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2024-06-12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精选8篇)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1篇

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

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可以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借此机会,我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她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她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也谈不上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中,也的确凝聚着我们为人父母的一番心血。下面,我从自己和孩子的相处过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我觉得,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平时的言行举止多加注意,以给孩子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要知道,长期的一起生活,家长的一点一滴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宽松的学习环境绝不是说是对孩子的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举,而是慈爱而不溺爱,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松少苛责的和谐。

其次,学会倾听,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做父母的和孩子之间总会有代沟,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方面开始接受很多信息,有了自己的主见,常常会过分的自以为是了。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得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面对面的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望龙望凤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态,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先天后天的养成都不相同,我们再不能像上一代要求我们一样给孩子制定特定的目标了。比如,孩子考试有时候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需要细心地帮助孩子找原因,定方法,多引导。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把我们当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有什么思想的波动也会和我们敞开心扉讲,这样也有利于掌握孩子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对症下药。批评甚至呵责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的逆反。

再次,努力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小树立吃苦精神。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儿,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比如,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给赵夏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一本《新华字典》,每当她偷懒问哪个字哪个字怎么写的实话,我就会说,自己找你的词典老师。通过查词典,不仅可以解决孩子的疑问,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增强了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作业时我只做监督工作,也不再检查孩子的作业,而是让她自己检查。通过自行检查还是错的作业,就让老师打“×”,以对孩子起到警示作用。当然,后续的,我给孩子准备一个纠错本,大概一个月时间,集中再次订正一遍。我觉得,这样,既能给孩子以挫折感,又可以让孩子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四,通过规律性的学习,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二年级开始,我开始有意识的给孩子选购一些图书,从最早的绘本故事,到拼音版的童话,到现在的“小故事大道理”,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检查的办法就是没两天写一篇读书笔记,即使是寥寥几句,也要坚持写,有时候孩子偷懒,懒得思考,那么,文中的美言佳句也要摘录几句。这样,在养成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孩子的汉字书写习惯,可谓一举三得。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大工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教育孩子的方法千万种,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具体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我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是我在赵夏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和大家分享。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2篇

我们的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自己的。但我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师,但他更不能离开家庭,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为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呼唤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参与。下面我先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该学的也学了,该会的也会了。特别是有的学生甚至个别家长认为,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直升初中,于是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其表现为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甚至有的甩起膀子玩,学习目的不明确。显然,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反校规班规的事情,刻苦学习,珍惜时光。

2、注重养成教育

大家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这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我们的孩子都号称为“小皇帝”,然而正确的育人观应是先成人后成材,面对孩子的日益成长,我们都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思想健康,敦促其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体贴师长、关心照顾他人.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家长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做操、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小孩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是这样要求我的学生的:(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

(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

(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老师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老师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所以,渐渐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再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了。

第三、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比较消极、被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并使之形成习惯。通常指导孩子学习方法有很多,比如学习的四大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练习,家长应该协助教师指导孩子扎实完成这四步。

第四、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在作业本上乱撕乱画,不爱惜文具,随意损坏或丢弃文具等。家长不可小看这些,这是态度问题,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的话,那么进入中年级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我们家校一定要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克服,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3、了解、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应“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对症治疗,长期跟踪”,家校联合,共商帮助孩子的方法。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也可经常交流,但有必要提醒的是,也不可“谈虎色变”,只有我们的心理“健康”了,孩子们才可能“健康”。

4、针对以上情况,我想对各位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1、家长在家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2、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

3.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

4.要有良好的素质,做孩子的榜样

5.新时期家长要做到“三明”即文明、开明、聪明”

6.具有现代父母六要素:

关心爱抚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让孩子感到快乐;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给孩子留面子;做孩子的朋友

7.引导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8.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等行为习惯

9.理解尊重学校与教师的教育行为。

总之,我们要做到: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在座的所有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3篇

一、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内涵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家长参与教育”有多元理解:

1. 英语文献中表述“家长参与”最常见的是“ParentsInvol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家长参与) ”, 与此相关的有“Parents Participation (家长参与) ”, “Home-School Cooperation (家校合作) ”, “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 (家长—教师合作) ”,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教育介入) ”, “FamilySchool Connection (家校联系) ”等等。笔者认为, “Parents’Participation”较适合, 较能体现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

2. 马云荣等把“家长参与教育”分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两种类型。认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就学校及学习问题的交流和互动, 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进行直接的资源投资;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是指家长与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艾普斯坦 (Epstein) 和康诺斯 (Connors) 从较广义的角度定义家长参与, 而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参与, 还包括了社区, 认为家长参与是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相互合作的一部分, 并将家长参与的内容分为五方面:家长的基本责任 (教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的基本责任 (学校主动与家长交流)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出席学校各种活动、担任义工) 、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参与决策或发起活动等。

因此, 我们可以将“家长参与教育”定义为:家长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教育人员交流配合, 共同商讨对子女的教育, 并言行一致地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系列活动。首先, 家长和学校教育人员彼此都必须是积极主动的, 即真正感兴趣、态度积极且有实际的行动;其次, 家长和学校教育者必须精诚合作, 而不是哪一方的单打独斗或相互推诿甚至冲突;再次,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必须是持续深入的, 而不是短暂、肤浅的。

二、农村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一系列政策法规给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实质性帮助, 但农村教育却仍不容乐观, 暴露出了与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相关联的地域性、阶层性局限及困境。

1. 农村家长参与教育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

近几年就业的紧迫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流行, 部分家长认为让子女早出去挣钱更实在, 也可减轻家庭负担, 相应地, 家长就不会花精力参与子女的教育。

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试行) 第十条规定家长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 互相配合,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但对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则几乎没作规定。

很多机构部门都没有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专门保障农村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 只是检查学校在促进“家长参与教育”方面的实施情况, 容易把家长参与教育的职责全部归于学校, 而在根本上忽略家长参与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相关的政府机构也缺乏对家长参与这一行为的监督检验机制。

