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2024-07-20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第1篇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线条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生活中由于运动方向、材料、排列方式等因素会使线条产生许多变化,因此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画家用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条,体会直线与曲线带给人们的动的感觉,欣赏画家用不同形式表现的线条,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乐趣.教材中展示了3幅作品.《春醒》是晁楣在1979年以早春时分农场职工清晨工作的场景为内容创作的版画作品.画面中大片的黑土地和小片的天空,把天地的雄浑博大用非常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横幅的画面打造了宽阔的空间,表现出北大荒的广阔以及黑土地的辽阔、浑厚.这种宽广大气的构图形式,在晁楣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展现.

《秋水回波》是南宋杰出画家马远所画《水图》十二段中的一段.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作者对水流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巧令人惊叹.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了水波的跳动;无规则排列的浪峰,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仿佛习习微风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水面,令人心旷神怡.

《天水牧歌》由画家林平创作,是一幅水墨画作品.该画以山水、天空、树木、马匹为主要景物,它们在水中的倒影,经过水波的荡漾,仿佛跃动的音符.作品表现了天地之间万物的和谐统一,笔法细腻灵动,既不传统也不现代,既不写实也不写意,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又一创新.

二、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思路:对比直线和曲线一寻找生活中的线条—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体验创作—展示评价.教师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图片进行对比,如笔直的公路与蜿蜒的盘山路、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等.再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线条,如折线、回旋线、波浪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学生创作前,可引导其欣赏画家笔下的线条的表现方式,以及同龄人创作的表现线条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后拓展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可塑性材料进行立体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 图一:笔直的公路(课本中《生活中的直线》)

图二:弯曲的盘山公路(课本中《生活中的曲线》)学生说说看到这两张图的不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笔直的公路像直线,给人静止的感觉;蜿蜒的盘山路像曲线,给人运动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1.游戏:画线条.

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说出线条的名字,另一个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2.总结:我们所知道的线条有哪些?

实线、虚线,直线、曲线,交叉线、螺旋线、折线、回字线、波浪线…… 3.找一找生活中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说一说它们带给你的感受. 4.出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怎样在作品中运用线条. 《春醒》 《秋水回波》 《天水牧歌》

(三)作业阶段

尝试运用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或动的感觉.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简述创作心得和感受.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斑马》和《斑马线》,让学生找出两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分别是《平静的湖面》和《波涛汹涌的海面》,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3.引导学生用两种线条表现出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体会线条的动与静.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在动物、植物、建筑、生活现象、常用的物品中找一找不同的线条. 2.教师总结:线条无处不在.不同的线条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3.欣赏美术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春醒》 《秋水回波》 《天水牧歌》

4.欣赏学生创作的各种表现线条的作品.

(三)作业阶段

尝试运用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或动的感觉.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第2篇

熊津

听了周老师《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周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周老师能够抓住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兵乓球,彩带当作朋友,“看看这几位朋友的运动轨迹?”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认真观看研究。在作业环节让学生灵活运用线条大胆创作,画出看到的美好的事物和人物。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首先周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周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周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论线条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意义 第3篇

在达·芬奇还没有创立明暗渐变法的文艺复兴前期, 明暗调子对比的画法还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出来, 画家们的素描观念更多是借助线条来说话。其实, 西方古典素描的精髓并不是在明暗的效果, 而是在于通过线条所表达的形体。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素描并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单色画, 而是指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为绘画作品所做的草图, 为大型题材的作品所做的局部练习图, 在现在看来, 这些草图当然也具备独立艺术作品的意义。如果只将素描作为单色画来理解, 就无法凸显其造型的重要意义。素描只有作为草图来理解, 才能彰显鲜活的造型感受, 从而拓宽素描的表现力, 开辟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一、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是对应当代艺术教育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有效起点

线条的严谨性能产生精湛的写实艺术, 即便对色调把握极尽微妙的写实画家, 他也不会放松对一根线条的处理。例如, 当代西班牙画家洛佩斯就有大量以线条描绘的素描作品, 那些朴素的线条在理性精神的驾驭下愈益显示出浓烈的当代气息。如果将线条独立提出与画面联系起来进行形式研究, 那么线条无疑就是抽象绘画的观念起点。我们可以从马蒂斯的线条中找到单纯简练的形式之美, 可以在当代表现主义奥尔巴赫的素描中感受到线条所张扬的粗犷直率的情绪。对于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 一方面可以紧密地连接着传统教学的写实造型观念, 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地开启学生感悟内在形式的潜质, 从而以实现从传统写实的基础塑造向当代多元表现手段的过渡。因此, 在素描教学中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 是对应当代艺术教育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有效起点。

