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简介范文

2024-09-20

微软公司简介范文(精选8篇)

微软公司简介 第1篇

Microsoft发展史

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公司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微软公司为用户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优秀的软件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的能力。

微软于1975年4月4日由威廉.H.盖茨和保罗.艾伦合伙成立, 并且于1981年6月25日重组为公司。总部位于雷特蒙德,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第1页:小荷才露尖尖角——Windows 1.0

Windows的起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研发,并在八十年代初成功的推出了第一个商用的GUI(图形用户接口)系统——Star 8010工作站,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Apple Computer的创始人Steve Jobs在参观PARC的研究中心后,认识到了图形用户接口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GUI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并于1983年研制成功第一个GUI系统:Apple Lisa。随后不久,Apple又推出第二个GUI系统Apple Macintosh,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用GUI系统。但Apple公司在开发Macintosh时,只开发自己的微机上的GUI系统,并没有注意到兼容其它类型的PC,这给Microsoft公司开发Windows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市场。

Microsoft在1983年开始研发Windows 1.0,并于1985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由于仅仅是由字符堆砌,界面非常简陋,所以后来有人将其评价为最不成功的作品。

windows1.0

Windows 1.0的主要特点有:

1、引入了Apple Macintosh中的鼠标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完成大部分的操作。

2、自带了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包括日历、记事本、计算器等等。

3、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4、可以显示256种颜色,窗口可以任意缩放,当窗口最小化的时候桌面上会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这些窗口(其实就是现在的任务栏)。

5、在Windows 1.x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程序是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不过功能非常有限。

小编评论:有些人把Windows 1.0称为最不成功的作品,他们仅仅是从这款操作系统的功能方面讲的,并没有看到这个软件的历史意义,最起码这个软件带动了图形操作系统的发展!

第2页:故事已经上演——Windows 2.0

Windows 2.0于1987年12月9日发布,与Windows 1.0相比,Windows 2.0做的改动并不多,但它基本上可以充分发挥当时的286的性能。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会发现Windows 1.0和Windows 2.0这两个版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原因其实并不在操作系统

本身,而在于硬件和DOS操作系统的限制,因此,简单的将其列为不成功的作品也并不合适。

windows2.0

Windows2.0的主要特点有:

1、用户可以缩放窗口,并可以同时显示多个窗口。

2、突破640K基地址内存的束缚,更多的内存可以充分发挥Windows的优势。

3、加入了功能表和对话框。

4、增强了键盘鼠标的功能。

小编评论:Windows 2.0突破640K基地址内存的束缚的时候,也开始预演了操作系统要改变硬件发展历史的序幕,硬件升级第一个狂潮由此开始!而此后每当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诞生,总会产生新的硬件升级狂潮。

第3页:帝国的崛起!——Windows 3.X 版

1990年5月22日,Microsoft迎来了第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Windows 3.0,虽然很多人更愿意将Windows3.1作为Microsoft跨时代的作品,但毕竟Windows 3.0是Windows 3.x系列的起点,假如没有Windows 3.0的成功,也不会有更多人对后续产品的关注!

Windows 3.0的主要特点有:

1、具备了模拟32位操作系统的功能,图片显示效果大有长进,对当时最先进的386处理器有良好的支持。

2、提供了对虚拟设备驱动(VxDs)的支持,极大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3、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系统开始支持16位色,DOS的文件管理程序被基于图标的程序管理器以及基于列表的文件管理器所取代。

4、简化了程序的启动,打印管理器也诞生了,控制面板成为系统设置的核心。

5、模仿了苹果公司Macintosh的设计,使用一些新的图标。

6、开发了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来帮助硬件厂商开发驱动程序,使操作系统能与硬件完美结合。

1992年4月,一个更为成熟的版本Windows 3.1诞生了。正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很多人将它列为可以载入史册的操作系统。Windows 3.1添加了多媒体功能、CD播放器以及对桌面排版很重要的TrueType字体。次年发布的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又引入了对网络的支持——包括以太网和当时如日中天的Novell Netware,并利用对等网络的概念构建Windows工作组网络。

