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

2024-09-04

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精选6篇)

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 第1篇

发展体育特色 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特色发展典型案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久远而又熟悉的,曾一度注入每个人耳中的话语,朴实又明确的告白给人们一个道理:体育运动对促进全民族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作为承载着培养一代又一代孩子们成长的学校,就应该责无旁贷的开展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活动,这样才能从孩提时代做起,更好的促进全民族体质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大伙房水库的北侧,1958年建校,是一所历经了57年变迁的有历史、有故事的、不断成长的学校。发展至今,占地面积达5657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684平方米,四栋教学楼围绕在400米塑胶跑道的操场周围,1132平方米的体育馆内设有6个羽毛球场地,操场北侧设有封闭式的篮球场,这些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运动场馆和设施,无不触动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憧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这些设施始终未能得到综合的运用,而是靠着个人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在星星点点中使用着。

多少代领导秉承着“帮你成功,助你成才”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全体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想从更多的地方找到帮学生成功,助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面对当下的独生子女,家长们奉其为家庭的唯一希望,深怕有各种闪失,很抵触学生参加各种运动;此外,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更导致了孩子们身体的慵懒、体能的下降、意志力的缺失,孩子们在骨子里不爱运动,也不会运动,这些现象近些年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学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责任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发出了心底的呼声,在诸多助孩子成长的策略中,要首先突出对孩子们的体质锻炼,除了安排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外,更应把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起来,激发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们学会运动。为此,学校领导积极行动担起引导作用,让孩子们学会运动,积极组织相关的体育老师,班主任,部分学生分别座谈,了解从哪些体育活动入手,才能真正的让孩子们感兴趣,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大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要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现有资源优势,即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及400米跑道,有针对性的开设足球课、篮球课和羽毛球课。由体育老师分别组织学生通过体育课、体活课等平台教给学生学会踢足球、学会打篮球、学会打羽毛球等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让学生不仅会跑,会跳,还要传授传统的三球运动技能。让学校里静谧的运动场沸腾起来,让更多的孩子们动起来,让整个校园更加的灵动。

在有了大家的共鸣后,学校围绕此决定系统而全面的展开了相应工作:

一是与上级主管领导专项汇报并沟通,进而在具体的办学行为及相关工作上得到更为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二是设定此项具体工作的领导机构,并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全面统筹;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筹划并形成有效且可行的操作方案;教务主任具体安排,体育组长和相关体育教师、班主任认真落实。

三是由教务处按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课表,体育组长召开体育教师会,具体布臵细节要求,尤其明确关于三球课的课时计划、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及相关体育场馆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四是由学校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向家长代表们说明学校开设三类球课的意向和具体做法,在座谈中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三球课开设与实施的方案,然后由

班主任召开各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说明三类球课的开设意向及具体情况,突出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的益处,及为了安全而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在征得家长们的广泛同意后,及时的与家长沟通需要相互配合的有关事项。

五是后勤及时准备好三类球课必备的相应运动器材,包括上课用的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羽毛球及运动场馆的安全检测等等。

六是由学校牵头,召开全体参与此项工作人员的安全会议,颁布相关制度,规定此类课程开设中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对不规范、不科学的运动行为及习惯要进行严格的约束并改进,确保运动安全。

在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全校师生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增设了传统的体育三类球课活动,师生们热火朝天的投入到此类运动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个球类课的开设,引起了全校师生的极大关注和热忱。多日来学校内外,说的做的许多话题都是这个内容,不仅在思想上激发了师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更从行为上引领全校师生业余时间不在闲谈阔论、你嚷我闹,而是急着到运动场馆参加体育锻炼,有争先恐后投篮的,有挥舞球拍抢占先机的,有你传我接抢点射球的。一时间校内外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运动场面,全校师生都被带动起来了。

课程开起来了,师生动起来了,学校又及时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研究——即如何能巩固并进一步发展体育活动。为此,根据学生们参加此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以及不断产生的需求,学校研究决定,在此类传统课程的开设下,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和在此类活动中的超常表现,学校又成立了三类球特色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由体育老师分别组织一部分在三类球方面有特别喜爱和发展空间的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培养训练。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在此方面有特长的孩子们如鱼得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

