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案

2024-08-16

《华南虎》教案(精选9篇)

《华南虎》教案 第1篇

《华南虎》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把握诗歌的含义。

3、鉴赏诗中形象,探究诗歌的象征意义。

4、感受自由的不羁的灵魂。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2、鉴赏诗中形象。学习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百兽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的对象,请同学们看几幅华南虎的图片,具体感受老虎的风采。

老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走近一只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二、教师范读 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栅栏 zhà 铰掉 jiǎo 劝诱 yòu 抽搐 chù 沟壑 hè 不羁 jī 呵斥 hē 咆哮 páo

4、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1)要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

2)读完这首诗,你认为笼中的华南虎是怎样的一只老虎? 请用如下句式说一句话:我从 看出,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刚才同学们用什么心情来读这首诗的?

(愤激。据作者介绍当时写作时就是怀着一种愤激之情来写的。)

三、走近作者 了解背景

看见华南虎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感慨和想象呢?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等。

歌德说过,每首诗都应当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华南虎》表现的那种情感只能从那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去体会。这只虎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啊!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时期。当时诗人在湖北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四、合作探究 把握形象

1、诗中对老虎的外形有怎样的描写?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它的处境如何?

诗中对老虎的外形描写有: 斑斓的面孔 火焰似的眼睛 又长又粗的尾巴 健壮的腿

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 破碎的牙齿 火焰似的斑纹

这是一只有着美丽容颜和强健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

2、诗人笔下的这只华南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试从文中找出诗句加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观众”、“我”对华南虎持什么态度?同学们怎样看“观众”和“我”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 “我”对华南虎:“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五、重点分析 理解象征意义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于抗争的高贵的生命。“我”象征良知未泯,有思想有觉悟的进步形象。“铁笼”象征禁锢自由的邪恶力量。

“观众”象征冷漠、无知、势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

诗人借虎喻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宁死不屈,勇敢抗争”的坚定决心。

六、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 “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用省略号隐去了“我”的许多内心活动。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华南虎的形象震撼了“我”,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和无知;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我”为老虎的困兽犹争、永不屈服的个性所感动,“我”为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

最后一段真正点明了华南虎的象征意味,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2、《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七、品味诗歌语言

(一)诗中有很多句子或词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请细细品味。

1、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血淋淋”意味着什么?)

“血淋淋”暗示了华南虎为了自由曾做过怎样勇敢的抗争,就算阻力再大,压迫再大,也决不屈服。

2、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3、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

4、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5、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二)比较阅读

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它和课文同样是写虎,说一说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

《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试着背诵。

(三)再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意韵,以及诗歌带给我们的震撼。

八、布置作业: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假如你自己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用三四百字描写一下老虎当时的心理活动。(它回想着什么,愤恨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2、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选择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虎喻人 象征手法

华南虎 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于抗争的高贵的生命。“我” “观众”

良知未泯,有思想有觉悟的进步形象。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华南虎》教案 第2篇

欣赏课本剧:

剧情大致内容为:几个中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训兽员的指挥下乖乖地进行各种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观众(中学生、游客)的心理。(教师表扬表演者)

情境导入:

• 课本剧中的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 lan)斑斓(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zhǐ)爪

铰(jiǎo)掉

沟壑(hè)

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问题六:通过以上分析,怎样理解诗中的“观众”、“铁笼”“我”的含义?

“观众”——无耻、无聊、冷漠、市侩、卑微、自以为是、有时助纣为虐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5、诗人写诗讲就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一种情感。(回忆《未选择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总结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意象是华南虎.象征.本诗的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

6、齐读全诗,结合课本剧和写作背景思考: 七:《华南虎》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

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板书设计

斑斓的面孔

火焰似的眼睛

又长又粗的尾巴

健壮的腿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不屈的生命

执著的灵魂

渴望精神自由

《华南虎》意象解读 第3篇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的。现代诗人牛汉的《华南虎》, 是一首咏物诗, 更是一首抒情诗, 一首哲理诗。诗歌一般是要抒情的, 不管是浪漫派, 还是象征派。在抒情中, 诠释诗的意象, 让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因为意象是对象的特征和诗人情感特征的结合。在《华南虎》一诗中, 作者借老虎这一意象, 通过精炼的语言, 匀称的节奏, 展示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 “不羁的灵魂”的挣扎与反抗。

