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测试题

2024-06-19

人文素养测试题(精选8篇)

人文素养测试题 第1篇

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模拟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1.一个科研工作者,只需要加强技术知识学习,不需要考虑自身道德修养。()正确 错误

2.领导和科学权威总是正确的,不能怀疑。()正确 错误

3.科学素养其实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派生。()正确 错误

4.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草书、行书。()正确 错误

5.故事片是运用影像和声音的手段进行叙事的电影作品。()正确 错误

6.国学经部——儒学经典,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正确 错误

7.两汉崇文,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正确 错误

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代表着对中国社会改造、改良和革命的不同实践。()正确 错误

9.老子政治理想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实现“无为而治”。()正确 错误

10.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正确 错误

11.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正确 错误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绸的国家。()正确

错误

13.以熟食、热食为主,是中国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正确

错误

14.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中提到的是李白,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正确

错误

15.古典型文学是侧重于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主观理想的一种文学形态。()正确

错误

16.活人雕塑也属于一种行为艺术,也称现代艺术。()正确

错误

17.革命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型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正确

错误

18.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把握时代成为德语小说的最强音。()正确

错误

1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体现了作者与庄子有相同的处事哲学。()

正确

错误

20.《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塞万提斯所作。()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的思想。

A.“和”

B.“仁”

C.“义”

D.“爱” 22.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指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对于阅读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表现为潜移默化和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

A.思想

B.心灵

C.世界观

D.价值观

23.中国画分为几大类?()。

A.四大类

B.两大类

C.三大类

24.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B.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C.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25.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文艺界

D.体育界

26.适合用《诗经》中“七月流火”来形容的时间段是什么?()A.夏去秋来

B.春去夏来

C.秋去冬来

D.炎炎夏日

27.民间故事《梁祝》的精神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相一致()。

A.男女平等

B.婚姻自由

C.一夫一妻

28.《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黄公望

C.董希文

29.在正式场合下,对于入座的要求是身体坐入座位的比例多少为宜?()

A.坐入1/3 B.满座

C.坐入2/3 30.民间传说的“寒食”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

A.司马迁

B.项羽 C.介子推

D.屈原

31.()作为楚辞艺术的巅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A.《九歌》

B.《离骚》

C.《九章》

32.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醒风格的()。

A.词赋

B.乐府诗

C.辞赋

33.()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A.两汉

B.唐代

C.宋代

34.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德语小说的最强音。

A.把握时代

B.战争

C.反法西斯

35.()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

A.歌赋

B.绘画

C.诗词

D.书法

36.()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A.和声

B.节奏

C.力度

37.民俗的()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A.娱乐功能

B.规范功能

C.维系功能

38.下列哪一个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

A.埃利库罗斯

B.修兮底斯 C.阿里斯托芬

D.阿里斯托芬

39.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招魂》、《九歌》、《怀沙》、《哀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九歌》

B.《离骚》

C.《天问》

D.《招魂》

40.在我国陶瓷历史上,以()瓷器最盛。

A.唐

B.宋

C.清

D.东汉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41.在戏曲脸谱中,红色脸代表的是()。

A.威武

B.耿直

C.有血性

D.忠义

42.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是()。

A.方式

B.用笔

C.结构

D.章法

43.见面礼中,东西方通用的礼节是()。

A.点头礼

B.举手礼

C.脱帽礼

D.握手礼

44.以下属于“建安诗人”的是()。

A.曹植父子

B.陶渊明

C.曹丕

D.曹操

45.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其中哪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长歌行》

D.《病妇行》

46.关于书法艺术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隶书盛行于东汉,形体扁平开张,波磔变化。

B.甲骨文、金文、大篆统称为篆书。

C.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调鲜明,比划勾连呈“波”形,字形扁方,笔带横势。

D.楷书盛行于西汉,字体端正规范,结构平稳,点画分布匀称。47.以下关于中国民居,正确的说法有()。

A.蒙古族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

B.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夯土筑墙,构筑窑洞居住。

C.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多砌筑厚墙式平顶碉房。

D.西部伊斯兰教建筑喜欢采用圆拱型。48.以下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A.政治学

