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质量总结

2024-06-18

语文教学质量总结(精选6篇)

语文教学质量总结 第1篇

为了推动我院的“学风”建设,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各项要求,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我院于4月24日―5月24日在全面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现将“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广泛发动

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本次的“教学质量月”工作,把它与“学习恩来精神,争创优良学风”的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我院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迎评工作的契机。为了组织好“教学质量月”活动,院领导召集了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工作“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细化检查工作内容并明确责任到人,规定了完成期限。组织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动员大会,指定各班级辅导员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了发动宣传,做到人人了解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人人参与“教学质量月”活动。

二、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为了顺利地搞好“教学质量月”活动,真正把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院在制定的工作计划中,注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规定完成的质量和期限。在整个“教学质量月”活动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全员宣传发动工作。4月28日由分管副院长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动员大会,详细阐述了“教学质量月”活动对我院教学工作的意思和作用,要求全体辅导员深入班级广泛宣传,加强班风班纪教育,跟班检查班级到课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和晚自习情况。通过宣传、发动,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学风建设”氛围,在全体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保障了“教学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实施。

2、开展了教学管理文件的学习活动。我们根据教务处的安排,在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学生干部中进行了教学管理文件的学习,除了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外,着重加强了学校下发的“淮阴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淮阴工学院成绩管理规定”、“淮阴工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及本科迎评指标体系。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还专门地组织学习水平测试。通过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务人员对业务工作更加熟悉,在今年的毕业生工作中,一些具体工作环节的操作,显的得心应手,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准确回答,提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进一步落实好院领导学风巡视制度。在整个“教学质量月”活动过程中,我院加强了对“江淮学院院领导学风巡视制度”的落实,为了支持部门工作,院主要负责人积极带头,每周进行学风巡视活动,从上午第一节课时开始,全天候不间断地巡查全院各班级到课率,迟到早退情况,晚自习情况,每周一集中全体辅导员开会,总结上一周巡视工作情况,疏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院领导学风巡视工作的促动下,各班级辅导员纷纷深入课堂,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教育,加强了晚自习的监管力度,学生的课堂到课率、晚自习进课堂率有明显的好转,学习自觉性和课堂自律性也有明显的增强,学习风气逐步好转。

4、积极发挥教学督导员的作用。本学期,我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教学督导员工作,积极发挥教学督导员在教学监控方面的作用,拓展教学督导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教学督导员的工作渗透到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开学初安排了督导员同志教学程序巡查,给每位任课教师分发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建议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进入课堂听课评教,了解班级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情况,以及学生课堂内容吸收情况。在听课过程中,教学督导同志能主动地与任课教师交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了听课情况总结,为我院有针对性地加强班级管理,推动学风建设找准了契入点。

5、强化了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我院进一步强化了“江淮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听课制度”的落实,量化听课指标,鼓励管理人员深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整个“教学质量月”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共听课110余节次,认真填写了听课记录。在听课过程中,主动与教学和学生交流,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掌握程度,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从整个听课反馈情况来看,对任课教师基本上反映较好,能够认真负责,教与学有互动,重点难点讲的透,课外留作业,并认真批改。少部分教师存在着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讲课时部分学生听不懂。有的课程较深,学生接受难度较大。个别教师不注意课堂纪律,讲课效果不好。学生总体上课认真,但迟到、早退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着发信息、看小说、讲话、睡觉现象,缺课现象还较严重。

对发现的问题,涉及到教师教学方面的,我们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并组织督导员进行诊断性的听课。涉及到学生听课方面的,我们及时在辅导员例会通报,并提出解决意见,对迟到、早退现象,提请辅导员加强管理,对旷课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建议给予处分。

6、召开了学生座谈会。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我们适时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并发放部分调查记录表(回收41份)。从学生座谈以及调查记录表反馈来分析,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质量较高。集中反映的问题是对教学秩序的维持上大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很少有教师上课点名的。不少同学希望学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和引导,狠抓课堂纪律,与相关教师沟通,建议教师因材施教,对江淮学院的学生与本二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因有所区别。

