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2024-07-27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精选9篇)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1篇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1.申报书

2.教学理念:

教学指导思想

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目标

资源建设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评价方式

机考方式申报书P7 无纸化计算机考试模式+视频

照片

网络方式申报书P7 A点+照片

口语方式暂无

教学环境场地

教学案例整理中

教学录像

3.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

基本信息教学情况

教学情况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学生评价 骨干教师基本信息

教学团队申报书P20-23(上)

教学改革

项目著作论文

教师获奖整理中

师资培训

4.课程描述

课程发展历史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课程教案

知识模块

资源分类

视频材料(按教材课文分)

音频材料

PPT

课程技术特征

5.学习管理

学习过程管理

手段措施

学习评价

测试试卷

测试成绩

形成性评价成绩

自主化学习成绩口语活动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

笔试成绩机试成绩学习支持服务

保障措施

取得成效

教学实践

活动录像

活动照片

学习习作

PPT

文字

学习反思

教学效果

学生评价

学生评语

问卷调查

学生作业

机上作业

机下作业

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

校内专家

督导

自我评价

教学特色

完善思路

6.课程评价(该部分和教学效果的相同即可)

学生评价

学生评语

问卷调查

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

校内专家

督导

自我评价

教学特色

完善思路

7.课程特色

教学理念(申报书P49)

评估方式(该部分和学习评价方式同)

机考方式申报书P7 无纸化计算机考试模式+视频和照片网络方式申报书P7 A点+照片

8.学习的平台

自建学习的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库

大学英语提高层次课程库

体验英语网络学习系统

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

9.教学录像链接到教学理念的教学录像

10.政策措施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2篇

《多媒体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

1.试卷具体提交方法如下:将三道题对应的文件放入同一个文件夹内并压缩为ZIP或者RAR文件。点击“文件上传”可以将压缩文件提交至课程考试平台,上传完成后请点击“查看上传的文件”链接下载并解压自己上传的文件,保证上传文件有效。2.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6月15日18:00。

一、Photoshop图像处理题:本题35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图像修复,要求:

a)找到一张包含破损区域的彩色照片,比如古建筑墙面的照片 b)应用图章工具修复图像中的破损区域

c)使修复后的破损区域与未破损区域在色彩、图案和亮度等方面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d)原图像和修复后的图像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中 e)原图像和修复后的图像分别位于不同的图层 f)文件保存为PSD格式 g)文件大小在8MB以内

二、3DS Max三维建模与动画题:本题35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基于变形器的动画,要求:

a)创建一个简单场景,场景中包含一个地面和圆柱 b)设置动画总时长为1-50帧

c)在第1、20、30、40和50创建关键帧

d)通过Bend变形器使圆柱产生左右弯曲的动画 e)文件导出并保存为fbx格式 a)文件大小在5MB以内

三、Camtasia视频非线性编辑题:本题30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视频导出,要求:

a)找到一段视频片段作为素材,视频文件大小在3MB以内 b)将视频素材添加到时间线中 c)将视频从中间拆分为两部分

d)在拆分后的两段视频片段相接的地方插入过场效果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3篇

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外语教学领域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成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介绍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网络学习平台,并探索如何建设符合大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发展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学习平台。

(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可以分为“显性文化教学”和“隐性文化教学”两个维度:“显性文化教学”指以文化本体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如中国文化概论、美国社会与文化等;“隐性文化教学”则是指将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品,在语言综合技能课程上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渗透。据笔者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处于“隐性文化教学”阶段,少数高校虽设立了文化类选修课程,作为“显性文化教学”的支撑,但由于选修课程的学时不足、测试不严等客观事实,效果并不理想。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状况

为解决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中“只窥一斑、不见全貌”的元认知问题,黑龙江大学在2005年开设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对象为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所规定的“较高要求”学习后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该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深入发展,该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网站使用现状

为了解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和满意度,我们对完成四级教学任务、正在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的2012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32.9%的被调查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很满意;43.9%的学生比较满意,但认为还有不足;22%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1.2%的学生认为差。对网络学习平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16人(19.5%)认为缺少相应的辅导,3人 (3.7%) 认为学习内容太难,14人(17.1%)认为学习内容陈旧,23人(28%)认为网络学习平台制作技术不高,29人(35.4%)认为没有好的交流平台。所以高达63.4%的学生对平台的技术和互动性提出了要求。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需求,相对于文本和图示、表格等,92.7%的学生表示更喜欢“音视频类”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显然更喜欢多模态的兼容视听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