二、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对当今艺术应试化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 应试化教育有着“短平快”的特点, 就是对作画的时间、整体的大效果, 以及作画速度都提出了要求。在这个前提下, “快准狠”的线条无疑会比空洞的光影效果来得更加明确有效。明暗的大效果必定建立在对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等形体位置的准确描绘的基础上, 这一步工作一旦到位, 明暗效果也可以迎刃而解。所谓“快准狠”的线条也就是做到“干脆、准确、肯定”, 学生一旦拥有这样一种线条功力, 无疑是手握了一把应对考试的利刃。而线条训练也体现在速写教学环节的强调上。

另一方面, 坚实严谨的线条是写实素描内在功力的基本体现, 素描最终呈现的效果依然要还原到视觉整体的最初感受上来, 素描的长期作业尤其不能偏离这样一个原则。在教学中, 学生在长时间的“磨调子”当中, 有可能会带来对基本形体观念的忽视, 这在应试化的教育中极为不利。相反, 坚实严谨的线条更为直接地达到造型这一目的。

三、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上升到素质化教育上, 意义更为凸显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第4篇

一.练线形

线形即线条的形状。书法是一门徒手线的艺术,书法中的线条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的对立统一形成了书法丰富多彩的线条艺术。不同的线形蕴含着不同的性情,给人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美国评论家库克在《大师绘画技巧法浅谈》中说道“凡是带有明显的横向(即水平线),通常表示着安闲、和平和宁静;斜线在一幅作品中通常包含着运动;锯齿状线通常包含着痛苦与紧张;圆线与弧线则较圆满和完美。”毛笔书法中的线条同样也反应着它的先天个性,如直线的稳重庄严、凝重挺拔,曲线的流畅柔和、灵动婉转,长线的绵延纵横、长驱直入,短线的干脆沉着、静虚空玄,方线的刚毅果决、棱角分明,圆线的温润饱满、蓄势浑厚……

那么根据线形的不同特点,教师需要采用不用的训练方法,让孩子感受并掌握基本的线形处理方法。

1.直线与曲线的训练

直线的训练要领:用力均匀,用气平和,尽量保持中锋用笔。分别进行横直线、竖直线和斜直线的训练。先在米字格纸中画,再在无格纸中画,先横向再纵向和斜向,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图1)。

曲线的训练要领:小臂不动,手腕控笔,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肩、肘放松,动作连贯,用力均匀。先可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书空练习,待熟练后再在纸上进行训练。通过8字线和圆圈的练习,达到曲线练习的效果(图2)。

2.粗线与细线的训练

粗线和细线的训练其实就是对运笔提按的训练。提笔时仅笔尖触纸,所画线条呈细状;按笔时笔肚或笔根触纸,所画线条呈粗状。当然,在毛笔书法中粗细是呈现交替变化的,所以在训练提按时应注重其变化的训练。那么在训练时,先将粗和细进行单独的训练,在掌握提按方法后,再进行粗细的交替变化训练(图3)。

3.方线与圆线的训练

这里所说的“方”和“圆”其实是起笔时所呈现的形状,同为藏锋起笔的训练。方线训练的要点:为折笔藏锋起笔,折笔前后的行笔路线应该重合或者很接近重合,手腕控笔,迅速而利索,不能停顿。圆线训练的要点:笔尖轻轻落在纸面上,以逆时针方向绕一个小圈,同时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时,笔锋下按正好达到线条宽度(图4)。

二.练线质

线质即线条质感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美。如孙过庭书谱中所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泰山,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线条之质感给人的美的暗示,这是线条的千姿百态和作者书写的情感以及欣赏者的联想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线质的无穷魅力。

