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

2024-05-11

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精选9篇)

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 第1篇

小学教师破格晋升副高级职务条件

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论文、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继续教育及本专业所要求的工作量、工作业绩等符合统一规定,达到下列第一类成绩1项,或达到第二类成绩2项,或达到第二类成绩1项并达到第三类成绩2项,可由单位推荐破格晋升副高级职务。

第一类:

1、作为前5名获奖人,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或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或作为前3名获奖人,获得上述国家级三、四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一、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铜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省优

秀设计一等奖。

2、主持(前2名)完成的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国家图书、中国图书、中国新闻等一、二等奖,范长江新闻奖、全国韬奋新闻奖提名奖,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社会

科学最高奖一、二等奖。

3、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

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第二类:

1、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或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的定额内人员;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三、四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铜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地厅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一、二等奖;或作为专业负责人,两次获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省优秀设计三

等以上奖。

2、主持(前2名)完成的作品获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三、四等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甘肃省好新闻一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

3、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

获省优质工程“飞天金奖”。

4、独著、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世界著名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引文索引)上收录本专业论文2篇;或独著、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或译著1部;或主编(排名第一)公开出版了全国性或省级教材1部。

5、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或获得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或获市州、厅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州劳动模范、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省直厅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先进

称号2次(或其中2个)。

第三类:

1、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三、四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铜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一、二等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的定额内人员;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三、四等奖,或获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或作为专业负责人,获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省优秀

设计二、三等奖。

2、获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一、二等奖的定额内人员,或本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二、三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甘肃省好新闻二、三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市州委宣传部“五

个一”工程奖。

3、主持(前2名)完成列入国家部委和省科技、计划、经贸、建设部门计划下达的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并取得显著效益。或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获省优质工程“飞天奖”。

4、主持(前2名)完成未列入省计划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通过省主管厅(局)组织的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填补了我省空白,并获得新增利税50万元以上(附单位缴款收据和税务部门税单)的经济效益,或获省优秀新技术、新产品奖。

5、在市州、省直厅局系统内主持完成了创建新专业、新学科的工作,成立了该新专业、新学科的专门机构(含单位内设部门),经省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达到省内先进水

平。

6、本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本人(第一完成人)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实施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并经省业务主管厅(局)验收认可。

7、作为主持人(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计划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并经省部级鉴定验收(含阶段性鉴定验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8、主持(前2名)制定了由省技术监督局和省业务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标准1项。

9、合作完成了正式出版的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或译著,其中本人在该专著或译著中撰写部分不少于12万字,或合作完成了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教材1部,其中本人在该教

材中撰写部分不少于20万字。

10、独著、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并在省级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专刊、副刊,下同)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在世界著名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引文索引)上收录1篇以上。

11、本人完成的成果(含本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竞赛),在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以上奖,或获三等奖2人次,或在全省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以上奖2人次。

12、获市州、厅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州劳动模范、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省直厅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

其中第一类条件1-3条和第二类条件中第1-3条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条件;第二类条件中第4、5条和第三类条件第1-12条每条计算够1项后,超过部分不得累计计算。同一成果(项目、著作、译著、教材等)获奖、通过鉴定验收、公开出版、效益显著等,只能计算1次,不得重复计算。同一先进称号也不得重复计算。

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 第2篇

中高职称材料的通知

各乡镇学区、初中,县直各校(园、室、馆):

根据庆市教发〔2012〕71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报送2012年中高破格小学教师晋升中高职称材料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及条件

符合参加省高评会评审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范围为:中学教师符合破格晋升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小学教师符合评审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正常晋升和破格晋升)。

(一)正常晋升人员按《甘肃省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甘职改办〔1996〕17号)、《关于对职称评聘若干政策调整和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甘职改办〔2000〕13号)、《关于小学教师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职〔2004〕3号)文件执行。

(二)中学破格人员按《甘肃省中学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务暂行规定》(甘职改组〔1997〕28号)文件执行。