第4页:有中文版啦——Windows 3.2windows3.2

1994年Windows 3.2发布,这也是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由于消除了语言障碍,降低了学习门槛,因此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5页:革命成功了!——Windows 95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这个操作系统开创Windows新的纪元。新的操作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宣告了DOS时代的结束。

小编评论:由于Windows的简单易用,让很多人很容易地进入到了计算机的领域。从我们国家计算机普及的历史来看,Windows 3.2出现的意义非常大,也正是这款操作系统开始带动计算机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5页:革命成功了!——Windows 95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这个操作系统开创Windows新的纪元。新的操作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宣告了DOS时代的结束。

Windows 95的主要特点有:

1、更加优秀的、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从而减轻了用户的学习负担。

2、全32位高性能的抢先式多任务和多线程;内置了对Internet的支持。

3、更加高级的多媒体支持(声音、图形、影像等)。

4、即插即用,简化用户配置硬件操作,并避免了硬件上的冲突。

5、32位线性寻址的内存管理。

6、良好的向下兼容性。

小编评论:小编以为Windows 95成功一方面在于其越来越简单的操作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轻松上手,特别是其F1帮助键,这已经成为Windows以及大多数应用程序的标准设置,另一方面在于Windows 95确定了未来操作系统发展的发向,比如对Internet、拨号网络、即插即用硬件等功能的支持,使得用户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应用和开发。第6页:向企业进军!——Windows NT4.0

1996年8月,Windows NT 4.0发布,事实上Windows NT 4.0并不是Microsoft的第一款面向企业的操作系统,之前在93、94年Microsoft都相继发布了3.1、3.5等版NT系统,但它们都没掀起什么大的风浪,而Windows NT 4.0则彻底改善了Microsoft在服务器领域的优势„„

Windows NT4.0的主要特点有:

1、通信服务:内置强大的通信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简称TCP/IP)网络、路由和远程访问,您可以简单的将这些性能添加到嵌入式解决方案中。

2、完全的Win32 API支持:完全的支持Win32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您可以跨所有Windows NT平台创建标准化应用程序。

3、高级编程性能:高级编程性能包括支持组件对象模型(COM)、分布式COM(DCOM)和电话API(TAPI),使用者可以在一个可重用的、面向对象的环境中快速构建革新的解决方案。

4、支持Windows NT服务:支持Windows NT服务,例如事件察看器和性能监视器,可以为使用者的嵌入式解决方案提供增强的监视和报告功能。

5、远程可管理性:Microsoft和第三方提供的管理特性可以简化嵌入式解决方案的管理工作,甚至还可以将这些特性集成到信息技术(IT)管理基础构架中。

第7页:成功的革命不会只有一次!——Windows98

1998年6月25日,Windows 98发布;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1999年6月10日,Windows 98 SE发布,提供了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对DVD-ROM和对USB的支持。微软敏锐地把握住了即将到来的互联网络大潮,捆绑的ie浏览器最终在几年后敲响了网景公司的丧钟,同期也因为触及垄断和非法竞争等敏感区域而官司不断。win98是如此出色,以至在6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用户依然钟情于它。

Windows 98是一个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系统,其版本号为4.1。

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

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对DVD-ROM和对USB的支持。

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即使这样,它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第二版被批评为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

Windows ME

Windows me 的一些激进改进却没能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同。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而由系统还原代替了。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用户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但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还原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著的降低、硬盘空间的大量消耗,并且对一些通常的错误还原并不一定有效。

Windows ME(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是一个16位/32位混合的Windows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是最后一个基于DOS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 9X系列的Windows,其版本号为4.9。其名字有两个意思,一是纪念2000年,Me是千年的意思,另外是指个人运用版,Me是英文中自己的意思。

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新的组件。这个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用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