7、向任课教师发放了教师反馈情况表。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中,我们共向任课教师发放了“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教师反馈情况记录表”,共回收170份,教师普遍认为,我院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是认真的,上课积极思考,思维紧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课堂上能形成互动。有1/3的学生学习态度不明,表现在上课的行为上就是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旷课等,学生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责任心,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麻木不仁,毫不在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学院的高度重视。

8、作业本检查情况。共检查了40个班级的各门课程作业本,各位任课教师基本上都能按照教学规范要求布置适量作业,且能认真批改,平均布置作业6―7次。学生大部分作业认真,但存在着抄袭现象。

9、实验实习课程情况。通过检查、及学生反馈结果来看,实验课程开设正常、规范,完全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实习指导书、计划、考勤、实习报告等符合教学要求。

三、认真总结,加强整改

针对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我院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问题进行认真地梳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具体改进措施。

1、在教学管理上:

一是加强与系部和教务处的沟通,及时传递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继续坚持不定期课堂教学情况检查;继续坚持教学日志的填报工作,保证数据统计精确作为教师课时计算的依据;继续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三是坚持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评课制度,对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要重点组织教学督导员和管理人员听课,确有问题要积极与系部及教务处联系,予以更换。四是加强院领导“学风”巡视制度的落实,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各个班级要召开一次专题班会,通报“教学质量月”活动检查情况。

二是通过“学习恩来精神,争创优良学风”活动,帮助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树立起“以学为本”,创建良好的学风,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作业评比”、“英语学习周”等类似的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是辅导员要深入班级对每个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摸底排查,对学习、学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以及上课纪律自由散漫的学生,要以“制度+情感”的方式管理,要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弟妹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他们,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做实;四是加强对《江淮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制度的落实,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

四是加强对晚自习的管理和检查工作,每星期组织一次对学生宿舍晚上检查,杜绝学生上网行为;五是加强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对经常旷课的学生要用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语文教学质量总结 第2篇

为保证本次教研月活动顺利实施,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任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于3月27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对教研月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二、开展的活动

1、我校教导处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教学“五认真”大检查活动,检查时对照《教学常规要求》和《电子备课实施细则》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落实教学“五认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究。这次活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重点探讨了语文阅读与作文初步入门教学和数学计算和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课题。

3、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督促各教师平时上好“常规课”,争创“优质课”,学校领导随时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外结合本校学科特点上好“研讨课”。研讨课主要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各教研组教师结合研讨课题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本次活动学校一共组织了四节研讨课,我们研讨课展示的目的,一方面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挖掘课堂的得与失,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提高课堂效益;利用学校论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三、取得的成绩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教师围绕各科教研课题在论坛积极畅言,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互相交流,形势喜人。学校共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四次,对四个教研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四位教师提供了研讨课,在学校论坛上教师共发帖86个,对相关教研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校长刘礼从全程参与了教学质量月活动,推门听课12节,组织教师专业成长讲座2次,并亲自承担了文塘小学论坛的建设工作,为学校的教研活动创造了一个网络平台。语文教师李端信作为一名老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觉上学校网站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认真做好摘抄,并经常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我校###老师执教的作文研讨课《我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画面便于学生观察,特别是几种小动物外形的细致观察以及教师结合范文对写作顺序、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本校的作文启蒙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数学组教研组长汪幼云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带领教师结合本校数学课题共同探讨、共同攻关、共同提高,在此次活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刘卫红老师注重加强自身学习,注重加强网络交流,在教学中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以上四位教师被评为教学质量月先进教师。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方面:很注重于案例和随笔的书写,而对日常课后小结类的反思明显不足。建议应在教案上留有一席之地。