(三)小学破格人员按《关于小学教师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职〔2006〕8号)文件执行。

(四)有关学历、专业技术年限、计算机、论文、考核、系列转换的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甘职改办〔2003〕9号)、《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办理。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1式3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制)。

(二)《评审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1式42份。

(三)《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1式4份(其中:单位详细地址、职改部门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编、电子信箱;主管部门名称、主管部门联系电话、主管部门邮编要填写准确)。

(四)破格人员专题报告1份。

(五)本人符合晋升条件的毕业证书、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成果鉴定书、论文、专(译)著、教材等原件及复印件。

(六)《评审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答辩情况记录表》、《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在甘肃教育信息网:教育厅文件栏目下载。除《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答辩情况记录表》用A4纸型外,其它表格一律用A3纸型。

(七)材料报送时间:2012年5月7日下午6点前,逾期不予受理。报送地点:县教体局人事股。

请各单位接此通知后,依照文件规定的报送时间,抓紧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推荐、评审材料的审核与上报工作,以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宁县教体局

浅析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 第3篇

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弊端

1. 高职称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职业怠倦现象加剧

近几年, 我国高校高职称人员数量不断增长, 其间年轻的高职称教师也迅速增加, 出现了副教授、教授数量膨胀现象。然而, 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因此而增长。究其本质原因不是政策制定的疏忽, 也不是控制监督的主要问题, 而是高校的定位。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职称人员紧缺, 高等院校的师资矛盾是供给不足。而高职称教师的供给不足又是由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学术科研水平有限造成的。[1]不少教师进行科研只是为了晋级, 这就容易与生产实际脱钩, 研究出一些无用的成果, 或者评上职称后就将论文成果束之高阁, 不去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教师一评上教授, 就会终身受益, 主观上不必为晋升而奋斗, 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都达到了满足。很多人四十多岁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倚老卖老, 反正终身享用国家的教授待遇。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束缚了一大批本可以成为发明家、创造家人士的手脚, 造成了人才的普遍平庸化、功利化, 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2. 高校各学科间职称晋升标准无专业区别

评定标准的不一致更多地反映在高校学科间。不同的院系, 因为设立标准不同, 评审的结果千差万别。理工与艺术专业, 重在实际操作与表演, 它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尽管它不同于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树。两者体系不同, 并无高低之分,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实际操作的要求不应被贬低。顺应市场经济变革,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是不可能实现的。盲目追求学术, 轻视技能, 不仅会挫伤许多优秀教师进取的心, 埋没人才,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在评定高级职称时, 要制定合理的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结合其各自情况制定分类的任职标准, 而不能笼而统之。

3. 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

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是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的实际操作者, 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但现行职称评定的导向, 却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师认为教学无所谓, 只搞科研, 坦率地说就是写论文, 通行的做法是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出版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硬指标”。如果论文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无论这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得如何好, 无论其论文质量多么高, 都无法得以晋升。尤其对于搞科研的教师来说, 认真踏实地搞科研也许几年完不成一个成果, 完不成成果怎能评职称?而相同的时间东拼西凑几篇论文却可以评上最高的职称。于是很多人无奈地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捷径上去, 也使得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用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师摆不正自身工作的重点, 教学的质量工程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评聘分离”并不能彻底解决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问题, 唯有在职称评定这个源头纠正高校教师的定位, 方能使教师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国高校职称改革的经验和今后的改革方向谈几点个人建议。

1. 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体系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体系, 即要符合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人才的规律。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 既要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 又要有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应该把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系统、客观地评价教授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晋升体系;在晋级中要兼顾短期与长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鼓励教师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对人才的成长要有引导、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为教授们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2. 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威和学术自由

