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优秀工作总结

2024-06-19

乡村小学优秀工作总结(精选9篇)

乡村小学优秀工作总结 第1篇

说起xx,熟悉的老师们都叫他“xx市最年轻校长”、“xx市最偏远学校的校长”、“创意校长”,最近又有人称呼他为“抗洪校长”。xx2007年前在xx市区城郊工作,后来参加副校长公选考试到xx最偏远的xx小学工作,那年他26周岁,至今一直扎根山区,用他的青春、热血、智慧为山区教育事业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

一、思想先锋模范:冲锋在前巧指挥

平时,“冲锋在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纪律严明带头树榜样,在他心中凡是要求学生老师做到的,校长必须做到,如为了在学校考勤制度上带好头,家住xx主城区新安江(离学校有近60公里远)的xx,以校为家,经常周日下午就赶到学校,周五很迟到家,与师生同吃同住;二是学科教学带头树榜样,2007年,美术专职教师的xx为了配合教导处工作,担任了多达20节体育课,备课、听课、各类竞赛、评比,他都以身作则,并手把手指导老师撰写论文等,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时刻“巧指挥”:年6月16日,xxxx小学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学校受淹水深达1米8。凌晨2点,刚进水时,为了129名学生生命安全,xx率领18位教师从低洼处的宿舍成功转移129名住校生到教学楼,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天吃睡问题,并在16日---19日三天时间内,把学生分批转移回家,得到家长、社会、媒体(中央电视台等)、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他本人获得xx市委颁发的“抗洪抢险优秀共产党员”、“大洋镇优秀共产党员”。

二、学校特色发展:插上创意幸福翅膀

原先xx小学是一所全薄弱山区学校,环境条件差,教师老龄化,50周岁以上老师达60%以上,学生人数少,不到300人,办学水平低下,多年来学校发展步入困境,面临被撤并的现状。xx非常会动脑筋,在担任校长的这短短3年,带领老师们走上幸福之路,带领学生们走上一条创新成长之路。打造幸福校园,给教师构筑“温馨之家”,首先,为外地教师“破四难”:三餐吃饭难、住宿难、行路难、休闲学习难。其次,“夕阳红”工程,点燃老年教师生命激情:开展《老龄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策略研究》的杭州市级课题研究,举行50周岁以上教师教学评比;构建创意乐园,为学生开启“创意人生”。以浙江省规划课题《山区学校基于乡土资源的创意手工活动设计与研究》为指导,首先开展创意校园文化建设,“大型变形金刚”、“新安江水电站”、创意沙池、创意手工展厅等新奇趣味,“浙江省创意稻草节”、“原创风筝节”等活动大气精彩,手工社团、创意手工报、校本课程等充盈孩子快乐童年。学校被评为“xx市创意手工特色学校”、“xx市绿色学校”,国内众多专家媒体报道表彰,学校走上一条特色跨越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专业发展引领:山区飞出学科领头雁

虽然身在山区小学任教并兼任校长,他却从未放弃专业发展,并在专业领域取得不菲成绩。2007年,《乡土民间美术主题文化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一文被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组作为重要案例采用,深受好评;教学课例《我心中的新安江》发表在国家杂志《校本教研》2007.10期上;论文《“作业超市”——我们选择着、快乐着、收获着》获杭州市三等奖。,浙江省立项课题《山区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手工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执教《五彩斑斓——赈灾篇》获xx市分管教学校长有效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案例《研讨课,因生成彰显魅力》获杭州市二等奖,浙江省三等奖;,论文《把握美术教学的本体是关键》获杭州市三等奖。20,论文《把握美术教学的本体是关键》获xx市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案例《研讨课,因生成焕发魅力》获xx市小学综合实践评比三等奖;浙江省规划课题《山区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手工策略研究》获杭州市课题成果二等奖,xx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老龄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策略研究》获xx市成果二等奖;规划课题《农村边缘学校老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研究》在杭州市、xx市教育局、科技项目立项。论文《农村小学美术小班化教学作业评价的探索》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第8期,同时获杭州市小班化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11年,课例《创意稻草人》发表在《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杂志;课题《山区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手工策略研究》获杭州市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成果二等奖;《创意稻草人,快乐你我他》获杭州市美术十分智慧演讲比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xx市学科带头人。

乡村小学优秀工作总结 第2篇

去年秋天的一天,父母带着我和妹妹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回老家采摘,真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啊!