B.法学

C.史学

D.经济学

49.科学事业包括()。

A.科学的分支和研究机构

B.科学家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与科学相关的伦理道德

D.科学的社会结构

50.造成观察偏差的主观因素包括有()。

A.对象周期

B.仪器精度

C.思维定式

D.兴趣爱好

人文素养测试题 第2篇

考试时间:0小时59分59秒

【*请慎重提交试卷,确保你已经答题结束再提交*】 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

1、下面关于探望病人的说法错误的是(遵守医院规定,按要求入内或离开

2、走和跑的区别在于(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3、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下进行评价的)

心情要沉重,对病人的病情表示担忧)。

进入病房先轻轻敲门,然后进入

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德国)。

法国

美国

英国

每一个人

4、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5、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为(7、沈阳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 北自(约30公里。新乐遗址 北方医院 天津市)召开。

杭州市

武汉市

应为每一位球员鼓掌)

8、第十三届全运会是在(保持安静不鼓掌

10、观看田径比赛的时候,基本的礼仪要求是(宁宁)

洋洋

麒麟

随手

单手

6、给老师或长辈递物品时一般应该用(双手)递上

北陵公园),南至浑河北岸,以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为轴线,全长

9、在篮球运动员入场仪式上介绍运动员时,观众应该(只为自己喜欢的球员鼓掌

当运动员开始跳跃时,可根据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击掌)

运动员跑过身边时,可给运动员递送物品

多尔衮)与当裁判员发出各就各位口令时,观众应该鼓掌呐喊

皇太极。努尔哈赤 玄烨

擦拭餐具)

11、沈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其中“两代帝王”是指清初的(12、使用餐巾纸时,不可用餐巾来:(14、拜访他人应选择(擦嘴角的油渍 留步)。

失陪

擦手上的油渍

拜访 清晨

13、当你离开朋友家,请主人不要送的时候应该说(1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于(16、沈阳故宫文溯阁是闻名于世的(17、全国运动会从第几届开始设吉祥物?(18、第十二届全运会闭幕式将在(系。涂鱼

21、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明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对人的(南 东 三十九级 一百级 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日晚饭后),并应提前打招乎。

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第6届)。

第5届 本溪

沈阳

大连)举行。

资治通鉴

第7届

用餐时间

1955

1949

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举行,由北京承办。

二十四史

第8届

19、清福陵的设计者在神道与隆恩门之间,设置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作为自然过渡,寓意着大清江山万世一

斑海豹)。

海豚 礼貌

海豹 卫生 中)部。

弹20、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具有“渤海明珠”美誉的(举止)行为作了要求。

22、沈阳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的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的南缘,辽宁省的(23、清昭陵俗称北陵,是安葬(后叶赫那拉氏 庄妃

知礼感恩)

互相称赞

互相宽容 边参观边吃零食

天空 辽河 及时请教)

触摸展品或展览设施

24、子女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者,应当(25、参观展览时,可以(清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

清太祖努尔哈赤及皇

26、在手势运用中,切忌谈话时伸出食指指点(对方),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浑河)的形象比喻。江苏

广东

自己

蒲河 27.国内最长水岸生态景观区--沈阳东西银带,将在全长42公里、171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开发东部智慧城、城市新都心等五大功能分区,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和休闲广场。银带是(28、我国承办全运会次数最多的省市区是(壮族 藏族)项赛事。

4北京)。

上海

29、在沈阳市的五大少数民族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满族,其次是朝鲜族、回族、(30、沈阳市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赛区,将承办(锡伯族)和蒙古族。

31、在机场、商厦、地铁、学校等公共场所上下楼梯或乘自动扶梯应靠(路的人快行。

左侧 中间

32、行握手礼时,哪项是不合礼仪的?(用右手握手

右侧)站立,另侧留出通道供有急事赶

与别人握手后,有意无意地掏出手帕擦手)

短跑)运动员。

3下)。

跳高 2下

长跑

4下 与他人握手时摘去手套,双眼注视对方

33、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优秀的(35、下列场合中不可以演奏国歌的有(36、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时间(37、下列场合中,适合开玩笑的场合是(38、中国古代“不惑”是指男子多少岁?(39、“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40、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人员走在后面

商业演出时)

34、进入别人房间首先要敲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敲门一般要敲(升旗仪式上

2013年8月31日)

朋友聚会时)。40)