大学的管理中存在着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种力量, 三股力量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三角形的协调模式。[2]在我国的大学管理中国家的行政权力一直占主导作用, 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的作用总体上微不足道, 尤其表现为学术权威和行政力严重失衡。然而, 实践证明大学的行政主导模式不利于学术自由, 国家权力应为大学的自由创造保障条件, 而不是让学术直接服从于国家短暂的眼前需求。就整体而言, 国家绝不能要求大学直接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该确信, 只要大学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同时也就实现了, 而且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由此而带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 远非国家之力所及。[3]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术自由为支撑的大学自治和教授治学, 以学术指导模式管理大学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因此, 学术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学术人员处理, 学术管理权力应尽可能赋予教师群体。

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一个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撑, 面对市场化教师职称晋升问题上的诸多矛盾, 应尽快出台《教师职称晋升条例》及实施细则, 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该制度的权威性, 为教师的法律武器, 能够维护教师自身的权益, 也为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是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着重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规律, 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条件比较, 不可盲从。我们要及时研究解决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推动职称晋升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 2006, (7) .

[2]顾建民.自由与责任——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 :286-287.

教师写作纯粹是为了晋升职称吗? 第4篇

不可否认,现实中也有个别年轻教师认为端上了“铁饭碗”,便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空就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是没有时间读书写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应付教学工作。为了晋升职称而发表论文,有的教师抄袭他人文章;有的教师不惜代价,花钱买版面,发关系稿;还有的教师因此上当受骗,虽然文章发表了,但却不是正规出版物,买了一张废纸,既花了冤枉钱又丢人现眼,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只是极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再说各个行业也都有这样“学术不端”的人,不足为奇,更不必大惊小怪。不能因为一棵树上有几个被虫蛀的果子就认为树上的果子都不能吃了。

按现行的职称评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上高级教师也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对有些人来说也就高枕无忧了。我校有一位教数学的老教师1999年就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获奖论文不算,单是在省级刊物上正式发表的文章就有20多篇。他常说:“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也是自我精神丰富、自我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水到渠成。当老师的不能让笔尖生锈,教一辈子书写不出几篇像样的文章说不过去。”老师们向他请教写文章的诀窍,他说:“诀窍就是平时比别人多付出、多用心、多读、多写、多改。坚持把自己的所想所做写出来,经过反复地‘深加工’‘冷处理’,切忌老生常谈,陈芝麻烂谷子,‘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因为只有做了才有东西可写,只有思考才知道明天怎么做。不能为了发表文章而写作,更不能为了晋升职称而写作。”在他的带动下,全校教师自觉练笔写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蔚然成风。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不断有文章见报,学生的作文连连获奖,黑板报、手抄报越办越好,写作水平大幅提高。我校的“少年文学院”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百家校园文化社团”,校刊《凤凰花》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社报刊”。

提倡鼓励教师写作,并非是必须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才算写作,更不是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作家”,平时的作文批语、教学计划、工作总结、案例、反思、随笔等等,都是写作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写作促使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幸福,毕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写的文章大都是些教学随笔、心得、读后感、杂谈之类,纯学术性的长篇大论寥寥无几,只是人们把论文与其它类型文章的概念混淆了。老师们经常说,我们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个人的感受、经验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反思教学的得与失,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在新课改中心明眼亮不迷失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把文章发到报刊编辑部就是“考试”,让编辑“阅卷”,能发表就说明我们的“作文”及格了,不能发表就是还需要努力。

在此不妨一问,在教师没有实行职称的年代,就没有教师写文章吗?那时候教育类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都是“进口”的吗?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肖川等这些教育家还需要晋升职称吗?他们不是还在天天写作吗?假若有一天国家取消了教师职称评定,教师就不需要写作了吗?教育类的报刊杂志就会停刊倒闭了吗?难道家长们希望不会写作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总之,教师积极写作是件好事,并非纯粹为了晋升职称,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古今中外凡是名师,大都是写作的行家里手。可以说,不会写作的教师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人们要多一点儿设身处地,多一点儿对教师的体谅,别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想歪了,动不动就乱扣帽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写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中小学教师成为“作家型”教师。

