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评课

2024-07-25

小数的意义评课(精选6篇)

小数的意义评课 第1篇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王老师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有受益匪浅,下面我说说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突出,教态沉稳,主次分明。

王老师上课的风格一直是很稳,不慌不忙,整个课堂简洁精练,层次清楚,思路清晰,注重课程与方法,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照顾的每个学生,争取让每个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学生也学的扎实,轻松,容易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与乐趣。二、三维目标得到体现,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王老师在在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新课开始,王老师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让学生估计一根绳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当测量结果不够1米,王老师要求用米作单位说说测量结果时,学生心理产生矛盾,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引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就只能用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亲自证实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三、注重过程,由潜入深,重难点突出,层层突破。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王老师在教学这一环节层次清楚,教学扎扎实实,并能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开放,并没有为了追寻结论而一味的压缩过程而是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这个环节上王老师设计的合理,首先很直观地把米尺呈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 运用等量代换思想1分米 =1/10 米 = 0.1米用分数跟小数联系起来得出一位小数,以此类推出两位三位小数、100份、1000份,利用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不仅让学生概括并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思维。

3、合理练习,体现练习的价值。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王老师精心设计与利用了每道练习题,不仅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抓住契机,教学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到进率,安排得很巧妙。

小数的意义评课 第2篇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韩秀元

今天有幸听了邬杰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纵观这节课,肖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先让学生出示一条绳子,让学生上台测量,得出数据2米10厘米,要求把数据2米10厘米更改为“米”做单位,得出2.1米,其间的0.1该如何表示,继而课件出示米尺,让学生猜、找、表示出0.1米,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凑而流畅,切入点快而准,尤其是绳子的长度更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好的,足见教者的智慧,可见,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邬老师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篇二:评《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评《小数的意义》

通过聆听郭老师这节课,对照我以前上的课堂情况,我想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读写小数,以此为突破口,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

2、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在教学中紧紧渗透教学难点——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首先,是十分之三中有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七中,有几个百分之一。其次借助数轴使学生体会1里面有10个0.1。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已经体会到0.1和0.01、0.01和0.001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还没来得及指出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本节课课堂教学是有效。这与教师本身有密切的关系,郭老师是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

5、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只有个别学生发言,他们知道,但就是习惯在下面自己讲,让他们举手又不敢,可能与平时的课堂习惯有关。

(陈荷英))

评《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陈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单位‘1‘的起点,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新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觉得有如下几个亮点:

1、合理运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谈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新知的教学作了铺垫,自然地渗透了“整体”的思想。

2、,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赋予学生观以单位1为导向、通过思考、交流的活动空间,促使学生充分地去探究自己所需,自己之所想,自己之所能。从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心理,本课中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定的学习材料,有图形、有一些物体,让学生认识巩固一个分数必须要确定单位“!”,为学生的探究和交流创设了一定的基础。

3、练习的设计呈现出开放性、思考性和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形或图案,找出的分数,特别是让学生猜一猜,已知六分之一是几个物体,那么盖住的是多少个呢?”如果是两个呢?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但遗憾的是在归纳总结3/4表示什么意义时,学生没能完整的说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郭洪香)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陈荷英 这个学期认真阅读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一书。这本书是作者用10年时间才写完的一本书,但却是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好书。因为每个教师的“教育人生”本身就是需要细心品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需要我们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

每一项修炼都让我们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

这本书共包含三篇:

一、修炼教师形象;

二、精炼教师生活;

三、锤炼教师专业。教师的形象主要是教师要修炼自己的服饰、微笑、语言、习惯、宽容、德行、智慧和情感;教师生活的修炼是教师的规划、阅读、研究、反思、写作和幸福;教师专业的锤炼是指以生为本,课程意识,跨越边界、教学艺术、寻找声音和教育之梦,共20项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书中有几处对我的感触很深:

第一项是:教师的服饰。在没有看这章内容之前,我一直认为,穿衣服嘛,不需要美丽也不需要漂亮,凑合着穿穿。而书中却不这样认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味。之前的我,一直不注意穿着,从来不考究也不思考衣服的搭配和衣服的样式。而书中举出的例子,很多都和我相似,我这才知道,在别人的眼里,在学生的眼里,我是什么样的。通过学习还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服饰有增强对学生感染力的功能。第一,衣着反映出教师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第二,衣着是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第三,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衣着的重要性。同时也迫使我每天出门前,都要去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

第二项,教师的微笑。是的,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能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学生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书中“修炼教师形象中

的‘教师的微笑’”中有一句话是: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课堂中教师还是应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激情洋溢;少一点言语慌张、啰嗦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言语精炼。

第三项,教师的语言。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要求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

一、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要求发音规范,表达确切,阐述分寸适度,通俗简洁,学生易懂。

二、流畅、明快,具有逻辑性。要求脉络分明,推理严密,没有闲话、废话。

三、活泼、形象、传神,具有启发性。要求语音、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既含蓄委婉,又能充分表情达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炼,特别是数学语言要有数学味,而且要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习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善于倾听学生的教师,心定是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的教师。

第四项,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教师,学生的思维也不严密;不讲道理的教师,学生也蛮不讲理;相反,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的教师,学生也会特别注意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假如你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无所谓,那么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好。反正只要上完课就行,考试又不会考到。往往,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是很懒的,只要你一说考试不会考到,学生马上就想偷懒,那就不要做了,其实,数学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如何去解决问题,越是这些有点难度的问题越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篇三:小数的意义评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三河市第四小学 杜国静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学生虽然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而张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抓住了旧知的生长点,水到渠成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110米=0.1米这样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张老师巧妙的利用这一点,通过丰富的类似110米=0.1米这样的数据材料,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等等,层层剥笋般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巧”。亮点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张老师改变传统的用教材教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亮点三:教师专业素养强、教学基本功扎实。

其一,张老师的课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干净利落,充分体现出一名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其二,感情投入真挚,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无论是学生回答对问题时老师赞许的眼神,还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那种期待信任的目光,都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交汇与融合。师生通过这种目光的交流,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这份真诚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的动力与信心,这样的交流确实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那种效果。总之张老师身心一体的教学行为展示给我们的是她雄厚的专业素养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张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这些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篇四: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意义》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为过渡到本节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在小数部分的学习中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学习了本节课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抽象小数的意义”为本节难点。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探以及师生互探的讨论教学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自从县倡导“五环---探构”高效课堂模式以来,在县领导、校领导的培训指导下,我渐渐发现他的有用之处,在我灵活应用下,我把这节课设计如下

(一)、目标导学

通过启发学生记起三年级已有的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开门见山地引人新课《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我在这里预设了几个问题。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米?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3)、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的知识,并且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

在这一阶段,我将让学生讨论在自学中所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先以小组互探的方式进行探讨

交流,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完了之后,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遗留问题。

(四)、达标训练

师生共同把遗留问题解决后,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来看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所出的问题也是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同学酌情完成相应的题。

1、基础训练

(1)、0.1是()分之一,0.7里面有()个0.1。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厘米,用小数表示是()。

(3)、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

2、变式训练

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克()

3、拓展训练

把下面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五)、堂清检测

在学生完成达标训练之后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总结,总结完了之后出示堂清检测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是否全部掌握,要做到当堂任务当堂清。

1、基础测试:

把相同的分数和小数连起来

1394723 100101001000 5 100 0.047 0.13 0.05 0.9 0.023

2、能力测试: 0.8里面有()个0.1 0.32里面有()个1 100()里面有4个0.1 0.04里面有4个()

3、优生拔高测试:

问题一:256克=()千克

问题

二、小明用15元买了10根铅笔,请问,一根铅笔多少元?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0.5 0.7 0.9 0.01 0.45 0.99 0.001 0.146 0.789 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

