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2024-06-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1篇

新概念快速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濮阳市新概念快速作文成果推广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莲香六月,绿树荫浓,我们相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学习、提高,只为习作这朵繁花开得更加绚烂。作为新概念快速作文研究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想就新概念快速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向诸位做一汇报。

一、思想导航——领悟新概念快速作文的精髓

(一)作文教学的瓶颈期。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语文教师对此甚感困惑而无措。可以说,我们曾经处于作文教学的瓶颈期。纵观这些年我市老师们在作文教学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仍有很多不足,存在着顾此失彼、就重避轻的现象。比如重“读写结合”轻“专题训练”,重“阅读积累”轻“方法指导”,重“写作实践”轻“评议修改”。

怎么进行专题训练?怎么进行方法指导?怎么进行评议修改?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教材、教参里对“习作”这一块没有比较详尽的教学设计。对于每一个园地安排的专题作文训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到底怎么确定,老师们很茫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操作。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每天都能见证到老师们的忙碌和辛苦,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静心研究到底怎么教作文?作文课究竟该怎么上?老师们也参加过一些作文方面的研讨培训,观摩过名师的作文教学课例,但回归到自己的课堂该如何去做还是无措。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实在不想摸着石头过河,我们需要渡船,更需要桥梁。曹洪彪老师主持的新概念快速作文恰如一场及时雨,更如一盏作文教学之路的明灯,出现在老师们面前,很好地解决了老师们的需求。

(二)汲取精髓,理论充实。

2008年,新概念快速作文在我市各小学正式落地生根。每个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新概念快速作文的研究实验团队,聆听曹洪彪老师的报告,研读他的专著,从中学习领悟新概念快速作文的精髓所在。

1.学习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思想。新概念快速作文强调做人重于作文,倡导说真话、吐真情、有善心、做善事,也就是说新概念快速作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人文性是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基本特点;新概念快速作文以培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写作能力为目的,不仅是表达自我、反映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更注重适应社会需要,写作的生活化和实用化更加突出。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尽量使用文字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写作的目的应由应试为目标转变为以应需为首务,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新概念快速作文以精神熏陶、思维培育、技能培养三位为一体,促进学生快速写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快速写作能力提高的保障;新概念快速作文强调高效、创新,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激发创造力和创造潜能;新概念快速作文注重积累,即生活感受的积累,阅读感悟的积累,日记练笔的积累以及良好的练字习惯的养成等。对于新概念快速作文的这些思想体系,广大实验老师在汲取中充实,在充实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学习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技法和课型。领会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思想精髓是老师是研究实验的理论支撑,学习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技法是老师们研究实验的行动保障。曹洪彪老师提炼总结了十几种新概念快作文技法,如快速审题、快速拟题、快速构思、快速开头、快速结尾、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等等,这些技法,有力解决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系统方法指导的难题,真的可以说是“授人以渔”,这也是正是新概念快速作文收到老师们欢迎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因此怎么上作文课是老师们渴盼解决掉难题。新概念快速作文提出了五种基本作文课型:作文练习课、方法学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读写结合课,这些课型的提炼让老师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潜心致力——加强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应用

如何让新概念快速作文这颗种子在我市迅速成长?我们各实验学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确保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普及与推广。

(一)邀请专家,传经送宝。

为了让更多的老师走进新概念快速作文,感受新概念快速作文,应用新概念快速作文,我们实验学校邀请新概念作文创始人曹洪彪老师到学校做专题学术报告,曹老师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总能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受益颇深。老师们在曹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参与实验的热情日益高涨。

(二)研讨观摩,交流提升。如何让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实验推向纵深,让老师们在实验之路上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每学年都要举行新概念快速作文经验交流会及新概念快速作文观摩课活动。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在观摩中学习。一次次研讨观摩不仅为老师提供了生动的作文教学课例,解决了作文教学的许多困惑,还为老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提高、展示的平台。