北京市下放职称破格晋升权限 第5篇

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达到《试行条例》所规定的学历,这是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保证审批质量的需要。但北京市确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取得学历还有一定困难,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北京市曾作出“可暂不要求规定学历,但是必须参加规定科目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亦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决定,也就是破格晋升。北京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东春解释说,破格晋升实际上是北京市的一种人才政策导向,近几年北京市对会计师实行的培训考试后破格晋升为高级会计师的作法,就是为了满足首都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导向,

她同时指出,破格人员必须是业绩突出人员。市人事局将在最近对破格条件作出重新修订。

北京市每年有6万人参加职称评审,其中破格晋升人员有1000人。随着北京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改善,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出现了一高一低现象,即学历高,年龄低,与此相对应的是破格晋升人员向低龄化转变,要求破格的内容也由学历逐步向任职年限转变,具有较高学历和突出业绩的年轻人将成为今后破格晋升职称的主力。

据悉,今年北京市人事局将首先下放四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破格晋升权限,即高等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体育教练员系列,这四个系列破格晋升人员可将申报材料直接报送相应的评审委员会,市人事局将不再作为审批部门。张东春介绍,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破格晋升今后将成熟一个下放一个。下放权限不等于权力转移,将破格的标准交给评委会,由评委会作出决定,市人事局对这项工作进行监督,这是人事局管理方式的根本改变。

破格晋升一级教师条件 第6篇

达到下列条件中2项者,可破格申报晋升一级教师。

一、获得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授权有关学术团体组织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教学单项奖2次。

二、作为前2名,获得省教育厅基础教学教研优秀成果奖1次。

三、本人或本人辅导的学生,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竞赛中获得名次或第一、二等奖,或获三等奖2人次;或参加市级比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人次。

四、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的班级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奖励1次,或获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2次。

五、获得省直厅(局)或市(州)委、政府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或市(州)直部门,或县委、县政府及地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 第7篇

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造就和选拔一批为我省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等学校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指在教学岗位上的在职教师(含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虽不具备《办法》规定的任职年限,但已经达到了正常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业务条件,且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特别突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本单位高级岗位职数范围内方可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条

根据我省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同的特点,本《办法》对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采取了不同的评审政策、实行分类评审的办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业绩。

第四条

破格晋升的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二)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晋升副教授时参加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晋升教授时不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任现职以来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优秀。

(三)取得博士学位,任讲师1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讲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取得博士学位,任副教授2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副教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四)论文均指第一作者,学术期刊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

(五)专著、编著、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专著为独 著,编著限第一主编;教材指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省级以上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其工作量的认定以前言或后记中的说明为准。

第五条

破格晋升的业绩、学术成果条件

(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在180计划学时以上(其中每门课程不得少于30计划学时,下同);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有3篇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以上(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18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4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 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2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特等奖前三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

(二)普通本科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1篇被SCI, EI, ISTP, 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篇被SCI, EI, ISTP, 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 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3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3)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四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三)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 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

(3)作为主要完成人(本人排前三名)完成地市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I、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 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第六条

对不具备获奖或论文条件,但在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取得突出业绩者也可破格晋升职称。

对围绕我省经济建设“一线两带”和关中、陕北、陕南、渭北四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工业、果品加工、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开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或1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发转化,其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

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 发转化,其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第七条

破格晋升的程序

(一)高等学校教师系列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由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已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除外)。

(二)被推荐人在本校教师高评会专业学科组初评通过后参加本单位论文、教学答辩,答辩通过后再由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进行评审。申请破格晋升人员由各单位上报申请破格晋升单项材料,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上报省职改办研究。

第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陕人发〔2004〕67号文件停止执行。

第九条

甘肃教师职称破格晋升 第8篇

一、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称晋升由于人为的名额限制, 指标数量少, 符合晋升的教师多, 有限的名额与众多教师晋升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形成了“僧多米少”,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局面,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

