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24-08-03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精选6篇)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1篇

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一、评估目的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估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全面地反映所需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为此应按照安全系统原理来建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几个子系统构成,且呈一定的层次结构,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力求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所包含的内容力求广泛,应能涉及到影响区域火灾的各个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还包括管理因素。

(二)实用性原则

评估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开展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用于指导防火实践,是为实践需求服务的。因此,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必需时刻把握其实用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要充分收集资料,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子指标体系应相对独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需注意风险分级的明确性,以便于操作。

三、评估内容

(一)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四、评估范围

整个区域范围内存在火灾危险的社会面、建筑群和交通路网。

五、评估流程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采集

在明确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基础上,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区域安全相关的信息,可包括:评估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概况、区域内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市政消防设施相关资料、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

(二)风险识别

火灾风险源是指能够对目标对象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查找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来源,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分析与区域火灾风险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火灾风险源一般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1.客观因素

1)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火灾的起数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大风、降水、高温以及雷击。

(1)大风。大风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风不但可能吹倒建筑物、刮倒电线杆或者吹断电线,引起火灾,而且它还可作为火的传播媒介,导致火场扩大,或产生新的火源,造成异地火灾。此外,大风也是助长火势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2)降水。降水对火灾的影响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降水增加了可燃物的含水量,潮湿的可燃物遇火不易燃烧,火势也不易蔓延,所以降水是火灾发生、蔓延的抑制因素。另一方面,降水大小对自燃物质也有显著的影响。由于降水增加了空气湿度,使自燃物质的湿度加大,一定的水分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加速自燃物质的氧化而引发自燃。同时,如果出现暴雨,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来势猛、强度大及局地性强的特点,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雨水,在排水不畅时,可能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局部洪涝,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短路,引起火灾。

(3)高温。在高温环境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将增大,使电气线路处于满负载状态,加速了电气线路的老化。同时,对于存在自燃起火危险的物品,高温环境将有利于其自然氧化。气象上把最气温高于35℃定义为高温天气;把日平均气温高于30℃(或日最低气温高于25℃)定义为高温闷热天气。

(4)雷电。在雷雨天气中,如果建筑物防雷击设施不够齐备,在受到雷击时,电气线路容易发生故障、出现燃烧,或者建筑物内部电器设备受到雷的直击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严重时可能直接击中人体,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引起火灾

在全国的火灾统计中,由各种诱因引发的电气火灾,一直居于各类火灾原因的首位。根据以往对电气火灾成因的分析,电气火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

(2)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

(3)高压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

(4)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

(5)使用电加热装置时,不慎放入高温时易爆物品导致爆炸起火;

(6)机械撞击损坏线路导致漏电起火;(7)设备过载导致线路温度升高,在线路散热条件不好时,经过长时间的过热,导致电缆起火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8)照明灯具的内部漏电或发热引起燃烧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3)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爆炸一般是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柴油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其闪点为60-120℃,爆炸极限为1.5%~6.5%。柴油的电阻率较大,易于积聚静电。柴油的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果存放柴油的油箱过满,没有预留一定的空间,则在高温环境下,柴油受热鼓胀发生爆炸。另外,如果油箱密封不严,造成存放的柴油泄漏挥发,或油箱内的柴油蒸气向外挥发,在储油间内的柴油蒸气达到其爆炸极限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静电或金属撞击形成的火花时,都会产生爆炸。

2.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用火不慎主要发生在居民住宅中,主要表现为:用易燃液体引火;用液化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气体泄漏,在房内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产生爆炸起火;家庭炒菜时油锅过热起火;未完全熄灭的燃料灰随意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夏季驱蚊,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看管;停电使用明火照明,不慎靠近可燃物,引起火灾;烟囱积油高温起火。

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 吸烟人员常常会出现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一部分可能会导致火灾。由香烟引起的火灾,以引燃固体可燃物,尤其是引燃床上用品、衣服织物、室内装璜、家具摆设等居多。据美国加利福尼亚消防部门试验,烧着的烟头的温度范围从288℃(不吸时香烟表面的温度)到732℃(吸烟时香烟中心的温度)。有的资料还介绍,一支香烟停放在一个平面上可连续点燃24分钟。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燃大多数可燃固体以及易燃液体和气体。

3)人为纵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在火灾风险源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然后对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可能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选择以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

1.一级指标

一般包括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消防力水平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2.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3.三级指标

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气管网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温度、湿度、风力、雷电、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消防车通行能力、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能力、消防装备配置水平、消防员万人比、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社会消防宣传力度、消防培训普及程度、多警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相关内容。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根据不同层次评估指标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按照不同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概率,根据各风险因素对评估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1.风险因素量化及处理

考虑到人的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的认识差异,评分值的设计采用一个分值范围,由参加评估的团队人员,运用集体决策的思想,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按照对安全有利的情况,越有利得分越高,进行了评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认识差异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模糊集值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2.模糊集值统计

对于指标,专家 依据其评估标准和对该指标有关情况的了解给出一个特征值区间[ ],由此构成一集值统计系列:[ ],[ ],…,[ ],…,[ ]表示。

3.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模糊集值统计法。本课题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这种方法是分别向若干专家(一般以10~15名为宜)咨询并征求意见,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设第 个专家给出的权重系数为:

若其平方和误差在其允许误差 范围内,即

(4-1-2)

(4-1-3)

为满意的权重系数集,否则,对一些偏差大的 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4.风险等级判断

根据基本指标的分值范围,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上层指标的风险分值。

(4-1-4)

式中 =1,2,…,; =1,2,…。

最终应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火灾风险度:

R=(4-1-5)

式中:R—上层指标火灾风险;

Wi—下层指标权重;

Fi—下层指标评估得分。

根据R值的大小可以确定评估目标所处的风险等级。

5.风险分级

根据区域火灾防控实际,在设定量化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中的火灾事故等级分级标准,将火灾风险分为四级。如下表所示:

表4-1-2 风险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

风险等级 名称 量化范围 风险等级特征描述

Ⅰ 级 低风险 [85,100] 几乎不可能发生火灾,火灾风险性低,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在维护和管理。

Ⅱ 级 中风险 [65,85] 可能发生一般火灾,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

Ⅲ 级 高风险 [25,65] 可能发生较大火灾,火灾风险性较高,火灾风险处于较难控制的水平,应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消防管理水平。

Ⅳ 级 极高风险 [0,25] 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火灾,火灾风险性极高,火灾风险处于很难控制的水平,应当采取全面的措施对建筑的设计、主动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增强消防管理和救援力量。

火灾风险分级和火灾等级的对应关系为:

1)极高风险 / 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高风险 / 较大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中风险 / 一般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五)确定评估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明确指出建筑设计或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状态,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意见。

(六)风险控制

根据火灾风险分析与计算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按照当前通行的风险归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等四种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当前经济、技术、资源等条件下所能采用的控制措施,提出消除或降低火灾风险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六、注意事项

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应注意收集相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如消防站、市政消防水源等。

根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标准的要求,消防站建设“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m2。也可针对城市的火灾风险,通过评估方法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为确保城市服务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功能实现,新建消防站应重点布局在人口稠密区、产业功能区、新城和副中心以及消防设施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随着消防部门职能的拓展,还应加强消防站对于高层救援、交通事故救援、化学灾害抢险、危险品事故处理、地震和建筑物倒塌等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因此,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及时了解消防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既有助于合理安排消防站布局,又可通过评估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有利于推进消防站的建设。

我国市政消防水源建设,普遍处于滞后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市政消火栓建设是根据市政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铺设确定的,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建设标准。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可将消防水源建设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可解决远郊区县村庄和住宅小区绝大部分没有规划建设公共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匮乏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杜绝“扑救小火建筑内部有设施,扑救大火室外无水源”的现象。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2篇

本节以某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为范例,详细介绍了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为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提供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指导。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向集约型、紧凑型发展。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断扩大,导致因电气设备故障、生活用火不慎、违章操作、放火、玩火等多种因素以及其它事件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火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多发性、破坏性和影响性最强的灾种之一。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城市火灾总体形势,对城市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日趋重要。

一、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某市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分为火灾危险源评估系统、城市基础信息评估系统、消防力量评估系统、火灾预警评估系统和社会面防控评估系统等五部分,如图4-1-2所示。

(二)火灾风险计算方法

本节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模糊集值统计、专家赋分等方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评估方法见第一节中风险评估方法阐述。

二、火灾风险因素识别及选择

(一)某市历史火灾数据分析 1.2007年至2009年各月发生火灾起数统计 2.起火原因统计 3.致死原因分布 4.各时段火灾起数统计

从24小时分布情况看,火灾从早晨6时开始呈上升趋势,之后火灾维持高位平稳运行,18至20时出现小高峰。随后,火灾呈下降趋势,凌晨3时火灾出现最低值。

5.各场所火灾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到,火灾高发场所为住宅、宿舍、交通工具等。此外,垃圾废弃物着火也不容忽视。

(二)火灾危险源

指标体系中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二类。1.客观因素

在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中,客观因素主要考虑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销售、贮存场所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及万人燃气用量等影响因素。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主要包括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等。

(三)城市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轨道交通、重点保护单位密度等六个方面。

1.建筑密度

某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 m2,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8 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m2。

2.人口密度

某市常住人口1000余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3‰,常住人口密度为800人/Km2。

3.经济密度

某市地区年生产总值 8000亿元,人均GDP约6万元。4.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为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某市城区的路网结构横平竖直,与经纬线平行分布。目前公路总里程已达18000Km,每100 Km2就有85 Km公路。

5.轨道交通密度 轨道交通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的公里数。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能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某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为1 Km/ Km2。

6.重点保护单位密度

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指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重点保护单位个数。

(四)消防力量

消防力量评估单元分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救援能力两类。

1.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1)道路 道路指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某市内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较好,可供各种大型消防车辆通行,但由于部分巷道较窄,消防车辆驶入时行驶速度缓慢,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水源 消防水源包括市政消火栓、人工水源及天然水源等。某市属于消防水源薄弱地区,一旦发生较大的火灾,需要调集大量运水车辆进行运水供水,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缺水地区的供水方案,确保各地区的灭火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灭火救援能力 1)消防装备