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就到达了乡村的表爷爷家。表爷爷的家位于山脚下,抬头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形状各异,气象万千。

进入大院,一排整齐的红瓦平房映入我们的眼帘,大院的左边有羊圈和猪圈,右边有鸡笼和鸭笼,门口还有一只黑色大狗,简直一个小型的动物园。看到我们的到来,它们都激动的唱起歌来,好像是在欢迎我们呢!

我和妹妹迫不及待的奔向院子中央堆成小山的落叶,大喊一声“跳水喽!”我和妹妹就一同“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掉进“落叶游泳池”里,吓得大人们都闪在一旁,我和妹妹从落叶堆里钻出来,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大家也都捧腹大笑。

第二天清晨,我们和表爷爷一起上山,开始我们盼望已久的采摘活动。我们沿着泥泞的山路,终于爬上山顶,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秋收的.农民和满山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实。一排排挺立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战士。还有各种各样的果园和菜园,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把田野编织成一块五彩斑斓的锦缎。

我和妹妹还没有听完表爷爷为我们介绍每种水果的丰收情况,就一人拿着一个篮子,迫不及待地直接冲向果园。我们跑到一棵高大的苹果树前,我迅速爬上梯子,伸手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扔给妹妹,妹妹又递给妈妈,妈妈负责把苹果整齐放进篮子里,就这样我们三个人齐心协力摘满了一篮子红红的苹果、一篮金黄色的梨。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大片热情奔放的向日葵花园。向日葵的金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一阵风吹过,灿烂的向日葵们频频点头,一起跳起了拉丁舞。

我们路过菜园地时,又发现了很多可爱的蔬菜。一大片绿油油的大白菜漂亮极了,从上往下看简直就是一朵朵超大的“绿花”倒立在地里,就像是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罩在地里。还有形态各异的西红柿和弯曲拧巴、全身都是刺的黄瓜,真是有趣极了。我问表爷爷:“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的蔬菜和这里的不一样呢?”“因为这里的蔬菜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呀!”表爷爷微笑着回答说。最后,我们从地里还挖出了灰溜溜的土豆和一串串好似鞭炮的花生。

我们满载而归的回到表爷爷家,用我们采摘的各种蔬菜做了一大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正当我们用餐时,忽然听到羊群在咩咩的叫,我心想:也许它们也饿了。我和妹妹就一起把带来的零食散给羊群,它们吃的津津有味,偶尔抬头看着我们咩咩叫一声,像是在感谢我们呢!

夜幕降临,一轮秋月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远处的树林、山丘就像是刻意打扮过一样,变得光彩照人。我们爬上屋顶,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无数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悄悄的说着小秘密,眼睛兴奋地一眨一眨的。

对乡村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3篇

关键词:乡镇小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就阐明了学校领导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小学教育的责任人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要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更新办学理念; 要深入实际, 把握乡村生源的具体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稳定教师队伍;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校园环境; 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完成国家社会学生家长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社会道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 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一、选拔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 肩负着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其特点是每天大部分工作都在班级进行, 是学生最尊重、最信赖的启蒙老师, 又具有学生“在校家长”之称。班主任的举止端庄, 衣着打扮, 举止言谈, 教学水平, 处事原则, 都是学生学习及效仿的一本“活教材”。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为此, 必须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与时俱进, 敢于创新, 甘于奉献, 管理协调能力强的教师纳入班主任队伍, 从日常的平凡小事做起,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熏陶学生, 以正确的方法去指导学生,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友善意识。形成弘扬真善美, 摒弃假丒恶, 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坚实保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明确指明了教师在振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乡村学校教学设备相对滞后, 有能力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城里就学。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环境, 学前教育参差不齐的生源, 给小学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此, 要尽力改进教学设备, 优化教学环境, 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获取教学新信息的机会, 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提高教学水平。要关心教师生活, 积极了解、协调解决教师生活的实际困难, 减轻教师负担, 培养一支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 率先垂范、甘于奉献具有“红烛”精神的乡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是提高小学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

三、以新课标为依据, 探究适合乡镇小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认真研究教材, 科学构思教案, 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艺术融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课堂精力集中, 发言踊跃, 思路广阔, 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在学生广泛地发言讨论过程中, 为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为辅导答疑结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样,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优化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育人的隐性功能

