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2024-06-0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精选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第1篇

为大力推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我镇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我校关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规划,按照我校新时期养成教育的设想,遵照县教育局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的文件精神,我校于XX年9月,在全校学生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

通过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我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活动中,我们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各种教育活动,且成效显着。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8月31日,我校组织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参加的会议,会上,在学习了局里下发的文件后,大家认真地领会文件精神,制定、讨论活动方案,并及时把活动方案下发给村小。

由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使我校的活动方案制定得时间及时、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且大家都能为活动献计献策,这是此项活动得以成功的前提。

二、教师积极主动 为活动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工作布置以后,全校教师能够积极响应,及时制定本班级的活动计划,并把项目落实到学生,使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

(一)XX年9月3日上午,我校全体师生聚集操场,举行了主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上,校少先队大队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题目是《民族精神永远属于这个伟大的民族》。

(二)XX年9月6日和9月7日,利用每天的第七节课时间,各年级开展了学习英烈事迹活动,班主任老师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材料,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部分同学上交了学习体会文章。

(三)XX年9月11日,各班召开了以“尊敬师长,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作为新学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自身修养。

(四)XX年9月11日-9月14日,由音乐老师负责,在各个班级中教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歌曲。

(五)XX年9月10日-9月14日,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利用图书室,组织学生阅读弘扬民族精神的书。

(六)XX年9月14日上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小兵张嘎》、《大决战》。观看之后,学生写出了观后感。

(七)XX年9月18日,全校师生开展了以“牢记历史,奋发图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选出六年一班赵海彤同学的演讲《九一八——历史上的今天》为一等奖,六年一班陈舒宁同学的演讲《不该忘记的血泪史》为二等奖,还评选出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八)XX年9月17日-9月21日,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爱我家乡,建设幸福松原”为主题的少年书信活动,已有赵海彤等很多学生写出了“爱我松原、建设松原、发展松原”题材广泛的书信,并形式多样,内容感人,赵海彤同学的现代诗歌《追梦》受到了一致好评。

(九)XX年9月24日-9月28日间,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体验劳动及志愿者活动,活动成效显着,成果喜人,做到了学校满意、老师满意、家长更满意。

(十)XX年9月28日,在高年级学生之中,开展了以“做文明有礼xx人”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学生的兴致高涨,所办之报形式新、题材广,具有阅读价值。

三、师生情绪高涨 为活动的延续积聚力量

此次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项活动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切实提升了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说,我们完成了一次颇具规模且立竿见影的思想道德大课堂教学,然而,至此这堂课还没有结束,全校师生仍然沉浸在思想道德建设的熏陶与激励之中,并融汇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四有”新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第2篇

一、组建网络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校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很有意义。通过学习既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又加深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政教处专门负责,形成了以校级领导为龙头,政教处组织实施,以班主任为骨干的领导机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营造氛围

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风校风,是活动得以深化的契机。为此新学期伊始,学校政教处制订了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结合今年庆祝建党90周年,充分发挥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升旗仪式、校园网的作用,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并在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小使者”。学校在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学生会干部每天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检查,促进了学生文明意识的提高、爱国情怀的提升。

三、搭建平台

1.课堂渗透

我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要求全体教师将民族精神渗透于各科的课堂教学之中,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2.观看影片

根据我校活动实施方案,我校于9月份先后组织全体学生在我校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建党伟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在此次活动中,学校要求语文老师指导各班学生精心构思,认真撰写观后感,并组织学校文学社的辅导老师对上缴的观后感进行严格的评选,并将获奖作品在校宣传栏公示,供全校师生赏析。通过比赛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并把这些优良品质付诸行动。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操得以陶冶,品质得以提高。

3.主题班会

各班根据学校政教处的统一布置,先后以《老师赞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强化了尊重老师的思想品德,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培育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4.板报评比

各班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精心设计板报,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旋律,宣传阐释民族精神,为开展好此项活动营造深厚的氛围,并通过自己的笔、自己的手设计、排版黑板报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5.社会调查

我校围绕“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六个专题,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踏入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师生亲身体验到了祖国、家乡山河的壮美,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的步伐与豪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第3篇