对小学生而言,可以通过线条的训练来初步感受其立体感和力量感,从而体悟到线质的生动。

1.训练立体感

“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书法线条看似平面,但却能造出立体的效果。这关键还是在于用笔。关于用笔,蒋骥在《续书法论》中有云“笔以毫端排挤,及圆聚成笔。”后人认为,“圆而聚”是指若干笔毛层层相聚,构成了毛笔圆锥体的形状,中间主毫起主导作用,周围副毫起依附作用,因而就形成了中锋行笔。墨汁随笔毫前行通过主毫下注纸面,副毫含墨量减少,呈现出不同的分布,于是成就了“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的效果。因而,后人普遍认为“中锋”是立体感产生的动因。朱和羹则认为:“偏锋正锋之说,古来有之。无论右军不废偏锋。即旭素草书,时有一二,苏黄则全用……何损耶?”此所论及的中锋、侧锋与书法优劣的关系,实则也道出了书法线条的立体感也并非中锋独有。只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论是中锋还是侧锋都能体现出立体感。陈振濂先生说:“任何一种原则或者原理存在的价值,都是在与其对面的对比中显示出来的。”也由此可见,线条立体感的最终呈现,不是靠一种单一的中锋技巧,而是在有序的对比中形成的效果。

然而,线条的立体感并非神秘莫测,遥不可及,对小学生来说也可以进行初步的体会和实践。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

(1)善于用锋

在线形的训练中,已经涉及到中锋用笔,但是方向单一。而在立体感的训练中,可以中锋用笔并改变线条方向,手腕和手指双管齐下,渐行渐调整笔尖方向,反复练习,使之流畅灵活(图5)。

同时进行侧锋的训练,使笔锋位于点画侧边处,斜向落笔,线条保持均匀(图6)。

(2)巧于使转

使转的训练其实就涉及到用笔的“转”和“折”,这是体现线条立体感的重要技法,在线条训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转折带来的千变万化。

折笔训练:书写时着纸的笔毫锥面发生改变,由一面突然转为另一面,笔杆不提(图7)。

转笔训练:用手腕控制笔尖方向,中锋用笔,转弯处保持匀速,手腕要灵活。在转笔的训练中,可以对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图8)。

2.训练力量感

关于书法线条的“力”之说,早已有之,蔡邕曾言:“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意为:下笔如有力道,线条就产生美感。卫夫人也曾说过:“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用笔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筋”和“骨”道出了点画线条之遒劲有力。书法中的“用力”,并非人的气力之大小,而是用笔的技巧之力。用笔技巧,执笔为先。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执笔之法为技巧之始。

从古至今,最为推崇的是“五指执笔法”。此法如用兵:“大、食为左右两翼,中为前锋,名为后队,四面平稳,又加小指为后盾,笔自稳固矣。”五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方可“五指齐力”,这也可以说是“万毫齐力”的先备条件。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训练线条的力量感呢?

(1)蓄势

蔡邕说:“藏头护尾,力在其中。”“藏”和“护”实则为储蓄之意,只有“蓄”方可见“势”。笪重光在《书笺》中说道:“欲将顺之,必故逆之。欲将落之,必故起之……欲将伸之,必故屈之。欲将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逆向行之,使行笔用力形成矛盾对立的关系,然后再顺逆对抗关系中得到“势”的体现,从而显示出线条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感在小学生的线条训练中可以选取藏锋的训练,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蓄势的力量(图9)。

(2)驻留

《中国文字与书法》中对“驻”的解释是:“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凡勒画起止用之。又平捺曲处用之。力聚于指,流于管,注于锋;力透纸背者为顿,力减于顿者为蹲,力到纸即行笔为驻。”在线条的训练中,便可抓住“起止”“曲处”进行驻笔处理,以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其中对“留”的解释是:“笔机往矣,要必有以收之;笔锋尽矣,要必有以延之;所以展不尽之情,蓄有余之势也。”即用笔有往必收,锋尽必延。在线条训练中,便可从“收笔”入手,让学生在“留”中感受到力量的存在。

“驻”“留”虽有区别,但也相互联系,因此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主要从线条的起笔和收笔入手。

三.练线律

线律即线条的起伏与节奏。书法是无声的音乐,袁昂曾评价皇象的书法“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而书法的节奏就是由线条的起伏律动和空间的组合变化来表现其节奏的。线条的节奏是一种综合因素的呈现,如其速度、曲直、粗细、断连以及墨汁的浓淡干湿等。姜夔说:“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又有三折。”“三转”和“三折”便道出了笔锋的不断变动。也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书法线条的律动不像音乐节奏那么精确,它的节奏呈现有诸多因素。而对小学生而言,线律的训练主要是轻重、快慢、浓淡以及转折,感受线条的节奏变化。