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校园环境影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整洁温馨的校园会陶冶学生的情操, 具有美的享受, 又具有培养学生道德的潜能。在校区划分班级校园绿化维护, 卫生责任分担区, 做好定期检查评比活动, 引导学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劳动意识、团队意识; 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师生风貌的具体体现, 具有育人的隐性工程。良好的校园文化, 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 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格。如: 教师衣装打扮, 举止言谈的每一个的细节, 都是教师人格素养的具体体现,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 乡村小学要积极改善和利用现有条件, 为学生构建朴实幽雅学习环境、加强师德建设, 为学生提供和谐向上人文的校园氛围, 这样,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大力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发挥家庭环境的育人作用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又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空间, 家庭风气和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下, 在乡村小学生源中, 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家长及监护人的文化层、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的差异, 势必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有的望子成龙心切, 追求成绩, 忽视人格教育; 有的教育方法不当, 而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有的家长不注意个人修养, 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为此, 我们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设备及家访工作的机会, 向家长宣传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重要性, 介绍家庭的教育经验, 引导家长在家庭运行过程中向孩子展现出: 家庭和睦, 勤劳致富, 尊老爱幼的家庭风气; 在邻里之间展现出: 为人正派, 处事公道, 诚实友善的和谐关系。教育方法以引导为主, 摆事实讲道理, 以理服人。把握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 维护孩子尊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爱, 家庭的温暖, 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 立志成才, 感恩父母, 报效社会的决心。

六、呼吁民众加强道德建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社会是小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社会风气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他们正处于发育期, 对社会的真善美, 假丑恶还没有识别能力, 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为此, 学校要大力宣传呼吁民众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 以身边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 把重视孩子成长作为日常生活中议论的重要话题, 为学生的打造获取更多的正能量的社会活动空间。

为此, 要完成国家、社会、家长赋予我们乡村儿童的素质教育神圣使命, 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选拔德才兼备, 率先垂范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 打造爱岗敬业, 敢于创新, 稳定的师资队伍, 辅助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开发利用社会的可利用资源,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提高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水平, 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兴海.探析农村小学办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刘淑媛.创新教育之我见.中国校外教育, 2014.

民国乡村小学校长的工作日记 第4篇

升迁之际,刘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动。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就在几年前,他还在反复断言:“假使我做校长,一定能胜任愉快。”但越思忖,他越感觉责任重大,而昔日的雄心壮志,此时全部化成了自惭形秽,正如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到了今天,我的勇气,因为畏惧、忧虑、惶恐,骤然地减退,几乎减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刘校长的忧虑并非毫无依据,他揽下的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东海位于苏北,地广民穷,附小虽惨淡经营,但工作依旧难有起色,更尴尬的是,他几乎没有经验——内功不足加上条件所限,使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几天的走访便印证了他的猜测,日记的开篇几页,多数是围绕着缺憾展开的,比如设施方面的不足,就几乎占满了7月6日的内容:

(一)校工室内的光线太黑暗,空气太潮湿,对于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碍……

(四)大会堂容积太小,光线太暗,不甚合宜……

(五)儿童用图书馆在楼上,儿童上下很不便利……

(十二)教师参考图书、教物及一起标本很多,这是教学上一大帮助。惟细查多霉烂之处,想已久不应用,并未洗刷暴晒。

(十三)教室均系新式楼房,容量均合度,惟二面窗户均太近黑板,每级学生太多,有人桌位靠近黑板,这都是造成近视眼的最大原因。教室设备嫌太杂乱,没有组织……

这些被逐个罗列起来,共有17条,至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个别教师的品行难以胜任:“教社会的徐先生,到了做笔记的时候,便把教科书上的表解或问题,一起写在黑板上,叫他们(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有的字不认得,有的句子看不懂,他也不管。”

30年代初,正是民生多艰的时期。既然工资捉襟见肘,又无升迁之希望,怠惰便在教员心中暗自萌生。与徐先生类似的情况,从友人辛祚义的信中,也可略见一斑:“我觉得现在一般小学教师,职业的兴趣太差,平常对于上课,处理成绩,都是敷衍了事,到课完的时候,便各走各的路,有谁去指导儿童活动?更有谁去努力研究教育……至于教师闲着做什么事呢?茶馆吃茶,酒店吃酒,到同事的家里去叉麻雀,常常有之,甚至叉了一夜的麻雀,明天请假睡觉,这是如何可叹的事!”