1. 职称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

1) 指标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失衡

在划拨职称指标时, 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 一般先满足城里重点学校, 再到一般学校, 最后到农村学校, 特别是农村乡镇以下的学校, 指标更少, 只是蜻蜓点水式给点, 甚至不给。城里学校指标比例远高于农村学校, 这也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严重缺乏, 优秀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里。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1]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河南调研时指出“教育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在政策、制度层面上解决好教师发展的机制问题。”[2]指标分配不均妨碍了农村教师的发展,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全面提升, 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

2) 无奈的等待———职称岗位定编分配指标的困惑

职称岗位定编到每个学校, 就是根据学校现有教师人数, 按比例确定该校教师职称名额, 分配晋级指标。以小学高级为例, 只要达到了规定的比例, 就不再分配高级指标。其他教师无论多么优秀, 也无机会参评, 除非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调走或离职退休, 于是就出现了有些职称多年没指标的现象, 在这一规定下, 有些学校则名额充足, 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评上, 这种饥饱不均的现象, 使一大批教师的职称问题一延再延。

3) 传统陋习———论资排辈

职称评审是严肃之事, 不是游戏更不是儿戏, 本应按照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 但有些学校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 “年老者上, 年轻者让”, 使年轻教师的进取心受挫, 工作激情下降, 极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 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一潭死水, 缺乏生机。

2. 腐败现象

近年来, 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不正之风一直深为人诟病, 有限指标和教师晋升需求的矛盾, 加之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 滋长了不正之风。有关部门把职称评审工作视为肥肉, 作为创收的重要项目, 职称评审有市场化的趋势。指标不公开, 暗箱操作, 跑指标, 买卖指标之风兴起。每逢职称评审前夕, 部分教师就忙起来, 开后门拉关系, 联络感情, “教龄是个宝, 文凭不可少, 能力做参考, 人情最重要”这句话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教育是通向未来的大门, 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这种不正之风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信, 破坏了社会公平, 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最终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3. 不和谐现象

教师之间的关系本来十分融洽, 但每到职称晋升之际, 温柔的面纱被撕破, 人人自卫, 关系用尽, 金钱到位, 给教师纯洁的心灵蒙上阴影。为争一个指标, 相互冷嘲热讽者有之, 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者有之, 打架吵闹者有之, 破坏了教师的团结, 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这与建构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二、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创新思考

在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有“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这一项[3], 体现了职称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使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 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稳定教师队伍, 构建和谐校园,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1. 取消指标分配, 建立职称资格认证制度

借鉴医师、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 教师职称评审也可以采用资格认证制度。即以全国或各省为单位, 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 准备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加这种资格考试, 合格者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 就可以晋升职称, 不再受指标限制。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的优点: (1) 克服不正之风, 标准统一, 用同一尺度评审, 以人为本, 以质取胜, 能者上, 平者让, 消除了利益和人情因素, 引入竞争机制, 让教师站在同一平台上, 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2) 促进教师不断专业自我, 用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成长。教师要晋级就要有资格证, 而要获得资格证就必须参加资格考试, 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克服固步自封、一劳永逸、不思进取的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4]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既没进步, 学生也难有进步”。[5]通过资格考试,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资格认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 标准统一, 能选拔出真正的优秀教师晋级, 使教师心服口服, 克服了因指标而产生的摩擦; (4) 促进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 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6]职称资格认证克服了指标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 必将在全社会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5) 质检工程。通过资格认证考试, 严把教师质量, 杜绝滥竽充数, 挤掉职称中的水分, 提高职称中的含金量, 让职称真正成为衡量业务水准的杠杆。正如温总理说的那样, 资格认证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检测。

2. 建立教师职称正常晋升机制

工资正常晋升制度是只要考核合格, 每两年就可晋升一级工资。教师职称评审也可采用正常晋升机制来促进公平。即只有教师工作没有重大失误, 年年考核合格, 教龄到了一定年限, 就可以直接晋升相应职称。这就建立了一种教师职称晋升的常态机制, 一方面弥补了职称评审中的漏洞, 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积累贡献的认可, 对原来因种种原因没有晋升职称的教师也是一种补偿, 特别是对老教师的一种肯定。

总之,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教育公平为理念, 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 使职称晋升真正成为一种激励方式, 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教育报, 2007-09-07.

