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2024-06-05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精选5篇)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第1篇

我国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在幼教事业健康、稳健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办园体制、也有着改革不断的深化。为了科学规范的实施学前教育的课程,为了改进幼儿园保教管理的工作,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的水平,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学习《学前保教管理指南》的重要性。利用这个暑假我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认真地阅读并抄写了一遍,对学期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分为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三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很重要,里面的点点滴滴都需要仔细阅读、牢记,并将其运用。

第一章节课程管理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明白确保幼儿园课程开设的严肃性。不能开设超越幼儿发展阶段的学科课程,防止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开设英语、蒙氏等非幼儿园规定课程应上报县(区)级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指教教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资格并持证上岗。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课程园本化研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意领域的均衡,并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

关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个别活动等有机结合,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应合理安排幼儿在园时间。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以幼儿为中心构建和使用园舍环境。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要重视幼儿园多种功能教室如美工创意室、科学探索室、生活操作室、幼儿图书室(角)等设施的建设,为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切实的保障。搭建家长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开设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和亲自活动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并开展各类家长助教活动。

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的学习之后我明白了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性。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园幼儿实际,适时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主题(单元)教学计划或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应内容具体、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方便教师统筹安排保教工作。活动计划主要让教师明确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教学活动的保教目标、活动过程和指导要点。建立备课制度,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教材的分析处理应该挖掘教材所特有的价值元素;活动目标应该体现该领域教学的特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应该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活动目标的达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环境的创设能跟随主题(单元)内容的演进而变化;课后反思应该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学设计的调整要及时等。

建立必要的保育工作制度,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和膳食管理制度等,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日常的保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记录。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需求以及教室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在师幼互动中共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教师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禁止不做任何解释或说明,简单地公布评价结果或对幼儿进行排队。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侧重讲了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研修活动的内容包括保教理论、保教工作规范、家长工作、教学技能和教育机智等方面。教研活动的策划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园内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为主渠道,采用多样化研修模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多看、多问、多学,要做好学习记录。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幼儿园发展规划,认真制定长期、中期、短期个人发展规划。教师不但要教好幼儿,也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有自己的教育特色、特别在文章的撰写上下工夫,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写课后反思,学写论文。

在阅读和学习《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过程中,我应该说受益非浅,《学期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对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给予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要求,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和一日活动的组织安排,对我平时的工作都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中的三个环节,对照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细心、耐心、热心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使每个孩子能在我手中健康成长起来。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第2篇

在本周李老师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真是受益匪浅。

在学习会上,李老师带领大家认真细致地学习了《指南》精神,并逐条进行了解读,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希望教师们在工作中能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今后的保教管理之中。

通过学习之后再联系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实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因此在活动中我应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把各形式的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此外,多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活动中应多重视观察孩子、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另外,在自身的教学方面应多充分利用各地区不同的社会资源,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材料,使幼儿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业务方面,多向老教师请教,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努力积极地配合好园里的工作。做到认真备课、积极参加园里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第3篇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

为科学实施课程,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的精神,总结各地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特就学校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制订本规程。

第一章

课程管理

第一条

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总课时数。不得增加考试课程的课时,减少考查课程的课时。因实验需要增减课程和课时,须经县级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批准,并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二条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自修课、实验课和实践活动,教会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严禁以任何理由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学科教学。

第三条

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逐步提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处理的能力。

第四条

小学阶段各门课程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重视对起始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

第五条

初中阶段各门课程须控制好教学进度,不得以增加复习时间为由,挤占其他课程,提前结束课程。非毕业班的复习课时间不超过10%。各门课程应在落实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重视小学与初中知识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第六条

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按照国家课程计划,保质保量地实施体育和艺术课程。要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周参加课外艺术活动2次,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掌握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

第七条

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实施与管理,组建能全面协调各部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和以班主任为骨干队伍的课程指导团队,开展相应的校本研修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第八条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学校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课时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安排。加强与校外公益性教育机构的沟通和联系,有计划地组织校外人士帮助学校实施课程和教学,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九条

校长是学校实施课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了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指导任务,在课程实施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实施课程。

第十条

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助资源。

第十一条

重视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基地等设施的建设,为各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保障,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资源环境。

第十二条

建立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在课程实践中开发与积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课程资源,以及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习题、教学研究案例等教学资源,建立资源的积累与利用的工作机制与技术平台。第二章

教学常规管理

第十三条

建立教学调研制度,针对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由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调研组,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调研活动,关注常态课堂的质量。通过跟进调研强化管理的指导功能,使教学调研同时成为管理者与教师共同研修的过程。

第十四条

备课管理要引导教师形成积极有效的备课习惯,克服对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备课要重点备课与一般备课的结合、规范格式的教案与个性化教案相结合,使备课成为教师的一项研究性活动。集体备课要以提高教师独立备课能力为目的。

第十五条

备课检查应以引导教师坚持课前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为目的。备课检查重点关注是否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关注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关注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把握;关注教师在及时反馈方面的准备情况;关注意在改进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活动。

第十六条

备课检查要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备课要求应讲求实用,尊重不同层次教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成熟期教师的备课检查应重点关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的质量。备课检查的结果要以指导的方式及时反馈。

第十七条

坚持“以学评教”的方式管理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关注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内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课堂教学评价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科综合性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的拓展,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第十八条

建立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作业检查制度,促进教师运用作业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和分析等进行检查和指导,要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组织关于作业的研讨,让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第十九条