平心而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重视便可解决,而最大的挑战,恰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私塾依旧盛行,这种逆流背后,实际是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虽然科举不存,但在苏北,其内容和方法,却几十年来因袭如故,学校无法服务于社会,甚至和公众产生隔阂:“家庭里对于学校第一件事不满意的,便是在学校里学的,没有什么大用处;尽管笔算考了一个甲等,但是到了家里,甚至不会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价钱;小字尽管把《灵飞经》写得很好,但日常用的字,常会写不出来;尽管会做记事文、议论文,但是不能写一封很通顺的书信。这都是学校太注意形式的训练了。”相较之下,私塾虽然简陋,但传授的却是珠算、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毋庸置疑,这与众多家长的意图不谋而合。

制度之变

要想赢得支持,必先改变局面,而刘百川的革新,又并非以横冲直撞开始。他不断记录着所见所想,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有时竟洋洋洒洒达数百言,作为斟酌酝酿的成果,7月11日,校务纲要雏形已具,它将作为原则,提纲挈领地指引附小的活动,其中,“发展儿童个性、适应社会需要”,更是被列为首要的原则:

“校务进行……最重要的原则有六:

(1)发展儿童个性: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儿童为本位,创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生活,并利导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2)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

(3)注意经济效率:凡所设施均须注意教育效能的增进,从学理方面谋求经济的法则。

(4)应用科学方法:一切事业的进行,均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结果;事前尤要有精确的计划和步骤。

(5)形式、精神兼顾:一面谋形式的改善,一面谋精神的充实。务使表里一致,以免畸形地发展。

(6)注意分工合作:校务采分章制度,各事设有专责,以免互相推诿或互相冲突的流弊。如有须改进的地方,先公开协议。

校务进行,应特别努力下列几件事:

(1)罗致优长的人才:根据为事择人的原则,罗致有兴味经验的各项人才。

(2)改良环境及设备:凡设备方面有不合宜的地方,应次第加以改良,一方面要求合于卫生,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需要。

(3)要尽力提倡教师进修,如组织研究各种研究会、读书会、参观团及出版刊物等,都是提倡进修的好方法。

(4)注意儿童的研究: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儿童的研究,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作为改进教育的措施。”

即使是今天,这份颇具科学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刘百川将其归功于母校——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的培育,正是这所学校,在诸多领域开了地区之先河。《灌云县教育志》写道:“1914年秋(民国三年),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灌云创建。校址在县城板浦陶公祠及崇庆院内……管理极严……教员皆聘请学界水平较高者充任”,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传授国文、算术等基础科目的同时,学校还教授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小学行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被传到了落后的东海县城。

校务纲要大功告成之际,刘百川的精力转向财务,这项工作的直接目的,便是为科学管理打下基础。动手之时,他骤然注意到,这又是一场同积习的较量。

预算制度清末引入中国,明面为各界所恪守,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的预算几近虚设,至于学校,诚如日记中所言:“校长的钱袋,便是会计处。”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利用管理疏漏损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种种积弊陈陈相因,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例如一般小学,纵然账面看似完备,但经费早已积欠,有的学校,拖欠工资竟至一年。附小虽不至此,但亦可称得上是勉力维持,日记中有“薪工占百分之八十,行政费和杂费各占百分之十,另列百分之五的预备费”、“凡是预算没有列入的款项,不得动支”等词句,7月底的日记提到,修葺教具时,竟是校长带领教师和工匠亲自上阵。这尴尬的一切,正体现了民国教育蹒跚前行的事实。

但刘百川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消磨殆尽。“我们要下另一个决心,拥护我们的主张。”随着开学临近,完善校务成为新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重重,但令人惊异的是,在日记中竟没有“疲惫”、“劳累”,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无问题”——即使是细枝末节,刘百川也不免反复斟酌。对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录,或许能反映出这位先驱的用心良苦。

对教材的选用:“教材内容及形式:要是和普通社会的需要,要适合时代的要求,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和胜利,要活动而富有生趣,要多美丽的插图,纸张印刷要合于卫生,版本大小要适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组织:由旧至新,由近至远,由易至难,由具体而抽象,由创作而欣赏,由心理而伦理。”

课程的安排:“用心精密与筋肉运动细密的功课,时间宜短不宜长;学习困难的功课,宜安排在上午;功课不须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饭前饭后要避免体操和运动;用手与用脑的作业,要相互调剂。”

