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2024-08-17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精选10篇)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1篇

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是国家林业部门通过数据信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工作系统。它要求对森林的信息(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森林的分布及类型、森林的林龄组成和生长状况等动态信息),森林相关的外部信息(即林权的归属问题、社会经济形式、自然许可条件及工程需求设备等),还有森林的林业生产信息(即森林的相关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改造林业、经营林业、开发项目的规划和报告及经营效果等)进行整合管理。以方便每一个管理层更好地对森林资源合理的规划和应用,避免和减少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过长,森林资源分布较广,消长变化太大,及影响因素众多造成的林业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导致短期内难以发现的错误和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方便查询、便于管理、整合性更高的科学管理系统。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2篇

县级森林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属于小班水平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把森林的地理数据还有即时的影像信息通过整合,集成化到林相图上面。信息能通过森林资源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还有详细准确地显示小班的森林资源具体数据,而且清楚简单易懂,方便用户体验。

4.2森林的动态监测

我们用森林的某个龄级或者龄组的森林消长变化数据来计算,实现对该组龄森林动态监测。比如我们常用的对于森林生长情况的预测模型公式为:Zv=VPv,其中Pv是材积生长率,反比于树木的平均年轮的宽度。不同龄组的森林树木有不同的生长率,且差异较大。所以做预测一定要清楚森林各种的调查资料来定点预测。

4.3林业的专题分析

我们还能采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图像信息分析森林资源,做出管理经营的规划。这种分析必须依托于森林资源的现状信息、有针对的专题知识。只有做好了林业信息的准提搜集与分析,才可以在林业管理实践中,分析造林规划、分类经营、林地权属,把森林病虫害预测等项目做得更好,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信息,以避免做错规划浪费精力财力。

5结语

要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因为只有在更科学的系统帮助下,才能对林业变化及时地掌握和做出调整,才能避免以往需要较长时间显现出来的不良变化带来的危害。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3篇

国土资源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国土资源流转过程涵盖信息量很大,为了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的分布并进行有效监管,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将GIS、Web、数据库等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共享,提升应用价值[3]。本文结合陕县国土资源局办公业务现状,构架陕县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使国土监管过程更加便捷、科学。

1系统建设目标

目前,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多处于纸质办公状态,业务数据管理困难;部分县域已具备数字办公系统,但未与空间信息结合,不能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服务决策应用;部门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图纸”或“离线拷贝”的形式进行共享,安全性差、更新困难且效率低下。数字陕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与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节点互联互通,形成一种分布式的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国土资源信息与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无缝衔接,实现对国土资源信息的高效、灵活管理。

系统以数字陕县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以国土部门各科室的诸多专题数据作为管理对象,基于Arc GIS地理信息软件平台进行开发,实现对国土资源相关数据的管理维护、实时更新、高效查询、多样展示与分析统计。

2系统总体构架

本系统采用B/S构架,体系结构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基础层

包括网络环境、软硬件设施、各种技术规范等,保障系统顺利运行。

2.2数据层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空间和属性数据为核心,建立空间、非空间数据结合的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

2.3服务层

将数据和软件功能通过Arc GIS Server发布出来,以开发应用层的各种业务功能。

2.4应用层

在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提供土地审批、储备、供应、交易、发证与耕保补偿6个模块的专题信息分析功能。

2.5用户层

根据国土资源局各科室职能划分系统用户,不同用户具有不同操作权限。

3系统构建

3.1数据组织

经过调研分析,系统所需数据包括两类,见表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数据基础,为系统提供宏观空间位置参考,用于业务数据展示与分析的底图,是空间定位、地名地址查询等常用GIS功能实现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以服务形式进行提供,方便各部门共享使用。

国土专题数据涉及了各土地利用阶段的地块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业务数据,用来辅助系统各项专题分析功能,数据组织结构如表2所示。

数据组织形式对系统整体功能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数据组织能够有效提高数据调用、处理效率,利于数据高效管理与分析[4]。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10g和空间数据引擎Arc SDE对国土资源专题空间数据、业务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建立服务器端核心数据库,以Arc GIS Server为空间数据服务发布的平台。

3.2功能实现

在以上技术方法的支撑下构建了国土资源专题数据库,搭建了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了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提供了地块查询、分析等功能,可辅助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5],主要功能如下。

3.2.1专题信息展示。通过数据整合,基于统一空间参考将专题信息叠加到系统底图上进行展示,并对审批、供应等不同阶段的地块以不同颜色渲染,提高视觉效果,能够直观、形象地在地图上展示地块位置、类型等信息,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快速从全局上掌控、监督土地利用现状[6]。

3.2.2地块信息查询。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检索关键词,实现宗地信息查询和空间定位,查询结果中包含宗地空间位置、详细的业务数据、勘测信息及相关文件。图1展示了其勘测信息。

3.2.3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方式以辅助国土资源监管工作,不仅能够根据属性信息分类统计,还可按区域统计,从空间角度上探究国土资源的分布特征,深刻反映国土数据内部的空间自相关及与数据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日常业务数据进行挖掘,从年份、批次、土地用途、区域等多个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将每年各区域的补偿耕地面积与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进行比对分析,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保平衡[7]。统计结果以图表、地图统计专题图形式进行表示,直观反映土地利用统计特征与区域间的相关性,使国土监管工作具有区域目标性。图2为2010-2013年间审批土地面积汇总结果,图3以地图统计专题图形式展示。

4结语

本文结合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现状,探讨了BS模式下构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方法,系统能够对土地利用综合信息进行一体化动态管理、直观展示和科学分析,为国土资源监管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对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5.