1 高校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

民族精神是指产生和蕴藏于一定民族的个性或群体之中, 热爱、忠诚和报效祖国和民族, 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 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重要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规范。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高校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必须加强对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1.1 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精神等。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爱国主义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 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高校开展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国家意识, 将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牢固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 自觉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1.2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勇于斗争、不怕牺牲;从建国初期的不怕封锁、自力更生, 到新时期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 到江泽民同志倡导的“五种精神”, 到胡锦涛同志强调“两个务必”, 无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象征。高校开展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树立勤奋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成才意识, 要培养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 才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1.3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不论是在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救亡图存时期, 中华民族都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传统, 以此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激励着中华民族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 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往直前。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 增强学习紧迫感和使命感, 增强拼搏意识, 使大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4 团结统一共同繁荣精神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盼统一、讲团结、谋发展、求繁荣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 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历史的经验和自身体会中得出的必然选择。新的历史时期, 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精神更具时代意义。高校要努力培育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观念,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大汉族主义, 让“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观念深入学生之心。

1.5 爱好和平放眼世界精神教育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把自己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 实行对外开放,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加快自己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特征。高校应大力开展爱好和平精神教育,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和协调, 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 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分析国际形势, 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把握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使学生成为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

2 高校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相互激荡, 文化竞争异常激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高校是塑造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必须加强领导, 通过各种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只有弘扬民族精神, 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 使创造力迸发出来。发展先进文化,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 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发扬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任何民族精神皆源于该民族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宝库, 既是中华民族推动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厚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和国情教育, 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特别是要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光辉业绩;要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 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对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的文化加以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 引导学生同民族虚无主义、民族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 使学生保持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积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促进民族精神创新发展。民族精神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 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质上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因此, 高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的优势, 要立足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善于概括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宝贵精神, 更要不断提炼和概括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的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应教育学生在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学习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之长, 汲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使一切能够为我所用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去。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创造全员环境和各方面团结协作的整体氛围, 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直接担负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就能让学生培养文明之举, 塑造高尚灵魂,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所以, 高校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校报、电视台、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要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升国旗仪式、人文论坛、科技文化节、文艺晚会、体育赛事等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要渗透民族精神;要精心设计人文景观、布置校园环境, 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 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播放相关电影、电视片有意识地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利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 到落后地区进行“三下乡”活动等一切教学途径和资源,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本身具有接受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 注意引导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 在参与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如大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树新风”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并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 在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的内涵。

3 结语

高校在注重加强大学生自身德行修养的过程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要大学生全面充实自己, 不断提高个人社会化的程度, 进行人生定向和人格完善;二是要使大学生达到高校大学生品德规范的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党, 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自觉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再度复兴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龚学增.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第4篇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日前发出通知,开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第6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通知指出,活动分为“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感受祖国变化”、“我为祖国服务”3个部分,各地中小学要在秋季开学典礼中正式启动该活动。在“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部分中,各地要认真组织师生收看讲述新中国建立历程的专题片;积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到中小学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组织中小学生收集、整理、宣讲家乡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烈故事。在“感受祖国变化”部分中,各地要充分利用反映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的《形势教育大课堂》系列专题片、新中国60年成就宣传图片、《共和国成长的故事》读本等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以作文、书画、摄影等形式描绘祖国、家乡建设成就。在“我为祖国服务”部分中,各地要组织中小学生本着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积极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活动体会或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6日)

上海:多数学生对目前的假期生活不满意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少孩子抱怨,除了在家看电视、上网,就是玩电子游戏,想出去玩却不会玩,只能蜗居斗室。

“目前你假期生活的主要活动是什么?”320名被访学生中,280人选择做作业,272名孩子参加业余补习。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中排名居前的是看电视、上网和睡觉,不少孩子暑假“宅在”家中,“虽然一个人呆着很无聊,但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好玩的”。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目前的假期生活不满意。不少学生反映,很想痛快地出去玩,但缺乏场地、缺乏伙伴。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两点一线、学习至上,由缺乏休闲时间发展成缺乏“休闲自主权”。静教院附校调查显示,学生暑假活动由家长做主的占58%,由自己做主的占36%,共同商议决定的6%。家长往往担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督促孩子多花心力与时间在学习上,认为玩是“浪费时间”。不少孩子只能跟着家长的安排走,长此以往,即使暑假有时间,也不知如何安排,百无聊赖。

