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者散文范文

2024-06-23

回收者散文范文(精选14篇)

回收者散文 第1篇

回收者散文

“回收旧手机、电脑、洗衣机……”

窗外,传来吆喝声,探头张望,叫喊的人已过去了。

不一会,叫买声又传来了,哦,那个骑摩托的年轻人兜了个圈回来了。

“嘿,嘿——”

我喊着,朝他招手,他停下来,仰头看我。

曾多次在巷口看到回收字样的车,似乎是一只旧手机换一个铁脸盆,这次,他是要用什么东西换呢?

我有只崭新的破手机,买来时三百多,但,手机充不了电,一直放在一边,没去过问,因为,我一个人就有五个手机,既然不想去修,何不换换?

这样想着拿起手机跑下楼。

“哦,这个呀,五元。”

他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去修一下呀,还可以用,哟,电板都有三块呀?”

“是的,你会修吗?你看修修要多少钱?”

“几十元差不多,你买来也只要两三百吧?”

“是的`,三百多,嫌麻烦,一直没去修。”

“你拿回去,我们一只手机才赚几毛钱,是提炼黄金的。”

他好意告诉我。

“那,这只电信配的破手机呢?”

“这个可以卖,五元,这个应该是坏的。”

“是的。”

他接过我另一只手机,仔细端详,掏出五元钱……

他很憨厚,现在挣生活可不容易呀,我深深体会打工者的辛苦,忽然想到我还有几个废弃许久的数码相机,何不也处理掉?

“拿我看看吧,我等你。”

当我说出这意思时,他脱口而出。

咚咚地跑上楼,拿下照相机。

“爱国者,老式相机,淘汰了。”

“给你十元吧。”

旁边有一熟人经过,了解了情况,露出不屑。

“才那么点钱呀?不要卖,扔了都行!”

他有点帮我抱不平了。

“那是你的自由了,我不敢强求的。”

回收者笑了,露出洁白的牙。

“别卖!”

熟悉人冲我喊了一句。

我也是呵呵一笑。

“算了,你修修还可以用的。卖了实在是不划算。”

“没什么,我还有一个坏相机,你拿去吧。”

“我也没办法,多一分都不行,我才赚……”

“没事,你拿去吧,放在那里也是废物。”

回收者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感激……

回收者散文 第2篇

冬天过了,春天来了,今年,在村委会的再三考虑下,终于答应了开展一年一度的跑步比赛,来让每个动物都能够保持强壮的体魄。这消息刚宣布完毕,就像插了翅膀一样,不过多久,全村的人们都知道了,正忙着准备迎接比赛呢!

平时一惯做事都很勤奋、努力的小鹿和小马却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光在那儿高兴,而小马和小鹿,却在不断地努力练习跑步,为了给比赛做个基础。到了早上就一起约好了6点到小果村的正中间集合,然后到了10点又去健身房锻练,练到中午时吃中餐,吃过后,适当地休息一会儿,又继续开始了跑步,直到比赛的那一天,他们两个一直都是那么拼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比赛的那一刻,“呼——”随着一声哨子响,开始比赛了,果然,小马和小鹿之前那么拼命练习派上用场了,他们很轻松的超过了所有选手,在最后一个弯道时,小马和小鹿都想得第一,便使出浑身解数,可惜,最后两人并肩第一,只好进入加时赛,加时赛的规则是:两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内跑完15圈,谁用时短谁就获胜了。休息了十分钟,比赛又继续进行,一开始他们就用尽全力,好似都想在第一圈就远远开对方,值得可惜的是,再加上小马对小鹿讲了一句:“我赢定了,你输惨了”这句话,所以没看见脚底下的石子,被绊了一跤,让小鹿得逞了,自从小鹿跑在前面后,他不知从哪里的一股力量,迈出了她强壮的步伐,又大步又快地跑着,跑完了15圈时,时间只过了一半,而小马因有伤在身,跑得特别慢,等他跑完十五圈,时间都已经过了3分钟,理所当然,小鹿大获全胜,村长为了激励他,给了他一外委会奖杯,美丽的猫小姐,给他带上了好看又五彩缤纷的花环。

小鹿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很腼腆,摸了摸挂在胸前的花环,就开始有一点儿骄傲了,对前来祝贺的好朋友们说:“我很厉害,以后要向我学习哟!”不仅仅是这样,他回到家中,还愈来愈自我膨胀,整天到处说自己是怎样怎样的强大,怎样怎样的.厉害……

过了一个月,动物们又开始练习跑步,一往如此,动物们又来叫小鹿了,小鹿拍了拍肥肥的肚子,骄傲地说道:“你们这群笨蛋,我是冠军,你们还配跟我练?”然后就嘭的把门关上,再也不理会他们,又一届比赛开始,小鹿大手大脚地慢慢走来了,动物们看了他,都惊呆了,原来小鹿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睡觉,这六个字,所以变胖了。第二次比赛拉开了序幕,小马不愧是马,一马当先,而比赛前那个威风的小鹿呢?他呀,没跑两步,变被自己的重量所压倒了,摔了个狗啃泥。小马获得了冠军始终谦虚。

塑料瓶回收者谈生意经 第3篇

靠几十个“线人”在上海寻财路

可别小看任何一个塑料瓶,哪怕就是几分钱,也蕴藏着大财富。 ”大伟说,“以前有人算过一笔账,60个矿泉水瓶子是一公斤,一吨就是6万个。每个瓶子赚1分钱,6万个就是600元。我曾呆过的一个中型废品中转站每天收集的瓶子就有好几吨,一年利润十几万。 ”

用过的塑料瓶会被生产成塑料颗粒,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塑料颗粒,然后再生产成各种日用生活品,如塑料桶、洗手盆,甚至是计算机外壳,最后再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2005年—2007年三年间,是大伟最辉煌的时期。那几年,他的生意到达顶峰,每天迎来送往忙得不得了,由于地租便宜,客源稳定,大伟的生意迅速扩张到多个省市,腰包渐渐鼓起来。 “每个月一两万绝对不是问题。”可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大伟也不例外。

那段时间,来收货的客户减少,可送货上门的却依旧不断。仓库只有那么大,资金也需要流转,大伟不得不低价出售盘活空间和成本。

那段时间,看到很多同行改行,大伟不断鼓励自己“撑过去就好”。所幸,2009年他缓了过来。如今每月的利润数千元,“虽不多,也够了”。大伟在上海有几十个“线人”,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哪里有大型搬家、拆迁等大买卖,就给大伟报信。给线人答谢时,大伟从来不吝啬,“这些都是财路”。