2、同伴互助方面:仅限于集备和互相听课,缺乏有明显效果的做法。

3、目前我校教师还是停留在使用别人制作的现存课件上,对课件的再加工改造和制作能力急需提高。

由于对校本教研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取得的经验,还有待再实践,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

语文教学质量总结 第3篇

1 妇产科学在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众多医学学科中, 妇产科学是一门集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 它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 还需要有现代诊疗技术、临床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 而且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较, 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妇产科学是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参加陕西省“万名医师培训”项目的现状

“万名医师培训”项目是陕西省开展的一项以培训全科医师为重点, 对在岗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社区医生, 进行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项目, 自2010年9月起至2015年12月, 计划每年培训2, 000人, 5年共计划培训1万余名基层全科医师[2]。作为主要培训单位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的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9起承担“万名医师培训”项目教学任务,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积累, 累计对1, 500余名基层医师进行专科培训, 在师资选拔、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广大学员与基层单位的一致好评。

3 存在问题与主要培训经验

经过实践观察, 基层全科医师培训期间常常会存在以下问题:①学员们来自基层, 理论基础较差, 临床技能参差不齐;②全科教育中的专科教学知识点零散, 课时相对较少, 学习内容难以全部吸收消化;③需要制定统一考核标准。为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3.1 强化师资选拔

由于受训学员均来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 学历层次较低, 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学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业务能力, 保证培训质量, 科室专门选拔了5位具有博士学历、专业综合素质过硬、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医师组成“讲师团”进行课堂授课与临床带教, 并通过课前预讲, 课堂问卷, 课后讨论、小组PK等形式进一步督导培训过程, 使培训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2 优化课程设计

在培训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2], 有别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 在专业课程设计上,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基点, 结合诊疗新进展, 将授课内容分为“全科医师的计划生育指导”、“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正常妊娠与孕期管理”、“妊娠合并症”5部分内容, 并通过安排临床轮转, 使学员在有限的课时里能够学习与掌握尽可能全面而重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增强师生互动氛围, 将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引入全科医师培训中[3], 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4], 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展示, 并通过正反两方面处理比较, 如:“宫外孕”的误诊, “卵巢癌”的误判及“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误治等, 深入浅出, 举一反三, 使学员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错误, 并掌握避免的方法和及时补救的措施, 有利于今后学员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另外, 还通过第四军医大学专业学科网站及远程医疗等方式给予广大学员更全面更长期的理论与专业指导, 为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3.4 调整考核标准

培训要注重质量, 而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就是考核,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完善培训过程, 检验培训质量的必要环节, 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亦是如此。将考核分为课程考核和临床轮转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堂教学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考核, 临床轮转考核是全科医师在科室轮转结束后进行的临床考核, 将结构化考试[5]引入妇产科临床考核, 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对学员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评估。两项考核均合格者方可以取得由第四军医大学颁发的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

4 结语

基层医师培养关乎基层医疗质量, 紧系广大百姓生命和健康, 加强基层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基层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6]。作为陕西省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我们将一如既往, 高标准、严要求, 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梁万年.中国社区医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769-771.

[2]杨海, 王东光, 赵英, 等.基层医师培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 12 (2) :204-206.

[3]李旭红, 肖容, 范自力.问题式学习在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社区康复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 31 (9) :640-642.

[4]颜素华.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1) :168-169.

[5]李晓华, 江平, 关郁, 等.客观结构化考试在妇产专业方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1) :98.

