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2024-08-31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精选7篇)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第1篇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集团公司明确2011年报刊发行发展思路

2011年报刊发行专业要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要改革接办制度,实行集约化经营;二要推进体制改革,做强零售业务;三要开发专项市场,做大畅销报刊;四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期刊发展;五要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竞争实力;六要推进网上订阅,探索数字发行。通过上述措施,使全年实现报刊发行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0.5%,力争增长12%;零售收入实现18亿元,增长16%;报刊流转额实现24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40%。1.改革接办制度,实行集约化经营

为积极应对新闻出版“集团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变革与挑战,解决长期以来邮发报刊产品分散组织、多头接办、多点结算、平均用力的现状,要对现有报刊接办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集团公司、省公司两级接办,取消地市局接办,以增强全网产品集中掌控和发展能力。今后,地市局只能接办本地发行的报刊。

集团公司成立“中国邮政报刊发行公司”,挂靠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负责全网重点品牌报刊的统一接办、统一结算和统一要数;组织全国畅销报刊、重点零售报刊和校园报刊的统一营销;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及大型出版发行集团的合作,联合开发市场,逐步整合渠道资源,掌控知名品牌报刊发行的主动权,打造邮政报刊发行核心产品。各省公司要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做好非全国统一接办报刊和区域性报刊的全省接办、要数、结算及费率管理;突出抓好全国重点报刊的发行;积极培育地方产品,发挥区域优势,做好当地重点报刊的发行工作,提升邮政在区域市场中的地位。

2.推进体制改革,做强零售业务

报刊零售是报刊发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和扩大读者市场、提高报刊发行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掌控竞争主动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连锁经营。我们要认真落实安东总经理“用改革的思路加快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零售体制向连锁经营的方向改革;调整运营机制,实现全网“三统一”;强化终端管控,落实“五统一”,取消承包经营,规范经营行为;加快网点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销售终端,尽快做大做强零售业务。

集团公司层面,一要按照三种既定模式,大力推进零售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督促实行连锁经营和专业经营模式的相关省公司在年底前将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二要下大力气抓亭点整治,组织自查自纠,开展集中整治和抽查督导,规范亭点的经营行为,提升整体竞争力。三要加强产品组织,加快已选定的100种零售报刊的谈判进度。争取两年内统一运作200种核心产品,实现“全国统谈,各省分签”,争取更好的费率政策和代销政策。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总部统谈、全部交邮政发行的报刊,逐步建立统一批销费率和区域内同日上市制度。五要加大对终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体制改革到位、经营管理有序的省公司,给予亭点建设补贴。

各省公司一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确保零售体制改革按时到位。实行全省连锁经营的12个省要在明年1月份实现接办、要数、结算“三统一”。暂不实行全省连锁经营的省公司也要逐步推行“三统一”,力争在明年7月1日全部到位。二要为省级报刊零售经营管理机构配好报刊接办、要数、结算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三统一”工作。三要加强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渠道及网点监督检查体系,确保管控到位。四要加强零售终端建设,用2-3年时间,使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邮政报刊零售网点达到3000个,省会城市达到500个,其它地市达到200个;在加大邮政报刊零售网点建设的同时,将超市、便利店等社会终端也纳入邮政报刊零售网点体系,省会城市和大中型城市要发展300家、一般地市发展100家超市、便利店终端;地级以上城市要至少建设1个较大的报刊批销展示中心。

地市局要严格按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内连锁经营体系,坚决收回报刊亭经营权,取缔承包经营、以包代管和私自进货行为。100个重点城市报刊零售连锁经营改革年底前必须到位,其它城市明年7月1日前到位。

3.巩固合作关系,抓好党报党刊发行

党报党刊发行是党和政府交给中国邮政的特殊服务任务,党报党刊的政治地位也是其他报刊所无法取代的。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强与中央级党报党刊的合作,合理设置分印点、减少运输环节,加快传递速度,主动提供订户分布数据,改善邮发服务。各省公司和地市局要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做好省级和地市级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巩固邮政与各级党报党刊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邮政报刊发行的政治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4.开发专项市场,做大畅销报刊

畅销报刊具有市场需求大、经营效益好的特点,而第三方订阅、校园市场、高端人群市场、社区市场、文化礼品市场等专项市场的读者相对集中,发行成本低,是社会发行渠道争夺的重点。突出开发专项市场,能够有效促进畅销报刊的规模发展。

一要规模开发第三方订阅市场。2011年全国第三方订阅要实现10亿元流转额。其中,东部各省会局要达到1000-20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300-600万元;中部各省会局要达到1000-12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300-400万元;西部各省会局要达到600-8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200万元;所有县局都要实现“零”的突破。集团公司将统一策划组织全国重点项目,并大力推进行业总部客户的开发。各级发行部门、大客户中心要联合组建营销团队,积极开发大型总部客户。

二要进一步加快校园市场的开发。2011年,全国校园报刊流转额要新增8亿元,总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集团公司将加强产品组织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统一组织全国春秋两季校园报刊集中开发竞赛活动。各省公司要积极与当地教育出版集团合作,争取优质校园报刊品种和优惠的发行政策。各地市局要摸清当地校园市场情况,组建专职营销团队,突破传统发行方式,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发展业务,力争每个地市局实现1000-1500万元流转额。

三要开展数据库营销,积极开发高端期刊和城市高端人群个性化市场。2011年,全国数据库营销实现的流转额要超过2亿元,省会局要达到300-500万元,其他重点地市局要达到200万元。集团公司将加强报刊客户数据系统建设,并将选择高端产品,精心策划营销方案。各省公司、各地市局要利用金融、通信、汽车等高端人群数据信息,采取直邮推介、报刊试读等手段,组织好分类营销。同时,要加强效果跟踪和反馈,提高数据库营销的成功率。