空闲之余,大伟会看看邻居们打牌,更多的时候,他依旧会去蹭书看,或者烧烧新发现的塑料。对于未来,大伟没有太多的宏图伟志,他只相信,“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只能做精、做深,多交流,多吃亏。 ”“做废品回收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财门路,但这些都是 ‘商业秘密’,即使喝到烂醉也不会说。 ”大伟说,虽然这些年挣了一些钱,但他没敢在老家盖房子,也不敢大吃大喝。几次起落让大伟感到钱还是“攥”在手里踏实。他从来不敢忘记,刚入行时老收错料,口袋里只剩几个硬币的窘迫。如今,他死心塌地地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准备养老。

清晨六点是雷打不动的“上班时间”

每天六点是大伟雷打不动的“上班时间”,尽管这时城里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租来的这个门面房约五十平方米,与左右两间相通。门面房里堆满各式塑料,有成品的塑料瓶,也有被分解过的塑料碎片。大伟指挥着一同进屋的男孩“收拾收拾”,两人忙碌起来。

大伟全名汪宏伟,43岁,安徽农村人。皮肤黝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一些,笑起来脸上有些褶子。株洲路的这个门面是他一年前盘下的,“在此之前好多人都做不起来,只有他,来了之后就风生水起。 ”一旁同做废品回收的老李说。废品回收分三大类:回收纸板、回收塑料、回收废铜废铁……看似都是废品,可其中门道却大不一样,真正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株洲路上这家废品回收点就集结了上述三大种类,大伟专做塑料回收,老李专做纸板回收。

男孩拿出馒头和开水,找了张凳子坐下。两人静静地吃着早餐,看着门前繁忙的马路。天色越来越亮,左右两间门面房的主人也陆续进来。“吃过了吗? ”大伟跟邻居打着招呼,虽然入驻时间不长,但憨厚的他人缘不错。几句寒暄之后,回收站的每个人都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这个牛奶瓶成分是聚乙烯,放到那个蓝色袋子里。这个牛奶桶成分是丙乙烯,放到篮筐里……”大伟一边念叨着,一边飞快地收拾着,男孩在他的指点下做得有模有样。虽然瓶子堆了上千只,但两人合力,不到二十分钟就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了。此时才早上六点半。

7:10,大伟迎来第一个客人:一个摇铃的老头骑一辆黄鱼车,走街串巷收些废旧品,一大早就来到回收站。大伟帮着把满满一麻袋塑料瓶抬下车,边清点袋中的塑料瓶,边报着价格。“大爷,以后这种瓶子不要收,不值钱。”清算完毕,大伟递给老头102.7元,并指着一种塑料瓶言辞恳切地提醒道。“我就说嘛,你不会骗人。昨天我拿去卖,有家才给我80多元。 ”老头对着大伟谢了又谢,将钱币小心地放进衣兜。

看着老头离开的身影,大伟笑着说:“做这行,上当受骗免不了。 ”

用“燃烧法”从触觉和嗅觉上鉴别不同塑料

“不同的塑料燃烧之后的气味和形态都不同。 ”大约两年里,大伟将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塑料都一一燃烧,从触觉和嗅觉上进行鉴定。

蹭书看,是大伟那段时期每周的必修课。通过自学,大伟了解了塑料的分类,每种塑料都有不同的形态和气味。为了进行区分,大伟用起老办法:烧。

那一次之后,家人就不赞成他燃烧塑料,担心有毒气体。 “不烧怎么分得清。”大伟执意不肯。很快,他又“闯了祸”。一次在燃烧尼龙的过程中,为了闻到其中的“鸡毛味”,他完全没有留意到火苗已经点燃了他的头发。“我闻到过最难闻的塑料气味,是甲酰。 ”大伟现在提起来还直皱眉头,“那一次,我差点晕过去。 ”甲酰燃烧后有股浓郁的异味,熏得大伟眼睛都睁不开,他强忍着想看清燃烧状态,却在十几秒钟之后感到窒息。

惊险之后,却是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聚乙烯、丙乙烯、聚碳有机玻璃、IBS、PS、PVC……上百种塑料,如今的大伟说来头头是道。

聚乙烯,手感柔软,白色,但透明度一般,常有胶带及印刷字,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燃烧时无烟,有石蜡的气味,熔融滴落,易拉丝。

聚乙―乙酸乙脂:表面柔软,伸拉韧性强于聚乙烯,虽表面无胶,但手感发粘,白色,透明度高,燃烧时亦有石蜡味略带酸味。

……

多交流,是大伟的另一套提升理论。每次有客户上门来收塑料,他都迎上笑脸跟别人找话说,诚恳的态度会让客户放下戒心,有时也告诉他哪些塑料值钱,哪些塑料紧俏。从客户只字片语中,大伟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他现在绝对是个塑料专家,可能很多化学老师还没他熟悉塑料。”老李点评说。

“上海到处都是宝,就看吃不吃得了苦”

入行十年,大伟没少吃亏,尤其是在刚入门前两年,他颗粒无收。那个时候,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可他还只是刚入门的学徒。

和老乡吃的一顿饭,改变了大伟的人生轨迹。街边涮羊肉小店里,一个老乡感慨:“上海到处都是宝,就看你吃不吃得了苦。 ”老乡酒醉后的一句话,深深印在了大伟心里。

很快,他跟农贸市场结清工钱,带着一千元积蓄和一床棉被只身南下,寄居在中原地区一个老乡家里,其实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点,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垃圾”。两人搭了张单人床倚在角落,睡觉时都不敢翻身。

大伟依样画葫芦给塑料瓶分类,可客户却告诉他,很多分类都不准确。分类错误,就意味着回收价与出售价可能倒置,长时期分类错误,就意味着下线客户会流失。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大伟几乎颗粒无收,收购得来的塑料时常达不到客户要求,即便是低价出售,也很难找到下家,大量积压套死本金,大伟很着急,却又摸不清门道,无奈,他想到看书学习。

跟很多迫于生计离家打工的老乡一样,高中毕业后,大伟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只身去了北京。没有别的技能,他在一家农贸市场谋了份屠宰工作。每天重复着手起刀落,到了傍晚,除了酸痛的胳膊,点算工资并寄回老家是他唯一的念想。即便如此,家里也仅仅维持温饱。

老乡做的是塑料回收,很辛苦,每天起早摸黑收废品,清理后再卖出去,看上去是重复劳动,其中门道却很多。老乡把一些基本的回收方法跟大伟讲过后,就再也不深谈任何“回收业务”。大伟也想得通,他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乡不说,大伟就在一旁偷看。他看到老乡把塑料分不同类别,但这些从外表上看都差不多。

忍者风范散文 第4篇

搬到这里快半个月了,一切渐渐步入正轨,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小院,因为院内有一个方方一米五左右大的小花圃,院后有一小块菜地,让我想起自己去年九月份写的一篇散文里的一个愿望,被自己“一语成譏”了,不经意间真的要过“房前栽花屋后种菜”的日子了。

周六的早晨,我发现厨房角落的灶台下有一点儿灰,打算掏干净倒掉,没想到掏出一大堆类似耗子窝一样的纸屑塑料袋屑,感觉里面好像还有一团东西,很软却又好像故意和我别着劲,用煤铲掏了好几次都没掏出来,我心里只是怀疑会不会是一只大老鼠正在护着一窝没长毛的幼仔,这样的话必须掏干净以绝后患了。最后费了好大的劲掏出来一个仙人球一样的东西,圆圆的直径约有15厘米,静静地一动不动了,用煤铲一拍还会反弹着动一下!敢肯定它是一个有生命的动物,我失声惊叫了一声:“你想吓死我呀!”