升,为了让师生们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锻炼的快乐和成就感,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友谊比赛:如每学期一次的三对三篮球赛,全校各年级的足球赛,以班级为单位的羽毛球比赛及每学年一次的全校大型运动会和各年部的小型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的赛事,更激起了全校师生日常参与及锻练的热情,学生们为了个人的技艺,更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认真参与,积极锻炼;教师们为了个人的强身健体,为了能在孩子们面前一展教师的多面风采,同样热情洋溢的积极参与。就这样,孩子们在激情被点燃,身体的能量得到释放的同时,在运动中不断学会了彼此的尊重、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做到了相互关心和帮助;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在克服运动障碍和掌握个别有难度的运动技巧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拥有了攻克难关的勇气。这种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不断的迁移到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在学习中,在生活上,都能明显的看到孩子们的不断成长。学校变得更加和谐,孩子们更有礼貌了,更懂事了,小胖子越来越少了,孩子们越来越爱运动了,甚至在观看国内外体育赛事时能给家长们当解说了,家长们也更满意了;教师们也更热爱校园生活了。这一切的改变都来源于三类球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尤其是在2009年,市教育局、文体局颁发了《关于开展评选抚顺市体育特色学校的通知》(教发„2009‟15号),制定了评选“市体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和“市特色学校评估细则”。学校及时提出了申请,并以学校三类球课程等申报了特色校的选拔,终于在经过一系列的评选后,一举得到了认可,与其他24所中小学共同被评定为“市体育特色校”。在得到正式认定后,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三类球课程的执教理念,规范了实施办法及相关保证措施,完善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章程,同时进一步把此类课开设的典型经验不断的向其他课程的开设上迁移,目的在于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途径和平台。

自2009年以来,学校多次参加省市区相关的体育赛

事,获得了区足球比赛第三名;区田径运动会总成绩第四名;“三对三”篮球队获得区第一名、市第二名、省第七名的好成绩;学生**、**、**、**等均以体育特长生升入省重点高中。集体的荣誉与个人的成长,更加激发了章党实验学校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的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水到渠成的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孩子们乐于参加各类课程中,在学习三类球的技能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体育技能,更锻炼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坚强的体魄,在参与和观赏各类比赛及相关体育活动中,不仅成了“内行”,更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了。

这些变化,使得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平添了许多办学的信念和激情,同时也为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增添了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眷恋。发展体育运动----这将是学校永久的使命。学校将一如既往,在不断延续中完善,在不断实践中探索,为全校师生们开拓更多的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有益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课程。

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 第2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著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

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发展特色:借助景区内全长约12公里的生态绿道,打造永久的马拉松项目,将体育与休闲结合起来促进当地发展。同时,计划引进房车营地、帐篷酒店、木屋酒店等旅游休闲、运动产业,用运动休闲来刺激当地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借鉴意义:时尚体育项目+知名景区优势。结合海宁盐官镇百里钱塘观潮景区优势,发展以马拉松为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设计为广大马拉松爱好者训练、体验、测试的地方,将这里定位成体育爱好者的基地,成为大众运动休闲的去处。

5、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平湖乍浦古城东首、杭州湾出口处、乍浦港东侧,平湖市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小镇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586亩,由浙江九龙山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小镇3年计划总投资57.8亿元。预计至2017年,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税收1亿元,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建设航空运动体验园、赛马马球赛车运动体验园、星海湾国际安养基地、海角城堡养老养生基地、九龙山阿平汉国际学校等一批支撑项目。坚持创新国内健康运动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以健康运动为龙头、健康养生为主导、联动发展健康旅游、培育发展体育和禅修文化的综合产业体系。

借鉴意义:“体育运动+养生养老”特色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以运动健康为主题,并通过举办马球、赛马、高尔夫、帆船等国内外大型赛事以及论坛峰会,拥有较高知名度。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九龙山的运动产业转型为消费群体更广的大众化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比如依山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等。同时,还提出了健康养老的概念,九龙湾将建设多个养老基地。

6、北京丰台足球小镇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基本情况:足球小镇占地2200亩,建设50片五人制足球场、10片七人制足球场和5片十一人制足球场,足球小镇将囊括足球大厦、足球会议中心、足球风情街、足球博物馆、足球嘉年华、足球狂欢广场、足球奥特莱斯、北京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等设施。

发展特色:小镇将着重发展足球产业,在建设中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高度结合的智能场地技术,引入同步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专门的APP,实现网上定场地、约赛,打造京城最大的足球社区,最终建成融合足球竞技、足球文化、足球科技等概念和要素、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形成足球产业集群和足球产业链,打造中国第一个将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

借鉴意义: 突出优势体育赛事,形成足球产业聚群和产业生态链。

7、江苏青马车寨扬州基地

基本情况:青马车寨扬州基地位于山清水秀,林木葱茏,飞鸟翔集,花香怡人的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区,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建造而成,占地一千多亩。是集体验式旅游,体育赛事运营,户外竞技表演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体育综合体。

2014年青马车寨被纳入“青奥会”组委会指定旅游区。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扬州车马旅游文化艺术节。

发展特色:越野基地内设有:马术比赛场地,训练马场、越野场地(UTV、SUV、摩托车等)、水上皮划艇、射箭场地、真人CS场地、房车露营地、森林拓展运动基地、篝火娱乐会场、集装箱活动营地(艺术客栈)等众多项目。

青马车寨还是江苏省户外与登山协会、江苏省全民健身走协会、美国夸特马协会中国分会等众多机构的专业培训、训练场地;中国人大户外翼之队的定点活动基地。

8、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富阳银湖新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项目一期用地约300亩。项目总投资逾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产业投资20亿元,涵盖智慧体育相关领域的总部经济业态、旅游休闲娱乐业态、产学研综合业态,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