长期以来, 由于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导致学校随时都是大门紧闭, 家长只能“望门兴叹”, 而无法参与其中。另外, 教师和家长交流的“马太效应”使得一些教师只喜欢和优秀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 而对差生的家长则不太喜欢甚至拒绝见面。

2. 农村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素质有待提升。

(1) 思想意识不合理。

第一, 农村家长缺乏参与子女教育的意识, 尤其是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很多家长对于参与子女教育都感到陌生。当问到一些家长平时怎么教育子女时, 他们回答说教育应该是学校老师的事情, 自己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问其“是否和学校一起对其子女进行过教育”, 大部分的回答是“学校叫就去”。从回答来看, 农村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意识比较缺乏。

第二, 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对农村家长的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 使得家长对男孩的教育较重视, 而对女孩的教育则相对松得多, 除非男孩成绩太差或实在不想读, 才会退而求其次把机会给女孩, 由此可见, 家长对女孩的责任意识较差, 也表明部分家长对于学校活动的消极行为是有深刻的思想根源的。

第三, 农村家长的关注点单一。农村家长更看重自己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在他们看来, 有好的成绩并考上大学, 跳出农民的圈子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思想品德相对成绩来说是次要的, 跳不出农门, 拥有再好的思想也都没有用!

第四, 农村家长的自我效能感低。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一般较低, 孩子小学的作业可以辅导, 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多数家长都难以再给孩子任何指导, 使得农村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成就感降低。家长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己能否就孩子的作业进行正确的指导以及是否有能力和学校一起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自信心。家长缺乏参与的信心, 进而缺乏自我效能感, 久而久之, 就不会参与或不会主动参与子女的教育。

(2) 参与行为不恰当。

第一, 农村家长的过度参与。在参与子女教育的活动中, 有少数家长存在过度参与的现象。比如, 有的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而被老师教训了一下, 家长就立即赶到学校质问老师, 并要求学校处分该老师;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执、受点小伤, 就教育子女下次一定要报复回来, 绝不能输给别人。

第二, 农村家长参与较被动、效果差。由于参与的准备性不足, 大多数农村家长参与学校组织活动时都容易被学校牵着鼻子走, 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导致参与和收获不成比例。但农村家长愿意在家庭中参与, 如督促子女做作业, 给孩子检查作业等。

三、促进农村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出路

1. 完善的政策制度是基础。

目前, 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是其应尽的权力和义务, 任何不履行该职责的学校、教师及家长均应受到相应的惩处。还需配套相应的督导制度对“家长参与”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 保证“家长参与”的实效性。只有建立健全了“家长参与”的各项法规制度, 并辅之以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 “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994年美国通过了《2000年教育目标法》, 规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便“使每所学校都促进与家长的伙伴关系”。此举确定了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基础。

2. 政府及媒体的参与是条件。

首先, 政府应该合理分配财政收入, 将一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农村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同时, 政府也应加大力度和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为家长参与教育开辟多种资金保障渠道。还应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 对于执行情况较好的学校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或将其作为榜样进行宣传推广。

其次, 争取当地村社的支持, 成立地方性小范围的“村社教育合作会”, 为家长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提供平台。当地村社离学生的家庭最近, 他们对于家长观念的改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村社可联合学校及家长推选出参与效果良好的家长作为领导, 带领其他家长积极高效地参与子女的教育。

再次, 利用媒体大力宣传, 可由政府或教育部门组成专门小组负责指定的村社。各个小组应充分调查了解所负责村社的情况, 制定详细计划, 每周或每月下乡一次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当地电视台、录像台在规定时间内播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成果, 还可以在向农村发放的书刊杂志中开辟专栏, 以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及成功经验, 鼓励家长通过电话或信件的方式, 向指定的专家咨询教育子女的问题。对于取得较好效果的学校或个人, 应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3. 学校教师的合作是根本。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比塞隆 (Robert Bisaillon) 指出:“在教育制度迫切需要变革的情况下, 成功实际上依赖每个人根据其作用和能力所做出的负责任的承诺, 依赖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校长以及那些从事教育日常工作的人。”

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现象, 随时欢迎家长的来访, 并记录下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商议实施。除了邀请家长到学校, 还应该走出去, 但最好不要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学校应向家长提供帮助其子女取得学业成就的策略, 还应该制定与中学生家庭的特殊兴趣相符合的、可以达到的特定教育机会。对不懂参与的家长, 学校应进行培训, 同时建立监督小组, 以检查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情况。针对目前农村较多的留守儿童家长, 学校更应该通过电话或信件等方式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

教师要平等地和家长交流孩子的生活、学习。最好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家访, 和家长建立最初的友好关系。教师们也要从传统地只报告孩子成绩或不良行为改为真正关心孩子的品德、行为等, 以联合家长的力量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家访前,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说明家访的意图, 以得到孩子的支持。在时间上、方式上都要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化改为多样化、灵活化。比如, 每月安排一次全体家长的见面会, 或者每周约定某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家长。方式上要改变只是让家长听的单方面交流, 要让家长多说, 老师多听, 以平衡彼此的角色。

4. 农村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核心。

以上几点都只是起着保障和辅助的作用,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农村家长自身。如果家长在意识和行为方面都拒绝改进, 那么, 这一主题活动也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因此, 家长自身的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1) 农村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 有了正确的观念, 才能保证其行动不偏离目标而且事半功倍。但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东西, 因此, 需要积极寻求以上各机构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农村家长要真正理解所谓“家长参与”的理念, 它既不是纯粹的挣钱供子女上学, 也不是检查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 而是要积极、热情地关心孩子各方面的品德和行为。

(2) 农村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有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子女的学习环境。比如, 为孩子安排单独的房间, 在子女学习时尽量少看电视、会友等;有的还为子女配备影碟、复读机等各种学习设施。