老公闻声赶来,我就不怎么害怕了, 估计这是一个还在冬眠的懒刺猬,此生还是 头一次见到刺猬,我中彩了一样高兴。老公却建议我把它放到田野里去,怕养在家里乱跑扎着孩子,据说它的刺还有毒。

我把它拨进纸箱子,然后端到院子里,让它晒了晒太阳,慢慢地能看见它的肚子一起一伏, 后来居然发出几声粗粗的出气声!面对突如其来的围观者,这或许是恐惧的哀鸣,或许是愤怒的警告。

这个被闲置了一年多的院子后面是一片已征待建的农田,小家伙有可能是来自那片农田,从出水眼钻进院子,藏在厨房角落那个同样被闲置了一年多的灶台下的灰眼中。这个灰眼是一个能放下两块砖头的洞,除了洞口都是坚固的壁垒,既安全又暖和,我一般用电和煤气做饭,要不是那点儿灰迹被我发现,不知它还会安稳地潜伏到什么时候。

多么机灵又懒惰的小家伙啊。

女儿和儿子听说刺猬吃野菜,就领着小伙伴们去挖荠菜和白蒿芽回来投到纸箱里喂它,看起来孩子们很乐意为它服务,象一群兴奋欢快的小鸟,一边叽叽喳喳议论着一边蹦蹦跳跳来回奔忙着。但是它并不领情, 象一个倔强矜持又害羞胆怯的少女,别说动动金口吃上一点野菜 了,始终都不肯露出哪怕是一点儿面目让大家看看,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孩子们也渐渐对这个“仙人球”失去了兴趣,以女儿为首的女生去后门外玩“过家家”了,以儿子为首的男生去房间里玩电脑游戏了。

不时地有孩子悄悄去偷看,失望地用脚踢纸箱子,希望它动一动,我怜惜地制止孩子们的野蛮举动,怕吓着这小家伙了。

院子里渐渐恢复了平静,我洗完衣服也忍不住轻轻靠近纸箱子,想看看它正在干什么。

哈哈,这次终于看到它侧卧着,只能看见它的一只脚的`三个趾头,深褐色的皮肤,深黑而又尖长的趾甲……很快它就发现我靠近了,立刻把尖尖的锥形小脸缩进“刺丛”中,挡住了象耗子一样的又黑又亮的小眼睛;也挡住了象猪鼻子那样的具有两个小句号一样 的出气孔的鼻子;我想看 它朝上的那只只露了三根趾头的脚到底还长了几根趾头,就试着用长棍拨之意欲使其平躺,没想到它立刻缩成一团,不见了头和脚,不露一丁点儿软弱之处在外面。

呵,这小家伙也懂得保守其最软弱的那部分,以刺示人,以警天敌,让人无技可施,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人们通常把爱得罪人,逮谁刺谁的人叫“刺猬”,现在看来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你若不碰它,它怎么会刺伤到你? 这一点,有些象忍者神龟,值得学习。

后来院子更加安静了,小家伙开始不安份起来,能听见它不停地抓挠纸箱子的声音,好像非常焦躁。这次我终于看清楚了它的全貌,身体象我的脚一样长,估计我那37码的棉拖鞋正好可以给它当床。它似乎想前进而纸箱子对它来说却又出奇的滑,以至于我终于看清楚了它那一使劲就滑出的一只短小的后腿和同时张开的脚爪,它居然和人类一样具有五趾,食趾相当长,姆趾又特别短,以至于不易被发现,其余三趾依次递减排列,都有很长很尖的趾甲。

它爬行的动作很笨拙地重复着,重复着,却还在原地,却仍在继续着、继续着……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家伙。

后来它好像放弃了那毫无意义的前进步伐,静悄悄地呆在纸箱的一角,像一个大大的却浑身是刺的沙梨放在那里。

干了一天活也累了,晚上已经躺在被窝里的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连忙请正在电脑前的老公帮我查查关于刺猬的生活习性,以便今后更好地照顾它。老公边看边念给我听,很多很长,但我记住了,它喜欢吃昆虫,粮食,蔬菜,另外还吃坚果,可见它的牙齿如鼠类一样锋利了;喜静畏光,昼伏夜出,胆小敏感,也象极了老鼠。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它还可以入药,五六月份就进入繁殖期,六十天出生,一胎能生4—8只呢……我在想象着这个小家伙被我养得胖乎乎的样子,回头再招来一只伴侣,再生一窝小刺猬……每个顾客猛一进来直接就会惊呼“啊哈,你们家的仙人球真多,星罗棋布,还长在水泥地板上!”想到这儿,独自在被窝里“吃吃“地傻笑起来。

可是接下来老公又给我念了一篇《关于如何食用刺猬》的帖子,听得我毛骨竦然,再也笑不起来了。因为食用之前必须要把它活着放进开水锅里,还要盖上盖子防止它跳出来,烫好后提出来用钳子一根一根将刺拔掉!太残忍了,原来刺猬最强大的天敌是人类,我不想看到任何一只刺猬被宰杀!

我们都沉默了,最后我说:“那你待会儿睡前把它放到房子里面吧,后半夜别冻着了。”

第二天早晨,我一起来就先去看望小家伙,只见那只纸箱子还在老地方,里面却空空如也,有一角破了一个洞!看来小家伙白天养精蓄锐,趁夜里破洞而逃了。

这小家伙真了不起啊,我也没再找它,也许这样正合我们的意思,田野里更适合它生存。勉强笼养着还说不定是个什么结果呢!