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至关重要。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英语国家社会生活(73.2%)和中国文化(69.5%),见表1。

学生的学习风格、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对学习资源的类型的差异化要求,学生会在众多资源中加以取舍和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喜欢的学习资源类型的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资源分别是视听教材 (72%) 和英文电影(70.7%),其次是案例库(56.1%)和试题库(53.7%),见表2。

针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6.6%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远程答疑,30.5%的学生希望能够接受远程教学辅导,6.1%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远程检查作业,41.5%的学生希望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提供远程视频授课。在对常用的网络交互系统进行的调查中,高达92.7%的学生最常使用QQ交流,还有18.3%的学生认为电子邮件也是常用的沟通媒介。

三、改进“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议

“高等学校花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由于宣传力度、思想观念、评审制度和网络技术等问题,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情况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梁好翠,2009:83)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率低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经济上,大多数高校无法斥资百万建立一个精品课网络学习平台,所以网站往往成为了简单的资料库,其中存储了许多视频、音频、文字材料资源,但其系统性和交互性不强。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课程知识元认知强化、课外内容多模态拓展和师生交互多途径沟通三个方面。

(一)强化课程知识的元认知

根据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满意度和需求分析,学生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认识和文化习得策略的掌握还不够,所以我们丰富了网络学习平台中课程介绍、课程设计、教师授课、文化习得策略几个栏目。

“课程介绍”详细介绍本门课程,说明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使学习者加深对学习此课程重要性的理解。“课程设计”阐述了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测评方式,使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授课理念有所了解并加以利用。“教师授课”由两部分构成:课程安排和授课资源。在课程安排中可以浏览到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四项信息,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课程的教学基本信息和进度安排。在授课资源中可以查阅到课程教案及授课PPT,辅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同时黑龙江大学计划在今年将全部授课录像上网供学习者参考学习。“文化习得策略”栏目为学习者提供了常用的文化习得策略,包括文化教学策略和文化学习策略。

(二)多模态拓展课外内容

从需求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视音频等多模态学习资源情有独钟,对于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和中国文化的求知欲较强,对于案例库、试题库等提高高端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栏目页有所要求。所以,我们将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丰富了第二课堂、学习资源、案例库等栏目。

“第二课堂”栏目下设国际视野放映厅、文化讲座、演讲与辩论和商务英语大赛四个子栏目,提供以往各类英语比赛的录像,以供学习者观摩学习。“学习资源”下设电子书和视频资源两部分。其中电子书下设世界之旅和文化聚焦两个部分,以声色并茂的电子杂志形式为学习者提供课堂内容之外的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素材,使学习者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不断发展的西方文化。

(三)强化师生多途径交互的沟通

“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材料在网上发布,而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由于远程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空间上的分离,这种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余胜泉等,2001:60)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多途径的交互沟通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必由之路。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1%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远程答疑和教学辅导。另外,在对常用的网络交互系统进行的调查中,高达92.7%的学生最常使用QQ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还有18.3%的学生认为电子邮件也是常用的沟通媒介。所以,我们选择QQ网络平台进行课外沟通。

QQ网络平台具有“群聊”“群内讨论组”两个实时的交流模块,学生可以即时发表意见,教师可以从旁给予支持;对于不在线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聊天记录了解讨论的“内容”,给出反馈意见。QQ群里的成员之间可以单独交谈,进行像课堂上小组讨论一样的活动,群体讨论和单独讨论相结合,达到更加好的效果。

精品课课程组将学习“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合作学习小组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各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 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彭明娥,2010:100)五人为一群人数较为合理,参与发言的机会较多,有效保证了讨论氛围和信息量。群建立起来之后,每个群由一名学生负责,负责组织讨论、安排时间、汇报成果等工作。教师可向各QQ群布置任务、辅导答疑、参与讨论。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课件 外语教学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AFLTC(Computer 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Computer 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现在已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随着Internet的兴起,特别是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很多学校组建了网络教室,开发了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这些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现状

