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2024-09-16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精选10篇)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1篇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究性学习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激活探究欲望的学习情境,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高效课堂。“激发好奇心―――创设问题情景―――实施‘趣’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一、运用教材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主动探究的思维火花。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多位“数”老师迅速正确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新奇,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师趁机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愿望、兴致和自主探究精神。

二、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创设情境式教学,使学生感到既熟悉有兴趣,教师又不用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直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例如,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周长与直径是怎样的关系?”“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吗?”“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都是这样的倍数关系吗?”请同学们亲自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这样让问题统领全课,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地进行探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的承接点实现知识的系统融合,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是怎样推导的`?圆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问题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积极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回忆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接着问:“你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吗?”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气氛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学习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构建了教师“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高效特色课堂。

(三)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质疑、深化新知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螺旋上升式学习过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先提出问题“在距离小明左脚3米的地方有一宝物,请同学们找出来。用你桌面上白纸上的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请你猜想宝物在什么地方?(屏幕出示画面)学生大胆猜想后,“师课件演示:以左脚所在的点为中心,直尺测量描出所有到此点为3米的点,描出的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最后构成了一个圆,(课件演示)师:宝物在哪里?生:在圆上。圆心是什么?半径是什么?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宝物的位置就是一个圆?“宝物一定在以小明的左脚为圆心、以3米为半径的圆上吗?”“可能在空中吗?”老师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自觉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另一方面很自然的将知识进行了拓展、深入,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强化了数学思想,同时拓展和丰富了自己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了铺垫。

三、实施“趣”教,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探究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就是教师能抓住知识的趣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挖掘出知识的趣源;营造和谐、宽松、参与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并做到和谐统一。如《圆的认识》一课围绕“趣”字从“小明的宝物在哪里?”问题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得到解决,体现“趣”“新”“活”。辅之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入情入境,在这种轻松欢乐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为有趣而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钟情;让学生在情深趣浓的感知中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总之,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特色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2篇

二、以教材为根本,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如果把学生的脑海比作是大海的话,那么教师的问题就成了能够激起浪花的石子,教师只有选择最适宜的石子,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脑海中的浪花。那么教师要如何提问才能实现问题价值的最大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学会以教材为根本,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过是将最终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已,这就造成了学生成了记忆结论的机器,那么一杯水到底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呢?我们不妨先来让学生猜测一下一杯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面前,很多学生都感觉到了手足无措,“一杯水应该能溶解很多食盐吧!”、“一杯水应该可以溶解与之相同体积的食盐吧!”等等,学生的猜测纷繁多彩,却又显得无厘头。在学生提出了这些猜想之后,我们不妨再来让学生针对本堂课的标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前,学生便可以将自己的疑虑大胆的说出来。如“溶解是什么意思?”、“食盐在水中是如何溶解的?”、“如何测量一杯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知道了一杯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有什么意义?”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相信学生的思维一定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如此以教材为根本而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才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良策,我们也只有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才能对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充满好奇的欲望,并为之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以实验为依据,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要在实验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我们都知道想要让小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科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教师可以认真的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科学实验的氛围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我相信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探究静电的实验,很多学生都不会对这个陌生的名词感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教学本课时,我特意拿了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狗熊和一袋白色泡沫碎屑到课堂上,在开始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将大家喜爱的毛绒玩具狗熊带到教室里来啦!可是我们的毛绒玩具狗熊厌倦了自己满身的灰色,你们谁能将白色的泡沫碎片弄到它的头上呢?”学生的兴趣变得非常的浓厚,但是尽管学生尝试了多种方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又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可以做到哦!”也是我将毛绒玩具狗熊在我的头发上蹭了蹭,然后将毛绒玩具狗熊放到泡沫碎屑中,学生惊奇的发现毛绒玩具狗熊变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很好的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静电。在情境实验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静电现象,这样学生都尝试着模仿教师的探究行为开始了自主探究性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参与度。

四、以合作为基础,构筑自主探究平台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3篇

一、抓住自主探究活动本质, 实现学生真正发现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兰本达认为, 科学是一种探究意义的经历, 发现意义, 领会意义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发现问题是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当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了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才能觉得这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和内在潜能。教学实践证明, 探究活动的有效与否, 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数学探究的道理同样如此。学生对教学知识再感兴趣, 但与学生的解决能力相差太大, 这样的问题也不是真问题。

