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2024-06-06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精选5篇)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第1篇

《思想政治课教学》07期目录

卷首语――冷静坚定地迈向未来………………………………………………………史鉴(1)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教研员评选揭晓……………………………………………(4)

全国中学“时事杯”小论文竞赛揭晓……………………………………………………………(5)

理论视野

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陈泓宇(6)

《中庸》“至诚”教育方法及现代价值…………………………………………………王丽(10)

教材分析

政治与历史学科交叉知识的研读及教学建议………………………………………肖忠华(12)

关于《文化生活》的主线……………………………………………………陈昌胜滕洁(14)

新课程新理念

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梅其蕉(15)

要注重研究教学内容…………………………………………………………………王书明(18)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王静(20)

课改探索

新课程视阈下政治课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陈春芳(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周玲李才勋(26)

社区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郭琦昭(29)

视频资源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刘苑芬(31)

新课改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接…………………………………………………董磊(33)

教学研究

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答问的指导……………………………………………………李艳红(34)

功夫更在技巧外………………………………………………………………………徐守霞(36)

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四对关系………………………………………………………廖官生(39)

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的.兴趣………………………………………………吕得晶(41)

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底线教育………………………………………………………吴相德(43)

学教一得

少些说教,多些交流……………………………………………………………………杨静(46)

让学生在选择中走向阳光……………………………………………………………周天伦(47)

我有一本“教学案例集………………………………………………………………杨明金(48)

教学设计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朱雪萍(49)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李杰(53)

“诚信是金”教学实录与反思…………………………………………………………吴琰(57)

“生活处处有情趣”说课稿…………………………………………………………闫莹(60)

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五则…………………………………………………………骆殿兵(62)

经济生活趣味教学案例四则…………………………………………………………丁新松(64)

中考之窗

以“小先生制”重建思品课堂…………………………………………………………刘小娟(66)

如何让学生在思品课中“习得有助”………………………………………………李屹青(68)

思品课促进学生由知到行的四点尝试………………………………………………曲忠敏(70)

问题研讨

关于“教材价格说”的几点商榷………………………………………………王学朝周天航(72)

对《文化生活》教材内容的探讨……………………………………………………胡来章(75)

杏坛一叶

思想政治教师的问题意识……………………………………………………………刘社锋(77)

教育需要包容“异质思维”…………………………………………………………黄虎(80)

给孩子一个美的世界……………………………………………………………………许芳(81)

时事综览

6月份国内外大事……………………………………………………………………………(83)

五彩校园

集体备课,出彩于“五步走”…………………………………………………………储昭柏(84)

善待老师的批评………………………………………………………………………马拥军(86)

“祖国接你回家”所想到的…………………………………………………………卢晓丽(87)

“做”才知道“能不能”………………………………………………………………吴秀珊(88)

新知识新信息

“人文学科存在危机吗?”等10则………………………………………………红叶辑(89)

资料卡片

“恢复高考34年的变与不变”等24则……………………………………………………(93)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第2篇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07期目录

卷首语――冷静坚定地迈向未来………………………………………………………史鉴(1)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教研员评选揭晓……………………………………………(4)

全国中学“时事杯”小论文竞赛揭晓……………………………………………………………(5)

理论视野

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陈泓宇(6)

《中庸》“至诚”教育方法及现代价值…………………………………………………王丽(10)

教材分析

政治与历史学科交叉知识的研读及教学建议………………………………………肖忠华(12)

关于《文化生活》的主线……………………………………………………陈昌胜滕洁(14)

新课程新理念

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梅其蕉(15)

要注重研究教学内容…………………………………………………………………王书明(18)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王静(20)

课改探索

新课程视阈下政治课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陈春芳(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周玲李才勋(26)

社区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郭琦昭(29)

视频资源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刘苑芬(31)

新课改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接…………………………………………………董磊(33)

教学研究

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答问的指导……………………………………………………李艳红(34)

功夫更在技巧外………………………………………………………………………徐守霞(36)

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四对关系………………………………………………………廖官生(39)

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的.兴趣………………………………………………吕得晶(41)

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底线教育………………………………………………………吴相德(43)

学教一得

少些说教,多些交流……………………………………………………………………杨静(46)

让学生在选择中走向阳光……………………………………………………………周天伦(47)

我有一本“教学案例集………………………………………………………………杨明金(48)

教学设计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朱雪萍(49)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李杰(53)

“诚信是金”教学实录与反思…………………………………………………………吴琰(57)

“生活处处有情趣”说课稿…………………………………………………………闫莹(60)

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五则…………………………………………………………骆殿兵(62)

经济生活趣味教学案例四则…………………………………………………………丁新松(64)