(3) 农村家长要多与子女的老师交流。留守儿童家长除了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外, 还应和学校保持联系, 工作或所住地更改要第一时间告知子女的学校, 回家省亲时, 尽量去学校和孩子的老师见面沟通一下, 以尽最大努力参与子女的教育。农村家长要克服不自信的心态, 在和教师交谈中要以平等的姿态进行, 以取得较好的参与效果。

(4) 家长之间也要多交流。农村家长都住得较近, 平时干农活或赶集都会经常碰面,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相互探讨参与孩子教育的心得。遇到棘手的问题时, 可以咨询其他家长的做法, 对于学校或政府举办的交流会应积极参与, 向其他家长学习参与子女教育的有效措施。

(5) 把握好参与的度。家长要根据学校制定的参与范围, 把握好参与子女教育的程度。不能有的方面参与的程度不够, 有的方面又参与过度。这需要家长和学校有一个默契的配合, 更需要家长自己认真领悟。

四、结语

总之, 在具体实施“家长参与”前, 应先分析影响“家长参与”的各方面环境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经济政策、组织机构、家长的能力和态度、各方面的人力和财力的组成等。要认清阻碍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因素, 从而有效地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了解家长的兴趣、能力、期望和需要, 建立关于学生家庭情况的档案以备相关人员查阅;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的有利和制约方面, 在此基础上制定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如明确参与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方式。有了系统的规划后,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责任到人, 以免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执行过程需要相应部门进行监督, 各执行人员应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反馈, 以便于日后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美国家庭、学校合作的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

[2]马云荣, 王建平.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动态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1) .

[3]Epstein, J.L., &Connors, L.J. (1993)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middle grad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8512) .

[4]桑标, 刁静.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代的教育呼声[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5, (171) .

[5]范国睿: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 .

子女教育靠家长买单 第4篇

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而言,孩子也是最基本的“消费项目”之一。虽然养儿育女也带有一定的“投资”性质,但主要还是以付出为主。不少中国人会深有感触地说:“养个孩子等于多买一套房!”

0~6岁: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都可以省,就是不能在孩子身上省。”

生下了孩子,一切负担还只是刚刚开始。

0-3岁,也就是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前。

在生活类费用方面,一般孩子一岁之前吃奶粉比较多,也有“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纯母乳的孩子在大中城市比较少,0~3岁孩子要“吃掉”4万元左右。还有其他生活费用,比如请阿姨照看,每个月2000~3000元,0~3岁这三年间差不多就要10万元。现在的家长还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0-3岁的孩子在教育上大约至少要花费数万元。

再看看3~6岁这一幼儿阶段。

第一块也是最主要的费用是幼儿园的教育支出。按公办幼儿园中的“一级”幼儿园或“示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计,差不多每月2000元,三年幼儿园的费用至少要6万元以上。

还有一块就是家长带孩子出门的休闲娱乐活动费用,再加上孩子在家的生活费用,算下来,中等情况下,3-6岁孩子总花费8万元左右。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贵在民办学校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是“义务教育”,这九年间学杂费支出很省,但家长的支出并不少。

如果是上公立学校,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学杂费和课本费,每月只需支付少量的午餐钱,以及必要的文具、作业本、参考书等费用,和民办学校相比,费用要低得多。以上海地区为例,民办小学的学费大约在3000~5000元,民办初中的费用基本都超过了6000元,有些甚至达到了8000元。如果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读民办学校,花费也不少。

高中三年:补课和购物费用占大头

15岁~18岁,孩子进入高中学习。

以上海地区高中为例。如果孩子中考顺利,考上了公办重点高中,那么恭喜家长,一般每学期学费只要1200~1500元。如果选择寄宿,也就2000元一学期,而且不用交昂贵的赞助费。三年学杂费五六千元。如果是考入民办高中,则费用还要高。

同时,高中的学习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学生都要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的补课,三年也要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高中学生对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和需求,也比初中孩子要高。

念大学费用主要由家长出

在中国,绝大部分人的大学教育和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都由父母支付。只有小部分家庭实在因为家庭困难,会申请助学贷款,大学毕业后个人偿还。而中国高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普及面较低,仅靠考取奖学金,通常远远无法应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支出。

一般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四年学费2万元左右;杂费、生活费一个月1000元/左右,加上假期回家和旅游的费用,四年4万元左右。总计六七万元。

如果是有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由于有一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则费用还要另外多20万元左右。大学花费俭还是丰,大多数人还是看家庭情况决定。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5篇

坪西学校八(1)班家长会发言稿

肖琨

尊敬的诸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八年级一班所有任课老师为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代表我八年级一班47名学生为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表示衷心感谢!

我是本班班主任肖琨,来自湖南邵阳,1994年毕业于湖南省邵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同年秋季开始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开始直到去年上学期,我一直坚守在初中毕业班讲台上,从教17年以来,从未离开过班主任的岗位,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本人谈不上积累了多少经验,但是收益确实匪浅。

经验告诉我: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出你们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的工作的支持。因为我们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可能不在于我们通过家长会交流什么,而在于给学生一种鼓励。在学生的心中,他们并不在乎我们家长会上开什么内容,但只要自己的家长在其中,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家长会的成功与否,基本上就取决于家长们是来了还是没有来。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的孩子在校或者在家的情况和具体表现,然后共同商讨,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同时也利于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一、班级基本情况介绍

本班共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全部为外来工子弟。大部分学生比较活跃,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男生,根本还不明确学习目的。文化基础也都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书写一塌糊涂,作业格式混乱,小学阶段的字词句基础知识不过关,作文感觉无话可写,简单的算术问题解决不了„„总之,要想在教学质量方面上一个新台阶,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容易事。