发展特色:聚焦各种室内外新型智慧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游客可以体验比如打3D高尔夫、玩3D马球等各种VR/AR体育体验项目,突出智慧体育产业特色。

案例解析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第3篇

宁缺毋滥, 突出特色

某双语学校在将双语教学发展成为本校特色后, 尝到了特色的甜头, 于是学校提出了将原本搞得并不红火的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都作为学校特色的发展目标, 并制定了这些特色项目的发展规划, 结果几年后, 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项目都得到了提升, 但是学校的双语教学也变得不那么“特”了, 最终被本市的后起之秀超过, 双语学校成了“样样通、样样不精”。

分析具体原因, 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出了问题, 同时将好几个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 贪多求全, 失于平庸。任何一个特色项目的选择、发展和成功, 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发展, 必定会使工作相互牵扯、精力分散, 最终形成“三足鼎立”, 失去特色, 抑或造就“多足蜈蚣”, 腿多而跑不快。

特色之所以称为“特色”, 就在于“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强”, 一个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的精力有限, 要想有所作为, 就要有所不为, 所以选取特色切忌贪多, 一两项足矣, 确实要突出“特”字, 认准一项, 做大做强。即使特色已经发展形成, 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劳永逸, 还需要继续努力, 不断发展, 将特色做得更强, 以保持特色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回到上面双语学校的案例中, 当学校形成了双语教学的特色后, 出于将这一特色做强考虑, 完全可以围绕双语教学做一些“中心点辐射”的文章, 例如:做好双语教学教研的特色、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的编撰、学生翻译外语原著、学生外语写作、第二外语语种的引入等特色, 所发展的这些特色都是由双语教学特色所辐射出来的, 同时这些外围特色的发展又会促进双语教学这一中心点特色的提升, 真正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

量力而行, 慎重选择

某农村学校为了创出特色, 外出考察学习, 到了大城市的一所学校, 看到该学校的民族乐器演奏搞得非常好, 有意学习, 回来就购买了大量民族乐器, 成立了学校民乐团, 刚开始还搞得热火朝天, 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出现了诸多制约民乐团发展的瓶颈问题:教师在民乐方面的造诣不高, 学生学会了基础知识之后, 很难再提升演奏水平, 造成了“半瓶水”的尴尬局面, 整个民乐团水平很一般, 不能称之为特色;想要聘请专家, 但是本地没有, 如果从外地聘请, 往返路程所耽搁的时间比实际教学时间还要长, 民乐团每天只是课外活动时间训练1小时, 专家不可能天天长途往返;想要集中时间聘请专家, 让学生停课集中时间练习, 但是家长不买账, 因为当地家长对学生成绩看得很重, 并不重视民乐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家长的思想观念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

分析大城市学校民乐团的成功, 得益于许多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家长素质高, 认可自己的孩子参加民乐团;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习演奏乐器, 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本校教师水平高, 有民乐专业毕业的高水平教师, 能够执教民乐团, 并促进其长足发展;民乐团乐器种类繁多, 需要的专家很多, 学校地处大城市, 周围附近专家资源丰富, 他们既可以到校综合指导, 又可以对演奏不同乐器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参加演出的机会多, 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成功感, 有利于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以上条件是农村学校所不具备的, 所以民乐项目引进到该学校后, 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最终没有成为特色。

学校在选取特色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立足校本实际, 选择那些在本校可以深深扎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项目。校本实际包括本校教师的水平、学生水平、家长水平、学校经济条件、当地大环境、本土化的项目等。在选取具体发展项目时一定慎重, 对于学校特色来说, 选准了发展的项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千万不要只把眼睛盯在人家的强项上, 只看到人家的特色表面而忽视了校本条件, 不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项目, 注定要不得善终。为了让特色真正成为“特别”, 可以积极挖掘本土化的地方文化要素, 因为这些本土文化一是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 本身就是特色;二是在地方文化的生发地周围, 有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三是有些地方文化濒临失传, 对这些文化要素的继承发展, 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为, 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 具有文化特色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收益。所以选择地方文化特色, 可以大有作为。

还要注意, 一提起特色, 有的人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为艺术特色, 其实不然, 在多数学校, 发展某些学科特色、教学特色、教研特色等, 往往具有较低的门槛、较好的条件和强大的生命力。

融会贯通, 重点扶持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 然后自主发言交流、质疑问难、相互解答, 为了让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学校将其作为中心工作, 每次校长办公会都讨论研究、每次教研会都认真探索、每节课都积极落实、每名师生都积极参与, 将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此为中心, 最终探索出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 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该案例中创建教学模式的成功做法, 就在于学校非常重视、重点扶持, 将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融会到各项工作中去, 同时各项工作都围绕该工作运转, 最终取得了成功。学校特色要想发展起来, 必须在起始阶段进行重点扶持, 但我们不可以顾此失彼、只盯着特色项目而把其他工作都弃置脑后, 而是要把学校特色项目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为特色项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终促进特色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对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扶持, 并与各项工作整合一致、融会贯通, 将特色文化建设变成常规性工作, 才能保证特色文化的长足发展, 任何单纯、孤立、抽象地进行特色文化建设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会长久。