中考之窗

以“小先生制”重建思品课堂…………………………………………………………刘小娟(66)

如何让学生在思品课中“习得有助”………………………………………………李屹青(68)

思品课促进学生由知到行的四点尝试………………………………………………曲忠敏(70)

问题研讨

关于“教材价格说”的几点商榷………………………………………………王学朝周天航(72)

对《文化生活》教材内容的探讨……………………………………………………胡来章(75)

杏坛一叶

思想政治教师的问题意识……………………………………………………………刘社锋(77)

教育需要包容“异质思维”…………………………………………………………黄虎(80)

给孩子一个美的世界……………………………………………………………………许芳(81)

时事综览

6月份国内外大事……………………………………………………………………………(83)

五彩校园

集体备课,出彩于“五步走”…………………………………………………………储昭柏(84)

善待老师的批评………………………………………………………………………马拥军(86)

“祖国接你回家”所想到的…………………………………………………………卢晓丽(87)

“做”才知道“能不能”………………………………………………………………吴秀珊(88)

新知识新信息

“人文学科存在危机吗?”等10则………………………………………………红叶辑(89)

资料卡片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第3篇

一、对课程资源充分利用,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理论教学通俗易懂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 有一本书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中讲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此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学习该内容, 要理解理论知识, 就必须将事实进行充实以及将理论知识细化分析。

例如讲到分配制度时, 可能很多学生都不能完全理解其精髓。因此, 教师在进行该节内容讲解时, 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上课时让每位学生绘制一张表格, 表格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姓名、称谓、职业、月收入、收入方式等。并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来源做分析, 并填好表格。课堂上随机选部分学生的表格进行讲解。在投影仪屏幕中展示学生的表格内容,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哪些是工资收入, 哪些是经营收入, 哪些是津贴收入, 是资金收入还是资产收入等等。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板书, 结合表格与板书对学生提出问题, 如:我国劳动人民的收入方式主要有哪些?让学生的课堂上各抒己见, 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然后进行该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让每位学生在表格后面加上一栏, 分别填写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分配方式类型, 进行归类总结。在课堂上采用学生的家庭成员资源与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学生所了解的具体事例, 以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为基础,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论, 比单纯的说教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提高了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模式

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学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97年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仪式的盛况录像, 在学生看完录像后, 结合录像进行提问, 如:香港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如何实践的;大胆预测“一国两制”方针能否解决台湾问题等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 然后可以以演讲、板报、辩论等方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知识, 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素质, 同时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形成开放式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 将实践性融入教学过程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有一章讲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需要坚持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充分利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该章内容十分抽象, 针对这样的知识点, 只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说教远远达不到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与知识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向老一辈了解商品供应的演变史, 到农贸市场进行观察与记录, 了解交易情况,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等等。在进行课外社会实践后, 收集充分的材料事实, 进行分组讨论市场经济的优缺点。通过上述方式, 能让学生能在实践的前提下, 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结合理论, 真正了解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并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开放式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具有自言性、民主性与创新性的特点。自主性是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开放式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说教为主的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行为。学生自主的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 教师起到点拨与指导的作用, 能让学生对知识认识更为深刻;民主性也是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的重要特征。民主性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目的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 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开发的环境中进行思想的交流, 从而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是发展之本。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也离不开创新性教育。创新性的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能给学生更多的发展与思考的空间,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体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

结束语

进行开放式大学思想政治教学, 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 树立创新开放的教学理念, 为学生创造互动、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

摘要: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强调的是民主性、包容性、创新性和自主性的教育方法,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放式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育, 改进传统封闭式思想政治教学的弊端, 顺应了国内与国际环境的要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需要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 认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化, 丰富化, 建立新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 形成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开放式教育,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创新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浅析开放式教育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与创新[J].青春岁月, 2014 (13) .

[2]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 2013.

[3]刘庆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论[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过程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ciously Hav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acal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Permeated through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U Ke-qin

【Abstract】socialism's core value system is our effective addressing this question formidable thought weapon and the correct methodology i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should establish the political power consciousness, from strategic altitude which thinks of danger in peac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long-term, guides and commands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multi-dimen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positively effectively with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Must from the student enter a school to graduation various stages, by “full press” the tactic, realizes the whole staff, omni-directionally, the entire process to nurture the human, causes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to be rooted in diligentl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nermost soul.