[2]卢新海,俞鹏程.“智慧国土”背景下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路径探究[J].电子政务,2013(2):70-79.

[3]陈志军.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一体化建设探讨[J].测绘地理信息,2016(3):97-99,102.

[4]沈敬伟,周廷刚,温永宁,等.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2-137.

[5]彭茜.B/S结构的土地登记管理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10(2):167-169.

[6]宋碧波,张立朝,石晶,等.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5(5):86-88,97.

浅析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及管理 第4篇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5篇

水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命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污染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据水利部门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段污染严重至已失去使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更加需要有高质量的水作保证。本文以**县水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保护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

**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属低山丘陵地区,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和澴河、滠水河、竹竿河三大水系,形成了山脉、河流、丘陵交错,岗、榜、冲、畈相织的地表形态,境内无过境客水、无丰富的地下水、无大型水利设施,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28.1mm。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7.9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32立方米,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

源量1695立方米的72.7%,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630立方米的46.8%,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区县。由于水资源总量的偏少和有效蓄水的不足,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矛盾十分突出,干旱缺水、季节性缺水是我县的典型特征。

(一)水利设施及降雨、蓄水情况

2014年1月至今,**县平均降雨量687.1mm,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867.5mm少20.8%。水利工程总蓄水量12875万方,占总蓄水能力44167万方的29.2%,比历年同期18968万方少蓄6093万方。全县有效蓄水8140万方,占有效蓄水能力28951万方的28.1%,比历年同期14137万方少蓄5997万方。由此可见,我县近年来持续干旱,降雨严重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水资源形势较为严峻。

(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供水矛盾突出

因降雨严重偏少,我县城区的重要水源地——**水库和姚库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特别是**水库蓄水近年来始终在死水位以下。为保障县城区及周边乡镇20万群众每月150万方的生活用水需求,**县政府特申请**市政府协调应急从孝昌县芳畈水库调水。2013年1月26日,芳畈水库至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完工并正式供水,但芳畈水库有效蓄水980万方,扣除灌区农业用水130万方,也不能长期提供水源,而其余16个乡镇,其中有4个乡镇生活用水来自中型水库,10个

乡镇生活用水来自小一型水库,2个乡镇的生活用水来自河流,特别是由小一型水库和河流提供水源的乡镇,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而缺水。由此可见,我县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供水矛盾将长期存在。

(三)水资源污染状况

根据《**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水质目标要求和**市水利局最新的水质通报,***保护区和***缓冲区的水质是达标的。而*****保留区和****保留区的水质不达标。

三、建议对策

(一)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长久之策,也是解决我县缺水贫水的当务之急。应推广清洁生产,节水防污;应调整用水结构,大力普及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应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应按照流域水资源规划,实施区域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鄂北调水工程,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上,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坚持以保护、节约水资源为中心的水利发展战略,保护水资源,爱惜水资源;抓农业节水,保城市供水;以节水保供水,以供水促节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科学保护和节约用水必须依靠现代的

科学技术。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从人类的利益和生存出发,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保护和节约用水是保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缓解水危机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根本性措施。

在节约水的同时,要发挥水的综合功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展出更大的效用,如污水再利用,废水资源化,利用天然降水,寻求水替代战略,等等。

(二)明晰产权,制定合理和水价和排放标准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将政府调控手段与经济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兼有政府有效介人与宏观调控的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准市场,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价格合理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要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实行定额管理、分类水价和阶梯式水价,加快水价体系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

明晰产权、设定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控制过量的排污对于治理其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排放标准,要在衡量**县河流自净容量的基础上制定限值和浓度的限值。排放标准对于所有的排污者都是一样的,不能激励排污者去开发更好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于排放标准制度,在继续执行的同时要加强研究和完善。超标排放者应受到严厉的经济或者刑事惩罚。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执法

要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工作,不能只依靠一个部门或一个执法机构的自身力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重视和配合。首先要各级人民政府支持,把水行政执法工作从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上升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行为;其次要与公安、环保、司法机关等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来推进水资源法制化的进程,促进水资源的保护。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6篇

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经济时代逐步被取代,新经济时代具有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特点,伴随着这些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必然发生改革。财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非常重要的公共部门之一,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先天不足,并且由于我国县级财政部门正经历着大的改革和蜕变,在新经济的时代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对县级财政部门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当前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发现和解决。解决好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提高管理效能和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7篇

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陶世红

(2012年6月14日)