语文教学质量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总结;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7-02

课程总结是教师在即将结束某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归纳总结、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使授课内容系统化的行为方式。作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兴趣,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课堂总结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意义

医学统计学是将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生从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预防及卫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课程。作为一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医学统计学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概念抽象,很多基本概念例如t分布、p值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十分生涩难懂的;二是知识点既分散又相互关联,例如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应用起来需要同时掌握这两部分的知识,以便根据数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三是方法选择容易出错,在卡方检验中,不同的计数资料数据应该采用不同卡方检验方法,甚至有些计数资料不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因此,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把概念讲解得十分清晰,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仍然是零碎的,甚至可能出现学生越学到后面越糊涂的现象。[1]所以,及时利用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

二、课堂总结的设计要点

要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通过对课堂总结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对课堂总结进行设计,首先是要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再次强调,及时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问题。其次,要设计课堂总结的时间。课堂总结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总结,它并不一定在整个课堂结束时才进行。再次,课堂总结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学需求也不一样。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得课堂总结既能涵盖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又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要注重课堂设计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授课对象改变课堂设计的形式,使学生能及时吸收和消化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达到对授课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目的。笔者下面对常见的课堂总结形式进行总结。

三、课堂总结的形式

(一)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医学研究中很多知识都体现了哲学的思想。[2]在授课内容结束之际,将统计知识与哲学思想结合,让学生体验医学统计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是一种有意思的课堂总结方式。

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与待研究问题相反的某种无效假设,在该无效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根据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抽样中发生的思想和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做出是否拒绝无效假设的判断。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假设检验是学生公认的难点,而很多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既然已经从样本数据中看到了差异,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复杂假设检验?利用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理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为例:欲考察某种疾病对男性血红蛋白的影响,收集了20名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值(g/L),算得均数为104.4 g/L,标准差为19.48 g/L。当地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40 g/L,问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104.4g/L与140 g/L是明显不同的,为什么还要做假设检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本质”揭示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在本例中,欲回答的是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而所观察到的104.4g/L与140 g/L只是一种现象。因此,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必须借助假设检验来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回答关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

(二)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医学统计学的很多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孤立地学习某一章节必然会导致“学用脱节”的现象发生。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及时利用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或者区别,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参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等知识后,可以询问学生要证明两地高三男生的身高是否不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将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相互有联系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传统的课程小结往往强调知识点的罗列,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课程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这种总结忽略了前后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及全局的视角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通过构建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综合,进而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统计知识框架,使其避免局限于若干抽象概念的机械记忆当中。而图像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把有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3]下面以计量资料相关知识为例。

(四)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讨论也是课题总结中常见的方式。在授课之后,由教师根据此次授课内容,准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修改意见。案例结课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案例结课可以使用导课时的案例,这能使授课内容首尾呼应,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记忆。案例结课也可以采用错例辨析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消化知识难点,建立正确的统计思维。例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本该使用校正公式进行检验而未使用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案例中存在的方法误用问题,进而总结卡方检验中不同公式各自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四、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方式外,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总结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课堂总结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式,它使得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到综合地吸收知识。在总结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框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说精彩的教学如同乐曲,那么课堂总结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要做到“余音绕梁”。授课者要充分重视课堂总结的作用,对课堂总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艺术化的课堂总结。

[ 参 考 文 献 ]

[1] 金丕焕. 中国生物统计学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处方药,2002(9):62.

[2] 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13):31-33.

[3] 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7):26-27.

[4] 张彦琦,王文昌,刘岭,伍亚舟,易东.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探索教育,2010(12):1697-1699.

教学质量教学总结 第5篇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一、制约教案质量的主要因素

高质量的教案的形成,受制于诸多关键要素,准确地把握这些要素,是确保备课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为此,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用于教学的知识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须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过松,有的内容安排得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问题是否准确,无歧义,演示是否到位,准确无误,作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没有过渡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对教学的难点之处、关键之处是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否设计了两套甚至几套教学的方案,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

在备课时,教师要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才可能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可分为指导发现性学习、独立发现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一节课中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绝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须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就无须制作教具了。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多媒体课件是高科技产物,它具有动感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又有制作麻烦、花时多、教学成本高的缺点,教师不可能课课都使用,一般在教学中偶尔使用或只在公开教学时使用,而教具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成本低等优点,便于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

