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读书范文

2024-05-17

大学如何读书范文(精选10篇)

大学如何读书 第1篇

这个我有点经验,大一的时候去应聘到大二做部长招人,经常问的问题会是自我介绍、优缺点、我们为什么要招你等等。

第一点,就是要自信,举手投足要自然,响亮、大方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你要充分说出自己的优势。

第二点,就是要诚恳,不能自负,面你的往往是部长,也就是学长学姐,他们希望要的是能够听从他们的人,所以自信的同时要足够谦逊,表达自己渴望社团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三点,就是注意细节,比如服饰要得体、手机调静音,进门要敲门问好等等。学生会面试其实没什么的,放松心情,表现出自己就好了~~~加油~!—

大学如何读书 第2篇

关于大学校园年轻人读书状况的调查屡见不鲜。大学校园,本是知识汇集、才俊荟萃之地,但大学里的年轻人,读书现状堪忧。根据一项在武汉七所部属高校完成的青年人阅读现状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有困惑但不知该读什么书、不知从何种渠道有效获得目标书籍;同时,近半数受访者坦陈,不知如何读书,希望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书分两种。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读谋生的书,那不叫读书,可以叫学习。我说的读书是养心、谋心。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养心之法莫如读书。大家明白了读书无用,就是真读书了。

韬奋新闻奖得主韩小蕙: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要读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书。”这是一种读书的窍门,大学生要“啃”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书。它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读晦涩难懂的书是一种挑战, 只要熬住了,坚持读下去,就有豁然开朗的时候。读书不能赶时髦,对于流行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选择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书来读,这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对文化命运的体味。

韩小蕙:读书要有线有面有规划,专业书籍就像“一条线”,应该最下功夫。而经典书籍就是“面上的东西”,是我们理所应当要重视的。读书不能和专业抢时间,我的很多书都是在车上、飞机上读完的。

别迷信指定书目

周国平:经常碰到有人说你给我开一个书单吧!我说没办法开,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本好书,对你来说却未必。要说个人阅读的话,我觉得那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趣味的问题。

大学读书的最佳方法 第3篇

1. 理性阅读。

应当了解阅读, 并在清楚阅读目的后乐在其中。不要以其他人都不去读书为理由而让自己也不读书。

2. 定个时间。

如果坚持每天同一地点或同一时间开始阅读, 阅读的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强。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读书地点和一个心情兴奋的读书时间。

3. 准备只读一次。

一些读书喜欢半途而废的学生常常会想:“这只是第一遍, 以后可以再读一遍。”而其后却很少会给再次阅读留有时间。

4. 利用标题。

题目, 章节标题, 总结以及任何重要说明都提醒读者应该注意那些作者认为非常重要的观点。

5. 关注书籍的结构。

任何书籍之中都有作者不得不说的部分。当你在阅读时, 问问自己:这个论点 (情节, 故事) 是否得到了发展?为什么这个观点要这样安排?它的作用什么?随着你对作者观点排列顺序理解的加深, 你将更加容易理解这些观点。

6. 选择思考模式。

不同的阅读材料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方法。当你在阅读课本时, 重点在消化其中的基本概念。在读文章时, 可能要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在读小说或是史诗时, 也许只需要分析人物性格或是了解情节。

7. 保持正确的速度。

不同的阅读同样也对应着不同的速度, 好的阅读速度应是慢到能完全理解所说的内容, 但也不要浪费时间。

8. 带上字典。

对一个关键词的错误理解会影响你此后对作者意图的把握。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带一本字典。

9. 做好记录。

最好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或是单独的word文档来记录你的阅读心得。那么以后你很快便可以看上一遍整理过的文档。而划过重点的书可能会显得杂乱。

10. 不要急。

大学如何读书 第4篇

其实,大学抢优等生源的做法不只是国内独有,国外也有,就连世界名牌大学云集的美、英两国也不能幸免。不过他们的斗法是笔力。有的广告虽有大学间彼此的挤兑与贬损,但火药味并不浓烈,倒是非常幽默有趣,看后令人开怀解颐。

先来欣赏几所美国名牌高校的招生广告。

哈佛大学: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别轻信媒体!我们不是最喜欢拒绝人的学校!最没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别去申请麻省理工!申请我们这儿吧!相信我!即使两万多名申请者中我们只录取9%,还是申请吧!顶多邮箱里多出薄薄一纸拒录信。来吧!让更多的申请者来吧!这样我们的录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

斯坦福大学:哈佛算哪根葱?加州是我们的地盘。你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申请吧,万一中大奖也说不定呢。