教室的布置:“一般学校里的黑板,总是挂得太高,儿童不能使用;挂得不稳,写字时候格格作响。我们这次挂黑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在墙上预先订好横木,挂也不费事,黑板的高度,以儿童能自由书写为度,假定黑板与地板之距离的标准如下:幼稚园及一年级,二十四寸;二、三、四年级,二十六寸;五、六年级,三十寸。”

育人之道

显而易见,这样的精心思量,在教师基本面容呆滞、师生基本关系对立的传统学校里,无疑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他显然察觉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弊端,即纯粹将知识强加给孩子们,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作为校务工作的关键,刘百川对“训育”很是在意。所谓“训育”,即对学生品德的训练和培养。训育的制定和实行,实际关系到附小的未来:受其熏陶的学生,终将接受社会的评价,而这正是对附小工作的最好检验。

因此,该项工作从上任伊始便被列为重中之重。一个月的思忖过后,年轻的校长终于开始着笔:“根据儿童生活教育的原理,搜求需加以训练的事实……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提出有价值的习惯……分析人生习惯、态度、理想的种类,汇集须训练的事实……长期地记载并统计儿童的行为和习惯,将儿童已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编为训练的条文。”

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非常详尽的训育标准,从“不撒谎”一直延伸到“爱护国家”。根据学龄的不同,它们又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无处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谋远虑:“别人问到什么事详细告诉他”“对工人平等看待”“辅助残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制”“常做正常的娱乐”“做别人不敢做的好事”“爱护团体的名誉”……至于具体执行,刘百川放弃了铺天盖地的口号和灌输,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最终,“国民素养”将被融进学校——对于整个附小,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指导儿童实践的时候,可由儿童自己反省,可由儿童互相报告和全面,也可由教师讲解条文的意义和实践的方法,让儿童去练习。考察儿童实践的结果,适用下列的方法:(甲)备具记载簿一册,簿内开列训育标准之条文及儿童姓名;(乙)发现有儿童违反训育标准时,即于簿内再记一次,连续发现数次,即记载数次;(丙)一学期终了,发现最少者,性行成绩最好;(丁)依发现次数之多寡,评定各人性行的成绩,分优上中下劣五等,各等级的人数可占全人数百分之若干。”

至此,万事俱备,但刘百川的心情更加不安,招生即将展开,在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的大前提下,诸如附小之类的“名校”,对申请者择优选拔,自然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东海附小在民国二十年只计划招八十余名新生,而前来应试的却有375人,供应和需求的缺口如此巨大,以至于“关系”难免暗中萌生,有人在做,便有人在看,这一切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召来非议、攻击和指责。

此刻的附小,掌握着传授知识的权力,而校长刘百川,俨然成了数百名学童的命运主宰,他相信通过制度,积弊将被克服,这一切的前提是秉承两个原则——合理和公正:

“考试的方法,要力求合理,考一年级儿童,便要演四则算术,二年级儿童,便要举行书面的常识测验。有时故意将题目出得深些,使儿童做不出,这都不是合理的考试。南京某著名小学考幼稚园儿童,在黑板上画一只大象,认得象的便取,然在南京,四五岁的小孩子,能认识的着实不多。

一般学校里招考新生的方法,不免被别人怀疑,因为与学校先生有关系的儿童,结果都录取了;与学校先生没有关系的儿童,尽管成绩很好,往往不录,因此我们决定招生要请少数与本地没有关系的先生去办理,题目绝对地秘密,成绩不妨公开地发表。这样便可免去社会上人的疑虑,他们也不再请学校先生吃茶吃酒,做无谓的请托了。”

故者之思

据刘百川在日记中所言,虽然落榜者稍有怨言,但录取的整体效果,依旧是令人满意的,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点:越是穷人的子弟,成绩优秀者越往往有之。或许在这些志气昂扬的孩子身上,隐约能看出他当年的影子,而社会的前途,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显露出一丝进取和朝气蓬勃。开学之后,附小一切进展顺利,然而9月6日,日记已出版的部分却戛然而止,据刘百川的解释,中断的原因仅仅是纸张用尽了。然而事实或许更加严峻,不到两周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使“教育强国”成了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正如赵欲仁先生在《小学最低限度行政标准》中所言:“德有克虏伯,能使本国军械甲于世界,雄视全球;法有巴斯德,能使酿酒造丝等业,特别稳固,国富顿增;美有爱迪生,能使事物日异月新,开辟无数利源。”而在民国教育者的眼中,中国自己的克虏伯、巴斯德、爱迪生,正是将通过逐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选拔、培育和脱颖而出,这些有用之才将构成一股力量,将黑暗和腐朽一扫而空,国难当头,或许是赤子之心殷切,刘百川和上级才急于将上述心得整理并付梓。