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

(一)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自走生:上午7:40前到校,中午12:00放学;中午13:40前到校,下午16:10放学(周五为15:20);校车:早上统一发车为6:30,下午统一发车为16:20分。要求:学生放学后第一时间回家,不在路上逗留,未经家

长许可,不得随便去同学家玩。希望家长了解孩子上学、回家的时间,时刻了解孩子的动向。督促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回家。

(二)上学仪容仪表:

每天穿校服,戴校卡,服装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不染彩发;

男生不留长发,不戴项链耳环;女生不烫发,不戴首饰,上学要背双肩包,见长辈要主动行礼问好。

(三)文明礼仪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不顶撞老师、同学之间 互相尊重、互相 帮助,不发生冲突、不骂人,不打架,不用不雅语言,有矛盾要找老师解决。

(四)课堂要求:

1、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准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睡觉、看无关的书、做其它科作业。

2、不准带手机、mp3、mp4等电子产品进教室

(五)行为习惯:

1.不乱丢果皮纸屑,随手捡起地上每一片垃圾;

2.在校期间,各人位置周围以及抽屉里面的卫生,各自负责,起身离开座位,务必随手将椅子塞进课桌下面;

3.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微笑面对任何人和事。

总之,要求事事处处注重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力争成为未来合格的现代化城市市民。

三、安全工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安全教育是我们家校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和根本,离开了安全,所有的教育都没有任何意义。开学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理念贯穿教育始终,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希望和家长一道联手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1.溺水;2.交通;3.自然灾害;4.打架斗殴;5.校园周边安全生产事故。

四、期中总结

自我担任本班半期多以来,至今已有半个多学期了,通过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我发现了我们学生身上的很多闪光之处,比如:综合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有王玉丽、李土英、吴慧贤、叶志龙、伍倩玲、吴倩、谭阿璐、祝琴琴、张友波......工作负责,责任感比较强的学生的学生有叶静文、谭维清、林俊棋、潘展鹏、吴慧贤、吴慧珠......进步比较快而且十分明显的有钟前前、祝小琴、朱柳宾等。

就中段考试成绩而言,尽管总体成绩不够理想,但是还是不乏相对优秀的学生,现将前十名学生公布如下:第一名:吴慧贤、李土英;第三名:王玉丽;第四名:朱柳宾;第五名:吴慧珠;第六名:叶志龙;第七名:谭湘云;第八名:樊龙;第九名:骆林心;第十名:谭阿露。各单科状元是:语文:吴慧贤;数学:王玉丽;英语:李土英;科学:王玉丽;历社:朱柳宾。

但是,就整体而言,学生的成绩是很不理想的,总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纪律性不强,玩心太重。

(1)上课不认真听讲,说话、开小差。

(2)个别学生课后不做作业,贪玩,早晨回校抄作业。

(3)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2、轻敌

试卷看似简单,但要拿高分甚至满分是很困难的,细节决定成败

3、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不当。

1)大部分学生学习为了作秀——做样子忽悠老师和家长,没有真正掌握知识,作业完成了,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

2)依赖性太强,缺乏阅读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尤其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我们孩子做得明显不够。

3)要想学习成绩好,“勤学好问”这四个字缺一不可,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一个字也没有落实。

4)很多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了没有,偏偏不过问孩子能否完成作业,如何完成的,为什么完不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一句话,家长没有高度重视孩子看书自学。既没有关注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又忽略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我们孩子还存在这些问题:

1.偏科太厉害!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英语、数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在这些科目中出现“瘸腿”现象。

2.基础掌握不扎实。基础题失分太多或答不完全,不审题,做题马虎导致 失分过多.3.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没落实到位.4、个别同学上课不够专心,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完全不顾老师所讲的内容。

5.有些学生作业马虎,作业差错多,选择题乱猜,计算题只写一个答案;老师讲评过的练习部分学生始终没有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屡 做屡错。

2.竞争意识不强,时间观念较差,迟到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层的学生自满 足,部分学生成绩波动较大。

8.课后缺乏复习,行为懒散,临考匆忙上阵。

9.考试心理状态调整不好。

还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端正,干劲足,但是成绩不够理想,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可能是:

1.平时学习肤浅做表面文章.2.至今未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不会听课不会巩固.3.偏科,未适应初中多学科学习,不会齐抓.4.不表达、不交流、不请教,造成了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5.小学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学不懂,跟课困难。

期望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安静学习,晚上九点之前一定要准时休息(家长务必监督),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不至于第二天上课睡觉。有空多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平时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其心理变化。能多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督促子女加强朗读和课内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历史课本,还包括数学、科学教材),这样既可以获得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在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管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渠道,只要能获得知识,就一定要鼓励。

另外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学生还存在下面常见的问题:

1)学习上:态度不端正、懒惰、上课打瞌睡,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不正确

2)纪律上:仪容仪表、同学之间小矛盾

3)品行上:随意损坏公共财物、逃避劳动

4)出勤方面:迟到,随意早退……….孩子存在这些问题,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在于孩子在小时候,家长仅仅只注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孩子品行的教育,忽略了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我真心希望能够家校联手,多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教育孩子先成人后成才,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多注重子女的行为细节。我们的孩子也许不一定能成才,但是,我们的后代一定要成人!!

六、探讨家庭教育

有不少家长向我投诉说孩子在家如何不听话,如何叛逆,或者还有些学生在校是个优秀学生,一到家就成了一个忤逆之子等等,这都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性格西息息相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们反省一下自己,你对你的子女了解有多少?

1、你是否经常与孩子沟通谈话?

2、你是否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

3、你是否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

4、你是否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5、你是否知道孩子的梦想、兴趣爱好?

6、你是否了解孩子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7、你是否知道孩子与哪些朋友交往?