如轻重变化的训练(图10):

如转折变化的训练(图11):

学生在线条训练中,除了以上的一些主观技巧以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其一为毛笔的性质,蔡邕说过“唯笔软而奇怪生焉”。毛笔笔毫的弹性和长短都影响着线条的语言。其二为纸张的特性,纸张的渗化程度影响着书写的速度节奏,从而影响线形。其三为墨汁的特性,过稠易滞,过稀易渗,从而影响线条的节奏变化。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写材料,使线条的训练效果更佳。

总之,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书法线条的训练不能面面俱到,通过以上训练要素的选取,使他们对毛笔书法的线条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设计 画中的线条 第5篇

画中的线条

---授课人:创新街小学 朱静蕊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画中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同时也可以两门学科可以互相演绎。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2.教材分析: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是所有绘画的基础。它具有最基本的造型能力。通过线条的曲直,疏缓,粗细等特征可以表现出不同事物。另一方面,画家笔下的线条也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针对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而且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和活跃,能够较好的用语言和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形象与特征。

评价方案:

本课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人性化的,因为我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线的感受,我们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线条描述其特点,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能力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并且融入音乐,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并且让学生深刻体会美术,音乐课的综合,相互演绎。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入画出能表现出作者情感的画面。画面中线条黑白 教学设计: 一.热身活动

师: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来一个热身活动,跟着老师的口令,看谁反应最快!

预备开始!“伸左手!跺脚!抓右耳朵!”(学生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

师:大家非常棒!反应都特别快,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二.激趣导入

1.讲课前我们先看一个动画片,认真观察,看它是用什么表现的? 放录像 《线条先生》

师:精彩的动画片结束了!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动画片是用什么表现的呢? 生:线条(齐声)

师:棒极了!大家看的很认真。

出示课件,得出线条的意义,引入课题《画中的线条》

三.新授课

1.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动画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

生:平地,河流,人物,鱼,钓鱼竿,鞋子等等。

师:很好。刚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运用线条的曲直,疏密,粗细的变化来表现事物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线条的第一特征:表现事物的形态。”课件出示

(并欣赏几幅图加深理解)

2.师:当然线条还有第二个特征,这个可能不好理解,现在咱们通过两段音乐来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分别运用线条的曲直,疏密等变化来画出音乐的旋律。

播放两段音乐《献给爱丽丝》,《卡农》

师: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带给你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第一段音乐很轻柔,让人听了很舒服,安静。生:第二段音乐很激昂,让人听了很有活力。

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样不同的线条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心情。

低头观察自己画的线条,找出区别。通过出示课件,观察两条线的区别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线条的第二特征:表现感情。”

出示课件。并欣赏“大树”,“仙女”两幅图,加深理解。

四.讨论实践

师:请翻开书第六页欣赏《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运用线条的两个特征小组讨论: 1.画中是用什么线条表现的? 2.这幅画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同学们讨论并与老师一起分析)

五.引导作业

教师分别在电子白板上画出外形轮廓,与线描两种不同的“鱼”。师:两种鱼相同吗?今天我们的画有两种画法。

1.运用线条的基本特征。画一幅表现你此刻心情的卡通画。2.运用线描的技法,画一幅海底世界。(放优美的音乐,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六.赏析评价

最后五分钟 找几幅优秀的作品(分别有卡通画,以及线描两种类型)展示在讲台前,学生评价交流,教师评价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线条的两种基本特征,以后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线条的变化来画一幅表现自己心情的画作了!好!下课!