在日记的最末,刘百川说明这仅是上册,然而出于种种因素,计划中的续作最终没有问世。在接下来的两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校长的工作中,1935年被派往镇江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任实验区主任,在此期间参与组织了“中国教育研究社”。解放后,刘百川担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系主任,1971年去世前,他不顾病重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任重道远》,它的结尾“教学不已,阖棺乃止”后来成了刘百川的墓志。对这位先驱而言,生平的遗憾还有很多,但值得告慰的是,那些理想和信念,却并没有被时光埋没,《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这本貌不惊人的小册子去年又一次再版,这或许就是其价值的明证。

图:

“百川三十小影”。刘百川,原名刘于左,江苏滨海县人,幼时家境贫困,春荒竟至三餐不周,但仍一心向学,最后从普通的小学教师被提拔为校长,最终成为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朱智贤对他有这样的评价:“百川具毅力,富才干……其戮力事业之精神,尤为常人所不及……健谈能文,所至之处则谈笑风生,座中为之乐而忘倦。”

20世纪40年代,陕西临潼,一个专心听课的二年级小学生。她是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 手里拿着毛笔正在练习算术。

20世纪30年代,广西钦州,一群学童面对镜头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现代,秩序性以及对行为和道德的规训,都是教育的重点。在这本民国时期的小学教科书《新编中华修身教科书》的第1册第2课中,就展现了这一教育观念的践行方式。道德的权威通过让学生排队进入课堂和起立问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在这些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脑海中扎下根来。

民国时,某小学低年级的读书会。图/FOTOE

乡村小学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第5篇

他,就是县乡小学教师。今年59岁的他,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手掌上长着老茧,衣着简朴。而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是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的感动。

一、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教师是善与美的化身,是光明与信仰的传承者;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代名词„„见到老师,他憨厚老实的形象使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位农民。1955年生,今年59周岁,1973年高中毕业后,以民办教师身份进校教书,一干整整41年。1997年抓住最后一批民转公的机会,成为正式教师„„谈到自己的经历,胡老师思路清晰,41年过去了,回首当年的理想,早已不是玫瑰色的朝霞,身后只有一条平凡而执着的路。据了解,现在小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之后学生会转到乡中心小学就读。一年级学生共16人,二年级学生共7人,加上学前班学生,整个学校学生有40多人,但只有2名当“爷爷级”老师,其中有一位今年8月份退休,他俩负责了孩子们的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但是从教这么多年,胡老师的教学一直是农村低年级教学的领头羊,老师和学生没有不佩服的,2011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研教学‘名师’”的“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滴滴相报,但求桃李满天下。41年如一日坚守,有苦有累。谈到过去的辛酸,胡老师眼中充满愧疚:“1982年以前挣得是队里的工分,没有工资。1982年到1989年每月只有10块钱的报酬,后来增加到30多元。1997年以前,因为没有转正,作为临聘人员每月只拿到80元。而在同时期,刚参加工作的正式教师已经拿到了300多元。家里上有父母,下有2个子女上学,我的一点工资根本不抵事,全靠妻子和我务庄稼支撑。但是他一直也没有动摇,农忙时,他早上5点钟起来收稻子,7点到校上课,中午休息和放学时间他再到地里干活。一年四季,他脸庞黝黑,手上附着一层厚厚的老茧,一眼望去,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可胡老师从不耽误教学和工作。即使父亲住院,他也是利用午休时间照看一下,下午又按时赶回学校。

2001年,胡老师骑摩托车去中心校开会,为躲避一头在路上闲逛的牛,摔断了右大腿股骨,造成残疾,固定钢板至今还留在他的大腿里。十多年来,胡老师坚持上班,从未耽误一天课。他真是做到了“教了就要教好,就要对学生负责,就要用心去做。”的承诺。

二、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用爱心、关心、耐心、宽容心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引导教育他们,用关爱打动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责备。”胡老师向人们道出自己的育人心得。他常说:“严是爱,松是害”。作为班主任,他有自己的工作作风,就是以德育人,以爱育人,爱中带严,从严治生。他平时注重自身修养,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充分体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人格的深切关注和有效影响。小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由爷爷奶奶在家带着,孩子有点小事,家长就打胡老师的电话,久而久之,胡老师手机就成了家长热线电话„„