进行大型体育比赛时

2013年9月10日

别人学习和工作时

2013年9月12日 探望病人时 50

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赏

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

独立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客人走在前面,接待轻声细语、不妨碍别

客人都走在前面 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客人走在后面,接待人员走在前面)

41、在公共汽车、地铁、火车、飞机上或剧院,宴会等公共场所,朋友或熟人间说话应该(人)。

随心所欲(高谈阔论 轻声细语、不妨碍别人

42、观看排球比赛时,比赛用球飞到观众席时,应当(扔回场内 把比赛用球直接当纪 念品留下

43、网络交流时应注意(攻 前排起跳拦网

45、(沈阳)在全省各市中率先启动了十二运筹备工作。沈阳 大连 丹东 本溪

北宋)北宋 唐朝 春秋

46、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始写于:(不侵害他人隐私)

不侵害他人隐私 可以盗用他人的ID

44、排球运动中,下列哪个技术动作是中错误的(捡起交到工作人员处)

捡起交到工作人员处 将球直接

后排拦网起跳)。

前排起跳进攻 后排拦网起跳 后排起跳进

47、表示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的先哲名言是(自厚而薄责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见贤思 齐

48、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仪”是(27、如果有客人来访,应该(人自 行娱乐

49、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侧通行原则)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 尊重原则 宽容的原则

提前到门口迎接)。

提前到门口迎接

当着客人面收拾屋子 如临时有事,可让客

关心帮助)。

回避疏远 可怜同情 关心帮助

遵守右侧站立左

视50、地铁作为现代一种快捷的交通工具,给我们代来了很多方便,那么我们在乘坐地铁是应该(51、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小 明具备较高的(觉一空间智力)。

视觉一空间智力 人际智力 语言智力 音乐智力

52、(坦诚相见,赞美欣赏)是教师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 ;

幽默)。

幽默 委婉 含蓄 反语

坦诚相见,赞 美欣赏;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

人文素养测试题 第3篇

通过网络搜索可以了解到“人文”即“人文科学”, 如哲学、文学、法学等;“素养”包括“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人的内在品质)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需要以优秀的人文文化熏陶, 积淀。优秀的人文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传下来, 通过长期的积累、提炼和升华最终形成,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美术学科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学科, 人文文化精神十分浓厚。纵观人类的历史,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美术流派。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在向人们展示着那一时期人们的理想和愿景、情感与道德、自由与尊严、人生观与价值观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要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地融入美术教育当中, 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渗透人文思想的光辉,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注重培育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一直以来, 人文精神重视以人为核心, 把人的伦理、道德、情操的不断提高和不断超越摆在首位。大力弘扬美术的人文精神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让他们从小就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他们在生活中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夯实基础。比如我曾听过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6册当中的一课, 叫《威武的盾牌》。在这堂课中, 执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创作意图, 详细阐述了盾牌的功能, 并欣赏了盾牌上动物头饰的图案设计, 让学生讨论并得出作者的设计意图:为了增强盾牌的威武和庄严感, 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恐惧, 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欣赏了盾牌, 了解了盾牌所具有的功能与特点, 明白了盾牌是古代作战时士兵的防御武器, 盾牌设计得威武和庄严的目的是在心理上对敌人施压等。学生在课堂实践中, 结合自己的理解, 以绘画的形式再现盾牌的威武。学生在这堂美术课中, 完成了特点突出、表现完整、想象丰富的绘画作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培育人文史观, 提高学生人文情怀素养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会让班级学生在课前收集和整理当地有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介绍和赏析。这是一种传统却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可以培养学生健康、自主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提升。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增进师生的感情, 使美术教学富有成效。如在教材第6册“彩墨游戏”的教学中, 有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大师吴冠中先生早期的江南水乡作品展开随堂欣赏。学生可以在欣赏教学的这一重要形式中, 初步窥探彩墨画所具有的“语言”, 也就是点、线、面, 美丽多姿的画面就是通过这些“语言”来进行表现的…… (教师一边播放教学课件, 一边进行语言描述) 图1呈现的是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和小桥流水, 美丽的江南水乡好像刚刚从蒙蒙春雨之中缓慢地苏醒……图2呈现了水墨江南的红男绿女和垂柳飞燕, 为美丽江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图3则是寥寥的几笔, 呈现出江南的流水、人家, 人的形体被准确塑造, 画面的空间得到了精细分割;图4展现是流畅的线条, 彩点既活泼又丰富, 一幅诗意的江南乡村美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三、注重培育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素养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在充分体现学科的社会性和艺术性的同时, 更加重视体现学科实用性和人文性, 为教师进一步丰富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除了要注重美术与音乐、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的联系外, 更要重视美术与民间艺术的联系, 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如《光芒四射的花灯》一课将美术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设计并制作漂亮的彩灯, 以美术欣赏、展开联想、自我感知、情境创设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灯饰的喜爱之情, 并介绍了灯节的相关知识, 学生的艺术内涵得到了提升, 人文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民族情感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培育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生活感悟素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 是生活情境的再现。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精神生活层次也随之提高。无论是对社会居住环境, 家庭生活布置, 还是对个人的穿着打扮都十分在意和讲究。艺术正不知不觉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 并反过来体现着现代社会文明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术教学不能只注重书本, 以单一、枯燥的高度理论化知识进行教学, 要将人文精神与艺术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第4篇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加快改革与发展,充当好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智囊团”。中职教育不能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呢?