0.1 0.01 0.001 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小数的意义,以及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树该如何表示。

作业设置:

课本51页做一做和55页第一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篇五: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参加人:数学组教师

主持人:王艳玲

内 容:

主持人:本学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困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创新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小殷老师针对我们活动主题上了一堂课,请大家结合我组研究实际,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提出修改建议。

王艳玲:听了殷老师《小数的认识》这节课,首先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教材: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 “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 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注重扎实,有效。课堂上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 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虽能讲出,但应该指出是这样规定的,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 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 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殷老师让学生说出分数再说出小数,说出小数再说出分数,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 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 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

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

其实我也上过这节课,怎样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处理好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

宋春丽: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殷老师在钻教材、定教法的同时,善于用“心”去读“懂”学生。熊老师对本内容的教学,其教学起点把握准确,不是按部就班地先学小数的意义再学读写,最后练习,而是先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

曹宏业:《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比较抽象的,殷老师通过介绍超市里的常见物品价格显示的数字,引入小数,非常贴切。对于这节课感触颇多,现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1、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学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殷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用商场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感悟小数。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又把学到的新知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好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画一画,分一分代表1元的正方形,初步感知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还充分调动学生自己任意制造小数,自主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

3、重视知识延伸

数学知识百变莫测,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光从价格数字上说明小数的含义,只会让学生以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殷老师准确的引导学生从长度当中寻找小数,从把1米分十等份,引导学生把每段表示成分数,再利用新知试着表示成小数,引入了小数在长度当中的应用。

张晓军:《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数是比较抽 象的数学概念,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但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 殷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用米表示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为了能降低难度,殷老师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

殷老师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 活实际的情景,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场价格标签,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再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 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内容比较多,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 的含义环节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熟悉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及时抓住生成资源,利用米尺引导学生分析、发现用米 表示的小数的含义,从而达到学生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的。整个教学中有以下的不足:

加强小数的认读,促进有效教学在完成了学生对小数的基本认读过后,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小数,部分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认读易犯错误,因此在此环节结束后,还应结合课本教学插图加强学生对小数的认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为完成后面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化写

打下基础。引入数轴,可以在数轴上方便表示小数。使学生明白小数还可以在多方面的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总之,听了殷老师条理清晰,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并富有科学性。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殷老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对熟悉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进行了实际调查,为学习新知识积累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整节课 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比如:本子的价格、铅笔盒的价格、老师的身高、同学的身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

这节课殷老师先让学生读小数,再让学生写出小数,最后教学小数的意义,一环紧扣一环,清楚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陈老师主要借助了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两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1角 =1/10元写成小数0.1元、3分=3/100元写成小数0.03元、35厘米=35/100米=0.35米等,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一 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还学生以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

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 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 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倡导教学民主,始终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促使课堂学习活动热烈展开。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 论、争辩;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 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小数的意义评课 第3篇

根据人教版教材, 三年级的初步认识小数重点在于: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浅层的教学, 学生如果还没能将小数的意义融会心中, 那么就无法在逻辑上真正认识小数, 学习小数倘若只是针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未免过于表面。数学里的小数和生活中的小数必定存在区别, 教学中应当从深层次出发解读小数。因此, 本节课的目标应当基于分数的认识从深层认识小数;学会用分数表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此目标是小数意义教学的最佳体现。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概念逐渐建构的过程。数学不同于语文, 它需要学习者用逻辑的思维思考并构建一系列图示, 进而顺应这些概念, 尤其是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更为显著。在数学的代数教学中会相继出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等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尽管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尽量将这些联系指出阐述完整, 学生方可学会触类旁通,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数的教学其实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对分数认识的延伸。例如, 0.5可以看作是十分之五, 0.05可以看作一百分之五, 0.005又可以看作是一千分之五……由此可见, 小数其实是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 学生需要首先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对小数的认识有整体的理解。因此, 小数的教学应从对分数学习的原先知识中出发, 在原来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内容, 增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融会贯通, 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紧凑度。另外, 在接下去的学习中, 学生还将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十进制的单位换算 (排除时、分、秒等六十进制的换算) , 了解小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后续有关小数的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交界处, 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需要依靠具体的图示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这也就告诉我们, 小数的教学切不可“平地起高楼”, 而是要“在原来的地基上继续盖房子”。也就是说, 教师要把小数当成是旧知识的一种延伸。

