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2024-08-06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精选8篇)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1篇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一、学制:三年。

其中在校理论学习2.5年,毕业实习半年。

二、学习形式:业余学习。根据生源情况,安排集中授课形式。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理学、医学、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医学影像学各项技术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能进行医学成像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四、课程设置:

专业课开设放射物理学、医学电子学基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学(含局解)、断层解剖学、数字影像设备、MRI原理与技术、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临床医学概要、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与医学影像技术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课程。

五、学历学位:

学生学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发给教育部电子注册、福建中医药大学署印的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例者,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2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部分

绪 论

【重点掌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重点掌握】

X线感光效应基本概念;影响X线感光效应的主要感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CR、DR曝光条件的制定和应用方法;优质X线照片的基本标准。

第二章 X线检查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重点掌握】

X线摄影方向、基本体位及命名方法;脊柱、头颅、胸部和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定位线。X线照片标记内容、标记方法及标记原则。

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重点掌握】

X线摄影各位置的要领、特点和显示内容,包括手正侧位、手后前斜位、拇指正侧位、腕关节正侧位、尺桡骨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肱骨正侧位、肩关节正位、肩胛骨正侧位、锁骨正位、足正侧位、足内斜位、跟骨侧位、跟骨轴位、踝关节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股骨正侧位、髋关节正位、髋关节水平侧位、头颅后前位、颅骨侧位、颅底上下轴位、汤氏、蝶鞍侧位、颧弓轴位、鼻骨侧位、视神经孔位、柯氏位、瓦氏位、许氏位、梅氏位、下颌骨侧位、1、2颈椎开口位、颈椎正侧位、颈椎斜位、胸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腰椎斜位、腰骶关节正侧位、骶尾骨正侧位、骨盆正位、骶髂关节正斜位、胸骨正侧位、膈上肋骨正位、膈下肋骨正位、胸部正侧位、胸部右前斜位、胸部左前斜位、腹部仰卧前后位、腹部站立后前位、腹部倒立正侧位。

各系统、儿科、急诊X摄影的原则与注意事项。【掌握】

X线摄影的步骤、原则;DR操作步骤;数字X线检查调谐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对输出影像质量的影像;动态范围控制与能量减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 乳腺X线检查技术

【重点掌握】

软X线摄影的概念;乳腺摄影的注意事项;乳腺内外斜位、头尾位、90°侧位的摄影位置和意义。【掌握】

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特殊检查技术;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X线造影检查技术

【重点掌握】

造影检查的概念;对比剂的分类和引入人体的方法;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特点;数字减影程序与临床应用,包括头颈部血管造影、胸部血管造影、躯干大血管造影、腹部血管造影、四肢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的术前准备、检查技术与摄影方法。【掌握】

碘过敏试验的方法、上消化道造影的检查过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过程。ERCP、“T”型管胆道造影、PTC的概念。

第六章 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

【重点掌握】

显影和定影的概念、原理及操作;自动冲洗套药的组成;干式胶片静发色特性、热敏胶片与照片的保存。【掌握】

显影液和定影液的组成、各部分作用及配制方法;PQ型和MQ型显影液的特点;干式打印机的特点。

第七章 CT检查技术

【重点掌握】

CT图像的特点;CT检查的基本参数;CT检查在人体常用部位的技术参数、图像处理及临床应用原则。【掌握】

CT检查前的准备和CT检查适应症;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 基本结构与常用的后处理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第八章 MRI检查技术

【重点掌握】

MRI检查的禁忌症、各部位MRI检查操作步骤、MR血管成像和MR水成像的临床应用。【掌握】

MR成像的基本参数、常用脉冲序列组成、脉冲序列特点、脉冲序列的临床应用、影响MR图像质量的参数、成像参数的选择及MR检查方法和MR对比剂及临床应用,MRI检查特点、扫描前的准备。

第九章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

【重点掌握】

QM、TQM的内涵;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程序;模拟与数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评价的异同。

《系统解剖学》部分

一、运动系统

(一)骨学 掌握骨的分类、构造 熟悉躯干骨的构成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横突孔通过的结构 熟悉椎孔、椎间孔的形成和通过的结构 熟悉构成胸廓的骨有哪些 掌握胸骨角的概念 熟悉四肢骨的名称

掌握翼点的位置、特点及投影 掌握颅底内面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

(二)关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熟悉椎骨的主要连接结构: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 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和构成 熟悉椎管后壁的构成

掌握肩、膝、髋关节的构成及特点 熟悉肘、腕、踝关节的构成

(三)肌学

熟悉躯干肌包括哪几部分肌肉 掌握膈的位置、特点及裂孔通过的结构 了解腹前外侧群肌肉有哪些 掌握上肢臂前、后群肌各肌肉的名称

掌握下肢大腿前、后群各肌肉的名称和小腿后群浅层肌肉的名称

二、消化系统

掌握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掌握牙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大的唾液腺及开口位置 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食管的位置、狭窄及距中切牙的距离 掌握胃的出、入口的名称和胃大、小弯的位置 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大乳头的位置 掌握阑尾根部的位置特点及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和盲肠的结构特征