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而以爱自己孩子那样,时时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困难,关怀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常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放弃星期天的休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言行,从小抓起,“严”字当头,以情感人,常抓不懈,全乡闻名。

胡老师始终坚持蹲下身来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为学生讲课,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他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他也一定能用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学生。2012年农村学校实行“营养餐计划”,由于学前班学生不在供餐范围内,为使学前班学生也能吃上营养餐,胡老师自掏腰包让学前班学生同样享受到了“国家的温暖”。

春来秋去,一晃41年啦,孩子们的笑是灿烂的。胡老师在孩子们甜甜的笑容中,找到努力耕耘的价值。胡所带的班级每次在各项评估中都名列前茅,胡老师连年被评为校、镇、县优秀教师,2010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这就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典型事迹 3 第6篇

本人于2000年毕业,一直扎根于边远乡村小学。十几年以来,我能够做到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做到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并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事,绝对听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10年春季学期荣获镇级六年级语文科三等奖,2010年秋季学期荣获五年级语文科一等奖,2011年春季荣获县级教学三等奖,镇级五年级语文科二等奖,2011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镇级讲故事比赛荣获二等奖,2012年荣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级先进个人......面对成绩我高兴我激动,回顾历程,艰辛与成功并存,作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我扎根乡村教坛,做我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许多荣誉。

一、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十几年来,我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我比较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灵山县文利镇黎头小学苏崇春

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中,我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遍淸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质量,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训练习题,力求少而精,力求每位学生都掌握,突出能力培养。这一教学方法是学生终于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我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所任的学科成绩都比较优异。

二、、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乡村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间,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学生既不怕我,又格外亲近我,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给我说。因此,我的话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成功”。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父母已年老,自己又有残疾,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下课了总是找时间跟他聊天,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的困难,同时想方设法帮他解决。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表扬积极帮助他的学生,乡村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的,渐渐欺负他的学生少了,帮助他的学生多了,他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他也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在给老师评价表中这位学生总是写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您就像我的父母,我会努力学习来报答您的。”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我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我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勇挑重担,又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我从怨言,默默工作,尽心尽力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每期期末检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在校内积极配合教导主任搞好每期质量月活动,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多次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舞台上有所成就。我还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学习,学校安排我,我就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学习人家好的方法。

我凭着对乡村教师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这13年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我坚信: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后中只有不

乡村生活小学生的优秀作文 第7篇

爬树

城市不比农村,虽然有许多挺拔高大的冬青、松柏,却不能随便攀爬。但在农村,桑树、柳树、甚至连纤细的竹子,这些都是我们的“秘密基地”。在废鸟窝里放上几块从大桥下找来的漂亮石头,在竹子上挖个洞,再塞张纸条什么的,这都是我们农村孩子的专利。小时候的我跟男孩子一样野,常常和哥哥在树上窜上跳下。不过女孩子毕竟不会太调皮,即使爬上了树,也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再从树上采几朵桃花,剪几根柳条,编成一个花篮挂在枯树枝上。总之,小时候在农村最快乐的莫过于爬树了。

当“小偷”

和顽皮的表姐在一起,我这个平日在家扮演“乖乖女”角色的人也开始撒野o在邻居木匠先生家偷几支粉笔,在水泥地上画一幅巨大的“地图”来玩跳房,在场地上大喊大叫o叫喊声常常引得大人们忍不住要问一声:“你们是谁家的丫头呀?”我们可不在意,跳累了喊累了,便从别人地里顺手拿两个红薯,洗干净,把皮啃掉,便又开始边吃边玩了o妈妈们见了免不了骂我们“疯丫头”。

悠闲午后

寒冷的冬天,每每到了午后总会是阳光明媚,给这个冬季增添些暖意。所以,我总是在下午这个美好的时段给自己泡上一杯奶茶,坐在阳光下,一边读书,一边喝着奶茶。在农村里,没有太多的噪音,也没有汽车排放的尾气,你所能听到的只有偶尔传来的一声鸟的啼叫!你所能感受到的,就只有一种如阳光般温暖幸福的感觉o而从奶茶杯中冒出来的丝丝缕缕的雾气,更为这种富有诗意的午后抹上了些神秘的色彩o这时,你钻进书海中,在真善美的世界遨游、陶醉,真是惬意无比!