一、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

在现代教育中,以振兴人文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构成,是渗透于全部教育内容和环节的导向性因素。现代教育观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中职教育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课堂教学到教材建设、教学评价与考核,从校内活动到校外实践,都要渗透人文教育,甚至学校环境建设也应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就是要科学正确地看待学生,相信他们,尊重他们,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尊重其人格,平等相待。教师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

二、积极垂范,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用灵魂才能铸造灵魂,教师的行为示范对学生会起直接的教化作用。因此,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应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2.敏锐而深邃的时代感悟。教师不仅要有“信息”上的量增,更要有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包括反思、感悟、启迪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依靠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的显扬和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逐步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3.健康而多彩的生活情趣。富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也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生命充满理解,对生活充满感悟,对人生充满信念。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地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地点燃和熏陶。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更是以身教、心教育人的智者。他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教师的人文素养,便是教之内功、师之根本,它处在教师整体素养中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三、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阅读教学应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以获得丰富的感受。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谓经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蕴含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对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底子。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阅读教学应当扭转纯技能训练的走向,真正转向人文教育。教材中大量的经典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苏轼的“旷达”,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这些精神的熏染,提升其精神境界。

四、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人文环境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使每个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举办系列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二是以校报、校园网和广播站为载体,及时更新、增加资料,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这既是广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三是建立人文社团,如新闻、文学、书法、摄影、歌舞、音乐、艺术、体育等社团;四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如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演出等;五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营造健康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总之,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把人文素养的提升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身处其中,去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成长为有用之才。

人文素养测试题 第5篇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具体讲,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总起来说,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地理、农学、水利、医学等,这些都是国学的内容。如上是中国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导引。

《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前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先进文化”的基点,正是根植于中国《国学》的精髓。诸如,“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就借鉴了古人的文明成果。秦始皇统一六国,任用“商鞅变法”的“立法治国”。十四届六中全会“弘扬道德”,正是道家老子“道德经”的神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引用了“中华道德”的行为规范。“构建和谐社会”,借鉴于佛家的“和”。我为《百佛书画册》题序,逻辑推理说:“和谐者,平衡也;平衡者,为善也;为善者,尚和也;尚和者,和尚也。”这种“以和为尚的精神叫“和尚”,“和尚”是佛家的尊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建国初,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正是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即“求大同存小异”;小平同志提出的香港、澳门回归的“一国两制”政策,也是根由于这一儒家学说。当今,世界各国成立了五十多个“孔子学院”,这是东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在美国“世界孔子研究会”的大堂上,悬挂流金牌匾,上写孔子名言:“以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日本的“立命馆大学”的校名,就取孔子《论语》中的“安身立命”。孙武、孙膑祖孙创立的《孙子兵法》及《三十六计》,成为世界尊崇的“军事宝典”。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很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宝库,任何“文化策划”、“文化创意”,都离不开这个源泉。

二、人文素养: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举个例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许多受到主流社会迫害的中上层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来自下层社会群众的同情和关照,这让“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被专政人士曾大发感激、感慨之情。而那些对落魄者不歧视不加害的“草民”,虽然缺乏人文科学素养,甚至不具备接收革命教育的起码的文化素养,但他们在那个把人文当垃圾的社会环境中,却是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精英分子。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三、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构成: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化育方法。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的学生、下一代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们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严,全靠我们今天的教育。

(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愿景应该怎样绘就?在接一批新的学生时,有没有确立你的目标?