贵在有恒, 坚持到底

某学校的语文课内大量阅读教学搞得很不错, 基本形成了特色, 可是换了新校长后, 不再重视这一特色建设, 校长不重视, 老师们也没了方向、没了支持, 逐渐停止了相关工作, 两年后这一特色在该校基本消失。

学校特色能不能发展起来, 与领导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 如果这位新任校长继续重视该特色的建设, 将会取得长远发展。由于领导换届而导致学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我们不能把特色的消失归罪于领导换届, 究其根本, 是因为没有做好坚持的工作。有的学校在一任领导之内, 也经历了特色建立和特色消失的过程, 同样是因为没有将特色坚持到底。一种特色的毁灭很容易, 如果再重建就绝非易事了。以上事例引发我们对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人治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如果人治的成分太严重, 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人事的变动而大变;如果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采取法治, 用学校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会取得稳定的发展效果。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最终成功, 必须持之以恒,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为了便于坚持, 要以学校制度作为保障, 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宜, 不管人事如何变动, 制度总要固定, 使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常规性运转。学校特色的建设, 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 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在对学校特色的坚持中, 好习惯的作用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 具有一茬换一茬的流动性, 必须在每一届学生中动态继承学校特色, 才能使特色文化继续存在、传承和发展。将特色文化的内容与好习惯养成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具有长久坚持的力量, 把特色文化所需要的行为长久保持下去, 从而将特色文化传承下去。

积淀传承, 发展创新

某学校地处商业重镇, 家家户户都做买卖, 前几年珠心算很受重视, 并发展成为本校的特色, 可是几年后随着数学教学中科学计算器的引入和微机在日常帐务处理方面的普及, 许多家长、学生都认为珠心算将来没有什么用处, 于是家长不再支持、学生不愿学习, 逐渐使珠心算失去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学校也丧失了这一特色。

案例解析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第4篇

“发展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但是许多学校对学校特色内涵的认识、发展学校特色的方法等还存在诸多误区,笔者在这里通过剖析几个案例,发表对学校特色建设的一点看法,希望能给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一点启发。

宁缺毋滥,突出特色

某双语学校在将双语教学发展成为本校特色后,尝到了特色的甜头,于是学校提出了将原本搞得并不红火的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都作为学校特色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这些特色项目的发展规划,结果几年后,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项目都得到7提升,但是学校的双语教学也变得不那么“特”了,最终被本市的后起之秀超过,双语学校成了“样样通、样样不精”。

分析具体原因,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出了问题,同时将好几个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贪多求全,失于平庸。任何一个特色项目的选择、发展和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发展,必定会使工作相互牵扯、精力分散。最终形成“三足鼎立”,失去特色,抑或造就“多足蜈蚣”,腿多而跑不快。

特色之所以称为“特色”,就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一个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所以选取特色切忌贪多。一两项足矣。确实要突出“特”字,认准一项。做大做强。印使特色已经发展形成。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劳永逸,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将特色做得更强,以保持特色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回到上面双语学校的案例中,当学校形成了双语教学的特色后,出于将这一特色做强考虑,完全可以围绕双语教学做一些“中心点辐射”的文章,例如:做好双语教学教研的特色、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的编撰、学生翻译外语原著、学生外语写作、第二外语语种的引入等特色,所发展的这些特色都是由双语教学特色所辐射出来的,同时这些外围特色的发展又会促进双语教学这一中心点特色的提升,真正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

量力而行,慎重选择

某农村学校为了创出特色,外出考察学习,到了大城市的一所学校,看到该学校的民族乐器演奏搞得非常好,有意学习,回来就购买了大量民族乐器,成立了学校民乐团,刚开始还搞得热火朝天,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诸多制约民乐团发展的瓶颈问题:教师在民乐方面的造诣不高,学生学会了基础知识之后,很难再提升演奏水平,造成了“半瓶水”的尴尬局面,整个民乐团水平很一般,不能称之为特色;想要聘请专家,但是本地没有,如果从外地聘请,往返路程所耽搁的时间比实际教学时间还要长,民乐团每天只是课外活动时间训练1小时,专家不可能天天长途往返:想要集中时间聘请专家,让学生停课集中时间练习,但是家长不买账,因为当地家长对学生成绩看得很重,并不重视民乐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家长的思想观念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

分析大城市学校民乐团的成功,得益于许多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家长素质高,认可自己的孩子参加民乐团: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习演奏乐器,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本校教师水平高,有民乐专业毕业的高水平教师,能够执教民乐团,并促进其长足发展;民乐团乐器种类繁多,需要的专家很多,学校地处大城市,周围附近专家资源丰富,他们既可以到校综合指导,又可以对演奏不同乐器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参加演出的机会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成功感,有利于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以上条件是农村学校所不具备的,所以民乐项目引进到该学校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最终没有成为特色。

