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2024-07-18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1篇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喻诗继

2011年9月24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全国数学名家观摩研讨会”,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刘松、华应龙、张齐华老师3位数学名师的公开课,并听了他的专题报告、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

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2篇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观城镇联校教师:张建国

2014年5月27号,这天我和岳国卿老师一起参加了在聊城市东方双语小学召开的《聊城市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交流大会》,下面我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活动我们聆听了李雪芹老师讲授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雷玉芳老师讲授的《近似数》,王占霞老师讲授的《用字母表示数》,孙秀敏老师讲授的《找次品》,何仲秋老师讲授的《组队》以及东方双语小学潘玉欣和李雯雯两位老师的讲座《东方双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对新课标理念的运用,对课程新颖的设计,灵活的教法,精炼的语言,课堂的收与放,对学生的启发和组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感受。

一、学习收获

1、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

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主学生感兴趣。

2、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3、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4、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李雪芹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让学生动手学手指操,亲自去体验做手指操时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中的规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教师要用鼓励性语言

这些鼓励性的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在这些老师中,她们所说的每一句鼓励性语言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如“聪明的人是越拨越快的”“聪明的同学就是不要样”“那边的同学发言真积极”“咱们班的同学真活跃”“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多好啊”等等,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可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些语言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另外,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东方双语学校学生的一些课堂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很勇敢,敢于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能积极的进行思考,善于和同伴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活动。从上课时到下课时秩序井然有序,从走,坐,书写,举手回答问题等各方面都很规范。在中午,观看了他们精彩的《学生素养》展示。

二、自我反思

听了这几位老师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方面,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2.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3.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5.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3篇

一、亮点

1. 教学语言温馨, 处处以生为本

作课教师热情饱满、和蔼可亲, 展示课堂上到处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生、爱生的和谐氛围。如, 蚌埠市李阳老师在执教《跨栏跑》一课时, 学生在练习关节操过程中, 纷纷从口袋中掏出一包白色的物品。一开始观摩教师都认为学生拿的是上课的新奇“道具”, 当学生把“道具”展开铺在身下进行活动时, 大家才看清学生拿的是防潮塑料布,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阴潮的塑胶草皮弄脏学生的衣服, 李老师的细心体贴可见一斑。此外, 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频繁的说教或简单的“你真棒”等赞赏性语言, 而是以“你的想法很独特, 我们要向你学习”, “距离太长了, 咱们照顾一下弱小同学, 行吗?”等引导或激励性的语言替代, 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包容的和谐氛围。

2. 场地布置合理, 练习密度适宜

本次展示活动中, 已经看不到十几人布置复杂的场地和使用堆积如山的器材那种“壮观”的景象了。做课教师大多都能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材, 且能做到“一物多用”。如, 芜湖市夏超老师执教的《助跑跳远跑》一课中, 夏老师充分利用体操垫开展教学活动, 从准备热身活动的“舞狮子”, 到主教材部分的“助跑跳远跑”, 再到游戏拓展部分的“搭桥过河”以及最后的结束放松, 整堂课始终围绕体操垫开展, 在同一场地上, 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体操垫的价值和功能, 使整堂课紧凑有效, 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此外, 值得关注的是, 本次活动中, 很多教师都充分利用了挂图、展板、简笔画等教具, 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与自主学练, 使学生能够有所参照和模仿, 从而提高自主学练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二、商榷之处

观摩活动结束后, 笔者对所有课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反思, 在对教师们能够将关注点放在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选择、学生的技能掌握, 以及场地器材功能充分开发等方面, 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而感到高兴;同时, 也明显感受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 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就必须看到和正视教学中的这些问题。

1. 安全问题应被高度重视

体育教学中, 安全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也是必须保证和实现的基本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可能要做各种走、投、跑、跳、爬、翻滚等动作, 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在上课之前检查着装, 掏一掏、摸一摸身上有无硬物, 并集中保管学生口袋里的笔、小刀或脖子上悬挂的钥匙、饰物等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但在本次展示活动中, 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的课, 笔者都没有看到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这一例行常规的教学环节。再如, 在前滚翻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习相互之间如何站位、如何保护辅助 (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 当练习者前滚时, 一手托其颈部随之换托背部, 另一手托大腿后部) 。大家看到的是, 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 个别担任保护辅助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俯撑准备滚翻的刹那, 会站在其后向其臀部用力地推一把以助力, 并乐此不疲, 让观摩的教师都很担心。