尊敬的林局长、督查组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景南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受刘涛书记、至圣县长委托,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林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招投标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情况

(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

1.机构沿革。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县于2007年1月19日挂牌成立县人民政府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中心,2011年6月政府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今年1月,根据市编办《关于统一组建县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的通知》,撤销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组建政务服务管理

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工程建设的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及政府听证事项等综合服务工作统一集中起来,规范运作,规范管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新办公楼内,作为临时过渡期使用,目前办公楼已进行室内外装修,预计7月底竣工,8月可正式开展工作。同时,依托乡镇为民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整合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所、国土所及村镇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依法交易。乡镇人大、纪委加强督促检查,对不按规定进场交易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给予审批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审计验收工程项目。我县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于年底建成运行。

虽然我县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如何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一平台,组织相关部门规范、有序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的问题;二是部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所和人员难与落实,交易运行困难。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强和完善。

(二)招投标工作落实情况

为保证招投标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开展,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县长任组长,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招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2008年4月,县政府通过了《景南县招标投标管理暂

定施工单位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估算投资306.47万元),核准以邀请招标项目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估算投资8900万元);核准以竞争性谈判项目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经2次公开招标失败)。

3.严格执行《条例》,大力推行电子评标工作。一是电子评标工作取得实效。我县从今年1月1日推行电子评标以来,改变了原来因为人工操作和评审手段的限制,往往评标时把重点更多地放在总报价和投保文件的形式上。现在自动评标系统根据评标模型的设定,过高或过低的投标报价排序都被排在末位,有效地杜绝了恶意抬标和过低中标现象。二是对招标人和中标人签订的书面合同进行细化。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一致。不准签订合同外合同,防止出现高价合同低价结算和低价合同高价结算的情况。

4.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一是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我县在《云南建设工程信息网》、《盘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等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同一项目招标公告在不同的媒体上发布的公告内容一致。对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我县采用2010年版的标准文本,投标保证金不超过投标估算值的2%,最高不超过80万元。二是我县财政投资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由景南公证处进行公证,县纪委、招标办以及项目行政主管部门

总投资200亿元,其中:50万元以上639个,500万元以上95个,各乡镇、各部门自查率为100%。近期,县内重点组织开展了9轮工程建设项目抽查,抽查率为69%,共发现问题859个,已整改769个,正在整改456个,整改率95.63%,其中:自查自纠阶段发现问题588个,已整改102个,整改率100%;重点抽查发现问题599个,已整改155个,正在整改145个,整改率90.236%;市级检查发现问题125个,已整改852个,整改率100%。正在整改的125个问题是:一是县医院搬迁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为6550万元,拦标价6385.07万元,合同价6340.94万元。建设规模为新建2.4万平方米住院综合楼、门诊医技楼及其它辅助用房。主要问题是涉及9亩项目建设用地尚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二是糯扎渡水电站水库移民安臵益智集镇搬迁项目。当前项目正组织道路及防护堤建设工程,检查组重点抽查了场平1、2、3标段和防护堤2标段,重点抽查项目总投资4443.42万元。主要问题是未取得项目土地使用、林地占用审批手续。三是县糖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75万元。项目内容为科技服务用房、灌溉沟渠、蔗区运输道路建设和土壤改良等,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主要问题是未组织县级初验。针对以上存在的3个问题,我们将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严格履行改变建设工程招标方式和政府采购方式的报批程序。

(三)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一是规范招投标活动。着重解决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突出问题,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加强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的管理。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工程严重超概算等突出问题,规范物资采购活动,促进工程建设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三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着重解决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不规范、搞“暗箱操作”等问题,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四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林局长,督查组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衷心希望督查组领导给我们提出好的工作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8篇

当前我国许多县级国土资源局均已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但这些数据库如何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和执法等工作结合,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则需要通过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加以完成和实现。“一张图”就是该管理平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张图”系统是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监管工作,将国土资源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集中到一张图中,从而实现资源监管的动态化和科学化[1]。

本文以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基本架构及设计理念为基础,分析县级国土资源局的“一张图”数据模型,探讨县级国土资源局“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而设计并开发得到县级国土资源局“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

1 系统分析

1.1 功能分析

系统将满足县级国土资源局对“一张图”管理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需求[2],具体来说,则包括:

(1)提供统一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及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空间数据的加载显示功能。

(2)提供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空间及属性数据管理,包括新建、修改、删除项目。

(3)依据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属性进行查询。

(4)依据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属性提供统计功能。

(5)提供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数据入库功能。

(6)提供管理项目空间数据所需的图形编辑功能。

(7)提供供地项目用户流转管理功能,包括供地项目用户流转及对其进行历史查看。

1.2 系统用户分析

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包括:数据建库用户、业务实施用户和领导用户。每类用户在系统中均承担不同的工作和一定的功能。数据建库用户负责系统各类项目数据的建库工作,其功能包括数据建库、图形编辑等。业务实施用户负责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管理、图形编辑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其中,项目管理负责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日常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主要是设定各类数据的配置状态。领导用户则具有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的查询、统计功能。