目前,高校中的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大多数是自主学习型的课件,并目其内容大多数是关于外语视听、词汇、语法以及阅读理解教学的。学生的练习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例如由浙江大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中,学生在浏览器中登录该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后,选择自己要学习或练习的课文,在屏幕中显示出对应的问题,并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学生做完练习提交答案后可以直接反馈到学生的屏幕上,计算机会告诉学生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同时还可以把学生所选择的答案记录下来。这种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课件的效果是传统语言实验室或者学生边听录音机边练习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但这种课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练习以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为主,不能全面地检查或测试学生的真实外语水平,因为学生采取猜答案的办法也有25%的正确率;(2)尽管在局域网内学生访问的速度可能还可以,但把它放在真正的互联网上并且有多人同时访问的时候,其速度可能很不满意,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3)这种课件对外语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编程有较高的要求,不利十大多数外语教师的使用以及课件本身的改进;(4)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去学习。

三、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发展取决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课件开发人员的水平,以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是:练习形式多样化、为课堂教学提供直接的参考和补充、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人工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流媒体和网络广播技术。

(1)练习形式多样化

为了避免单一的选择题,以后我们应该在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中增加填空题和口头作文题,这二种形式的练习题最能考查学生的真实的外语听力、口语、写作能力。因为听力中的填空题是学生很难凭猜想的办法去猜的,只有真正听懂了才能填写出正确的答案。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听懂,并目还要写出来,真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如何用计算机来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和测试学生的口语水平一直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难题。现在,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个难题已经得到了部分解决。外语复读软件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练习口语,我们可以设计录音软件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存放在电脑上,教师可以调出学生的录音文件来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要在计算机中实现外语教学中的口语对话,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的商业软件的功能,例如:MSN, QQ中已经很好地实现了视频和音频聊天,豪杰等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室软件具有视频或音频广播功能。如果把这些技术嵌入到我们的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中,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为课堂教学提供直接的参考和补充

我们的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不一定全部都是练习形式的,完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直接的参考和补充,这一点在专业外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某一单元时,教师和学生需要参考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和背景知识,如果我们建立这样一个课件(挂在校园网的网站上)并收集大量的与本文话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料,那将是非常受师生欢迎的。

为了保持课件内容的完善和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应允许教师进行远程管理,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添加、删除或修改资料(包括音频和视频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随意输入文字材料,还可以找到电脑中的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完成后把新增加的材料添加到数据库中,并连按到对应的课文下面,很有实用价值。

(3)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

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离不开外语教师和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否则,很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软件开发人员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外语教师的身边,这就要求开发的课件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并且还要容易操作。

(4)人工智能化程度更高

随着多媒体网络在外语教学上的推广,教师和学生不再满足十比较机械的课件,具有一定人工智能功能的课件是将来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必然趋势。例如:当学生填写的内容不完全正确时,课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成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5篇

中新网9月26日电 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

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教学要求提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

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教学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发布三年以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较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5.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更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2.口语表达能力: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但不包括专业词汇),其中约236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上述三个要求是作为各高等学校在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文件时的参照标准。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三个要求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在完成《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教学评估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文件包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分析总结、教师授课基本要求以及教研活动记录等。

2.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

3.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4.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网赚论坛

http://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管理办法 第6篇

(2009年8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东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东北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管理由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各学习中心负责实施。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参加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学历教育学生。

第二章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第四条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学生选课前要全面了解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

第五条 学期

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春季学期一般为每年的3月至7月,秋季学期一般为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1月。开课为每学期开始的标志,课程考试为每学期结束的 标志。

第六条 必修课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本科层次还包含统考课程,统考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考课程。第七条 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第三章 选课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应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不予毕业,学校不再延长学习期限。

第八条 选课时间

学院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安排两次选课,时间一般在1月和7月,1月选3月开学学习的课程,7月选9月开学学习的课程。每学期设定选课具体截止日期,如不 能及时选课的,学院安排补选课时间。每学期每名学生必须按开课计划选课。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选课开课时间。

第九条 选课方式

第一学期,由奥鹏集体选课,学生不必选课,注册交费即可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学费账户有足够余额的情况下,系统依据开课计划自动为学生选定课程。

第四章 课程重修

第十条

对于同一门课程参加两次考试均未通过者,须进行重修。重修课程需按物价局批文重新交费学习。

第五章 课程免考

第十一条 免考

免考指学生在选修教学计划中的部分课程后,参加课程学习,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可以申请免去课程考试而取得学分的一种方式。免考课程学分一律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计算,免考课程不免学费。

1.免考申请条件

①统考课程的免考条件及申请办法按统考免考程序办理。

②凡取得与东北大学相同层次(985工程学校,名单见附件5)院校课程合格证明的学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申请免考课程的名称、内容须与教学计划要求相当,学分不得低于教学计划要求。