2. 课堂教学语言应精确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本次活动中, 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个别教师语言专业性较强, 摆动腿、踏跳腿、同侧肢、异侧肢等专业术语出现频率较高, 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 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技术动作的掌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 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 可术语、俗语交替使用, 教师应先对“摆动腿”等术语进行解释、示范, 然后利用这个术语来进行教学, 从而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二是课堂教学中针对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变换, 部分授课教师口令下得略显草率, 预令和动令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感, 并常常用“转过来”、“靠过来一点”、“齐步跑”、“走近一点”、“前后左右对齐”、“分开一点”、“到这边来”等等一些既不规范又模棱两可的口令、语言来进行教学。这些语言虽然能同样能达到调动队伍的目的, 但长此以往, 将会淡化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 甚至会影响正常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如, 一作课教师调动队伍时所用的语言是“朝前来一下!”学生一拥而上围在教师面前, 教师又急忙说:“站开点、站开点”, 学生不知所措, 站着没动, 对此, 教师干脆直接用手去拉学生来保持间距。这样做既耽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又影响了课堂的严肃性。对于该问题, 其实教师只要对队伍发出两个口令“向前×步走;间隔一臂, 向右看——齐”, 就应该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观摩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第4篇

【关键词】多样化 生活化 探究性 鼓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39-01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然而最近所听的几节数学观摩课,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算法多样化,忽视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化,不搞一刀切,很多观摩课都想方设法的贯彻这一思想。如,数学计算中,算法多样化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观摩课上,由实例引出21×13=?第一步,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经过归纳共三类。第二步,由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类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类太麻烦,其他两类各有优势。第三步,教师将题目改为21×1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结果都选择为21×10+21×4,此乃笔算乘法的算理。此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引入了乘法竖式,并使学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操作性强,简捷而不易出错,并具有一般性。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但是,在一节低年级的计算观摩课上,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10种、20多种的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的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呢?我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如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有的愿意用“(长+宽)×2”的方法,有的则用“长×2+宽×2”的方法,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误区二:追求生活化,忽视数学性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观摩教学中,有的通过调查商品标价引入小数乘法;有的通过调查衣服的含毛量、饮料的含糖量引入百分数;有的测量教室的面积引入长方形;有的介绍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但是,在一节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观摩课中,课已上了15分钟,还停留在大量的多媒体生活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数学本身的内容,犹如皮厚的“沙田柚”剥不开也吃不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不仅有这样的疑惑:数学问题是不是都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實际提出?“循环小数又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看到,数学问题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的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三角形内角和”,如果采用由旧引新的方法(设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是不固定的,有没有规律呢?)三言两语,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是科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既要注重应用、返璞归真的一面,又要注重抽象概括、形式推理的一面,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误区三:追求探究性忽视接受性

目前小学数学提倡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探索发现某些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观摩课时,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剪拼、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它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调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发挥。

但是,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观摩课中,教师也花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去小组探索,效果不佳。“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乘除后加减”直接计算,便可接受这一知识。数学学习,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改变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沉湎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况而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那种提倡一种又去否定另一种学习方式“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做法和说法,不仅不符合教学实践,而且对课改的深入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误区四:追求鼓励性忽视批评性

在观摩课中,广大教师都很注重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廉价的表扬并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有的甚至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5篇

百色市第一小学 苏 程

2013年10月26、27日,我和本校的26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协办的在南宁三中逸夫体育馆举办的“2013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汇集了全国的名师,整个体育馆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张齐华、范新林、黄世忠、蔡宏圣、强震球五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生怕落下什么,做好笔记,回来后慢慢咀嚼,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慢 蔡宏圣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他注重“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二是思想”,所以,他的教学学生爱学、易学、易懂。强震球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别具一格,教师教的艺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人触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子其中。张齐华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和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不但深受学生喜爱,更是让所有老师叹服。在张齐华老师的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当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张老师没有忽略前一位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是面带微笑着对他说:“有人挑战你了,高兴吗?”“高兴!”学生自信地回答。当出示了练习题时,张老师会伴着温暖的眼光问:“同学们,有困难吗?那么,谁先来说?”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张老师会用关注 的目光问:“你想给这份作业提点什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对于他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然后转身告诉其他学生,没有必要迷信别人。当觉得没有其他答案时,张老师会提醒大家:“没有不同想法也可以大声说出来。”他的话语不由得让人感到温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人说,语言的舒展即是思想的流畅,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精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课堂上,常听到张老师不失时机的赞美:“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不经意的一句评价语,一句鼓励话,他娓娓道来,或幽默、或诙谐、或深情、或睿智,总能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他那流转自如的教学语言,亦诗亦歌亦画的教学韵味,用渲染创设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重重的迷惑,用诱导触发深远的思考,使课堂时时弥漫着与生命萌发相通的浓郁的人文气息。他用真情言说引发学生的真知灼见,他用自信从容催发学生的创新火花,他用诗情解读引领学生走向数学学习的美妙境界,课堂上时时有“倾听幼竹拔节声”的情景图。这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诠释着师生新角色,灵动演绎着课堂。分享他的课堂,我们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让我们见识了专家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个性。名师的点点滴滴,我都如获珍宝。确实,为什么原来我在进行教学时想不到这些呢?名师的一席话豪不夸张地说:“胜读十年书”。名师们善于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创设一个个精彩游戏着手,看似简单,但妙用无常,让孩子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学在中玩”。名师的课堂不但是一种求知的课堂,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名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引发了我的深思:“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不去研究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我们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不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上不好课的。”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6篇