(1)万人拥有消防车。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车数量,包括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车辆,但不含超期服役或评价时不能使用的消防车辆。从城市人口规模的角度反映消防车辆的配备情况。

(2)消防队员空气呼吸器配备率。指消防队员(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人员,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和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总队机关的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包括氧气呼吸器)的平均数量。反映消防队员基本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3)抢险救援主战器材配备率。指消防站配备典型抢险救援器材(液压破拆工具、气体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的平均数量。反映公安消防部队配备应对化学、毒气、爆炸、辐射、建筑倒塌及交通事故等特殊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器材的情况。

2)消防站与人员配备 万人拥有消防站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站(含市辖区内的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驻地,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数量,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站的建设情况。

3)通讯调度能力

(1)消防无线通信一级网可靠通信覆盖率。指在城市市辖区内,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与消防站配备的固定电台和消防车配备的车载电台实现可靠通信的区域占城市市辖区总面积的比例。

(2)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通信设备配备率。指城市市辖区内消防站的消防队员(包括指挥员、战斗员)配备手持无线电台(包括无线通信头盔)以及消防车辆配备车载电台的比例。反映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现场无线通信保障的物质水平。

(五)火灾预警 1.火灾防控水平

1)万人火灾发生率 指内火灾起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2)十万人火灾死亡率 指内火灾死亡人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3)亿元GDP火灾损失率 指内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与GDP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火灾预警能力

1)消防远程监测覆盖率 指市辖区内能够将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传送到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的消防控制室数量占消防控制室总数的比例。通过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火灾的早期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测,有利于促进单位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是评价城市火灾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运行完好率 指运行完好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占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总数的比例。反映城市及时发现和扑救建筑火灾的基础性保障水平。3.公众消防安全满意度

公众消防安全满意度指公众对所处生活、工作环境的消防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消防安全满意度是公民对社会消防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消防安全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火灾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判断,也体现了公众对社会消防状况的认知,对社会消防事业发展的信心水平。

(六)社会面防控能力

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单元分为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和保障协作等三个方面。

1.消防管理

消防管理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等。

2.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宣传教育包括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公众自防自救意识和消防培训普及程度等方面。

3.保障协作

保障协作包括多警种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

为了提高火灾灾害的抵御能力,某市制定了各级的责任制度,以及各部门分工协作、临时避难和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

三、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某市的整体火灾风险分值为77.3,等级为II级,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达到可接受水平。

由计算结果可知风险值位居前10位的基本指标如下: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高层建筑、地下铁路、易燃易爆化学品、地下空间、电气火灾、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供水能力、公众自防自救意识、消防车道。某市目前的火灾风险主要来自于上述风险值较高的指标。

(二)建议

1.高风险控制措施及工作建议 1)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城乡规划,为外来人员提供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居住条件;

②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③落实乡镇政府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乡镇防火安全委员会建设; ④定期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保证正常运行; ⑤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全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2)高层建筑

(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严格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审核、验收;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设置防火分隔,阻止火灾沿管道空间蔓延;提高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以降低火灾发生率;完善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

②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消防保卫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

③督促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建立防火档案,消防设施防火档案;

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高层建筑内人员能够迅速逃生,减少人员伤亡; ⑤建立城市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等级,加强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快建设航空消防队。

3)地下铁路

(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加强安检,严把入口关,落实“逢包必检,逢液必查”的安检工作原则,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

②加强火灾隐患自查,对中控室设备设施、人员值岗、消防档案、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增强消防安全设施的设置、运行和维护保养;

③制定和演练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④加强地铁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装备建设,提升地铁灭火救援的综合能力;

⑤对内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确保重点岗位员工持证上岗和消防知识应知应会;对外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倡导安全乘车氛围,并加大对火灾报警、逃生自救、安全疏散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

4)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储存仓库(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②生产、储存、销售、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设置位置要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对于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不得混存、混放,危险品存放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③在仓库或堆场处设立表明化学危险物品性能及灭火方法的说明牌;

④在仓库或储藏室设置相应的通风、降温、防汛、避雷、消防、防护等安全措施;

⑤在禁火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立明显标志,严禁吸烟、动用明火,进入库区、储罐区、禁火区域内的机动车辆,采取消除火花、电气防爆措施;

⑥促危险品单位按照存储类别(一、二、三类)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管人员要经专项培训并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

5)地下空间

(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民防、建设、消防等部门密切联合,各负其责,共同监管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消防部门要加强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消防安全的行政审批工作,严格限制用途、控制出口数量、防火分区面积和人员数量;

②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地下空间产权单位、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规定配备、配齐灭火器材,设置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安装配置应急疏散照明及应急疏散指示照明灯、标志牌,确保安全疏散;

③不得擅自改变地下空间的使用性质,用于住宿、出租、经营场所的地下空间必须符合相关消防安全要求;

④严格禁止利用普通地下室开办商品批发市场和旅店;禁止设置幼儿园、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禁止地下空间内违规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6)电气火灾