教师布置作业须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注意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难度题量要适当,意图应明确,形式宜多样。,布置成册的作业事先必须要有选择。小学阶段提倡课内完成作业。鼓励教师精选和创编作业,随着年级的上升,逐步增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业。教务处要会同班主任加强各学科作业总量的控制和协调,对于学科基础不甚均衡的学生,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应有所差异。第二十条

批改作业要及时、仔细,使用明确、实用的批改符号,增加激励性批语,保证批改的正确率。根据作业及学生实际,批改形式灵活适当,要有做必改,有改必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提高分析学生作业错误原因的能力,并逐步养成习惯,善于以作业分析为依据改进教学。

第二十一条

作业批阅后要及时反馈。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分析,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要引导学生从作业中分析学习得失的原因,以便学生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第二十二条

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学生学习规程》,开设学习指导课程,建立学习指导平台。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上课、作业、记笔记、复习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判断,形成改进学习的针对性措施、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第二十三条

建立针对学困生的导师制度。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除了任课教师指导外,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要特别关注后1/3学生。在常规教学和作业指导中,要重视个别沟通与及时评价,防止差距进一步拉大。要在诊断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特点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施以必要的个别辅导,以激发学习兴趣,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弥补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缺陷。第二十四条

培优不能以增加教学内容与提高教学难度为主要手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指导,要通过知识整理后的转授,设计循序渐进的自学作业和综合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二十五条

各门课程的学业评价要坚持体现课程性质。要建立学科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各学科的关键能力的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分项等级评价,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第二十六条

建立学科考试的评价分析制度,严格命题规范,提高命题质量,遵照课程标准,倡导“能力立意”。考教应紧密结合,促使教师在研究命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试题要适合学生实际,体现正确学习导向。小学高段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8-0.9,初中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75-0.85。要控制测验的次数,每学期只组织一次综合性测试。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得进行校级以上的书面统一测试。

第二十七条

认真领会综合素质评价的精神,改进评价办法,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二十八条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准以任何形式进行成绩排名以及强化成绩排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要降低小学阶段课程评价中纸笔测验的权重。日常学业成绩报告应采用等级制,淡化相对评价和分数。阶段性的学业评价应重在获取改进教学的信息和证据,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要提高教师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思维过程及障碍的能力,能根据考试结果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学校要健全教师研修工作的管理机制,重视教师研修的整体部署,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等研修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校领导应分工负责联系学科教研组,参与并指导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和提高教研组长等的管理、策划和指导能力。第三十条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要在履行教师研修活动管理功能的同时,突出研修功能,建立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机制,培育和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第三十一条

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研修活动要重视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规范,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研修的内容包括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能力。第三十二条

简化教师研究的形式化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进行动。通过教育实际问题的反思、研究与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

第三十三条

要保障教师研修时间,合理设定研修任务。要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开展课例研究、作业与命题研究等专题研讨,通过教学竞赛、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探索教师研修机制的转变。要加强教研活动过程的管理与指导,督查教研活动的跟进行动,组织关于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交流与研究。第三十四条

教师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要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进步的过程,适度弱化教师个体间的相对评价;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要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激励和促进教师自我完善。

第三十五条

建立意在促进合作的发展性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制度。要设置多元化的教师绩效目标,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注意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的改进。绩效目标、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法须征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同。

第三十六条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第4篇

《指南》就学校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三十六条指导性意见。在“课程管理”章节中,特别提出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掌握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等要求。在“教学常规管理”章节中,则强调关注教师备课的规范性、有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章节中则指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要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突出研修功能,建立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机智,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

通过逐条的学习,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常规的重要性,《指南》细化了教师的每个教育环节,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指南》,时时刻刻用《指南》指导自己的教学,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关注后20%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和作业指导中,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要特别关注后20%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缺陷,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具体的讨论中,我组教师们还针对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尤其对“优质的劣生”这个问题感到最为困惑。何谓“优质的劣生”呢,就是经常听到老师们说,这个学生智力不差,可是就不愿意做作业,上课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比较差;也听到老师说,这个

学生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劳动很积极;也有的说,成绩比较好,但是不爱劳动,或者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等许多问题。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我们也肯定能找到不少优点,在现在的教育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掌握呢?《指南》就给了我们具体的方

向。如在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们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提升学校的科学管理和科学育人的前进方向。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对今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读后感 第5篇

2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指南

(2009-2014年)

本“指南”根据“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和“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深入开展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的整合应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指南将推荐的课题研究方向分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列若干专题,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另行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本指南中带※号的课题,为这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范围或内容。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1、“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利用研究

2、“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

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4、“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的研究

5、“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

6、学科教师备课(教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三、信息技术(网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校园电视台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字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书香校园工程”对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影

响研究

四、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规划与综合成效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教师博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具开发以其在教学中运用与创新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评价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中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

五、专题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研究

※“浙江教育资源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用电子音像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教案开发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Science Word和Page Player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OODLE教学平台的应用

多点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在资源共享中的应用研究

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培训模式研究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学校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研究

基于多点互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农村教师培训研究

七、学校教育装备(图书馆、实验室)开发、建设与效益研究

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研究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书香校园”建设和使用效益的研究 中小学图书馆多元功能与应用研究

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效益研究

※普通高中数字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上一篇:英语高效学习方法下一篇:安装监理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