哥伦比亚大学:我们可是纽约市区最靓的地方,可我们的录取率只有10%哦。幸好,被我们拒录了,你还可以去纽约大学,那里的人都是被我们拒绝掉的。

再来看看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徽中央同样都有一本书,只是前者的书是打开的,而后者的书是合上的。因此,牛津大学招生时就利用自己的校徽做文章,说剑桥大学是不读书的,书都没打开,只是拿来装点门面的;而剑桥大学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击:牛津读书太慢了,我们都学完了,把书都合上了,他们仍打开书在慢腾腾地看呢。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第5篇

——1.怎样才算“卓越”

翻开第一章,‘林恩的课就像“通向历史伟人和历史运动的神奇旅行”、“拉尔夫.林恩会以他全部的聪明才智,不停地教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一想到,我就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会让我对未来充满更多的希望了”’。读到这些话语,我的内心激动了,第一个念头:我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第二个念头: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努力,最接近拉尔夫.林恩,成为像他那样的好老师?

“优秀的教师不断出现,他们影响了学生的一生……,他们的洞察力随着他们的去世而不复存在,后代必须重新发现他们推动事业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读这本书的目的:重拾这些智慧的碎片,去发现碎片中蕴含的前人留下的财富,进而找到我们推动事业的能力。

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上她的课比上本校任何其他老师的课学到的都要多” 他们的大多数学生对他们的教学非常满意,并从中受到激励而继续学习。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更在于教师在智力和教育两个方面均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并使他们产生希望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

违反不伤害原则:

1、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非常糟糕,下课后他们就不大可能继续学习,甚至不大可能记住他们本该从那节课上学到的东西。

2、老师威胁的惩罚或增加额外繁重作业,会使学生因为此种经历而受到身心伤害,让他们对所学科目产生厌恶情绪

3、若老师是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就违反了不伤害原则

学生不是谈论他们必须记住多少,而是他们最终理解了多少。有些学生说:“课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甚至融入了他们了他们的思想”,学生形成多重视角,增强了考虑自身简洁的能力,他们努力靠自己来理解各种概念,师徒运用自己碰见过得概念和信息来做逻辑思考。

两种学生的评论:

1、需要完成很多作业,老师督促把它完成,老师认真而且公平;作业覆盖了将会在考试中出现的所有内容,而且老师从不使用我们未曾见过的问题来对我们进行突袭。

——这组学生强调“课程上取得的成功”,因为老师帮助他们达到了这一目标,所以对老师高度赞赏。

2、谈论他们如何能够“将许多事情进行整理”或是“是许多事情进入”自己的大脑。强调学更多的东西,谈论调换主修课程,这样就可以到某位特别的教授门下学习,而且他们对自己位置的领域感到敬畏和着迷。有位学生解释道:“我选这门课之前,以为一切都会墨守成规,但后来发现这门课太让人兴奋了”、“他(老师)不仅叫我们如何解决问题,而且帮我们对问题作出思考,这样,我们靠自己把问题解决。”“我不是只是是记材料,我必须对论点和论据进行思考”

——这组学生暗示了老师对学生的持久影响。

关于学生评价:

问题:学生评价对鉴别优秀的教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1、要问对问题。例如,问教师表现力和热情的问题,不如问听众学到了什么的问题,后者才是识别优秀教学的一个决定性的要素.两个问题:1)教学对你的学习有多大帮助? 2)所修课程对你的智力发展有多大促进?

2、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老师是否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智力发展?

对于学习某门具体的科目意义何在,学生并非总有精到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学生的打分来断定某个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是否达到了本研究所要求的高水平.结论:

1、最优秀的教师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杰出的教师要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但卓越的教师不在于他出版了多少专著以及他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掌握的基本与那里和组织各种概念,目的是为了别人能够使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去构筑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他们懂得如何简化和解释复杂的学科,如何以令人振奋的洞察力切中事物的本质,评价其质量。一句话:能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的能力。

2、如何为教学做准备

卓越教师把讲课、讨论、解决问题和其他教学要素视作严肃的智力上的努力,要求苛刻,意义重大。

3、他们对学生的期望:

避免更课程随意链接的目标,而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思想和行为的目标。

4、如何教学

努力创造一种我们称之为“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解决有趣的巧妙的或者重要的问题,完成激励他们去努力掌握概念的真实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反思他们的假设,研究他们针对现实的思维模式。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教育有一种控制感。

5、如何对待学生

对学生坦诚以待,非常大方而得体地对待学生

6、如何检查自己的进步和评价自己的努力

要做的事:

1、学习;关注“福克斯博士实验”

大学如何读书 第6篇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其实就是读精神,读书其实就是读灵魂,读书其实就是读自我,所以我要说让读书伴我度过大学时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读书技巧之如何做读书笔记 第7篇

1、以为买了就等于读了;

2、读了目录和前言就以为懂了;