(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建立健全国家级电气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电气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需尽快制定电气方面的技术法规,从源头上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②督促电器使用、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 ③做好电气防火检测工作。对电气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与消除隐患是在当今电力普及应用的情况下预防火灾发生的一项必要措施;

④加强对电气防火常识的宣传。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手段,广泛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宣传电气火灾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电气火灾所造成的危害性;

⑤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对重点工种、重点岗位的人员及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2.中风险控制措施及工作建议 1)消防站建设水平(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加强消防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消防站建设步伐; ②在规划城市建设的同时考虑消防队站建设用地、市政消火栓的建设;

③将消防站建设纳入市政府快速审批通道,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同步受理等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审批效率,切实推动消防站建设速度; ④拓展消防站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在保持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市级资金投入比例,同时由各区县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和市政配套资金的投入。发展多渠道的建设投融资体系,可考虑引入银行贷款、吸引社会捐赠等多种融资方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

⑤加大消防专用车辆和装备投入。针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火灾日益突出的现实,立足于改善常规装备、增加特种装备,进一步加强特勤消防站车辆装备建设。

2)消防供水能力(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某市的消防供水能力较为薄弱。建议将消防水源建设纳入市政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各种消防水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规章和建设技术标准,明确公共消防水源规划、设计、投资、建设、验收、管理、维护和使用等;

②理顺城市消防水源建设投资体制,统一规划市政消火栓建设,加大城市消防水源投资管理力度;

③充分利用城市天然水源,沿天然水源设置建设取水码头或取水井,增强天然水源的利用率,以弥补城市人工消防水源的不足; ④针对消防水源薄弱地区制定消防应急供水预案,并积极组织应急供水演练。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增配大吨位消防水罐车等车辆;

⑤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在进行生活用水改造时同步建设消防通道、消防给水设施,加快农村消火栓建设;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建立消防蓄水池,并组织训练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配备简单的移动消防泵、水带、水枪等器材,以此控制农村初期火灾,解决消防水源和消防力量不足的问题。

3)公众自防自救意识(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依托城市消防站、防灾馆、科技馆等场所建设空间布局合理、覆盖全市的消防宣传站点网络;

②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政府协同机制和消防宣传社会协同机制。推动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就业培训教育、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

③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扩大消防志愿者队伍。4)交通道路、消防车道(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进程,加大改造力度;

②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战略,优化公交路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③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小区道路监督的管理。5)消防责任制落实(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①落实政府、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消防安全责任制; ②建设市、区县、乡镇三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实体机构建设; ③建立政府责任追踪检查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绩效考评。3.消防部门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通过开展专项火灾防控整治行动,以政府为主体,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消防防控网络,从而提高全市整体的火灾防控能力。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3篇

1 关于国内外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来说, 国外的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技术是比较先进的, 其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火灾爆炸事故死亡率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技术相对成熟, 有效应对日常的火灾事故。在此其中,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 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是对人们主观判断做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对于对单独建筑物及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估来说, 国内外关于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的研究还相对落后, 可借鉴的分析方法和资料也比较有限, 在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面, 国内外对森林区域火灾风险的研究相对成熟, 而有关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方面的实践还比较少, 因而也更具紧迫性。目前我国对城市消防安全评估的实践有几种, 为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做了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文章按照所管理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不同性质, 提出了两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分类方法, 对消防管理对象进行了逐层划分, 进而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 应用成熟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计算, 最终得出了该地区的消防安全评估结果, 对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计算结果和对比分析, 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2 基本方法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法) 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萨市教授 (T L 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有效多目标规划方法, 也是一种最优化技术。层次分析法的本质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把决策规划过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一种统一方式进行优化处理。

2.2 AHP法分析思路清晰, 可将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

分析时所需要的数据量不多, 但要求分析人员对问题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非常清楚、明确, 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被广泛用于经济发展比较、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资源规划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等等。其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要求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给出相应的比率标度, 构造上层某要素对下层相关元素的判断矩阵, 以给出相关元素对上层某要素的相对重要序列。

运用AHP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 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依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其次, 根据对客观现象的主观判断, 就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量化描述;最后, 利用数学方法, 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 则修改判断矩阵, 直至满足为止。

3 消防安全指数

3.1 两种分类方法的分层划分

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 为了能更好的将区域安全评估应用于实际消防工作中, 本模型以61号令对城市消防安全对象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度及城市消防安全对象的性质的规定进行了两种分类方法的划分。在此两种划分的基础上, 采用专家调查法, 在向消防专家充分说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及比率标度后, 散发多指标城市火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通过统计分析, 形成各层次判断矩阵,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按对象重要度的分层结构, 不同单位性质的分层结构, 此分层方法是按照公安部关于城市消防管理工作的规定中城市消防应施行分级管理的要求, 以及61号令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而划分的。根据此种分层方法, 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权重计算及其结果。

按不同单位性质划分, 此分层方法是根据城市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对象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划分的。权重计算及其结果。

3.2 实际评分情况

3.2.1 评分标准:

以百分制为基本评分方式, 95~100分为消防安全状况非常好, 火灾风险非常小;85~94分为消防安全状况良好, 存在较小的火灾风险;70~84分为消防安全状况一般, 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50~69分为消防安全状况较差, 存在较大的火灾风险;0~49分, 消防安全状况非常差, 火灾风险极大。