案例:认识三角形教学片段之一: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 你们还想不想知道怎样的三根木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这时齐声回答:想。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木棒, 你们能自己探索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能。

师:那好, 现在我们4个学生一组, 把小木棒拿出来, 看看谁先发现这个规律。

学生开始活动, 活动完成进行交流。

师:下面哪个小组的学生起来交流一下, 怎样的三根木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这时学生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没有任何语言。

通过对这一教学片段的深入思考分析, 我们发现, “你们还想不想知道怎样的三根木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问题不是学生自己从内心所提出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产生不了进行问题解决的动力, 导致“教学气氛热闹, 学生学习空空”,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学生忽略了最为宝贵的东西——问题的“有效”,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看似有探究的过程, 实际上深入地思考一下, 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既没有形成真正的问题, 也没有产生真正探索的内在需求和兴趣。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发现真问题还必须创设好问题情境, 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思考出数学问题, 并且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抓住自主探究活动要求, 实现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学生真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该是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这是弗莱登塔尔的观点。他认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自身就具有潜在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和特征。数学学科教育应当发展和壮大此种特征和潜能, 使学生头脑中非正规数学知识和思维得到上升, 形成系统结论, 实现数学知识规律的“再发现”。

如在上述片段一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 可以对“三角形的认识”进行新的设计, 创设出新的四个探究性教学过程: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 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根同样长的小塑料管, 你们能不能将它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教师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师:同样的一根吸管, 剪成三段后有的小朋友能为成三角形, 有的却说不能围成三角形, 现在我们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上来围一围, 看看是什么情况?

教师这时让两个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学生看到这两个学生不管怎么围, 就是围不起来。这时下面的学生蠢蠢欲动, 想一显身手。

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有的学生用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而有的学生不能?”这一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让下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并说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验证, 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和指导下, 通过对围成三角形这一教学活动的深入探究、发现, 从而知道了两根短的小棒加起来不如另外一根长的木棒短, 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这一教学活动中, 教者对教学活动的“二次加工”, 通过发现问题、合理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反思等四个探究过程, 实现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有效探究活动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义。

三、抓住自主探究活动目标, 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提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者发现, 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活动环节。探究活动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过程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中起着桥梁和平台的阶梯作用。新实施的小学数学学科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开展有效性教学探究活动, 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得到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 要紧扣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采用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模式, 让学生在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帮助和协作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如在上述教学片段找出问题存在原因情况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验证活动。

教师:下面哪个小组起来交流一下, 怎样把原来围不成的三根木棒变成能围成三角形的。

生:很简单, 我把最长的一根剪断一些, 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是不是随意的剪短呢?

生:另外加起来能够够得着。

生:只要两根加起来比长的长就可以了。

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 发现学生对用三根木棒围成三角形的规律和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掌握, 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够让不同学生得到表现和展示的时机, 提高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众所周知, 小学生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 并不是所有数学内容都要依靠教师进行传授,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带领学生进行能动自主探究活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抓住知识关键要素, 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合理采用教学手段, 将自主探究活动, 渗透进教学环节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 实现学习技能和效率的再提升。

摘要: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也是其他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梯。笔者根据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切身教学实践体会,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和教学进程有效推进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57-02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提高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我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创设情景、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评价体验——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学,激发探索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平均分”时,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春游的情景,里面蕴涵着该节课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又为探索研究备好了素材。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数学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这需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不断反思。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算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探索都由学生借助于操作小棒,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而得到。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

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广,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更佳,进而揭示知识规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展示交流,评价体验,提升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并从中获得效益。

质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博采众长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要认真思考而不是肓从。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67÷0.22=67÷22=3……1,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个别学生感觉不正确、有疑问,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出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老师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予以评价,使他们获得自主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途径,使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并自觉地将思维重点指向数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获取主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探究出多种和最佳算法,总结出法则后,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今天同学们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获取了许多新知识。大家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我们这节课探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来探究的?我们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老师的激励评价,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愉快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巩固练习,点拨升华,拓展思维

在探究、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掌握技能技巧,又让学生置身于有趣、有效的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有效参与,探寻规律,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在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后,老师组织了这样的练习:

1.学生自己出两个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用竖式计算,做完后,互批互改。

2.学生计算:24×63 36×42 12×84 48×21

做完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有这样规律性的算式吗?