[2]李卫红.积极促进农村教师职业发展.中国教育报, 2008-11-13.

[3]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七.中国教育报, 2009-01-02.

[4]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报, 2009-01-22.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北美地区高校教师的职称与晋升 第9篇

一、教师类别的划分

北美地区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学术系列,或称为教授系列,即强调教师要进行教学,更要重视科研,相当于我国的教学科研并重型的职称系列。事实上,高校教师在职称晋升上只有这个系列,也只有这些人员才被称为大学教师。他们的职称分为三个层次: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教授(Full Professor)。其中,副教授、教授为终身制,助理教授为合同制。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允许在6年时间内完成,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年,3年结束时,助理教授便可以提出申请,学院会委托学系对该申请人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即可以晋升为副教授。如果第一次不成功,则需等到下一个第3年,即在第5年末提出申请,再由学系进行评审。如果在这6年内不能晋升为副教授,那就必须离开学校了。从副教授晋升到教授则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晋升为教授,如果不能晋升也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不出现十分严重的过错,就可以一直在学校任教。所以,在北美的不少高校中,有不少人到退休的时候仍然是副教授,此种现象不足为奇。

在教授系列之外,有的学校还设有少数讲座教授岗位。但是,这与学校教师正常晋升的职称是没有关系的。讲座教授并非终身制,它是极少数的教授接受加拿大联邦政府资助从事某一具体项目的研究,项目完成后,讲座教授的工作也随之结束。资助的经费由讲座教授自由支配,数量相当可观,但只有少数教授能够享有这样的条件。学校为了支持讲座教授的工作,通常会减少他们的教学工作量,一般每年为他们减少至少1门课程的教学。这样,这些讲座教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此外,各种基金教授,这主要是指由各种基金组织支持的教授,其目的如同讲座教授,主要是完成某些科研项目。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其支持的力度要视基金组织的社会影响和资助经费的多少。这些教授在完成科研项目期间,都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项工作,除非学校减免部分工作量。他们同样要参加每年度的学校考核。当然,学校的工资待遇正常发放。

另一个系列为教学系列,即纯粹进行教学,对这些人员,各校并不要求他们承担任何科研任务,他们的工作就是讲课,主要从事基础课教学,这些教师被统称为讲师(Lecture)。有些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士就是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可以同时在多个学校从事教学。他们与各个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合同关系,一旦被聘即为讲师,待遇和时间都需要面谈,并签订相应的合同。这个系列不能参与职称的聘任,因此也就不存在职称晋升的问题。按照我们国内的观点,严格地说,他们并不属于大学的正式职员。个别特别优秀的讲师也可以签订长期合同。当然,这个系列的教师也可以参加职称晋升,申请到教授系列,但必须从助理教授开始一步步地晋升,不能跳跃任何层次。据了解,申请转变系列的人并不多,且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尤其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几乎不可能得到批准,因为他们大多数在科研业绩上表现不佳,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所以,如果想转变系列的话,必须早做准备,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否则只能一辈子做讲师了。

二、职称晋升的程序

教师职称评定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因此,每位教师都极为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敏感,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直接侵害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个敏感问题,大学的各级管理部门都不敢掉以轻心,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评审的程序。

第一步,教师提出申请。凡自认为符合晋升到某一个级别的在册教师都可以申报。申报材料包括个人的学术经历、社会服务、科研业绩、教学业绩(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学业绩并不看重,只要教师的教学工作每一次通过学生评估,没有教学事故就可以了)。申报者要各显神通,将上述各项内容在学校规定的表格内充分展示,以便赢得成功。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社会服务这项内容,社会服务主要是指教师为所在社区或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各项服务,包括社区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也包括学会工作、各种评审工作等。这反映出高校为社会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基本理念,体现出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传播中心的功能。从更高层次看,也说明了高等学校应当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