想到老虎, 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莽莽的森林, 震遏山岭涧谷的怒吼, 想到的是自由自在的兽中之王。这让我们想到英国诗人、版画家和革命者威廉·布莱克的《老虎》中的诗句“老虎, 老虎, 你炽烈地发光, /照得夜晚的森林灿烂辉煌;/是什么样不朽的手或眼睛/能把你一身惊人的匀称造成?”威廉·布莱克赞叹了老虎的威武和力量, 表现出他对老虎的敬佩。他把老虎既匀称又望而生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牛汉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却是一只“供人观看、呵斥、捉弄”的老虎, 人们不惜采用最卑劣的手段让老虎屈从, “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华南虎对这些卑劣的小伎俩“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 /哦, 老虎, 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它从没有屈从这种境遇, 面对芸芸众生的看客, 华南虎漠然处之。这些描写为后面华南虎的抗争蓄势、铺垫。

面对扭曲的生存环境, 华南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抗争。“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虽然身陷囹圄, 华南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犹如狂飙烈火一样使人深深激动, 使人抑制不住感情的炽烈燃烧和心灵的猛烈震动, 给那个时代同处于“牢笼”中的人们以深深的共鸣, 也给那个时代同处这一悲境的人们带来了力量和勇气。力透纸背的文字, 是所有“不羁的灵魂”的写照, 是人们对禁锢的挣脱、对屈辱的摒弃和对自由的热烈向往!“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和老虎相比, 人是卑劣的、渺小的。人, 只能用阴谋陷害老虎;用残忍的手段使老虎屈服。但老虎不愿屈辱地生活着, 他抗争、他反抗、他强烈地表达着不满。这是身陷囹圄、受尽屈辱仍痴心不改、追求自由的鲜明写照。

诗歌隐秘地浸润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并且不时以光与影、声与色、梦境与幻影的形式轻盈地溢升、映显现实的巨大荒凉与虚弱, 生命的光焰与暗淡。“华南虎”这个意向更是不屈服命运、向往自由的诗人自己的象征, 晦暗的现实和沉痛的压抑, 不但没有使诗人屈服, 相反, 诗人的声音开始发言, “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巨大而破碎的趾爪!”诗人在倾听自己的声音, 倾听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 这声音焕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 直指荒诞的政治, 唤醒一代人的灵魂, 直接照射和考验了那个时代及以后的所有中国人。在人与虎的对比中, 展示了一个普通生命个体的觉醒。牛汉在那个时代所表达的恰恰是一种不屈的意志:黑暗终将结束, 虽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 这种结束是以悲伤和鲜血为代价的。

“诗言志”, “华南虎”就是诗人自我人格的象征, 是处于劫难中的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写照。可以说, “华南虎”就是诗人自己。诗人牛汉借“华南虎”这一意象, 宣泄了淤积于胸的愤慨和不平。借“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的语句, 发出讨伐那个黑暗时代的檄文, 是作者对压制自由的宣战, 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 同时也嘲讽了铁笼旁大群无动于衷的围观者的麻木与可笑。牢笼可以困住老虎的身体, 却困不住老虎不羁的灵魂。被缚的笼中之虎就是身处困境的作者自己。文革期间, 诗人受到迫害, 下放劳动, 没有自由, 落井下石者有之, 威逼劝诱者有之, 但这些都没有使诗人屈服。因为诗人也有一颗“不羁的灵魂”, 向往自由的心不灭, 心怀希望的灯不灭。有抗争, 就有希望。