让学生在巩固笔算的同时,有意识地安排蕴含规律性的两组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学生感到其乐无穷,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发现了这两组是“回文”算式,每一组两个算式的积相等,还发现:

24×63=36×42 12×84=48×21

学生寻找有这样规律的算式,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巩固练习中,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因此,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在实践中求创新

达标检测,既是对本节或阶段教学的一种系统小结,又是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的检查、反馈,为教师教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的数学学习,说到底是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创意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性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应用中,再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5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奠定小学生数学学基础,助力于小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而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展现自我、表达学习诉求的机会更多,这些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提供了有效支持。

1.巧用互联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构建“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因为心里和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一些生动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教师利用互联网创设一些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积极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日后学生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1]。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这节课程内容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设备,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教师以班级的两个学生举例,周末小红和小明两名同学想要去动物园和游乐园玩,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想去动物园和游乐园么?”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都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将这两个地方的一些图片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现在身处动物园,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出行是不是需要带好东西?”,学生会回答:“是”,教师提问:“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有

种衣服和

种食物,大家说小红有几种搭配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将最终的结果和过程写下来,利用互联网上传到教师的电脑上。教师在所有小组都解出结果后,带着学生分析,那种方法计算最快,最后得到答案乘法计算方式最快,最终得到有

种搭配方式。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教师可以利

用互联网设备,让学生选择出行的路线,画面上一共分成两段路,每段路有

条路,教师让

学生回答一共有几种出行路线?那条路最近?学生们会回答一共

种出行路线,中间那条最近。教师这时候可以导入出行搭配要合理,不仅要美观还要保证健康。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微课视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将下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分享给学生们,为学生预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学生在拿到教师的微课开展预习时,能够更有侧重点,并且微课可以重复观看,对于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微课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学生对数学学习也会更有兴趣,慢慢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微课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比如:“分数”相关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可以在概念教学基础上,利用微课为播放一段动画,动画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利用微课动画的方式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课前教师登录网路平台,以及学校教学公共平台,搜集整合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作微课视频。

课上教师播放微课:熊大、熊二在森林里忙忙碌碌,这是因为端午节快要到了,他们正在忙着包粽子,熊大、熊二两个人一起合作报了

个粽子,可以由于熊二嘴馋,于是他就是

央求熊大:“这些粽子看起来太好吃了,我可以吃

个吗?”,此时熊大着急了,回答说:“这

怎么可以,要吃的话,咱们也要一起吃,并且你跟我吃的数量要一样多。”在熊二的坚持下,他们两个开始各自吃了两个粽子。第二天,他们两个人有一起去森林里摘水果,一同摘了

个苹果,他们每人三个。第三天,他们发现了一篇西瓜地,于是摘了一个西瓜回来,为了公平,他们吧西瓜切成两半,每个人半个习惯。此时,微课出示问题:大家知道这半个西瓜要如何表示吗?在微课视频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纷纷陷入了思考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与兴趣由此激发。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出课题“分数”,带着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距离,看看谁还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用分数的地方,奠定新课程教学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与小学数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越发明显,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选择对应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快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3.网络任务驱动,实现学生自主先学

学习是一个学生知识内化构建系统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注意学生的主观接受情况。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教学应该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多种方式上获取知识,实现知识、价值等方面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任务驱动是以目前学习知识相关的任务为核心,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给予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认识负数》的内容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本节课程的重要内容之后,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下发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电脑,查询负数的相关资料,并且解释负数的意义。学生利用电脑,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究学习,一些学生从互联网中找到东北冬天零度以下的气温,一些学生发现了地下车库等等,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负数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还能够从中获取成就感,喜欢自主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束语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6篇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研 究类 型 : 课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邱家运

负责人所在单位: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

填 表 日 期:2011 年 10 月 26 日

青州市电教中心 制

填 表 说 明

一、请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两份。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青州市电教中心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青州市电教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青州市电教中心 邮政编码:262500 联系电话:3235391 数 据 表 填 写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要界定具体清楚、完整。例如:农村初中“班班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类别 暂不填写。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分为机器人教育、数字化学校建设、主题资源建设。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例如: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不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研究专长填写研究者的任教学科,例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不超过10人。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例如:

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篇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实验方案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课题组 2011年10月26日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我国虽然在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但关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至今还相对匮乏。

国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国内,以蒋鸣和教授为代表的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但目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仍局限于教学表演和比赛层面,新课改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一种共识,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在二十一世纪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式为体验式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我校新时期办学目标,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信地、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并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并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3、完成课题的条件