学校在选取特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立足校本实际,选择那些在本校可以深深扎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项目。校本实际包括本校教师的水平、学生水平、家长水平、学校经济条件、当地大环境、本土化的项目等。在选取具体发展项目时一定慎重,对于学校特色来说,选准了发展的项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千万不要只把眼睛盯在人家的强项上,只看到人家的特色表面而忽视了校本条件,不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项目,注定要不得善终。为了让特色真正成为“特别”,可以积极挖掘本土化的地方文化要素,因为这些本土文化一是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本身就是特色;二是在地方文化的生发地周围,有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三是有些地方文化濒临失传,对这些文化要素的继承发展,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为,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具有文化特色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收益。所以选择地方文化特色,可以大有作为。

还要注意,一提起特色,有的人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为艺术特色,其实不然,在多数学校,发展某些学科特色、教学特色、教研特色等,往往具有较低的门槛、较好的条件和强大的生命力。

融会贯通,重点扶持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然后自主发言交流、质疑问难、相互解答,为了让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将其作为中心工作,每次校长办公会都讨论研究、每次教研会都认真探索、每节课都积极落实、每名师生都积极参与,将这一教学模武的发展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此为中心,最终探索出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该案例中创建教学模式的成功做法,就在于学校非常重视、重点扶持,将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融会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各项工作都围绕该工作运转,最终取得了成功。学校特色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在起始阶段进行重点扶持,但我们不可以顾此失彼、只盯着特色项目而把其他工作都弃置脑后,而是要把学校特色项目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为特色项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终促进特色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对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扶持,并与各项工作整合一致、融会贯通。将特色文化建设变成常规性工作,才能保证特色文化的长足发展,任何单纯、孤立、抽象地进行特色文化建设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会长久。

贵在有恒,坚持到底

某学校的语文课内大量阅读教学搞得很不错,基本形成了特色,可是换了新校长后,不再重视这一特色建设,校长不重视,老师们也没了方向、没了支持,逐渐停止了相关工作。两年后这一特色在该校基本消失。

学校特色能不能发展起来,与领导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位新任校长继续重视该特色的建设,将会取得长远发展。由于领导换届而导致学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不能把特色的消失归罪于领导换届,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做好坚持的工作,,有的学校在一任领导之内,也经历7特色建立和特色消失的过程,同样是

因为没有将特色坚持到底。一种特色的毁灭很容易,如果再重建就绝非易亭了,以上事例引发我们对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人治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如果人治的成分太严重,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人事的变动而大变;如果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采取法治。用学校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会取得稳定的发展效果。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最终成功,必须持之以恒,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为了便于坚持。要以学校制度作为保障,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宜,不管人事如何变动,制度总要固定,使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常规性运转。学校特色的建设,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在对学校特色的坚持中,好习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具有一茬换一茬的流动性,必须在每一届学生中动态继承学校特色,才能使特色文化继续存在、传承和发展。将特色文化的内容与好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具有长久坚持的力量,把特色文化所需要的行为长久保持下去,从而将特色文化传承下去。

积淀传承,发展创新

某学校地处商业重镇,家家户户都做买卖,前几年珠心算很受重视,并发展成为本校的特色,可是几年后随着数学教学中科学计算器的引入和微机在日常帐务处理方面的普及,许多家长、学生都认为珠心算将来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家长不再支持、学生不愿学习,逐渐使珠心算失去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也丧失了这一特色。

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 第5篇

----兴平小学“小棋盘,大舞台,舞出多彩人生”特色校园文化创新案例

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要有特色。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永续发展的关键。特色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校文化的积淀与渗透、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升华的过程。同时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而且丰富了办学内涵,提高了办学品味和水平。

特色建设应该和“塑人”相融合,要注重文化的积淀,让特色校园文化深入全校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以特色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结合我校实际,从2013年3月开始创建市象棋文化特色学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于2015年3月成功创建为广安市象棋文化特色学校,提升了学校办学品牌。

一,背景分析

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广安区兴平小学校结合2013年部省共建教育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创建象棋文化特色学校。我校开展象棋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有其渊源。一是象棋文化地域底蕴深厚:兴平镇群众历来有下象棋的习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三五一群捉对厮杀的象棋爱好者随处可见。很多家庭都备有象棋,1

许多学生都酷爱象棋。二是象棋文化师资强:该校酷爱象棋的教师多,且实力强劲。学校总教练张华国多次在区、市象棋大赛中取得过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广安象棋界颇负盛名。

二,具体措施

我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中国象棋”为学校特色活动载体,特色创建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并快速步入正轨,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周密制定特色创建总体方案。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发挥集体作用,加强领导,硬化措施,确保特色学校创建顺利推进。结合我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元素,确立了:

创建主题:小棋盘 大舞台 舞出多彩人生 办学目标:以棋育德 以棋启智 办学理念:以棋兴校 以棋促发展 校 训:走好每一步 可以至千里 教 风:敬业好学 整洁规范 展示自我 学 风:礼仪为先 全面发展