掌握肝的体表投影、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胰的位置及分部

三、呼吸系统

掌握鼻旁窦及开口位置 熟悉喉软骨有哪些及喉的分部 掌握声带和声门裂及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掌握气管杈的位置及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掌握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肺的分叶和肺门通过的结构(支气管、肺动、静脉等)了解胸膜的概念

熟悉胸膜腔的形成及肋膈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四、泌尿系统

掌握肾的位置及被膜

熟悉肾的皮质和髓质的位置及肾盂的位置和形成 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掌握膀胱三角的概念

五、生殖系统

(一)男生殖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掌握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 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及通过的管道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及弯曲 熟悉男性尿道贯穿的结构

(二)女性能生殖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掌握输卵管分部及进行输卵管结扎术的部位

六、腹膜

掌握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掌握大、小网膜位置

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及意义

七、脉管系统

掌握心的位置,熟悉心内注射的进针部位及刺入的心腔 掌握心脏有哪几个心腔及各心腔的出、入口 掌握卵圆窝的位置

掌握心脏收缩、舒张时,心腔内各瓣膜的功能 掌握心传导系的概念、组成及窦房结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冠状动脉的走行、重要分支

掌握心脏主要静脉的名称及流入右心房的途径 掌握心包的组成 掌握动脉韧带的概念

掌握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名称及各自的分布区 熟悉臂和前臂的动脉主干的名称 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概念及意义 了解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哪几个 熟悉腹腔干三个分支的名称 熟悉分布于胃的动脉有哪些

掌握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及收集范围

掌握口服、静脉点滴、肌肉注射和直肠给药在体内的吸收、循环及经肾排出途径 掌握胸导管的收集范围、走行及接受的淋巴干

八、感觉器官

掌握眼内容物的组成、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了解眼外肌和泪器的组成 掌握黄斑的概念

熟悉视杆、视锥细胞的功能 掌握中耳的组成 掌握骨、膜迷路组成

熟悉听觉感受和位置觉感受器的名称

九、神经系统

了解脑包括哪几部分

熟悉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各有哪些团 掌握脑神经内脏运动核包括哪些核团 掌握小脑的外形 熟悉间脑的分部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布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掌握大脑皮质第Ⅰ躯体运动区、第Ⅰ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及各语言中枢的位置

掌握七块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掌握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掌握四肢的运动传导路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损伤后瘫痪特点是什么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 掌握营养脑的动脉名称及来源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 熟悉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掌握植物神经的组成 综合:动眼神经损伤的表现 脑脊液循环途径 《生理学》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生理功能调节方式以及内环境的稳态的概念。【教学内容】

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反馈与负反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形式;生物电产生原理。【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阈值、阈电位的基本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兴奋-收缩耦联。

第三章 血 液

【目的要求】

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红细胞血型。【教学内容】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ABO血型系统。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理特性、心音的产生;影响动脉血压因素。【教学内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的产生。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压。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

第五章 呼 吸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形式。【教学内容】

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呼吸运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肺容量和肺容积,肺通气量。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掌握各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教学内容】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排空。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的概念,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机制。【教学内容】

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体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中枢。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目的要求】

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肾小球滤过率。Na、葡萄糖的重吸收。肾糖阈,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目的要求】

掌握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教学内容】

眼的调节。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暗适应与明适应。视野。声音的传导途径。耳蜗微音器电位。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突触的传递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教学内容】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主要几种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教学内容】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3篇

关键词:专升本教育,医学微生物学,PBL教学法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再提高的过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分析和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的临床、科研人才。[1]由于专升本教育对象有的从事过医学工作,有的尚未参加工作,但均经过专科培养,若按一般本科教育不仅会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也难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对于专升本教育不能按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应以现实需要为目标,真正做到理论服务于实践。本文根据专升本教学特点,就《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作初步探讨。

1 针对学生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体现微生物学特点,医学微生物学总论是微生物的共性知识,是说明各论每一个微生物的知识点,而各论的学习可以加深对总论的理解。如果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学得扎实,各论的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少讲或自学。针对微生物学科特点,专升本学生虽然经过专科学习,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一些知识在专科时没有涉及到。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给予阐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学,要把握教学重点,加强教学深度,适当补充新知识,以拓展教学广度。

2 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由于讲授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各具特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易懂、难记、易混淆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微生物学各论的讲授中,采用了PBL教学法。