在Windows Me, 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不再包括实模式的MS-DOS。这就意味着,与Windows 95和98不同,微软在加载Windows图形界面前隐藏了加载DOS的过程,使得启动时间有所减少。它仍然提供DOS模式,可以运行在窗口中,但是一些应用程序(如较早的磁盘工具)需要实模式,而不能运行在DOS窗口中。微软把Windows Me的DOS实模式摈弃了,这有助于系统的速度提升,减少了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然而这对基于DOS源代码的Windows Me造成了不利影响,即造成了系统比Windows 98更不稳定,甚至造成Windows Me跑得比Windows 98还慢。Windows Me比Windows 98更常有蓝屏死机现象。Windows Me在使用了一段期间后,系统就有明显的变得很慢。

另外Windows Me引进了“系统还原”日志和还原系统,这意味着简化了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工作。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用户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还原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著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一些通常的错误还原。由于系统每次都自动创建一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非专业人员很难实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删除一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有人抱怨这个系统只是Windows 98的升级版本,不应该独自成为一个版本。也有人批评Windows Me是一个较为失败的产品,不稳定的过渡产品。即使这样,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它。

Windows 2000

在千禧年的钟声后,迎来了Windows NT 5.0,为了纪念特别的新千年,这个操作系统也被命名为Windows 2000。Windows 2000包含新的NTFS文件系统、EFS文件加密、增强硬件支持等新特性,向一直被unix系统垄断的服务器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最终硬生生地从ibm、hp、sun公司口中抢下一大块地盘。

Microsoft Windows 2000(起初称为Windows NT 5.0)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12月19日的Windows NT系列的纯32位图形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是主要面向商业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

(1)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即专业版,用于工作站及笔记本电脑。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Workstation。最高可以支持双处理器,最低支持64MB内存,最高支持2GB内存。

(2)Windows 2000 Server 即服务器版,面向小型企业的服务器领域。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Server。最高可以支持4处理器,最低支持128MB内存,最高支持4GB内存。

(3)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即高级服务器版,面向大中型企业的服务器领域。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最高可以支持8处理器,最低支持128MB内存,最高支持8GB内存。

(4)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即数据中心服务器版,面向最高级别的可伸缩性,可用性与可靠性的大型企业或国家机构的服务器领域。最高可以支持32处理器,最低支持256MB内存,最高支持64GB内存。

Windows XP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Windows XP是微软把所有用户要求合成一个操作系统的尝试,和以前的windows桌面系统相比稳定性有所提高,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对基于DOS程序的支持。由于微软把很多以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整合到操作系统中,XP受到了猛烈的批评。这些软件包括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这都被很多计算机专家认为是安全风险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这些特性的增加被认为是微软继续其传统的垄断行为的持续。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XP于2001年8月24日正式发布(RTM,Release to Manufacturing)。它的零售版于2001年10月25日上市。Windows XP原来的代号是Whistler。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Windows 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内部版本是5.1(即Windows NT 5.1),正式版的Build是5.1.2600。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专业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和家庭版(Windows XP Home Edition),后来又发行了媒体中心版(Media Center Edition)和平板电脑版(Tablet PC Editon)等。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专业版除了包含家庭版的一切功能,还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用户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支持等特性,最高支持2GB的内存。主要用于工作站、高端个人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用于一般个人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只支持单处理器;最低支持64MB的内存(在64MB的内存条件下会丧失某些功能),最高支持1GB的内存。

Windows Server 2003

2003年4月,Windows Server 2003发布;对活动目录、组策略操作和管理、磁盘管理等面向服务器的功能作了较大改进,对.net技术的完善支持进一步扩展了服务器的应用范围。

Windows Server 2003有四个版本:Windows Server 2003 Web服务器版本(Web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中心版(Datacenter Edition)。Web Edition主要是为网页服务器(web hosting)设计的,而Datacenter是一个为极高端系统使用的。标准和企业版本则介于两者中间。