(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我们要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关心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学活动中,摈弃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

(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存为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并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 “参与性”和“选择性”。

(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是一种爱,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对学生心灵的点拨。

四、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第6篇

宁阳二十四中 王见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生活方式的剧烈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代中小学生是在消费大众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使得他们思想苍白,情感干瘪,人文匮乏。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警示,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文化领域,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实践中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帮助他们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文化的底子,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确立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的基本方式,使书本知识和课外的体验相互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激发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且有助于教师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目标完成情况

1、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改变

研究与实践使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课程观从单一教科书向完整的课程意识转变;育人方式观由封闭向开放的、主动活泼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中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教师的教学方式明显改善

教学重心由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教师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想象,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3、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具体内容和实践效果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教育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言,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开发、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课外资源在这里主要指课文以外的资源。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鼓励学生探究、积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以人为本,以文为本,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悟,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主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思想情感因素。我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积极开发课文以外的资源。学完一篇课文,我们一般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体验或者展开联想思考与课文中心相关的现象。课上经常会问:“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联想到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喜悦、美好和永恒。学习《丑小鸭》一文,学生从中悟到身处逆境中要固守的品质:忍耐、坚持和自信。当学生被文本感动时,就自然受到了熏染。也只有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2、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人文教育重在熏陶,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和培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如果折合成天算的话,初中学生每天阅读应不少于2000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人文素养。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和爱心、关注人类命运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经常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鲁迅、巴金、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人对话,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几年来,我们向学生推荐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繁星〃春水》、《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生阅读文选》、《神笔阅读与作文》系列丛书、《情感读本》等。我们每周利用 90 分钟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语文课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独立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有时组织比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优秀作品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三年下来,学生读书笔记多达八万字。我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爱生命,热爱自然,懂得珍惜亲情、友情,知道尊重、理解别人,用向上、健康的心态去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

我们还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比如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见贤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正是这些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就是让他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从小学会做人,陶冶完美人格,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3.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创建文学社、创办社刊校报等。我们创办了“清泉”文学社,经常组织征文比赛,有一些已经结集出版。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4.是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我们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平常事中养成不平常的良好习惯,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在一些传统的节日中,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我经常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时的教育孩子们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知识,体会节日当中的传统

美德。一些重要纪念日我们也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然后把经过写在周记上。让学生把爱送给老人,送给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让爱的种子撒播开,让学生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母亲节到了,我们就让学生为母亲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然后记下来,全班交流。教师节到了,我们鼓励学生为老师倒一杯水,引导学生搜集歌颂教师的文章,举办朗诵比赛。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一切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将来学有所成时应当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及其它人文景观,促成学生感受人文精神。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制订是有其人文意义的。学生办刊、演出、讨论、调查访问、查引资料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能认真“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就意味着对他人意见或研究成果的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自己“成功”的表现形式——成果,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这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尊重和关注他人成果的心理转换过程。这是唤起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综合性学习也是积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教材均设计出了活动目标、教师准备、活动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为我们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我们要求每个同学作自我介绍,并向同学们推荐自己。这个活动促使每个同学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尊重打下基础。下册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我们让学生想成长的烦恼,说成长的烦恼,写成长的烦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它的活动

如“感受自然”、“我爱我家”、“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等,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极好的活动材料。我们在教学中都认真把握这些教学机会,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文素养的积累有别于语文教学中其他方面的积累如语言积累等。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表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种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效的积累;而语言积累则可以以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相比之下“见效”较快。

四、项目特色创新点

本课题立足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创新点在于以下两方面:

1、从开发课外资源的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参与各种人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同时提升。

五、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为了训练某个知识点而省略,为了多做一套题而简化。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引导广大中小学师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人文素养 第7篇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是育人的园丁,是道德的楷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表现出的礼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仪容、衣着等,要处处“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教师还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朝气蓬勃的形象。教师的良好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久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教书育人,以教在先,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知识,则只会误人子弟。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办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教师尊重、关怀和