3、匆匆一目十行,一小时就可以翻完一本书;

4、觉得大多数书籍没有新意觉得作者很水;

5、更喜欢杂志而非书籍,已经很久没有看超过300页的书籍了;

6、很少做读书笔记了;7、更喜欢网上阅读、搜索阅读、浅阅读。读书养眼养心。

如果身有同感的话,就说明你还不太会读书,学习啦小编今日介绍一下读书技巧之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技巧:“读厚,读透,读薄”三阶段。

1,先看目录,掌握书的结构布局,心中有数。

2,细读。研读每句话,做读书笔记,重点记录或做记号,将书读厚。

3,重读,把握布局,按条理记忆重点,不断消化吸收,将书读透。

4,粗读,强化布局,强化重点,形成逻辑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将书读薄。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

2.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3.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

4.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

做读书笔记的另外几点经验:1,边读书边做出记号,哪些是难点需要反复读的,哪些是精彩需要记忆的,哪些是今后要运用的;

2,将读书感悟、联想随时地、简要地记录在书籍内容旁边;

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第8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方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认真去学当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摆脱无从下手的现状, 学生便会无师自通, 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一、快速浏览, “狼式读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视野。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 匆匆翻页, 颇似“狼吞”。如果所读的文章是略读之列, 只需了解, 无须研究, 那么就可以采用快速浏览的“狼式读法”。当代学者刘叶秋先生对读法深有心得, 他认为, “略读要博采群书, 浏览涉猎, 目的在于求广求多, 扩大知识面。遇到不懂的地方, 不妨跳过去, 继续往下读。若读小说, 只要了解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即可。对于略读文章采用“狼式读法”, 关键在于胸中有目标, 学会提纲挈领, 有的放矢。若读散文要特别注意作者反复吟诵的语句, 如读《白杨礼赞》, 作者反复吟诵的是“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抓住了此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点, 咬定它不放, 思考赞美的原因, 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行文思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白杨树自身的形态不平凡———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不平凡。这样就会从文章的形式到内容、情感一下提挈起来。若读议论文, 就要特别关注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如果抓住它不放, 顺藤摸瓜就会弄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以及所用材料的作用。如读《谈骨气》, 如果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寻找理由, 就会发现作者运用孟子的话是从三个角度阐释观点, 三个典型事例是从三个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如果读小说, 就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 情节, 人物。学会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 并注意情节变化, 人物性格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会把握读小说的一般规律, 迅速找准坐标, 提炼出有效信息。如读说明文, 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读书既能够做到博览, 又能够篇篇有收获。

作为一般了解的文章, 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呢?浏览之前首先要思考题目, 明确作者要写什么, 表达怎样的观点或情感, 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达。读完后胸中要装有文章的框架, 明白作者的情感, 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读《白杨礼赞》, 如果用浏览法就要理清思路:作者行文的脉络——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白杨树自身的形态美——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美, 三层内容层层递进, 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西北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如果是浏览式阅读, 只需读完后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二、边读边思, “牛式读法”

明朝理学家薛宣明确指出, 读书不寻思, 如迅风飞鸟之过前, 响绝影灭, 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 要作何用。惟精心寻思, 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 反覆考验其理, 则知圣贤之书, 一字一句皆有用矣。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 还要有独立思考和筛选的习惯。不但要细嚼慢咽, 而且通过反刍, 再加以精磨详研。读书时除了要按照文体特点有针对性的筛选外, 还要学会边读边思, 有所发现要及时作出圈点, 有了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有了思维的火花及时提笔记录, 读过的书要在旁边留下自己思维的轨迹。如可以圈点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的地方, 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 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可以写出自己发现的值得肯定的点。这样筛选过的文章, 抓住关键处细细品味, 就能够把薄书读厚。如果自己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 就会领悟他的思想。

三、熟读精思, “猫式读法”

中学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要让学生反复诵读, 反复领悟, 读熟, 读懂, 读透。每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识读 (认识字词, 整体感知) , 解读 (理解内容、主题、文脉、思路) , 赏读评价 (学习语言技巧, 谈看法, 提问题) 。读的时候不要先看参考书, 不要依赖或盲从老师的讲解, 而要坚持自读、自解、自悟、自得。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 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 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 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 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 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 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 像这样专靠自己, 才能养成好习惯, 培养真能力。宋朝哲学家朱熹所说的那样,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即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读的重点在于‘通’:融会贯穿, 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 不懂得的词, 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 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 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向别人请教, 不耻下问, 一字为师。懒怠因循, 不求甚解, 是不行的。