(三)竞赛展评,活动激励。新概念快速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就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间,激发学生作文的动力,唤醒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实验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新概念快速作文比赛,同时还引导老师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以此达到激励促进的目的。有的老师在教室门外的阵地中开辟佳作专栏,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有的老师创办班级作文专刊,把学生的作品汇集成册,留存记忆;有的老师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公开发表;有的老师倡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校讯通博客,把平时的原创作品发在博客中,在班级博客圈中欣赏品评。

(四)研究策略,注重实效。

曹洪彪老师要求我们在运用新概念快速作文过程中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努力研究教学策略,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2008年我们开始接触新概念快速作文,当时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进行研究实践,现在我们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共享新概念快速作文研究的成果,使用《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进行作文教学,我们在推广应用的同时也总结出使用这套课本教学的几点策略。

1.《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的体系结构

《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是曹洪彪老师组织一大批一线教学名师编写的。一线老师虽没有专家大师的高屋建瓴,但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一线老师最了解老师和学生在作文中的需求,更能够着眼于教学实际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是新概念快速作文研究的最新成果,既然称为课本,就凸显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论是哪个学科都有课本,这个课本是教师上课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我们教育者以课本为依托,带领学生习得学习的本领。《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使老师们的作文教学计划有目的有梯度,循序渐进地去实施。这套课本是每一次作文专项训练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具体操作指南,也是学生完成一次习作的向导,是他们课内课外阅读的作文用书。

《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一套共6本,每个年级上下册合为一本。每个年级上册十个单元,下册十个单元,共二十个单元专题练习,有和人教版教材中语文园地的作文专题训练的结合,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安排。每个单元由导语和六个模块组成。

单元导语——学习的导航仪。单元导语指出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中心内容,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该单元的写作内容、写作要求,集中体现了编者对单元写作训练的整体设计意图,可以说是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单元导语”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单元学习主题;二是提示写作训练重点,明确写作方法。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春色流韵”为例,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聆听着第一声春雷,抚摸着刚从地下探出脑袋的小草,你会感到,春天来了!春风和煦,吹醒了岸边的柳枝吐绿,吹开了花园的群芳吐艳,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雨淅沥,飘飘洒洒,激起小溪的朵朵水花,春天是一首动听的歌……

你对春天有什么新发现,新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吧!写作时,注意反映出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

六大模块——操作的方向盘。六大模块指的是“习作目标”“习作源泉”“思维练习”“习作演练”“评改反思”“习作情志”。

模块一:习作目标。习作目标目标一般从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维度去设置。在五年级下册“春色流韵”这一单元中,目标是这样设置的:

观察春天的景物,能发现景物的变化;

按照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物,做到具体生动。

目标很简单,但指向性非常明显。内容是写春天景物的变化,方 法训练重点是学习动静结合。

模块二——习作源泉。习作源泉分“生活体验”“名作赏读”“写法学习”三个内容。

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作文前的素材积累和提取,是要求学生在作文前做哪些准备工作。这种作文前的素材储备是其它作文教材中没有见到的。生活体验的内容需要在习作前几天就要完成。

名作赏读:名作赏读一般选取的是名家名篇,在赏读之后是读后思考,旨在让学生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

写法学习。关于习作目标中写作方法的确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由易到难,呈阶梯状设定的,一个单元一般只训练一种写作方法,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最终通过一个个单元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螺旋上升。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作文教材的一个方面,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写法指导。

“生活体验”这个模块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写作储存了素材,储备了技巧。

模块三——思维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写作文前思维畅达,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创设学生能快思维的情境。

模块四——习作演练。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作演练是主战场,是检验学生创作成果的用武之地。分“命题”和“思考”两部分。

命题。这里的命题就是课堂上非常明确的指向性训练,告诉学生写作的内容,如果说单元导语是激励,那么命题就是实实在在的要求。

思考。看到命题之后,怎么做?先思考。思考什么?这一环节就给了学生清清楚楚的思考内容,这些内容实际就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也是对习作的重点要求。