首先,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32人。我校教师自“九五”开始至“十一五”已承担了多个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结题。学校先后获得“省级电教示范校”和“市级电教示范校”荣誉称号。本次课题研究队伍是在整合了以往课题组的骨于力量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一只教学工作棒、研究能力强、善打硬仗的队伍。其次,我校开通了宽带,接入了青州市“校校通”城域教育网,有两个高标准的微机室,学校老师“人手一机”,并实现了“班班通”。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三、实验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快乐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探究“1+5”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四、研究对象:

1、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1——12册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实验过程注意纵向跟横向比较结合,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研究相结合、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记载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要注意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卷,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较为科学的资料、数据等,以此调控实验进程,争取最佳实验效果。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检测项目和手段:

①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定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②通过个别跟踪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③通过专家认定的方式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评定。

2、检测体系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是制定课题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聘请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数学教学的权威、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担任课题指导,挑选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建树的一线教师,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课题实验的正确方向,使课堂模式真正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分工如下图所示:

图一:课题研究人员及其主要分工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2)、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①初步探索阶段(2012.1 ——2013.1)对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搞好专题研究与理论学习。初步研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模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以此促进师生 的信息素养、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整体深入阶段(2013.1——2013.12)该阶段与其它子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在课题研究上要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教科研一体化格局,取得一批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科研成果深化研究,构建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合理利用的模式。培养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接受总课题组评估与指导。(3)、总结阶段(2014年1月至2014 年2月)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实验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具体的开发步骤有分析、设计、制作、合成、调试评价、应用和修改几个阶段。

九、预期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小学数学“1+5”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3、编订课题研究论文集

4、录制优秀教学课例集锦。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指导小组:王军 杨国峰 庄明科 田志杰 负责:实验课题的指导

2、课题领导小组:尹守森 胡春江 李广进 徐显胜 王振华 负责:课题实验的领导

3、研究小组

组长(课题研究负责人):邱家运 负责:课题总体调度 副组长:阚德胜 负责:课题网络资源的保障

成员:赵传芬 王志香 田永梅 冀秀娟 侯凤花 冷学武 李世健 田翠冬 刘德刚 邵艳红 扈玉娟 李金莲 刘翠芬 滕 磊 董爱娟 李有艳 负责: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实验课例的研究、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

十一、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专项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纳入了学校“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做为考核教职工的重要内容,保证了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并且做到领导、教师同心同德,共同搞研究。校长带头学习研究,从课题方案的撰写、课程教案设计、课程课例设计、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抓起,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说课等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形成了在课题研究中上下一心的实验研究局面,对学校研究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课题上任务得到落实,学校极力提倡互助研究,让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带徒弟,确保研究能力较低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为确保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实施,学校实验组建立了各年级数学实验小组,做到全方位研究。

学校在做到实验人员到位的同时,为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每学年都根据实验工作规划作为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的依据,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任务具体,步骤安排科学,责任分明,使整个实验能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进地开展起来。课题都能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按阶段进行认真小结,形成阶段实验报告,论文等材料。

抓配备,为开展课题实验奠定基础。硬件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基础,软件是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附件: 河 南 省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课题立项·审批书

学 科 分 类小学数学

课 题 名 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申 请 单 位 禹州市钧台办事处北街小学 填 表 日 期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立项〃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_______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每份单独装订,报送一式三份。

三、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

五、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市课题办(部门)或省课题办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申请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7篇

摘要:小学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总结,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开端,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关口。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地把握时机,应当以行之有效的策略为支撑,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前提,以此实现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兴趣;复习;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衔接部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末尾压轴,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是教学值得深思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要对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在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对策研究,以此探究出适宜学生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型策略。

一、适时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处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想上与智力上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其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为已经趋向一致,适当的引导便可以激发其主动探究、奋发向上。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中引导方式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并以强烈的求知欲望支配其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行为,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乐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好奇心理,要在学生差异需求和好奇心理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性内容、新意性教法、灵活多样形式的引导,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要依照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觉进入数学问题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二、注重复习,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接触新的数学知识,还要对一至五年级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温习,让学生在温故中达到新知的掌握。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新知识的教学与旧知识的复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嫁接,要在新知识的讲授中进行旧知识的穿插,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整体数学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分数运算的学习中进行平均数运用等相关知识的温故,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有机转化中达到数学知识结构的有效完善。