如何变“读书日”为“日日读书” 第9篇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从1996年开始举办首届庆祝活动,之后每年的4月23日都定为“世界图书与出版日”,后来,世界各国在庆祝这一节日时渐渐将其简称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冰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克斯尼斯、哥伦比亚小说家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一天向对社会文化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的伟大作家和他们的著作致敬,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去发现读书的乐趣。

日前,记者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举行的“迎接4·23世界读书日”市民读者大游园会上看到,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展”、“图书封面艺术设计展”、“电子图书DIY和掌上阅读体验”等一并与成都市民见面。

如何在新形势下满足市民“日日读书”的精神需求,成都市从4月1日开始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政府引导是推进读书活动重要因素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文明传承和民族兴亡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

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毛大付介绍说,作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培育城市文化灵魂的有效手段,全民读书活动是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3年规划的重点活动。从2006年起,成都市已连续开展了两届全民读书活动,极大激发了市民读书热情,对提升成都市文化软实力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成都市全民读书活动将以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北京奥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阅读·文明·进步这个主题,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在活动中注重实效性、全民性和参与性,鼓励市民将阅读需求与社会文明和个人进步结合起来。”毛大付说。

成都市全民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何华章表示,“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对于提升民族整体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努力,使成都成为一座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主要休闲方式的文化之都;使成都全民读书活动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群众文化盛事”。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马国仓对成都市政府牵头组织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做法表示赞许。他认为,国外经验表明,在读书活动开展较好、市民阅读率较高的地方,政府引导和领导重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针对性的展示推荐活动对市民阅读进行引导

从“凝聚着人们的血和泪、爱和憎,深深影响一代人”的《天安门诗抄》,到“为国家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的《大国的崛起》;从改革开放初期引发知识界“弗洛伊德热”的《精神分析引论》,到标志我国内地进入出版业全球化新时代的《哈利·波特》系列……读者游园活动中的“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图书回顾展”吸引了大量游人的目光。

在另一侧的“中国出版关注百年奥运展”,记者看到,《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心中的爱》、《百年中国奥运》等图书纷纷亮相。据介绍,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以奥运为主题的畅销书籍,内容涵盖奥运历史、奥运精神、奥运人物和奥运艺术等。“奥运是一次全人类的盛会。作为成都一年一度的读书活动,将全民奥运和全民读书结合在一起,令人兴奋而惬意。”在现场,一位读者忍不住大呼过瘾。

毛大付对记者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细致比较和筛选,他们向读者展示推荐了30年来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对中国发展进行梳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今年也是奥运年。他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图书推荐活动,向市民传递奥运知识和奥运精神,鼓励引导市民积极投入到奥运中来。

作为沟通出版商和读者的桥梁,图书销售商担负着精选图书和将精品书籍推荐给读者的重要职责。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天府书城业务主任刘刚告诉记者,公司在成都市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基础上,还主动挑选具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精品书籍,在活动现场对市民购书进行引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近年来我们国家每年出版的图书近25万种,可谓浩如烟海。一位读者即使用尽毕生精力恐怕也难以读完一个月内出版的全部图书。”马国仓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等相关部门和机构挑选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品图书,对市民进行导读就显得很有必要。成都市向读者开列推荐书目和开办主题图书展的做法值得借鉴。”

改革教育理念,营造阅读环境,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人的早期阅读经验对一生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推广阅读的重点人群应该是中小学学生。”

“读书真的很快乐。”本次读书活动月中被评为成都市“首届读书小明星”的牟子超说,他也以自身经历倡导全市中小学生“在读书中寻找快乐”。据介绍,今年读书活动月期间,成都市将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以愉快的心情汲取书籍里的养分。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宿仇多年,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一次他混进凯普莱特家的宴会,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伴随着读者的讲述,在读者游园活动现场,由模特扮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根据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不断摆出各种造型。除《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外,《三国演义》、《神雕侠侣》、《哈利·波特》等中外文学作品的著名场景也通过模特们的COSPLAY式扮演得到了再现。这些展台前都围满了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中小学生。

此外,读书日主题拼图、智力填字游戏、亲子卡通乐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木偶戏表演,以及《傲慢与偏见》、《简·爱》等电影,也让小观众们过足了瘾。

“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调到丰富,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青少年的关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筹划这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将青少年从枯燥呆板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最直观的形式,了解书籍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吸引他们重新回到书籍世界里‘快乐读书。”

“从国际上看,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把培养青少年阅读作为培养新公民的主要任务。”柳斌杰表示,“我们一方面要改革教育理念,将青少年从为学习而阅读中解放出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要营造阅读环境,包括开展阅读促进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阅读,增长知识。”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形成个人、家庭和社区读书联动

据了解,本次读书活动月还开展了图书推荐活动。通过“老师向同学推荐一本书”、“同学向老师推荐一本书”、“孩子向家长推荐一本书”等活动,营造师生同读一本书、同学同读一本书、父母子女同读一本书的读书氛围。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家长向他们的同事和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并不断延伸扩展,从而使阅读成为市民自觉的精神追求。