然后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设身处地去设想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

1、理解尊重子女

2、不摆家长架子

3、家庭和睦

4、赏识自己

5、真正关心子女

6、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

三、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向各位家长提几点建议:

1、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

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

1)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

2)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等等

4)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

2、多与孩子沟通,多表扬鼓励孩子。

尽量保证每天与孩子的及时沟通,多了解子女在校的各方面表现,不要只关心学习成绩,而要关心子女的进步、成长。家长也要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理智爱子。

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不要任凭孩子在外面随便吃喝、闲逛,杜绝孩子之间经常性的借钱、请客之类的事情。教育孩子之间的交往要纯洁,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4、努力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1)安排好作息时间。

(2)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工作。

(3)有选择地看课外书。

(4)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5、希望家长能尊重、理解老师。

老师一个人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不可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父母是两个人面对一个孩子。

请家长记住一个公式:我们的努力+您的关爱+孩子自身的努力=孩子的成功

七、关于学习语文的建议

1、认真听课,“听”不仅指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包括

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3、关注孩子的书写,写一手好字是学习语文最起码的要求。

4、给孩子提供优秀的课外读物,既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又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思想。

5、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丰富孩子的情感。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6篇

各位家长:大家好!你们的到来是对我们工作最有力的支持。谢谢!

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更会以耐心、仔细、认真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也感觉到了你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学得多,学得好,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这学期对课程进行重组和综合,既体现课程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也体现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因此,这学期我们计划:孩子除了要学市教委规定的必学教材外还必须创造性地学习一些新的、必要的知识,而快速阅读和珠脑速算的学习能为幼儿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它们的教学活动理念和教育实践是比较符合《纲要》精神的。为此我们这学期要在全园加插开展快速阅读的教学活动以及在中大班进行的珠脑速算的教学游戏。

首先,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阅读,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今后广泛阅读打下基础。幼儿期更是学习阅读的关键期;所以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开学初,老师要把握好《纲要》中提出的“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的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幼儿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的精神,了解早期阅读不等同于读书写字。然后要积极研讨教材,运用指辨、以字配图、以图配字、字配实物、实物配字、动作配字、朗读(集体或亲子共读)等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快速的识记字宝宝。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

生活,把学习化为孩子内心的渴望。其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珠心算是从几个方面训练孩子,促进儿童全身心协调发展的。是运用双手拨珠方式,增加左手使用次数,训练左、右手协调配合能力;利用图片文字、游戏方式记忆规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规则; 坚持心算后进,适当练习、无心插柳的心态,不刻意追求心算结果; 努力体现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学习珠心算的孩子,计算能力显著增强,增强了空间记忆力能力,通过数译珠,使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明显提高;注意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孩子通过听、拨、说,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也提高了注意力; 领悟力进一步加强。在教学上我们会要求教师运用多元培育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式、游戏式教学,体现“先有趣、后有效”的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孩子表现,强调赏识教育和纵向比较教育,使孩子不断感受进步、成功,进一步完善了自信心及持之以恒的心态。今天,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教育好孩子走到一起,就让我们一起再了解一下我园的教育教学情况:我园是一所有科学化管理的市一级幼儿园,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均是幼师毕业的,部分已进修到大专学历.同时,我园的硬件建设是市里一流的,我们的目标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基础,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家长会最主要是让家长能了解我园的工作情况,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机会,呆会你可以向您孩子的班主任了解一下教师所教的科目和听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孩子在园一天的生活情况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比如家长要协助幼儿园老师做好哪些工作,也比如孩子有药在园服用,要写清服药时间,剂量姓名.及时看家园园地,那里有对孩子近段进步的表扬.有对您教育孩子提出的建议.有国内外教育的动向.更有您和孩子共同做的事情.也欢迎您把教子良方写下来,贴在园地 里,与大家共享.等等.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留下来.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使家长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家长会园长发言范文

篇一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育好。下面我就幼儿园的相关做法和家长育儿方面的相关问题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希望我们能达成共识。

一、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非常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通过教研、礼仪培训、英语培训、数学培训、学期考核等方式来督促教师水平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安全、卫生、责任心、爱心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强化要求、检测,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总体素质。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次英语学习汇报展示会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园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以培养“有灵性、有礼貌、有知识、健康、快乐”的孩子为目标。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除了英语、早读、数学、礼仪、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外,为了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要求,我们还开设了舞蹈、拉丁、美术、珠心算等特长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幼儿园丰富外部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尤其是字卡不但墙上有,我们还利用每天的时间有计划的听读,领诵,让孩子在幼儿这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看、听、读、背,耳濡目染,增加语汇,增强其文化积淀,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现在多数幼儿能背早读课文。我们还利用时间为孩子提供优美的音乐环境。我们知道音乐能启智,儿童的世界里离不开音乐,所以无论是在晨间、午间还是 课上、活动时间我们都提倡老师运用音乐,合理地选择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在英语教育方面,我们把它放在首位,今年利用英语碟片,英语磁带,魔法棒点读笔等这些有声的教材,将英语单词,英语句子,英语指令,英语儿歌,英语歌曲每天让孩子们听,说,读耳濡目染,教学效果空前的好。三 注重习惯培养,科学安排学习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其实习惯包括的方面很多,有学习习惯、做人习惯、做事习惯、思考习惯、处事习惯、沟通习惯和爱心习惯等。每一个习惯都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培养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培养起。作为幼儿园我们更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小班我们以基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为主,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中班在小班生活习惯培养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的交往习惯和思维习惯,大班则以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比如,改变作息时间,培养孩子课前准备,课中集中听课,课下如厕休息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干值日、穿衣服等,培养其自理能力,还在倾听能力、注意力、意志力等各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四、幼儿在园的安全问题:

家长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第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警句吧,熟记名言警句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是经典的名言警句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2、诚实守信,堂堂正正做人;严于律已,兢兢业业读书;坚持奋斗,轻轻松松进步。

3、多一份鼓励,让孩子学会自信;多一份宽容,让孩子学会感恩;多一份信任,让孩子学会成长。

4、发掘孩子的潜能,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5、发现孩子的长项,是每一个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当你还没发现孩子长项时,应该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所在,可能就是长项所在。