评分原则:以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如建筑结构、生产的危险性、人员密集度) 、消防设施情况 (如灭火器的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消防制度落实情况 (如消防档案是否健全、是否进行消防培训) 、消防救助能力 (如专业消防队配备、15分钟消防时间达标率) 及其他可能影响到消防安全的因素 (如数量、周围环境、地理位置) 进行打分。

评分方法:采用抽样打分的方法。按2.2的分层方法对每一项均进行抽样调查。选取此项对象总数的5%进行随机现场调查的方法, 按评分原则的规定进行打分, 并对所调查的此项对象的得分情况取平均分。再与历年的火灾统计情况进行验证, 结果一致即为最后评分, 不一致则增加抽样调查的数量重新打分, 调整评分结果。将底层每项的打分结果与该项的权重相乘后的总和即为上层得分, 按此方法逐层向上计算, 即可得出该地区的消防安全指数。

3.2.2 从计算结果看, 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相近, 都反映了该地区的消防安全状况处于一种中等偏上的情况。

按规定的评分标准, 属于消防安全状况一般, 存在一定火灾风险的程度。

3.2.3 上文论述和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及其在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我国现阶段城市消防工作的特点, 以61号令及相关法律规定为标准, 对城市区域消防安全体系进行了新的划分, 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层次划分方法, 简化了各种因素对消防安全指数的影响, 建立了基本的数学模型, 在正确严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具体问题的评估计算, 并通过对某一特定城市区域的安全评估进行了方法的应用实践。

结束语

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了较为接近的结果, 且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证明了所提出并实现的分类方法、分析计算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这是对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收获, 对于更广泛的进行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经验,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焕臣, 许树柏, 和金生.层次分析——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赵焕臣, 许树柏, 和金生.层次分析——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马鞍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第4篇

马鞍山水库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瑶干村,属山区、丘陵区地形,水库集水区域植被尚好,坝址处河谷宽50m,基础为裸露的千枚岩和红砂岩。该水库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气象上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19mm,但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夏雨量多,六、七份常出现暴雨,而易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雨量少,又易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区内,水库的调节作用越见明显,水库的正常运行对当地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极其重要。

二、工程概况

马鞍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月12月,原为大山塘,1974年3月由社队在原山塘自行扩建成,由于建水库时的特殊历史原因,该库施工时属于“三边”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大坝渗漏严重,属病险水库。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47m,最大坝高13.7m,内坡面1:2.6,外坡面1:2,内坡经多年的雨水风浪冲刷以及耕牛踩踏,内坡填土塌陷严重,外坡倒滤体高3.0m,风化倾斜剥落严重。

水库溢洪道位于水库左岸,为开敝式溢洪道,溢洪道左岸为自然山坡,右岸为浆砌石侧墙,1981年拓宽为10m。

水库放水涵洞为B×H=1.2×1.5米圆拱形隧洞,隧洞进口20m采用混凝土衬砌,放水建筑物为40mm直径启闭机放水。

三、防洪能力

马鞍山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在左端与山丘交汇处,宽10m,高2.3m,系开敝式宽顶堰。

1、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淮》(GB50201-94)执行,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复核。

2、防洪标准复核

水库无实测降水、径流等资料,根据《安徽省暴雨参数图,山丘区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洪水计算。

马鞍山水库流域特征值:F=1.16KM2,L=1480M,B=F/L=784M,J=[(164.2+168.4)×900+(168.4+220)×340+(220+253.5)×240-2×164.2×1480]/1480/1480=52.09/1480=35%.H24=130mm,H1=40mm,CV24=0.5,CV1=0.45

200年一遇点暴雨量:H24=KP×H24=3.06×130=397.8mm HI=KP×H1=2.79×40=111.6mm

面雨量:P24=397.8mm P1=111.6mm面净雨量:R24=397.8-60=337.8mm

P1/P24=0.28查得n=0.6 R3/P24=0.43 R3=171.05mm

K=6(F/J)0.16R3-0.55(F/J)-0.55=0.12取K=0.12,据n=0.6查得qm=89 m3/S

洪峰流量Q 0.5%=qm×F×R24/1000=89×1.16×337.8/1000=34.87m3/S

同理经计算(略)20年一遇洪峰流量Q5%=17.25m3/S

经调洪演算: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 m3/S,2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13.28 m3/S

3、水库防洪能力复核

通过计算已知马鞍山水库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3.28m3/S溢洪道宽10m,溢洪道底高程164.3m,坝顶高程166.6m,采用宽顶堰公式H=(Q/BM)2/3计算设计水位与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H=(13.28/10×1.5)2/3=0.92m:

则H设=164.30+0.92=165.22m

校核洪水位:H=(26.85/1010×1.5)2/3=1.47m

则H校=164.30+1.47=165.77m

4、坝顶高程校核

水库校核运行时,坝顶高程=H校+H波+安全超高△h,

H波=0.208V5/4D1/3(取7、8级v=15m/S,D最大坝程300m)经计算H波=0.45m.