马国仓说,成都市开展的图书推荐活动科学而有新意。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再由家长影响身边的同事,将读书活动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这种做法将实实在在推动社会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在成都郫县德源小学里,几名同学正围拢在“亲子共读小报”展板前阅读点评。据介绍,这是学校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的一项。德源小学校长杨跃箭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我与父母共做一份小报”、“父母见证我成长——个人作文集”等活动,让学生家长重新拾起书本。在此基础上,还将通过“社会细胞”——家庭的作用推动读书活动走向社区。

杨跃箭校长说,目前正在开展的读书活动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的“三走进”活动,目的在于将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育共同体。通过在学校中开展读书普及活动,对家庭和社区形成联动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和文化建设的开展。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郭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机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和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需要通过搭建“妇孺皆可行”的读书平台,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和他们的幸福指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市鼓励全体市民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体现了管理理念的进步。

“成都市开展个人、家庭和社区读书联动的做法对于知识交流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很有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创造出更多引导和推动市民阅读的样式和途径。”郭虹说。

[链接]

“世界读书日”

令我们检视读书的嬗变

贾梦雨

今天(23日)是第13个世界读书日,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排第2位;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排第3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但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却是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功利性阅读大大超过了人文性阅读,流行性阅读超过了经典性阅读,泛阅读化时代的阅读倾向理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网络阅读超越图书阅读

有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1亿人,以网络文学、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等为主体形成了数字化阅读趋势。较网络阅读更为广泛的是“荧屏阅读”,比如说,收看一些电视讲坛类节目,也能算得上是一种阅读。

南京29中校长孙汉洲说,现在中学生的阅读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不少学生的阅读甚至局限于网络阅读,这种趋势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甚至表示课外读纸质图书不习惯了。南京先锋书店总经理钱晓华更有体会,他的书店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学术书,培养了大量的读者群,在学术圈内赢得了广泛影响,不过,随着网络化的到来,这个读者群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一些读者现在渐渐习惯于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因而,书店也在探索网络销售的新模式。

据新华发行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金国华介绍,目前几家比较大的网站如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图书销售的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70%-100%左右,与此同步的当然是网络阅读的方兴未艾,图书的传统发行模式显然受到了挑战。一代年轻的网民已经很少走进新华书店,网上购书、网上阅读正在成为时尚。因而,现在一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发行正在探索与一些网站的深度合作,以寻求互动和共赢模式。

不过,金国华强调,无论如何,网络阅读不会也不应该替代纸质阅读。“纸质阅读那种感觉是无法替代的,纸质阅读有温度,而这种温度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因而,网络时代,人们不应该忘记纸质阅读。”

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

在一个物质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变得功利化。大中小学生的大量时间花在课外辅导、试题解析等阅读上,阅读视野日渐狭窄。而随便走进一家机场的休息室,陈列销售的几乎全是“老板传奇”、“成功捷径”、“商业秘籍”等,向人们传授着一夜暴富的传奇和策略。一些新华书店里,学业辅导书、工作指导书以及“励志书”等销售一片火爆,而人文类图书往往少人问津,功利化阅读的日益盛行,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浮躁。

阅读越来越现实和功利,临时抱佛脚在“读书有用论”中越来越突出。孙汉洲校长说,现在的中学生阅读的时间已经被课程学习挤压殆尽,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应试,功利化阅读非常明显。比如说,很多学生都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读《读者》、《散文》、《小小说选刊》以及一些作文选、美文集萃等,而这完全是为了应付作文考试。尽管这些刊物有一定的品位,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人文诉求。由于阅读时间有限,现在到图书馆借书的同学越来越少。高考开出了20本必读书,现在考其中的五六部,不过,由于没有时间阅读,老师们只能弄出一个故事梗概来帮助学生应付高考,比如说,阅读《红楼梦》,语文老师弄出一个人物关系图,让学生“恶补”一番以应付考试,这等于说是吃一个别人嚼过的馒头,根本不能理解原著的深度与广度,更谈不上体味原著的人文内涵。

金国华说,现在的全民阅读越来越细分,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在生活、工作以及专业化方面,而这些书的销售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时代华语图书出版公司品牌推广部总监助理赖义羡说,现在不少出版社迎合了读者的这种诉求,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重,忽略社会效益,尤其是冷淡人文类图书的出版,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