Windows Server 2003是目前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一开始,该产品叫作“Windows.NET Server”,改成“Windows.NET Server 2003”,后最终被改成“Windows Server 2003”,于2003年3月28日发布,并在同年四月底上市。

Windows Server 2003有多种版本,每种都适合不同的商业需求:

Windows Server 2003 Web版

Windows Server 2003 标准版

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

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中心版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代号为Longhorn的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正式名称。它是继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带有许多新的特性和技术。2005年7月22日太平洋标准时间早晨6点,微软正式公布了这一名字。

Beta 1:2005年7月27日

Beta 2:2005年11月16日

RC0:2006年3月17日

RTM:2006年6月28日

正式版本:2006年11月

服务器版本:2007年

微软公司简介 第2篇

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初期主要为阿尔塔8800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在1980年代中期凭借MS-DOS在家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取得长足进步,后来出现的Windows使得微软逐渐统治了家用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同时微软也开始扩张业务,进军其他行业和市场:创建MSN门户网站;计算机硬件市场上,微软商标及Xbox、Xbox 360、Surface、Zune和MSN TV家庭娱乐设备也在不同的年份出现在市场上[3]。微软于1986年首次公开募股,此后不断走高的股价为微软缔造了四位亿万富翁和12,000位百万富翁。

伴随公司的强大,微软也越来越受到批评和指责,并且数十年来从未间断。拒绝交易和捆绑销售等做法招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诉讼。美国司法部和欧盟委员会根据反托拉斯法均对微软做出过不利裁定。

“Microsoft”一词由“microcomputer”和“software”两部分组成。其中,“micro“的来源是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而“soft”则是software “软件”的缩写,是由比尔·盖茨命名的。

微软在1999年12月30日创下了6616亿美元的人类历史上上市公司最高市值记录,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相当于2012年的9130亿美元。由于1999年受到美国国会反垄断控制调查,微软股价极度受挫,不然预估能突破8500亿美元。1999年前后微软未进入中国市场,只在国外部分市场立足。

微软公司简介 第3篇

这个排名不仅按照专利数量, 而且还考虑技术回报。在电子制造专利方面, 前10名都不是美国公司, 但这些公司与IBM等10家公司在盈利能力上无法相比。美国公司在资本投资回报率 (ROIC) 上远超外国同行, 计算方面是税后运营利润除以业务投资。

根据Worldscope的数据, IBM公司2009年的ROIC为29%, 微软为36%, 英特尔为10%。而三星、佳能的ROIC都低于10%, 松下和东芝更是为负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中, ROIC平均为9%, 科技公司平均为9.5%。

去年IBM在研发上投入了60亿美元, 包括8个分布在全球的研究实验室, 并且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研究的项目与任何具体的业务目标无关。另外去年IBM来自服务的收入占960亿美元总收入的36%, 服务利用的是技术, 在资本投资上相对制造业要少些。

公司:微软/新浪/软银 第4篇

11月13日,微软Office System 2003中文版在中国正式发布。微软 Office System包括6个组件,11个产品,4个服务器,1项服务,以及解决方案加速软件Solution Accelerators。据悉,微软Office System 2003中文标准版的价格为3058元,中文专业版为3822元。微软Office在中国市场面临政府采购的政策限制和国内厂商的竞争。竞争对手之一无锡永中公司新研发的永中Office 2003同时可以在Windows平台及各种国产Linux平台上运行,并且新近中标第五届城市运动会。而另一个国产Office老将,金山软件公司于11月5日在北京正式宣布了其应用软件的跨平台策略,试图结束在前几次政府采购中,操作系统采购Linux,办公软件却采购金山Windows版WPS Office的尴尬。为了更好地争取中国市场,微软近期打算向中国的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Office System 2003教育版,授权价是原有售价的一半,只有老师和学生才有资格购买,并且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新浪发布全新品牌宣言 “一切由你开始”