有人说, 诗人要把诗写得让读者有感觉:“要读者像闻到玫瑰花的香气一样, 闻到你的思想。”在这些感动我们的诗句中, 华南虎“石破天惊的咆哮”是那么真实, 我们甚至还能听见飞越莽莽丛林的声响;但它又那么虚幻, 让我们只能用心去捕捉精灵般在字里行间躲闪着的那一份情感。马克思曾说最优秀的工蜂也不能和拙劣的建筑师相比, 对这句话我们应该报以会心的微笑, 因为, 情感的伟大和机械的可笑, 是不言而喻的。缘情而发, 感物而作, 这里不仅仅是抒情, 更多的是哲理。这一点上和穆旦的诗很不一样, 穆旦的诗是充满欲望的。牛汉的这首诗更像冯至的诗, 深沉而又富有哲理。

所以, 在教这首诗时, 面对初一的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华南虎的意象, 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经验, 与牛汉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 从而产生共鸣。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多种途径的朗读、想象、感悟、体会, 让学生自己融入诗境。使学生主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受。

激辩华南虎 第4篇

《华南虎》教案 第5篇

视频中的老虎有什么特点?凶猛、威武、强壮、呼啸山林、叱咤风云的百兽之王。诗人牛汉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虎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明确形象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诗人是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掌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3、能得到“在困境中,也要奋勇抗争”的启发。

三、学习过程

(一)走进老虎

1、自读。俗话说,诗歌三分品,七分读。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

B、勾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神态、外貌的词句。

2、这首诗一共有五节,下面请四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全文,要求:同学进一步根据刚才勾画出来的词句概括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我从()读出了一只()的老虎。

3、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诵范读诗歌的三、四两节。同学们,老师读的好不好?为什么老师你觉得老师读的好呢?注意停顿、语气、语调,融入自己的情感。

(二)感受华南虎

1、同学们,如何你们在动物园里看到这样一只老虎,你会想到什么呢?观众想到什么了呢?那么,诗人牛汉和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呢?让我们齐读诗歌最后一节。

2、知人论世

大家关注一下这首诗歌创作的年代,1973正值文革时期。著名朦胧诗人舒婷曾说:“那是一个黑白颠倒、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的年代,它使人们失去了金色的童年,失去了温暖与友爱,人性被湮没,人与人之间竖起一层厚实的障壁。

很多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份子身心都遭到摧残。牛汉也不例外。

从1969年末到1974年12月,他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在连队里充当“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身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严重受损,睡觉连翻身都很困难。

3、小组讨论:诗人牛汉亲眼目睹了这只顽强的华南虎后,他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良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的人;“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勇于抗争,超越苦难。

(三)学用华南虎

至此,我们可以说华南虎在全诗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说本文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呀?象征。作者将人类的境遇、灵性、感情赋予新的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象征”的定义

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四)下面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这首诗歌 第一节女

第二节 男

叙述的语气

第三节 女

读出老虎的高傲不羁、观众的冷漠、我的同情

第四节男

读出老虎的悲惨遭遇、抗争精神

第五节齐读

读出我内心的觉醒和激愤之情

(五)总结

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在华南虎身上读到了故事,读到了灵魂存在的价值,获得了又一次人生成长的机会。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把压力、挫折当成磨砺自己的机会,义无反顾、勇敢向前。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下面就让我们各自再次深情诵读!

每个人回答后都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A1、安详、卧、一概不理。

(高傲不羁)

安详是一种什么姿态?安静、闲适

即使被囚禁起来,受尽屈辱,我依然要展示我王者的姿态,王者的尊严。

“一概不理”换成“一动不动”怎样?“一动不动”感觉像死了一样,是表面的,而“一概不理”是发自内心的。

A2、那么哪些词能够表达出老虎的高傲不羁?那应该怎样通过声音传达出老虎的高傲不羁呢?重读安详、一概不理、悠悠 请回答问题的同学展示 点评

B1、排比、脚

(可怜)B2、读 C1、“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般那样耀眼刺目!”(向往自由、勇于反抗)

哪些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道一道”即能表明多,同时让人感觉每一道血痕都深深地刻在诗人心里。“沟壑”换成“痕迹”如何?不足表现老虎为了自己在拼死抗争的那一种精神。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所以这两个词要重读