阅读也越来越休闲和浅化,畅销小说或报纸杂志甚至速读选本等,渐渐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精神快餐,而随着这种社会潮流的日益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陶醉在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快感中,在一种甜腻腻或者隔靴搔痒的感觉中体验社会。“心灵鸡汤”、“猎奇搜怪”、“明星传记”、日韩影视小说乃至家长里短、人生感悟等浅表化的阅读正成为大家的选择。图书给予读者的,不再是深沉的思考,更多是一种休闲文化消费。孙汉洲校长介绍说,现在不少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地下”看的书主要包括武打和言情,还有就是这些流行性肥皂沫式的图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很肤浅,满足于浅表化的接受,孙校长用“非理性阅读”来形容如今中学生的阅读现实。而据了解,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就有20部之多,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教育部门还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这个规定,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据金国华介绍,现在全国每年出版新书十多万种,读者的选择面很广。不过,从销售情况来看,读者的阅读兴趣显然越来越集中在休闲娱乐等方面,一些流行性的畅销书日益成为出版社的盈利亮点。赖义羡说,现在不少出版社正在为这股风气推波助澜,选题跟风炒作,原创力低下。其实,出版社应该在引导读者趣味方面多做努力,营造一种更加健康的阅读氛围。

30年流行阅读:

一部个人完成成长史

陈香

回望30年的中国流行阅读史,我们惊讶地发现,30年的文化轨迹是通过流行阅读辐射出来的,与时代文化心理的变化紧密相关。如果一定要给30年的流行阅读史戴一个“帽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将其概括为一

部“个人完成成长史”。

精神阅读完成思想解放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洋溢着阅读激情的阅读饥渴时代。

在大众阅读领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阅读现象:男性读武侠,女性读言情。武侠的代表是金庸与古龙,言情的代表是琼瑶、亦舒。同时,80年代的纯文学与流行文学其实分得不是很清楚,很多严肃文学如同流行文学一样流行,如柯云路的《新星》。“改革文学、伤痕文学,王蒙、刘心武的作品,都很流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陶东风告诉记者。

三毛也成为了80年代最热的文化明星之一。到了80年代后期,汪国真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化明星。有意思的是,在80年代那样一种启蒙的氛围和语境当中,思想文化著作、尤其是哲学理论书成为一时之时髦。美学热,李泽厚的著作,萨特、尼采的著作,包括80年代后期流行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成为当时的流行读物。张颐武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混在一起,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人从过去计划经济中比较压抑人的个性、让个人得不到发挥的氛围中挣脱出来,通过通俗文化达到感性的解放,通过理论和哲学达成理性的革命。于是,看起来是天壤之别的两种阅读,构成了那个时代重要的精神生活。

市场经济催生“物质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中外名著、言情、武侠类小说依然盛行,外国文学阅读已向时尚化转变,财经、应用类图书开始受到出版界注意,科幻渐成新宠。

从8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王朔小说,到90年代达到最热;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先锋文学,到90年代居然成为了一种时尚符号;同样尴尬的还有张爱玲热、林语堂热、梁实秋热、王小波热、《围城》热,以及周作人散文的兴起,在不断的文化生产中一层层的被剥去了本来丰富的内涵,塑造成了精致而易于消费的“精品”。

90年代,市民化书写、市民审美趣味占据了文坛的广阔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刊和出版业走向。譬如,“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的作品,由平民“仿真”走向了都市传奇,跟大众文化趣味一拍即合;名人传记广为出现,赵忠祥、庄则栋、倪萍、杨澜、姜昆、宋世雄、吴士宏等成为时代之偶像,《废都》的广为流传似也象征着人文精神的崩塌。

与之同时,要给8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变化和转型提供解释和思考的流行读物大量出现,《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中国可以说不》等通俗读物成为一时之流行;而一个被称为小资或者白领的阶层开始崛起,《格调》一类的流行读物给这个群体提供了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他们提供了似是而非的文化想象;反腐文学的流行表明了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秩序的渴望,有了秩序物质生活才有合法性。

上个世纪末,《老照片》的出版开启了一个读图时代,二月河帝王书系开创了电视、图书互动的出版新格局,《绝对隐私》窥探欲之类的阅读也开始盛行,而实用管理类的书也越来越风行,《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成为一时之流传;大到国家小到组织乃至个人的生涯设计,一波又一波,诸如《学习的革命》、《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哈佛女孩刘亦婷》都表明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个人的发展方式。

“90年代是一个从精神解放向物质解放过渡的时期,人们忙于给精神解放奠定物质基础,但反而把精神淹没了。人的生活落到地面,变得平庸、平常,没有高蹈宏大的目标,而物质性变得更坚实。”张颐武用了一个比喻,80年代是头着地站起来,而90年代是倒过来用脚——物质来站立了。

