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上课课件

2024-06-12

项目管理上课课件(精选6篇)

项目管理上课课件 第1篇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导学生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教学方法

1.讲读法、2.讨论法 3.探究阅读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听教学录音,疏通生字词,朗读全文。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屈原及《离骚》

2、简介“楚辞”

3、《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2、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

3、学生按照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4、集体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学)

2、请概括课文节选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议——展——评)

第一段 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段 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五、布置作业

“一线精炼”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第一段。

一、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一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一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一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一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2、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二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二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二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二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作者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作者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说明,他可以放弃仕途,但不能放弃操守,不能放弃他所崇尚的美德。

分析:

①、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

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检查的结果是“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衣饰“芳菲菲其弥章”,意志、信仰“余独好修以为常。”反省明志,斗志弥坚。所以应该明白,所谓反省检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带有假设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反省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出仕,且无法行其道,正是有了这种自己反省,才更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无悔的,才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②、这部分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一段述怀明志是“进”,后一段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2、第二段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3、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

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三、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议——展——评)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①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①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②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四、课文小结 :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 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项目管理上课课件 第2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播放录相)

2、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⑴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

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⑵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⑵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⑷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⑸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三、积累延伸 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⑷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项目管理上课课件 第3篇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容量大, 内容丰富

从我个人教高等应用数学的感觉看,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超大的实用性。毫无疑问,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能改善课堂环境, 提高授课效率, 增加教学信息量。而且课前播放多媒体教案, 可以方便学生的预习;课后翻阅课件教案, 可以轻松地复习。

2.省时

节约时间, 尤其是在学时数限制的条件下 (我们学校的高等应用数学课时是70学时, 概率统计与线性代数才30学时) , 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不过老师课外备课要花去很多时间, 精心制作多媒体这是上好课用好多媒体的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

3.直观化、形象化

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尤其是像高等应用数学这样的枯燥无味的课程, 多媒体课件的美观化是很重要的,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世界末日问题的表示, 数学与人生的描述等。

二、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

1.速度过快

速度过快, 通常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 推理、演算已经做好, 用估计很难把握。教师认为这内容太简单, 在屏幕表示清楚, 顺其自然地就讲快了, 但忽略了学生面对着这些内容是新的, 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太差, 反应慢, 于是导致学生难以吸收, 长时间上课进度较易变快, 学生较难跟上, 慢慢地, “学习问题困难”病就出来了。而传统上课讲、写、推理、演算、画图等都是现场表示, 时间充足, 学生有消化的时间。

2.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

利用计算机大量存储的特点, 教学内容由计算机包办, 一味增加授课内容, 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本大屏幕教材。于是, 有些老师就充当放映员, 这样对于那些教学不够认真的老师给了一个偷闲的好机会, 但是若板书教学, 老师必须把教材弄得比较透彻, 比较熟悉才敢给学生讲课, 一般人想偷闲他们都不敢为之, 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的教师啊!

在我熟悉的很多老师当中, 就有一些老师对着相应的课件念推导、计算、说明, 等等, 高等应用数学用这样方法学生是无法接受的, 甚至上课干脆搬了一把活动椅子坐在电脑前读课件的现象, 在讲台上转来转去, 显得屏幕本身倒是变大了, 可是我们教师本人变小了。尤其是像高等应用数学这样的推理性的东西, 老师更应该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写出来推理, 才讲得清楚, 让学生有个消化时间和准备的过程, 高等应用数学学习要的是精, 而不是多。

3.前后页不好衔接

对于一些开小差的学生稍没有认真听课, 某页课件上的内容没有明白, 弄得似懂非懂的时候, 这时老师可能已经翻到下一屏幕了, 学生老是一味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 却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感悟思考, 更不要说记录课堂笔记了 (我听课和上课观察, 全部用多媒体上课, 做笔记的学生不到5%) , 长时间的后果, 就是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对于传统板书教学, 在这一方面要好得多, 教师会把黑板分成4块, 第一部分是课题, 第二部分是结论, 第三部分是演算或推理, 第四部分是应用或例题解, 第一、第二部分一直保留到该课程下课。前面学生没有弄懂的内容可以在黑板上能够看到, 学习认真的同学可以继续把它弄懂再消化。

目前, 我院示范建设正在承担我校多门精品课程建设, 其中很多门课程涉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块内容, 请了很多专家教授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进行探讨, 但是进展不是很好。于是, 我们制定了《高等应用数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标准:“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较高的交互性, 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还应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 教学效果不能比传统教学效果低”及高等应用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的若干意见, 等等。几年来, 我们坚持的高等应用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如下:

1.注意调节进度和节奏

由于现代媒体的使用, 常常可以节省课时, 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顾操作和展示媒体技术, 应考虑到学生大脑反应速度与媒体传播速度之间的时速差以及学生瞬间思考与抄笔记的时间, 同时也要随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 根据情况对进度给予适当调控, 以达师生互动学习的目的。比如, 针对解决不定积分计算需要分析、猜想、尝试的特点, 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显示的方法, 有些内容可以先隐藏起来, 遵循“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合理选择呈现运算步骤的时间和顺序, 不要轻易将结果呈现给学生,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选取适当内容