C2、让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读一遍。点评:很有气势。

(三)三读,领悟思想

1、老虎的处境确实可怜,可老虎在精神上可怜吗?真正可怜的是谁?(观众)

这是怎样的一群观众呀!(冷漠无情,无聊)

一群缺乏爱的能力、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的民众确实是可怜的。

2、诗人也曾是一名猎奇的观众,抱着一种赏玩的心态来看华南虎,那么后来诗人对华南虎的态度是否有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4节,找出对诗人心理描写的诗句,并概括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找一处读一处

赏玩 ——(同情)将“你”换成“它”可否?这是一种近距离的交流、关切,已不再是个猎奇者——(敬仰)像闪电一样耀眼、刺目。

“闪电”有什么特点?亮。老虎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王者的尊严、为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所以此刻诗人对老虎的情感已不再停留在同情层面,而是一中敬仰。

至此,诗人的情感已达到一个高潮,让我们齐声诵读诗歌最后一节。

3、诗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呢?(讨论交流)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良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的人;“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勇于抗争,超越苦难。

4、精神的觉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作者为何会“羞愧”呢?(先让学生回答,再补充)这就不得不谈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了。

大家关注一下这首诗歌创作的年代,1973正值文革时期。著名朦胧诗人舒婷曾说:“那是一个黑白颠倒、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的年代,它使人们失去了金色的童年,失去了温暖与友爱,人性被湮没,人与人之间竖起一层厚实的障壁。

很多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份子身心都遭到摧残。牛汉也不例外。

从1969年末到1974年12月,他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在连队里充当“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身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严重受 3

损,睡觉连翻身都很困难。

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折磨。所以当他面对困境时表现出来的是无助于软弱。所以当他看到这样一只顽强抗争的华南虎后,他羞愧了,觉醒了。至此,我们可以说华南虎在全诗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说本文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呀?象征。作者将人类的境遇、灵性、感情赋予新的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下面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这首诗歌

第一节女

第二节 男 第三节 女 第四节

第五节

总结:相信诗人在华南虎身上读到了故事,读到了灵魂存在的价值。巴金老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没错,人都是有尊严的,老虎尚且如此,我们人更是如此。希望同学们能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困难、挫折,我们的生命,不要羁绊;自由,不需束缚;尊严,不容亵渎;灵魂,不能囚禁!

《华南虎》教案设计 第6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坚持阅读的个性体验,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诗歌创作的象征手法,及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歌的象征意义去思考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生存状态,并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头。

教学重点

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对诗歌进行解读。

教学难点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华南虎,牛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异,其实一切文艺欣赏皆如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提倡这种阅读观念。对于这首诗歌,老师就鼓励你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请同学们出声自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教师下去巡查指导)

二、初步感知诗歌

学习诗歌,读好诗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读进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来谈一谈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

1.先从内容上谈整体印象。

2.再细致地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对于“华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所结合的诗句进行朗读。

4.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5.抛出讨论的问题:这只老虎被囚禁,他想要冲出这个牢笼的束缚,并且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的生活应该是很不开心的。但是诗歌中有这样的两处句子“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还有“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安详”、“悠悠”两个词语好像写出老虎很享受的样子。你们怎么理解呢?

……(同学发言)

总结:不管老虎当时在想什么,他的安详和悠然绝不是向人类的一种屈服,决不是和人类的合作,他没有沦落成一个为他的敌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老虎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他固守着的是灵魂的高贵,精神的自由。(点出虎的形象意义的核心)

6.自古就有诗言志,诗言情的说法,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作者描写华南虎要表达什么思想?

(此处学生的理解没有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对虎的解读。)

7.关注文中的“我”,读最后一节诗歌,谈谈作者想法。然后从内容上关照到第二节,对两节诗歌同时阅读。解决问题:作者对虎的境遇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对虎有怎样的期望?

作者对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坚强不屈地继续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含义

1.读完第二节、第四节诗。问:如果作者是一只被囚禁的虎,他会像老虎这样做吗?(此问题将对虎的解读由动物的层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

结论:作者也会像这只华南虎一样去奋争,不会屈服。那么诗歌就不是单纯在写一只华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含有象征。

2.华南虎象征什么样的人?