模块五——评改反思。这个版块也是与其它作文教材区别最大的地方,是教给学生怎样评改作文的。在这一模块中,分“伙伴作文”“评议批改”“习作反思”三部分。伙伴作文。给出两篇优美学生例文让学生品读,它不是名家名作,属于同伴作文,因为是小学生写的作文,学生读起来更加有认同感和熟悉感。同时使学生更加清楚一篇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去品评,了解评语如何去写。

评议批改。评议批改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写完作文,一定要做自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读起来是否顺口,听起来是否顺耳。从头至尾看一遍,自己审查,自己修改,改错字改病句是基础,对照目标要求修改不合适的内容、批注添加理想的语句是重点。这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

习作反思。我们老师大都自己写教学反思,很少有老师让学生写习作反思,这是大胆的尝试,更是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二年级是简单的口头反思,中高年级是形成文字反思。说是反思,其实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写自我评价,我们称之为自评。

模块六——习作情志。一般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言简意赅地提炼总结一个感悟,与本次习作的重点相吻合。趣味性比较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要领的熏陶。

一个导语,六大模块,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明晰了操作的流程。2.《小学新概念快速作文课本》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让学生会读。语文教学我们强调让学生读,同样,在使用这套课本时我们也得让学生会读。

首先读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激励性话语,时而是涓涓细流般的比喻,时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是学生朗读积累的极佳素材,指导学生认真读一个单元导语,必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的导语:

童年像一首诗,记下了成长的足迹;童年像一首歌,跳动着快乐的音符;童年像一幅画,描绘出未来的憧憬。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童年的调色盘五彩缤纷,童年的感觉无忧无虑,童年充满了欢歌笑语……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童年趣事吧,这次习作,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和大家分享吧。如果在叙事中能进行适当的心理描写,那你就太棒啦!

每个单元的导语一般都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用来激发兴趣,点明专题,适合朗读,也可背诵;第二层用来提示写作训练点,适合让学生默读,以快速找到这样的“点”。

第二读名家名篇。课本选取的名作赏读文质兼美,指导学生认真品读既可以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亦可得到写法的借鉴和语句的积累。(举例)第三读写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客观而理性,语言缺少趣味性和激励性,容易被学生忽视,老师尤其要注意带领学生去研读去体会。

第四读伙伴作文。因为是同龄人的文章,最易被借鉴和模仿,指导学生朗读或者是默读,带领学生寻找文章的闪光点。

在读中汲取,在读中吸收,让学生“读”好这本书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

策略二:让学生会做。做习作源泉中的生活体验。作文专题训练之前的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就要让学生去做这些和作文相关的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从而为写作储备好材料。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故事”中的生活体验:

找出自己的相册来,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吧。接下来再去翻翻自己的衣橱吧,拿出前几年的衣服试穿一下,长袖是否变成短袖了,长裤是否变成短裤了?你是否感觉到了自己在渐渐长大?

和父母聊聊,他们什么时候觉得你长大了?他们为你感到最自豪的事是什么?他们觉得你做的哪件事最令他们感动? 采访采访老师,采访采访同学,问问他们:你给他们带来过哪些帮助和快乐?当然了,如果你是个比较调皮或者马大哈的孩子,也可以问问他们你做的哪些事让他们特别不开心。

这些生活体验需要提前几天甚至一个周两个周来做,这就要靠我们老师的及时要求督促提醒。

策略三:让学生会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个单元专题训练中都设置了多项思考题,名作赏读后有思考题,命题之后又思考题,伙伴作文之后也有思考题,可以说,思考无处不在,如名作《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有这样的思考题:

《小灵通漫游未来》距今已经40年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作者的想象是那么奇妙而独特。你感觉哪些想象很奇特?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想象的?哪些句子让你感觉具体而生动?