11月13日新浪启动品牌再造工程,并宣布了新的品牌宣言—一切由你开始,阐释了新的品牌目标内涵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沟通模式。新浪CEO汪延表示,围绕着“一切由你开始”企业宣言的推出,新浪更将给业界带来全新的ICP商业模式(Interactive Commercial Platform ),即互动商业平台。同时围绕新的商业模式,新浪还提出了6P的策略,即新浪将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Personality),提倡共同参与(Participation),最大限度地实施合作伙伴(Partnership)关系;通过不断提供用户个性化的服务(Personalization),不断追求效益最大化(Performance);成为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行业先锋(Pilot)。最近,新浪正在全面展开与品牌精神个性和策略目标相辅相成的新产品的研发:例如,专为针对年轻族群设计的专业网站—Y-Zone,以及搜索“查博士”和聊天软件“了了吧”等。

宽带营销成本超利润,软银半年亏损7亿美元

微软公司软件开发模式简介 第5篇

北京大学出版社96年底所出的《微软的秘密》一书是目前我所见到的对微软公司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介绍的最专业、最深入的一本书。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公司是如何对科学地对软件产品开发进行有效地管理,我想这些经验对于中国的广大软件开发人员,尤其是关心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各位朋友是大有益处的。所以特将此书中涉及软件产品开发的部分内容摘录出来(第四章“产品定义与开发过程”),与大家共同分享。本文作为摘录,自然是挂一漏万,所以建议大家若有时间还是找来原书一读。在产品定义与开发过程中,微软件遵循着一种可称之为“靠改进特性与固定资源来激发创造力”的战略。该战略可分为五个原则:

一、将大项目分成若干里程碑式的重要阶段,各阶段之间有缓冲时间,但不进行单独的产品维护。

二、运用想象描述和对特性的概要说明指导项目。

三、根据用户行为和有关用户的资料确定产品特性及其优先顺序。

四、建立模块化的和水平式的设计结构,并使项目结构反映产品结构的特点。

五、靠个人负责和固定项目资源实施控制。

原则一:将大项目分成若干里程碑式的重要阶段,各阶段之间有缓冲时间,但不进行单独的产品维护。

项目进度安排与里程碑

微软通常采用“同步-稳定产品开发法”。典型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计划阶段完成功能的说明和进度表的最后制定,开发阶段写出完整的源代码,稳定化阶段完成产品,使之能够批量生产。这三个大阶段以及阶段间内在的循环方法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方式很不相同,后者是由需求、详尽设计、模块化的代码设计与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系统测试组成的。而微软的三个阶段更像是风险驱动的、渐进的“螺旋”式的生命周期模型。

计划阶段的产品是想象性描述与说明文件,用来解释项目将做什么和怎么做。在管理人员拟定进度表、开发员写出代码之前,这些东西都促进了人们对设计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开发阶段围绕三次主要的内部产品发布来进行;称定化阶段集中于广泛的内部与外部测试。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中,微软都使用了缓冲时间的概念。缓冲时间使开发组能够对付意外的困难和影响到时间进度的变故,它也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缓和及时发货与试图精确估计发货时间之间的矛盾。

在开发和稳定化阶段的所有时间中,一个项目通常会将2/3的时间用于开发,1/3的时间用于稳定化。(Office部门副总裁曾这样概述通常的进度:“一般说来,在总的进度表中,用一半的时间写出产品,留下另一半的时间调试或应付意外事故。这样,如果我有一个两年的项目,我会用一年来完成事先想好的东西……如果事情有点麻烦,我便去掉我认为不太重要的特性”)这种里程碑式的工作过程使微软的经理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到了哪一步,也使他们在开发阶段的后期有能力灵活地删去一些产品特性以满足发货时期的要求。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在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所有于开发前进行的计划所占用的时间。计划阶段产生出想象性描述、市场营销计划、设计目标、一份最初的产品说明、为集成其他组开发的构件而规定的接口标准、最初的测试计划、一个文档策划(印刷品和联机帮助形式的)以及一份可用性问题清单。计划阶段从想象性描述开始。想象性描述来自产品经理以及各产品单位的程序经理;它是对产品作业的市场营销设想,包括了对竞争对手产品的分析以及对示来版本的规划。想象性描述也可能讨论在前一次版本中发现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应添加的生要功能。所有这些都基于对顾客和市场的分析以及 1