八.板书设计:

画中的线条 第一特征: 创造形象 第二特征: 表达思想感情

画 中 的 线 条

《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第6篇

课堂一开始,我请同学们观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比如:我们的教室,是否有线条?学生观察后立即回答:教室的吊顶装饰是古典窗棂的线条,教室墙壁上同学们绘制的面具有线条,教室黑板的框是直线条,教室窗帘也有线条,包括自己的衣服也有线条等……同学们的回答十分准确,抓住这一契机,我因势利导开始了这一课。艺术究竟怎样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呢?接下来我们欣赏了有关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生活中的线条、建筑、光线及轨迹几个方面的图片,在大量的欣赏中,学生感受到线条的魅力,了解到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作家用文字表达情感,而画家笔下的线条也同样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他对事物的理解。

二、艺术高于生活

正是因为画家笔下包含情感的线条,才使一幅幅作品充满生命。在欣赏课本中画家们的作品《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三幅作品会成为我国古代绘画作品的经典之作?从观察线条入手,比较它们的不同,分别用了怎样的线条,表现了怎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比较作品的线条种类、线条特点、作品内涵、画家心情,了解到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画家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娴熟应用,使我们了解了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之处。

欣赏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熟知的事物,通过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开始的时候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去画,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事物来画。我将可以表现的事物归纳了一下,分为了直线、曲线、流动的线、漩涡状的线、斜线等,在白板上为同学们分别示范,直线可以表现的事物:楼房、铅笔等,曲线可以表现的事物:波浪等,流动的线:河流、浮云等,漩涡状线条:下雨后的地面、截断的树桩横截面等,斜线:天空斜斜的雨滴等,甚至是窗台上枝繁叶茂的水仙花都可以是绘画的素材。学生的思路一下被打开,加上之前欣赏的内容,创作热情被激发,开始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绘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第7篇

《绘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画家笔下的线条又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线条在画面中的表现力,以及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与评述,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以一个绘画小游戏开始,让学生明白,在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不同粗细的线条会带来不同的换面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十分的投入。接下来我播放课件,主要以一个问题来作为本次欣赏课所围绕的一条线,那就是:“为什么自然界中的线与绘画作品中的线不一样呢?”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图片找出其中的线条在哪,学生自己能够很快的找到,而且通过与绘画作品的对比有同学说:“自然界的线条是自然形成的。”看,多好的回答啊!“绘画作品中的线条是画家随便画的。”虽然归纳出的语言不够缜密,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观察那么仔细,思维那么活跃,又勇于表现自己,说出来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这些都是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浅谈幼师素描教学中的线条美 第8篇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美的现象到处可以感受到。无论是建筑美, 还是绘画美, 人们常为那崇高而典雅、质朴而和谐的线条美, 激发出满腔热情。许多美的东西普遍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如幼师的素描教学就非常重视线条的刚柔之美, 以线代面, 以线造型, 往往交织成一组激奋高亢的交响乐曲, 融入幼师素描教学的艺术之中。

我们都知道, 绘画中的线条, 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所以, 我们把线条理解为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汇合的地方, 也是人们想象力的发现。正是如此在幼师的素描教学中, 线条的美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比如儿童趣味绘画平面形、装饰画、儿童简笔画、图案构成以及幼儿的涂鸦画、意愿画等等。这些画的线条既有现代最高级的品格, 又有原始最初级的幼稚和昂扬热烈的性格。因此, 幼师的素描教学应着重抓好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幼师的素描教学, 是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有个好的开端, 也就是学生要过素描关。我们的学生一进入幼师之门就爱上了绘画, 他们为在中学没有系统地学到绘画技能而感到可惜。他们对绘画是很陌生的, 但又都很感新鲜。特别是在欣赏课和美育课时, 都恨不得马上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马良。用一根线画什么就像什么, 把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画活了。良好的愿望是兴奋剂, 是幼师学生技能成熟不可缺少的一种鞭策。面对富有幻想而毫无美学知识的学生, 我们只有在素描教学中, 不断地让学生接受美学知识, 辨识美与丑, 多介绍名人名作,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素描中的线条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事实上素描中的线条是一种劳动创造。人们创造了线条美, 如人体外形的曲线美, 山川的走向、脉络的犬齿变化线条美, 流水和瀑布的气势美等等。无疑都打上了人化的烙印。