新世纪应对生活,想象中国

新世纪的阅读看起来纷乱繁杂,青春、言情、财经、励志、名人、小资、卡通、网络、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热蹿升,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首先,这是一个商业图书爆炸性膨胀的年代,商业成为主导文化,企业家取代80年代的哲学家、90年代的文化明星,成为时代的偶像。企业家的传记成为中国梦之一种,广为流行;而中国越来越加入世界大家庭,“告别民族悲情,需要一个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解释,这种解释是理性的探讨,如《世界是平的》,而非90年代的宣泄性的《中国可以说不》;其次,解释中国,通过商业经济来解释中国,而新世纪的中国作为世界新舞台,也激起了国人对大国的想象,《大国崛起》的流行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张颐武告诉记者。

其次,市场经济靠个人应对生活,而当下日常生活的复杂性远远甚于80年代,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的阅读成为一时之流行。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蓝海战略》、《圈子圈套》等职场书广为流传,成为流行阅读主要目的之一;而在压力陡增的现实生活中,通过阅读来慰藉心灵、释放压力,也成为流行阅读的风向。如几米的“都市温情绘本”系列,抚慰都市人孤独易感的心灵,于丹的《论语》系列,正是指导人们在市场的压力下寻找心灵的快乐生活,张颐武将其称之为心灵的“及物”;传统文化热的复归,陶东风认为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与满足消费欲望间“很奇怪的合谋”;而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热等大众阅读,正是为现代人舒缓、释放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提供出口。

同时,新世纪成了80后年轻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韩寒、郭敬明等一批青春写手的崛起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重大文化现象。”陶东风表示。一种全新的青春心理体验或者全然架空的想象写作,取代了原来的社会现实描写。

综观30年来的流行阅读,专家都认为没有优劣之分。“看起来80年代的阅读更高雅一些,但是,现在的阅读是,很多偏僻的书也有很多读者。如果说,80年代的阅读更纯、更天真,则现在的阅读更世故、更成熟。”张颐武告诉记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价值标准没有通约性。随着日常生活的主题越来越突出,个体应对生活的能力也必须要越来越强,则阅读走向更私人化,是一个趋势。”陶东风认为。

大学读书报告(模版) 第10篇

《桃花扇》当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李自成占领了北京的明朝末年,那时候崇祯皇帝无奈迫于种种压力上吊自杀了,举国哀痛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北京沦陷了。这时候出来一个叛国贼——马士英,他趁着国家混乱,就在百姓最惨的时候大捞好处,在南京力挺福王称帝,建立了南明国并且取了年号为“弘光”。当时的情况远远没有那么差劲,因为她们当时面临的只不过是几万的敌人,也不是很多,但是她们贪生怕死,没有拯救国家的心,也不想着励精图治,如果她们这么做了,是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的。但南明过大大小小的官员卖官鬻爵,搜刮钱财,一点也没有做到身为臣子的义务和责任,那个皇帝就更加了,耽于声色大气也不敢喘,真的是大臣天子一样昏庸腐败无能,于是百姓受不了了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的扬州城只有史可法在坚守,他的手下只有几千能出征的老弱病残的兵,这无疑是用鸡蛋碰石头!不到一年,扬州被攻陷,史可法没有脸面面对自己,就自杀了,这宣布了南朝国的彻底瓦解。而《桃花扇》这本书就是作者孔尚任用来表达自己对南明朝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感慨的。

《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是李香君,她漂亮,勇敢,坚强!哈尔滨一教授对她的评价是:“有了“仁”、“义”才会有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才会有不朽的忠魂、义胆,才会有中华民族连绵的上下五千年。这种忠魂、义胆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它没有卑贱高尚之分,没有贫穷富有之别,没有男女性别之差。在最卑微的妓女身上也同样闪烁着忠魂义胆的光辉”我表示赞同,并且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下面我对李香君做下剪短介绍。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年纪很小时就出名了。媚香楼建得很漂亮,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站在楼上看下去,可以将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景色宜人。媚香楼的主人是李贞丽,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名妓,老了之后自己出资见了这么一座名声显赫的媚香楼,并且收养了好几个干女儿,她们以诗酒歌舞招待客人,用自己曼妙的身段取悦客人,在当地是非常出名的。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妈妈一手带大的,小时候严加看管,刻苦学习,所以长大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可贵的是她的性情和李贞丽非常相像,同样是仗义豪爽,人脉很广!最重要的一点也要得益于李香君的身材了,她身材娇小玲珑,性格豪爽由但是