(新华网2009年7月9日)

石家庄:就近得指导 构建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体系

在石家庄,18岁以下青少年一旦有心理困扰或问题,都能就近免费获得指导与帮助,这得益于该市构建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07年,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投资200万元,建立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之后,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建设26个县(市、区)心理维护分中心和190个学校心理维护工作站。在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建有心理咨询网,设有两部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以及心理测量、情绪疏导、综合访谈、音乐辅导、生物减压、物理治疗、沙盘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辅导、催眠放松辅导、团体辅导10个功能室。两年来,市级中心已接待咨询和来访近5000人次,通过对1900名来访者跟踪调查,85%以上的人对所获得的帮助表示满意。

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建设过程中,石家庄市的心理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校校有师资,班班有辅导,生生有档案”。各学校不断创新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有的编演“心理情景剧”,有的举办“心理活动沙龙”,都深受同学们欢迎。

(《光明日报》2009年7月23日)

赵骏:青少年财富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青少年在财富获取、财富支配、财富意识和财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现实的冲击、家庭教育的偏差与学校教育的缺失等。为此,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进行财富观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富意识培育、财商价值观教育、财富品质培养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教育者需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财富观。首先,抓住两个关键环节:要教育青少年学会控制对财富的欲望,特别是购买欲和享受欲;要在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进行零花钱教育。其次,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学校要开展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实践活动,使全体青少年普遍接受锻炼;家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锻炼;贫富家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使他们从小明白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从而真正理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再次,社会传媒要正确引导。一方面,要净化媒体风气,以符合时代精神的主流财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财富观,以振奋人心的财富故事激励青少年,以健康向上的财富人物引导青少年,倡导科学地看待财富、正确地获取财富和理智地支配财富,为青少年健康财富观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媒体尤其是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媒体应进一步关注和强化青少年财富观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5期)

王玮:当代中国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道德修养具有不同的境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道德境界的宝贵思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可将道德修养划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社会道德底线境界。社会道德底线境界是最基础的“好人”或“常人”境界,是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是道德的大众层,它囊括最广人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大多数普通群众,因而是道德的基础层。第二重境界:社会主义道德境界。社会主义道德境界是“贤人”或“君子”境界,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境界,是道德的先进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层,其道德主体是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等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他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第三重境界: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共产主义道德境界是“圣人”道德境界,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的境界,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理想境界。处在这一道德修养境界的人是道德的楷模层,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实际引领者和勇于实践者。深入研究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我们分层实施、整体推进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冯铁山:德育的诗意与诗意德育的建构

诗意德育是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与理论根据,是进行诗意德育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实践操作的基础。在工具理性的视阈,德育成为社会规则教化的同义语,丧失了应有的诗意魅力。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审视,德育的诗意实质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人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向善化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化。所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诗意德育,就是要从本体论的高度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采用富于魅力的言说方式,创设浓郁的诗意激情的氛围,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德育的诗意,并能够自主地诗意德育建构,从而让我们的德育富有生命的质感和活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第5篇

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让学生了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利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实际行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二、活动主题

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对象

辛冲一中全体师生

四、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江小华 王炜t

副组长:各年级组长

成员:全体校委成员及班主任

下设活动小组办公室,以靖梅青同志为主任

五、活动内容

1、认真组织教育《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开学初,我校结合《开学第一课》相关内容,各班召开安全教育专题会,从行车安全、消防安全、突发事故安全等方面,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全校动员,深入开展学生避险自救知识教育和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会了学生一些避灾常识和技巧。

2、落实好课堂教育教学。我校语文课程结合第一单元“生命的颂歌”对学生进入“珍爱生命”的教育,提供抗震救灾中的闪光画面,让学生写作有关“坚强”“信念”方面的文章;政治思想课程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有效作用。