四要深度开发社区市场。要借鉴大庆等地的经验,发挥社区干部、物业管理员等的作用,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营销体系,深度开发社区市场。各省公司要选树2-3个标杆,形成经验后在省内推广。各地市局要在大型居民社区建立邮政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报刊收投服务,积极发展私费订阅。

五要做大报刊文化礼品市场。要创新期刊盈利模式,推广文化礼盒的销售。各级邮政企业要利用“五节联送”营销平台,发挥大客户中心、报刊专业营销及收投人员等的作用,实现板块联动、订零协同,力争全国销售文化礼盒210万盒、实现流转额3亿元、收入1.5-2亿元;每个重点地市局要销售1万盒、其它地市局各销售5000盒。

5.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期刊发展

期刊投递频次少,收益高,是社会渠道抢夺的主要阵地。要彻底转变重报轻刊、重流转额轻收入的传统观念,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集中力量做大期刊规模,使期刊流转额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市场份额达到40%。集团公司将加强与大型期刊集团、期刊社的合作,积极发展发行量超100万和50万的大型期刊;并将加快培育新产品,争取一批高码洋的生活、服饰、娱乐类期刊回归邮发,逐步将国内品牌期刊牢牢掌控在邮政企业手中;还将进一步优化期刊作业流程,减少分发层次和省际间作业环节。各省公司要根据当地实际,选好重点期刊,精心设计企业形象期刊和礼品套装,促进期刊量的增长。东中部省份要发展5-10种发行量在10-50万的大刊,西部省份要发展5-10种发行量在5-20万的大刊。各地市局要通过数据库营销,开发高端期刊市场,利用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大力拓展大学校园期刊,积极参与图书馆招投标,并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递服务。每个重点地市局要培育发展5种发行量在5-10万份的期刊,每个一般地市局要培育发展5种发行量在3-8万份的期刊,确保期刊增幅高于报刊整体增幅、期刊收入比重逐年提高。

6.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竞争实力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促进报刊业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快推进零售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一期系统建设,尽快规划启动终端联网建设;整合报刊发行信息系统与名址信息系统资源,提高地址匹配成功率和名址信息质量。二要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懂市场、会管理、能分析、善策划的营销队伍。各省报刊局要配备3-4名专职营销策划人员;各地市局大客户中心要将报刊营销列为重要工作,有专门人员负责报刊市场的拓展。努力构建以综合营销人员和专业营销人员为骨干,以投递员、零售员、营业员为基础,以社会报刊发行站、社区服务网点、三农服务站为补充的立体化营销服务网络。

7.发展网上订阅,探索数字发行

报刊是第一项实现电子商务化的邮政业务,虽然目前网上订阅的业务量还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强劲,在线支付流转额每年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集团公司将重点做好网站流程优化、后台服务支撑、资金清分结算和业务宣传工作。各省公司和地市局要加强网上订单的跟踪服务,及时匹配订户名址信息,确保报刊准确投送。同时,对于网下支付要及时上门取费,反馈收订信息,避免用户投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和出版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我们要研究、跟踪数字媒体发行的新模式,以中邮阅读网为切入点,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利用与报刊社的良好合作关系,丰富网站内容;发动全网力量,组织好中邮阅读卡的销售,力争三年销售1000万张,扩大网站的影响,将其建成国内大型数字发行平台。

(市场经营部)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第2篇

山西省邮政公司报刊发行业务

专业化经营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办法(修订版)

为了配合专业化体制改革,理顺专业核算关系,做好专业核算工作,加强报刊发行业务专业化经营的财务管理,正确反映报刊发行业务专业化经营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算总体要求

(一)报刊发行专业实行省、市两级核算,省专业局由省公司计财部、市专业局由各市局计财部通过财务软件“部门辅助核算功能”建立报刊发行专业会计账。本专业账是企业财务账的一部分,以邮政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依据,具体核算报刊发行专业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

(二)省公司计财部配备专(兼)职会计负责省报刊发行局本身的支出核算、报表上报。收集、汇总各市报刊发行局的全年收支预算、每月的现金支出预算表和月度报表,参与专业的经营分析。指导、监督全省报刊发行专业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三)各市局计财部配备专(兼)职会计对市报刊发行局的报刊发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四)各市局专业帐期初数原则上以上年结转数为准,但是对于2010年没有为专业核定期初货币资金或资产、负债项目清分不完整需补充的市专业,要在2011年期初建账时一并纳入期初余额内。

(五)纳入报刊发行业务专业化经营考核的收入项目是所有属于本专业的报刊发行收入,成本项目是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

(六)省、市报刊发行局除保留业务资金账户外,不单独开设收、支银行账户,货币资金的收付统一通过省、市计财部收、支银行账户结算。银行存款、现金科目要与报刊发行部门进行绑定。

(七)省报刊发行局购置固定资产,须经省公司按固定资产购置程序审批后购置。各市报刊发行局购置固定资产,须经各市局按固定资产购置程序审批后购置。购置的固定资产计入报刊发行专业会计账,所提折旧也计入报刊发行专业会计账。

(八)专业收支核算范围严格遵循“核算跟着预算走”的原则,属于预算范围内的,核算时列专业帐,超预算范围的,不列专业帐。

(九)省报刊发行局对各市报刊发行局采取额度控制和事项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各市报刊发行局应于每月30日前将本单位下月的现金支出预算表上报省报刊发行局,经省报刊发行局传真批复后,才可进行成本支出。

(十)省公司、各市局内部审计部门应对报刊发行专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年终省、市报刊发行专业经营成果,在分别经省、市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确认后,方可作为年终效绩考核依据。

二、业务收入管理

报刊发行专业化经营收入包括纳入报刊发行收入的发行收入、订阅收入、零售收入、代收代投收入、图书音像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报刊订阅款

发行业务资金要严格执行《邮政通信企业发行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和《山西省邮政发行业务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坚持预收预订制度,不得赊欠和约期付款,严禁报刊款滞留营业、收投人员手中。

