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标考试题

2024-06-16

小学音乐课标考试题(精选7篇)

小学音乐课标考试题 第1篇

音乐课标试题

一、选择题

1、(D)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A、唱歌

B、爱好

C、识谱

D、兴趣

2、(A)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A、表现

B、感受

C、欣赏

D、实践

3、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A)、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4、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A)改革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

A、学生评价

B、教师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5、(B)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演奏歌曲

B、演唱歌曲

C、认识简谱

D、学会五线谱

6、《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C)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7、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C)

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8、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C)教育

A、专业

B、职业C、育人

D、育才

9、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10、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A)

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11、《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A)首。

A、1—2首

B、4—5首

C、2—3首

12、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B)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A、教师 B、学生 C、教材13、1-2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A)首。

A、4-6

B、4-5

C、2-3

D、3-514、3-6年级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C)首。

A、4-5

B、5-6

C、4-6

D、6-815、(A)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A、创造

B、想象

C、实践

D、听赏16、1-2年级学生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创(B)小节的节奏音型。

A、2-3

B、1-2

C、3-5

D、3-417、3-6年级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A)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A、2-4

B、2-3

C、3-5

D、1-218、发展学生的音乐(C)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A、演唱

B、演奏

C、听觉

D、实践

19、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A),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A、教学目标

B、教学环节

C、教案

D、教材

20、感受与欣赏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B)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觉为主。

A、欣赏

B、音乐

C、表现

D、演奏

21、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A)。

A、自信心

B、技能

C、水平

D、方法

22、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A)。

A、乐器

B、曲目

C、方法

D、技能

23、教师应将学生(B)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

A、想象力

B、创造力

C、表现力

24、音乐(A)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A、课程评价

B、教学

C、教学准备

25、对(D)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经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

A、教师

B、教材

C、教学

D、学生

26、(A)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

A、定性述评

B、定量测评

C、形成性评价

27、(B)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量化评价。

A、定性述评

B定量测评

C、终结性评价。

28、学生的(A)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A、自评

B、互评

C、他评

29、(A)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A、音乐

B、艺术

C、舞蹈

D、美术

30、(B)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A、音乐体验

B、音乐审美

C、音乐感悟

D、音乐欣赏

二、多选题

1、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ABCD综合几个方面。

A、体验  B、模仿  C、探究  D、合作

2、音乐表现要素包括ABCD方面。

A、演唱 B、演奏 C、综合性艺术表演 D、识读乐谱

3、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包括ABC三个方面。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4、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ABC维度表述。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5、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ABCD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A、感受美 B、表现美 C、鉴赏美 D、创造美

三、判断题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3、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二是用乐器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5、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音乐与学生的桥梁。(√)

6、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7、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

9、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创造性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得以实施。(√)

10、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

小学音乐课标考试题 第2篇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三、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四、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心语 第3篇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 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 充满艺术激情, 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 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 尤其是课堂上的前十分钟, 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 而不应居高临下, 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教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 他们也有尊严, 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 这样, 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 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 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 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在课堂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 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 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优化教学结构, 勇于开拓创新

音乐是情感艺术, 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 使学生在唱中感知, 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如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 让学生当导演, 把歌曲编成音乐剧,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 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 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 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 活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辨析、创作想象等, 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 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改革评价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完一首新歌时, 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 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 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 并提供评分标准, 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 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 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 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 大多数教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 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 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 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组, 分组进行比赛, 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 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 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 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四、开阔音乐视野,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 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 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小学音乐课标考试题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 创新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尝试

21世纪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人们指出,必须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音乐既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赋予音乐教育更多的内涵,要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它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音乐知识,还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不断协调学生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掌握有关小学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必须重视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并欣赏音乐的美妙;其次,音乐能够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学习音乐的内涵和意义,就是不断地感受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学生在听《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当年的艰苦岁月,了解历史的来之不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最后,音乐能够以自身的方式去感染人,这是其他学科或者说是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重视程度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形势下,人们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我国对小学音乐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校或者教师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为了不占用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时间,学校常常会将音乐课放在下午的活动课上,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就不同地区而言,发展的情况都不一样,在那些发达城市或者发达地区,学校音乐课开展的效果较好,就农村地区而言,基本上得不到什么发展。

(二)师资队伍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

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学校、家庭,特别是升学压力等,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被语文数学等占据,这样,音乐教师就显得特别的匮乏,在某些学校,一个教师会担任所有班级的老师,有的老师为了减轻压力,就会选择半路出家。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显得特别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一)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下,音乐教师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则只是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必须积极的、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学习音乐,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大树妈妈》这一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设定,这样教师在对教学内容以及中心内涵展开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教师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对歌曲的曲调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二)为音乐教学设定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设定音乐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新时期,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不断创造音乐作品的物质情境、人文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四季童趣》这首音乐时,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的画面,然后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回忆在不同的季节自己都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