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

构建人文数学课堂,提升人文素养 第8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学存在过多的短期的“功利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素养”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素养”的“道”;更多地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不可否认,数学教学应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但数学永远不是绝对“纯粹”的,它包念着实际的历史与实践。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忘记应让数学教学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让数学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数学人”,而且是一个“文化人”。多年以后,知识可以忘却,但根植于科学知识中的文化将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教师确立数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构建人文的数学课堂,提升人文素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人文课堂和人文精神的界定

1. 人文课堂。

人文课堂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遵循关怀教育、民主对话与主体发挥、尊重事实与灵活迁移、课堂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认知目标与德育目标兼顾五大原则,在无形中把实现人文价值的教育工作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人的发展。我校“三全三情”的人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爱”字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全体参与、全程关注、全面提升为目标,以情境创设、情愫交流、情感升华为框架,来体现人文课堂。

2.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

二、人文素养缺失成因分析

1. 考试选拔制度对人文教育的冲击。

在以分数为选拔人才主要途径的考试制度面前,学校迫于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使人文教育作出让步。在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制度下,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的功利性倾向比比皆是。在这种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单一化教学现状下,本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教育也沦为一种高难度和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一种“奢侈品”。

2. 社会及家长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今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取向依然是以技术主义、功利主义为主,重智育和分数,轻人格培养和道德发展,成为许多家庭教育的现状,这种现状给学校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比如,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但仍然有不少学校利用节假日补课,其实,学校也许有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迫于学生家长的压力。此外,许多家长对子女百般娇纵,使得学生什么都不会干,也不用干,只负责学习,社会上家教盛行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的重压下,学校教育要做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3.“惟理性教学模式”的影响。

“惟理性教学模式”即主要从数理化等理科教学中形成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偏重智力,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志趣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营造人文的数学教学氛围

1. 让数学课堂成为教师焕发师爱的磁场。

如果把教育的真谛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我们要努力追求: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轻盈飘逸的教学机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溢着纯真童趣的活动情境来诠释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的真谛;让师爱化作充满亲情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学生的心灵;让师爱化作包含温情的目光,似春天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田;让师爱化作迸发激情的赞赏,如澎湃的海浪在学生心中激荡,让他们体验成功、经历创造,让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回荡,让他们天真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2. 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亲切交流的情感场。

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我们要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意识到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情感场,我们要以生命的意识来构建课堂教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努力让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如: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我们都要尽可能找出值得肯定的方面加以赞赏,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时,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才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胆怯的学生以力量,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我们要关注生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数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立足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使数学教育生意盎然。

四、构建人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人文精神。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好的数学教材总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我们在强调教材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开发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将数学教学融于当今改革开放、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形势中,融于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艺术中,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知识时,运用百度图片搜索工具,从宇宙自然、体育文化、建筑艺术等视角出发,从因特网上搜索了如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的圆:

当学生惊奇地欣赏着这些美妙的图片,聆听着诗一般的语言时,他们此时感受到的圆,不再是冰冷的曲线,而是数学与自然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

2. 从数学史出发,渗透人文价值。

教师引用数学史中与教学内容配合的数学家的故事,能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便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数学问题。这是创造最佳教学“情境”、迅速揭开课堂教学序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选择融入如下数学史料作为补充:

几千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证明。有人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找到400多种证明方法。在E.S.Loomis的《毕达哥拉斯命题》第二版(1940年)中,搜集的各种证明方法就达370种之多。

我们的祖先对勾股定理早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课本上所介绍的证明方法正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赵爽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课本上的图14.1.7就是赵爽证明时所用的“弦图”,此图还被选作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的会徽,以此来向世人证明我国的数学历史渊远流长和取得的光辉成就。

如果把弦图中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照图1的位置摆放,同样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由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从而有,

这也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证明勾股定理的一种方法,究竟出自谁手,现已无法考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图1沿虚线剪开,取其一半(如图2),利用该图,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在1876年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种新证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把这种奇妙的证明思想方法称之为“再生的证明”。我们知道,壁虎的尾巴脱落后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海星的部分肢体可以长成又一个小海星,这种自然现象叫做“再生”。而有些几何定理的证明,若把证明中所用的图形去掉某些部分,从剩下的图形里还能找出这个定理的证明,这种现象就可称之为“再生的证明”。