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思去想去寻求答案,指导到位,落实到位。策略四:让学生会写。有了写作要求,写作就要围绕这一重点来写。新概念快速作文的一个关键词是“快”,这个快当然包含着在有限的时间内书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所以,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堂上把握学生写的时间,指导和写作的时间分配合理,张弛有度。策略五:让学生会改。教学实践中,评议批改可以分三步走,首先是自评,即自我修改,写出自我反思;其次是互评,伙伴之间相互评改,写出中肯的评价;然后是师评,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及自评互评的内容进行点评,做出等级性评价结果,如优、优加一颗星,优加两颗星、优加三颗星等。

三、花开有声——感受新概念快速作文的芬芳

新概念快速作文走进小学课堂已有七年的历程,行走在新概念快速作文之路上,老师们付出了探索的艰辛,经历了辛勤的耕耘,更多的是收获了满园的芬芳。

新概念快速作文实验增强了老师的教科研意识。在新概念快速作文刚开始实验时,学校由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了实验团队。这些老师在新概念作文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作文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老师们从实际出发,坚持撰写原创作文教案、书写作文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实践,反思,提升,新概念快速作文实验让老师的研究潜能得到开发,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在潜移默化地生长。老师们主持的《小学生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学困生快速作文研究》《中年级读写结合的研究》《低年级活动作文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并顺利结题。有了实验团队老师的榜样带动,老师们纷纷加入到新概念快速作文的队伍中来,从最初的几枝独秀到如今已是满园春色。新概念快速作文让作文评改更高效。作文批改一直是令语文教师费力耗时的问题。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新概念快速作文强调让学生写习作反思,老师们在此基础上尝试“自评——互评——师评”的评改方式。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通过创造性的审视、评价他人的习作,增强信心,体验成功。这种合作评改,也是学生提高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学生批改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法减轻了教师负担,教师基本上从批改作文的沉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行走在新概念快速作文之路上,我们经历了探索耕耘的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新概念快速作文这朵奇葩绽放的绚丽芬芳。愿新概念快速作文之花的芳香能够传的更远更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2篇

墨江县民族学校

李 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既点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也点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承载的任务最多,所占的课时最多,各种研究课、公开课也以阅读课最多。由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说师生在阅读教学上浪费的时间也最多。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做到有效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要根据课文特点,明确朗读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提示里,都有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对朗读练习所做的提示,每次朗读都有着特定的任务。试举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几个例子:“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美(语言美、情感美等)这个主要目标;“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金色的草地》),这个提示突出了通过“多读”,读出“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这个明确的目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爬天都峰》),这个提示点明了朗读的方式,突出了学习扮角色朗读这个目标;“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要多读几遍”(《奇怪的大石头》),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体会“故事对我们的启发”这个目标;“我们分角色读读课文,把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小摄影师》),这个提示更明确指出了“再分角色朗读中,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这个目标。教材编者从编写意图的角度,提示了各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对老师们确定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目标有帮助,对老师们设计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也有启发。

二、系统安排每个阶段朗读指导的重点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比如,低年级要特别注意纠正“念字”现象,抓好“念词”的训练,养成连词读的习惯,逐步按语节朗读,加强朗读速度训练,慎用齐读。这对避免出现“唱读”现象极为重要。在朗读目标要求上,要注意不同年级的层次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朗读目标,表述上注意了体现层次性: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第二学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要明白每个阶段朗读指导的重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避免纯技巧性的形式化朗读指导,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朗读技巧的讲解,比如这个词读长一点、那个词读短一点、这个字读重音等等,没有真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读出深入感悟后的那一份感动。还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毫不重视,不注重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朗读也不作点评,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显然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只有珍视个人感悟、注重情感暄染,才能读出文本中蕴涵的情感。

比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第十一自然段:“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如何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呢?且看下面的教学。师:谁愿意读读这个句子? 生1:读句子。(读得并不投入)师:你觉得当时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1:爸爸的话是不允许反抗的,爸爸的话就是命令,必须服从,我当时是逼于无奈的。

师:你再来读读,尝试把作者的无奈读出来。生1再读也是读得并不投入。

师:如果你经历千辛万苦才得到一件宝贝,爸爸让你马上放弃它,你会怎么想?谁想读读?