从产品支持服务组处得到的资料。

说明文件从一个大纲开始,然后定义出新的或增加的产品特性,并对其赋以不同的优先级。说明文件只是产品特性的一个预备性概览;从开始开发到项目完成它要增加或变化20%8个开发员,34个顺序的子项目,每个产生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发送,来完成特性的开发。程序经理协调开发过程。

开发员设计、编码、调试。测试员与开发员配对,不断进行测试。

*子项目Ⅰ 前1/3的特性:最重要的特性与共享的构件。

*子项目Ⅱ 中间1/3的特性。

*子项目Ⅲ 最后1/3的特性:最不重要的特性。

稳定化阶段

全面的内外部测试,最后的产品稳定化以及发货。

程序经理协调OEM与ISV,监督从顾客得到的信息反馈。开发员进行最后的调试与代码稳定化。测试员发现并清除错误。

*内部测试 公司内部对整个产品做详尽的测试。

*外部测试 公司外在的“β”测试点,象OEM,ISV以及最终用户处对整个产品做详尽的测试。

微软公司最佳雇主分析 第6篇

一、微软公司简介„„„„„„„„„„„„„„„„„„„„„„„„ 1

二、雇主品牌指标分析„„„„„„„„„„„„„„„„„„„„„„1

(一)雇主形象„„„„„„„„„„„„„„„„„„„„„„„„„1

(二)组织管理„„„„„„„„„„„„„„„„„„„„„„„„„2

(三)工作环境„„„„„„„„„„„„„„„„„„„„„„„„„3

(四)薪酬福利„„„„„„„„„„„„„„„„„„„„„„„„„3

(五)培训发展„„„„„„„„„„„„„„„„„„„„„„„„„3

(六)雇主品牌战略„„„„„„„„„„„„„„„„„„„„„„„4

三、总结„„„„„„„„„„„„„„„„„„„„„„„„„„„„„5 参考文献„„„„„„„„„„„„„„„„„„„„„„„„„„„„„6

大学生最佳雇主分析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一、微软公司简介

微软(Microsoft)公司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始于197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在中国的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在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沈阳、武汉、深圳、福州、青岛、杭州、重庆、西安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国,投资和合作领域涵盖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微软在中国的机构设置和功能也日臻完善,已拥有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和微软亚太地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等研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微软不断推广数字化方案,积极推动缩小数字鸿沟,希望帮助各层次、各地区的人们实现自己的最大潜能。微软致力于通过与本地信息产业的合作,不断创新,提供卓越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帮助个人和企业实现潜能,为信息产业和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实现共赢。

二、雇主品牌指标分析

(一)雇主形象

1.行业中市场地位较高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整合了微软是多年来部署在中国的研发资源,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五大产品部和战略合作部,是跨国公司在华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研发机构,也是微软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及产品合作的研发基地。

2.高度重视社会责任

微软致力于与中国软件产业及IT企业共同发展。两年来,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已经与国内2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活跃于软件、硬件、解决方案等各个领域。微软通过“长城计划”、“潜力发展计划”等与各地软件产业基地合作,举办各种中高级人才技术培训,提供切实有效技术支持,以提升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据某国际品牌评估机构公布的2011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名单,微软排名第二,品牌价值428亿美元,市值1657亿美元。作为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导厂商,微软科研实力强大,并且十分希望与企业用户分享更多企业信息化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发展前景广阔。

(二)组织管理

1.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

微软对于用人原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不会对工作经验要求严苛,不会高看名牌高校生,而是特别亲睐具有“三心”的人,即热心、慧心、苦心。他们坚信,只要有才,微软便一定有你的位置。