③已获得下列国家职业资格,可免考教学计划中的相应课程:

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取得单科合格证者,可申请免考对应课程:财务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法;取得全科合格证或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者,可申请免考上述全部课程;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可申请免考课程:法律基础,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

取得国家助理物流师及以上级别职业资格者,可申请免考课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取得国家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及以上级别职业资格者,可申请免考课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④从事所学专业三年以上实践工作,具备相应实际应用能力者,经工作单位出具相应证明,在课程考试前可提出申请免考本专业教学计划所对应的课程。

(此项仅针对与东北大学开展全面合作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

2.免考办理时间

在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集中办理,过期不予办理。

3.免考办理程序

①凡具备免考资格的学生需向所在学习中心提出免考申请,填写免考申请表,并提交免考证明材料原件;

②学习中心初审后,在平台提交免考申请,上传材料原件扫描件,纸介材料邮递奥鹏;

③奥鹏复审通过后,纸介材料集中提交学院教学部;经审核(包括必要的考核)后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

④学院对平台免考申请进行“批准”或“否决”,集中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奥鹏中心,由当地学习中心反馈给学生本人;

⑤取得免考资格的课程在状态栏标记为“免考”,其成绩记载为“通过”(60分);

第十二条

学生在学期间,申请免考课程的累计学分一般不得超过20学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生效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

第十四条 解释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7篇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护理教育学》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11月22日8:00—12月22日18:00。

试题:

一、简答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护理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

2.教师若要形成学生“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态度,可采用哪些教学策略? 3.简述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护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思考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应是什么?

二、论述题(任选一题):本大题50分。

1.请联系实际,拟定一份新上岗护士的五年培养方案。2.试写一份二至四节课课程的教案,内容自定。

2016年12月(本科)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护理教育学》答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___ _______

学号_____专业__ 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答:护理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包括知识构成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计算机及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临床各科护理、预防医学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基本理论等六部分。

能力结构包括: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医学基础技术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专科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危重症监护和抢救能力、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能力等六部分。

2.答:教师若要形成学生“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态度,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条件反射法。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法和操作条件反应法。前者通过给予一些条件刺激,使学生逐渐形成“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态度;后者则是当学习者做出某些该种态度反应时,给予一定的刺激,以强化这种态度,如评选优秀护士。

(2)提供榜样法。为学生提供具有这种态度的护士榜样。

(3)言语沟通法。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使之了解这种态度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安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以及在公众认同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意义。

(4)角色模拟法。让学生通个角色模拟,进一步感受患者的需求,体验护理人员的态度对于患者心理安适的重要性。

(5)隐蔽教学法。通过发挥护理院校和临床良好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的教育作用,使之对学生该态度产生积极的正向引导。

3.答:护理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①感知阶段:是指学生感知新教材,形成表象、观念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②理解阶段:是指学生理解新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和理论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③巩固阶段:是指学生巩固知识的阶段。

④运用阶段:是指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阶段。

4.答: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统一要求是指相同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的各学科的教学要求一致。贯彻要求:

(1)坚持统一要求,严格要求学生。(2)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课外活动、社团活动、选修课、跳级等。

5.答:我觉得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应从以下四点着手:

(1)护理教育层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按照到2010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专占50%、大专30%、本科及以上20%的结构规划,我国应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适当控制和调整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同时,应大力发展高职护理教育,适度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护理教育。

(2)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更加优化,护理课程设置中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应该有显着的增加,专业基础知识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内容,护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更加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方面的内容。在能力方面,护理教育应突出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护理教育学 2016年12月(本科)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3)更加重视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正处在深刻的变革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人口数量增长和老龄化的趋势,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出现,都将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与需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宜的护理人才将是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4)推进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入WTO预示着我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开放,这对于护理教育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模式接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科学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护理服务领域的国(境)外劳务市场。

论述题 2016年12月(本科)(3)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4)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及各班护士工作职责。

(5)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熟悉专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6)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并实施整体护理。

(7)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熟悉各项护理文书的填写和书写。

(8)掌握心肺复苏术。

3、培训计划:

(1)鼓励自学,参加院内、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继续教育学分。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2)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3)在实践中培训:利用护理业务查房举办专题讲座和晨会提问,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4)每月进行技术操作和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50项护理操作相关知识和三基知识。

(三)毕业后2-5年护士的培训:

1、目标:

(1)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提高护士素质。

(2)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疾病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

(3)熟练掌握护理文件的书写。

(4)达到护师任职条件及护理大专院校毕业水平。

(5)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护理教育学 2016年12月(本科)

2、培训计划:

(1)鼓励自学,参加院内、科内的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侧重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2)参加本科及大专的深造:自学、函授或脱产进修学习。

(3)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4)利用护理查房以及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5)每月进行技术操作和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50项护理操作相关知识和三基知识。

(6)每年撰写标准护理病历1份。

护理教育学 2016年12月(本科)

护理教育学 2016年12月(本科)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8篇

一、我院大学英语课程现状

我院大学英语课程仍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 虽然近年来在课程上有所改革, 例如因材施教, 引进了一套职业性较强的教材, 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更好地接触一些职业性的话题, 对未来的职业环境能更好地适应。同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小班化教学, 把以前一百多人的大班缩减成五六十人的小班上课, 便于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互动, 展开教学。对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 该课程的教师尝试用公共邮箱与学生分享资料, 但由于内容较少, 互动不积极, 因此效果不明显。如何利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话题。

二、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 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

微课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潘罗思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 而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我国, 广东省的胡铁生教授是将微课引入中国的第一人。2012年, 微课在国内兴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把它定义为:以10-20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式形成的, 利用微视频说明一个教学问题, 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该微视频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可在移动终端上呈现。微课以短小精炼为主要特点, 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是对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慕课”的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简称MOOCs, 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最早由加拿大Dave Cormier和美国Bryan Alexander两位学者于2008年首次提出。随后, 2011-2012年, 三个免费在线学习课程平台Coursera, ed X和Udacity分别被推出, 并称为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因此,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 我国高校也启动MOOCs进程, 所以2013年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MOOCs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开放和在线。大规模是指其平台上提供的课程广泛, 类型各样;开放是指对所有人开放, 用户可自由地下载教学资源;在线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实时地浏览与下载教学资料。慕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内容, 还能够通过视频的形式实现在线交流和指导, 达到共享教学资源的目的。MOOCs中的Courses (课程) 建设是MOOCs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这种课程叫做微课程 (Microlec ture) , 即微课。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2004年夏天,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通过Yahoo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表妹解决数学难题。随后, 他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后放到了You Tube网站上, 很快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关注并产生了强烈反响, 这便是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的雏形。2007年春天,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受萨尔曼·可汗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为解决因路程远而耽误上课的学生的补课问题, 使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并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至2011年年底, 翻转课堂逐渐地被众人熟知, 成为世界教育界所重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教师事先创建视频,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资源, 然后回到课堂上上课时, 师生面对面交流, 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翻转, 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了颠倒安排, 重新规划了课堂时间,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实现了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革新。

2. 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

微课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基础。不管是慕课还是翻转课堂, 它们都需要通过微课视频体现出来。微课是一个5-10分钟的小视频, 要求短小精悍。这个小视频绝对不是上课内容的简单录制, 而是包括整个教学的设计, 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反馈和教学总结。在慕课平台上, 一门优秀的课程都是通过微视频系统地教授给学生知识点, 并进行互动反馈。而在翻转课堂里, 微视频又作为“排头兵”, 需要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析, 总结出一些知识的片段和焦点, 然后录制教学视频, 学生的任务则是在课前根据教师录制的视频进行自学。微课的录制和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们是否有兴趣学习微课, 能否在后面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讨论。所以对慕课和翻转课堂来说, 微课都是基础和重中之重, 是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和思考的, 是教师们智慧的呈现。

慕课和翻转课堂是微课的载体。与传统课堂相比, 慕课平台通过微课让全世界更多人通过网络能够学习名校的名课, 更好地做到了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教育的互联网时代, 微课所能提供的便利代表了未来教育的方向———4A (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Anyway)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使用任何媒介都能实现的碎片式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在课前、课上和课后给出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 让学生有系统性地自由调整学习节奏, 从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 同时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教空间。通过实施翻转课堂, 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反复学习或者暂停等多种自主操作, 直到把视频中的知识完全吸收, 然后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 带到课堂上反馈给教师, 而教师在课堂中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知识, 讨论学生的疑问,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构建我院大学英语课程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1. 建立微课建设团队, 探索微课制作。