6、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孩子从进步走向成功的关键。

7、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榜样,鼓励多于责备,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8、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9、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10、爸爸是树干,妈妈是绿叶,孩子是花朵,而家庭是土地,温馨和睦是阳光雨露,共同滋润树干和绿叶开出灿烂的花朵。

11、父母的美德,是儿女最大的财富;父母的心房,是儿女广阔的天空。

12、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目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13、父母的眼睛里只有孩子,而孩子的眼睛里却有着整个世界!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快乐地飞翔。

14、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也要不断学习来正确引导孩子,使其茁壮成长。

15、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家长最好的方法不是训斥,不是埋怨,不是数落,而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如果孩子能够找出原因,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16、对学习基础好的孩子,要重视打开他的思路,鼓励他进行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课外兴趣。这是真正使孩子长期学习成绩好,并且在成人以后能够创造、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17、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8、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家庭生活的朋友,学习生涯的伙伴。

19、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只是父亲,更是朋友,而朋友便是心与心的交换。

20、给孩子找一个可比的榜样,立一根可及的标杆,让孩子同榜样比差距,与标杆找不足,勤鼓励,多表扬,激发孩子比学赶超的学习动力。

21、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22、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女和谐共进的引路牌。

23、重视孩子的细微要求,给孩子一双会编织的翅膀;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一双会思考的眼睛。

24、关爱,使孩子健康成长;尊重,让孩子独立自主;沟通,我和孩子成为朋友。

25、关爱绝不溺爱,赞扬绝不吹捧,勤于动手绝不好逸恶劳,有所期待绝不好高骛远,放飞心境绝不放任自流。

26、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27、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8、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29、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30、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

31、既要把孩子看作温室中的花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他;更要把孩子当作荒漠里的野草,让他经受暴风雨的洗礼。

32、家长的行为最能影响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培养他向上的愿望、探索创新的精神、朝目标奋斗不止的决心和勇气。

33、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启迪孩子的求知欲望;家长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分享孩子的酸甜苦乐。

34、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并不都来自他的天分、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显赫的地位,而是更多的来自他的童年父母给予的、学校给予的、社会给予的,一个人成长所必需的爱、鼓励和包容。

35、家庭教育的最好境界: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36、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的影响最大;民主、和谐、勤劳的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

37、教给孩子善于飞翔的本领和敢于飞翔的`勇气,他的羽翼自然会变得丰满而有力!

38、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用阳光的心态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

39、一个家,如果没有饭香,就像森林缺少了土地;一个家,如果没有书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鸟儿;一个家,如果没有心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阳光。

40、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41、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2、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告诉孩子,你无论得多少分都是永远相信可以考一百分的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

43、每天挤出亲密交流的时间,共同分享孩子的成长快乐,一起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在张扬中彰显孩子的优点,在委婉中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关爱充斥孩子的每一天。

44、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45、溺爱是把软刀子,会戕害孩子;冷漠是把硬刀子,会刺伤孩子;粗暴是条皮鞭子,会伤害孩子;失望是根木棍子,会打击孩子

46、溺爱是甜蜜的毒药,娇惯是温柔的腐蚀;迁就是完美的扼杀,放纵是虚假的慈爱。

47、培养孩子求知和学习的兴趣,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更有意义,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8、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吧,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它胜过金钱、财富、地位。

49、让孩子: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学好每一课,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事。

50、让赞美代替批评,让自信重塑自我,让体谅包容要求,让思想充满上进,让精神突破物质,让温馨点缀生活。

51、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52、要像对待一个火苗、一个植物苗那样,保护和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欣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53、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5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5、赏识孩子一定有限度,惩罚孩子一定有分寸,并且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方式。

56、人生即是一个要独立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地走,才能留下一条属于自己生命的轨迹。

57、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世界,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相信自己。

58、舍父母一缕分享,得小孩一份责任;舍父母一缕鼓励,得小孩一份自信;舍父母一缕宽容,得小孩一份大度;舍父母一缕关爱,得小孩一份孝心。

59、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60、所谓家长,就是良好环境的创设者,孩子成长的铺路石,在家庭中担当学习者、发现者和赞赏者的角色。

61、尊重孩子,让我们成为朋友;理解孩子,让我们没有距离;信任孩子,让她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62、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自己学习;二是会与不同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

63、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家长会家长的发言稿(教育子女话题)范例 第8篇

1.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领域与影响因素

家长参与在子女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很多国外的研究都证明了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益处与影响。同时家长参与的领域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 亚裔国家的父母倾向于以家庭为主的参与而不喜欢与学校进行直接接触。何瑞洙 (1995) 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 家长参与分为四种类型:家庭讨论、家庭监督、学校沟通和学校参与。[1]她认为家长参与的概念应该通过参与领域的不同进行界定, 比如说以家庭为主的参与 (home-based involvement) 和以学校为主的参与 (school-based involvement) 。同时她认为在中国, 家长参与以家庭内部为主, 家长的学校参与是不受老师欢迎的。

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信念与参与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有紧密相关。比如说家长对子女成功与幸福的定义影响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参与的行为表达方式。[2]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 对教育价值的珍视和对权威的尊重文化一直影响深远。同时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中存在的国家考试制度以及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与后续的教育机会、工作和社会地位的紧密相关性, 使得家长同时把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学生的课外教育上。因此, 按照家长参与的领域划分,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参与外, 家长的参与领域还有社会领域范围 (community-based involvement) 内的参与。特别是中国家长, 他们更喜欢把孩子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求助于社会资源进行解决。

2.家长参与行为的变化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参与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李丽 (2004) 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 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与三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家长比较, 在家庭内部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明显多。八年级学生家长在学校中的参与度比小学家长高。[3]一般来讲,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 家长的参与度逐渐下降。[4]这样的研究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的先前研究结论比较相似。家长一般随着孩子年级的提高而慢慢减少了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 特别在是小学之后。[5]