《高等应用数学》不是所有内容都要用多媒体上课, 有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教学, 如二次曲面的形态状, 二元函数的极值, 定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偏导数的概念等用传统的讲述法比较抽象, 画简单的图形不足以说明问题, 而画图不清晰, 无层次很难表现问题。而采用动态的图形演示, 层次清晰, 颜色深浅显示空间的不同位置, 直观、具体、好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我非常认同专家教授的观点:屏幕+黑板的教学模式, 我们学院的多媒体屏幕放在黑板正中央, 正好遮盖住黑板, 这非常不利于教学, 这是其他学院应该注意的。

3.注意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 大多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黑板上无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动态地、形象地再现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 如函数极限无限逼近过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等, 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难懂的苦差事, 很好地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把分析与几何有机地融合起来, 学生利于理解和接受。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常规教学中, 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 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 师生有非预见性的互动, 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东西, 课件全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同存异思维的发展, 不利发展学生思维创新, 也不利于高等应用数学素质的培养。鉴于此, 在教学中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做: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等其他手段结合运用, 发挥各自优势, 以期达到最佳的平衡点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对于概念的引入, 可以结合动画、图形、尽量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对于定理的证明和典型例题的讲解, 则借助于另一半的黑板, 进一步讲解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高等应用数学》也可以如此通俗而生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也逐渐高科技化!多媒体应用于高等应用数学课件教学, 也越来越普遍被高校所应用, 各高校都争着引入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信息化成为现代教育的时尚, 并由此提高教学效果。网上流传的课件很多, 将其修改、补充、完善、为我所用, 也是资源共享创造效益最大化的所在。集体备课, 取长补短, 创造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最优化。现在大学《高等应用数学》课多如牛毛, 多媒体《高等应用数学》的教学能减轻高等应用数学老师的劳动强度, 这是我体会最大的。当然, 万物都遵循一定的度, 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是会产生巨大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周旺基, 符莉.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1) .

[2]廉莲, 汪令国, 吴王杰, 夏严.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03) .

[3]李健.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07) .

[4]刘迎春.浅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

[5]闫志琴, 刘行芳.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08) .

[6]李世武.论高校使用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0) .

[7]郭婧.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年文学家, 2009, (08) .

高等网络远程教育课件管理综述 第4篇

“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有组织的系统工程,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的教育。”[1]网络远程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教学过程主要通过网络来完成,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设计教学资源,然后将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开展网络学习,通过考核并最终取得学位。

进入网络远程教育的人们一般都是在职人员,他们需要学习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满足工作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工作完成更为简单、有效;另外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取得高等学位也是人们的一种渴望,网络教育的开展为他们圆了上大学的梦想,他们是现在远程教育招收的大部分生源。

2 教学课件管理解析

2.1 课件管理的内容分析教学课件的内容和类型十分复杂。现在教学课件基本都是视听领域的,应用到各种技术,基本上整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这些教学课件动态地呈现给学习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教学中应对教学课件进行良好的管理。

1)课件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所用的教学课件都是由教师或者专门的人员针对某一门课程设计和制作的。在课程讲授前,收集这些已经制作完成的教学课件,并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存储好,以备教学使用方便。通常教学课件是按照课程类型或课件类型进行存储的。

2)课件的发布和删除。课件收集和存储以后,要注意课件的发布。网络教学是按照一定的教育计划进行的,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跟全日制是一样的。某门课程的开始和结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开始时,发布教学课件到网络上供教师和学生使用;课程结束时,将教学课件从网络平台上删除,以便发布下一个教学课件。

3)课件的使用。教学课件的使用者主要是指课程的教师和注册的学生。学生登陆网络教学平台,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就可以开始远程学习。有些课件是要求学生在线学习的,有些则可供学生下载。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账号进入课件库进行检索,选取可供选用的教学课件。课件的使用需要加上权限说明,教师或工作人员凭相关证明进入课件库。

4)课件的维护和更新。课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维护,维护的方面有:查看课件收集和存储位置是否适当;查看是否遗漏课件;课件存储最好保存一个副本,以防硬件出现破损。课件的更新是指在课程进行之后,吸取学生的反馈,发现课件的不足,对其进行更改,包括课件设计的更改和教学内容的更改。更新要按照教学大纲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添加或删除。

2.2 课件管理的当前研究状况通过对远程教育课件管理的检索阅读发现,当前在课件管理方面基本还是作为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进行研究的,运用编程语言和软件系统对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开发新的资源控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管理,包括使用、维护、更新、检索资源等内容。

