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4-07-21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精选7篇)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第1篇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腐败现象更为盛行。过于泛滥的腐败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从而危害统治阶级统治基础,因此,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廉政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社会评价,廉政时代与廉政人物颂扬与传播的艺术方式等方面的总和。它们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结合中国实际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有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大力宣扬。

一、借鉴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途径来推动中国廉政文化 的产生。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的。没有相应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廉政文化与政治文化之间紧密相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推动了中国新时期廉政文化水到渠成的产生。

二、借鉴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惩贪官污吏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立法,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早在夏商时期,对贪贿就有了正式的刑律。《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意思就是说司法官皋陶订立了昏、墨、贼的罪名,墨就是指贪婪败坏官纪,规定犯此罪者处以死刑。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中《杂法》规定的六禁之一金禁就是惩罚受贿行为的规定。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得以大放异彩,法家较早意识到官吏腐败对国家的严重危害,秦朝的法律就规定了任人不善、玩忽职守和贪赃枉法等罪名。西汉时期惩治贪污贿赂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制定了独立的监察法规,在处理贪污腐败案件时也基本上是以监察法规为主要依据。主要规定有:第一,官员不胜任者要被免职。第二,详细规定了失职渎职行为。不仅丢失印信、文书,甚至消极怠工,不积极举报违法的同僚与部属都视为失职和渎职。第三,防治官员以权谋私。汉代赃罪分为盗和赃两大类,盗指官员们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共有财产,赃指接受下属、吏民的贿赂。第四,禁止官员实行苛政。及到后来的唐宋明清,中国古代的刑法对贪贿的惩罚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惩罚贪贿腐败的刑法。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采用重刑惩治贪官污吏,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使封建王朝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活力和景象。现代中国的廉政文化的形成也必须有严厉惩罚贪贿腐败的刑法作为强有力的后台。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对贪污,受贿,渎职等腐败行为都规定了比较完善的具体的惩罚措施。但是

还是有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法律上的漏洞进行各种腐败活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建设首先就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官员腐败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防范官员腐败方面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它起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日臻成熟于唐宋,高度完备于明清,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并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虽然不论封建王朝的监察制度如何完善。如何严密周全,都无法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剥削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但从封建社会吏治实践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系统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平时发生的不少贪污受贿案件。对于现代的中国来说,严厉、完善的监察机制是绝对不可少的。廉政监察是针对各种政治活动中的腐败现象的职能活动。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执行廉政制度的情况、查处各种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政建设进行廉政教育,以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的为政清廉。这跟古代的监察系

统的功能大同小异,的所以我们可以大力借鉴中国古代的严密的监察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现有的纪检监察制度,建立有效的权力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虽然构建完善的监察制度决非一日之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制度必将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日益成熟和健全。

3、加强廉政思想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以及严密的监察制度是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而与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就是廉政思想文化建设。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廉政思想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对现实问题高度关注,也在廉政问题上做出了许多理论思考与总结,这其中既有通过设官分职来加强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的具体设想,也有通过理想教育来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实现其为政清廉的目的,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腐败对政权的危害。如孔子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康熙也曾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廉政思想文化的大力发扬,也涌现出了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扬震等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清廉守正、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历史上吏治清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也都是统治者忧患意识较为强烈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都证明了这个问题。历代思想家的廉政思想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通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层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后向现实转化。历代诸多有为的帝王、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往往都鲜明的体现着思想家的智慧。这些古代的廉政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所在,我们应当结合现代各种新的廉政思想以及现代涌现出的各种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形成独特的现代廉政

思想文化,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大力宣传。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机关。大力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秉公用权的思想理念,增强机关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企业。把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培育企业员工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的理念。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农村。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传播廉政文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风尚。把廉政思想文化作为密切农村基层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学校。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廉洁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大中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相结合,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社区。确立为居民服务的理念,突出文化特色,贴近居民生活,开展多种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让人们从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受益,从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化作品中得到熏陶。推动廉政思想文化进家庭。针对领导干部家庭,大力宣传家庭助廉的重要作用,提高家庭成员的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倡导文明风尚,树立清廉家风。使新型的廉政思想文化深入人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要有选择的继承。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成分。例如从制度层面来看,古代廉政文化中重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和多层次监察的廉政意识,官吏选拔中德才并重原则的强

调,以及官僚制度中运用设官分职、加强考核的方法来防止腐败、激励勤政的措施及其所形成的经验积累,不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也还有启发甚至具体问题上的借鉴意义。从廉政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今天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

对待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我们要勇于继承、善于继承,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继承。首先,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尽管有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历代有识之士对廉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但是古代国家国体、政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反腐倡廉的科学机制。因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现代化意义也只能从相对的角度进行考察。其次,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要作辩证的分析。例如,作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民本”思想,其实并不是统治阶级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它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在特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压迫。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有许多从设官分职的角度加强廉政建设的思想,但却很少有对专制君主进行权力限制、监督的思想,即便有,也难以从制度层面得以实现。中国古代加强对官僚的监察监督思想内容很丰富,但这种监察监督往往是在维护专制主义权力运行机制下的思考,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剥削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这种权力交给社会,交给人民。所以,继承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优秀传统,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积极地吸取其中的优秀经验,才能使廉政制度更加完善;只有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立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廉政建设走向成功。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第2篇