三、联系生活,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无论是小学数学知识还是初中数学知识,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锤炼出来的,作为启接小学、承接初中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的支撑。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直观、形象、具体的素材作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源泉,将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的情感与情境趋向一致、达成共鸣,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生活化、趣味化。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请问你们邮寄过信件吗?有谁见到过邮票呢?知道邮票怎么使用吗?等等。通过一系列生活型问题的创设,让学生产生联想和好奇,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

总之,小学六年级数学,不仅是单一的数学知识的讲解,还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概括总结,更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奠定。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时段教学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要以全面的视角纵观教学的整体,要以学生主体的横向发展与纵向迁移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凡兵.对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1).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8篇

一、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内涵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 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生教生、生帮生, 生考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有效落实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角色转换。

对于老师来说, 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来说, 学好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在每个小组内部, 学生们通常需要各种合作或互助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策略研究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增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 学生才可能真正放开自己、自由地表达、自由地参与。因此作为老师要努力地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 老师应该做到仪表端庄、步伐稳定、目光和蔼、面带微笑, 充分发挥出自身语言和表情的作用。同时,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此, 在平时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之中, 与学生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一个老师, 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心灵。“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意思, 学生越爱这位老师, 则越爱听他的课。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 数学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以便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空间。在当前的教学情况下, 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生从生活来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这样设计导入:狡猾的狐狸在偷鸡时, 被老虎逮到。狐狸跪在老虎面前, 眼睛一转, 温柔地说道“虎大王, 你放了我吧, 我把鸡的1/2给你吃, 我吃你剩下的可以吗?”老虎想了想说:“不行, 我要吃的再多些。”狐狸一狠心, 说:“那给你2/4总可以了吧?”这次老虎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狐狸眨了眨眼, 心里说:“傻蛋!”同学们想一想, 谁是傻蛋?这样的导入非常切近学生的生活, 吊起学生的胃口, 为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打下基础。

3. 采用探究化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来发现问题、实际操作、表达交流等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因此, 探究化的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亲身体验如何研究数学。同时还要注意实施探究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住结论, 更是在于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早的符号化, 而是要充分地展示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使学生获得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 就是要从图形的分解开始, 把一个复杂的图像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之和。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之后, 就很容易地掌握住梯形的计算公式。S=1/2 (a+b) h。此时我们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住推导的方法, 图形分割的原理以及具体操作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

4. 多进行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础, 通过小组内、间的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特别是对于主讲者更是受益颇多。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当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老师首先应该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及身心发展特点,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学生在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竞争意识、平等概念以及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5. 科学的评价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既要关注对个体的评价, 又要关注对整体的评价, 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上面是笔者对自己几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其中难免有许多不足和错误。正所谓教无定法, 只有真正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学习别人的同时, 一定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只有如此, 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已经得到了数学老师的广泛认可。但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通过多年的实践, 笔者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立的自主、互助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提升自主、互助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9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策略

数学教师应当在课下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奥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下面谈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相关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入手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为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找到数学跟学生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真正的奥秘。

诸如,在教学《统计》这一板块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制作有关今年里约奥运会的PPT,作为情境导入,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兴趣高昂,主动参与到本章学习活动当中,一堂高效的数学课便应运而生了。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找规律》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着手,比如,让学生观察教室电灯的排列、桌椅的摆放或者裤子上的花纹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探寻身边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点。

二、巧设悬念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因子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悬念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互化》相关内容时,首先,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任意分数,判断黑板上的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查阅书本,草本笔算简化,加上思维判断,能够很自信地说出是否可以化作有限小数;但是,若数学教师只让学生盯着黑板,不查阅课本和笔算,学生很难马上判断出。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就可以不通过笔算,直用眼睛看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可转化为有限小数。”学生听后,学习热情马上被点燃,课堂马上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认真听教师讲解其中的知识规律。巧设悬念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成效。

三、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抓住课堂上的各种契机,引导进行拓展性学习,巧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已知长、宽的长方形,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判断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再将课前准备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演示如何比较两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面积大小,让学生进行对照检验;接着问学生:同学们!不给你长和宽,只给你长方形的周长和长,你还能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顺势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学意高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新知识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耐心地探索、分析、交流、总结。这也跟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师应当创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受到知识氛围的熏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优等生带动次等生,取长补短,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利用小组创建竞争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总之,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合格数学教师,必须能在课下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引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曹绍平.浅析自主探究式心理健康课堂教学[J].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2]干金海.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之我见[J].吉林教育,2008(11).