(一)、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周密制定特色创建总体方案

一是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二是发挥集体智慧,确保特色创建可行长效,三是争取市区领导支持和帮助,让特色创建前景更美好。总体方案形成后,先后得到了市教育局、区教科体局等领导同志的指点和帮助,我校特色创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的吸取其他学校传承象棋文化的成功经验,2014年4月肖吉平校长带领相关的一行人到蓬安新园小学取经。新园小学经过多 2

年的积淀在象棋特色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次考察学习为学校制定特色创建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机制保障

1、成立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创建实施方案,构建起了校长负总责、教导处主抓、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定期报送制度和督查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建立健全了特色学校创建考核制度。

3、特色学校特色活动激励机制:“四--四--三”办学模式

四定:

一定组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导处负责安排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组建了象棋文化教研组和课题研究组,配备了专职教师,聘请了校外辅导员。

二定场地:以兴平棋社为主阵地,教室、校园棋台、棋角、学生家庭以及兴平场镇为抓手,全面铺开象棋文化活动。各班组建了象棋兴趣小组,挂牌命名“象棋普及班”、“象棋提高班”、“象棋精英班”,组织并选拔成立“校队”。

三定教材教辅:设计了校徽,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中国象棋文化》(上下两册)、校刊《兴平棋韵》和购买了多种学生实用的象棋教辅资料。

四定制度:有健全的创建工作方案、阶段创建计划、有特色活动计划、特色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纳入了学校重点工作、有健全的创建考核制度、特色活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有特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方案。

四保障:

一是财力保障:市教育局拨专款15万,每年少年宫活动经费5万,以及学校公用经费支付一定的专款投入到特色学校运转工作。

二是师资保障:以张华国为总教练,教学人员2人,校内辅导员3人,校外辅导员3人。

三是时间保障:以《中国象棋文化》为校本教材,从1-8年级每周开设了一堂象棋文化课;每天上午大课间和节假日规定时间开放兴平棋社。

四是环境文化保障:学校以团队设计为引领,分步打造校园特色环境文化,首先学校利用校门和教学综合楼悬挂牌展现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接着耗资近2万元开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具有浓郁中国象棋文化色彩的“兴平棋社”并投入使用,为传承象棋文化开展活动增添了主营地。后来出资近10万元打造了象棋文化走廊和棋星走廊、花台象棋文化、制作了15米棋展以及校园象棋残棋标志景观、33个棋台、1个棋角。布臵办公室、教室象棋文化亮点,将有棋理的警句作为班训,开设象棋文化专栏,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象棋文化氛围。如今走进校园,无处不感受到象棋文化气息。

三渗透:

一向学校管理、学科教学渗透:将象棋棋理“走好每一步,可以至千里”作为校训,学校各部门管理、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学习都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学校发展要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一步一步地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将棋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将校徽、办学目标和理念印刷到教学管理工作各种记录簿中。

二向教学活动渗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我与象棋故事》演讲比赛;上期举行一次金手指象棋联赛和一次象棋文化交流活动,下棋举行一次象棋百人大赛。每学期都要征集与象棋有关的剪纸、绘画和书法作品,并对优秀作品评奖。

三向家庭、社会渗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象棋培训会、举行一次场镇象棋宣传活动、举行一次对弈亲子比赛。每次活动都要宣传报道,以扩大社会影响。

(三)师资队伍建设

1、确定专职教师,聘请校内外辅导员。

学校确定以广安象棋名手张华国、象棋高手唐进周为专职象棋教师,广安区棋协会员蒋清勇、杨应平、王明春为专职辅导教师,校内象棋者刘爱华、程子全、金灿明三位老师为辅助培训员。聘请川东北象棋名手周东川、国家一级裁判蒋东平、广安市象棋冠军陆文胜为校外辅导员。如此强大的师资体系为我校的象棋文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资培训

(1)学校每学期由张华国总教练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辅导,使每位教师的象棋水平都有进步;每年邀请象棋高手到校培训象棋专职教师、辅导员、学生;支持总教练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和培训。

(2)每年组织学校象棋教师到同类象棋文化学校进行交流切磋,以提高象棋实战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活动的开展

我校除了1-8年级每周要开设一节象棋文化课,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巩固特色创建的成果。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象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象棋这门艺术体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每年邀请一位校外辅导员到我校指导。我校所聘请的三位校外辅导员都是川内象棋名手,他们在重庆、四川的公开赛中都取得不俗的战绩。邀请他们加盟我校师资队伍,为我校学生的技战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每次他们到我校开展指导活动都不遗余力,使我校学生受益匪浅。

2、选出热爱象棋并且对弈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精英班,行课期间每天的大课间进行训练。大课间的训练形式多样:有老师精彩的讲解,有老师一对多人的车轮战,有在网络上观摩大师的精彩对局,有以赛代练的小比赛......提高大课间的训练精英班的同学水平都提高很快。每到重大比赛时都是从精英班选拔出水平最高的学生组成校队代表学校出征,为学校争取荣誉。