安全超高设计洪水取0.5m,校核洪水取0.3m,

则坝顶设计高程=164.3+0.92+0.45+0.5=165.17<166.6m(现状坝顶高程)

坝顶校核高程=164.3+1.47+0.45+0.30=166.52<166.6m(现状坝顶高程)故水库大坝能满足防洪要求。

四、结构安全评估

水库大坝抗滑稳定,经计算(略)稳定安全系数K0=1.70>1.1根据抗滑稳定计算成果,马鞍山水库现有坝坡稳定,不会产生滑坡问题。

大坝基础经多年运行未见沉降、位移,内坡面塌陷严重,外坡面未设排水设施,局部渗漏,内外坡均为土质护坡,质量较差,反滤体,块石风化剥落严重且倾斜,底涵渗漏。

五、渗流安全评估

大坝在1974年3月扩建后运行三十多年来,大坝未产生滑坡迹象,但坝体渗水严重,在水库水位达到兴利水位时,坝脚沿线均有渗水,据管理人员目测,渗水量达0.02m3/秒。

1、基本资料

坝顶高程式166.60m,设计水位165.22米,校核水位165.77m,外坡地基高程152.90m,坝顶宽5.0m,内坡1:2.6,外坡面1:2按不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坝考虑,下游无水。

2、下游逸出逸点高度

计算公式:hO=√(H12+L2)-L式中:H1=165.77-152.9=12.87m

L1=(166.6-165.22)×2.6+5+12.87×2=34.33m △L=(mh1/2m+1=5.44m L=L1+△L=39.77m

则ho=√(H12+L2)-L=2.03m

3、渗漏出逸出点比降

JO=1/√(1+m2)=0.447

经计算下游逸出点高度2.03m小于滤体高度3m,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六、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评估

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端的山丘边,属开敝式宽顶堰,堰顶宽10.m,高2.3m,右侧墙为浆砌块石,经过多年运行.砌石已老化脱落,消力池砌石被洪水冲松,底板杂草丛生,影响洪水下泄安全。

水库灌溉底涵为1.2×1.5m混凝土圆拱隧洞结构,由于建设早衬砌质量差,涵洞有漏水现象。

七、运行管理安全评价

马鞍山水库主要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由所在地瑶干村进行管理,在重要的小(二)型水库要达到的三有中,该水库基本的不能达到,在主汛期按照区防汛指挥部控制运用计划控制蓄水,但平常管理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底,报酬不能及时兑现,加上水库存在众多问题,给水库的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建立运行机制,落实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制是水库运行管理安全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大坝安全评估结论

按照2007年安徽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对马鞍山水库的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以及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进行大坝安全评估,该水库属三类坝。

九、水库加固处理意见

1、坝体上游面设置防渗设施。

2、下游坝面、坝址、坝肩处设排水系统。

3、重修底涵。

4、溢洪道底板,侧墙,消力池整修。

行政区域安全工作报告 第5篇

二、严格大楼安全管理。一是严格出入管理。按照先登记联系后放行的程序,有理有节地做好行政大楼外来人员的登记验证和联系引导工作,日均完成来访人员登记600余人次。二是加大大楼巡查力度。白天巡查不少于4次,夜间巡查不少于3次,外围巡查每小时1次,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整改。对个别人员外出办事办公室未关门的,及时发放温馨提示,提醒随手关门。三是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健全车辆车位对应表,开展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活动,实行专人负责,每天分时段增派巡逻组人员巡逻管理。四是认真做好秘密载体回收工作。建立秘密载体回收制度,对秘密文件的回收、运输、销毁等程序进行规范,有效防止了保密纸等资料的外泄。

三、狠抓世博安保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协调成立了以市机关事务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安全保卫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行政中心54家单位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题部署世博安保工作。组织观摩了市“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迎世博”消防演习。二是岗位责任到位。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疏理,分析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完善安保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理调配警力,做到岗位前移、警力前移。三是重点防范到位。加强了对配电房、大楼顶层及各入口等重点部位巡逻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增设了东头执勤点,并及时调整大楼北门、架空层东西门的开放时间。完善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全面掌握动态信息,发现苗头提前介入、提前预警。

陈正伟-区域安全感调查报告 第6篇

分析报告

(范文)

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一、报告摘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进一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了XX安全感调查。具体调查实施方案可参看《XXX年安全感调查方案》。

此次安全感调查得到的主要数据结果如下:

本次安全感调查的整体得分XX。其中:城镇安全感得分为XX,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得分XX,城镇的安全感得分高于农村。

全地地区城镇安全感得分最高的是居住地安全感,得分为XX;得分最低的是公众对法院的公信力,得分为XX。而全地区农村得分最高的也是居住地安全感,得分XX;得分最低的也是公众对法院的公信力,得分为XX。

四是群众对XXX各镇街政法工作的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XXXX,其综合安全感得分分别是:XXXXXXXC;综合安全感得分最低的镇街是:XX惠民街道,其得分为XX。其中,综合安全感得分处XXX-XXX之间的有XX%;处于XX-XX之间的有XX%。