雁江七小

陈玉英

2012年10月12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修订环境下小学数学观摩活动。我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了黄爱华、张齐华等全国等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及专家们的讲座(包括新课标的变化,我们老师都人手有一本,这儿就不作介绍了),他们的精彩演绎,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一共听了六节课。这六节课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问题,不是直接批评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也不是让其他孩子去帮助他,而是大家一起来研究,探讨,得出结论。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黄爱华老师上的《相交与垂直》和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

黄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教态,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他先用谈话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理解“互相”一词的意思。然后提出“互相垂直”,问孩子们:“你觉得是指什么?”(老师干净利落地将视角从生活场景转向数学教学,没有拖泥带水,没有所谓的情景创设,也没有帮弄玄虚似的慢慢道来,而是承接前一环节的“互相”事件直指核心概念,确保了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精练和教学环节的有序。)学生得出是指两条直线时,老师直接出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垂直,垂线,垂足。与孩子们一起书写三个“垂”,其实是老师的板书。并把三个概念完整的出现的屏幕上。让孩子自己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互相交流,不会的还可以问老师。之后学生提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教师稍做提示。这时,老师讲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叫互相垂直时,先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重要的,好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直角,有的说互相垂直,有的说两条直线,然后让孩子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划一划等表演,让学生感受每一个词语。他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自主学习中真正建立数学概念。最后老师小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不是简单的教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叫互相垂直,而是放手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圈一圈,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留足够时间让学生感悟,思考,从中加深印象,真正建立概念,让学生学有所获,展现学导 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时老师设计学生自已来学,并且由学生到黑板上扮演做老师,并引导学生怎样做好一名好老师。比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引导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怎样来说明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手指一指垂足并板书等。他的课堂,给我们诠释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让我们真正明白了学导课堂的内涵。

然后听了黄爱华老师的专题讲座——《聆听花开的声音》,令我非常震撼,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如果说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那么听他的讲座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教育的领悟。这一次,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的爱华故事汇。黄老师精湛的语言艺术、灵敏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不时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每一则小故事都让我受到不小的启示,让我真正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他以几个故事《孩子不愿意逛商店》,得到的启示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成和孩子一样高;你才可能了解孩子;而且一定有新的发现。通过《童童吃冰淇淋》和《周立波与孩子的对话》得到启示:哄孩子也要专业化的教学原理。说什么话孩子会听。说什么话孩子喜欢听。他说:课前我们认真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课中要抓现场,随时观察,倾听,调和。课后要认真反思。(我看过网上黄老师以前讲《垂直》这一节的视频,在那一节课,他讲的与这次在成都讲的很多地方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一样)说明黄老师每上一节课后都要去反思,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得到的启示:

1、把握对话时机。

2、用话题引导思维。

3、话题最好是孩子喜欢的。

4、适时评价孩子的表现。这些小故事,电影片段,都是我们熟悉的,看过的,见过的,听过的,只不过是我们没想过的。黄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慧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关注孩子,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要用“诚心,专心,耐心,用心和真心”真诚接纳孩子;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蹲下来与孩子进行深度对话,及时赏识激励孩子,走近孩子越深入教学就会越成功。他给了我们三点思考: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然后就是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带来的《认识负数》一课。张老师语言亲切、表情丰富、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干净利落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课的开始,张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缓解孩子

们的紧张情绪,等孩子们差不多都处于自然的状态时,则开始进入了他的课堂。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入手:对于负数,学生并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对负数的感觉。张老师用了这句话“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看到过负数?”作为开篇,唤起了孩子心目中对负数的初步感觉。学生举例后,张老师通过几张数字卡片-