然而,我总是想起那个小家伙,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缘份,匆匆来给我上了一课后悄然离去。

织梦者散文 第5篇

步入社会前,我们何曾不是满怀憧憬,一心向往着一马平川、功成名就。可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风风雨雨碰壁后,许多人带着沮丧失落返乡而去,空巢青年不然,在匆匆人海里他们依然勇敢坚定地做出选择,选择做一个漂泊在外的织梦者,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回乡人。

相对于随波逐流的回乡人,空巢青年是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在一个个嘈杂喧嚣的白昼伏案工作,在一个个霓虹弥漫的夜晚扶头沉思,他们总能静下心来,款款前行。是的,特立独行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听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款款前行,才不致流离于世俗,向现实妥协。

空巢青年意味着自信,他们相信孤独是最好的增值期,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他们相信独处之道会有成效,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可以潜移默化影响着日后每一天生活;他们相信,星空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他们相信,在以后的某天与梦想面面相觑时,会抱抱那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告诉他:我能理解你,虽然苦,犹为甜啊。

周树人曾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木心也说过“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这些前辈都告诉我们,独处自立是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空巢青年这四个字给我们直接展现了孤苦伶仃、不善交际的表面意象,但是我们要看清其背面,背面则是一群坚韧勇敢、特立独行又自信的织梦者。

疯者散文 第6篇

时下名流如注,趋者如云,然而我笔下的主人公不是名者,亦非时流中人。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疯极癫狂,至今下落不明。当年,他让三里八屯的大人孩子闻之胆寒,一句“宝仁”来啦!”足使老者退避三舍,幼则哭者止啼,顽皮者束手,噪者失声。这并不夸张,他疯癫又有一身家传的好武功。70年代他那很有些传奇色彩的疯事,使他疯名昭昭。南街北村,左邻右舍,茶余饭后,孺子唬趣,少不了拿他做菜儿。

他姓商,庄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公乐亭”。庄压山脚,十亩山泉把庄户人家滋养得丰盈极致。老辈人说,商家是大户,即使破四旧的文革时期,商家族气也浓盛。以后人推测前人,概商家祖上是靠武把式发迹,因为商家嗣中人大都能耍上三拳两脚,内中宝仁和堂兄宝善武功最挟人。可怜宝仁疯极,发起疯来也只有那花甲堂兄才镇得住他。

宝仁父上,早年英武豪壮,仗一身好武艺,在盘山一带拉起几十号情义弟兄过着山寨日子,后被解放军收容整编,在解放冀东的战事中不幸遇难。烈士去后,党和政府送宝仁上了大学。学时的宝仁,仪表堂堂,英俊潇洒。一米八的身材,膀阔腰圆,顶天立地。学子风采,武子英威,烈子荣光,可以想象他那时是多么的卓尔不群。出人意料的是,众目所向的骄骄学子迷上了貌不出众、目不识丁的邻村姑娘。母亲大怒,以死相逼。母命如山,她顽固地毁了这对痴迷男女的姻缘。可怜的宝仁双情纠缠,一手托着难分难舍至娇至爱的.心上人,一手牵着难割难舍至亲至尊的生身寡母,两者水火不容,人生死结如何开解?他疯了。

70年代初,我还是野气十足的乡间女孩。和许多庄户孩子一样,对这十里方圆的一号疯子感到莫名的恐惧、神秘和好奇。常常成帮结伙地远远怯怯地尾随其后,顽皮者逞兴地喊他的大名,显能者你推我搡投石砸他。为的是激怒他,来满足冒险的刺激。在孩子的游戏中,他像个危险十足的大玩偶。其实,用不着怒,只要他有了感觉,放慢了脚步,继而驻足,孩子们便撒丫子四散了。片刻,等他继续前行的时候,孩子们又会水掩沉石般从四面聚拢来,尾随着他,保持安全距离,直到目的地。

从未看清过他的面孔,印象里他的脸总是肮脏蜡黄,发很长,粘连着披散在额眉,头永远低垂着,下颏抵着胸骨。春夏秋冬,他只一身破旧得飞花的棉衣裹体,麻绳盘腰,鞋是时有时无的,常见他冬日里也打着赤脚。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的路线只有一个,由庄南下,过刀剪庄直奔二里外的南塘。塘南一片肥田,那是他祖家坟地。塘沿上有他母亲的坟。他所有的时日几乎都耗在这块地上。远远的隔着塘,孩子们会惊奇他有时竟抬起头来,麻木的面孔笑容狰狞。他时而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怒气冲冲。他整日反剪着双手,阔步而匆匆地踱来踱去,踱来踱去。有时他会驻足母亲的坟前,愣上许久。发怒的时候他也骂人,昂着头侧着脸,好像身边站着隐身人。

对岸,孩子们痴痴傻傻地站着,忘了他是疯者。往日对疯者的恐惧像忘我者的落地披风,近身却不被感觉。他们只呆呆地全沉浸在疯者那无缘无故的赤裸裸的情绪里。旁人看来,那情绪里整日只有两种律调:迟疑和愤怒。然而,没有人真正懂得疯者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也许它是跟现实全不相干的另外的故事?

这样的时日,过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塘南肥地上不再有宝仁的踪影。莫名的失落感笼罩着孩子们。他们没有想到,从此失去了平日最好最刺激的的游戏和玩偶。见不到宝仁的日子,他们的生活像塘南那块肥地一样一片空寂。有一次,孩子们居然耐不住寂寞大着胆子一窝蜂似的来到疯子的领地。他们压着嗓,前后左右指指点点。此地不过五亩,因退坟还田,商家坟基本都上了北山,只留下塘沿宝仁母亲一处孤坟。田头在东北角形成一处“直角坐标”,数轴南指,横轴西向,这两条明显的线路是宝仁经年累月踏出来的。附近一大片平地,板结得寸草无存,那是宝仁驻脚的地方。近坟处散落几块大石,坟已不怎么凸出,轮廓模糊。

两个月后,孩子们听说,宝仁疯病大作,打伤了人,被堂兄和民兵捆了反锁在一间破屋里,关了禁闭。传说人们不敢近前,送饭的每天只把饭隔着门缝泼将进去。那些日子,他发起风来如困兽一样,饿极的时候像猪猡一般。

就在那年冬天,宝仁被城里来的人接走了,风风光光地,坐小轿车,还整了容,换了新衣服。听乡亲们说,那是政府接送他到天津治病去了,那年他不满四十岁。

这一走,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最初几月人们还叨念他,慢慢地连孩子也不再提及。疯子的事就这么被人淡忘了。

让废品回收者有尊严地工作 第7篇

像汪师傅这样来自农村的个体废品回收者,在北京有着很大的数量。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力,深入到了几乎北京的每个角落,把所有可回收的废品都集中起来,整齐地码放到自己的板车上。黄昏时,他们大多靠人力蹬着板车,将废品运往回收站。我曾听到一位来自国外的环保学者说:北京的这种废品回收方式有不少优点,值得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学习。一是它为许多人提供了获得收入的机会;二是人力车不挤占机动车道,不消耗化石能源,是零排放:三是为城市减少了垃圾量;四是对循环经济十分有利。可以说,每到傍晚,当一车车满载废品的板车行进在非机动车道上时,它们组成了北京独特的一道资源回收风景线。