五是在各镇街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对治安问题反映均较多,说明XXX各镇街的居民均希望相关部门能采取措施,重视百姓的治安,提高效率,公正执法,依法办事,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与群众的交流,了解群体所需。

二、2014年XXX安全感可比性分析

根据以往的调查情况,本选取了部分可以比较的指标计算了得分,使之与以往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如图显示,城镇安全感可比性得分为XX,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可比性得分为XX,城镇的安全感得分高于农村XX。而XXX2014年安全感调查的整体可比性得分为XX。

据调查了解到,农村居民反映的治安问题比城镇要少,总体感觉居住起来也比城镇要安全些,但是关于社地区民警巡逻、治安问题的解决情况等方面,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更了解,评价也相对要高,因此导致城镇的总体安全感可比性得分要高于农村,但是差距不大,表明XXX居民安全感整体比较平稳。

图1XXX整体安全感可比性得分

三、2014年XXX安全感(地区指标)1分析

(一)XXX整体安全感(地区指标,下同)分析

1、XXX整体安全感分析

本次安全感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安全感得分为XXX,农村居民的安全感得分为XX,城镇的安全感得分高于农村XXX%。而XXX2014年安全感调查的整体得分为XX。

安全感地区指标是指在重庆市安全感问卷调查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XXX的实际需要新增加了4个问题后形成的新的问卷调查的问题(计算出来的结果表现为指标体系)。

可见,XXX整体安全的得分比可比性得分要低,就其原因,在于公众对政法队伍了解不够,许多人对执法队伍的形象评价和执法部门公信力的评分没有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因此,相对其他问题来说,这几个指标的得分偏低,从而拉低了总体的得分。

图2 XXX整体安全感(地区指标)得分

2、XXX城镇分指标分析(图)

城镇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在所调查的11项指标中,城镇居民居住地安全感最高值,达到xxx。其次

3、XXX农村分指标分析(图)

图4 XXX农村安全感得分

(二)XXX各镇、街综合分析

1、XXX各镇街综合分析 如图5显示,2、XXX各镇街城镇综合分析而单看城镇部分,如图5,3、XXX各镇街农村综合分析:分析数据显示,具体数据如下图7所示。

图7 各镇街农村综合得分数据

(三)XXX各镇、街公众安全感分析

1、XXX各镇街居住地安全感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安全感得分得分均较高,图8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安全感得分分析

2、XXX各镇街社地区民警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各镇街的城镇社地区民警情况得分明显高于农村的,如下图8所示。

图9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社地区民警情况得分

3、XXX各镇街治安问题解决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的治安问题解决情况的得分高于农村的,图 10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治安问题解决情况得分

(四)XXX各镇、街政法队伍形象分析

1、XXX各镇街居民对公安形象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对公安形象评价得分高于农村居民的。

图11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公安形象评价得分

2、XXX各镇街居民对检察院形象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检查院形象评价得分均相对较低。

图12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检察院形象评价得分

3、XXX各镇街居民对法院形象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检查院形象评价得分均相对较低。

图13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法院形象评价得分

4、XXX各镇街居民对司法局形象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司法局形象评价得分均相对较低。

图14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司法局形象评价得分

(四)XXX各镇、街司法部门公信力分析

1、XXX各镇街居民对公安公正执法、依法办事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城镇居民地公安依法办事评价的得分高于农村的。

图15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公安依法办事评价得分

2、XXX各镇街居民对检察院公正执法、依法办事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检察院依法办事评价得分均相对较低。

图16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检察院依法办事评价得分

3、XXX各镇街居民对法院公正执法、依法办事评价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镇居民对于法院工作执法、依法办事的得分地区间在60-92之间,从各街镇的总体上看:是城镇略高于农村。

图17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法院依法办事评价得分

4、XXX各镇街居民对司法局公正执法、依法办事评价分析

各街镇居民对司法局的公信力评价与检察院和法院的评价情况类似。

图18 各镇街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司法局依法办事评价得分

四、XXX2014年居民安全状况分析

(一)XXX整体安全状况分析

1、XXX整体安全问题分析

分析数据显示:调查的5个安全问题治安、食品/药品安全、意外事故、矛盾纠纷和其他问题分别占所有问题的比重为:XXXXXXX,其中治安问题是安全问题中最为突出

图19 XXX整体影响安全问题比重情况

2、XXX整体主要治安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治安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盗窃/扒窃,是最为常见的治安问题,其次的4个治安问题是抢劫/抢夺、打架斗殴、诈骗/敲诈和其他,治安问题比较少的是赌博和制黄贩黄、卖淫嫖娼,分别占%,是偶发的治安问题。

图20 XXX整体影响治安问题比重情况

3、XXX整体缺乏安全感地点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住所周围是民众感觉最缺乏安全感的地方,有XX%的人对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觉得有安全问题,据了解住房周围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住房安全、偷窃问题。其次,占比较大比例的地方分别是大街上/公路边、车站/码头。其他一些未列举的缺乏安全感的地点占总比重的Q%,也相对安全。