3、组织班、团活动。我校每周召开班、团活动,广泛宣讲英雄少年优秀品德和抗震救灾精神,运用绘画、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歌颂英雄少年优秀品德,学习英雄少年事迹,弓背学生脱离险地的林浩,废墟下唱歌的刘全都深深动了同学们的心,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4、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利用开学典礼、中秋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国庆节等重点时段,组织学生开展以普及文明知识、实践文明行为和展示文明成果为重点的系列教育活动,借助广播、板报、校刊,引导广大中小学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增强道德意识,践行文明规范,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和文明形象,努力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人。

5、开展献爱心教育活动。我校重新展示,今年5月25日“大型募捐抗震救灾”活动图片让学生重温往事,让新学生感受师生及社会人士火热爱心,并让学生饱含深情写文章《灾区朋友,我想对你们说》采集成册。

6、学习、宣传教育部《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中孩子们的感人事迹”之一》和中央文明办《英雄少年》,鼓励中小学生撰写感言评论、心得体会。我校通过努力挖掘抗震救灾中的民族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我校将精彩片断,精彩语言,剪辑成册,有的在黑板报、墙扳上长期展示。

7、开展“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9月19日,我校邀请学生家长近800人来校与教师座谈,并请专家岳虹讲解有关教育孩子成才的报告,邀请《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现场观看。专家与家长进行现场交流,学校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主动介绍了我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家长充分 肯定,专家讲演得到家长一致好评。

8、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尽管农村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差,但我校坚持将“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活动方案 第6篇

活动方案

2009年9月是教育部与中宣部等确定的全国第6个中小学“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2009年“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本民族精神月活动主题是“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宣传教育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做好弘扬与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道德实践教育等三方面工作。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1日

主要内容:

(一)“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民族精神”活动

1、观看“英雄少年—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听录象(9月19日中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收看,有多媒体的班级直接在视频上观看(键入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即可)。

2、各班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让学生了解四川等地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现状,了解全国各地捐助灾区的情况,掌握党和政府在抗震与灾后重建中做出的英明决策,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

3、利用班队课开展向灾区学生写一封慰问信,做一张爱心卡。(9月25日之前7——9年级各班上交一封慰问信和一张爱心卡,信统一发送到白小学生处邮箱。)

(二)推进奥林匹克精神教育

1、各班可利用班队课时间重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精彩盛况。

2、各班利用黑板报、墙报向全体学生宣传教育广大运动员展现出来的努力拼搏,勇争一流,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目标前进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学生要用辨证思维看待问题,既要尊崇体育运动场上成功的英雄,又要重视虽经拼搏却榜上无名的失败的英雄。(9月26日中午检查各班黑板报)。

3、大队部利用橱窗辑录各类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的运动员在运动场内外奋斗、拼搏的事迹、图片,以此教育学生深刻感悟成功来自于拼搏,成功来自于坚持的道理。

4、既要培育广大学生对于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容登金牌榜首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金牌首位”与体育强国的辨证关系,明确真正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与参与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弘扬方式,对体育强国最恰当的诠释,教育学生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积极投身大课间活动等体育锻炼活动。

(三)纪念抗战胜利爱国主义教育

“9·18”是国耻日,“10·1”是国庆节等,各班均可进行有机整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牢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与耻辱,以及浴血奋战,浴火重生后的坚强伟大,并明确“忘战必危”和强民富国是立国之根本的基本道理。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

1、9月9日起在浙江经视频道18:30分播出的反映抗战题材的精品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班主任可以通知学生看。同时也可以建议学生看《亮剑》、《功勋》、《杨靖宇》、《太行山上》等一系列反映抗战题材的优秀作品。

2、大队部在9月18日国耻日,在集会时进行动员,宣传,班主任也在班级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

3、建议黑板报也可以出这个内容,发动学生做抗战题材的小报,每班上交2张。(9月29日上交学生处)

3、各班可因地适宜开展其他教育活动。

三、领导小组:

组长:王振国

副组长:王呈祥

成员:马玉清耿绍灵郑春峰

希望各班要注重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认知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榜样示范和环境熏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个性发展中了解、体验校园文化,感悟、认同民族

精神,从而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09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动方案

王明口三中

上一篇:文联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下一篇:意大利签证派遣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