遗憾的是,这些道理似乎还不为北京的城管部门所认识。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汪师傅遇到了城管执法,他板车上的废品被城管队员全部没收,放到了城管车上被运走。此外,城管队员还强行让汪师傅缴了100元的罚金,说这样做的依据是政府最近发布了新文件。我刚好路过,眼看着城管队员把汪师傅从居民手中收购来的废品强行没收,感到这与抢人没有两样。我走向前去对城管队员说:收废品是有利环保和循环经济的事,不该受到打击。城管队员的回答是:这些个体回收者没有纳税,是非法的。我立即转身问汪师傅:你每天到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卖废品,如果要求你将自己的收入当场按照比例纳税,你愿意吗?如果这样做,你就能得到个体废品回收经营证,你以为如何?汪师傅回答说:我愿意!

只要废物堆积,就容易产生环境污染。有数据表明,北京每年约有60万吨包装物成为垃圾,而这些包装物几乎都是可回收废品。城市中废品回收者们起到的巨大作用,就是能及时清运走城市中的废品。一位个体废品回收者说:要是北京没有我们这些收废品的,肯定会比现在要脏得多。他说的话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在纯净的大自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微生物的个体最小,却在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大超过植物和动物。它们散落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里,在那儿兢兢业业地把动物和植物产生的一切废物都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再供植物吸收,长出叶和果,给动物们提供食物。从这个大自然的自我净化法则来看,城市中个体废品回收者们的角色很像那些微生物。希望政府改进管理方法,比如,在再生资源回收站安放一个纳税台,让个体废品回收者们每天卖完废品后能够当场纳税,由此换来自己合法的从业身份,使所有个体废品回收者们能够在城市中有尊严地工作。

行乞者散文欣赏 第8篇

行乞者,看起来算是社会上的一大弱势群体,然为何大家对待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呢?有些人面对他们的祈求慷慨解囊,有些人却白眼相加紧捂口袋。

行乞者遍布大街小巷,如今的行乞者早已经不甘于呆在街上徘徊乞讨,他们已经学会无视店员店主的无奈直接冲入店铺纠缠客人进行乞讨。某次和好友在步行街的奶茶店中碰到过这样一幕:很多顾客在等待奶茶出单,规规矩矩的排着队,突然队伍不少人发出不耐烦的唏嘘声,更是有不少人纷纷退让,我扬着脖子很容易就发现原来队伍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衣着并不算褴褛只是欠干净的中年人正努力的往队伍里挤着,挨个挨个的乞讨,无声的祈求,只是拿着破碗往顾客身上靠一靠。我稍微打量了下这个行乞者,可能是长期行乞奔波脸上多是沧桑的痕迹,让人看不出来他到底是多大年纪,佝偻的身躯仿佛从来没直起过。当他低着头望着你当面乞讨时,看不出一丝可怜人身上应有的痕迹,麻木空洞的眼神却满是执着,你不从口袋里掏点零钱还要稍作停留。有一名女店员看顾客多有不满于是站出来自己掏了腰包给了些钱给那个乞者,好心劝说:“叔叔,你这样我们都没法做生意了,你出去吧!”而那个乞者却置若罔闻继续缓慢的向队伍乞讨。队伍中多有人白眼相加甚是不满,而有些还是无奈掏了腰包。

或许有人会要谴责队伍中白眼相加的人冷漠无情,而我想说的是,现在的行乞者并非是那些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无家可归的人,现如今这个群体多夹杂有骗子和妄图不劳而获的无赖。

北京生活频道有过报导――很多行乞者都是有领路人的,每天不管行乞多少,固定获得收入然后上交,所以说有些行乞并不是生活所迫而是这已经成了一个新的职业。前有武汉晚报报导:没有工作的乞讨者既然鄙视月薪两千的保安,并扬言我每月乞讨轻松破三千。在这种社会揭秘下,你让每月辛苦得要命的工薪阶级如何有理由给身体健全的行乞者掏腰包?真正的可怜人是需要去同情的,比如说大冬天还穿着单薄的流浪汉他们很少去向路人乞讨,只是饿了就掏垃圾箱翻东西吃,睡就草草的睡大马路上。他们很多是因为身体或心理的欠缺被家人遗弃了或是自己跑丢了的。我们家附近就老有一个流浪汉在徘徊,他他心理存在缺欠也不太听管教爱往外跑,几次之后家人干脆置之不顾便成了如今的流浪汉。最后一次见他是冬天,身着破烂,裤子已经破烂得只能靠手提着,就那样一步一步僵硬的挪着。附近的居民却也经常伸出援手,偶尔将旧棉衣放在显眼的.地方。

最美拾荒者散文 第9篇

过了九月,暗香浮动的季节黯淡了步履,除了轮回,没有什么可以留住它的绿荫与芳华,但有那么一段温热的时光,绽放了四季里最美的笑颜。

夕陽变成灵金色的梦,像海浪一样漫上来。有往事从我眼底浮现,一层层地渗出来。

夏日毒辣,我倚在门旁,不住地喝水,这天气,热得让人头晕。

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笑声,我一看,是一位老人牵着她的孙子,老人的衣衫有些破,还 背着一个很大的袋子。我猜,也许她们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亲人,出于生活的无奈,才会在这烈日下受苦吧。老人竭力吆喝了几声:“回收空瓶哦。” 她的嗓子应该很痛很痛的`吧。沙哑的喊叫混着很重的口音,只一会儿,她就不叫了,她走到我家门前的垃圾箱,不知在翻捣什么?我赶忙跑过去,把手中的空瓶子给她。

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肥胖的身躯扭动起来,汗水就沿着她黝黑的脸滑落,一点点的滑落,滑落在我的心上。她发白的嘴唇很用力地动起来:“谢谢。”混着极重的口音。我笑笑,她也笑笑,赶紧接过瓶子,塞入那个大口袋子,孩子也从垃圾箱里翻出空瓶给她。我看见孩子的眼睛,像雪山一样遥远,孩子的笑容,像陽光一样纯净。多么纯真的孩子,我从心底心疼他,但是只能看着汗水豆大地从他的小脑袋上滚下来,就望着她们,越走越远。