(三)不断的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的课时数是较少的,这样,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就会大大降低,为此,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指出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对相关的乐器进行添置,要不断地开发本校特色的音乐模式,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介绍《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母亲”的音乐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身与课本存在的差异,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必须在教育中积极的引入多元文化,这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形成尊重、包容、接纳多元化文化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实现创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靳丽雅.试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2]高文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

[3]褚荣剑.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

[4]邰代兄.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推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4,(05).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5篇

山神庙小学 唐晓玲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

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

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

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五、感悟: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6篇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己走过几年的历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基础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重学习评价的外在鼓励,轻评价功能的内在发挥。

本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少老师便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上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会越高,因而在音乐课堂上频繁出现了老师“号召”同学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棒棒,你最棒!”,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评价同学也只是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些表扬方式,使得音乐课堂上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十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外在激励,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时,都会视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但是长此以往,鼓励者会变成一种机械动作,被鼓励者也会习以为常,而起不到鼓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重现代技术的形式,轻师生自身潜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甚至上级业务部门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聘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性的开展教学,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学习过程,轻“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一位教师在执教唱歌课《谁唱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际效果地体现以听为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采用了先让学生听范唱两遍,接下来让学生跟琴模唱两遍,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小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一节课表现看来学生是能动起来了,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后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结果是只听见老师的琴声、老师的歌声,却不闻学生优美的歌声,更谈不上准确的唱准时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于老师对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导少,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表现。《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过分注意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四、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作用

据笔者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课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带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唱了整整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辨、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际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是音乐课教学的特点。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生主要是学唱歌曲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全面提高,甚至会有一些压力。通过参加培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知道并体会到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幽默风趣的老师要以轻松诙谐的形态和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能歌善舞的老师要以优美的歌声和轻盈的舞姿感染学生;键盘水平高的老师要以流畅的琴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调控能力强的老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音乐优质课的观摩,使我知道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因材施教,如对待活泼聪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待文静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赞赏;对待协调性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动作协调;对待调皮顽劣的学生,要扬长避短,既要发扬他们积极一面,又要采取机智的办法帮助他们转化。

由于知识的拓展、更新,社会的发展或家庭的影响,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最佳发展期,面一年龄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去研究学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堂创设新颖、活泼的音乐课,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各种音乐学习和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音乐课观摩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感,随着旋律来让学生说一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并用歌表演的形势来体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学院的林教授讲到的在音乐课导入这一个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故事导入、挂图导入、谈话导入、舞蹈或律动导入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低年级的节奏训练中,可以广泛采用“声势教学”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自身肢体的感受去理解节奏,表现节奏,使学生以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充分展示其音乐潜能。还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用简单的小乐器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3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体会 第7篇

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刚走上教学讲台,教育部正进行着音乐教学改革,同时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

经过作者的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例如: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本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于是,我也随着这个理念,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认为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避而不谈音乐技能,有时,也只是让学生随钢琴用闭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学生大声唱歌。然而,当教育局组织上公开课、开展教学班合唱比赛时,我的学生由于没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却无法表现,学生的审美就更不用说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又回过头,再次捧起《音乐课程标准》,才发现,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有局限的,甚至根本是错误的。

我想: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还是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可是,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呢?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需要应运而生,把新的教育理念有机地消化融汇到教材的实践与应用的各个环节,且实实在在的应用交代,是那么的重要。在当今,四、五、六年级的过渡性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的引领下,开始根据教材进行调整、增减、改编或自编新教材。在其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我采取的方法有:

方法

一、研究音乐作品

多唱、多听、研究音乐作品中重点表现的创作手法,音乐语言,以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如:我们三年级的音乐教材《天天好心情》

方法

二、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要可实施,可检测。

方法

三、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内容

★每个教学板块的学习内容有实效(环节目标明确)

★每个教学板块之间要安排合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方法

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要直接有效,注重趣味性,形象性,活动性。

★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注重音乐性,要用音乐使学生感动,而不是音乐以外的方式。

★教学设计要有充分的预设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根据下,我采用以上方法,创编了教材《阳光总在风雨下》,该教材我从当代小学生都是两代人的掌上之宝,意志较薄弱等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编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坚强意志和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音乐教材。这课以自强不息,命运抗争为情境主题。通过听赏和跟唱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蜗牛》、及了解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坚强。接着欣赏贝多芬《命运》的第一乐章,激发学生感受与命运抗争的情感,最后学唱《水手》,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感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情感。

在编教材的过程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深知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来整合教学教材内容;每一个教材应有明确的环节目标等。

可教材的编定需要在实践的教学中去完善,于是,我上了多次研究课,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评价和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环节目标明确

★语言也要精确、到位。

★情感层次要明显

★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形式应多样化等等。

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上一篇: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下一篇:稻草人读后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