2.1 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入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问题的深度、难度适中,使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这样,确保了PBL教学法的可操作性。如在讲授化脓性细菌这一章时,提出如下问题:临床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与哪些细菌感染有关?这些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如何?其致病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如何?怎样进行病原学鉴别诊断?在肠道感染细菌这一章,提出引起夏季常见病———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如何区别导致腹泻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使学生对原先繁杂、无条理性的微生物学性状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学习相关内容,以便于其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思考腹泻患者如何诊断,治疗及预防?进一步引出肠道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相关知识[3]。

2.2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重点讲授

针对事先留下的问题,采用“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老师总结”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如对各种化脓性细菌,老师最后通过列表比较各种球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等,帮助学生理清条理、化繁为简、强化记忆。这种模式,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从中也受到一些启发,既增长了临床知识,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相长。

3 PBL教学法的效果与评价

3.1 成绩比较

我们在2004~2007级专升本科学生中,随机抽出200名学生,将其理论课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其中2004级和2005级共100名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法,2006级及2007级共100名采用PBL教学法。成绩采用方差分析,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PBL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呈增高趋势。

3.2 学生意见反馈

由教研室统一制作学生意见反馈调查表,每学年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收集学生意见,进行统计。通过对两届专升本学生的调查统计,28.2%的学生认为适应传统教学法,70.7%学生认同PBL教学法。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效果好,知识掌握牢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这两年对专升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发现,专升本教育不应也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其教学应与普通本科、专科有所不同。要充分认识到专升本教育的特殊性,进而从使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和体现其继续教育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之一,在临床学习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微生物学学科特点,采用适合专升本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和科研素质成为专升本《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戎华刚.“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8-129.

[2]李婉宜,李明远,杨远,等.医学微生物学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91-92.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4篇

农学院校动物医学教学设计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兽医、兽药行业日渐兴盛,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很多农学院校增设了与此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动物药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在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动物药品制剂》是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的必修课。

一、专升本教育的特点

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学生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通过参加由各院校公布招生人数、各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进行正规本科教育的制度。这一教育制度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的教育重点是要做好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方案。学院在制定“专升本”课程内容时,并没有完全套用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计划,而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专科学习基础,本着让知识更深入、更全面、不重复的宗旨,在学生原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为其开设更新、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科,使学生真正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本质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动物药品制剂》课程介绍

动物药品制剂是研究动物药品制剂的理论及生产工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在不断与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制适合动物用药特点的新制剂的一门工艺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的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动物药品制剂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各类型动物药剂的制备工艺、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动物药品制剂的稳定性;熟悉动物药品制剂的配伍变化;了解动物药品制剂的发展前沿、发展动态及生物药剂学发展对动物药品制剂学的影响,为兽药研究、开发、生产与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动物药品制剂与前期学习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中兽医等多门学科知识互相关联,结合紧密,也与后期开设的临床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有后续关系。

三、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开设《动物药品制剂》的必要性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既为畜牧行业输送技术研究型人才,也为基层畜禽的诊疗工作或动物药品的销售工作培养后备力量。一些畜牧业科研机构在研制新型药品时常会涉及到剂型知识,比如球虫疫苗可用来预防鸡球虫病。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如疫苗的稳定性、使用剂型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球虫疫苗的广泛使用。有研究通过微囊技术(动物药品制剂中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制备了微囊型球虫疫苗,此种制剂技术既增加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又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鸡球虫免疫预防方法。可见,动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也很需要制剂的相关知识。

同样,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掌握及了解动物药品的常见剂型或制剂的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兽医师,在基层从事诊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开具临时处方的情况。所谓临时处方,就是兽医师根据患畜的病情开写法定、协定处方以外的处方。这种处方的特点就是具体病情具体开写,药物搭配灵活,使用剂型多样,此时就需要兽医师具备一定的药物制剂知识。例如,大家畜的肠道感染,可以使用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治疗,但这类药物通常是粉状,不适宜动物服用,兽医师可以以水为溶剂加一些辅药调配成合剂,一次性灌服,或者以糊精、淀粉等为辅料制成舔剂,也便于动物服用。具备了的制剂知识,兽医师还可以为畜主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口服给药,散剂比颗粒剂起效快,颗粒剂比片剂起效快;添加什么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适口性;什么样的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什么样的剂型起效快、哪些剂型缓释等问题。动物药品销售人员也可以适时地结合剂型优势推销药品。因此,《动物药品制剂》与动物医学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动物药品制剂》的教学设计

《动物药品制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院制定该课程总学时74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6学时,实习20学时,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基本是1∶1。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学习,学院除了注重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外,还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過去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等)占30%。现改为: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实验/实践,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30%和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总成绩的30%。此种改革,将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覆盖面加宽,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使考核比例更合理,成绩的分配比例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侧重,避免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实.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黑龙江教育,2010,(4):6-8.