(二)业务收入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报刊发行业务收入。每月市报刊发行局在对省报刊发行局核拨的市局本身及所属县(市)局的发行收入审核后拨市局收入户;市报刊发行局根据不需向省报刊发行局要数的市级报刊要数情况,核算出报刊发行收入,分市局本身及所属县(市)局拨付市局收入户。

(三)市报刊发行局不得虚报、隐瞒、截留收入,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留存账外资金。营业款被转出形成账外资金的,一经查出,不再计入报刊发行局考核收入,并按处罚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成本费用管理

(一)专业成本项目

纳入报刊发行专业核算的成本费用项目指与专业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具体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专业直接发生的、可控的费用项目,分别是职工薪酬、折旧费、运输费、低值易耗品、印制费、业务宣传费、通信费、差旅费、业务代办费、业务招待费、水电取暖费、车辆修理费、劳动保护费、会议费、设备修理费、办公费、车船使用税、电路租费、书报费、图书音像销售成本、业务损失费等。

第二部分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需要分摊结算的费用。

1、各市专业本部门生产办公发生的,需与地面局分摊结算的费用项目。分别是折旧费、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水费、电费、取暖费、房屋修理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2、需要分摊网点发生的费用项目,涉及的主要有网点发生的职工薪酬,折旧费、租赁费、房屋装修费、电路租费、水电取暖费等。

(二)计列标准

除省公司专项下达计划的直接成本费用外,其他直接成本费用由市报刊发行局在确保收支差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并与计划管理和标准控制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

第一部分,是专业直接发生的、可控的费用项目:

1、工资、劳务性支出:归省、市报刊发行局直接管理的报刊发行专业人员的工资、劳务性支出,按考核发放数纳入专业会计账内核算。

2、工资相关费用:执行所在局规定标准,据实列支,不得超过省公司规定标准。

3、折旧费:单独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根据资产归属,据实纳入专业账内核算。

4、通信费用、运输费、低值易耗品、水电取暖费、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执行所在局规定标准。

5、业务代办费:在省公司下发的代办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内执行,属于本市报刊发行专业发生的代办费全额计入专业帐。

6、业务宣传费:按全年专业收入的0.56%控制,不得超支。本项费用由省报刊发行局集中使用。

7、业务招待费:在预算范围内列支,不得超支。

8、车辆修理费、设备修理费、车船使用税、电路租费、书报费、业务损失费等:在预算范围内据实列支。

第二部分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需要分摊结算的费用 其中一部分是各市专业本部门生产办公发生的,需与地面局分摊结算的费用项目。

1、折旧费。与市局共用办公场地,按各专业部门直接占用的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例作为分摊标准,在计提折旧时进 行清分,由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计入专业账内。

2、房屋租赁费。能分清的直接计入专业帐内。不能直接计入的,按各专业部门直接占用的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计算标准,在支付租赁费时进行清分,由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计入专业账内。

3、物业管理费。按各专业部门直接占用的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计算标准,在支付物业费时进行清分,由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计入专业账内。

4、水费。按各专业部门人员占比作为计算标准,在支付水费时进行清分,由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计入专业账内。

5、电费、取暖费、房屋修理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五项费税,按各专业部门直接占用的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计算标准,在支付时进行清分,由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计入专业账内。

另一部分,是需要分摊网点发生的费用项目。

1、职工薪酬、折旧费、租赁费、网点装修费、水电取暖费等:按照上年度报刊发行专业收入占网点总收入比重作为清分标准。

2、电路租费:网点发生的电路租费,专业属性明确的直接计入报刊发行专业,混用的根据市局上年度相关专业总的业务量占比进行清分。

以上清分比例一年测定一次,并经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对于特殊情况需修改清分比例的,修改后的结果要经专业领导重新确认。每月的费用清分结果必须经专业领导签字确认后方可入账,并且要进行货币资金结算。

(三)报销规定

1、全市报刊发行专业代办费和市报刊发行局核算范围内的 成本费用由市报刊发行局局长审批,纳入报刊发行专业帐核算。

2、市局报刊发行专业会计应对报销的原始凭证认真审核,发现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应予退回。

3、对于下达给市专业的成本费用项目,具体列支时,所支项目只要是在预算范围内,不违反相关财经纪律,票据合规且专业货币资金存量足够支付的情况下。经市专业领导签字,计财部领导审批后,即可列账、支付。

4、除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支出外,其他付现费用2000元以下可以以现金支付,2000元以上的必须通过转账结算。

5、每月各市报刊发行局应按期编制本专业的现金支出预算表,经省报刊发行局传真批复后,报各市局计财部安排资金支出。各市报刊发行局在编制本专业当月的现金支出预算表时,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货币资金流量,量入为出,经市局计财部综合平衡后报省报刊发行局。原则上,各市报刊发行局当月的资金支出预算应控制在专业帐货币资金余额内。

6、成本费用列支应坚持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市报刊发行专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收入列账月份内列支。

四、收支差额管理

(一)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直接成本费用,即为该专业的营业收支差额。

(二)省报刊发行专业营业收支差额计划由省公司下达,省公司考核兑现;各市报刊发行专业收支差额计划由省公司下达,省报刊发行局考核,省公司兑现。

(三)年终考核收支差额为营业收支差扣减流动资金超定额占用费。

(四)各市报刊发行专业实现的营业收支差全部在专业会计帐中反映,实现的收支差,应于每月底上划市局。

五、库存及流动资金管理

(一)对于报刊零售,实行零库存管理,允许每年有3%的滞销率和0.3%的损失率。

(二)图书音像年初由省公司、各市局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核定省、市两级的图书音像库存定额。定额标准为当年图书音像销售额的10%。

(三)专业化经营后形成的图书音像库存,要实行一年一清理。省、市报刊发行局一个月以上的图书音像库存积压,不得超过图书音像当年销售额的10%。

(四)省公司、各市局每年年初根据省、市两级的图书音像销售规模核定流动资金定额,作为图书音像周转资金。省、市报刊零售公司要按规定使用本资金。年终审计部门将专项审计该资金的使用和结存情况。对于超定额流动资金按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计算资金占用费,年终资金占用费在报刊发行专业的考核收支差额中扣减。