线条是十分微妙而又十分诱人的东西。正如黑格尔所说的:“熟知并非真知”。往往人们熟悉的东西, 也是人们知道得最少的东西。在幼师的学生中, 由于他们天性好动, 于是在衣着上、在寝室的摆设上, 以及在其他各方面都缺少线条的美感, 在素描的作业中也是如此一般。他们对线条很熟悉, 但是又经常会出现判断上的不准确, 有个子高的, 本来衣着的线条应采用横条状, 而没有采用。反之, 个子矮小身体较胖的, 衣着的线条本应采用纵条状, 而出现了横条状。因此幼师素描教学不仅要讲究线条韵律美, 还要将线条美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幼师素描教学中的线条美, 是一种动静结合、积极向上、抑郁下降、疏密相间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如幼儿的涂鸦画就是一个明显例子。比如一个题目《帮妈妈绕毛线》, 幼儿教师就要小朋友用笔来画一个线团, 或者用笔在纸上绕一朵小红花等等。这都体现了幼儿素描中的动静结合、疏密有致的美感。因此类似的问题都将成为又是素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上面讲的涂鸦, 既是儿童画也是幼师素描教学中所涉及的线条。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保罗·克利所说:“用一根线去散步”。幼儿园的小朋友, 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在绘画时, 正是“用一根线去散步”的, 这时的线条是放纵的, 无所顾忌地发挥着幼儿的稚气。因而从幼师简笔画的教学中, 就会使人联想到儿童画的第一笔绘画。儿童画中出现的线条是幼师素描教学中的任务。因为涂鸦画本身就是一种较抽象而不为成人所理解的图画。再就是儿童的意愿画, 也是幼儿感知生活后画出来的图画。这一艺术境界不正是幼师素描教学所要涉及的范围吗?

上述几点在大专院校的素描教学中是不会涉及到的, 而在幼儿示范的素描教学中却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 而且在教学中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反映。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最集中体现了幼师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

素描教学不仅是一般的常规教学, 而且是学生在掌握了素描手段后, 能根据这些所学到的技能技巧, 在今后的写生中, 在研究对象中可以获得更多线条美的知识。比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儿童的眼睛, 对什么事物都抱有新鲜感, 因为对事物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认识——提高, 很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也都能得到解决。其实这个道理是一个哲学道理。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漫步在社会生活中, 向社会、向其他各学科学习。始终用天真的眼光去接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师的素描教学中, 选材上就要非常注重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并结合学生的素描实践加以应用, 所以幼师的素描教学, 既要有学生理解水平和学习特点, 又要适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 另外还得重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 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第9篇

纪铖

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最典型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具有极为鲜明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发现其实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着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艺术中的线条造型在一些现代设计中就有所体现,书法主要是以形来写意,无论是在结构中还是章法中都可以应用于设计中。在书法艺术中,它的线条造型在设计中的体现最为突出,可以大大的扩展设计师们的思维和创意,增加设计的造型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巧妙的相结合表达出中国悠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并在传统艺术中附带现代感的趣味。

书法线条 现代设计 应用分析

注:本论文为2014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年项目《黑龙江传统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传承》,批准号:14C031。

一、书法线条结合于包装设计中的审美应用

我国书法线条的审美艺术特质体现于包装设计中已经是非常广泛的设计手法,特别是针对于某些包装产品,在其中书法线条的传统艺术被完美的体现到了包装设计中,一方面书法本身就具有着文字功能的特点,把传统书法线条的造型运用于其中既可以从产品中起到阅读作业有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表达产品的同时也使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另一方面传统书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最典型、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拥有着很深远的文化底蕴,能够在包装设计中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酒包装设计和茶包装设计。 如,在古代,酒包装中直接在酒坛子上贴上一张纸“酒”的字样,简单易懂。 现代包装设计也是如此,很多包装中都能体现出书法文化,因此说作为一名资深的设计师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比如地域文化、产品特点、受众人群、民族特色等方面,通过这些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有很多产品在包装的正面图中使用了书法字体为文字主体部分,很自然也很有风格,能够吸引顾客的眼球使其达到购买欲望,同时体现出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特色化的民族文化风格。