摘 要: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渊源流传,内容广博。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本人通过研究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以期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廉政 廉政文化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52-01

中国古代社会向来有重官德、修政德的优良传统,在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形成了丰富的廉政文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样需要汲取古代廉政文化中有益的经验。

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容

1.廉政二字的由来及含义

廉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据《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这六廉是最早的官吏考核的标准,即为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智。

“政者,正也”,古代政与正是相通的,即政局的清明、政治的公正、政风的善良。

“廉政”一词合而用之,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廉政就是廉正,静态上指政局的清正廉明,动态上指政治的公正无私,还指官场风气的正直善良,更指官员个人作风的廉洁正派。

2.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注重对廉政教育的总结,形成了廉政思想体系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奢靡享乐必然会导致国家灭亡的道理,廉政思想可谓是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为民父母”的公仆思想,此后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形成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可归纳为第一,诛贪必严。他们认为政治廉明就必须“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赏不隆则善不劝,罚不重则恶不惩”。第二,举贤立廉。无论是“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还是《汉书?董仲舒传》中“大凡国家用人,才不能皆全,德不能悉务,所贵取其所长,恕其所短。惟贪人断不可用”,都证明在选举人才时一定注重对德方面进行考察。第三,教刑相辅。荀子说:“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手段。第四,约之以礼,在教与罚相结合的基础上,还要“约之以礼”,使人有明确的“法度”观念,知晓法纪的尺度,从而自觉遵循规约。第五,兼听博纳。广开言路,进谏纳谏,是实现吏治清明,政治兴盛的重要保证。第六,上廉下效。公生明,廉生威”,为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中各级官吏之间,官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关系,古代政治家、思想家们提出了 “上行则下从”,以上廉带动下廉的主张。第七,俭以养廉。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告诫后人要想巩固政权,为君者一方面应该清静简约,廉洁勤政,减轻民赋,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中提倡节俭之风。

2.2建立反腐制度和体系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腐败与各朝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也就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严惩贪官污吏的制度和体系。首先是对贪污腐败予以界定。其次建立反腐败预防体系。如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分权制衡;建立官吏使用制度,从源头上阻断腐败的产生。最后,重典治贪,以严刑酷法惩贪。这些举措更多地体现出设计者在政权体制中的廉政意识。

2.3宣传廉洁自律的官德思想,营造良好的氛围

廉政在古代不同社会群体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对于统治者而言,廉政是以天下为己任,做到“为政以德”;对于官吏而言,廉政是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对于老百姓而言,廉政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应该是国泰明安、社会安定。为了实现这种和谐的局面,统治阶级通过政治宣扬在全社会倡导廉洁为政的社会风气,如确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老百姓通过对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廉洁为政者的歌颂,如通过各种民歌、民谣、诗赋、小说、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舆论监督体系,对推动整个社会廉政氛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4树立榜样的作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品行操守,不光直接影响执政的效果,还指导着社会的整个风气,正如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德的教化,廉洁自律的推崇必须首先要从统治者开始。从鲁国的大夫臧哀伯规劝鲁桓公的“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到三国的诸葛亮,宋代的包拯;从汉代的光武帝一生保持节俭作风,成就“光武中兴”,到唐代的李世民谨小慎微,成就23年的“贞观盛世”;从千古贤德的明德马皇后,一生以简朴自奉,整个宫廷生活简朴,没有出现腐败奢侈现象,到生性节俭,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这些明君、廉臣、贤后他们一生都坚守儒家节操,简朴廉洁,勤政爱民,这些廉洁自律的行为或多或少的影响民心,进而为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也揭示出“大官廉则小官守”的政治规则,成为古代廉政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1.借鉴古代优秀廉政文化理念:廉政建设的根本

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作为职能单位我们要通过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家庭、进工作岗位活动,充分利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资源,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并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廉政征文、主题演讲、唱廉政歌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以达到文化养廉的目的。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注重对优秀传统官德的继承和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要树立清正廉洁、谨言慎行、勤政为民、立足本职,勤勉尽职的官德意识,坚持以德为先,以德服人,同时要有正确的权利观,树立廉洁从政的为官观,从主观上切断腐败产生的根源。

2.选贤任能的用人方式:廉政建设的关键

古代的科举制虽有一定的弊端,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确保了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值得我们借鉴。当今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领导者本身出现问题,可见公职人员入口关的掌控也是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对于当前的公职人员选拔制度,我们在坚持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亲属回避制度的建立,注重对公务员德的考察,建立公务员轮岗制度,避免裙带关系的产生。