(五)省图书音像流动资金定额由省公司计财部拨付,市图书音像流动资金定额由各市局计财部拨付。

六、报表编制

各市报刊发行专业会计按月编报专业月报表(资产负债表、专业收支差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用户欠费详情表),审核通过后上报。并以EXCEL表形式上报省报刊发行专业会计。省报刊发行专业会计将各市专业报送的报表与省报刊发行本身的报表汇总后,报省公司专业报表会计。

中国快递业务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传统经营模式,快递连锁超市,运营分析,投入回报分析

1 传统的快递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快递服务业务增长速度较快, 但是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行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应急能力不足、装备水平偏低、专业人才较少、供求季节性失衡等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是电商和网购的普及与快递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但是要转型升级势必首先要解决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从过去到现在, 快递企业的加盟模式、直营模式及直营加盟结合模式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而在传统的快递经营模式里, 快递公司贯穿了从订单接收、长短途运输和最后发送签收的全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限制了快递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

1. 1 直营模式

1. 1. 1 直营模式概述

直营模式是指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经营网络和路由的经营形态, 是我国快递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中国典型企业有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EMS) 、顺丰速运 ( 集团) 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顺丰) 。这种快递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总部与分支机构均属于统一法人, 总部与分支机构不存在利益冲突, 两者利益是基本一致的。

1. 1. 2 直营模式优点

快递企业能够统一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管理人事、统一利用企业整体资源, 完美地体现和执行公司的行销理念, 维护统一的形象与品牌, 所以各个网点能够在多方面达成共识, 从而能够很好地支撑快递服务。直营店抛开了中间代理、加盟环节、直面消费者, 赚取更多利润, 另外通过与市场的直接接触可以获得更有效的市场信息, 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经营决策。直营型快递企业整体科技水平、信息化水平、装备水平较高, 业务操作比较规范, 业务处理能力较强; 有自己长期合作的运输车队和航空公司, 投递速度快, 办事效率相对较高。

1. 1. 3 直营模式缺点

直营模式很大的局限在于, 快递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或租用厂房、设备、运输工具, 组建专属的运输团队, 拓展自身的网点覆盖区域等, 所以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 受此影响, 直营模式下企业对一个地区的直营店数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因而快递服务网络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一般仅覆盖到地市级, 网络拓展的速度相对较慢;直营模式快递投资周期较长, 需要较长时间来打造品牌、培育团队、拓展业务、营造文化; 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直营店过多必然会引起组织管理的问题。各分店自主权小, 利益关系不紧密, 各分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 2 加盟模式

1. 2. 1 加盟模式概述

加盟模式首先是总部按区域设立总加盟商, 之后总加盟商下面继续划分给更小的加盟商分包, 一直分包到最基层的网点, 总部提供网络接入, 并对加盟商在人员培训、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予以协助, 加盟店也需付出相应对价的经营形态, 加盟模式是以“四通一达”等为代表。其主要特点在于总部与加盟商均为独立的企业法人, 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因而存在利益多元化的问题。

1. 2. 2 加盟模式优点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 总部可以收取加盟费授权经营, 借助加盟商的资金、人脉、管理资源迅速地进入当地市场、占有市场, 资金投入较少。加盟商自行招聘员工、自行定价、自行制定策略抢占市场, 所以通过加盟形式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业务覆盖到全国, 能够很快形成自己的品牌, 譬如当前“四通一达”业务基本覆盖了全国地级市、部分县甚至东中部地区乡镇。另外加盟模式下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较快, 并且由于总部与加盟商各为独立法人, 所以管理成本相对较小。

1. 2. 3 加盟模式缺点

特许加盟方式使总部对各加盟商的横向管理控制弱, 适应不了快递业各网点之间一体化管理的要求。这种方式在发展中容易出现网点间各自为政、网点控制力松散和执行力薄弱, 甚至出现低价抢夺市场、恶性竞争等, 从而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 产品同质化严重, 运作模式和网络扩张方式趋同; 由于加盟店内部管理薄弱、整体装备水平较低, 使得投诉率高, 差错率上升, 破损、丢失、错发、延误事件屡见不鲜; 从业人员业务操作不规范, 大部分特许加盟商没有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业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专业化、技能型人员紧缺, 严重制约了快递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2 快递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快递业的未来之路

快递连锁超市是新型快递经营模式的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 其根本是将快件传送终端配送通过超市进行运作, 即以超市为载体, 用户通过超市进行接发快件, 而快递公司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作为传输中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作为服务行业, 目前国内快递物流企业主要做的是一条龙“全服务”, 从接收订单、运输快件到终端下发全部包揽, 从各个行业的经验表明, 一体化的生产不仅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也会降低企业运营的效率。“全服务”不仅满足不了物流企业提升产业的需求, 也满足不了自我扩张的需求。

2. 1 快递连锁超市构架方案

整个运营构架分为三个部分: 大型连锁超市、服务公司和快递公司。

( 1) 大型连锁超市是新型快递模式的终端。当前, 几乎每个小区楼下都有连锁超市门店, 而这些门店具备物流环节中仓储、收发的先天优势。门店只需几平方米的区域即可作为收发仓储, 门店的人员经过培训, 可肩负快递员的职责。而服务公司通过调配、组织、合理分配, 及时、集中运输快件到快递公司指定的地点。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连锁超市的货物储存空间和人力为快递业发展带来便利, 也为超市带来新的盈利点, 另外间接为超市带来的人流量增加超市的主营业务收入。

( 2) 服务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对快件进行配送, 依据快件数量和时间进行灵活取件、送件。服务公司主要承担快件从超市门店到快递公司和快递公司到超市门店这一分发环节。对服务公司来说, 服务公司的运力充分利用, 避免跑空车, 节约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也为司机增加了收入。