二、教学设计分析

1. 从分数读写到小数读写。

认识小数的读写是对小数认识的表层学习, 在很多教材上, 小数的读写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讲授, 其实小数的读写也可以从分数出发。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数, 像6.28、7.45、3.4等, 我们把这些数叫作小数。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小数和我们之前学的自然数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生: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小圆点的两边都有数……师:观察得真仔细, 大家都关注到这个小圆点, 只是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大家联系一下学过的分数, 能不能推理出这个小圆点叫什么?生:小数点!小数的读写是学习小数的浅层部分, 从一开始的读写方面就与分数紧密联系, 为之后意义的构建打下基础。

2. 从“十分之几”元到“零点几”元。

教材中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商品的价格这一例子, 直接从“1元=10角”、“1角=10分”这一信息切入, 要求学生学会说出“5.68元=5元6角8分”这一逻辑等式, 但是这一切入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反而会显得过于生硬, “为什么1元=10角, 1角就等于0.1元了”?另外, 教师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以直接表示出5.68元=5元6角8分, 无法检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元角分的真正含义。故而将分数的意义加入其中, 先复习分数的意义, 再深入探讨小数将对重难点有所突破。先探索出十分之一等于0.1, 再用十分之一去化解十进制等式, 这样在生成过程中不会显得太突兀, 也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其意义。师:我们平常买东西时都会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如果把1元平均分成10份, 每份代表多少?生:1角、十分之一元……师: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对吗?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是就是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十分之一元就等于0.1元 (板书) 。请说一说, 十分之三元、十分之二元、十分之六元分别用小数怎么表示?生:0.3元, 0.2元, 0.6元。师:观察一下, 有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师:也就是说以10为分母的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位小数对吗?师:下面我们再回过来看看, 如果牛奶的价格是2.5元, 这里的小数部分0.5你能用刚才所学的分数表示吗?生:等于十分之五元。师:很好, 你不仅可以把分数和小数自由转换, 还能用分数表示元、角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刚才讨论过的这些都组合起来, 用一个等式, 可以怎样表达呢?生:0.5元=十分之五元=5角。师:归纳得很仔细。 (教师板书) 仔细观察这个等式, 大家有发现什么吗?生:0.5元=5角, 0.角=5分……

这一环节看似没有必要, 因为这一环节最后还是需要得出“0.5元=5角”这一结论。有人会说, 这个学生在现实中不是都知道的吗?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去证实?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在现实的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因为生活情境而限制对小数真正原理和意义的思考。这一环节其实是分数教学和小数教学齐头并进, 学生能在推论的过程中明白小数的原理, 即小数是十进制单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故而一些十进制单位之间的转换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了。