3.有效的制度监督:廉政建设的保障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中健全的监察监督制度,是封建王朝保证官吏廉洁奉公,维护统治的有效保障,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同样需要建设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实行权利的有效监督。近几年,虽然中央建立了各级巡视检查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制度建设,第一,要强化权力制约制度,为官者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利,我们要合理配置这些权利资源,谨防领导干部独立专行,权利滥用。第二,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从内部看,要加强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监督意识,从外部看,要形成公开透明的体系,树立舆论监督的氛围。第三,建立惩治腐败的措施。首先,对腐败案例进行剖析查找原因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其次,严惩腐败分子,做到有罪必罚。第四,深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第五,建立公务员保障制度。贪廉程度与公务员的收入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提高公务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制度并有效的实行,完善福利制度,使公务员少生贪恋,铤而走险。

4.良好的社会环境:廉政建设的基础

古代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载体构成了内容丰富的反腐倡廉文化,不仅丰富了当今反腐倡廉的理论,更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对我们当今党风廉政的宣传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第一,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载体,大量宣传廉政法规、事迹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第二,把宣教的重点放在党政领导干部身上。党校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在各主体班次中应着重开展党风廉政方面的课程,让领导干部汲取其中的精华,以利于清廉执政;第三,学习、宣传、借鉴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突破。

5.树立廉政典型:廉政建设的有力推手

封建社会在理论说教的同时,也会对那些清官、循吏进行大力宣扬提倡,通告全国,载入史册,树为榜样,还会对贪官污吏进行惩罚,已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官吏的自责自律,让他们恪守臣道,尽忠职守。当今社会我们也涌现出像沈浩、焦裕禄、牛玉儒等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我们要大力宣扬,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激励制度。

总之,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精华部分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应引以为戒,力争使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李阳:《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对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领导科学》,2012年33期

[2]范泊静:《古代廉政文化对党风建设的启示》,《当代江西》,2012年05期

[3]王海燕: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及其现代启示,《嘉兴学院学报》,2010(7)

从中国古代文物看廉政文化意蕴 第3篇

一、从尚书无逸看兴衰治乱之道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篆书卷轴《尚书·无逸》, 该卷纵27.4厘米, 横64.5厘米, 为元代监察御使杨恒 (1234—1299) 所书。 该书法距今已有800多年了, 其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文物。其上所书名篇《尚书·无逸》则是西周初期周公旦的作品。周公姬旦是周文王之子, 周武王之弟, 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武王建立周朝仅两年便去世, 周公摄政当国, 辅佐时年十三的周成王行天子职权。其间周公排内忧, 征外患, 巩固和发展了周王朝的统治, 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周公基于“殷鉴不远”的历史教训, 与“商朝率民以事神”不同, 而是“敬神而远之”鲜明地提出了“以德配天”、“以德保民”的重要思想。《无逸》作为周公对成王的训诫, 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 堪称名篇。《无逸》开篇就点名主题, 提出“君子所, 其无逸”这一重要思想。无逸就是不贪图安逸。周公劝诫成王, 要“知稼之艰难”“, 知小人之依”, 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戴, 国家才会长久。周公对“无逸”的论证, 没有局限于单纯的说教, 而是联系商朝兴衰成败的历史和周朝先辈的实践, 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了鲜明的阐述。在周公看来, 殷商历史上贤明的君主正是因为具备“不敢荒宁”“、自度治民”“、旧劳与外”等品质才赢得了“无时或怨”的良好局面。但是后来, 商王们逐渐弗知“稼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 其结果最终导致失国。而作为周的先辈, 吸取了商的教训“, 怀保小民”, “弗敢盘于游田”、“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以万民惟正之供”, 最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后世君主珍惜和发扬[1]85。从历史上看, 商朝经历17世31王, 其兴衰反复与商王的勤政或奢腐密切相关。 周公深刻总结了这一历史规律, 充分认识到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为政之道,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对西周的盛世乃至后朝历代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从大盂鼎看酗酒之害

提起大盂鼎, 海内外皆知, 它与毛公鼎、季子口盘、散氏盘被称为晚清“四大国宝”, 更因其出土以后流离辗转, 风波不断的曲折历史, 愈显其更加珍贵。大盂鼎高101.9厘米, 口径77.8厘米,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礼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 其内铸有铭文19行291字, 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大意为: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天命, 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 都经常酗酒, 所以丧失了天下。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重要职位, 不能背离我, 而要辅佐我。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来任命你, 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 勤勉地早晚入谏, 奔走于王事, 敬畏上天的威严。盂颂扬王的美德, 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 时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2]25。大盂鼎铭文与关于周初统治者注意吸收商朝酗酒前车之鉴的文献记载一致。为此, 周公旦作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给康叔, 说道不要经常饮酒, 体现了周公防止王公贵族腐化堕落的远见和警惕。周康王告诫盂注意吸收商内外臣僚沉湎于酒, 以致丧德亡国的教训, 启示后人要以文武二王的美德为榜样, 谨慎对待饮酒, 恭敬从事, 没违王命。