第二步,基层单位组织审核。北美地区高校基本上都是三个层次的管理:学校、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学系。申请者将申报材料送交所在系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秘书,在规定的期限结束以后,各学系将组织符合参加会议条件的教师(讨论晋升副教授的评审会议,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可以参加;晋升教授的评审会议,只有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可以参加;讨论招聘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必须有学生代表参加,虽然学生代表没有表决权,但是他们的意见也很重要)对申报者进行评议和表决,讨论申报人是否符合相应的职称资格,并决定是否向学院申报(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保密会议内容,不得向当事人透露会议上的任何信息)。在评审会议期间,如果出席会议的教师对某一位申报者的资格产生疑义,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出现“冤假错案”,担任委员会主任的系主任都还是将其一同送交学院,由学院来裁定。

符合申报资格者,其材料将被密封送交所在学院,学院将申报材料分别送交校外专家审阅。美国部分高校,如新泽西州立大学允许申请者提出不希望送审的专家名单,申请者也可以向学院介绍这一领域的专家姓名(是否送交这些专家将由学院最后决定)。这主要是因为某些研究方向比较独特,有的人不太了解,也可避免某些专家因个人的偏见而对申请人做出不公正评价。学院在将所有专家评阅意见回收完毕以后,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议,决定是否向学校推荐。一般来说,如果外部专家的评价不高,申报材料基本上就不会向学校推荐了。如果评审委员会对某一申请人的晋升资格发生争议,一般采取“矛盾上交”的办法,一并报送学校,由学校最后裁定。

第三步,学校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收到各学院送来的申请资料以后,从各个学科挑选学术声誉高的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委员会主任),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审阅内容包括申请者提供的材料和外部专家的审阅意见。评审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由于这是最高级别的审核,所以学校和各评审专家都极为严格,几乎到了逐字审查的程度。所以,这一步花费的时间很长,通常在2个月左右。经过严格审查,符合晋升资格的教师将收到由校长亲笔签名的信,祝贺其晋升成功。与此同时,学院的院长也将收到一封内容基本相同的信,通知其职称晋升的教师名单,学校不再张榜公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这种由申请者个人主动提出申请职称晋升的申报程序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申报程序,我们姑且称之为“被动申报程序”,或者称为“推荐申报程序”。由于高校的各级职称晋升没有硬性的指标规定(下文中还将专门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晋升的指导思想就是从现有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所以,各个基层组织每年都要召集部分教授召开务虚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请教授们讨论一下所在学系近年来是否能够产生出有希望晋升的教师。如果与会的大多数成员都认为某位教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工作业绩突出,有希望晋升一级职称,系主任就会告知这位教师会议上的有关讨论意见,建议或劝说他申请晋升职称。如果该教师接受建议并提出申请,就进入上述的申报程序;反之,如果教师本人不愿意申报,那学系也只能作罢。

另外,北美地区高校对于教师职称晋升没有指标限制,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报并获得批准。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接受助理教授岗位、由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聘任时,已经准备了这名教师今后职称晋升所需要的所有费用,也就是说,这名教师一旦进入教授系列职称,他今后若干年的工资早已列入学校的预算,只要晋升成功,工资待遇就会得到相应的落实。