图21 XXX整体缺乏安全感地点情况

4、XXX需加强的工作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为增强群众安全感,居民希望还进一步加强的工作.首先:,其次:再者: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占到XX%,比如车辆随意摆放严重,望加大监控;希望设置交巡警平台;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执法速度等等,还有居民认为增强安全感方面的这些工作已经做的很好,没有需要加强的工作,继续保持就好。

图22 XXX需加强的工作情况比重

(二)XXX城镇和农村安全状况综合分析

1、XXX城镇和农村安全问题综合分析

通过图21可知,无论是城镇的居民还是农村的居民,被访者中认为治安问题是影响安全问题的均超过6成。

图23 XXX城镇和农村综合影响安全问题比重情况

2、XXX城镇和农村主要治安问题综合分析

从城镇的治安问题上看,偷盗/扒窃的比重最高.图24 XXX城镇和农村综合影响治安问题比重情况

3、XXX城镇和农村缺乏安全感地点综合分析

从城镇缺乏安全感地点上看,认为住所周围为最缺乏安全感的民众的比重最高。

图25 XXX城镇和农村综合缺乏安全感地点情况

4、XXX城镇和农村需加强的工作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为增强群众安全感,城镇居民希望还进一步加强的工作,首先是加大巡逻力度,其次是加强犯罪打击力度;第三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再者,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加强帮教管控力度、加强外来人员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还有居民提到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社地区民警进出小地区巡逻的频率比以前更多了。重点路段及人口密集场所也加强了日常巡逻,创造了稳定的治安环境。

图26 XXX城镇需加强的工作情况比重 图27 XXX农村需加强的工作情况比重

(三)XXX各街镇城镇安全状况分析

1、XXX各街镇城镇安全问题分析

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主要针对影响安全的主要四大方面的问题:治安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意外事故、矛盾纠纷。主要的意外安全问题包括:房屋安全、公共设施服务等问题。剩下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出现很少,矛盾纠纷也只是偶有发生并没有令民众感到安全感下降。

图28 XXX各街镇城镇影响安全问题比重情况

2、XXX各街镇城镇主要治安问题分析

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有很多,调查主要针对常见的7大类制黄贩黄卖淫嫖娼、赌博、诈骗敲诈、打架斗殴、吸毒贩毒、抢劫抢夺、偷盗扒窃。根据调查的结果,整理得出:在城镇,令民众感觉安全感下降的主要问题是偷盗/扒窃。

图29 XXX各街镇城镇影响治安问题比重情况

3、XXX各街镇城镇缺乏安全感地点分析

各街镇城镇部分缺乏安全感的地点的比重情况如图26,可见,各街镇反映最缺乏安全的地方通常是住所周边,即反映的治安问题多出现在住家周边,其次是大街或马路上。其他比较好,如菜市场、商场周边,而在车站、码头、学校周围、娱乐场所,居民感觉相对还比较安全。

图30 XXX各街镇城镇缺乏安全感地点比重情况

4、XXX城镇需加强的工作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为增强群众安全感,多数街镇的城镇居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感的工作,第一是加大巡逻力度。

图31 XXX城镇个街镇需加强的工作情况比重

(四)XXX各街镇农村安全状况分析

1、XXX各街镇农村安全问题分析

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治安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意外事故、矛盾纠纷四大类。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治安问题是令居民的安全感下降的首要因素,大部分街镇反映的治安问题最多,如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等等,图32 XXX各街镇农村影响安全问题比重情况

2、XXX各街镇农村主要治安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农村比城镇反映的治安问题要少。图33 XXX各街镇农村影响治安问题比重情况

3、XXX各街镇农村缺乏安全感地点分析

图34 XXX各街镇农村缺乏安全感地点比重情况

4、XXX各街镇农村需加强的工作情况

图35 XXX农村各街镇需加强的工作情况比重

五、XXX2014年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XXX意见和建议总体情况

在XXX各镇街中,农村和城镇居民反映的共同的问题有以下七个:治安管理、监督检查、公正文明、执法法制宣传、提高效率、走访基层、民生问题及其他。

(二)XXX城镇意见和建议总体情况

在XXX的城镇,与巴南总体状况类似,有一半的居民反映了治安问题和民生问题。图37 XXX城镇意见和建议总体情况。

(三)XXX农村意见和建议总体情况

与XXX城镇居民不同,农村居民反映最多的是民生问题,其次是治安方面。图38 XXX农村意见和建议总体情况。

六、对策建议

(一)建议加强治安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对执法工作意见最大的是治安问题,因为其与居民安全感最息息相关。而反映到最大的治安问题则是偷盗、扒窃,因此,要加强群众安全感,解决治安问题,应从这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比如加大巡逻、加大犯罪打击力度等等。

(二)坚持公正执法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首先要求执法者坚守职业良知,坚守法治信仰。作为执法者,不仅要知法、懂法,更要自觉守法、护法,养成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树立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的坚定信念。只有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唯其如此,抽象的法律方能从纸面落到现实,方能赢得公众的广泛信仰,进而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政府多融入群众

虽然现在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群众对其满意度较好,但是公信力还不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倾听名声,了解民情,由群众来公正地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工作中的不足。

(四)实事求是,落到实处

上一篇:小学生玩的游戏下一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