三、从董卓坞城看贪腐之奢

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 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考古成果, 考古工作者在勘探发掘位于汉代眉县县城东北柳巷小城遗址时, 发现该城的位置、 规模和年代都与史书记载的郿坞城相符, 该城极有可能就是毁于战火的东汉董卓所建“安乐窝”—郿坞城, 而进一步的确认有待下一步考古工作来验证。在历史记载中, 郿坞这座号称“三国第一堡垒”的城堡, 建于董卓叛乱、挟持天子之后。当时, 一代权臣杀太后、废少帝, 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献帝) , 官居太尉, 被封为郿侯, 长安往西今天的眉县成为其采邑 (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 东距西安125公里) 。随后, 初平元年 (190) , 袁绍、孙权声讨董卓, 董卓一把火烧尽洛阳城, 迁都长安, 并在自己的采邑修筑了堪与长安城比肩的郿坞, 在此屯军聚财。《三国演义》里这样记述这间恢宏的城堡———离长安城250里, 由25万人筑成“, 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 城中盖了宫室, 选了民间美丽少女800人安置其中, 仓库囤积着20年的粮食, 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董卓每次回郿坞, 公卿迎送直至横门。 史书《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着, 郿坞号称“万岁坞”“, (董卓) 自云: 事成, 雄霸天下;不成, 守此足以毕老”。不过, 尽管这座坚固城堡有 “三国第一堡垒”之称, 却并没有成为董卓的最终庇护所。史料记载, 仅两年后的初平三年 (192) 四月二十三日, 王允、吕布等设计斩杀董卓, 并派皇甫嵩率兵赴郿坞, 灭掉董氏三族, 运走坞中所藏金银珍宝等物。郿坞从辉煌一时到被一把大火烧得化为灰烬,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董卓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 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玩弄权术, 践踏法律, 破坏经济, 残害人民, 倒行逆施, 最终招致群雄联合讨伐, 本人落得个脐插灯芯而燃的可耻下场。正如宋人苏轼所说:衣中甲厚行何惧, 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 脐脂自照不须灯。

四、从杨国忠银饼看弄权之术

杨国忠银饼, 1970年出土于洛阳隋唐宫城遗址, 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饼形, 直径最长处为14厘米, 实测重940克, 是唐玄宗时期宰相杨国忠向宫廷进贡的税银, 与其同出的还有两件银铤, 它们是研究唐代货币制度和税赋制度的珍贵实物。根据史书记载, 元代以前的白银货币被称为“银饼”和“银铤”。目前, 在西安、广西等地都相继出土了一些银饼和银铤, 但是仍以洛阳出土的银饼和银铤最为有名, 价值也最高。这是因为这件银饼的背面和其中一件银铤上, 均刻有被现代人所熟知的唐代权臣杨国忠的名字。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这几件银器的知名度和价值, 也使这块银饼得名为“杨国忠银饼”。银饼虽然不大, 却给我们传递了非常多的信息。从“通州税口银纳官朱义云二十三两”这十几个字来看, “通州”是地名, 唐代属山南道, 位于现在的四川省达县, 这说明了银饼的产地。“纳官朱义”, 即主管纳税的地方官员朱义“;云”, 有专家认为是银饼的成色或等级“, 二十三两”, 是银饼的重量。唐代的“二十三两”等于现在的940克。银饼的核心内容就在于“税口银”几个字, 它说明了这块银饼的作用[3]57。 “税口银”就是地方政府将征收来的粮食折换成银两, 上缴到京城的税银。将实物折换成银两, 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按什么比例折算; 另一个就是白银是有不同成色的。当时的官员从中利用实物的差价和白银成色的差异搜刮民脂民膏。唐代政府规定, 各地收缴赋税, 要先由卿、御史等官员监督核对尺度斤两等, 再入库房, 同时在将要入库的物品上, 写上缴纳物品的州县名、日期, 以便区别优劣和新旧。 这样一来, 银饼的表面就相当于现在的财务报表, 经手的人都要在上面留名, 算是签字。从同时在洛阳出土的银铤上我们可以看到, 杨国忠当时的职务是“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 是主管财务的大领导, 当然最后要“签个名”才行。这些银器为什么要做成银铤和银饼两种形状?是因为它们的用途不同:银饼一般是税银, 而银铤则多是给皇帝进奉用的, 给皇帝进奉金银器主要是为了邀恩取宠、晋升官位, 这一点从杨国忠的“发家史”就可以得到印证。