生2: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师:但爸爸下了命令,不能不放弃,怎么办? 生3:就算放弃,也是极不情愿地放弃。

师:好,哪些词突出了作者的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 生3:我觉得“慢吞吞”“依依不舍”这两个词不仅写出了汤姆取下鱼钩的动作,更写出了其实并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

师:就把那种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读出来。生3:读得声情并茂。

生自由读,指名个别读,评价后齐读。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发下,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和爸爸都是自觉遵守规定的人,并且被他们的思想所感动,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对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的感悟就会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四、按正常朗读的形式背诵

叶圣陶先生称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正确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实际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避免念经似的背诵方式,要倡导学生用正常朗读的方式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而且“背下”思想感情。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重要意义。

五、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课文虽然能按照要求进行朗读,但能否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停顿和重音,注意语调和语速,教师的在课堂上的评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价中教师应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因为这样更有利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及时解决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在具体评价学生朗读活动中,教师还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具体进行指导。只要教师能坚持训练,时间长了就一定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教学要求。

总之,朗读既是一项十分高深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小学生能学会有效地朗读课文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3篇

一、“新概念阅读”的观点

“新概念阅读”强调阅读的人文性和科学性,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思维性, 意在对传统阅读所造成的“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局面进行匡正,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并实现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新概念阅读”的基本内涵。曾祥芹先生认为, “阅读过程”, 包括“披文→得意→及物”三个阶段, 包含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阅读过程有“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运思及物”三条基本规律, 并可分别派生出“语境定义”、“意会神摄”、“经验汇兑”、“遵路识真”、“阐幽发微”、“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类化迁移”、“切己体察”等九项阅读原则。因此, 曾祥芹先生提出, “新概念阅读”重在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一面摈弃“阅读无学”的偏见, 把阅读看做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知识、信息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面改变“被动接受”的旧习, 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重构、加工, 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第二, “新概念阅读”的技能方法。曾祥芹先生从阅读时效的角度, 把“新概念阅读”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这个阅读技法补充和发展了“读法只有精读、略读两种”的旧说法, 强化了阅读的效率意识。精读法, 即用朗读方式, 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 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 用默读方式, 要求每分钟读250—500字, 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 用视读方式, 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 理解和记忆率在60%—70%。为训练精读、略读、快读这三大读法, 曾先生提出了经验汇兑法、不求甚解法和一目十行法来具体指导阅读, 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汇兑法是指通过读者与作者的经验交流达到对文本及其深层意义的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法是指不拘泥于一字一句, 而是整体感知, 先扩大知识面, 搜集所需信息, 只抓取基本思想内容, 以达到对文本主要精神的把握和体会;一目十行法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 在保证阅读的质量的前提下, 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精神。

第三, “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内容。“新概念阅读教学”, 就是自觉用阅读学来指导阅读教学, 把阅读科技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生产力。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偏颇, 曾祥芹先生提出:在阅读教学目标上, 要打破“语文纯工具论”的迷信, 克服“阅读纯技术论”的偏颇, 真正实现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纠正纯粹吸收的单程阅读论, 坚持内外互动的“双重转化论”;超越“止于得意”的“半程阅读论”, 坚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阅读论。在阅读教学策略上, 应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 阅读的人文精神必须渗透在阅读能力训练之中, 要把随意被动、违背阅读规律的教学盲点, 变成自觉主动、符合科技原理的阅读教学亮点。在阅读教学方法上, 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讲读模式, 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在阅读教学媒体上, 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模式, 突破单纯从纸本书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格局, 进而学会从电子读物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本领。在阅读教学测试上, 其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知识和能力, 而要兼顾阅读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其形式不应局限于书面, 而要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其题型不应让标准化试题主宰, 而要降低客观性试题的比重, 确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二、“新概念阅读”之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阅读”在阅读教学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一, 曾先生所创设的“新概念阅读”开拓了阅读学领域。传统的阅读学大多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一字一句的解读, 肢解课文的讲读模式、“尸体解剖”式的课文形式分析, 使本应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索然寡味, 且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新概念阅读”恰恰针对传统阅读的弊端, 提出新的补充, 开拓了阅读学的领域。阅读课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 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 必须引导大家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 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三统一。