象征着在压迫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的人;永不言败的人;生来高贵而不会被任何的困难吓倒的强者;象征能保持精神自由的人……

3.诗歌中其他象征体的分析。“铁笼”“栅栏”“水泥墙壁”“山林”“火焰”(由学生找学生分析,不全面教师再做补充)

四、结合背景,解读作品内涵

1.介绍诗人资料和创此诗创作背景。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首诗都应该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我们看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73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诗意的年代。(引导学生阅读的深入和细致,从诗附带的创作时间谈起)

介绍诗人资料以及创作背景。

2.讨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人为什么没有写到桂林的山水,而去写了动物园里的一只华南虎呢?

是借老虎的精神来象征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人格的固守。

3.启发:这只老虎仅仅象征了诗人自己吗?

象征了当时深受迫害处于困境中的无数有良知没放弃人格和尊严的知识分子。

4.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么?(对“我”形象的解读,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气氛、政治气氛中,自由是乞求不来的,只有争取,那么争取不来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样超越了肉体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虽然孤独但不会堕落。这种俯视、蔑视现实中芸芸众生的高贵,只有经历磨难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才会写出这样的文艺作品,这是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现实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板书)

5.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

6.带着理解;朗读诗歌。(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五、教师总结,留作业

出声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中间可能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发言。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自谈理解。要结合诗句。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组讨论

华南虎语文教案 第7篇

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是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评析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及哲理.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画面,学生根据提示说一句完整的话:

虎啸、鱼游、雁翔、万事万物,世界。

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

1、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自行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朗读流畅、节奏合理、停顿恰当,语气、语调符合文意.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

2、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它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园.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现在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这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

华南虎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有关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2、“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诱惑”,冷漠粗暴灵魂麻痹,这是一群没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四、深层研讨,评论诗歌内容

1、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现主旨的诗节.

2、探讨诗歌的主旨.

3、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4、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作者说:“我终于明白……”请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谈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5、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及“观众”“铁笼”“我”等的象征意义的.

教师点拨:

2、诗人以被囚禁在铁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3、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应该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4、省略号隐去了“我”的内心活动,“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羞愧”一词说明“我”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那滴血的趾爪,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诗人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5、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这是一群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无耻、卑微、无聊、自以为是,他们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愚昧的大众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六、诵读品味,深入体会感情

1、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2、学生自由朗读,深入品味情感.

八、巩固拓展

根据提示自己写一节小诗。

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积累词语.

华南虎产业 第8篇

开始,他只拿到了省林业局的2万元奖金;然后,把省林业厅颁发的奖状摆在客厅正中央,自己坐在下面,供记者拍照,收费,“看照片一个价,想翻拍另一个价,拿走所有照片和底片,那又是一个价”价格差别很大,如同网络游戏,每进一级就收一级的钱;当然,价值开发计划的最后一步,是把底片高价卖出,据说周自己认为,那卷底片值100万元。

严格说,把周正龙称为老实巴交的农民是不准确的,他还是一个有30年打猎经验的猎户,这解释了他为什么能面对猛兽还能镇定拍下清楚的照片;而提供相机和负责冲洗照片的镇坪县经济贸易局局长谢坤元是他的妻弟,这解释了为什么华南虎照迅速地进入到商业价值开发环节。

有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贴说,“一旦老虎是真的,将会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啊”。是啊,神农架的野人、长白山天池里的怪兽、尼斯湖的水怪都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持续多年的旅游热,消失了30年的华南虎若真的存在而且不止一只(媒体报道,据周曾估计镇坪起码有9只老虎)的话,随之而来的是什么?