( 3) 快递公司对快件进行分包, 负责总部向各分部的集中运输。快递公司不需要直接面对终端客户, 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 减少临时仓储成本和其他投入, 将简化快递签收环节, 操作起来更加简便。

总的来说三者在快递传送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其中超市门店为终端, 服务公司为短途运输, 快递公司为长途运输。只有当超市门店作为终端的时候, 才能解决快递企业营业点少, 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有助于抢占市场份额。而服务公司作为协调三者及快件运输的中转站, 解决快递环节中分散运力和人力投入太大的问题, 有效整合资源,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快递公司主要解决快件的集中运输问题, 保障超市收发快件工作的有序进行。

2. 2运营分析

超市门店作为连接快递企业与客户的桥梁, 它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 1) 寄件时, 用户只需要将快件拿到超市, 进行填写、包装, 超市员工对快件进行检查、扫描、存放并反馈信息给服务公司。服务公司根据超市快件的数量或时间, 安排车辆进行收件。服务公司收件以后将快件送到快递公司指定地点。

( 2) 送件时, 快递公司经过分包, 将快件信息发给服务公司, 服务公司安排车辆到快递公司指定地点, 将快件运到超市门店。送达后, 服务公司通知客户到超市门店进行取件。如客户不愿意自己取件, 由服务公司协调以后, 由超市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件。

3 结 论

单纯的加盟连锁模式和直营连锁模式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所以对于快递物流企业而言, 自营 + “加盟” +代理的多元连锁模式才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快递连锁超市并非增加渠道费用的简单组合, 而是综合组织中直营店和“加盟”店各自优点, 同时通过直营与“加盟”相互间的制约、互助等机制发挥协同效应的新型组织。不同于传统加盟店的管理不规范、纠纷频发, 在快递连锁超市模式中的“加盟”店指的是管理规范、网点分布合理的连锁超市或者社区便利店。它们与快递公司或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一道, 在快递传送过程中合作协调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支持着快递产业创造更高效和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艾浪滔.如何让直营店和加盟店和平共处[J].中国商贸营销文摘, 2004 (12) :18-20.

[2]刘荔.综合运用直营连锁与特许加盟连锁两种形式[J].中国物资流通, 1999 (11) :22-24.

[3]匡旭娟.演化视角下的快递业网络形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第4篇

[关键词]“融媒体”;云阅读;云平台;微信平台;产业链;业务模式

[作者简介]陈军须,李颖,张利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技术推动下,报刊业所处的传媒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形态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走向一体化,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渗透融合与互动,进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表现出媒体环境的多元化和复合化,使得以纸媒发行为主的邮政报刊业务面临着重大危机,如何应对媒介生态的变化,创新报刊业务发展模式,是摆在邮政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融媒体”时代报刊行业发展态势

媒介融合源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的兴起直接导致生产方式和信息传输的变换,纸媒的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融媒体”时代报刊行业呈现如下态势:

1. 媒介生态改变加剧了纸媒受众分流

当前,报刊业所处的传媒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传媒形态、信息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已成为广告和发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2.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4.5%,随着智能手机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升级带来的良好客户体验,手机网民数量还将呈现快速上升之势。与此相比,纸媒却面临着整体下滑的严峻形势。根据世纪华文全国数据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全国报纸总销量下滑3.09%,其中一线城市降幅较小,二线城市呈现较大震荡,三线城市降幅最大。期刊发行市场平均销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呈现向优势媒体高度集中的态势。

综合分析纸媒下降的原因,除了平面媒介劣势造成受众分流,报纸读者的年龄结构变化也给纸媒的未来埋下隐患。在纸媒的读者分布中,中年以上的读者群接触报纸的频率最高,而在当前媒介生态变化中,年轻读者从报纸向网络等媒体的分流速度明显在加快,这必将会对媒介市场的发展格局带来新的影响。

2. 数字出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面对传统出版的增长极限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各出版集团均把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开始把数字出版列为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且从上到下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和大力度的建设。有的出版传媒集团投巨资成立专门从事数字出版的公司,将数字出版作为成长业务、种子业务大力扶植。可见,发展非纸质新兴出版产业已成为国家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领域发展的重大举措。

3. 二维条码技术颠覆了传统的读报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维条码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报刊领域,可以借助二维条码强大的信息融合优势将其作为“阅读引擎”从而实现跨媒体阅读。在文章或广告旁按一定技术要求印上二维条码,读者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扫描二维条码,可直接将阅读内容链接至该报刊的数字网站平台。与此同时,相关网络中生动的视频、音频、流媒体及大量图片、文字等就能随之呈现。这种方式将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了无缝衔接,实现了媒体信息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化,使传统报刊变成多媒体读物,并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实现了“隐性扩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倒逼报刊发行模式进行创新。

4. 主流报纸开启全新的云阅读方式

云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媒介都能完成阅读活动。2013年5月《京华时报》首先创建了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面向主流媒体开放。各主流媒体不仅可以在这个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制作、生产报纸内容,还可以借助此平台对报刊发发行、广告、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发行进行支持和扩展,读者通过这个平台看到的也不仅仅是一家媒体所承载的信息,而是整个互联网世界,这为读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云阅读方式。

二、发达国家报刊行业的盈利模式创新

目前,发达国家报刊行业在保持传统盈利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数字发行渠道,积极探索报刊盈利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阅读内容实施付费墙模式

为了使用户为有价值的网上数字内容付费,报业为其建立了一种支付模式,即付费墙模式。该模式有以下两种情况:(1)硬付费。这种支付方式是读者在缴纳订阅费之前不能看到任何内容,完全将读者与报纸数字内容隔离,读者需缴纳一定费用才可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源。(2)软付费。这种支付方式又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计量付费。即根据信息量来付费,计量付费是报纸网站普遍采取的内容付费模式。②残缺吸引。报纸网站免费开放绝大部分新闻内容,但对自己报纸最有竞争力的独家新闻、独特栏目则长期维持收费状态。③捆绑订阅。纸质报刊订户只需每月增加小部分资金后,就可以阅读报纸网站、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所有内容。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采用。