多么慈祥的老人,多么可爱的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们。

一日,我出去,又碰到了那老人和孩子。老人在超市旁边捡废品,而孩子,正对着那一列列货架上的零食发呆。

老人赶忙拉住孩子。“咱们不买好不好?把钱都给你爸爸妈妈,好不好?”孩子眨着眼睛,犹如明亮的星辰。“奶奶,我不买,我要把钱都给爸爸妈妈,以后给他们盖一座大大的房子。”他说的很天真,奶奶搂了搂他,亲了他一口。她们再一次地走远,走到我再也看不见的地方。

我的思绪像蚊香一样蜿蜒开来,又如一袭汹涌的潮卷住了我的心。

这慈祥的老人和这可爱的孩子啊,我该如何想象你们为亲人所做的事。多少个毒辣的日子,多少个风吹雨淋的日子,多少个遭人排挤、被人唾弃的日子,才换来那么一点钱!你们一定筋疲力尽了吧,你们一定饥肠辘辘了吧……

这只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爱,所结成的美丽。

合法的穿越者散文 第10篇

思想从昏沉沉的梦境归来,当人们在梦境与现实无限的穿越之间,你难道还说自己不是以一个穿越者的身份所存在的嘛?

梦!什么是梦?为何要做梦??在学者们眼中,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且我们可以妄自猜疑一下,梦,就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想要实现的壮志。

所以做梦者,思想乃至于灵魂都需要实现什么,或者干脆的说,想要得到什么!

有了所思之物,必托所思之物。

梦就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就是人们远离现实的迷茫异界。

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你想要得到东西,金钱,美女,甚至权利......

说道梦境,则又是一个绝世瞩目的国际问题。

梦境,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个不现实的空间,有着不现实的东西。

可问题来了,是人们在做梦的时候,所能制造梦境空间的大小,是不是跟这个人的灵魂有着直接的联系?

我所了解的梦,乃至于我所做的梦,都是仅限于一个地方,一个空间,比如一个房间,一张床上......

00虽是顶尖生物链上的佼佼者,但仅限于我们星球的某种立场,而进化现在才正式开始。

把一百颗糖果各自分开,普通人只是品尝到了一百颗里面的一颗,甚至不到一颗。

所以,别说自己了解自己,因为我们这种动物,本就是一个谜团。

以上纯属我个人妄自猜想,请不要当真。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可怕的事实,能够产生梦境的.空间,必定有一个空间与人体相连。

当我们出现在一张床,或者一间房间中的时候,就好比如发现一个未知大陆的一角。

梦是人体奥秘之一,我相信,在未来的不远,人们掌控超能力的时代不远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合法的穿越者,在梦境和现实之间穿越,忍受着现实的悲凉,换做放肆的嚣张。

记忆的拾荒者散文 第11篇

记忆的拾荒者

黄气球,橘风车,彩色糖果。

童年的颜色。

我是一个记忆的拾荒者。

在不知名的路上,走走停停。

那路好象悠长得没有尽头。

而我总是拾起那些有的,没的,自己的.,别人的,被丢弃了的,快乐的记忆。

把它们捧在手心,带着笑重复的,细细的赏看。

并且乐此不疲。

请不要责备我活在记忆里。

我不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

我知道的,只有面对现实,才能生活。

只是单纯的喜欢那童话般的世界。

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发怒的脸,没有虚伪的笑,没有........

没有那么多让人无奈的事。

有的只是淡淡的笑,和凉凉的风。

我,还能孩子多久?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孩子一辈子。

开心时,忘我地笑。难过的,放肆地哭。

只是,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他能容忍我的孩子气,永远如初见时那般,宠爱着我,总是微笑着看我?

相信我,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是笑着的。

我并不怀疑会有真爱。

它还没出现,只因丘比特睡着了,没人把他唤醒。

总会有一天,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那个未来的他会把丘比特唤醒,然后让丘比特给我们射一箭。

让我们单纯地爱着。

白首不相离。

这是记忆拾荒者的一个愿望呢!

只是,某天它会成真吗?

城市扫者散文 第12篇

我原来是一个乡下人,每次进入城市,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我总会为人潮涌动的大街小巷的清新和洁净惊叹不已。

天天热闹繁杂的城市,车辆如流,人海如潮,在涌动的人群里,定有讲卫生的,也有不讲卫生的。每天无疑有大量的的垃圾废弃在大街小巷。我们的卫生制度,不像新加坡那样,行人在大街上吐一口口痰,规定罚款50元。

然而,我们城市中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清清秀秀。偌大的城市,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令像我一样的乡下人惊叹。

有一次,我到大城市办事。有一天,我从城郊返回市区。回到市区时,已是夜幕即将降临之时。当我走进一条人潮涌动的大街时,我看到一位身着环卫服装的中年妇女正在人海如潮的人流中一帚一帚地认真扫地。

我惊奇地发现,中年妇女手中的扫把高出人头的把杆,张贴着五颜六色的棉花。我正为这种与众不同的扫把把杆纳闷时,一位充满好奇的小女孩跑过去,拉着扫者的手摇动着扫者的手天真地问“阿姨、阿姨,你的扫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扫者微笑着回答:“孩子,阿姨的扫帚好看不?”

小女孩抬头看着高高的扫把杆回答道“花花绿绿的,真好看。”

扫者微笑着并弯下腰告诉小姑娘:“孩子,阿姨的扫把不仅好看,而且在扫地的时候,扫杆不小心碰到别人,既不会痛,更不会伤。你说,好不?”

小女孩充满微笑把头点成破浪鼓,她水灵灵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美好的内容。

我记下这一幕美好的对话又随着人潮向前涌去。

当我走入另一条大街时,我依然看到同样的扫者,同样的`扫帚。

夜幕真正的降临了,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我来到一个小区的门口。我又看见了同样的扫者,不一样的扫帚。

依然是一个中年妇女,依然身着环卫服装,但她手中的扫把,却与刚才来路上看见的不一样。她手中的扫帚,手柄比刚才看到的那些短了许多,手柄上依然包扎了一些软的东西,这样,她扫地时,就可以把扫把的手柄完全置入自己的右腋窝中。然后,用右手拉动扫把,一帚一帚地认真扫地。无疑,这样的扫地方式,对扫者而言,显得更吃力,甚至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便。但是,她手中扫帚的把杆就绝对不会碰到(碰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任何一个行人。

回到住处,躺在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城市扫者那份不分昼夜不辞辛苦的敬业精神,为城市的洁净和美好作出的献身精神,我更为城市扫者那种呵护人性、关爱人性的行为倍加感动。为了不伤害别人,城市扫者,不因自己的职业地位,想方设法在扫把杆上粘上棉花,或在清扫过程中,把扫杆置入自己的腋窝。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关注他人、不伤害他人的、多么美好的行为啊。