从大学英语课程来说, 微课的建设绝对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短期工作, 而是一个需要团队共同建设的长期探索过程。微课是一个必须通过团队才能完成的项目, 这会带来更科学、更合理、更细致的课程内容。一个好的微课是讲授者认真备课并精心制作的成果, 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精准的取舍力。微课要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单凭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是不够的, 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需要教师综合考虑, 系统设计。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应该成立一个微课建设团队, 逐步改变教学模式, 把微课引入课堂, 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用手机等信息平台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教师需要将制作的微课利用平台发布给学生。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的平台, 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各种微软件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微课,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了使微课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提前将在平台上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方法告知学生, 进行分组布置, 督促学生更好学习微课。

3. 将微课应用到翻转课堂。

如何调动学生课前观看视频的积极性, 让课堂上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是教师们在设计微课和课堂活动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教师们应该设定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答疑解惑。同时, 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探究的空间。这不仅是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做的, 同时是大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技能。最后, 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各种形式成果的机会。在成果展示中, 学生分享自身学的知识点, 也可以学到他人的分享心得, 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生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学习, 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中通过学生或小组汇报, 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性地补充知识遗漏点。

四、结语

目前,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为我院大学英语课程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从国外发展起来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如何实践大学英语课程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方向。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应该迎合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进行适当改革, 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丹.“微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 .

[2]张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4 (12) .

[3]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5 (4) .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第9篇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存在“去教育化”倾向,即去除甚至背离通识教育宗旨,去除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偏离整体教育目标的倾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培养层面的“去教育化”倾向,这会使得外语教学走向失败,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去教育化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大学英语课程之性质

大学英语在本文中特指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根据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的指导下进行着,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与监控下实施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仅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多位部长级官员关注,而且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关注。实际上,大学英语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一门占有重要地位的全国性或国家级基础课程。[2]

二、大学教育之目标

大学教育的目标首先应该符合教育目标。从大学伊始至今从未断过争论,不同的时代,不同学派,不同体制,不同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目标都有过不同的阐述。

古今中外教育目标定义不胜枚举。根据《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1)亦称“教育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3)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3] 教育目标应该是与课程教学目的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别。根据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的定义,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获得知识、技能以及能力。Learning activity as consider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eneral activity approach is a special kind of human activity whose main objective is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produced by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y by means of special learning actions taken upon learning obje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ubstance and structure.[4]

在20世纪,教育目标分类众多。最早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的美国F. S. Bloom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Bloom 195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obert Mills Gagné按学习结果(即人的习得能力或倾向)对学习进行分类,区分出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运动技能(motor skills)和态度(attitude)五大类。[5]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对教育的界定是:“有意识的活动,涉及某种形式的交流,旨在引发学习。”其对学习的定义是:“在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技艺、能力或者行为方面的获取或改善。”[6] 其对高等教育及其目标的解释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在专业化的教育学科提供学习活动。它以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学习为目标。”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大学英语教育,其教育应然目标首先应该是高层面的,即在教育层面上高于中等教育目标;其次在教育共同性上应该达到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的改善。行为、信息(与知识并列可以内化或转化为知识)、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艺等都是素质。这种改善不仅仅是英语技能的改善,更应该是各方面的改善或者整体素质的改善,以达到Plato在《理想国》第四篇中谈教育时说的那样:“良好教育内植诸种良好素质,扎根于良好教育的良好素质会持续改善,它们的持续改善影响人和其它动物的品种质量”。[7] 因此,高等教育的应然教育目标应该与通识教育的应然目标相一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 ,并对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归结为:“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 [8]从上而论,高等教育的应该目标应该是提升人的科学知识、技能、知识和能力,也就是综合素质的总体性的、全面的提升。那么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就应该符合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符合教育规律,真正成为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达成教育目标。

三、外语教学“去教育化”倾向——描述与评论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起着“负教育”、“零教育”的作用,这其中存在教育目标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重点主要在放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文化素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这里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界定却显得过于简单模糊。虽然提出来文化素养等方面,但从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来看“核心内容是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语言知识(推荐词汇量)。虽然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对有关文化素质的要求缺乏明确描述。显然,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它既无法完全高于高中英语教育目标中对“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无法让学习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學习后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的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的改善。[9]也就是“去教育化”的倾向。endprint