据史料记载, 杨国忠本名叫杨钊, 是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的远房堂兄。杨国忠年轻时, 杨贵妃尚未得宠, 他家中并不富裕, 却嗜赌好酒, 不学无术。杨贵妃得宠后, 剑南节度使章仇欲结为内援, 就出资让杨国忠携财入京, 由杨氏姊妹荐于唐玄宗。唐玄宗在经历初期的励精图治后, 享乐的欲望更加膨胀, 变得愈发奢侈荒淫。皇室贵族使用的大量金银器, 原本由中央官府少府监所属的各作坊制作供应。但要增加娱乐项目, 正常的供应就显得不足了。唐玄宗就开始派专员管理其个人财务, 杨国忠就得以开始帮唐玄宗聚敛钱财。从西安和洛阳出土的银铤可以看出, 从天宝十年 (751) 至十三年 (754) , 仅杨国忠一人就进奉了四件银铤, 而他实际进奉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此数[4]176。杨国忠在银铤和银饼上留名, 并不仅仅是遵循制度, 也是杨国忠巩固自己的地位“、巴结”领导的需要。杨国忠进奉的次数多, 杨国忠提升的速度也非常快。到天宝十一年 (752) , 李林甫死, 杨国忠成为宰相, 并一个人兼任吏部尚书等40多个职务, 这40多个职务中, 有不少就是“专知采市银使”等主管某方面税收、财务的职务。但是, 皇帝不能这么赤裸裸地接受进奉啊, 为了让皇帝心安理得, 杨国忠就说这些财务是自己的“用度羡余”, 就是自己平时在公务开支中省下来的钱。当时就有人指出:如果奉公无私, 平时怎么会有多余的钱?纵然公务支出有剩下的钱, 那也是公家的钱。皇帝接受进奉, 实际上是公开卖官鬻爵。这从客观上加重了对人民的盘剥, 也直接导致唐朝的统治迅速走向衰败。

摘要:文物是历史的遗留产品, 其中很多重要的古代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 通过古代文物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 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 对于我们利用历史智慧推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物,廉政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吴新勇.《尚书.无逸》与周公本人思想[J].汉江论坛, 2010 (6) .

[2]林欢.从大盂鼎、《书.酒诰》看商末酗酒之风[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1998 (3) .

[3]秦波.西安近年来出土的唐代银铤、银板和银饼的初步研究[J].文物, 1972 (7) .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4篇

就具体内容来说,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大体包括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廉政思想文化建设和廉政社会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我们试做如下分析:

制度文化是制度形成的深层次背景之一,也是制度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积累的经验与理念的升华。战国秦汉以降,廉政建设由原先的道德追求向制度层面转化,这使得国家围绕如何在政权体制中反腐倡廉做出了许多精密的设计,并在法律法规、监察监督、行政管理上得以体现。由此,廉政设计和建设也成为古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之一,这种理念既是廉政制度文化推动廉政制度建设的反映,反过来也丰富并发展了廉政制度文化的内容。例如,在秦汉的政治制度设计中,监察制度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不仅各级行政长官有监察的职责,还有专职的御史和刺史系统负责监察。这种专职监察制度的形成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官职设置,如对监察官选任的特殊要求,将监察官的隶属系统与行政官区别开来的做法,监察官以卑临尊的监察方式等等,体现了制度设计者深刻的思考。

不仅在监察制度上,在官吏的使用规则上,如荐举中的连带责任制、任职中的地域回避制,以及道德与能力并重的考核制等等,也都体现了行政中的廉政意识。

这些廉政措施所形成的政治理念上升为廉政文化,在整个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上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廉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终究会随着社会事务、政治事务的不断分化而调整;同样,廉政制度文化也不是静态的、孤立的,它不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而且不断向廉政制度浸润,有力地推动着廉政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制度与制度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格局,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廉政思想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对现实问题高度关注,也在廉政问题上做出了许多理论思考与总结,这其中既有通过设官分职来加强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的具体设想,也有通过理想教育来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实现其为政清廉的目的,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腐败对政权的危害。

举例来说,通过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来追求政治的清廉始终是思想家们的目标之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并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的弟子曾子认为人要有反省自我的意识:“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倡导清心寡欲的意义,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要求人们志节高尚,不贪货利,他说:“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墨子认为:“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其中“贫则见廉”被视为“君子”的标准之一。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竭力反对武帝的纯任刑罚举措,他说:“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他认为“教化废而奸邪并出”,“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我们认为,除了德教思想外,历代思想家们的忧患意识也是廉政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许多古代杰出思想家的共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表述。历史上吏治清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也都是统治者忧患意识较为强烈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都证明了这个问题。历代思想家的廉政思想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通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层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后向现实转化。历代诸多有为的帝王、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往往都鲜明地体现着思想家的智慧。廉政思想与廉政制度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廉政文化的一个特色。

廉政社会文化建设是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另一个侧面。所谓廉政社会文化建设应当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统治阶级通过政治宣扬在全社会倡导廉洁为政的社会风气。如被统治阶级确立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就对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汉书·儒林传》记载元帝时的少府欧阳地余诫其子曰:“我死,官属即送汝财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著,可以自成。”“儒者子孙”与“廉洁”的内在联系正是儒家文化中的廉政意识广泛宣扬的社会结果。儒家经典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思想,由孝推及忠、廉的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相结合的思想,使廉政文化中的若干因素普及到社会中的个人和家庭。统治阶级对廉吏的旌表,对贪官的惩罚,使社会形成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氛围。

第二,社会大众形成的舆论监督。在中国古代廉政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舆论构成了廉政文化的独特内容之一。这种舆论表现在社会大众自发地对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廉洁为政者的歌颂。如汉代的太学生奔走呼号,无情揭露东汉末年的腐败政治,振聋发聩。

第三,各种旨在惩恶扬善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的民歌、民谣、诗赋、小说、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都有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它们在社会中的传播有力推动着整个社会廉政氛围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廉政制度文化、廉政思想文化和廉政社会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彼此相互推动,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成分。