设计师之所以选择书法线条与现代设计结合是因为书法讲究形式美,并具有高度的艺术高雅性,能根据包装产品的特征引入不同的书法字体,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各书家之间写出的书法结构、线条都风格不同,再通过不同的书体又能书写出不同的感觉,根据包装产品的不同类型,不同产品定位来选择书体。像篆书、隶书就能表现出更为古朴的手法,使用这样的书法字体就能使人对包装产品产生出一种名贵、闲雅的感受,一般古董类、首饰类、茶叶类别中设计师会选择这样的书法笔体来表达,或者这样的书写风格和现代文字有效的结合来整体设计以此表达特质。 像行书、草书就能表现出连绵不断、形如流水、节奏感很强的特点,在一些食品包装中有些产品会选择用草书字体造型,结合它的连笔方式进行有效的排序。书法线条本身就是一种美感的享受,特别是在一幅作品中就能够很好的寻找线条为主的符号艺术,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包装当中。 因此说,传统书法艺术中的线条艺术有助于设计师再创造,为设计师找出更高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同时也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肯定。

二、书法线条结合于招贴设计中的审美应用

当今社会中,书法艺术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书法线条的合理搭配在招贴上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设计师将招贴设计中某些细节和书法线条组合设计,在设计结构中可能会更加体现出它的形式美,把每个书法文字线条分解有效的划分到招贴设计中有着异曲同工的追求,演示出丰富的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设计中不再体现冰冷的理念,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进步,更多的设计师追求设计的创新性、独特性。比如在某些系列招贴中设计师想追求气势奔放的特色艺术性,就会想到书法艺术线条带给大家的冲击性,行书、草书的书体在线条中就体现了它本身的气势奔放、笔墨飞溅的艺术特色,再加上苍劲的非白效果更能体现整体设计的气势。这些招贴设计中书法线条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加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能够被人们牢牢的记住,主要是因为设计师找到了大众的心理追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对作品产生欣赏。

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之所以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传统的艺术性,另一方面是它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境界很高雅,是多种美的构成,别的艺术形式无法替代。 这时,在招贴设计中引入不同的书法笔体就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性,古朴艺术风格设计可以采用篆书和隶书的线条元素,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设计风格就可以采用行书和草书的线条元素,这些书法笔体的美感程度有利于我们对现代设计进行再次发挥,取得更好的艺术设计效果。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在书法字体的选择上有准确的针对性,针对商品的特色和商品的受众人群来设定书法形式,并不是每一个设计都可以借用于书法线条造型的。大家都了解招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实用艺术,所以切忌要合理的运用传统艺术,体现书法艺术的真正的价值。招贴实际需要用造型语言来设计画面,以此来达到其预想的目的。 比如设计中常讲的点、线、面等平面构成的艺术元素,书法线条其实就是表现线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平面构成的线的设计。在招贴中就可以把书法线条元素视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这样就很轻松的将书法艺术运用于设计中来。 特别是表现文化性的招贴就可以运用书法造型,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文化理念上都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三、书法线条结合于标志设计中的审美应用

目前,很多成功的标志作品都有效的展示出了传统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这些实际案例中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的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产生出了它的艺术魅力。 标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它是将文字或者图形有效的抽象化,将其组合的一种大众传播符号,标志设计是以简洁的形象表达出具有针对意义上的涵义,并将它传达出来,吸引人们的视觉效应。 通过简单的符号,使大众看到标志设计的同时,能够对设计产生一定的联想,从而记住标志,提高企业形象,这才是标志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书法文字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有很多,汉字艺术首先它是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演变而来的,通过传统文字等造型构成形式来传递出它的真正意义,甲骨文文字、书法书体中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都可以借鉴在标志设计中,他们在艺术设计中不但能够体现文字造型的多种变化,还可以表现出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其中篆刻艺术中的线条也可以运用到标志中来,这样能够体现出中国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艺术,通过朱文等不同的形式和标志中的设计合理的结合,为现代的标志设计提供了有利的设计素材,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元素。

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标志就是2010年的世博会会徽, 这款设计以汉字文化为题材进行设计,理念中体现出三人相拥的图形形式,体现出了家庭和睦的和谐景象,表达出了世博会的欢聚、相互理解、齐头并进的理念,表达出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再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师选择了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印章的形式,以它来作为主图案设计,表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个设计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上也算是个非常大的创新。 通过书法传统艺术元素加以设计凝集了文化性、创新性、独特性。 这个标志的设计把中国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使整个造型充满了活力。将传统书法线条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并不是只单纯的体现它的复古,而是用现代艺术的设计构成夹杂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分解重构,这种有效的融合更能准确的传递出中国设计师的风范,不仅保留着传统文化底蕴的风格,又能体现现代的艺术气息,具有时代感,这才是它的成功所在。 书法线条粗细不同、干湿变化多样、具有一定的表现性,它的形式美主要就是表现了书法线条的外型美观、韵律美感,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非白、疏密这样的变化关系来表达不同的视觉效果。中国书法线条元素艺术为传统形式,以其表达独特的民族魅力,把它运用于设计中才能一直散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魅力。