3、别开生面的擂台赛。以校队为各级擂主,其余有兴趣的学生来攻擂,每攻一关就获取一定的奖励。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在学生激烈的攻防中展开了。攻的想尽一切办法撕开对方的防线,守的想守得滴水不漏,棋枰之间尽显国粹的无限魅力。

4、每年举行一次“金手指联赛”和“百人大赛”。“金手指联赛”以每班选拔学生组队进行比赛,比赛前十名的授予当年的校棋星,棋星的相片及座右铭制成挂牌悬挂在一起构成棋星走廊。“百人大赛”则是扩大范围的比赛,全校选出100名学生参赛,是要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比赛的氛围,从而感受到特色校园文化的气息。

5、组队参加四川省青少年棋类锦标赛。从2014年我校每年都从精英班选出尖子组成校队参加7月份的四川省青少年棋类锦标赛,至今已参加了三届。通过比赛涌现出象邓舒骏(第四名)、蒋婧媛(第3名)、邓清(第2名)等耀眼的棋星。三年来除了获得个人奖项更是获得两次团体冠军和两次团体亚军。省赛学生们的摘金夺银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也让我们坚信只要给我们的学生机会他们并不会令我们失望。

6、每年组队和营山少年棋队进行联谊赛。营山的象棋活动开展得很好,少儿象棋活动更是风生水起。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增进两地少儿友谊的目的举办这个联谊赛。具体办法是我校和营山各出五名少儿棋手,进行5轮循环赛,决出个人赛名称,以个人名称之和再决出团体名次。从2014年起一共举行了3届,我校包揽三次个人冠军,获得两次团体冠军。以一校之力对抗全县之精英,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增添了我校特色建设越办越好的信心。

三,取得的成效

(一)、我校自从创建特色以来坚持“质量、特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淀,先后荣获“广安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安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广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广安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以“质量高、校风正、学风严、特色强”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长期稳居全区前列;近年来教师在国家、省、市(地)、区级报刊上发表、获奖论文近200篇,科研课题分别获广安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校本课题研究二等奖、一等奖。《依托中国象棋文化创建农村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获得市级一等奖,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弘扬中国象棋文化,打造象棋特色学校》在《中小学教育》杂志第5期上发表。

(二)、2015年1月广安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我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考核,我校特色创建工作得到专家一致好评,我校特色创建工作验收过关。2015年3月广安市教育局正式授予我校为市级象棋文化特色学校。

四,启示

我校创建市特色学校工作自2013年3月正式启动到2015年3月创建成功,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过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的系统工程。被动等待,特色自然不会形成;急功近利,浮躁浅薄,更容易走弯路乃至误入歧途。

(一)、特色创建必须与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元素相结合。

特色创建应该发挥学校的优势,如果脱离学校的优势另辟蹊径地创建特色往往会事倍功半。我校将“中国象棋”确定为学校特色活动的载体是与我校象棋文化师资强和兴平镇的象棋氛围浓厚分不开的。我校特色创建工作推进顺利和选项正确密不可分。

(二)、特色创建应该和师生、家长、社会达成统一的认识。

特色创建工作如果不能和师生、家长、社会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创建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麻烦。我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师生、家长和社会都认识到“以棋育德,以棋启智”的办学目标是能达到的。近几年我校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列也论证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

(三)、特色创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高大上的方案固然炫目,但是脱离实际的方案犹如美丽的肥皂泡绽开之后留下的只是水滴。我校制定的方案都是经过调研、考察深思熟虑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四)、特色创建开展的活动落到实处,扎实地进行。我校的校训是“走好每一步,可以至千里”,我校开展的特色创建活动也是在走好每一步,扎实地在进行,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只有实实在在地进行才会走得更远。

(五)、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贵在坚持。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坚持既体现在创建前,更表现在创建成功后。如果创建成功后不坚持,那么特色创建只是昙花一现,之前付出汗水就会付之东流。我校一贯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虽然已经是市特色学校了,但我校并未放松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现在在龚兵兵校长的带领下努力开展工作向省象 9

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案例 第6篇

金塔县第三中学:谢存 一.指导思想:

1.1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回顾这段历程时,其中应该有对运动文化的认识,以及进入该文化时的美好回忆。

1.2运动技术技能的水平决定享受运动乐趣的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当学生感受到运动文化,进入了运动文化时,他们对运动技术的认识以及对运动技能的追求理应是自觉的,甚至是积极的。

l.3我们教师应对竞技项目进行分解→提取→改变→重构,使学生在一接触到这个项目,就对它发生兴趣,自觉的去研究其技、战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如同一个圆,从起点可以走到终点,从终点也可以走到起点。

1.4重视差异,在教学中不但强调客观时、空、量的平等,更要注意学生心理情感上的相对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开发集体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有序地开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全体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服务。

二、主要做法:

1、创设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

学校致力于创设一种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把宣传、发动、组织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家长,让大家认识到足球运动的魅力:它是一项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并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通过足球运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早已成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共识。