[2]Chapman H D, Cherry T E, Danforth H D, et al. Sustainable coccidiosis control in poultry production:The role of live vaccines[J].Int J Parasitol,2002,(32):617-629.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5篇

长江大学普通专升本考试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复习教材和试题及录取分数线

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招生人数:8

2013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科目

英语+计算机+ 医学影像诊断学

2013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参考教材

公共课考试科目参考标准和教材: 英语:按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标准命题﹙含听力﹚ 计算机基础:参考教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二版)杜友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白人驹.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013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及要求

英语:63,专业课:65,总分:220

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招生人数:10

2012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考试科目

英语+计算机+医学影像诊断学

2012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参考教材

英语:按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标准命题(含听力); 计算机基础:参考教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杜友福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6年 8月;《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白人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2012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及要求

最低录取分数线:英语分数线:57.5,专业课程:61 总分:182.5

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招生人数:10

2011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考试科目

英语+医学影像诊断学+计算机基础

2011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参考教材

英语:按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标准命题;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白人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计算机基础:参考教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杜友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011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及要求

数据暂未整理

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招生人数:10

2010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考试科目

英语+计算机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学

2010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参考教材

英语:略高于湖北省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大纲要求,难度介入三级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间,试题含听力。计算机基础:参考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杜友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医学影像诊断学》 白人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2010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及要求

英语最低分数线 34 1经济学 177.5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89.5 3 汉语言文学 170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9.5 5 食品科学与工程 139 6 临床医学 177 7 医学影像学 203.3 8 护理学 107.5 9 建筑学 197.5 10 资源勘查工程 202.5

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招生人数:5

2009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考试科目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

2009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参考教材

《大学英语》:略高于湖北省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大纲要求,难度介入三级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间,试题含听力。计算机基础:参考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杜友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009年长江大学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及要求

动物科学 155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9.5 护理学 8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1 临床医学 144 食品科学与工程 91.5 医学影像学 125.5 汉语言文学 86 土木工程 89.5 石油工程 122.5 工商管理类 117

医学影像技术名解问答温医专升本 第6篇

名词解释:

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适应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以数字成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和管理为目地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

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X线对比度:X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线对比度。

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胶片的感光度:胶片γ值,应用γ不同的胶片记录影像时,所得的照片对比度不同,用γ值大的比γ值晓得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

鼻窦瓦式位:被检查者取坐立位,坐立于检查台的一端,鼻尖放置于探测器的中心,头后仰,使听眦线与探测器平面成37°角,头正中矢状面与之垂直,中心线从头顶部摄入经鼻尖垂直射出

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双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双膝靠在一起。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3cm处,通过第三腰椎。

胸部后前位:被检者呈后前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方,前胸紧靠探测器,双上肢内旋,手背分别放在臀上方,两肘尽量内收,两肩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身体正中面对探测器中线,中线对准第四胸椎水平摄入

IVP:静脉尿路造影,利用对比剂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使之显影,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构,而且可以了解肾脏分泌功能及尿路病变

心脏的大血管的右前斜位:被检者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55°,右前胸壁紧靠探测器,同时服钡,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

心脏和大血管的左前斜位:被检者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55°~65°左前胸壁紧靠暗盒。,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

软X线摄影:40kV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线。

量子检测效率:是成像系统的有效量子利用率,探测器的DQE被定义为输出的SNR的平方与输入的SNR的平方之比

DR图像拼接技术:是在DR自动控制程序模下,一次性采集不同位置的多福图像,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全景拼接,合成为大幅面的X线图像

单层螺旋CT螺距:X线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厚度的比值。

X线扫描噪声:是因为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光子量存在统计学上的随机波动造成的,当X线光子量不足时尤其明显

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者患者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

容积再现:

靶扫描的意义:所获局部感兴趣区的图像与普通显示示野图像的重建矩阵规模相同,使局部感兴趣区单位面积内像素数目增加,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部分容积效应: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CT值代表的是相应单位容积的平均CT,当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的相互重叠,所测的的CT值不能如是反映该层面的单位容易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

周围间隙现象:相邻两个不同密度组织的交界部分如处于同一层面内,即同一层厚内垂直方向同时包含这两种组织,CT图像上显示的这两种组织的交界处CT值会失真,同时交界处这两种组织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由于射线衰减吸收差引起的图像失真和CT值改变,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CTA: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数据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容积再经计算机后处理,即利用3D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重组,重组成3D血管影像,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CT灌注成像CTPI: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

密度分辨率: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的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用百分比表示。

空间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物体最小空间几何尺寸的能力,用线对数表示

最大密度投影MIP通过计算机处理,从不同方向对被观察的容积数据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影,仅降每一线束所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体素或密度最高的体素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并可任意角度观察

磁共振成像:

简称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影像技术。

驰豫:

是指原子核从高能态回复到原来的低能状态。或者说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实质就是能量转变过程。