3. 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或多位小数。

上一环节运用生活中元、角、分的例子体验到一位小数的来源和意义, 那么这一环节就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上一环节, 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分数到小数”这一路口, 也是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下完成了从十分之几到一位小数的转变。本环节则正是利用了以上的思维方式进行类推, 类推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合作交流、询问法等, 主要锻炼学生归纳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既然上一环节运用到元、角、分的例子, 这个环节就用测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来引入。选择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所掌握, 符合学生偏向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长度单位在生活中没有像人民币单位那么普遍, 因此不容易受到太强的思维定式。师:我们刚刚已经讨论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对吗?你能不能举些例子证实这个推论?【把刚才所研究的程序方法深入思维, 为之后的进一步探讨做铺垫】师:但是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数, 并不仅仅只有一位小数, 还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像这 (PPT展示6.89, 0.12等) , 这些小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能否用刚才的方法去把它和分数联系在一起?【教师这个时候提的问题很有挑战性, 学生需要3~5分钟时间思考】教师在PPT上出示一米线段, 并提问: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多少?【这里让学生说出1分米, 十分之一米, 0.1米】师:如果我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呢?生:1厘米, 一百分之一米……师:用小数该怎么表示?用我们之前讨论的一位小数类推法推推看。生:0.01米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推出) 师:很好, 我们是不是已经推出两位小数了?师:你可以再复述一遍我们退的过程吗?生:1厘米=一百分之一米=0.01米。师:同学们的归纳推理能力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接下来再好好思考一下, 三位小数怎么办呢?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和教材“反其道而行”, 教材提倡从现实生活中出发, 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数学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直接拿来很容易会导致学生们思维定式, 只知道就是这样写的, 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这一单元还会有小数的加减法, 从分数中出发引出小数, 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也是在算理上的突破。在小数运算上需强调“小数点对齐, 从左往右计算”等规定, 那么这一课时“透过分数看小数”便有助于区别小数后一位、后两位的区别。因此教学应当瞻前顾后, 技能练习先前所学内容, 又能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以上三个环节, 从小数的读写到一位小数的入门, 再到两位小数的深入探索。将分数与小数结合在一起。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数与分数相结合使整个教学不会显得过于生硬, 小数的意义教学正是体现于此。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倘若把小数孤立起来, 学生只能理解“小数是什么”等表面东西, 对“怎么是怎么来的”、“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代表什么”这些深层次概念无法贯彻心中, 这与学习数学所要求的归纳、逻辑思考能力不符, 故而教学忌过于浅层。

三、结果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在金华市罗店小学四年级进行实践, 从课堂表现和形成性评价中发现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总是会通过分数来转换, 如学生想到0.89时, 会联想到一百分之八十九, 这说明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认识到小数相邻位数之间的进率为10这一特点。在课堂作业上表现良好, 没有出现意义上的问题。纵观整节课的构造, 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分数的引导, 分数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小数意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斐.由境生情, 以情启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8) .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4篇

苏教版教科书第九册第28~29页。

教材简析

例1从已有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例题呈现三种物品的单价,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其中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的读法与意义都是新知识。例2在新的素材中继续体验小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小数概念。虽然例1已经展开了写出两位小数的过程,但对两位小数意义的体验还不够深刻,而且位数更多的小数尚未教学。因此,例2选择长度的改写继续教学小数,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获得对小数的更多体验,初步形成小数的概念。“试一试”和“练一练”都围绕小数意义而设计,要注意的是这里把整数“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使小数概念更抽象、概括,并初步沟通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在“试一试”里数形结合,一个正方形或一个正方体表示整数“1”,有助于例题教学的知识迁移、认识提升。“练一练”第2题解释三个小数的意义,在演绎推理中清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初步感知

出示图片,橡皮0.3元。

你能说出是多少钱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3元=3角

引导学生回顾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联系:0.3元怎么用分数来表示?

这是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生活中见过这些小数吗?出示:0.05元 0.48元

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吗?

指出它们都是小数,介绍读法。做练习五第3题。

5分钱怎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4角8分呢?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分数表示?

形成如下板书:0.05元=元=5分 0.48元=元=4角8分

(指0.05元)这里的0和5各表示什么。再以0.48元分别提问。

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用小数表示数时,越往右边数位上的数越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元 角 分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小数的经验,特别是购物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常常是用小数表示,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正好处在“最近发展区”。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学生接触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唤醒并利用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渗透位值原则,这样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二、 教学例2,揭示意义

1.自主探索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4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2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交流时问:0.29米中的0、2、9分别表示什么?你能不能看出小数中数位的高低排列是怎样的?