我在教授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对学生说:“治理国家的总统对数学也抱有兴趣,而且对数学也有所贡献,这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惊讶和思考吧!你也许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了吧!其实,从数学史上看,古希腊的托勒密国王、古代印度国王婆什迦罗、清朝的康熙皇帝、法国的拿破仑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都对数学极感兴趣,而且造诣颇深,在数学史上留下不少佳话。”学生听后无不动容。

人们一般认为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应归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故在西方国家其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这一证明已失传,现存最早的证法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的证法:

如图3,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EF、BCGH、CADK,过点C作AB的垂线交AB、EF于M、N,连接BD、CF。易知△DAB≌△CAF。

又因为S矩形AMNF+S矩形BMNE=S正方形ABEF,

所以AC2+BC2=AB2。

3. 受数学美熏陶,提升人文品位。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法国诗人诺瓦利曾说:“数学是一门纯科学……同时数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是用美的法则形式,去表现其天才活动的。”学生通过挖掘数学中美的内涵,培养数学美感和审美心理,用美的特征去观察思考、类比联想猜测,洞查其内在隐蔽的联系,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解决,在数学学习中享受乐趣,这是数学学习的真正境界。学生如果对数学很感兴趣,能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我们重视审美感受,不仅要重视数学问题所揭示的外在的对称美、间接美、统一美、和谐美,更要注重展示数学的内在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提高到文化层面,以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愉悦情调、涵养道德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相似形时充分展示了“黄金分割”的美感。

(1)(展示国歌的歌谱)同学们,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其实它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作曲家聂耳在谱曲时,创造性地将它谱成由6个长短不等的乐局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歌曲的高潮部分在结构上几乎正好是全曲的黄金分割的位置,音乐富有动力,让人感到无比的振奋。

(2)(展示芭蕾舞照片)芭蕾舞演员身体各部分之间适当的比例给人以匀称、协调的美感。请同学们测量书上AB与AC的长,然后求出比值,看看结果是多少?芭蕾舞演员的身材是苗条的,然而他们这个比值也只有0.58左右,于是人们设想:如果让演员在表演时踮起脚尖,那么整个身高就可以增加6—8cm,这时,肚脐以下部分与整个身长的比就可以接近黄金数0.618,从而给人以更为优美的艺术形象。

(3)(展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巧妙,整个塔体挺拔秀丽。请量出图中线段AB、AC的长度,并求出线段AB与AC的比值。

(4)(展示Flash舞台动画)请你把我们的主持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使得主持人的位置看起来更美观。

4. 用“古文”链接数学,提高人文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古文”,以丰富数学课堂语言,体现数学学科的文学价值。例如勾股定理中:“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术曰: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减之,余,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数,即得葭长。”以及元代朱世杰《四元宝鉴》中调寄“西江月”词的一个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葭生西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怎定?”又如讲授三视图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个角度的黄山图片,再用两句诗来叙述所看到的情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那么数学中的很多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新知识引入新颖别致,富有诗情画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例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关系时引入王之焕的一首名诗《登鹳雀楼》,因脍炙人口,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登鹤雀楼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罢古诗,一幅青山落日图跃然纸上,一种激人奋发、勇往直前的意境荡于胸中。在学生意犹未尽之际,我抛出问题:站在数学的角度看,难道“欲穷千里目”,真的只需“更上一层楼”?

带着这一疑问,学生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来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我们知道,地球可以看作一个球体,如图4,⊙O表示过地心的一个地球剖面,地球的半径R约为6400km。点P为人在地面高楼上所处的位置,PA即为人距离地面的高度。自点P引⊙O的切线PT,当人向远方眺望时,切点T即为人在地球表面上的视线的终点(不考虑其它外界因素干扰),PT就是人的视线距离,即PT=500km。

连接OT,由切线的性质可知OT⊥PT,

在Rt△OPT中,由勾股定理,得PT2+OT2=OP2。

解得PA≈19.5 (km),

或PA≈-12819.5 (km)(不合题意,舍去)。

点P距离地面的高度将近20km。若按每层楼房的高度为3米来算,这一距离足足比得过6500层高楼的高度,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建造出如此高大的建筑。难道诗人王之焕不懂算术,而把诗写错了,以致谬传千里?非也,其实诗人用的是夸张手法,以直抒其波澜壮阔之胸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文化.数学风景线, 2001, (1) .

[2]张维忠.论数学文化研究及其对数学教育研究的启示.教育研究, 1994, (3) .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下一篇:教师职评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