反转时间TI:是指反转恢复脉冲序列中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顺磁性物质:由顺磁性金属元素组成,如钆、锰等。浓度低时主要使T1缩短信号增强;浓度高时主要使T2缩短信号降低。常用其T1效应作为T1加权像中的阳性对比剂。

流空效应:当流动着的质子在成像层面内受到RF激励,但在复相位前流出成像层面而未经历复相位过程;或流动质子在RF激励后才流入成像层面而未受到激励但经历了复相位过程,这两种状态均无信号生产,在影像上表现为管腔内信号缺失而呈黑色,称之为流空(flow

void)现象

对比噪声比CNR:CNR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

磁共振包裹伪影:是指图像中出现所选FOV以外的解

剖结构影像。

磁敏感伪影:不同组织成份磁敏感性上的差异,将导致它们中的质子在进动频率及相位上的差异,使这些组织、成份彼此间的界面上因相位离散效应而出现低信号环影。

MRCP:MR胰胆管水成像技术,体内静态或者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化学位移:由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原子核共振频率偏移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伪影:表现为器官或组织含脂肪与水的界面上出现黑色或白色的带状影。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

MRS: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技术。

问答题

简述与磁共振成像比较,CT检查所具有的优势:

答:成像速度快,对一些不合适MR的危重症患者能迅速检查,2对骨骼和钙化显示清晰,诊断病变内的骨化,钙化和骨骼畸形有较大优势,3对冠状动脉及病变显示,CT血管造影优于MR血管造影,4可以检查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而不能检查的患者,5,CT价格相对低廉

MR检查的显著优点有哪些:答:①无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②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楚、逼真;③多方位成像,能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冠、矢状位以及任何倾斜方位的层面成像且不必变动病人体位,便于再现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④多参数成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对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敏感;⑤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X线影像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影像显示满足临床要求,注释完整齐全无误。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诊断密度在0.25-2.0之间等等

影响普通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线质(kV)、X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X线质(kV):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X线量:一般认为mAs对X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普通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管电压(kV)、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成比例。D与kVn成正比,同时kV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

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线及X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骨骼X线摄影注意事项有哪些:骨骼X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一张合格的胸部正位片应具备的条件:

答: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下角和下颈部;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

何谓IVP?其操作步骤有哪些: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1min内注完。④注射完毕后5~7min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⑥膀胱病变需加摄左右斜位片。⑦肾下垂患者全尿路片采取立位。

碘过敏试验有哪几种?简述其中最有效的一种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②眼结膜试验。③口含试验。④皮内试验。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15min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简述胃

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CT图像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空间分辨力,增加密度分辨力,降低噪声,消除伪影,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X线摄影中使用滤线栅应注意的问题:

平行式滤线栅,摄影距离大,用于胸部摄影,安装于胸片架;聚焦式,X线管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应在滤线栅栅距允许范围之内;交叉式滤线栅,焦点在滤线栅垂直中心:滤线栅有正反两面,聚焦式和交叉式滤线栅不能反面使用

简述X线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机制;

是指在X线摄影时,将曝光探测器置于人体与探测器之间,实时监测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射线量,通过控制仪控制X线机的曝光量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有哪些:答:CT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CT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试述CT图像窗技术概念及合理选择

答:一般CT机可显示的CT值范围为-1000~+1000共2000个密度等级,而人的肉眼仅能识别16个灰阶,若把2000个CT值分成16个灰阶,则:2000÷16=125(HU)。此式说明,如果不同组织的CT值的差异125HU即在同一灰阶之中,人眼即无法分辨,而人体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CT值有时仅相差几个(3~5HU)。这样就给分清病变带来困难,因此极其需要把欲观察组织的CT值集中到人眼所能分辨的范围内,使图像黑白(浓淡)度适宜。窗口技术就是利用窗位和窗宽来选择感兴趣的CT值范围,并将其转换成16个灰阶,而小于或大于该CT值范围的结构则变成全黑或全白

[1]

。每一灰阶的CT值范围为:窗宽÷16,窗宽、窗位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调节应协调与匹配。调节窗宽主要影响对比度,窗宽大,图像层次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反之,窗宽小,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强,细节显示显示佳。调节窗位主要影响图像亮度,窗位升高,图像变黑,反之变白。

简述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

答:1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

:MIP临床用于相对较高密度组织结构

;MinIP用于密度明显低的含气器官;AIP

临床上很少使用

容积再现技术VR,临床应用广泛;SSD适用于骨骼系统空腔系统,腹腔系统,肿瘤;CT仿真内窥镜CTVE,适用于像支气管类管道窦腔。VP适用于走形迂曲的小血管。

以肝细胞癌为例,试述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的方法与目的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5-30s嘱病人屏气,行全肝连续螺旋扫描,为肝脏动脉期,此期持续20-45s;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60s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二次连续螺旋扫描,此为门静脉期;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2min,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三次连续扫描,此为肝实质平衡期扫描。此后还可根据需要作不同时相的延迟增强扫描。肝脏动脉期扫描时肝实质尚未明显强化,而此时肝动脉供血为主的病灶则明显强化,两者密度差大;门静脉期扫描时肝实质明显强化,而此时主要由于肝动脉供血的病灶密度明显下降,例如肝细胞癌,两者的密度差异增大,因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肝内病灶的检出率和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试述CT增强扫描概念。目的及常用方法