第二天,我到某公司开会,公司领导上台讲话,讲到工作成绩时,那位领导说:你们都没啥本事,既不能当官,也不能作府,只能做做一些小事,你们却不能做好,当心你们的饭碗掉掉。说话间,他将一只泡茶的玻璃杯高高举起,然后又重重打碎在地上。使所有参会人员大为震惊。

在一次闲聊中,有一位同事跟我讲,他们学驾照的时侯,十五个人同上一张车,每天每人学练的时间相当少。技能掌握及费力。教练就骂他们:你们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叫我如何教你们?同事还讲:有一个女的上车操作时,由于惊慌,忘记安全带就打火,他就拉着她的手,让她熄火,又扯着她的手去拉安全带。那女的更慌,将安全带插口弄反了,咋整都插不进去。他骂开了:你是世界上最笨的女人,木鱼脑袋,猪手猪脚,你怕是要我晚上单独教教你了。硬是弄得那个女的哭起来了。

如此看来,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相处。总有一些人,从语言到行为,总像全身带刺的刺猬,它不出来则罢,它要出来呢,那带刺的身体只要一碰上人,就会给人留下不爽与疼痛。这些种种行为一旦成为一些人的嗜好,那对建设和谐社会是及其不利的。因为如此重重尖牙利齿的言行是对最基本人性的淡漠和蔑视。

看到和听到这些人的言行后,又让我想起那些职业卑微的城市扫者,他们虽然职业卑微,虽然工作极其辛苦,但只要他们工作起来,他们的行为,时时处处,无不充满对人性的关爱与呵护。

客居者的乡愁散文 第13篇

下雨天总是恼人的。因为雨,人们有了偷懒的机会,有了诸多不出门的借口,因为雨,人们闲着,闲得发慌。

雨停了,街上重又恢复了以前的热闹,闲得发慌的人们又都纷纷走上街头,即便街上依旧湿漉漉的,即便弄脏鞋袜。

穿行着湿漉漉的街头,我丝毫感觉不到热闹的氛围,热闹只属于这个城市的人们,与我无关。即便现在已经华灯闪烁,即便临近春节。我都只是这个城市的客居者,我终究不属于这个城市,虽然我即将在这里度过第三个春节。

再热闹的街道在我眼中也是冷寂的。何况是在这冬雨过后的潮湿的街头。

穿过街头,穿过二桥,下一个小坡,又回到了学校。学校里早已隐去了朗朗的读书声,冷冷清清的校园,只有几盏稀疏的.路灯,明明灭灭地发出昏黄的灯光,灯光散射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反射着阴冷的光。篮球场上积满了水,是雨水逼退了那些酷爱篮球运动的少年,留下的是一片凄清。

路边的小叶榕树经不起雨水的扑打,终究是零落了一地的黄叶。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是脆弱的,很多时候都经不起风风雨雨的吹打,越不过深深浅浅的沟坎。

一路思索地回到宿舍,这个贫民窟似的的宿舍。周边是阴森森的,没有灯光,远远望去就像深山老林里的鬼屋。岑寂、凄冷。

一楼的同事都陆续回家过年了。二楼也只剩下我和室友留守。摸索地走上二楼,空荡荡的,有些骇人。

打开灯,打开电脑,打开网页,于是便敲击着键盘开始写日志。因为有太多的愁绪堆积,无法言说,只能诉诸文字。

窗外又开始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猛然想起今天是小年夜了。家乡有过小年的习俗,小时候特别喜欢这个日子。因为这是属于小孩子的节日,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拿到红包。只是如今早已过了那个年岁,对什么事情都渐渐遗忘了,只是偶尔会不经意地想起以往的点滴,而后便是长时间地感慨,徒然地慨叹,终究我回不去了,永远回不去了。其间的痛苦没有人能深味。

人总是善于遗忘,但是又会痛苦地回忆起一些零星的片段,而这种潜意识的回忆往往带来无尽的缅怀与痛苦。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帝的刻意安排。

思绪越飘越远,让我到底惦着家乡。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乡的模样也越来月模糊了。是我健忘,还是世事变化得太快?我想大抵这两种因素都兼而有之吧!

我曾自诩自己是一个不恋家乡的人。甚至还把网名改为“天下唯佳”,“天下唯佳”即“天下为家”的谐音,其中一层意思就是如此。然而时至今天,重新审视这个名字,是多么具有自我解嘲的意味。无奈而心酸!

屋檐下的水,滴滴答答地滴落着,滴落在我思乡的心尖上。触痛了游子的心。

土地牛耕者散文 第14篇

浮云如带,晚秋时节,湿冷的沆瀣过于凝滞与沉寂,大概也需要及时晾晒了,就在冬阳下醒来,上升、再上升。于是,初冬早晨的山原一片雾海。雾海越来越深广,纤弱的冬阳就更加显得恍恍惚惚的。原来过于湿重的土地也需要顺畅地呼吸。

广野无禾,空旷土地的边缘,地埂上,一堆堆秸秆儿卧地缄默,仿佛安然入睡的产妇。一天白雾,收纳了长风,收纳了冬阳的光和热,收纳了夏秋以来恢弘壮美的天籁之响,也收纳了白雾自己的鼻息。山原安静极了。

山原草木和地边庄稼的秸秆儿不像山下远处水田里的稻梗,那些稻梗早就重新回到肥沃的泥土里,接替它们的是日渐葱绿的麦苗。可灌的旱地,立在土里的小半截儿玉米秸秆的断茬是倾斜的,还挂着一两片枯黄到灿烂的叶子,就像一面面历经百战仍然飘扬的旗——山原草木和山地边上的秸秆儿相当沉静,土地相当的空旷,空旷到杂木秽草任意滋生,仿佛这个世界此前并没有发生过什么风风火火的事情。

城市的边缘是乡村,乡村的边缘是旷野,旷野的周边是山地。城乡之间水田里一直都有不断轮换的新主,现在是麦苗,将来是稻秧,然后又是麦苗……但在山地那样的旱地里,早间的浓雾逐渐散尽之后,长风复吹,云飞雾散,所以山间的湿气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轮耕,或者休耕,所以一些山地里必然长出杂木秽草,让山中土地重现宁静苍茫的远古神秘。山地如今这样自由放任,皆因土地上的劳作者们已经人力不继。耕耘,稼穑,这些壮美而亲切的场景全都被珍藏在厚厚的黄土里,但也许更多的已经让不息的长风吹走了,随同吹走的还有相关土地的各种记忆。虽然孳生着杂木秽草,但作为山民耕耘稼穑的黄土现在毕竟是闲适的,并且,闲适的黄土依然干净,虽然杂木和秽草年复一年有增无已。黄土地能这样安静下来,仿佛疲累已极实在应该休息了,总算是一种难见的淡定与安谧。安静就安静吧,又何耿耿于怀于过去的喧豗。不过,土地终于安静了,在它身上出现的种种细节就不再是重要的。