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当地设立野生华南虎研究基地、发展特色经营及旅游开发⋯⋯根据研究,理论上一只老虎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还必须生存有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猪,这个巨大的生态园甚至可以带动整个镇坪县的经济发展。

而事实是,不论真假,围绕在华南虎主题下的商业价值发现都已经开始了。据《南方周末》报道,一年前,发展旅游业的计划在镇坪县已初步成型,进入镇坪界可以看到树立在道边的一块巨型广告牌,上写“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该县林业局局长称,最初并没有“闻虎啸”一说,是今年7月省林业厅考察后,由7位专家论证确认“镇坪有华南虎存在”后,才增加的广告语——可见,开发华南虎的经济作用并不是从周正龙的照片开始的,只不过借由这张神奇的照片发挥了最大“关注效应”而已。

陕西当地媒体的一篇文章称,自2000年以来,镇坪县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一直在大山深处寻找华南虎,并拍摄到了21×22平方厘米大小的猫科动物脚印;去年和今年省林业厅的调查领导小组三次来到镇坪调查走访,找到了许多关于华南虎踪迹的极有价值的资料和证据。但科学是严谨的,镇坪是否确定有华南虎还需要影像资料或捕捉才能证实。周正龙恰恰就满足了这样的条件,提供了野生华南虎的影像资料——得到的过程实在让人惊叹,在深山里转了近40天后,在一片叫神州湾的深山里,幸运的拍到了一只“刚吃饱的老虎”——他趴在离虎二三十米的地方,足足拍了25分钟,其间还不小心打了两次闪光灯。

周的传奇经历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的“照虎热”,但近两个月来,还没有类似的发现。也正是这种神奇过程,才让流言四起,一位自称"靠PS吃饭"的网友"洪都刀客"称:可以根据(照片中)树叶的大小推算出老虎的大小,如果照片是真的话,老虎估计只有老鼠那么大。

华南虎语文教案 第9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诗歌,品味、鉴赏诗中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2.收集下载最能显示老虎特征的图片资料。3.搜集关于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教师: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教学设计

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写的素材,请向同学展示你收集的猛虎图、咏虎诗、成语。

同学们展示的猛虎图、咏虎诗和成语使我们具体感受了老虎的风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板书课题)

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听读、欣赏,自行正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节奏、重音。

整体感悟

1.小组自学,学生自由朗读,初探课文。

a.自学要求(幻灯片)

◆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勾画出来。

◆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出你们的疑问,和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b.小结自学内容,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

明确:这是一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它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它不屈服于压迫,勇于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它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独立。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对学生合理的评价给以肯定)

2.组织班级讨论,深层研讨。

a.教师简介背景,提供深层理解的材料。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xxx”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学生再次诵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旨的小节。

b.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班级讨论,探讨诗歌主旨。

探讨话题(幻灯显示):

◆诗中的“观众”是个怎样的群体?代表专政工具的“铁笼”禁锢的仅仅是一只华南虎吗?

◆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一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c.小结讨论内容

说明:这是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十年xxx”的历史较为陌生,教师应该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欣赏华南虎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

明确: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溶入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诗中的“观众”冷漠无聊,灵魂麻痹,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被冰冷无情的“铁笼”囚禁的华南虎是一个不屈灵魂的象征,它的追求是高尚的。“石破天惊的咆哮”拼出了生命的血气,发自“我”的灵魂深处。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为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那滴血的趾爪,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

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他明白: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3.诵读品味,深入体会感情。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b.学生自由朗读,深入品味情感。

巩固与拓展

[方案一]:联想和想像练习

1.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被困笼中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出你们认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3.老师简要点评。

4.全班齐声朗诵课文,配上背景音乐。

[方案二]:比较阅读:课文《华南虎》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

1.朗读布莱克的《老虎》,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讨论比较:

a.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b.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c.集体诵读两首诗歌。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关键语句入手,分析诗歌塑造的华南虎形象,学习欣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主题意境,进行想像拓展(或比较阅读),得到了美好人格的熏陶。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用这种思维方法去欣赏诗歌。

作业

1.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翻译过布莱克的《老虎》诗,译名为《猛虎》,找出来读一读,与郭沫若译的.《老虎》作一点比较,体会作者翻译语言的不同风格。

上一篇:2XX年春教务处工作总结下一篇:特种设备司炉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