另外,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比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就离不开实物教具的使用,认时间的教学就离不开实物钟的操作和演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课堂中偶发的小事故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上课前先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他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一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若时间紧,要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为学习服务。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是当前备课活动中十分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提高教案质量的若干对策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备课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教案的质量。基于笔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我们认为,寻找师生互动的契合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笔者已有的研究,我们认为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有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以及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

(二)精心设计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它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指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它包括了课堂表现(努力和钻研两个变量)和时间参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周补充学习时间)两个方面;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它分为深层次、浅层次和依赖策略的三种变量;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它分为了驱赶、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这种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参与的研究。

因而,从备课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应该注重和学生真正的情感交流,而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表现出自己丰富、具有感染力的情绪。教师的手势、目光、语调等等都会以一种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无声的情感交流,这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成就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教师的情绪所影响。因而,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行为有效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以多样化的呈现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常常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加里鲍里奇在其著作《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的多样化教学的几个特征含有参考借鉴价值,即:使用吸引注意的技巧(比如用挑战性问题、视觉刺激或举例来开始一节课),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比如改变高音或音量,在转向新活动时四处走动),变化呈现方式(比如演讲、提问、提供独立练习的时间等[每天的]),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物(比如额外的学分,口头表扬,独立练习等[每周的、每月的]),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比如使用间接指导或发散性问题等[每周的、每月的]),变化提问类型(比如发散性、聚合性的问题[每周的]和试探性的问题[比如澄清、探询、调整[每天的])。

(三)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似乎是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属于教学机制和课堂调控技术与艺术问题。其实,这其中也与精心备课(特别是精心设计课堂时间安排)密切相关。例如,在小学“周长”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时间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如下表:

从总的教学时间来看,本节课共用了45分3秒,比正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时间多用了5分3秒,从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是低效的。从教师教学设计的层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并感受周长的含义,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来看,教师在认识周长这个教学环节来看用了6分45秒,占整个课堂的14.96%,时间分配比较合理,从后来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基本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为后来测量图形的周长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测量策略,在本节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占38.6%,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说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师生问答所用时间占整节课的53.7%,说明学生是在和教师的对话和交流中学习的,师生问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交流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课堂气氛比较宽松。从整个教学环节来看,本节课内容含量很大,没有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课程内容过多,学生没有消化理解的时机,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事实上,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在时间分配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进行调整,力求提升每一名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对于7-10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以堂新授课为例,一般整节课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铺垫3分钟、导入2分钟、新授15分钟、反馈10分钟、检测10分钟,这样的时间分配保证了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内学习新授内容。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课堂结构是否紧凑、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的提高,不仅涉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与数学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

1.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演绎思维,而且也包括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归纳思维。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方法。归纳的前提是通过对个别事物或个别事例观察得到的经验材料,而归纳的结论是一般性原理,因此归纳是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重要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由一般引申出个别,是我们用原理和规律指导行动的重要思维方法。

如众所知,当前倡导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表面上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也是将学生的归纳思维的发展与演绎思维的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合理模式。事实上,“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十分有帮助,而“解释应用、拓展反思”对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十分有效。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的同步发展,才可能造就建有创新潜能和雄厚基础的人才。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课堂教学结构并非仅有“问题情景[FY]建立模型[FY]解释应用[FY]拓展反思”一种,而是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条件环境的不同而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特别地,探究发现式与有意义接受式互补并存,即“问题情景[FY]建立模型[FY]解释应用[FY]拓展反思”的探究式的课堂结构,与“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问题情景[FY]概念[FY]公理、定理、法则、公式[FY]应用、强化[FY]形成内容体系”的接受式的模式并存。

2.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本身是一个系统,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他认为,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这些结构成分构成完整的系统,是有机联系的;“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方法看待教学过程,所谓辩论的系统观点,就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并自觉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无法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在学生课堂学习的黄金时段大多精力放在导入、复习上,而新授课讲解时由于时间不足或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过于死板,单纯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的教学法,不能灵活的安排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优秀的教学结构安排应该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特别地,要考察一节课的实效,还要从多方面全面加以考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短期目标的实现,例如,具体的一堂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也表现在长期目标的达成效果,特别是对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那些目标的实现(诸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等),不仅表现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而且更包含着教学的受益面的广泛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 第6篇