【Key word】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Entire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39-02

改革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方面,也体现在人们深层次的价值观的转变上。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决定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格局。现阶段,广大高校学生之思想空前活跃,其思维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态势。当传统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严峻挑战、当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质疑之际,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的莘莘学子们,在大千世界面前,于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感到一定程度的迷茫、困惑以及相应的“离谱行为”,便不奇怪了。“追星追得家破人亡,致使老父跳海自尽”——当媒体报道着这看似荒唐离谱,确又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的同时,也向包括我们高校在内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成为能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所以现实和严峻,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亡、国家的盛衰、党之事业的成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性质出发,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这为我们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更为高校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探索中,提供了理论视野和方法论的指导。笔者认为,高校应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中,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1 确立政权意识,从居安思危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长期、有效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并统领当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

任何国家、民族、社会,在其长期共同的发展实践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便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也往往以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古往今来,任何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以其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不难看到的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同时也对其全体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加着深刻的影响,更关系着该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权之稳定。

青年时代的思想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青年学生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应该说,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的“三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十分担忧的倾向。有调查显示:在回答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问题时,一定比例的大学生选择了“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不同意“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观点,在这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中,甚至没有“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祖国至上”的选项。显然,多元化的大潮中,高校学生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与之同步的多元倾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重任,肩负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历史使命,在国际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西化、分化、颠覆、渗透不断的复杂国际斗争环境中,青年大学生自然是国际敌对势力与我极力争夺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对象,而“夺人先夺心”,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和平演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攻克“国际共产主义最后的堡垒”,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总统杜勒斯就向我推出,至今也从未放弃过,长期来一直乐此不疲地实施着的一手及其阴险的战略“毒招”。所以,对于目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存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问题,我们高校和高校的每一位教育者,切不可等闲视之、束手无策,更不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正确的态度是要从居安思危的战略高度予以科学地分析、客观地判断和积极的应对。所以,当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并且振臂高呼“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时候,就应该站在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战略高度,自觉地而不是盲目的、系统地而不是零敲碎打的、长期地而不是权宜性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我们的每一位高校学生作出有效的教育和灌输。从这里出发,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和统领高校学生们不断确立与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 强化阵地意识,占领主战场,突出主渠道,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课堂、讲坛、学术研讨、校园网络等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作为主阵地,历来为“兵家”所必争。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就必然会去渗透和占领,这是已经被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铁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后来发生在独联体诸国的“颜色革命”,都无情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和复杂的,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交融、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的优势,极力推销其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日益多样,方法越发隐蔽。我们若对资本主义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势必会落入被“西化”和“分化”的陷阱,从而使民族和国家的主流文化失落,精神支柱崩塌,并重蹈当年苏联和东欧之覆辙。必须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国同外国,包括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还会不断扩大,这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是有利的,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我们民族的兴亡、国家的盛衰、党之事业的成败,故切不可将自己的“地盘”拱手相让于虎视眈眈的对手。只有建立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先进意识形态,并努力将其在广大高校学生的思想深处牢牢地扎下根基,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但是,反观目前高等院校的某些现状,却令人不无担忧。个别思政理论课教师面对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知识时,理不直,气不壮,寥寥数语,照本宣科,言不由衷,内容干瘪,形式呆板,效果极差。然而,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内容时,却不吝花费大量的工夫,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向学生们赞颂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前后反差之大,发人深省!笔者认为:高校的思政理论课应该是一门最圣洁的课、最神圣的课,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理解并能身体力行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知行统一、注重言教身教、处处以身作则的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走上高校思政课的讲台。因为只有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懂、真通、真信的人,才有可能像方永刚同志那样理直气壮地上好这门课、深入浅出地讲透这些理。进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占领主战场,突出主渠道,唱响主旋律”的要求,才能实现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这是万事之首,当务之急。

3 应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自始至终推行“全场紧逼战术”,在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中,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至大学生的灵魂深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其既有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也有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也是一切拥护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一切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也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的地位。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渠道,应将贯彻、灌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3.1 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之中,发挥对青年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要结合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既有具体事例,又有理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可制定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简明生动的教材,使大学生在其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不断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辨是非、曲折和善恶、美丑,不断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2 要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三育人”的主线,融入对大学生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的全过程,注意避免思政教育的盲区和空白点。要从入学初的军训第一课,到毕业前的就业辅导、从“帮困助学”、“心理咨询”,到“社会实践”,在“三贴近”中,实现“全场紧逼战术”式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并努力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和支撑。既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又应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检验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和落实。当前,尤其要注重在校园网络建设、大学生社团活动、文化沙龙、外语角等阵地,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文化、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等内容,广泛深入地向学生们进行宣传和灌输。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统领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灌输重在深入人心,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要在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舆论氛围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全体大学生的价值共识。