其二, 曾氏“新概念阅读”是对阅读学规律的总结, 对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表现为“文—意—物”的过程。具体说, 即从课文作品的语言文字出发, 沿着句、段、章、篇依次前进, 回环解释, 整体辨识其体式, 逐级理解其情意;再跳出文外, 延及作者主体和事物客体, 深思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最后将阅读汲取的精神营养, 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 才算达到阅读的终点。

其三, 曾氏“新概念阅读”对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 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但是在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 写作因有迹可寻被注意了, 而与写作同等重要的阅读, 却因比较难以捉摸而被忽视了。直到现在的语文教学, 仍是以写作指导为主, 从课文预习、讲读到最后的练习, 都着重于理解课文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而不是在深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而提高鉴赏及写作的能力。阅读, 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 应是学习之母, 教育之本。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 以文为主的精神, 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 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曾先生认为, 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一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创新意义。

其四, “新概念阅读”反映了曾先生的创新理念:目前, 古代繁琐解经的遗风在现代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依旧阴魂不散:短课文又长又慢地讲解, 没完没了地赏析, 屡改不正;只一味精读的单调读法至今未能得到丰富和发展;略读、快读方法一直遭到误解, 不能被大胆采用。而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文本读物、电子读物、多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信息, 在传统的精读教学之外, 还要使略读与快读并重。这样, 才有利于推进语文教学, 才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博览群书。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4篇

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读前任务不明,读中很少思索,读后一脸茫然。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高效读书呢?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常常需要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抓关键词法”不啻一剂良方。所谓“抓关键词法”,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能概括全文内容或揭示全文主题的词语或者短语。相对于文献范畴关键词的作用即归类和检索,语文课文关键词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以及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梳理课文情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手段,其关键能力是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此种能力,可以以“抓关键词法”为载体,进行有效训练。

比如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评人物、明道理、知写法的前提是理清童话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如果抓住关键词就可迎刃而解。从贯穿全文线索的角度思考,这篇童话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表明事线的“骗”,一个是表明物线的“新装”。围绕事线“骗”很容易梳理出童话的情节:骗子行骗——官员助骗——皇帝受骗——小孩揭骗。文章标题为《皇帝的新装》,学生非常容易地抓出“新装”这一关键词,围绕物线“新装”更容易理清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骗子诱新装——官员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2.抓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一件事,学生常常说不清楚;让学生精准地概括一件事,学生更难以准确表达。中考常有概括事件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我们也许会给学生这样的方法提示,一要会捕捉阅读内容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二要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用最精炼的话解决问题,不能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但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指导仍不明要领,头脑仍不免糊涂。“抓关键词法”就可以让此类指导落地,让学生感觉可操作。

比如阅读散文《散步》,让学生回答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也许学生会脱口而出“散步”。学生的回答虽然简练但不全面,说了等于没说。散文叙述的事情其实分了三个阶段,稍加梳理,可以提炼出三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是“散步”“分歧”“解决”。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组织,将记叙要素有机地组合进去,就可比较全面地概括出散文叙述的故事:一家三代在一个春日到田野散步,在走大路或是小路的问题上婆孙发生了分歧,问题最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再比如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可以先提出事件关键词“冒险”“遇险”“脱险”,再进行概括:在57年前费城的一个闷热的7月的一天,我和伙伴玩厌弹子游戏,决定冒险爬悬崖,我在悬崖遇险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与帮助下顺利走下悬崖脱险。

3.抓关键词理解课文主题

课文关键词中的一种是课文主题词,课文主题词揭示了文章核心意义。抓住主题词,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核心,就找到了理解课文的钥匙。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到“我的读书经验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词;(3)知其意;(4)明其理”,就一语道出了阅读时抓主题关键词的精要。

比如学习老舍《济南的冬天》,抓住主题关键词“温晴”和“温情”,围绕“为什么温晴的济南冬天是温情的”的问题阅读,济南是温暖晴朗的,我们明白了;济南的老城、雪山、小村、绿水是充满深情厚意的,我们理解了;大量运用拟人、比喻进行生动地表达的手法,我们也理解了。