2 系统总体设计

文中,系统总体设计主要表现为系统架构,而系统架构可分为两种方式。下面对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阐述。

2.1 单机方式

单机方式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自下而上分为4个层次,对各层次分析如下:

(1)文件。用于保存系统所需的空间及属性数据,采用Arc GIS 9.3支持的Shapfile格式或MDB格式进行管理;需管理的数据类型包括全国二次更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以及四类项目空间数据。

(2)空间数据管理引擎。在Arc GIS 9.3提供的Arc O-bject接口之上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对文件中各类空间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的接口引擎。

(3)功能插件。采用Arc GIS 9.3支持的插件方式开发本系统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插件,并以功能插件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4)Arc GIS Desktop。通过将功能插件无缝嵌入到A-rc GIS Desktop当中,用户将无需改变原有Arc GIS Desktop的使用体验,同时又可以享有完整的本系统功能,这对于初级用户是比较方便的。但由于插件方式必须首先安装Arc GIS Desktop的要求,就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Arc GIS Desktop使用能力,而且还由于单机方式无法提供用户功能管理,因此对于无需专业功能的领导用户来说,就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学习和使用负担。

2.2 网络方式

网络方式可提供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并以功能模块的方式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展现定制的系统功能。其中服务端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不同的客户端则通过网络访问数据。系统架构自下而上包括六个层次,如图2所示。六个层次中,服务端包括两个层次,即平台软件层和数据层,而客户端包括四个层次,即基础组件层、组件服务层、应用层和表现层[3,4]。对其阐述如下:

(1)平台软件层。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存储数据,而GIS软件则采用Arc GIS SDE管理存储在SQL Server中的空间及属性数据。

(2)数据层。网络方式下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间数据库,包括全国二次调查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已经征地、农转用、供地、违法用地查处项目数据等;另一类是运行管理库,包括系统元数据、日志数据、系统运行监控数据等。

(3)基础组件层。该层也分为两部分,一是Arc GIS提供的客户端空间数据基础访问引擎Arc GIS Engine Runtime,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库访问引擎;二是在此之上扩展的本系统基础组件,包括时空数据引擎、元数据管理引擎、日志访问、用户行为监控、数据备份恢复等基础功能组件。

(4)组件服务层。本层是在基础组件层之上结合用户需求提供的组件服务,包括图库加载、项目管理、数据入库、图形编辑、供地项目用户历史查询、运行服务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等功能组件。

(5)应用层。对组件服务层依据不同用户功能组合成多个应用模块,如领导查询统计模块、日常项目管理维护模块、基础数据入库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在这些模块中,日常管理维护模块是由具体业务实施管理用户将日常的项目通过系统录入,这就需要更多的高级功能,包括图形编辑、项目管理以及系统管理模块功能。而其中的领导查询统计模块呈现给用户的则是简单易用的界面和功能,这可以大大缩减领导的软件学习经验和使用体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在领导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正在进行的项目办理情况。

(6)表现层。本层依据用户的类型,将应用层的模块进行组装,形成不同的软件包,以适应不同类型用户的功能要求及使用需求,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方式进行设计和开发。

3 系统的开发

3.1 GIS平台的选择

作为平台支撑软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海量数据的存储、高效的并发访问等。而“一张图”不仅包括海量属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还包括海量图形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这势必要求所选用的GIS软件除发挥其海量图形和属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的功能优势之外,还要具有与多用户的高效并发访问机制等。

文中,系统选择Arc GIS作为GIS软件平台。Arc GIS软件在GIS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已获得广泛应用;另外,Arc GIS软件采用了全面的、可伸缩集成的体系结构,可根据需求,提供多层次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Arc GIS各个产品解决方案均采用了基于COM的Arc Object技术,因此系统规模可以无缝升级,数据和应用能够平滑移植。为此,可以很容易根据用户的新需求添加新功能,实现对系统进行升级,因而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5]。

3.2 数据平台选择

依据设计的不同数据存储方式,系统同样提供两种数据平台供用户选择。存储方式如图3所示。

(1)单机方式

单机方式是采用文件模式进行数据管理,即采用单机管理数据文件,支持Arcgis的Shp和MDB两种格式。这种方式使得不同用户的功能只能在同一台机器上操作,因而无法提供网络数据传输、共享、数据备份恢复等功能。

(2)网络方式

网络方式则是采用更为先进的数据库方式来统一管理空间、属性、用户信息等数据,并采用SQL Server和Arc SDE来管理数据存取。本方式提供完善的网络数据传输、数据共享、数据备份恢复功能,不同用户可以在各自计算机上通过网络实现对系统的相应操作。

文中,系统选择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平台。从数据管理软件的发展来看,关系型数据库依然是当前主流;另外,Arc GIS软件提供采用Arc SDE模式管理存储在SQLServer中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因此,通过分析得出,采用网络方式对本系统数据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供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更是对未来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切实保障。