3.4 要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高科技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若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居高临下的说教、简单空洞的理论,或者枯燥乏味的泛泛而谈上,那么,其实际效果将是可想而知的。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手段、方法和改革、创新、发展的姿态去驾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去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视听技术,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做到引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生活园区、进学生社团,进而延伸工作的触角,提高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

3.5 要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育人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思政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首先应坚持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培养的思路去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为了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拓宽的现实挑战,高校应该确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方向和机制,实行岗位准入制,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突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优良并且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担任辅导员,要在高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制度,以科学的管理体制规范辅导员队的建设和发展,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在全体教师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和建设。应该说,高校的所有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在全体教师中确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够自觉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当前,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努力培养敬业爱岗、富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要通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使之成为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人生导师”。学校应结合相关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政策,鼓励广大教师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承载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各类人才的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纲,统领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把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的亲和力。这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更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所在。

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第5篇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感。但是,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及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加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大学生群体当中频频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叛逆心理较严重, 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 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高校重点研究的对象。各个高校一般是延续中学的思政理论课教学, 并加大对其的投放力度和要求, 相继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但一直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思政课课程的授课形式有待改革, 应在课程中增设“案例教学法”环节, 着手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所改观。[1]

“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

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早在1870年就提出了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 的概念。这个概念当时在美国盛行, 随后便流传至世界各个国家, 被多数教育者认为是未来高校教育模式当中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围绕一定的理论知识, 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供学生思考、分析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是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2]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

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 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就要求大学生有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 而如今由于高校部分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性、授课方式的单一化, 导致大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度不高, 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

目前, 各个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多数教师在课堂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 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枯燥乏味。所以, 我们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如果运用恰当, 会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破“教师讲台讲, 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模式,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显著增加, 他们会主动深入教学案例当中, 与教师的互动性加强, 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3]

2.理论联系实际, 更有利于掌握知识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 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只停留在书本上, 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方式, 应付期末考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提出的遗忘曲线可观察到, 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刚记忆过后的记忆量100%, 两天后则迅速降至27.8%。所以, 考试过后, 所有理论知识基本忘记。

在思政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真实案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以达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而且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形象、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4]通过这种方式所学到的知识是长久的、刻骨铭心的, 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问题,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常常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它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开动脑筋, 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给出答案, 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要素。

宁波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1. 调查方式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随机选取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四所高校的800位学生 (每所高校200名, 不分专业、不分年级) , 对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以及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75.8%的学生认为, 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讲, 学生听”的层面上, 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方式单一乏味, 不能够真正在生活学习中起到指导性意义;46.7%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有所了解, 但在课堂上却不常见到;66.2%的学生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较低。

这些调查数据显示, 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全面、运用较少, 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多数持悲观态度。

3. 调查分析

其实, “案例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已引入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中, 但是, 一直都未能正确地将其学以致用、引入课堂。不少高校教师一致认为, “案例教学法”理想化色彩和浓重的西方文化背景, 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和目标都有一定的距离, 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现如今要想培育出新一代合格的大学生, 在努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中, 必须首先从高校思政课抓起, 改革创新, 将“案例教学法”真正引入课堂当中, 让学生学有所获,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使其思想不断成熟。

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照大纲提要与书本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以自己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学生通过做笔记而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课后复习并记忆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虽然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但是对于相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5]对于较复杂的知识点, 就需要教师选取大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案例来供学生分析交流或辩论。因此, 两者相辅相成, 在授课中取长补短,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案例选择应遵循“一案多用”和“多案一用”的原则

(1) “一案多用”。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做到相关理论知识的贯通性, 尽量用同样的一个案例贯穿整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听课中思维的方向相对固定, 不需要每一个知识点都去阅读一份案例, 不仅节省教学过程时间, 而且课堂衔接也更加紧凑, 教学更加简化有效, 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又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多案一用”。由于思政课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所以为了更透彻全面地掌握难以理解的概念, 抽象的概念就需要多个案例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通过不同案例的对比与联系,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的实质, 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起辅助、引导和纠正的作用。教师在提出案例之前, 要对学生适当加以分组, 最后经过小组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后发言。这时, 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一小组的意见后, 加以点评和整合并给出最终结论。[6]

不过,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 学生因接受能力的不同,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差异。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未能正确给出见解的小组, 要适当鼓励并向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 这样才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结论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入学的必修课, 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课, 对大学生形成完整健康的心理和思想的成熟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环节。在当代教育体制下, 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师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所以, 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它可赋予思政理论课教学更为丰富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 2004 (8) :32-36.

[2]关秋, 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 2011 (20) :145-146.

[3]王雪松.尝试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0.

[4]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7) :36-41.

[5]陈若松, 陈艳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设计元素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10) :77-79.

上一篇:校本研修计划英语下一篇:质量分析会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