答: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的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较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则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的组织和病变组织之间的含碘的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方法: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分进床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

试述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相比)临床应用优点(1)常规CT扫描每次扫描只能产生一幅图像,螺旋CT扫描时,可以得到多幅图像,可进一步理解为扫描相同的范围内,螺旋CT使用的X线剂量减少,从而使患者接受的辐射量明显减少。(2)与普通CT相比,螺旋CT在速度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明显缩短了检查者的时间,减少了运动伪影,病人需要屏住呼吸的时间更短。由于螺旋CT是容积扫描,缩短了采集时间,所以,也就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

(3)螺旋CT可任意的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使图像更直观(近似于解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解剖结构的显示的清晰度和准确度。(4)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提高得益于容积采集和重建。(5)超薄层扫描,切面更薄,提高了图像分辨率、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及图像重建和对病变显示的能力,获得更完美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细致可靠的依据。

(6)增强扫描时,使用造影剂用量大大减少,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覆盖预定扫描范围,提高了造影剂的利用率,使增强多期扫描更加精确

简述常用脉冲序列的分类:

SE脉冲序列:常规SE、快速SE序列等

IR脉冲序列:标准IR、快速IR、STIR、FLAIR序列等

GRE脉冲序列:常规GRE序列;稳态GRE序列,包括扰相GRE序列(RF破坏、梯度破坏)、相干GRE序列;快速GRE序列等

EPI技术

简述MR对比剂的分类:

根据对比剂在体内分布、磁特性、对组织T1或T2的主要影响和所产生MR信号强度的差异分为二大类:

生物分布性:

①细胞外对比剂: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钆制

剂属此类。非特异性分布(血管和细胞外间隙)

②细胞内对比剂:某一组织或器官的一些细胞作为靶来分布,如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对比剂和肝细胞对比剂。

磁特性:分为顺磁性、超顺磁性、铁磁性以及逆磁性对比剂。

①顺磁性对比剂:由顺磁性金属元素组成,如钆、锰等。浓度低时主要使T1缩短信号增强;浓度高时主要使T2缩短信号降低。常用其T1效应作为T1加权像中的阳性对比剂。

②超顺磁性对比剂:由氧化铁微粒组成,使质子

失相位加速,T2驰豫时间缩短,信号下降。

简述STIR序列结构特点和用途:

原理:是选择特殊的TI值,恰好使脂肪质子的纵向磁化恢复到-1至+1之中点,即0点时施加90°脉冲,因此在90°脉冲后脂肪质子无横向磁化而无信号产生。

用途:在T1WI中抑制脂肪的短T1高信号,即脂肪抑制。

磁共振成像伪影主要有哪几种:

图像处理相关的伪影卷褶:化学位移;截断;部分容积;数据错误

(ghost)

硬件相关的伪影:磁场不均匀;射频相关:

a.层间交叉

b.拉链伪影

c.射频馈通

d.射频噪声。

梯度相关:a.涡流

b.非线性c.几何变形

患者相关的伪影:运动伪影;磁敏感性伪影、金属伪影

环境相关的伪影;拉链伪影

gjc影像园XCTMR.co3DCE-MRA的优缺点:通过静脉内团注顺磁性对比剂,利用对比剂在动脉内短暂的高浓度状态使血液的T1驰豫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使用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fast

TOF

SPGR)采集数据,获得的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而产生出血管造影像。成像不依赖于流动现象,但需要把握扫描时间,保证在兴趣区血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时采集信息。

优点:1成像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可大范围成像2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高3对慢血流敏感

4无流动伪影

附:缺点:1对技术、硬件及软件要求均较高2必须掌握好采集时机,否则容易失败

MR水成像技术的优点:

优点:①为无创伤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②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副反应问题。③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④适应证广,不适于作ERCP、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病人均可用此方法。

不足:受空间分辨率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使胆胰管轻度狭窄显示不可靠;很难显示壶腹;MRCP检查过程中无法进行治疗;梗阻的良恶性鉴别不如ERCP。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7篇

生理学部分

考试目的:

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是否能准确地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具有综合的运用生理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分配:

1、总分:50分;

2、内容要求:掌握内容占70%,了解内容占30%(按教学大纲);

3、题型分配:传统题占60%,选择题占40%;