再如阅读散文《散步》,学生初读后,常常可以提出这样几个主题关键词:亲情、孝心、责任、和谐、生命。教师教学也常常将文本主题解读为“亲情、孝心、责任”,很少从“生命”意义上解读文本。

笔者在教学时,抓住“散步——生命”这对关键词解读课文。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同时作者在谈到散文写作背景时,也重点强化了“生命”主题:“《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学生阅读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表格供学生阅读时探讨:下面请大家用15分钟时间根据表格要求的内容精读课文,分小组进行讨论,将讨论内容整理在表格上,以备交流。

对《散步》的描写对生命的感悟

散步的原因(第一小组)

散步的队形(第二小组)

背负老与小(第三小组)

大小路选择(第四小组)

通过学生阅读和交流发现,从生命角度解读全文,文意就一以贯通:因为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散步;因为生命和谐,所以我们谦让;因为生命衰老,所以我们孝顺;因为生命成熟,所以我们尽责。在生命的延续链条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会身处某一段落,我们幼时会受到呵护,我们成年要肩负责任,我们老年会受到孝敬。处在生命链条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尊老爱幼,承担其延续生命的责任;因为生命的主体性和群体性,所以我们才要享受生命,营造和谐。

参考文献:

[1]谭丙煜.国家标准宣传贯彻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2]桑建中.语文教学通讯[J].山西师大语文报社,2008,(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5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小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今的阅读教学。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知识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1.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2.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3.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度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

第四.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进行有效对话教学。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

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试想,如果自己对文本的内容一无所知,那么,你拿什么和人家“对话”呢?因此,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师生双方与文本的契合程度越深,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会越高,越有效。

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最重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读,二是想。读,是指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有哪些?从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把主要心思放在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上,而是粗略地读几遍课文,就开始匆忙地写教案了。这样做,既不能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第6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和劣。那么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已经有可很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好的经验广泛推广,将问题尽可能地加以明辨和改正。

首先,要发扬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性思维。在小学生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能从事情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来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也要学习逆向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通过讨论、不统观点相互碰撞,思维更加活跃,沿逆向或多项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其次,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讲究提问技巧。一是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策略;二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常见问题的归类,掌握各类问题的性质和答题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7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在语文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语文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读好书、写好字,培养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能够正确的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完成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阅读教学的“疑”

阅读教学的规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激情,这就必然引导学生能带疑问去读书,“读书须有疑”,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能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疑问是一切学习的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的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者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二、阅读教学的“悟”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

三、阅读教学的“理”

阅读课堂教学中,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才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教学程序的安排,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比如,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不能随意改变。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又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学中可以灵活合理化地采取变序的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变序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导学生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凡卡》这种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四、阅读教学的“越”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代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每一篇课文后,可布置与课本中配套《读物》中相对应的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阅读兴趣小组活动,阅读其他的课外的书籍,如《儿童文学》、中外名著等,这样,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五、阅读教学的“拓”

学习语文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位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谢觉哉说:“学和行为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本更多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8篇

●概念图在读写结合中的应用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我们实际上还不了解在语言理解和语言发生之间是如何具体联系的, 但是, 人们一般都相信在这两者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而且相互之间还会出现正迁移。语文教育专家丁有宽的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

对概念图来辅助读写结合, 我们采用下图的应用模式。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虽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延续和提高。阅读教学过程是个“双向”心理过程, 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 由感受、形式到领会内容, 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究过程;二是从思想到文字、由内容到形式、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阅读的第二个过程恰好同作文教学心理相吻合。正是在此基础上, 我们结合概念图的特点, 考虑设计了图1所示的应用模式。从图1可以看出, 我们将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分为两个方面: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概念图在这两个方面起到了向导的作用, 具体而言就是“绘概要”——首先将读得的内容 (或是要写的内容) 以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然后再将图进行主题转换, 即改变图中的概念、连接线等要素, 赋予概念图以新的内容, 形成新的写作材料 (以读促写) , 提高写作技能;或是与原来的概念图作对比,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以写促读) 。