在山原,倾斜而广阔的黄土地上,还有一如既往驾牛耕作的。因为在山地,这种图景短时间内是不会被时光风化、销蚀的,并且,这种图景会越来越古老,越来越珍稀。

那里曾经流传着何等博大精深的生活至理。

人可以疲弱,但耕牛绝对不可以疲弱甚至不容许哪怕较为明显的消瘦,依靠土地过活的人需要它们负犁深耕,并且,它们的助人深耕差不多是终其一生的。开始耕地了,牛的大蹄稳稳当当地踩过的地方,通常又会被锃亮的犁铧深深地翻开,新鲜的土壤颜色会深一些、鲜亮一些,并有泥土的清新气息喷吐出来、有润湿的气息蔓延开来,总之,无论沉寂多久的土地一旦被再次翻开,看上去总像新割的鲜肉是活生生的。未耕的土地仿佛蒙着一层厚厚的毛皮。

春耕的时候,新翻开的土里千真万确是生机勃勃的。除了各种生机尚存的植物根系,还有嫩白的新芽和雪白的幼虫。受到惊扰之后,那些雪白的幼虫开始慌乱地扭动,嫩白的新芽则会在欣喜地伸展一下之后,仿佛觉得不妥,又很沉着地慢慢弯曲,重新回到土里。非逢其时,外面尚冷,它们暂时不能面世。当耕者指挥耕牛、耕牛拉着犁铧从地的另一头调转回来的时候,新一垄刚翻开的土壤又把新芽和幼虫稳稳当当地埋进土里,因而它们大多依然平安。不久以后,山里的风会柔和一些、温暖一些,土里的新芽就会破土,土里的幼虫就会变成成虫、长大,就把头脸探出土地伸进阳光和空气。当然也有个别因为耕者和犁铧对其照顾不周而不幸暴露在外的,新芽不幸萎蔫,成虫不幸果了鸟腹,但也无伤广大土地上辉煌而温暖的盛事。再说,世间万物总是相为护养的,亦无损于世人尤其是耕者的慈悲。

有时候天色放晴,春阳和暖,山风隐微,耕者和耕牛就地小憩,人吃干粮,牛食野草,然后共饮于泉,之后耕作将会继续。

秋耕就会显得更有趣味一些。

翻出的新土中最多的还是健壮的虫豸,如土狗儿,蚯蚓,大蚂蚁,也有白白胖胖的其他幼虫。然后是野生草本植物肥胖的块根或发达的毛根,间或也会突然露出没有采挖干净的红薯、土豆、山萝卜、圆根菜、玉珠之类,也有旱半夏、山茱萸、香附子、牛扒肺、野党参这些中药材,总之都是人畜皆可得而食之的好东西,所以常常给耕者一场场意外的惊喜。

另一种情景是在大片新翻开的疏松土垄上常有乌鸦、喜鹊、麻雀等各种鸟,它们用尖喙、利爪在土里一个劲地抓刨,寻找各自喜欢的食物,此起彼伏,各不相扰,高山厚土,有生无类。“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这句古语在彼时彼地就显出最本真最全面的意义。当然,所谓“无不覆、无不载”并不仅仅指土地在物理意义上的承载,更指的是它生命意义上广泛的供养和包容。

山地里的秋耕者,在局外人眼中它们是孤单的、寂寞的,他们的劳作是单调重复而困苦繁重的。不错,这是耕者生活的一方面,并且是绝对不容忽略的一方面和不容盲目美化的一方面。在他们的心里还有另一种生活真实。虽然他们不完全懂也不能像诗人和智者那样将那一方面上升到艺术和美的高度,但他们能够通过原始而简单的方式自由无羁地把他们的心灵感受表达出来,他们善于创造美,并且,他们创造出来的美既是形象的,也是抽象的,但主要是概念化的而不是文本化的。他们从远祖那里继承了自由歌唱的特质和技能,他们用富有原始风味的歌唱忘却劳作的辛苦、淡化孤单的苦闷、截取无限的时光、扩展有限的层次、丰富单调的颜色,他们心中有文人雅士无法描的.丘壑。或者秋阳高照,或者雾海沉浮,田地周遭,山高水瘦,林木缤纷,鸟兽喧嚷,人,耕牛,犁铧,土地,和谐相融,配合默契,人在耕中而忘其耕,人知所耕而忘其所以耕。人的生命这个本体显现达到了最为清晰、最为醒目的程度。一则为了抒发原始生命的情感冲动,一则为了排遣或缓解长期单调重复的劳作所致的疲困,他们会借助“回牛”的机会曼声而歌。

“牛儿——回——吔——”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抒情歌曲了!

歌声在山间回荡,然后随清风与白雾渐渐远去。在耕者那样舒展自由、酣畅适意的短语长歌中,人和耕牛就得到了足够丰沛的内在欢愉,而人和土地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温暖、亲和、真诚,并有更高的信任度。

那时候,人,耕牛,土地,才是真正融为一体的自然美的大组合。

“山高一丈,水冷三分”,秋耕秋种必然要在“霜降”节气到来之前完成,那时候土温尚可,种子入土几天以后即可发芽。不久以后,经麦苗染成新绿的黄土地就可以安度隆冬了。耕者已去,但他们的歌声未去,尚留风中,尚在云际,亦在厚厚的黄土和翠绿的麦苗里。

“耕者有其田”。耕者尚有,但多已远徙;田地尚存,但几至荒芜。“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如今,大片的山原厚土静静地沐着冬阳的时候,应该正在发出这样无声的呼唤吧。

耕牛尚在。乡间,山地,依然可见它们迟缓而淡定、自信而稳健的行走姿态,也可见它们悠闲食草的情景。它们间或也会发出舒畅而宏厚的高歌。引颈向天,常观日月,它们的眼神还是古老的,古老到无比的忠实、憨厚,好像在深情回味先祖们曾经的躬耕不辍。但愿它们没有失业也不会失业,耕作,那是保持它们物种属性的有效举措,也是它们存身世界的一种价值选择,人畜互惠,它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存方式。但愿它们不会遭遇种群性的“华丽转身”而不幸全部沦为冷酷食肉者们的盘中美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回收者散文】相关文章:

硫磺回收装置硫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11-23

回收策略06-16

回收机组06-21

回收流程07-04

回收利用07-21

热能回收08-30

自动回收08-31

回收条件09-07

回收实践09-13

新型回收装置05-19

上一篇:我梦想的天堂优秀作文下一篇:供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