四、书法线条结合于服装中的审美应用

各门艺术其实都是有联系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是艺术有关的实际上都是互通的,书法艺术中的很多元素就可以贯通到服装上来。比如书法艺术中的线条就可以运用到服装设计上,服装设计很多时候都是借助于丰富的图案线条来创造美的效果,那么书法线条就可以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特别是书法有多种书体,通过不同的书体线条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楷书、隶书、篆书它们的书体结构基本上可以说是结构规范,以中轴线为基准基本上结构均衡,从视觉感观上看是这样的结构,因此,一些服装设计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就可以选用这样的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很多时候是离不开中轴线的,没有中轴线就会显得无秩序性,不规律。 像楷书、隶书大多是较对称的形式,但又不是绝对对称,这在服装设计中采用这种形式就可以突破完全对称的形式,从对称形式中求以创新、奇特的效果。

在书法线条的体系中,字形结构中有很多字形是上紧下松的趋势,在服装设计上就可以借鉴这样的特点,以书法字形的结构作为以依托进行设计,像偏旁部首这样的左右结构,应用于服装中显得极为新颖。在服装的图案设计上以可以选用书法艺术形式,比如,旗袍形式就可以引入传统书法艺术线条的风格,书画家可以用书法线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创作,同样服装设计师也可以借鉴于书法线条的艺术风格来表现设计的特色。因此说,书法艺术是传统艺术,服装设计可以通过借鉴传统艺术风格来结合应用会给人以更高更好的审美魅力性。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线条艺术作为传统语言符号,不是仅仅把文字书写出来,而是更为重要的体现出它的艺术表现风格。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我们要创造出更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将中国书法文化与设计紧密结合,打造出属于我们中国设计师自己的特色。把传统书法线条元素有效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运用设计师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取西方设计的精华,为自己开拓创新思路。

[1]孙过庭.书谱[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

[2]李以泰.黑白艺术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画中的线条》美术教学反思 第10篇

《画中的线条》美术教学反思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线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铅笔,树枝,树叶、苹果等让学生用线表现出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线条,感受线的魅力。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画中的线条课件 第11篇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2、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

二、新授导入

1、分别播放平缓、激昂的音乐,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再拿出一根电线示范。[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再对线条进行联想

2、欣赏自然界中的线与生活中的线。

为什么自然界中的线与绘画作品中的`线不一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你找到了哪些线?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做游戏寻找身边的线条,看谁能找出最多。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我这个环节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界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到在教室寻找生活中的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线的美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3、画中的线。

(1)我国古代绘画作品的线。

《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具体分析:如《放牧图》运用了曲线、直线,线条粗犷、豪放、简练、概括,好像听到马蹄奔跑的声音。

(2)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女神》、《两个青年农民》、《海景》。为什么画家用不同的线去表现作品?分析一下画家绘画时的心情。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的心境?如:《女像》学生做一做人物姿态,说一说这时的想法,仔细看作品中的笔触,体会画家画这幅画的心境。

4、欣赏同龄小朋友作品。

说说小作者是如何运用线来表现出题的?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讲授

(一)表演 :

1.请3个学生上讲台各作3个不同的动作:

甲直立,乙两手平举,丙弯腰。

2.请1个学生把刚才3个同学的动态个用一到两根线条概括出来。

(二)讲解。

1线可以把复杂的形体概括出来。

2.线得几种形式:

直线—竖线,水平线,折线,斜线。

曲线—自由曲线。

竖线联想:直力的树木,烈士纪念碑 庄严肃穆

水平线联想:体操器材平衡木给人一种平稳安定的感觉。

折线联想:闪电,给人顿挫感。

斜线联想:雨光 给人运动感,发射感。

曲线联想:火烈鸟。 优美,流畅,轻快。

四、小结

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我们也多观察、多通过线,来表现生活 。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

五、布置作业

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上一篇:张兰教授简介下一篇:情殇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