家长参与度减少的原因也可能与随着子女的成长要求更多的独立空间有关系, 还有就是家长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感到不足。[6]Muller (1998) 认为家长的参与是有情境性的, 因此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 他们会根据青春期孩子的需要、教育需求而对自己的参与行为做出调整。Seginers (2006) 对家长在家庭内部参与子女教育行为的研究回顾发现, 家长的支援行为经历了从子女幼儿园阶段以帮助子女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技能为主, 小学阶段以检查作业为主, 到中学阶段的以鼓励支持形式为主的变化过程。[7]不过相关的研究在我国还是相对不足。对直接从家长视角出发进行的深入调查不是很多, 特别是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具体参与行为以及影响家长参与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本研究从家长的视角出发, 利用访谈法详细了解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领域以及具体的支援行为和情境。具体研究问题如下:在中学教育阶段, 家长在哪些领域参与了子女的教育?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支援行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 支援行为有哪些差异?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1.研究参与者

11位初中家长和13位高中家长参与了本研究。在班主任推荐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 随机选取了共24位中学阶段的家长参与了本研究。家长平均年龄41.5岁, 30~39岁年龄段占33.3%, 40~49岁年龄段占62.5%。家长受教育程度, 初中学历占29.1%, 高中及大专学历占20.9%, 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50%。95.8%的家庭结构属核心家庭即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月收入2 000~2 999占20.8%, 3 000~3 999占20.8%, 4 000~4 999占20.8%, 月收入8 000以上的家庭占12.5%。参与家长的子女33.3%是8年级的学生, 7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占16.6%, 10年级的学生占16.7%, 12年级的学生占29.2%, 11年级的学生1名。

2.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提前准备好的访问提纲, 研究问题集中在家长对子女教育中的行为参与以及参与情境的叙述上。通过对现阶段参与行为的叙述以及家长在子女小学阶段的参与行为的回顾, 本研究试图发现家长在子女不同教育阶段参与行为的变化与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访谈过程经过家长的同意, 对谈话进行了录音。通过家长对自己和子女日常行为以及对子女教育的参与经历的叙述, 以参与领域为基础, 将家长参与的行为分为家庭、学校、社会领域的行为参与。在研究者反复诵读谈话录音和整理文字的基础上, 在家长参与的每个领域内部根据不同的编码及出现的主题进行分类。

三、研究结果

在访谈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本研究把家长参与行为分为以家庭为主 (home-based involvement) 的行为参与, 学校为主 (school-based involvement) 的行为参与和以社会为主 (community-based involvement) 的行为参与。

1.家庭为主的参与行为

家庭内部为主的参与中, 除了日常的基本生活照顾, 家长在子女中学阶段的参与行为主要包括沟通交流、环境构建、协助学习、教育规划与选择、行为与学习状态观察。在沟通交流部分, 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内容包括几乎每天进行的关于在学校发生的趣事、日常活动的交流, 还有关于学业情况的询问, 特别是考试后关于成绩分析的学业交流。由于在中学阶段考试次数频繁, 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 家长和子女关于学业成绩的交流非常频繁。

环境构建方面, 可分为物理环境构建和心理环境构建。在家庭内部, 有条件的家庭都为孩子准备单独的学习房间, 在电视的观看和使用上限制孩子, 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集中学习, 自己也不观看电视。在电脑的使用上, 有的家长选择不给孩子买电脑, 有的将网线撤掉, 有的家长让孩子有时间限制地上网。但是孩子需要的学习用品, 包括书籍和练习册, 家长们表示一般都是无条件地支持。心理环境的构建方面主要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鼓励、引导,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他们放松地去学习。家长们同时在家庭中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孩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 特别对那些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 他们迫切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改变生活。一位职业为工人的母亲说道:“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学习, 就是像聊天似地让他好好学习。像我们这样家庭,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 也没有什么出路。”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 由于考试成绩在入学考试中的重要性, 家长们的目标和学习成绩都是直接相关的。有的家长为孩子制定了所有科目总分数的目标, 有的家长为子女树立了名次的目标,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考入好的高中和大学。

在学习协助方面, 大部分家长表示他们不再参与中学阶段子女的学业中, 特别是家庭作业部分。一些协助学习的家长说他们只是根据学校老师的要求, 帮助考考单词、数学和物理以及其他学科中的概念部分。“基本没啥帮助的, 到初中阶段基本不参与了。”

在教育规划与选择方面, 选择学校是家长们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 因此在帮助孩子做升学准备、信息收集和经济支持等方面家长们都做了大量的参与。学习领域的选择主要是家长根据子女在学习倾向上的表现, 和他们讨论关于学习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同时家长们与子女开始讨论未来的教育规划和职业发展愿景, 为子女的人生发展树立方向。

在家庭内部, 家长们还有无声的参与行为, 就是观察子女行为以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 有的家长反映他们同时查看子女的作业和试卷。通过多种渠道综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然后做出应对的对策。

2.学校为主的参与行为

在学校为主的参与行为中, 本研究中家长们反映的参与行为比较单一。除了与教师不定期的非正式沟通, 就是参加学校主持发起的家长会。而类似于国外学者提到的志愿者活动, 参与学校政策制定的深层参与家长们普遍反映没有。家长们跟老师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打电话, 个别和有重要事情的时候访问学校。但对于沟通的频率家长们用“基本没有沟通”和“不多”来反映与教师的沟通情况。家长们跟老师的沟通是有发生条件的,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般有啥事的时候才沟通”。