例如从制度层面来看,古代廉政文化中重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和多层次监察的廉政意识,官吏选拔中德才并重原则的强调,以及官僚制度中运用设官分职、加强考核的方法来防止腐败、激励勤政的措施及其所形成的经验积累,不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也还有启发甚至具体问题上的借鉴意义。

从廉政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

从廉政社会文化看,人民群众对清官、勤政者的颂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我们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政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应当说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的精华,需要我们认真总结。

我们之所以要继承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这笔丰富遗产,是因为它们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结合中国实际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历史的发展不仅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也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文化基础之上。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历史的延续性使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充分尊重与借鉴我们祖先创造的廉政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才能够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的特色,也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社会基础,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

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并不仅仅是统治阶级创造的,历史上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是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迭给统治阶级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促使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对廉政问题做出种种思考和努力的社会背景;历史上的人民大众对腐败制度的激烈反抗及其给统治阶级造成的巨大压力,是推动历史上廉政文化建设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对廉政、勤政人物的朴素情感,对廉政风尚的积极歌颂,对贪官污吏的无情讽刺所形成的社会文化传统,本身也是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然,如同对待一切历史文化遗产一样,我们既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收,而是要勇于继承,善于继承,批判地继承。我们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历史价值的态度也应该如此。

首先,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尽管有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历代有识之士对廉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但是古代国家国体、政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反腐倡廉的科学机制。因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现代化意义也只能从相对的角度进行考察。

其次,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要作辩证的分析。例如,作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民本”思想,其实并不是统治阶级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它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在特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中国历史上王朝兴衰的激烈变动,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就充分说明了“民本”思想与统治阶级统治政策之间的“二律背反”。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有许多从设官分职的角度加强廉政建设的思想,但却很少有对专制君主进行权力限制、监督的思想,即便有,也难以从制度层面得以实现。中国古代加强对官僚的监察监督思想内容很丰富,但这种监察监督往往是在维护专制主义权力运行机制下的思考,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剥削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这种权力交给社会,交给人民。又如中国古代廉政社会文化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和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人们对“清官”“青天大老爷”的无限向往,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官”崇拜文化现象,这种廉政社会文化尽管有其积极意义,但其作用实际是有限的。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除了其历史局限外,我们认为也有糟粕性的内容。如廉政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以“忠君”,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前提的,这与我们建设民主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继承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优秀传统要把古代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与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区别开来,要把古代廉政思想家的优秀廉政思想与思想家的局限性区别开来,要把古代廉政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成分与其中的糟粕区别开来。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人们对廉政文化的内涵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是以廉政文化来推动廉政建设并以此来拓宽廉政问题的研究无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在论及如何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也大多注意到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传统的历史意义及其现代启示。的确,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世的一笔珍贵历史遗产。但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道路及其表现形态如何,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历史价值等等,仍然需要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第5篇

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小兰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现在广大群众议论最多、意见最大的,是少数党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干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败坏党的声誉。这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严重问题”。经济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它既是群众议论的“热点”,又是改革推进的难点,既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又是对整个政府机关的希望。只有廉洁从政,才能保证我国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惩治腐败,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新时期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廉政建设的方向和趋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甘当公仆、无私奉献,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从政、一生为民,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勤政为民。通过抓廉政、促勤政,学先进、比贡献蔚然成风,思改革、搞建设面貌一新。总的来说,一方面廉政建设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和建设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廉政建设的进程。2腐败现象的存在及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看到廉政建设成绩和主流的同时。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组织、脱离群众、奢侈浪费、腐化堕落,家庭摆设越来越阔,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张口要官,伸手要权,职位越高,官气越足,可有一点,他们是官越做越大,车越坐越好,心离群众越来越远,逐渐由人民公仆,蜕变为腐败分子。当前政府中某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社会上各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不配套。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有关政策不明确,具体措施不完善,给少数人以可乘之机。二是制度不健全,权力约束机制软弱。如价格双轨制使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牟取差价收入,获取非法利益。三是法制不完备。有的是光喊口号,不见行动;有的是前紧后松,前治后乱;有的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对查处大案要案措施不力,执纪不严,以致姑息养奸,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些领导抓经济工作一手硬,抓思想工作一手软,少数干部疏于自律,受封建特权的遗毒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影响,经不起金钱和商品的诱惑,自发地追求特殊利益,致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3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廉政问题,实质上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廉洁从政,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和信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深知为官清廉对开创基业、治国安邦、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并在吏治清廉方面作出努力。对于人民群众的作用,毛主席早就讲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既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就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坚决清除腐败现象。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为政清廉,才能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增强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只有为政清廉,才能巩固国家政权,保证各项行政职能的充分体现,有效地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新时期加强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都必须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紧迫感,增强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反腐倡廉、推进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廉政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中共中央 2006年 6月 7日下发的《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做事,切实做到三条,一是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二是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三是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根据这三项基本要求,我认为加强廉政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有六个方面。1完善廉政制度。在完善制度方面,一是要实现政企职责分开。二是强化权力制约机制。2加强各项监督。一是组织监督。二是党派监督。三是群众监督。四是自我监督。五是舆论监督。