●一个“以读促写”的案例

下面是运用概念图“以读促写”的一个教学案例。在整个过程中, 概念图这个“向导”就是使学生通过概念图学会从所读作品作者的思路、布局、技巧和观点出发, 揣摩、体会、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能, 最终将作者写作“精华”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巍巍中山陵》, 理解中山陵的特征, 并学会抓住特征, 从多角度写一个建筑。

教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过程主要步骤如下。

1. 让学生读文章, 领悟优秀作品是如何写的

在介绍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中山陵“巍巍”的特征之后, 抓住“中山陵是如何围绕‘巍巍’这一特征来展开说明的”这一主干问题, 将学生分为三个阅读小组, 采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 归纳文本内容, 教师用“绘概要”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要点。师生集思广益, 最后画出完整的概念图。这是一张更重写作逻辑、写作布局和内容要素的图, 学生对作者选材和写作安排一目了然。这一步是“由读到图”。

2.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写自己所喜爱或熟知的对象上来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设星海学校建校十周年, 要拍一个学校宣传片, 请学生写一个宣传片的文稿, 引导他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概念图的“主题转换”。把“中山陵”的主题换成“星海学校”来设计“写作图”, 这一步既可以小组方式来完成, 也可让学生单独完成。这一步是“由图到图”。

3. 修改

对于学生初步绘制的写作概念图, 采用“问一问, 说一说, 想一想”的方式, 对“________的星海”的构思进行完善, 教师从图入手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 帮学生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写作的各个部分, 并能使学生通过与《巍巍中山陵》的概念图进行对照, 找出自己写作安排上的不足。这一步是利用概念图的关键, 最终构思的写作框架如图2所示。主要的问题如下。

(1) 你笔下的星海学校的特征是怎样的?——“园融”。你打算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所属环境、建筑本身、建筑主人公;在写星海学校建筑时, 你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空间顺序。所有的层次能达到你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吗?不是的话, 再修改。

(2) 在作文中, 对于每个层次, 你又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些方面是可以观察到得吗?它们是不是很典型?不是的话, 请修改。

(3) 哪个层次是你写作的重点?对于重点的内容, 你要用什么语言来打动读者?

(4) 通过你的“写作图”, 你发现自己写作这篇作文时哪些是容易的, 哪些是困难的?如何处理?

(5) 你对自己的写作构思满意吗?为什么?

4. 作文

在“写作图”基础上进行作文, 这一步是“由图到写”。

5. 文后修改

主要是图文的一致性, 观察和了解学生习作的思维与习惯是否协调统一。

以上是运用概念图“以读促写”模式的案例。“以写促读”模式则是先给学生一个写作主题, 让学生预写内容或是直接让他们画出构思的“写作图”;再将一篇同类的优秀例文呈示给学生, 读后画出概念图;最后通过对两幅图的对比, 得出自己和他人写作思路等方面的差异, 再去读例文, 理解、消化。概念图在此过程中同样是显化自己和他人写作构思的工具。

●教学反思

运用概念图“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很快熟悉他人写作中的技巧, 对于常规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都有帮助;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清晰、安排合理, 同时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很透彻;学生作文的细节描写由于概念 (写作提炼的内容) 的提示而生动;学生容易借鉴和利用同类题材中的语言。例如, 对于写作“旅游”内容的文章, 学生以时间或地点顺序的层次安排都很清晰, 写作详略也把握得很好。有的同学在描述自己在游玩中“捉螃蟹”时, 用到不少像“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揭”、“掀”、“按”等一系列生动的词汇。当然, 以上两种模式也有不足, 尤其是“以读促写”模式, 学生写作时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同一类型不同体裁或是同一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 并善于启发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 除了读《巍巍中山陵》, 还可以让学生读《凡尔赛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或是其他描写建筑的作品。另外, 总体上, 从教学实际来看, “以读促写”适合学生练习习作片段, 或是小文章;而“以写促读”则要求教师在训练时给学生发散性的写作主题, 并备有充分的作品材料。

上一篇:难题解答脑筋急转弯图下一篇:雨城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