而对于正式参与学校活动的唯一渠道——家长会, 家长们的看法也比较单一和消极。一位高中家长讲到:“家长会从来没落下过, 都是一样, 大帮哄。就是老师在上面讲, 大家在下面听。 (访谈者:老师都讲什么?) 比如说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情况, 哪个表现好点, 哪个表现不好, 让家长注意什么”。另一所高中的学生家长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 家长会以老师讲为主。同时因为家长多, 一些家长想跟老师沟通的想法也不得不取消, 所以沟通渠道非常有限。

在与老师的日常沟通中, 家长们多询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业成绩。在中学阶段,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以后的受教育机会直接相关, 因此家长们很关心子女的成绩。在交流的内容上重视学业近况而轻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3.社会为主的参与

在社会领域内的参与, 家长扮演的角色比较活跃。通过与孩子交流和从各方面得到信息, 他们需要重新去收集信息和寻找对策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渠道, 家长们需要收集那些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和教育发展的有效信息。例如包括重点学校的录取标准、准备入学的有效办法以及教学效果好的课外机构、老师。与其他家长交流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 同时包括亲属、朋友和其他社会关系。在中学阶段, 家长通常遇到的困难是子女课业问题在学校内部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家长们认为学校老师工作忙碌, 班额大, 教学效果不能照顾到个体差异,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家长们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或者时间限制不能帮助子女解决。所以他们常常把解决子女困难的策略转向向社会领域的机构求助。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课外教育机构能够帮助家长们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困难或者帮助孩子巩固成绩。而在此过程中, 家长们不仅要帮助孩子收集信息, 还包括做出决定, 与课外机构协调、沟通, 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机构, 接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等大量的参与支援行为。

四、 参与行为变化与影响因素

通过家长们对小学阶段参与行为的回顾, 研究发现, 在家庭内部, 由于子女学习习惯基本养成, 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们在中学阶段基本不再参与子女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但是在子女小学教育阶段, 家长们很重视子女的学习习惯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在子女小学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阶段需要经常监督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沟通交流的内容方面, 家长在子女小学阶段的日常沟通内容不少于学业交流;在环境的构建方面, 大部分家长们允许小学阶段的子女在一定时间内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在心理构建方面, 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没有中学阶段使用的频繁。由于中学阶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期, 心理和自主能力发展增强, 希望争取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空间, 因此家长们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做出调整, 以鼓励引导为主。大部分的家长反映, 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没有初中和高中阶段这么民主。在协助学习方面, 虽然部分家长反映还有监督、提醒和检查作业, 但是孩子到了8年级以后, 大部分家长已经不再参与作业的学习了。一位9年级的学生家长说道:“小学的时候我还知道他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现在已经不知道学习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的知识能力已经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业, 特别是对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家长们, 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已经不能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 家长们希望在中学阶段的子女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和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是再依靠父母。而在小学阶段, 家长们在孩子的课业参与方面要多得多, 包括检查数学题的正确度、考生字、外语单词听写、教授不会的内容、总结单元学习内容。

在学校为主和社会为主的参与范围内, 家长们的支援行为变化不是很大。由于家庭和学校的交流模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保持以学校和教师为主导, 交流方式除了以家长会为主的正式渠道外, 其他方式较少, 因此中学阶段的家长们基本保持了与小学阶段基本相同的交流模式。不过由于中学阶段频繁的考试和随之的学校主导的家长会, 家长们跟学校老师的交流次数增多, 但是没有改变家长们被动参与的情况。

在社会为主的参与范围内, 家长们还是扮演了积极的信息收集者、协调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只不过与小学阶段比较而言, 中学阶段家长们收集信息的内容和课外班的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外学习的内容上, 都是以学校学科为主的课外学习, 而小学阶段的特长课外学习已经没有了。学习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已有的学业水平。教育的评价与选拔制度对家长们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在考试中的分数决定了他们后续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因此家长们在子女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已经开始准备升学的工作。而在中学阶段, 所有的支援行为都是围绕提高改善子女成绩的目的而进行的。特别是高考的指挥棒效应, 使得家长们在中学阶段的参与行为高度围绕学校的运行结构、评定标准调整参与支援行为方式, 为了子女更好地准备和顺利通过高考。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了中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领域以及每个领域中的具体支援行为和影响因素。与先行研究 (Ho, 1995;Chao, 1996) 比较而言, 本研究中的家长以家庭和社会为主的支援行为和先行的研究结论一致。而在学校范围内参与行为比较单一、被动。中学生的家长在子女教育支援行为上, 与小学阶段的支援行为比较而言, 更大程度上受升学与选拔制度的影响。同时子女的年级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家长的自身能力的限制和想法都影响他们的参与行为。本研究中没有过多地考虑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对他们支援行为和教育信念的影响, 这也是后续研究需要更多关注的地方。

摘要:家长参与在子女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利用访谈法, 通过对11位初中生家长和13位高中生家长的访谈, 了解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支援行为。受访对象来自北方城市的两所初中学校和三所高中学校。研究发现, 家长支援行为以家庭和社会领域参与为主, 在学校范围内的行为参与表现被动。家长参与行为受子女年级水平、身心发展与能力水平的变化, 父母自身因素限制, 评价与选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子女教育,支援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Ho S C.Parent Involvement: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definitions and explanations[J].Education Journal, 1995 (23) :39-68.

[2]Lee G K.Kyoyukyul as a force for educational change inKorea.In S.Y, Kim&C.J, Lee (Eds.) Sixty years ofKorean education[M].Seoul: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Press2, 010:362-416.

[3]李丽.家长参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4.

[4]Lee S.Family-school connections and student's education:continuity and change of family involvement from the middlegrades to high school[D].Doctoral dissertation,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1995.

[5]Stevenson D, Baker D L.The family-school relation and thechild's school performance[J].Child development, 1987, 63 (13) :48-57.

[6]Muller C.Gender difference i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adolescents'mathematics achievement[J].Sociology ofEducation1, 998, 71 (3) :36-56.

上一篇:古泉街道办事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下一篇:我尝到了离别的滋味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