(一)语言技能的“去教育化”倾向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技能的“去教育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行为层和方法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重点就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对中南大学2011级全日制本科生592人(涉及自动化、信息安全等80多个专业), 以及对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一和第二分部38位从事一线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开展《大学英语》学习进步性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后,有38.34%学生表示英语整体有进步,但进步不大,有15.03%选择没有进步(保持), 这两项加起来表示大部分的学生(53.37%)觉得基本保持或者稍有一點进步感,但即便有进步感的话,进步也是也很微小的。

(二)语言知识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知识包括的是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10]

在退步感的调查中发现,有30.57%的学生选择稍有退步,有11.66%觉得退步很大,也就是说有接近半数(42.23%)的学生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有整体退步感。其中,29.05%表示虽然口语进步,但是语音没有明显进步。而在退步最明显的方面,48.65%的学生觉得词汇退步最明显,其次是语法(44.59%)。

语言知识的“去教育化”既体现在行为层,也体现在语言学层和方法层。四六级应试教学也冲击这语言知识教学的时间和效果,有些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课程时不带任何语言知识,或仅夹带一些零散的与零乱的语言知识点,把课堂逐渐演变成四六级讲座或者考试辅导班。再者,老师不能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上课模式单调、呆板、沉闷、无聊,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知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2%的学生表示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知识积累。

(三) 情感态度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10]

但在行为层所反映出的现实是学生兴趣不高,动机不纯,缺乏自信和合作精神,教师在行为层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极小的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排序调查中,76.52%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或学分(只有8.78%的学生认为讲课不应该与四六级考试挂钩),其次是为了自己以后就业或者从事的工作,然后是为了考研或者出国,排名最后是为了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在学习兴趣方面,45.11%学生表示自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或者没有兴趣,37.8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重视或者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这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也就最终无法帮助学生形成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四)学习策略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10]

在行为层,虽然大部分老师(53.8%)经常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或者(38.5%)的老师会偶尔运用英语学习策略,但是调查结果表示很大一部分学生(43.92%)仍然对此不太了解,43.75% 的学生表示只了解一点点学习策略。而且,数据显示,49.1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策略只有很小的提升和进步,相应的有一部分学生(34.80%)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没有提升。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有效地、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也没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也无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文化意识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10]

中国的外语教育,不应该有美国化文化取向,也不应该有英国文化或者加拿大文化等等文化取向。英语教育,应该引导学习者接触、理解与宽容一切英语民族文化,从而培养学习与一切英语民族交流的能力,与一切英语民族合作的能力。有学者对大学英语常用课本读写教程进行文化倾向分析,发现美国文章占主导地位。这些美国文章夹带大量美国文化信息,严重影响中国学生的文化知识构架与文化价值取向,导致对美国文化的盲从、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漠视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淡然。[11]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本民族的文化精华缺乏了解和传授,一味宣扬西方文化。据调查,中国文化课堂教学输入不够,只有20.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中国文化输入较多,而大部分49%的学生认为对中国文化的讲授较少。endprint

四、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的“去教育化”的问题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如若不引起教育界各方重视、采取合理措施加与及时、有效、合理干预的话,外语教学会走向失败,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摆在眼前残酷的现实,大学英语课程的“去教育话”倾向决不可小视,更不能轻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出一条生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回归教育本质:

比如说重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現行的《课程要求》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不再适合教育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各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高层面的,要高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阶段不应再做盲目的重复浪费的基础教育工作。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了培养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优于1986和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应该给予很清晰的界定,并使教学远离应试、工具化、实用化的误区。《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应对有关文化素质的要求进行明确描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脱离以语言本体为核心,不仅应该重视语言运用凸显了外语教育的外部目标,还应该重视外语教育的内部目标。《课程要求》乃至教学应然目标应该全面的对学习者的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提出具体要求, 弱化所谓的“标准化”即机械地以数理化思维来进行所谓“科学”的“标准化考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怪现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冯燕.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模式的反课程开发属性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5(5).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K].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Seel. N. M.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K]. New York: Springer US, 2012.

5.Bloom, B.S. (Ed.)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1956.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M._Gagn%C3%A9

6.UNESCO. ISCED 2011: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ES/OL]. UNESCO>>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ublications (sine die) [2014-1-20]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strengthening-education-systems/higher-education/publications/.

7.Plato. The Republic[M/OL].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1871. [2014-8-21] http://oll.libertyfund.org/titles/plato-dialogues-vol-3-republic-timaeus-critias#lf0131-03_head_001

8.哈佛委员会著.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张弢,杨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纠正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14(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变更要求下一篇:认识木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