3.3 开发环境

本系统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COMGIS进行开发。COMGIS不需要额外的GIS二次开发语言,只需要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函数,按相应标准开发接口即可。这有利于减轻GIS软件开发者的负担,而且可增强GIS软件的可扩展性。

4 系统功能的实现

4.1 属性编辑

通过导入数据向导进行要素导入或者通过编辑工具条上的“编辑”命令添加所需要素后,即可对要素进行属性信息编辑,如图4所示。接着填写相应的信息,点击“保存并关闭”,一条土地使用类型数据就添加成功了。

4.2 数据统计

可以统计项目库的各种用地情况。项目年份选择要统计的要素年份,统计类型可以选择按面积统计,还是按数量进行统计,图表形式则可以是折线图,饼图,柱状图。单击“统计”按钮,显示如图5所示。

4.3 数据查询

属性查询项目窗口与ArcMap的属性查询一致,提供SQL语句查询。填写SQL语句后,点击“确定”,如图6所示,此时会在系统地图上将满足要求的要素显示出来。

4.4 数据分析

单击“面积分析”,出现项目面积分析窗口,在左侧的选择图层栏中,选择图层与地图上选中的要素进行叠加,点击“分析”,如图7所示。通过面积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选图层与各种用地的叠加面积情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析结果的导出。

4.5 基本农田检查

点击“基农面积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出现项目与农田的叠加面积分析,这样就可以知道新增土地占了多少农田,也可以导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5 结束语

从分析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基本架构及设计理念入手,针对县级国土资源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县级国土资源局“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开发过程,为县级国土资源局“一张图”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县级国土资源局“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决策分析提供更加实用而全面的服务。

摘要:针对县级国土部门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其工作的需求,探讨了基于ArcGIS的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管理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决策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一张图,ArcGIS,国土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一张图:天看、网管、地查[J].国土资源导刊,2010,(3):13.[1]陈建军.一张图:天看、网管、地查[J].国土资源导刊,2010,(3):13.

[2]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构建全域“一张图”探索管理新模式[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2):35-36.[2]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构建全域“一张图”探索管理新模式[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2):35-36.

[3]孙在宏,吴长彬.基于“一张图”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研究[J].测绘通报,2012(6):22-24,100.[3]孙在宏,吴长彬.基于“一张图”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研究[J].测绘通报,2012(6):22-24,100.

[4]刘来兰.江宁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12(1):51-53.[4]刘来兰.江宁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12(1):51-53.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GIS;构件;数据中心

1 引言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和省市县三级的纵向发展,特别是“金土工程”的全面实施,湖南省国土资源市县级电子政务的正式使用,已初步形成了全省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OA、MIS和GIS的一体化和“一站式”、“协同式”的网络办公环境。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关键技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国土资源市县级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发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湖南省国土资源市县级电子政务现状

市县级电子政务自从2006年初立项以来,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建成了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搭建平台和运行平台;二是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三是构建了“一站式”协同工作环境,四是实现了OA、MIS和GIS技术一体化;五是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信息交换、联网审批和远程报件以及与省政府办公厅和政务外网的信息交互。电子政务系统覆盖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了“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公布”的电子政务应用新格局。

3 目前应用的技术简析

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任务要求,系统以计算机硬件与网络通信平台为依托,以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为枢纽,以搭建支撑平台为支撑构建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及其衍生的部分子系统。实现了市县局内多业务科(股)室联网办公和互动式作业,外部对公众社会机构的信息服务。

3.1 运行平台

3.1.1 技术架构

运行平台是以国土资源局局域网和数据中心为基础,通过调用、解释平台支撑数据库(由搭建平台形成)中的资源和业务规则,驱动国土资源各项业务操作,同时创建、使用、修改业务数据库和调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业务的流转和处理,形成具有统一安全认证和用户单点登录的支持大规模、多应用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业务工作平台。

3.1.2 关键技术

(1)平台组件框架

平台组件框架是众多系统服务、系统组件和业务组件的统一载体和调度中心,它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屏蔽平台的底层技术实现细节,降低系统维护和管理成本。

(2)系统服务

系统服务用来实例化业务实例、为业务运行进行导航、管理和维护业务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工作流引擎、地图操作引擎、表单解析引擎、统计分析引擎、即时通信服务等。在确保与运行平台架构一致的情况下,还可兼容第三方运行引擎。

3.2 搭建支撑平台

3.2.1 搭建平台技术架构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搭建平台是搭建和维护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业务及其平台支撑数据库的基础,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具构成的、以业务流转和业务处理为核心的基于配置的搭建支撑环境。

3.2.2 搭建平台关键技术

(1)工作流驱动(workflow):工作流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平台通过工作流驱动的设计,把所有电子政务相关的事情通过工作流关联起来。工作流成为各项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纽带。

(2)面向构件的技术体系:构件是面向软件体系架构的可复用软件模块。面向构件的技术体系的优势在于:分层的构件体系和XML总线使得应用系统架构具有了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能力;一体化、可视化的开发运行环境屏蔽了复杂的技术细节,提高了开发效率;方便于系统的后期维护。