时常又小鸟依人,而且名字里又有香字,非常博得大家喜爱呢。

李香君是妓李贞丽的干女儿,就是所谓的假女。假女, 是老鸨培养出来为自己赚钱的工具,表面上老鸨对你很热情,很关心,那是因为你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等到妓女们人老珠黄,红颜已逝,她们的后半生就悲惨万份了,落下满身的病患而且穷困潦倒。她们的生活也是非常机械化和呆板的,她们没有人格、尊严、自由, 她们生活的一切全部由妈妈给她们安排 , 当然自己的终生大事也不例外。在古代,妓女结婚叫做梳栊,这是很有讲究的。妓女第一次接客妓院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就将头发梳髻,盘在后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梳拢”了。但是李贞丽不同,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不是和社会上其他老鸨一样的金钱至上,无情无义!所以李香君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个好妈妈。她是真正的将李香君当作自己的女儿在养,尽心尽力,请苏昆生教李香君《牡丹亭 》,在学业上从来不耽误,也很舍得花钱。同时,她也不强迫李香君去干一些她不喜欢的事。多亏有这么一个明事理,懂人情,理解至上的李贞丽,才会有现在流传千古的李香君啊!所以李香君才不会像一些妓女一样贪图金钱,喜欢追求权势,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因为李贞丽对李香君的梳栊非常看重,不让她岁随便便嫁人,李香君 才会和侯方域相爱,因为就有了一段爱恨纠结,国家存亡的的凄美爱情故事。下面我就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侯方域吧,因为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也正是因为他的家室和历史,才让他有如此的气节!其实香君在梳拢之前就见过侯方域了。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他祖父和父亲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可谓世代忠良啊。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侯方域去南京考试,就在那个时候,李香君和侯方域有了第一次邂逅。那时候的侯方域青年才俊,义气方刚,风流才俊,于是就到了众人都喜欢的灯红酒绿的魅香楼。那天,他和一个好朋友去媚香楼专门来看李香君,因为那时候李香君已经很有名气了,希望可以看到她的美也就可以死而无怨了。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就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侯方域看完后感觉它写的非常好,不禁诗意大发,随手拿了毛笔,也在旁边做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他写的也很好,他就揣摩着可以将他送给李香君,让李香君对自己刮目相看(因为大家都知道李香君是有名气的才女),从诗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爱意的流露,不难想象,一个是风流翩翩的少年,一个是才情出众的青楼玉女,犹如干柴烈火并且互相吸引,所以在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难舍难分。

等到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谈婚论嫁了,这在古代是最隆重也是最浪费钱的一件大事,这需要一大笔钱!但是侯方域只身漂泊在外,日子过的有些清苦,而且他的第一任务是考试,考个好功名回去,所以自然身上银子不是很多。但是他非常爱李香君,不愿意苦了他,就在关键时刻,一个好人出现了,他就是杨龙友。杨龙友在当时是个花花公子,家庭阔绰,出手大方,但是他为人正派,心地善良,看到朋友处于危难,就伸出援手,白送给他很多钱,以解燃眉之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一有钱什么都变得简单了。就在那个晚上,侯方域就送给了李香君他们的定情信物——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此扇非同小可,不能小觑,因为他价值连城,肩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李香君非常高兴,同是聪明的她明白了他的情意,于是就让他住在自己家了。

故事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李香君和侯方域交往后,李香君在无意间问了侯方域一个问题,从此改变了两位主人公的命运。

这个疑问就是:杨龙友不是一个商人,为什么他会那么有钱,还白送给侯方域那么多的钱。这是有个大前提和大背景的,期间涉及到的东西就曲折复杂。提到他的历史因素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阮大铖。阮大铖是一个进士,在朝中做官很多年了。但是他没有原则,阴险狡诈,为了荣誉富贵虚名不择手段,一介臣子竟然与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在朝廷中不断制造事端,搞得朝

廷上下人心惶惶,乌烟瘴气,后来等宦官魏忠贤死后,他也没什好果子吃,也被削籍免官,流放到南京。但是他心有不甘啊,不想一辈子就这样混的平平淡淡的,他渴望恢复自己辉煌的历史,他渴望拥有自己以前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渴望大权在握的满足感与虚荣,于是他在南京交了很多朋友,形形色色的都有,为的就是能逮着个好时机东山再起,重振雄风!阮大铖知道侯方域喜欢李香君,而侯方域又苦于没钱,就投其所需,叫杨龙友送给侯方域很多钱,以此来拉拢他,使他不与自己作对,自己则好为所欲为,所谓拿别人手短,吃别人的嘴软就是这个意思了。但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知道后竟然拒绝了他,因为侯方域身上没钱,李香君就自己卖了她的一些首饰,再加上向小姐妹们借的钱,将钱还上。而这些钱还是由杨龙友还给了阮大铖。阮大铖知道后,很生气,觉得很丢脸啊,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丢脸的事了!于是就对这对夫妇怀恨在心,等着伺机报复。就是这个关键的反派角色,才让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生活过的如此艰难。

上一篇:少代会发言稿竞选稿下一篇:供电分公司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