2. 报纸网站加强广告的销售

广告是目前报纸网站赚钱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外一些报纸网站纷纷利用报纸的品牌效应,发挥其在吸引广告方面的优势,将网站广告与印刷版报纸广告一起打包出售。但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如果不敌知名门户网站或一些专业化商业网站,广告的吸引力就会出现落后和被动局面。因此,为了增加广告销售份额,报纸网站就必须不断创新,对点击类广告辅以专业化、个性化的广告设计方案,不断增加广告的关注效应,以增加广告销售的盈利能力。

3. 报业集团投资具有潜力的商务网站

nlc202309040348

在传统纸媒发展受到不断冲击的形势下,为了培养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方发达国家报业集团近年来加大了投资商业网站的步伐。投资的网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报刊业务相关的网站,另一类是与报刊传统业务不相关的网站。前一类网站由于可以借助报业的传统资源优势以及管理层的经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如何将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网站的实际盈利能力,并将该网站很好地整合到报业集团中来,是投资方要重点研究和考虑的。后一类则主要取决于其投资的商业网站是否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或良好的盈利前景,这将是投资成败的关键。

三、邮政报刊发行业务模式创新

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是邮政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1. 邮报合作构建数字出版综合服务云平台,实现业务战略升级

当前发展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战略重点,邮政可利用自己多年的邮报合作优势,研究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品牌、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拉动力,整合畅销报刊,将分散、碎片化的出版资源整合成整块的“云”,获取畅销报刊单位授权的信息资源,构建在线数字出版综合服务云平台。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为了节约读者的时间,构建的“云平台”需要为读者分门别类做出内容归集和筛选,因此,该平台不是一个针对畅销报刊的简单聚合平台,而是一个内容有序、优质高效的资源平台。除了为读者提供强大的聚合阅读功能,该平台还承担着内容加工和内容管理的功能,可以实现内容的存储、查询、展示、再利用、知识挖掘、版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数据加工。邮政不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发行环节,该平台的建立对加快邮政报刊发行业务的战略升级和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借助二维条码技术和微信平台,简化发行流程

当前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移动媒体新终端的智能手机由于集成了互联网和户外多媒体的全部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此同时,其大容量存储、高速传输、无线融合、数字广播等四大技术为客户端软件在移动新终端上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借助强大的手机客户端技术,邮政可适时推出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报刊订阅、阅读体验以及个人账户服务的微信公共平台号,利用手机微信分别在订户服务和营销领域进行尝试。

在针对订户的服务中,用户只需在微信服务号中添加此公共平台号,就可实现微信订阅。通过扫描报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阅读评价或订阅体验等评论,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完成支付手续,同时实现下单、微信支付、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等功能,从而简化了订阅流程,提高了报刊订阅数量。另外,邮政报刊发行营销人员还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的几何放大效果,实现营销信息渠道的转变。这既能培养身边朋友订阅优质报刊的兴趣,又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用户需求。

3.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发行网络价值

报纸发行是一个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复合产业,存在范围经济效应。在新的形势下,邮政企业应努力推动传统邮政业务向高智力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转型。从细节入手,围绕客户的需求,全面提升发行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1)搭载多元化业务,拓展网络资源优势

邮政报刊发行渠道有着遍布城乡的资源优势,但是报刊发行是一个薄利产业,并具有时间密集的特性。要降低发行成本,就要立足市场竞争,因地制宜地搭载多种业务,使得各业务共享发行渠道的资源,拓展渠道创收途径,以达到降低运行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根据邮政发行渠道点多面广与客户联系紧密的特点,可以向广告收集、家政服务、日常用品配送、文化服务、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领域进行拓展,如生活用品的零售业务,代办民航、铁路订票业务,代订宾馆酒店客房,代办旅游服务等,还可利用报纸读者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展图书、光盘等文化产品的配送业务,促使发行渠道本身保值增值。

(2)建立智能商务终端,对接电子商务

为了节约劳动力资源,当前业务终端设备都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邮政企业可与报刊社合作构建集自动售报、图文广告、荧屏传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终端,布放在人口流量较大的小区或其他社会场所,将多媒体发布技术与传统报刊零售相结合。除了信息发布展示等基本报刊功能,还可以集成多个电子商务代理代办业务,通过对发行渠道不断叠加政府满意、百姓获益的服务类型,如代收交通违章罚款、代收电视费、代收农电、代售汽车票等产品种类,成为真正智能化的便民服务综合平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报刊销售的社会覆盖面,也可成为优质的户外媒体资源,提高渠道边际收益率,从而提升盈利水平。

4. 延伸产业链价值,提升广告经营能力

邮政企业除了注重为报刊产业链下游提供综合服务,还应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着力与报刊社、广告公司、广告客户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服务触角向广告领域延伸。充分挖掘报刊发行数据,利用现有的用户订阅数据信息,以报刊为载体,开展广告咨询、广告经营等业务,通过打造分类精准媒体,为广告主提供广告精准投放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形成“发行带广告,广告促发行”相结合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还可利用个人订阅、集团订阅和广告置换等方式,打造区域性媒体广告平台,还可在提供报刊实物发行的基础上,利用报刊发行信息数据库,为出版商提供发行分析、广告价值分析等综合信息服务。

“融媒体”时代,邮政报刊发行业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邮政企业应顺势而为,大胆创新业务发展模式,突破自身局限,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力争以业务转型促发展,积极培养报刊业务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报刊发行业务的经营内涵,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只有这样,邮政企业才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陈国权.报纸二维码:只顾丰富,忽略精简 [J].中国报业,2012(5):56.