3.2.3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支撑平台目标是管理国土资源各项业务,驱动业务案卷的流转、审批、办理和监督,通过调用、解释平台支撑数据库中的资源和业务规则,调用基础数据库数据,实现对业务数据库信息的创建、使用和更新。目前市县级系统是基于先进的.Net或J2EE架构技术体系之上,包括了构件运行引擎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够保证在多用户、大数据量、多应用系统环境下正常运转。

3.2.4 支撑平台关键技术

(1)数据引擎:数据引擎位于引擎服务层的最底部,主要实现与空间/非空间数据库的连接,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实现分布式多级数据中心数据的同步更新。

(2)流程引擎:完全构件化的工作流,对外提供了从流程定义管理、流程实例管理、活动实例管理、工作项管理到相关数据管理,直至工作流Tag等一整套的构件库。

3.3 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以各类空间和非空间数据为主要存储内容,依托数据库管理和GI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的国土资源数据库管理、服务、交换体系。

3.3.1 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借助GIS平台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国土资源机构内多业务部门联网办公、互动式作业、空间分析辅助及对外的信息服务;采用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技术,采用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方式管理各个专题数据库;利用GIS数据中心和WebGIS技术,与电子政务系统紧密结合,自动生成供地、利用等多个审批阶段的空间分析信息。

3.3.2 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关键技术

(1)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目前已在省厅和12个市州局、65个县区局部署及试用的MapGIS K9大大提高了海量数据的浏览和查询速度,还可满足用户长时间并发访问的要求,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回溯过去某一时刻的情况或预测将来某一时刻的情况,以满足历史回溯和衍变、地籍变更、环境变化、灾难预警等应用的需要。

(2)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灵活的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管理机制能够以统一的方式集成管理二三维空间信息、文档信息、元数据信息;提供不同格式数据可视一体化,实现三库(高程库、影像库和矢量库)的统一显示;提供三种数据配置模式(直接驱动式、定态配置式、扩展驱动式)组织数据。

4 结束语

湖南省国土资源市县级电子政务系统是以海量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为支撑,通过调用运行平台和搭建支撑平台,利用三级内网和省厅系统的无缝连接,形成了全省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利用构件技术、工作流技术和GIS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实现了OA、MIS和GIS的紧密结合和数图联动,促进了电子政务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

“二调”数据的入库,对国土资源市县级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更好地挖掘现有的关键技术,引入创新,进一步加强系统的高聚合、低耦合的软件架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高效性和扩展性,将成为本阶段我们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鹿心社. 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03).

[2]彭悦,贺安生,向洪普.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2004.

[3]蒋文彪. 金土工程总体技术构架. 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会论文集[C], 2006.

[4]寇有观.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总体设计[J]. 地理信息世界,2005(03).

[5]贺安生. 构建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信息服务与共享[J]. 国土资源导刊,2006(01).

[6]吴信才.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 测绘科学,2007(01).

[7]Aldrich,D.,Bertot,J.C.,McClure,C.R.E.Government:Initiatives,Developments and Issues[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19):349-355.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第10篇

加快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根据8月12-14日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培训班上各单位的交流情况,目前,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为推进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保证省、县级规划和林地“一张图”建设成果质量,请各单位进一步加大省、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省、县级规划编制工作的紧迫性。根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0]203号)的精神,编制省、县级规划是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规划管地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 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大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力度。

二、明确责任,加快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文本编制进度。省级规划编制责任主体是省(区、市)人民政府,县级规划编制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能动性,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省级规划文本编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2011年9月30前完成县级规划试点工作,形成县级规划文本范本;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县级规划文本编制,报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审查。不能按期完成规划编制的,将暂缓下达2012年占用征收林地定额。

三、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林地落界工作分三批完成:北京、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南、广东、贵州、青海、内蒙古森工、吉林森工、龙江森工、大兴安岭森工13个单位,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苏、湖北、广西、海南、云南、甘肃、宁夏11个单位,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河北、内蒙古、安徽、江西、山东、河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新疆、新疆兵团12个单位,2012年10月31日前完成。各地林地落界成果须经县级单位全面自查、省级单位抽样检查、国家核查的方式进行检查验收。没有按时完成林地落界的单位,将暂缓下达下一年度占用征收林地定额。

四、加强沟通,建立工作进展报告制度。各单位要及时向国 家林业局报告进展情况,每月底和月中向本监测区国家林业局直属院报告林地落界和县级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国家林业局直属院汇总后,每月1日和15日向资源司报告。

附件: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培训班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附件: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培训班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处理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1、省级规划编制与县级规划编制的关系。省级规划大纲已将规划基数、规划目标、分区布局与政策措施分解到县级单位,因此,省级规划大纲完成审查后,县级规划可与省级规划文本同步编制,不必等省级规划文本完成再编制县级规划。如果省级规划在批准过程中有调整,县级规划再按其要求进行调整。

2、县级规划编制与林地“一张图”建设的关系。县级规划是在省级规划分解基数和目标数据控制下编制,规划基期是2009年,林地“一张图”数据是现状数据,二者时间上有差异,两项工作可同步开展。