[3]邱學华.数学新课改之我见(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1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的论文 第10篇

探究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性开展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丘北中学乐智园   苗芳生

[摘要]在课改浪潮全面推进过程中,全国各地各校的课改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这课改大军中,我校的“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犹如一枝独秀屹立于滇东南,发挥着其示范的作用,引领着区域基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在“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中,怎样在教师“驾驭”、学生“自主”的前提下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怎样在课堂中更好的落实“学教滚动,小步快进”,将学、教、练、展、评五个教学环节恰如其分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编写出符合“一明、五符、三体现”的高质量导学案;怎样更好的落实课堂实施,使时间与精力分布均衡,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高效、低耗、最优化,如期落实设计意图,达到预期目的;怎样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微观行为;怎样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们得出,要更好的解决以上诸多问题,集体备课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反思、调整、优化,总结出集体备课“三步曲”,即主备人备思路、集体备课备核心、个人细备备特色。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重点阐述“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下的集体备课“三步曲”.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备思路    备核心    备特色    高效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课备得好,课堂教学就事半功倍;反之,课备不好则会导致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备课的质量与效益,我们摒弃了以往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发扬了团队作战,探索实践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扫清阻碍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绊脚石的集体备课“三步曲”.

一、集体备课第一步:主备人备思路――导学案的初步制定

导学案――作为我校“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三大抓手之一,对我们的课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我们的目标是:“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导学案,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方法的掌握、学科能力的形成、学科思想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一困难,我们采用了分工合作的办法,把教学内容平均分,做到“课课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不重复、无遗漏。

例如,针对本学期我们所教学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所有内容,开学初备课组长将其平均分成三份,组内三位老师每人负责一份。分工明确以后,开始研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编写建议等,弄清楚知识的内在结构,理清知识的脉络,在脉络的关节点处设置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符合能力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习规律”、“目标具体明确”、“体现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体现目标差异化要求、体现课型差异化要求”的高质量导学案。

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减轻我的工作负担,还能让我快速的完成任务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谓是一举两得。

集体备课第二步:集体备课备核心――全面系统的完善导学案、教学设计

都说“教学活动是教师们在单位时间内的竞赛!”.“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效,即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低耗、最优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竞赛中脱颖而出,集体备课不失为一种良策。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导学案和课件初稿进行修改、调整、查缺补漏。备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备课堂组织与驾驭;备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与启发;备预设性问题、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备如何将教学内容结合“四化”进行教学;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过程性的赏识教育;备教学语言(导入语、过度衔接语、赏识激励性语言)……

例如,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这一内容的集体备课过程,我们是这样做的:

主备人以自己的导学案设计为主体思路,介绍自己的教学目标、自学要求、展示内容设计、巩固诊断等方面的设计意图。以便备课组研究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

集体商讨: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导学指导是否具有指令性、探究性;课堂展示习题设置是否具有示范性、针对性;三讲三不讲环节是否恰到好处;课堂巩固诊断习题设置是否具备差异性、评价性;以及整张导学案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再一次根据“一明五符三体现”对导学案进行细化。

备课堂实施中的时间与精力分配。

备如何将每一个小周期“学、教、练、展、评”恰到好处的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备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切入、过渡、衔接方式;整个课堂如何巧妙的体现“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过程巧起来”三起来原则。

备课堂组织形式:深入浅出,直观通俗。

备如何捕捉和处理生成性问题;

备如何赏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表达能力。

备如何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身边化、趣味化、直观化”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11、备导入语、过度衔接语、赏识激励性语言,修改课件,使导学案与课件同步,再次理清思路。

通过长期坚持集体备课我们实现了方法与资源的共享,使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与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实现阶段性“质”的飞跃,有效的缩短了成长周期。

三、集体备课第三步:个人细备备特色――发扬教师个性风格与班级特色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性格的差异,班级与班级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我们的集体备课,我们一直倡导求同存异,力求发扬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班级的特色。

在集体备课第二步之后,我们还要结合自身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再细化、再调整。例如,针对男教师或女教师,在教学语言风格上会有一些差异;针对学生学科基础掌握情况的差异,上课过程中的节奏也会出现差异;针对班额的不同,在课堂展示环节也会出现部分展示或者全部批量展示的差异等等。

上一篇: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下一篇:高考词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