(1)名词解释:4题X2=8分

(2)填空题:10空X1=10分

(3)简答题:2题X3=6分

(4)论述题:1题X6=6分

(5)单项选择题:20题X1=20分

考试方式:闭卷,时间180分钟

评卷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的评分的原则;

2、严格卷面核查,严禁评分的随意性,恰当地掌握扣分原则。

参 考 书:教材:生理学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五版,刘玲爱主编)内容为依据。考试大纲:

(一)基础理论

1、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熟悉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特点。熟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形成的离子基础;动作电位的引起及传导的基本原理;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3、掌握血浆渗透压形成及其生理意义;ABO血型的分型及临床输血原则。熟悉血细胞的正常值;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生成及调节;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和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液的成分。

4、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影响因素;心输出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熟悉心室肌、窦房结生物电活动的分期与离子基础;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特点和意义;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减压反射的调节及临床意义;静脉血回流的影响因素;微循环的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水肿。

5、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临床的关系。熟悉呼吸的概念及功能;化学因素(CO2、缺O2和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6、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生理作用。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及主要途径。

7、掌握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熟悉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异;机体散热的方式及临床意义;体温的调节。

8、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及滤过分数概念;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熟悉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概念、机制。正常尿量。

9、掌握眼视近物的调节及感光细胞的功能。熟悉折光异常(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特点及其纠正;视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了解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途径及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10、掌握突触的概念;突触传导的基本过程及特征;内脏痛的特点。熟悉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点;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大脑 皮层及小脑的功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及生理意义;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阻断剂及生理作用。信号系统。

11、掌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熟悉垂体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分泌的调节;月经周期与性激素的关系。

(二)专业能力

1、在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及调控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与整合。

2、能利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相关临床问题: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减压反射与心动过速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胰腺炎的发生与治疗原则;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临床意义;VitA缺乏与夜盲症;胆碱能受体的兴奋或阻断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关系;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过少的临床意义。

人体解剖学部分

一、人体解剖学(50分)

题型分配

1、名词解释题4题(每题2分,共8分)

2、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简答题2题(每题3分,共6分)

4、论述题1题(6分)

5、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参考书

《人体解剖学》 曾志成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8

三、复习大纲

(一)基础理论知识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构造,人体各部骨的名称及重要的骨性标志,颅的组成,颅底内面观,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运动方式,脊柱、胸廓、骨盆的组成,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构造及运动;躯干浅层肌的位置及功能,四肢肌群配布及作用,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膈、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及作用。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消化管的形态及位置,肝、胰的位置及形态,肝外胆道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各部呼吸道的位置和形态,肺的位置及形态;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及结构,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狭窄;膀胱的位置和膀胱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男性和女性尿道特点;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的组成;腹膜及腹膜腔概念,腹膜与脏器关系。

3、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营养血管,大动脉干行程、分部及其主要分支,重要器官(脑、肺、胃、小肠、大肠、肝及肾)的动脉分布;全身静脉的分布概况、四肢浅静脉的行程及归流,门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门静脉的循环途径;淋巴系统的组成,胸导管。

5、掌握眼球壁、折光装置的名称、形态构造及功能;中耳的组成、鼓室各壁的名称、咽鼓管的位置;内耳的位置、分部。

6、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灰、白质的分部,主要传导束的名称及功能;脑干的外形、分部;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沟和回的名称;基底核的组成、形态位置及功能;大脑皮质的重要功能定位;内囊的概念、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神经系主要传导通路(本体觉、痛温觉、视觉及锥体系);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系统、脑的血管;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脑神经的名称、纤维成分、分支和分布概况。熟悉背侧丘脑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功能。

7、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及其紧邻的神经;乳房的形态、位置、构造;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分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广义会阴及狭义会阴的概念;股三角的位置、边界和内容。

(二)专业能力

1、分析综合能力

(1)在掌握各器官形态、构造、位置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的狭窄部位和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分析各自的临床意义。

(3)根据门静脉、睾丸静脉、咽鼓管、脊神经、脑神经、内囊、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等解剖学知识,分析各种结构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应用能力

运用解剖学知识,在实施下列操作时,正确选择注射、穿刺、插管及手术的部位:①腰椎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膜腔穿刺;②肌肉注射、静脉穿刺;③根据鼻、咽、喉、食管、胃、直肠、尿道等的形态特征,领会相应插管术的要点;④气管切开、输精管结扎、输卵管结扎部位的选择。

生物化学部分

题型分配:

1、总分:50分;

2、内容要求:掌握内容占70%,了解内容占30%(按教学大纲);

3、题型分配:传统题占60%,选择题占40%;

(1)名词解释:4题X2=8分

(2)填空题:10空X1=10分

(3)简答题:2题X3=6分

(4)论述题:1题X6=6分

(5)单项选择题:20题X1=20分

评卷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的评分的原则;