3、林地“一张图”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宗地落界的关系。由于省、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宗地勘界落界不是本次林地规划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4、林地“一张图”建设与二类调查成果的关系。林地落界工作是落实林地范围的基础区划。为确保二类调查成果的延续性和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可操作性,应在充分利用二类调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落实林地边界,而不是重新区划调查。

二、省、县级林地规划文本编制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1、开发区、高新区是否编制县级规划? 原则上县级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由于开发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不需要编制县级规划。如确需单独编制,由省(区、市)自行确定。省(区、市)林业厅(局)要确保本辖区内林地规划不重不漏,对没有编制规划的区域按没有林地处理。

2、关于重点公益林地的概念和范畴问题?

根据《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县级规划规程》)重点公益林地指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划定的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其他重点公益林地。在省、县级规划中,重点公益林地应分别列出国家级公益林地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地的面积和比率。且重点公益林地只能调减,不能调整。

3、关于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问题?

省、县级林地规划须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当地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对于没有出台省级及以下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可在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编制,待当地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时,再协调发改部门进行衔接。

4、平原地区农田林网、以及在耕地、交通、水利和建设用地上的造林是否可以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纳入林地规划。如果纳入规划,该部分数据应在规划基数和规划目标数据中单独记载和统计。

5、森工集团公司与地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汇总后,是否需要汇总编制全省总的规划文本? 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及其所属林业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团场单独组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批后,其规划成果汇交到所在地的同级规划,且须编制相应的全省或全县规划。

6、省级规划文本完成审查后,在林地落界完成时,是否再调整或完善省级规划文本?

省级规划在报批前,规划基数及其分解到县级单位的规划基数、目标数可以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省级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原则上不允许修改。如果规划数据需要进行较大调整,应提出修编申请进行修编。

7、县级规划是否需要编制专题研究报告?

根据《县级规划规程》,要根据当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

8、全国是否有重点商品林划分的统一的标准?

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难以统一确定重点商品林的划分标准。根据《全国林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商品林原则上是指纳入Ⅲ级保护林地的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基地。

9、林地质量评定等级是否能制定出统一的量化和评定标准?

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成别,难以制定统一的标 准。各地可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落界规程》)中的资料性附录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省级单位为单位确定本区域的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

10、省、县级保护利用规划文本是否有统一文本结构要求?附图、附表格式是否有统一要求?

《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县级规划规程》已对规划文本结构、内容、附表、附图提出了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其基础上增加相关内容。

11、县级规划中,林地功能区区划是绝对连片还是相对集中连片?

林地功能区区划,可以相对集中连片。

12、省级数据与县级数据是否允许有误差?

因省级规划与县级规划是在省级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同步编制,省级分解数据与县级数据应保持一致。如有误差,应控制在调查误差允许范围内。

13、上海市等城市主城区全部或大部分为建设用地,可否采取现状林地落界,不再编制规划?是否可合并编制规划?

对于林地很少的城市主城区,可以合并编制规划。如果仅落界不编规划,或仅编规划不落界,均按没有林地处理。

14、省(区)直属的国有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立编制规划,规划成果纳入所在县汇总,当否? 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有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单独编制规划,规划成果纳入所在地的县级规划,与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三、林地落界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有关基础地理信息方面的问题

1、省、县行政界线如何确定?

省界数据,采用民政部的勘界数据,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分发;县界数据应采用地方民政部门的勘界数据,由地方自行解决。对于省辖区内县界存在纠纷的情况,由省里协调确定本次林地规划的调查界线。行政界线数据,要确保全国范围和省际范围内不重不漏。

2、个别省界,如青海省界(线文件),存在双线、飞地现象,如何处理?

由省(区、市)厅(局)协调相邻省份,按管理实际协商落界范围,确保不重不漏。

3、按照《落界规程》,区划系统为县—乡—村—林班—小班,但部分牧区县,如青海南部缺少明确的村界线,如何处理?

可根据当地管理实际,灵活处理,要确保林地落界范围不重不漏。

4、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的转换如何实现?

由于国家测绘局对于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系转换参数实行保密管理,因此没有精确的转换模型。目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 划设计院通过国家测绘局提供的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系分幅平移量实现了两个坐标系的系统转换。涉及两个坐标系转换的单位可与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联系。

5、以河流为界的局、场界线由于河流改道而发生变化,本次落界时是否按影像修改局场界线?

可根据本地管理实际确定。如果对管理工作没有影响,可以进行调整。

6、有些省小班落界采用的软件平台尚未敲定。如山西省试点采用的是超图软件,国家拟采用的是ArcGIS,软件平台不统一如何处理?

为了不造成地方软件系统重复建设,本次规划不对各省(区、市)林地落界和林地“一张图”软件系统做要求。只要林地“一张图”成果数据经格式转换后符合《落界规程》的要求即可。

(二)有关专题信息方面问题的处理方法

1、林地规划中增加和减少的林地落界困难,是否需要落界? 增加林地,对于有未利用地的单位,需要将补充林地规划落实到现地;对于无未利用地的单位,不做要求。减少林地不要求落实到现地。

3、最小上图面积如何控制?