1、-

2、-

5、0、+

3、+

5、+8、12、100,让几个孩子分别拿着卡片站到讲台上,先让孩子们观察,再把拿负数的孩子找出来,孩子很快就找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为什么它们是负数的理由(因为它们带减号,老师更正为负号)。找正数时,出现问题,有带“+”的,有没带“+”的,学生判断说出现由,有一孩子特别聪明,他说:应该都是正数,“+”可以省略的,如在计算几加几时,写成几加、加几,太别扭了,所以把“+”省略。在0什么数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一孩子说:0是虚空的,它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线。之后,张老师还是通过这一组数,让孩子排队,并在里面插入练习。把问题都解决了。负数表示的不同意义,老师只用了一个题:-2,张老师汽车停在-2楼;我的银行卡还剩-2元,我儿子的身高是-2米,某盆地海拔高度约为-2米,北京某天气温-2度。让学生选择一种说出意义,教师引导。在整节课,对于每一种问题,解释权又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团队合作自己解决。听完课,让我意犹未尽。我相信孩子们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而且对于正数、负数他们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的教学形式丰富,语言精炼,更贴近孩子本身。我记录了一些课堂中话语:

1、孩子们,你们的机会来了!

2、够诚实吗?

3、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你看明白了吗?

4、谁还有补充?

5、谁先来,先来的是最容易的哦„„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7篇

2012年4月25—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的“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河北、山西、重庆、云南十省区市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聆听专家学者研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这次难得的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内容

4月26日上午8点半,会议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北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梁秋莲、湖北省教研室副主任方晓波、宜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秀刚分别致辞。开幕式以后,两天共展示了11节色彩纷呈的优质课,这11节课的课题分别是:

1、秒的认识。

2、角的初步认识。

3、认识角。

4、锐角和钝角。

5、三角形的特性。

6、小数的意义。

7、复式条形统计图。

8、用字母表示数。

9、分数的意义。

10、奇妙的图形密铺

11、比例的意义。在这11节课中,有五节是人教版的、两节是苏教版,四节是北师大版。涵盖了一至六年级不同内容的概念课。听课老师可以现场以发短信的形式提问互动,专家还对每节课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这11节课总的评价是:“所有授课教师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有突破性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新颖,同时,他们把握了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孩子们在问题中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梁秋莲老师在评课时还提出了概念教学应当注意的四点:一是概念的引入要有丰富典型材料的支撑;二是概念的理解要有正反例的辨析;三是概念的运用应发挥作用,加强理解;四是概念的比较要提高比较分析整合建构能力。正如梁秋莲老师所说的:“在这万物生机勃发的春天,召开这次天时地利人和的盛会,寓意着我们数学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

二、学习总体感受

1、参赛教师个个年轻有活力,讲课充满激情,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高,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自我介绍、互动交流、游戏活动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学习收获

第一,教师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方法。

如:湖北省武汉市东方红小学万睿杉执教的《锐角和钝角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教师不是给学生指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找一找角,然后自己去分一分角,最后去比一比角的大小,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总结出锐角和钝角的意义,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的理解。整节课,教师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教师强化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对学生来说,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突破口,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因而,这次多数的课,都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强化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如: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陈剑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教师用多样化策略去解决问题。

本次交流会的课,老师们都能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去寻求解决方法,而且注意到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优化组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小学陈钢执教的《奇妙的图形密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出心裁,生动幽默的教学风格以及对教材的把握到位,挖掘很深。体现在理解图形密铺的特征:不重叠、无缝隙、在同一平面上,绕一点平铺能围成一个周角,体验很深,感悟到位。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运用”等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很容易解决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集体互动,共同探讨。

本次交流会,大会安排了时间让老师和专家通过发短信、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将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出来并探讨。如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的扩展,陈钢执教的《奇妙的图形密铺》,学生在探索“正五边形能否密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难,他们能对五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的问题无法理解。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而是广东省中山市数学教研员解释的:“我们也曾经为这个问题产生过纠结,在几十次的试教和今天的执教过程中,只出现了两次学生对正五边形能否密铺问题提出了疑问,这本来是在八年级才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老师要不要解答。我们最后一直决定:要。”课堂要给学生提供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既然学生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等你们上初中后再解决。如果长期用这句话敷衍学生,那么你的学生还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所以在课件上演示了能围成360度的图形,让学生在课件演示中发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不牵强,也没有拔高,而是水到渠成,可能会终身难忘。这样的解释引来了所有在场老师的掌声。

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第8篇

为了全面推进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全国基础教育新课改联盟联合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定于二O一二年金秋十月在华中地区特大城市——武汉举办“新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情智开发与培养研讨”活动。

《新课程研究》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与实验学会的会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率在教育类期刊中一直名列前茅。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研究机构、校长、教师的教学指导性期刊。

此次在武汉举办的新课改名师观摩活动, 会议主讲专家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 他是我国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流专家之一, 其观点独到而深刻, 对于教师的新课改探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另特聘全国著名小语特级教师于永正、李卫东亲临武汉做优质课展示。这次活动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上一篇:日常管理制度下一篇:社会经验语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