2、制定“足球进校园”活动发展规划

作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本着前瞻性的理念,精心制定了“金塔三中足球进校园”活动的普及、选拔、输送等近期、远期规划以及一套系统、规范的训练计划,全面确定了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为孩子们搭建阳光体育的舞台。

3、实施“足球进课堂”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是校园足球的终极目标。为此,学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工作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学校将足球纳入课程,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组织学生学足球运球、传球、颠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第二课堂活动、举行了三人制和五人制足球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普及足球运动,让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都能接触足球、喜爱足球。通过一年的尝试,学生的运动热情及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并改变了足球仅仅是男生的运动的片面认识。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区域联盟杯比赛中,学校男女队均有良好表现,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技术展现无一不透出“足球进课堂”带来的收获。在足球课中,学校要求教师不仅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的知识性教育,改变传统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员形象,让儒雅、彬彬有礼和运动技术全面集于新时代的学生一身。同时通过常态课及各种大小赛事,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耐挫抗压能力,帮助学生找到爱班级、爱学校、爱国家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及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实现大教育观。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一支专业的足球教师团队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足球进课堂活动,在原有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聘请了毛小红、王红兵、王彪如为足球课辅导教师,进入到第二课堂活动当中去,向学生传递一种意识:足球不是专业教练和运动员的专利,而是一项人人可以参与的运动,真正从娃娃开始抓足球运动项目,让国民从小就能感知、熟悉足球,做好普及、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这些足球课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能吃苦,全身心致力于足球教学,严格按照国家体委颁发的足球训练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采用“少年足球教学法”以及国外一些先进的训练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5、开发合理、有趣的足球校本课程

在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开展足球校本教研活动,定期对学校足球教学进行专题研讨,体育教师在边学边实践中开发了初中足球校本课程。在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中,老师们将足球的历史、足球运动的发展、世界杯足球赛、世界足球先生、足球明星等知识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还将足球运动中比较难的动作和要领编成儿歌进行练习,如“右脚把球往左拖,左脚把球停一停,换个脚儿试一试,左右横拖要分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在每节足球课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使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更合理,教学更科学。

此外,足球教师还定期做足球观摩课,如七年级的《和足球一起玩耍》、八年级《脚内侧传接球》、九年级的《脚弓推射头顶球射门》,这些生动有趣的足球课,深深吸引着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

6、开展足球联赛,促进普及提高

学校制定了校内足球联赛规程,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利用校园电子屏公告每天赛程、最新赛况、射手排行榜;橱窗展示各种校园足球联赛的图文介绍、照片、手抄报、征文等,吸引着孩子们驻足观赏,沉浸在快乐的足球中。

校园足球联赛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快乐的源泉:参赛队员个个摩拳擦掌,为每一个进球而全力拼搏,啦啦队员挥动手中的彩旗,忘我地为球队呐喊助威。胜利了,他们欢呼雀跃,一起分享比赛的喜悦;失败了他们互相鼓励、不气馁,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会更加投入、更加认真。整个联赛赛的不仅仅是进多少球、赢多少场比赛,更是全校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文明踢球、文明做观众)的一个综合展示。除此,摄影团、用手中的相机、纸笔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关于足球的精彩瞬间。同时还开展了足球知识竞赛、“我与足球”征文,“我爱足球”摄影展等活动,使校园足球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突破点和助推器!

学校足球联赛的启动,激起了金塔三中校园足球运动的浪潮。每天清晨、下午课外活动,甚至放学后,足球场上都有学生运动的身影,孩子们都在自觉地、主动地运动着、交流着,足球在此已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它已成为孩子们团结、拼搏、奋进的一种标志,它已成为全体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让学生兴奋的是“阳光体育运动会”那天,学校专门举行了“校园足球联赛”的颁奖仪式。那一刻,台上台下的学生一样自豪,所有在场家长也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有了很强的认同感。

7、普及、提高多渠道,梯队建设显成效

为了更好的普及足球运动,学校成立了年级、班级两个不同层次的足球兴趣小组,组建了校级男、女足球队,并依照各个年级的训练成绩、学生的兴趣表现,不断从各个年级选拔苗子队员充实校队,同时做好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苗子队员的工作。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不同年龄的梯次队员队伍,学校足球队每天坚持规范训练,年级和班级也会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足球队当中,特制定了灵活的队员入队制度(即凡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个人写出申请,即可加入XX足球队)。为了拓宽足球训练的渠道,而且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类足球活动、友谊赛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达到快速提升足球进校园项目的成效。

三、活动成效

各位领导、同行,正是市县教育局、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金塔三中的孩子们才有了更多的展示与锻炼的机会。学校的男子、女子足球队已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战绩卓著:2015年6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区域联盟杯比赛中,获得男女足都第1名的好成绩。

足球进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与成功,也为他们的精彩人生积蓄起了腾飞的力量。我们坚信:在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道路上,金塔三中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演绎更多的精彩!让我们的中国足球踢出国门、踢向世界!

建校只有9年的金塔三中经验还不够丰富、积淀还不够厚重,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以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及答案(75分)下一篇:秋景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