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确定最小上图面积。原则上,对于大面积林地中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小面积建设用地、耕地等非林地,需要区划出来;对于大面积林地 中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小面积其它地类,如未利用地等,可以按当地管理实际确定是否可纳入林地管理,如能纳入林地,则可不必单独区划。

4、林地落界的面积统计单位是什么?以县级单位为统计单位进行平差逐图斑计算面积,县级单位统计报表以图斑为基础进行汇总统计,省级单位以县级单位统计表为基础进行汇总统计,全国以省级单位为基础进行汇总统计。省级规划统计表统计到县级单位,县级规划统计表统计到乡级单位。

5、两条或多条林带交叉是否可只编制1个图斑号? 可以。原则上沿用当地二类调查处理方法。

6、两条或多条林带相距很近时,无法准确落在影像位置上,如何处理?

按《落界规程》,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可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标注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

7、对森林资源数据更新采用的数表(生长率、消耗率、收获量表)是否有要求?计算方法有无统一要求(单利、复利)?

采用当地森林资源清查或二类调查的数表和计算方法。

8、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地划分中,如何处理林地与现状地类,以及与林权证的关系?

原则上执行《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程》的地类划分标准。坚持维护林权证法律地位的原 则,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将重点国有林区经营区的土地划为林地。

现有沼泽地可作为宜林地;局场址、居民点、林区道路、输电线路用地等纳入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我局已批准的征占用林地除外);现有湖泊和河流维持原地类不变,林中小溪等作为林地;现状为耕地的,要查清并标注该地是林权证发放前即为耕地,还是原是林地后被毁林开垦为耕地的。如果是被毁林开垦为耕地的,均作为宜林地,并制定还林规划。

9、林业部门与国土部门的林地概念与范畴不同,导致林地面积问题差别较大。

采用《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明确的林地概念和范畴,林地规划编制中可注明其中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确定的林地、部分园地、部分建设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

11、在林地落界工作完成后,林地落界数据与规划文本基数可能会出现不一致,如何处理?

二者之间允许有差异,但要保持衔接。理由是,规划基数是2009年的数据,林地落界是现状数据。

12、占用征收林地范围及林业工程范围上图有点困难且不精确,如何处理?

已发生的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范围要求上图,难以准确落 界的,可根据《落界规程》用线状或点状要素表示。林业工程范围要求上图。

13、林地落界各小班面积需要重新求积,将导致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产生变化,是否平差解决此类问题?

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按《落界规程》求算的实际面积为准。以前工作中的统计问题应在本次林地落界工作中予以纠正,并要保证国家级公益林地数量。

14、由于二类调查年度不同,采用的卫片来源不同等原因,部分原有二类小班GIS数据和遥感影像有偏移,边界不吻合,如何处理?

执行《落界规程》,对原二类小班边界进行修改。原则上要求在原二类调查成图比例尺上,林地图斑边界与遥感影像的吻合程度达到《落界规程》的精度要求。

15、有关省、县级规划专题图制作所需的地理底图要素,如河流、道路等线划图可否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作?

各省专题图制作地理底图要素,由各省(区、市)自行提取和制作。

16、林地落界图斑属性数据表字段缺少规划指标。如“规划地类”、“规划林种”、“规划森林类别”等。

根据《落界规程》和《县级规划规程》,规划内容中,仅要求落实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主体功能区、林地功能分区四项因子。如需增加其它字段,可根据当地实际和需要添加。

17、对易发生变化的林地(如农田林网、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等)落界后如何保护?

如果该部分地类纳入林地规划,应根据当地管理实际,确定保护、利用和发展措施。

18、请国家林业局明确县级林地落界结果与省级分解指标的变动幅度。

不能统一确定。因为各地林地和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不同。县级林地落界结果为现状数据,省级分解数据为以2009年为基础的规划基数。原则上林地落界结果要与省级分解基数、县级林地发展趋势相衔接。

19、部分单位要求林地规划与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结合,按照《落界规程》,集体林地权属要求分“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三种情况填写,部分省,如青海省集体林权改革尚未完成,暂时无法落实权属,如何处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宗地落界不是本次林地规划的主要工作,不对其做明确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因子。对于没有进行林改的集体林地,可只填写到林地所有权,不填写林木经营权,代码为“20”。

20、二类小班边界与林改宗地边界不吻合,范围不一致,如何确定林地边界? 本次林地落界工作,以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影像底图为基础,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和林权发证资料,实事求是的落实林地 边界。

21、在满足《落界规程》的基础上,同时保留原有二类数据属性,建议增加细化的属性字段,如起源细化(纯天然或人工促进或天然萌生或植苗或直播或飞播或人工萌生)、土层细化(≤15或16-30或31-50或51-100或>100);是否可以增加部分因子,如海拔高、平均树高等。

上一篇:超声科病例分析下一篇:产品经理笔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