2、严格卷面核查,严禁评分的随意性,恰当地掌握扣分原则。考试大纲:

1.绪论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其特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其连接方式;熟悉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概念及变性的实质;了解蛋白质各级结构及其维系的方式(化学键)。

3.维生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活性形式(或辅酶形式);了解其缺乏症。

4.酶掌握酶、酶活性中心、酶原及其激活、同工酶等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了解酶的化学组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5.生物氧化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

化的概念;熟悉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及呼吸链的种类,ATP的生成方式。

6.糖代谢掌握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作用、血糖等的概念,糖有氧氧化、无氧酵解的基本过程和关键酶;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作用、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7.脂类代谢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酮体的概念、生成和利用;熟悉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了解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8.蛋白质分解代谢掌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熟悉氨的来源与去路;了解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9.核酸结构与功能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一、二级结构及其功能;熟悉三种RNA的结构与功能。

10.基因信息的传递掌握中心法则的概念与内容,DNA半保留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的概念;了解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

11.肝的生物化学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生理意义;熟悉胆汁酸的生成及生理意义;了解胆红素代谢。

参考书:

“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 第8篇

一、专升本教育的特点

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学生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 通过参加由各院校公布招生人数、各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 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进行正规本科教育的制度。这一教育制度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 满足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的教育重点是要做好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方案。学院在制定“专升本”课程内容时, 并没有完全套用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计划, 而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专科学习基础, 本着让知识更深入、更全面、不重复的宗旨, 在学生原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 为其开设更新、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科, 使学生真正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本质提高, 成为社会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动物药品制剂》课程介绍

动物药品制剂是研究动物药品制剂的理论及生产工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是在不断与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研制适合动物用药特点的新制剂的一门工艺学科, 具有密切联系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的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让学生掌握动物药品制剂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各类型动物药剂的制备工艺、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动物药品制剂的稳定性;熟悉动物药品制剂的配伍变化;了解动物药品制剂的发展前沿、发展动态及生物药剂学发展对动物药品制剂学的影响, 为兽药研究、开发、生产与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动物药品制剂与前期学习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中兽医等多门学科知识互相关联, 结合紧密, 也与后期开设的临床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有后续关系。

三、动物医学 (专升本) 专业开设《动物药品制剂》的必要性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既为畜牧行业输送技术研究型人才, 也为基层畜禽的诊疗工作或动物药品的销售工作培养后备力量。一些畜牧业科研机构在研制新型药品时常会涉及到剂型知识, 比如球虫疫苗可用来预防鸡球虫病。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如疫苗的稳定性、使用剂型等问题的影响, 制约了球虫疫苗的广泛使用。有研究通过微囊技术 (动物药品制剂中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 制备了微囊型球虫疫苗, 此种制剂技术既增加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又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鸡球虫免疫预防方法。可见, 动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也很需要制剂的相关知识。

同样, 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掌握及了解动物药品的常见剂型或制剂的制备方法, 可以解决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兽医师, 在基层从事诊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开具临时处方的情况。所谓临时处方, 就是兽医师根据患畜的病情开写法定、协定处方以外的处方。这种处方的特点就是具体病情具体开写, 药物搭配灵活, 使用剂型多样, 此时就需要兽医师具备一定的药物制剂知识。例如, 大家畜的肠道感染, 可以使用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治疗, 但这类药物通常是粉状, 不适宜动物服用, 兽医师可以以水为溶剂加一些辅药调配成合剂, 一次性灌服, 或者以糊精、淀粉等为辅料制成舔剂, 也便于动物服用。具备了的制剂知识, 兽医师还可以为畜主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口服给药, 散剂比颗粒剂起效快, 颗粒剂比片剂起效快;添加什么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适口性;什么样的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什么样的剂型起效快、哪些剂型缓释等问题。动物药品销售人员也可以适时地结合剂型优势推销药品。因此, 《动物药品制剂》与动物医学有着密切联系,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动物药品制剂》的教学设计

《动物药品制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学院制定该课程总学时74学时, 其中理论38学时, 实验16学时, 实习20学时, 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基本是1∶1。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学习, 学院除了注重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外, 还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过去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 (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等) 占30%。现改为: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实验/实践, 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30%和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 总成绩的30%。此种改革, 将考核内容细化, 考核覆盖面加宽,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使考核比例更合理, 成绩的分配比例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侧重, 避免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践证明,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兽医、兽药行业日渐兴盛,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很多农学院校增设了与此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动物药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农学院校,动物医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袁实.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黑龙江教育, 2010, (4) :6-8.

[2]Chapman H D, Cherry T E, Danforth H D, et al.Sustainable coccidio-sis control in poultry production:The role of live vaccines[J].Int J Par-asitol, 2002, (32) :617-629.

上一篇:恐龙湾之旅500字作文下一篇:二年级上语文识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