[2] 余婷.美国报纸网站付费墙的发展历程及模式探析[J].新闻记者,2012(7):32

[3]中国报刊广告价值分析报告——发行监测简报[Z].

[4] 林明.报刊发行的现状与趋势 [J] .公共与传媒,2008(1):82.

[5] 章玉兴.报刊发行学[M]. 甘肃:甘肃科学出版社,2005.

诚信为本 创新为先 做强发行 第5篇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第6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桦甸市支行,现设二部一室。全行共有在册职工24人,承担着全市22户企业的信贷服务、贷后管理和资金核算等工作。

几年来,在上级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桦甸市支行以学习、贯彻、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市情、行情,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思路在发展中完善,措施在发展中落实,经验在发展中积累,成效在发展中体现,初步走出了一条运用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当地“三农”事业发展的新路子。2005至2007年,全行累计发放贷款15.93亿元,其中2006年发放贷款6.7亿元,较业务拓展初期的2004年增加5.5亿元,增长458%, 2005年以来,连续3年分别盈利508万元、 1206万元和1837万元,2008年再创盈利2264万元。2003年起,支行获得“总行文明先进单位”荣誉,2000年至今连续9年保持了省市级“文明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又获得“总行四无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一、 坚持把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放在首位

作为当地唯一的政策性银行,桦甸市支行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作为信贷业务的服务主导方向,认真学习政策,精心研究政策,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把粮食信贷政策的基本取向放在确保粮食安全,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上。

(一)合理安排资金投放顺序。在收购资金供应上,坚持政策性收购主导原则,坚持保收购不保企业的原则,坚持收购主体多元化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五优先”,即:优先支持有储备粮承储任务的企业直接入市收购;优先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入市收购;优先支持有购销合同、以销定购、边购边销、经营有效益的企业收购;优先支持信用等级高、市场化经营不亏损、产权制度改革到位的购销企业扩大收购;优先支持办理财产抵质押以及按要求交存风险保证金的企业入市收购,确保执行政策及时有效,收购农民余粮及时兑现,不打白条。

(二)从制度上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在借款合同补充条款中,明确约定,“严禁借款人故意抬高收购价格,或名义上提价收购而实际上压水压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发生上述行为,贷款人将予以缓贷可停贷”。

(三)实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严格执行总行要求的“八个关键环节”严格监管,保证资金和粮食安全:严格对企业进行贷款资格认定;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认真核定企业贷款额度;对于上级行批复的贷款及时向企业发出贷款通知;适度对企业发放铺底资金;按进度掌握贷款发放和资金下拨节奏;及时与地方党政和媒体沟通情况;严格库存监管和封闭运行。2005年以来,桦甸市支行在储备贷款规模上划,市场粮收购贷款权限上收的情况下,累计代理拨付储备粮委托收购资金近5个亿,支持企业累计收购储备粮近30万吨;截止2008年末,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19个亿,支持企业累计收购市场粮14亿公斤,有效地执行了国家政策,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保护了广大农民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

二、坚持加快发展与防控风险并重

根据国家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政策要求和总行提出的“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理念,桦甸市支行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油购销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一)抢抓机遇帮客户。面对粮改,桦甸市支行立足长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帮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化解历史包袱。一是对于桦甸市1995年7.31大水给粮库造成的水灾损失,积极申报呆账核销,共核销呆账1513万元;二是与粮食局协商,按照无铁路专用线的粮库先行粮食出库的顺序,有序安排企业竞拍“老粮”销售卸库,使桦甸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粮”库存在2007年末就已基本出库完毕,剩余少量库存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竞拍清库;三是积极参与粮食财务挂账贷款的审计认定工作,认真组织“老粮”库存保管和处理过程中的超耗等问题摸底,准确把握“老粮”亏损挂账政策和“老粮”销售价差挂账的界定标准,与粮食部门一道全程参与配合审计、财政部门的挂账认定工作,使桦甸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财务挂账审计审批工作做到足额认定,应挂尽挂,尽数剥离,共计剥离挂账贷款55369万元。目前,桦甸市的所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任何陈欠贷款本息包袱;四是加强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监督,通过信贷杠杆促进企业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时限完成改制工作,坚持“债务与资产一并划转”的原则,加强同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贷款债务。

(二)实际行动感客户。针对某些粮库现任法人在过去任职期间有挤占挪用贷款行为和一些现任法人是第一年任职的现实状况,以宽怀筑诚信,不计前嫌,不找后账,在贷款审批上“忘记”过去,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并在正式办理贷款手续前,召开有粮食主管领导参加银企诚信状况谈话会,宣传政策,鞭策守法经营。

抓住夏季煤价较低的时机,及时建议并帮助联系购煤,以降低烘干成本。正确引导,帮助企业确立 “以烘定购、以存定购、以销定购、以效定购、边购边销、见利就走”的经营思路。客户经理帮助企业算好经营大账,在掌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向企业讲明,风险和机遇并存,引导企业在可承担消化风险的能力范围内,边购边销、见利就走,以更加合理、科学、灵活的经营方式,加速资金周转,实现效益经营。多次邀请粮食局主管领导及企业法人召开粮食销售洽谈会,讨论粮食销售问题,根据市场情况制定下发了支行《流转粮食玉米促销工作意见》。主动配合粮食局组成洽谈小组,赴吉林、广东、四川等地与吉林燃料乙醇、广东恒兴集团、四川中恒信等合作多年且信誉较好的大型企业进行洽谈,签订销售合同或意向性销售协议,确保粮食销路。安排专人及时掌握县域周边的粮食价格信息,行里及时例会研究,及时提出阶段性的控制价格,指导企业参考经营。信贷主管和客户经理积极深入企业检查指导,及时反馈信息。实行差别化服务,培植客户信誉,有重点地支持企业夏粮收购。扶持有发展、能长大的忠实客户做大做强。针对粮改和面临2007年粮食销售市场价格走势持续低迷的反常形势,桦甸市支行充分发挥信贷员应有的作用,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沟通频率到位。勤下乡,勤沟通。及时掌握企业法人代表的思想动态,粮改后,不想再当法人的,问清借、垫付的款项怎么偿付;二是感情交流到位。以人为本灌输思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企业算好经济账,让他们想明白早销完粮食也好使下年收购有个好的开局,同时也极大地减轻利息负担,从而让企业信任农发行;三是定心宣传到位。向企业法人表明农发行态度,表示出在粮改后,企业资产评估净值参股,农发行会全力支持首先抵掉企业债务的意向和决心,让企业法人吃上定心丸,安下心来合规守法经营;四是重点掌握到位。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查清企业垫付费用款项来源及偿付渠道情况,及时汇报。通过以心换心、正确疏导,企业在自身经营亏损的情况下,多方面筹措资金及时偿清了所有贷款本息。