留住乡村优秀教师到底靠什么 第8篇

刚刚开学, 令人担忧的老问题又出现了。一位乡村教师给媒体写信, 困惑地问道:“农村为何留不住优秀教师?”因为他所在的“只有三十多个初中老师的学校, 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走了九位年轻的优秀老师, 十二个班主任一下少五个, 其中有本期初三班的几门主课老师 (语文、数学、英语, 物理等) 全部被选拔走了。”因为新老师一时难以到位, 竟让整个学校的开学工作陷入瘫痪。这位教师提出“优秀的乡村中学竟然成了城市学校的‘育师场’,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 也并非只此一个地方存在问题。在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 这类现象较为严重。今年笔者曾去过中原地区和南方的几所乡村小学实地调查, 发现除了校舍是新盖的, 其他办学条件普遍不到位。坚守在学校教书的, 除了“校长”, 往往只有一两名中老年教师和少数“特岗”教师, 在城市小学能开的课, 在乡村学校经常开不齐。对此, 笔者曾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并呼吁教育督导系统切实负起责任来, 为广大乡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支持与保障。

从2000年起,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就明确表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并正在着手推进校长和教师的合理流动, 以保证并提高乡村与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但在现实中, 反向的力量似乎难以阻挡。“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这是人之常情, 部分教师选择离开乡村也无可厚非。但是, 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保障, 乡村教师如何留住, 的确是当下必须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由于教师流动的“口子”放开了, 且没有相应的补充与激励机制, 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开始大量流失。开始是“孔雀东南飞”, 后来“麻雀也东南飞”, 在全国许多地区, 乡村学校的“空巢”现象已十分严重。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 城市学校、名牌学校以自己特有的条件与优势, 到处挖名校长、名师。在少数名校表面的辉煌和荣耀背后, 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凋敝。这类现象的存在不能不引人深思:长此以往, 义务教育还能均衡发展吗?乡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还能不能得到保障?

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解决相关问题。在国外和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 相关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有效的。凡是到边远贫困地区为教育做贡献的人, 实际收入要比在城市工作的人高, 而且在职称评定、升职、加薪、任用、进修等方面均享有优先权。其责权对应的原理, 使得制度设计兼顾了方方面面的需求, 使坚守乡村的教师能得到一定补偿。而现在, 乡村教师的不利处境主要体现在实际收入低、生活和住房条件差、子女受不到理想的教育、缺少发展机会、日常教学活动缺乏经费和条件支持, 导致优秀教师难以留住。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教师, 其性质应当是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若这一身份性质得到确定, 就能较好地制定良性政策。他们既要服从安排, 又能得到充分的补偿与支持。乡村教师派不下去、留不住的现象就有可能得到缓解。与此同时, 也可限制恶性挖教师导致学校间差距加大的不良现象。

乡村优秀教师 第9篇

三十而立的刘立芳出生于河北省临城县城关镇陈刘庄村。望着那因知识的缺乏而贫瘠的村落,让他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他没有辜负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一头扎进乡村学校,一干就是整十年,现已成为临城县城关镇贾村学区冯村小学负责人。

建校难、管理难、施教难,是所有乡村教师所面临并接受考验的现实。刘立芳自2006年9月担任学校负责人以来,紧紧抓住老师少、学生少,教学工作随意性大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强化管理。先是规范了作息时间,做到了学生按时到校,老师按时上课。在此基础上,把贯彻落实教学大纲作为主线,增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向了正规。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散”、“野”的问题,从提高素质教育效果入手,开展了“爱惜书本、求知上进、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章守纪,杜绝了“撕扯书本、无故旷课、损害公物”等现象的发生,主动把学校当成了“家”。

刘立芳抓管理不忘教学。他教的是英语课,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他把做游戏与实物演绎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把表扬和鼓励与加深印象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单词储备量。每次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用来复习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导入要讲的新课程。对个别学生还采取发挥“长项”的做法,调动学习积极性。班里有个爱说爱动的学生,就利用他的活泼劲儿给同学演示单词,让不爱说话的同学与他一起互动。特别是坚持让学生分组拼读朗读单词和课文,老师现场纠正发音,不仅做到了学中有玩儿、玩儿中有学,还达到了学了就会的目的。几年来,刘立芳教的英语课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他本人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上一篇:食堂经营保证书下一篇:柯南语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