板书:米 分米 厘米

引导观察后总结:什么样的分数可用两位小数表示?

师小结:分母是10、1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

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对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较为熟悉,但却不一定知道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因此,教学时突出了这一点。又由于有了人民币中的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认识,学生可以顺利迁移到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之中,所以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迁移拓展到三位小数。

引导学生迁移学习三位小数:要以米作单位表示1毫米可以怎么表示呢?猜想一下:这个1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用几位小数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板书: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出示研究材料(材料略),学生完成。

教师小结:你觉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教师引导总结:观察上面的一些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

做练一练第1题。

知道下面的分数用小数可怎么表示吗?做练习五第4题。

师再一次引导总结:反过来讲,这些小数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把以米作单位表示的一、两位小数拓展至三位以至更多位数的小数,充分利用了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构建了一个“计数单位表”,这实质就是一个小数计数单位的模型,一方面,加强了与整数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数位进行拓展,不满1米,个位写0,越往右写,表示的值越小,学生很容易想到1毫米比1厘米小,所以把1再向右写一位,要用三位小数。

三、 练习拓展,深化意义

出示正方形,正方体。

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在黑板上选三个小数,分别用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交流时问:一位小数要选哪个图形?为什么?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对于小数,你还想研究4位、5位小数吗?

你觉得4位、5位小数分别是分母为多少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引导学生完善小数的意义。

做练一练第2题。

说明:在完成对以米为单位的三位小数的认识后,分别出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正方形及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让学生表示所学的小数,学生要根据小数想对应的分数,再选择相应的图,这就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更从直观上突出了这些纯小数与整数1的联系,学生在用图表示这些小数时,初步体会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是若干个0.1()、0.01()、0.001()累加构成新的小数,感受小数的计数单位。

四、 巩固练习(略)

五、 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第5篇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1

听了曹老师《小数乘小数》一课,感受颇多。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老师课堂一开始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老师家里各房间面积,学生非常乐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并且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复习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而设计的最后两个问题就是小数乘小数,自然过渡到本课所学新知。整个环节自然清晰,学生参与性强、参与面广。我觉得这样的一种让学生帮助老师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建构新知,值得提倡。

二、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在计算老师家阳台面积时,教师板书的算式为2.8×1.15,可能正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学生在自主尝试计算时,部分学生就按照老师板书时数的顺序列竖式计算了,因此出现了用三步计算的情况,而老师恰好又喊了这样的一名学生去板书。老师看到学生的板书后,并没有评价学生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用1.15×2.8进行竖式计算,因为这样只需要两步。我觉得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这里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应该值得肯定。最好能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算得,让学生明确这样的方法需要三步,而另一种方法只需要两步。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真正体现算法多样化,并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形成算法优化。

三、练习也应强调应用

计算教学历来不是公开教学的“宠儿”。它枯燥无味、不易出彩。这都是因为以往的计算教学忽视了计算的现实背景,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数学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计算教学也应“服务”于应用。本课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强化,强调算法、算理。而在数学应用、练习设计的趣味性方面略显不足。这让我想起了05年到徐州参加苏教版教材培训时听徐斌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徐老师在练习中创设和提供了去商店购物等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2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第6篇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立足教材,丰富教法,教学相长。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3、做为学生通过本节教学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教学中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二、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

1、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教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2、在教学规律的时候不是直接的书面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逐步引导学生的出规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规律的学习中,对概念的指导十分到位,让学生说说规律中的你认为重要的字,一下字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符合性质的操作。对规律加深了印象。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然后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

三,学习也需情趣,更需探索精神的培养。

建议:

1、数学也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建议能创设一些适合的数学情景。

2、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的思路也会在探索中更加开阔,而不会局限于书中的简单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3、学生的回答太呈现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个理解是学生预习工作做的好,另一个理解是教师课前工作做的多,所以,回答之中总觉得缺乏学生自己的东西。

上一篇:偷懒的小兔作文550字下一篇:中控室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