三、职称评审的费用

北美高校教师在职称晋升过程中不用交任何费用。从学系的评审,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评阅、学院的评审、学校的审查等整个过程,都不发生任何费用。所有参加这个过程的评审教师、专家都是义务性的,因此学系、学院和学校这几级委员会的人员每年都不一样,基本上采用轮流的办法为学校尽义务。之所以不发生任何费用,是基于这样几点理念。首先,大家认为,能够参加这样的评审活动是对自己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认可,因而是一种荣誉,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奖励。其次,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因为参加评审的人员在资历、学术、甚至年龄等方面都要高于申请者,所以通过评审这些申请者的材料,也是体现出对晚辈的关心,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是为学术作贡献的一种体现。第三,参加评审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申请者的成果(学术论文、著作)以及他们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自己也可以增长见识,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理念。第四,为学校和社会服务(教师晋升职称中,是否参与社会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评审其他学校的教师,实际上就是在为别的学校服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学者有义务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由于评审过程没有收取申请者的任何费用,也会有个别人不愿意参加,这些人通常会找一些托辞,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学者还是乐于接受、认真对待,尽管付出的劳动量很大。

四、教师职能管理部门的划分

北美地区高等学校对教师(包括教授系列的教师和专门从事教学的讲师)的管理主要是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包括教师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职称晋升、岗位变动、教育和教学培训等。日常工作由教务长及其他几位副教务长主持,而教务长同时也是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层面的管理。教务长的权利相对大一些,几乎与教师有关的各项事务都集于一身。但是,一旦涉及重要的决策,则由教务长召集各委员会讨论决定,以避免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推诿扯皮的情况。这种管理职能的划分,虽然有合理性,但是也人为地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例如工作效率不高、决策过程过长,等等。

五、教师职称争议的解决机制

北美高校大都设有一个投诉受理委员会(Grievance Committee),专门受理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投诉。如果教师认为在晋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可以以书面形式向该委员会投诉。该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信以后,会指派其中的成员或组织委员会部分成员(情况比较严重或比较复杂难以确定时)到申请者所在院系进行调查,就申请者提出的问题与学院或学系进行核实和磋商,并负责写出调查报告,待委员会批准以后送交申请者。申请者也可以要求查阅评审过程中的许多材料,如国内外专家的评阅意见,学院和学系教师的评阅意见,等等。当然,他们只能看复印件,其中专家的姓名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必须做技术处理,以保护这些专家和教师合法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

突。

六、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

这是教师职称晋升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北美高校采取的是相对评估的方法。前面已经谈到,由于高校在教师晋升时没有指标限制,所以只要达到一定年限(指由助理教授晋升到副教授)都可以申报,能否成功晋升主要取决于个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业绩。各单位在评审时主要依据两个参考系。一是以所在单位为参考系,看申报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是否已经达到所在单位同类职称教师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的,主要取决于评委们的认识,如果他们一致认为申报者已经达到标准,则可以通过评审。另一个参照系是申报者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即申报者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是否优秀。国内外专家在给申请者的评审意见中会对此做出一定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可以看出申请者的优异程度和地位。如果国内外专家的评价很高,即可获得通过;在评审过程中并没有诸如论文与著作的数量、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数量等的明确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能否晋升成功,并非取决于具体的数量规定,而是取决于申报者相对于同行是否优秀。例如,某医学院一位副教授从事一项研究,10年下来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学校组织评估以后仍然继续支持其研究,并允许其晋升为教授。6年以后,该教授的研究成果——一篇研究报告获得了诺贝尔奖。选拔优秀,是高校教师评审职称的一个基本理念。而所谓优秀又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才能看出来的;可能有人自己觉得比较优秀了,可是也许还有更加优秀的教师。这种理念使得高校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地提高,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当然,不以数量作为职称晋升的标准并不是否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活动,实际上,教师是否参与科研活动以及科研业绩还是非常受到重视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义:既然没有数量的规定,会不会有人通过关系走捷径呢?在北美,这种情况极少发生。高校的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估上不讲人际关系和个人情面,申报者也不可能去疏通这些关系,否则会适得其反、自讨没趣。双方都能恪守学术道德底线,从而保证了学术活动的公正和公平。

(作者单位:中国驻多伦多领馆教育组)

上一篇:都是辣惹的祸作文400字下一篇:2023年国考最热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