙,泼辣甚至带有原生的意趣。它自身有可能不美的,至少不是纤柔,秀美,媚俗的,但是陶艺家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某种生机和强力,建立了合乎材料特性的独特造型,有着比传统的更有感染力的美。再如陶艺作品《中国写意》,《石窟》系列作品,给人以类似看巴特农神庙,以及秦瓦,汉砖,敦煌壁画,石窟文化之后的感受。且于《壶神》不同,它不仅重视发挥材料的特殊美感,同时也溶入自已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眷恋之情,用残缺的形式表达使之更具有悠悠怀古之感.残缺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美的享受,正是因为存在部分的精彩,才使得观众尽力用想象去完善失去的部分,对象与观众的艺术心灵的对话,便由这种残缺语言所诱发。综上概之,残缺不仅可以是最大程度发挥泥性的特殊美感,展示陶艺与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的风格与魅力,而且当它与内容情感相一致或融合时,足以表达作者所期待的思想感情。

但是,作为一名陶艺创作者来说,仅从他人作品中找到“自我”是远远不够的,个人风格的成因来自自身的个性与经历,生活是灵感的源泉,二十几年的陶艺创作生涯,我们从生活中感悟很深。曾经富丽堂皇的艺术殿堂,如今斗转星移千百余年,历史的车轮在这些曾经精致完满的艺术品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是,从另一方面看,恰巧是这无可避免的“遗憾”,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美感,时光的手抹去了那些微小的细节,却留下了更为整体的大局,使之格外雄浑有力,特别是那破残缺损的佛像,漫漶模糊的色彩,斑驳坎坷的表面,反而成就了另一番韵味,没有了初时的热情与幸辣,而是一种略嫌沉重,略感苦涩的……,这是我印象中的“残缺”,也是这种苦涩打动了我,让我在创作,在审美中思考。

记忆中的童年是愉快的,即使是梦也无比的轻松与澄净,也许“一无所有”反而更加自由,长大了懂得了什么叫隐私,什么叫“防人之心不可无”却失去了儿时的轻松,在我们小心翼翼保有这分距离美感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了,疏离了,使你在潮水般的人群中,却有莫名的孤独感。陶艺作品的坯体完成,经历了一般纯艺术家对媒介的全部认识过程.然而之后,作者和作品都将接受陶艺的独特语言—火的再创造。而火这个特殊的媒介是神秘多变的,陶艺作品的初坯完成后经过火的烧造,在烧造中物体要产生变化,以及材料质感,触感,视感,和肌理均发生变化,造成釉面开裂,剥离,卷缩,起泡,流动等等,甚至特体收缩,变形。诸如此类残缺的形体和肌理的作品,在传统的陶瓷工艺品中自然会被视为废品而淘汰被否定。但现代陶艺则是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形式,它的微妙之处正是非常客观地表现一种自然天成的结果。

上一篇:风云·魔法传奇作文下一篇:科技冬奥照见创新中国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