3开展廉政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廉政教育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和治本措施,要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通过廉政教育,提高人的素质。第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三基本”教育,即党的基本路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第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政治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做到为政清廉,树立廉政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克服互相攀比、先廉吃亏的思想,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学习先进、廉洁光荣的社会风气。4进行综合治理。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坚决查处以权谋私等大案要案。二是狠抓行业廉政建设。5继续推进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上根除原有体制所固有的官僚主义,高度集权等弊端,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6领导率先垂范,领导以身作则。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最有效措施。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第6篇

 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

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亚洲)称之为东方,如日本、朝鲜、印度,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们理解的东方,更多的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来集合了我们众多先贤们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体自身、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现如今我们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这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瑰宝。现代人们所论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形成于上古的“易经文化”后来的儒道文化、佛教文化与历代学人的文化学术著作。

(二)儒家文化常识

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主流。作为先秦一个学派,虽为孔子所创立,但它的文化精神却上继三代、下承周公,直接继承了我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传统,因此,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往往称为儒家文化,有时也泛称东方文化。这是因为它两千年间影响到整个东亚文化圈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仁者爱人”的胸怀;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古代,由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使中华民族的发展避免了类似欧洲中世纪时期“政教合一”式的落后、蒙昧。这也是儒家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的主要标志。

(三)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广义的道家文化除老子、庄子的著作

外,也包括上古的巫文化、后世的术数文化,东汉以后形成的道教炼气术长生不死的有关典籍。甚至人们将其追溯到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将其与道貌岸然家创始人老子并称为“黄老”。这样一来,兵法、阴阳、星占、卜筮、堪舆、中医、养气等学说,均被归入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在哲学上的最高成就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古代辩证法与庄子著作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齐生死,等贵贱” 的观点,这是上古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四)佛教文化常识

佛教文化固然是一种宗教文化,与其它宗教相同的一点是需要“信仰”,而与其它宗教文化不同的是它有一套完善而符合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允许信众质疑释疑进而“开悟”,不是让信众盲目的迷信与遵从。简单来说,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之世界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三教之统一的东西即一个“和”字,这也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一般说来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而真善美这统一即为“和”。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得也正是这个“和”字。现在,党和政府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的意义也正缘于此。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除因重视教育而使“江山代有才人出”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独具的兼容性。中国传统文化不象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从9-11事件以来几年间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即可证明),因此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中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精华,进而丰富、充实、完善自身。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传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它的一些负面因素的确已落后于时代;但让它影响到近现代发展的则是生活在近现代的人,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当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理的封闭致不同文化的交流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统治者自身的落后无能与其所推行的愚民政策。鸦片战争固然是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的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但也因此而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正是多年来的文化交流,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明的重新辉煌,将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

文明建设,应该也需要把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着重发展,塑造高素质的民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现在社会建设的价值是无限的,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当今社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与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他是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并且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建设中,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魄将会被演绎的更加绚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我们离不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底蕴,它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发展具有忽视的重要作用。康德说过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可是当这星空蒙上灰垢烟尘不再璀璨,道德还有依旧被膜拜的理由吗?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必须要借鉴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也要继承革命时代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调查研究,根据当代的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发展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第7篇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国特有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传统文化体系,廉政思想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道家廉政思想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道德,抑或是作为一种治政方略,无一不折射着我们的祖先杰出的智慧,对银行业廉政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一、对道家思想的认识体会

道家思想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对于廉政的观点就包括“少私寡欲”、“恬淡俭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节情少虑,控制欲望,克除贪婪之心;做到“恬淡俭啬”,生活杜绝铺张浪费、花天酒地,摆脱名利观念的系缚,以保障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井然有序。道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观念,强调从业人员要懂得满足,保持心理平衡,而这种心理的宁静平衡,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永远的满足。道家思想认为“少私寡欲”是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道家思想提倡:大道是常道,常道是一般,是永恒,是无限。老子说:“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银行业是特殊行业,干部员工每天与钱打交道,应该认识到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如健康、亲情和友情。可是无休止的追求金钱,尤其是以权谋私,使得人良心时常会受到拷问,一生背上沉重的枷锁,容易引发疾病;追逐金钱使人殚精竭力,相互猜疑,互相利用,容易令亲人离间,友人反目。

大道从简思想提倡不为金钱,是要求我们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一切为了钱而降低做人的标准,丧失道德,甚至违法违纪犯罪。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重要涵义之一,就是人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我们银行从业人员作为社会公众服务者,与法律、法规的接触更为紧密,更要懂得道法自然的道理,适应这个法律体系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办理每笔业务要以制度为依据,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使自身能做到“人法合一”,主

1动适应规章制度的要求,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道家思想对银行业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

汲取传统精髓,才能拥有牢固的根基,融入时代精华,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我们在学习道家思想上,应该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群众需要的廉政建设途径,使古老的思想在今天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为此农行廉政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廉政建设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抓住关键环节,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农业银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实际出发,加强系统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格局。