(三)统一思想谋发展。面对企业粮改,支行贷款权力上收,依靠财政贴息维持生计成为历史,活性贷款总体规模大幅萎缩,对农发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严峻形势,为加快有效发展,桦甸市支行适时转变观念,提炼经营发展理念。一是确定了“今天你不服好务,明天服务没客户”的服务理念。并从每户开户企业聘请了一名义务监督员来监督员工对这种服务理念的认知和体现程度,从而让职工切身感触到“至诚服务”在现代企业市场经营竞争中的至关重要性,增强职工的客户意识。二是确定发展理念。面对农发行实行目标经营、效益经营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发展办法,认真分析制约支行经营发展的瓶颈,系统地提出了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好中心工作;以信贷资产质量为重点,抓好信贷风险防控与化解工作;以经营绩效为核心,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抓好学习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一切利益靠发展,发展才能吃饱饭”的发展理念。强调指出:全行上下必须树立‘行兴我兴,行荣我荣的思想,这与大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支行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只有围绕经营,统一思想认识,拓宽视野,群策群力,科学谋划,埋头苦干,千山万水找市场,千辛万苦防风险,千锤百炼学技能,千方百计求效益,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家才能吃上饱饭!”并通过对形势、思路、问题进行详细地分解、剖析,使全行职工心悦诚服,信心大增,希望满怀,从出路上强化职工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保障了支行在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经营上实现了4个突破,即:贷款所有制形式突破、贷款规模突破、贷款品种突破、贷款收购区域突破。实现了一年一大步,步步稳健行的有效发展局面。

(四)创新思路维债权。注重法律维权效力,创立贷款抵押新形式,以有效防范粮改风险。出于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粮改,大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不抵债,债主纷纷上门,极易由于债务纠纷造成本属于农发行债权的资产被法院冻结、封存、罚没等问题的考虑,桦甸市支行创立了贷款抵押物登记卡,把贷款形成的所有资金、物质一并按日登记抵押。一式三份,农发行、企业、公证处各一份,以此进一步保全农发行贷款债权,防范贷款风险。此项操作办法得到吉林市分行的充分肯定,在地区内推广,在农发行总行《农业发展与金融》2005年第一期刊载。根据总行《商业性贷款风险与工作指引》和《贷款风险监测预警暂行办法》,提高风险监测预警水平。以借款人还款能力作为贷款形态分类的基本标准,加强贷款监测预警工作。对关注类贷款加强监控与催收。强化依法维权意识,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和贷款手续资料的法律效力和日常整理收集。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第7篇

200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相继实施,企业的融资环境再次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政策直接影响到了相关产业整个产、供、销链的资金面紧张,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困难。同时,由于投资渠道多元化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带来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生产与销售,导致库存的不断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企业更快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宏观形势的新情况和企业出现的新问题,一直致力于金融业务创新的广东发展银行,在早前推出的“民营100”的金融平台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与发展难题。

物流银行业务是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通过广发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创新产品五大特色

物流银行业务是近几年来广发行厂商银行业务与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该行现有的动产质押业务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1、标准化

所有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看管。

2、规范化

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是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避免动产质押情况下由广发行派人看管和授信客户自行看管的不规范行为,确保质押的有效性。

3、信息化

所有质押品监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从总行到分行、支行的有关该业务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输入密码后登录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检查质押品的品种、数量和价值。

4、远程化

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再加上广发行借助于工商银行系统的全国资金清算网络,使动产质押业务既可以在该行所设机构地区开展业务,也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捷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

5、广泛性

(1)服务区域具有广泛性:既可以在广发行所设机构地区,也可以超出该行所设机构地区开展业务;凡有工商银行网点的区域和物流公司服务区域,广发行都可以办理业务;

(2)物流品种具有广泛性:可以上溯到物流公司能够看管的所有物流品种,包括各类工业品和生活品等;

(3)服务客户对象具有广泛性: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既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既可以是大型、中型企业,也可以是小型企业;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都可以开展该项业务。对于流动资金缺乏的厂商,物流银行业务可增加厂商流动资金;对于不缺乏流动资金的厂商,物流银行业务也可增加其经销商的流动资金;亦可二者有机结合,促进企业销售,增加利润。据透露,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品牌厂家正在与广发行亲密接触,讨论合作事宜。

银企双赢的创新举措

我国一般的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并且经销商用于库存占压和采购的在途资金也无法迅速回收,大大影响了企业生产销售的运转效率。而物流银行业务将经济活动中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使产品的供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

对于具有成熟销售网络和物流配运系统的大型制造企业,其经销商遍布全国。广发行物流银行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服务优势,能给予企业经销商融资、资金结算业务支持,有效促进企业销售,拓展市场份额。

对于中型制造(商贸)企业,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销售网络和物流配运系统尚未成熟,物流银行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销售、配运网络,提供集融资支持、资金结算、物流配送、仓储监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让其迅速扩展全国经销网络。

对于小型商贸企业,资产规模小,急需资金扩大销售,物流银行业务可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其营运成本,提高效率,扩大销售,提升竞争力。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我会上厕所》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