一、主要做法

1、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1)教学过程的监控。一是备课。引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①是否体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知识要点?②教学设计是否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③是否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二是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包括:①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学生活泼主动的学习状态?②知识传授是否准确有序?技能训练过程是否完整?操作指导规范是否切实?教学目标是否层层落实?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三是课后作业。①作业内容是否紧扣当堂教学基本训练重点?作业量是否适中?②作业形式是否多样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多方面技能发展?③作业是否精批细改?错误是否及时更正?四是教学质量分析。单元考查和期中、期末检测是否进行综合分析?

(2)教学效果的监控。一是书面检测。组织单项知识、技能、能力检测,单元综合检测和学科综合检测,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操作检测。包括学科单项技能的听、读、说、写、算、做、唱、演、画等各项操作技能,主要检测学生行为技能形成程度和实践能力。

2、教学质量监控的对策措施。

(1)抓实教学常规,多渠道进行监控的策略。一是领导挂帅。学校领导亲自蹲点一个年级,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常规管理,经常深入教学实际,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发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学生参与。举行学生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三是家长参与。

(2)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一是全面性管理。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二是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意识。三是全程性管理。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整个过程,加强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进行教学质量检查的策略。一是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每月一次教案和作业检查,每单元一次形成性测试,每学期两次(中段、期末)大的检测;同时,领导、科级组长、备课组长日常不定期抽查,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二是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在集中普遍检查的同时,采取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电子教案等方式,灵活、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三是检查与指导相结合。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反馈会、质量分析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指导,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四是自检与互查相结合。培养教师的自查意识,同时通过互查既可以互相监督,又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

(4)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策略。一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注重平时的形成性测试和评价,并与期末评价结合起来。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各方面采集学生发展的情况,本着“激励”原则,在充分量化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全面的定性评价。

3、监控方式的运用体现了多样性。

在监控方法的运用上,我们将侧重点放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的听课、检查、测试基础上,注重采取评教会、评教信箱、家长会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和指导。既有集中检查,又有日常随机抽查。既有自查,又有互查。既注重检查落实情款情况,更注重反馈指导,尽可能地使监控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客观,有说服力。

4、监控结果的处理突出激励性。

对于质量评价监控结果,我们除了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制定落实改进措施外,还注重将监控结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考核、评先进、职称挂钩,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

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1、“调控”与“指导”在监控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

2、教学质量监控重点不突出,过于平均用力。

3、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信度、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监控与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学教学质量以及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监控评价组织,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调控。(3)学生学业成绩监控与评价制度,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学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拿出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下学期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2、狠抓课堂教学全程监控。学校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1)教学前准备情况的监控。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检查;(2)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的监控。如:学校领导的巡课、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随机听课、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及每次听课后的认真评课、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3、重视教学质量的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1)完善单元测试、学期考试等水平性评价。加强对教师进行考试命题指导。对期中、期末考试,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命题前有双向细目和难度预测,考试后有难度、信度、区分度等数据统计、质量分析和改进教学意见的制度。(2)建立全校学业质量抽测制度。建议开展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水平性评价的抽测和发展性评价抽检。一是考查学科学习目标到达度的抽测,测试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二是属于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专项抽检,例如口语交际、写字、口算、实验操作等表现性评价、研究性学习档案抽检等。

沙坊可口可乐希望学校

20xx-11-22

★ 教学质量论文

★ 提高教学质量

★ 提升教学质量

★ 教学质量分析

★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 教学质量评估总结

★ 教学质量年总结

★ 生物教学质量论文

★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上一篇:母爱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居民生活的基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