(二)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1、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着力点,构建全行思想教育机制。一是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教育是防范领导干部道德风险的基础工作,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为根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勤政廉政为主题,把反腐倡廉教育贯彻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促使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廉洁从业思想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在全行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阶段整改活动中,对照检查领导干部思想上的纯洁问题、经营上的态度问题、管理上的作风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当前要认真学习中央最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重大法规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全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开展面向全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首先是开展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要运用廉政贺卡、廉政短信、廉政展览、举办自娱自乐的文艺晚会等形式开展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要通过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网点、进宿舍区、进家庭等活动,浓

厚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提高员工的廉政文化水平,形成全行尊廉倡廉守廉的良好习惯和氛围。其次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大力宣传忠诚农行事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学习优良品质,开展示范教育。要开展警示教育,认真剖析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促使广大从业人员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同时,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全行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中,并作为宣传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日常教育和阶段性集中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逐步培育和形成“恪尽职守、忠诚奉献、廉洁诚信、依法经营的农行廉政文化。要巩固深化教育成果,在抓好每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任务落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2、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点,构建全行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实行科学分工。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规范和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前台业务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分管,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得直接分管前台业务,分管信贷后台的领导不能同时分管信贷前台业务,分管纪检监察、审计职能的领导不能同时分管财务、后勤工作;二是实行合理授权。对下级行的各项业务经营权实行授权、转授权,下级行在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有超过授权行使权力的行为。主要负责人对副职要明确授权,受权人不能在授权范围内滥用权力和不正当行使权力;三是规范决策程序。科学界定党委会、行务会、行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决策权限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明确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纪律要求。要加强对主要负责人决策行为的制约,需经集体议事决策的重大事项、超过个人授权决策权限的事项,主要负责人不得个人决策。在集体议事决策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应广泛听取与会成员的意见,未经讨论不得提前发表倾向性意见和决策性意见;四是提高行使权力的公开透明度。要完善和落实行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制度、党委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行务公开坚持每季一次,职代会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工作情况通报坚持每半年一次,重大决策和事项在一定时间内要及时公开,扩大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防止权力滥用、暗箱操作,实现权力行使的公开化、公正化。

3、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一是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明确行党委成员和各部门的职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协助行党委抓好反腐倡廉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反腐倡廉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行党委要把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臵,做到同布臵、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以业务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检验反腐倡廉的成果,以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保障业务经营有效发展;三是在抓好每年廉政任务落实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构建一套符合实情的反腐倡廉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形成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4、加大对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制约,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干部,确保思想先进、政治素养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明、勤政廉洁、勤俭节约的人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决制止暗箱操作、封官许愿、跑官要官的行为;二是深化信贷业务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进一步规范审贷分离,加强对信贷决策全过程的监督制约。强化信贷授权授信管理,坚持审慎信贷政策,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完善贷审会议事规则,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则进行贷款审批决策。控制独立审批人权限,推行专家论审制度。要建立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进一步推进贷后管理工程。完善客户经理定期联系协调制度、风险经理定期风险分析预警制度及贷后管理定期报告制度,健全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反应灵敏的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强化风险预警功能,加强贷款风险分类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抓好信贷制度落实和贷后管理的检查,着力解决贷款质量反映不实,以好充次,为完成不良贷款清收任务而弄虚作假的问题。对由于贷后管理失职造成资金风险或损失的,要从

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不良资产风险管理,规范处臵行为,严格抵债资产的接收、管理、处臵,加强贷款核销管理,降低资产损失。制定委托不良资产定价办法,明确定价原则、定价依据、定价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和市场化操作,最大限度防范资产处臵风险,减少资产处臵损失。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定非信贷资产质量和表外科目监测考核办法;三是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树立经营讲成本、管理讲核算、收支讲预算、立项讲效益的观念。建立集中采购自律监管制度,实行集中采购责任人制度,加强对集中采购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规范采购行为,实行采购公开、公平、公正运作。加强固定资产和基建装修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目录和保值增值监测台帐,落实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控制价格,确保质量。四是对行党委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行党委决策、决定的情况,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重大问题按规定程序决策。

5、从热点问题着手,构建纠风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坚决杜绝员工经商办企业行为。要认真落实关于重申严禁员工经商办企业的规定,加大检查力度,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要立即纠正,对拒不纠正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全行员工均要签订不经商办企业的承诺书或保证书;二是坚决制止营销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不得为争抢客户而满足一些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三是坚决纠正弄虚作假行为,对不讲实话、不报实数、虚报成绩以及不如实反映贷款形态等行为要认真查纠,确保各项经营业绩得到真实反映;四是狠刹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风。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严格遵守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坚持勤俭办行,对违反者要严肃查处;五是规范各种检查和调研活动。要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提高检查、调研质量,减轻基层行的负担和压力。

6、以案件查处为突破点,构建违纪违法行为惩处机制。一是对案件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坚持案件查处 “四个不放过”。即案发原

上一篇:优秀大学生的个人简历下一篇:学生会办公室部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