1)基于Web的网络课件管理平台。这个网络课件管理平台的核心内容是选择合适的课件制作工具制作课件,并把测试后的课件发布到Web服务器上,提供给学生在网上阅读或者下载。它的主要功能有课件发布、课件下载、用户管理、综合搜索。课件管理平台主要由课件发布模块、课件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组成。

这个网络课件管理平台是基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通过ASP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采用Access数据库和ASP脚本语言快速地构造基于B/S结构的应用程序,依靠这些软件和语言开发网络课件管理的平台。

2)基于JSP的网络课件管理平台。基于JSP开发的网络课件平台把传统的C/S模式的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分化,分解为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和一个Web服务器,表示层、功能层和资料层被分成3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表示层任务是向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接受Web的主页信息并进行显示;功能层的任务是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与数据库链接;资料层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和更新等。

这个课件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有:划分用户、管理教师、课件存储、课件查询。通过对功能的详细划分,详细列出系统登录、课件浏览管理、教师课件管理、系统管理、课件留言的功能和作用。

3)基于Linux的课件管理平台。这个网络课程管理平台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而开发的,由课件库管理、用户管理和考试系统管理3部分组成。在课件库管理中实现发布课件到服务器;对服务器课件进行更新;浏览服务器、本地课件库;对数据库中课件信息表的维护。用户管理要实现用户注册及访问认证、跟踪;各类型用户授权及权限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系统管理要实现数据库中题库的维护,包括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和考试成绩的管理。

4)其他。除了以上介绍的3种网络课件管理平台以外,还有诸如基于Web Service的网络课件管理平台、基于.NET的流媒体课件管理平台等,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2.3 课件管理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网络教学课件主要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学课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课件的管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①开始教学前,教师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教学课件,如果选用其他课件,就要对教学课件进行熟悉。熟练地掌握对课件的各种操作,包括课件的安排顺序、播放、暂停、重播等,然后将课件交给专门人员发布到网上。

②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课件的使用,教师要时刻保持与教学课件进行的步调一致,保证教学信息完好的传送。

③完成教学后,教师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或课下学生给教师的反馈,分析发现教学课件的不足,以便专业人员对其修改。

2)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①学生主要通过教学课件来学习知识,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平庸的课件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课件的制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制作出精良的作品。

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学习特点,对于接受知识的形态表现的能力也不一样。几个学生学习同一个教学课件就会有几个不同的效果,但是只要课件能适合大多数的学习者就是好的作品。

③学习课件之后,学生可能会发现课件中一些弄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及时地反馈给教授课程的教师,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也利于课件的改进。

3 总结

通过对网络远程教育课件管理等方面文章的研究,发现这些文章大都是基于某种技术来解释对教学课件如何进行管理的,其中有一些不足。

1)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阅读文献发现,关于网络课件管理的内容大都已经存在管理的范例,然后按照范例写出文章,而不是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这种类似范例的介绍好像只是单纯地告诉读者,应用这个系统会有什么好处和功能,而不能将其中共有的一些原理提炼出来,用于各种模式和系统之中。

2)技术多于原理。阅读文献另一个发现就是内容技术多于原理。如果从技术方面考虑,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系统或平台,就应该完整地把该用的技术、软件和语言编程全写上,以方便读者进行学习设计,单纯的只提几个软件和几句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从原理方面来分析,最好能从某个个性模式中分析出应用各种模式的共性的东西。

网络课件管理属于网络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反馈和应用到网络资源管理方面,这也是网络教学和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值得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来得到最优的管理和配置。

参考文献

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第5篇

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例

1一、教学目标

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

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图片。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

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是诸葛亮。诫,告诫,劝勉。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在原文处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

3.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结合注释和所学内容突破难点词句翻译。

(重点理解“修身”和“养德”;“淡泊”与“宁静”;“明志”与“致远”;“淫慢”与“险躁”等词语。)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三)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通过疏通文意,我们发现《诫子书》全文虽不长,但意蕴丰富。文章涉及了“君子”“志向”“才学”“宁静”“昔时”等多个方面,那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作者的核心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勾画思维导图。

结论:实现志向需“宁静”“淡泊”。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明确作者观点。

预设:作者重点围绕“静”展开议论,教导儿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恬静寡欲,集中精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明确了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积极作用,也是《诫子书》作者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四)结合活动,布置作业

明确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含义,那么要完成解说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了解语句出处。

(2)理解语句含义。

(3)了解写作背景。

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今天课后的作业就是查找“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为解说词组织材料,同时为理解此幅书法作品的现实意义做准备。

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例

2教学理念: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原因是。”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

五、背读课文

《泊船瓜洲》上课课件 第6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并且被两次罢官。

这一次,宋神宗又下诏恢复他的相位,希望他继续推行新法,然而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这首诗就写于他探亲回京的途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无情之春风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为对故乡情浓意切的诗人,却恰恰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里有自责,更有着人生的`无奈,还有着对前途的担忧。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能像春风一样“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遗的乡愁的自然的流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5分)下一篇:论文《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