2.尊重个性

微软公司鼓励员工的创新实践,尊重员工的个性选择。员工不但会感受到务实、友善、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还会体验到不断创新的激情以及团队合作的温馨。

3.践行对员工的承诺

切实履行承诺使得微软能够更好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在2012年9月的员工大会上,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就表示要向所有全职员工分发Windows“三大件”(Windows 8电脑、Windows Phone 8手机、Surface平板)。而在12月12日,逐渐有微软员工宣布已经收到了公司发的Surface RT平板电脑。预估此次受惠人数超过9万人。

(三)工作环境

微软公司的整个楼群,绿树环抱,就像一所美丽的大学校园。公司期望员工就像大学里的科学家那样自发地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所有员工把自己的办公室看成是自己在大学的宿舍里那样。所有的办公室都不锁,饮料是免费供应;没有公司的统一着装,没有人会穿得西装革履,而是宽松的衣着,如牛仔服和T恤等。在如此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员工之间也如同朋友一般关系密切,无需担忧工作之外人际交往的问题。

(四)薪酬福利

1.员工薪酬

微软公司在薪水方面创立了一个“低工资高股份”的典范,职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固定工资,而是股票升值。近几年,微软还提高了员工薪酬中现金的比例,使其更具竞争性。

2.有竞争力的收入水平

除了在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基本工资,员工每年年末还可根据业绩领取年终奖。而员工工作满18个月后,还可以获得认股权中25%的股票,此后每6个月可以获得其中12.5%的股票,10年内的任何时间兑现全部认股权,每2年还配发新的认购权。

3.丰厚完善的员工福利

除了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外,公司每年会安排员工到专业体检机构进行全面体检并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等。旅游津贴、带薪年假、健身俱乐部付费会员资格等都是微软贴心为员工考虑的福利待遇。

(五)培训发展

1.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

微软拥有独特的员工培训体系,该公司通过“职业模式+能力/技能差距+业务需要”的模式来决定培训的内容、时间、对象。70%的员工的发展通过直接工

作经验和在职培训获得,20%通过导师的辅导完成,10%通过其他培训形式获得。微软提倡随时随地学习,遵从“明确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到执行学习计划,再到构想达到下一个目标需要的新的知识技能”模式,如此循环,以逐步实现学习的目标。

2.有机会尝试不同性质的工作

微软推出的员工职业发展模型使员工有机会尝试不同性质的工作。员工可以在上面看到与自己现在职位相关的对能力和经验方面的要求。这些公开的信息能帮助员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系统的行动方案。

(六)雇主品牌战略——4p原则

1.识别战略对核心人才要求和驱动因素(people)

组织内任何项目或活动的推动,都需与公司战略相结合。核心人才工作的驱动力、公司需要核心人才的类型等等都需要与公司未来的愿景,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微软公司在中长期中更需要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引进,这一要求便推动了对技术核心人才的需要。

2.提供满足目标人才需要的工作体验(product)

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创始于2003年,旨在鼓励青年学生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投身科技创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科技竞赛。为全球青年学生提供一个激发技术创新潜力和利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难题的平台,向学生展示科技为真实世界所带来的各种机会,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沟通和交流他们的科技创新体验。

3.定位雇主品牌(position)

文化、机会和影响力,是微软从三个方面给自己的定位。文化,是指微软致力于让所有男性、女性以及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在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下,员工充分被授权参与公司科技的开发、公司运营。机会,是指微软希望能提供给员工提升自己的契机,帮助员工发展成为国际化人才。影响力,是希望员工加入微软会有机会为世界最先进、领先的技术工作,微软也能

通过员工的力量改变世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4.雇主品牌推广(promotion)

无论是对员工的丰厚福利,还是对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微软一直在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认同也的确提升了微软在潜在和现有雇员心目中的价值。

三、总结

微软公司的面试问题---应用 第7篇

★你如何对一种可以随时存在文件中或从因特网上拷贝下来的操作系统实施保护措施,防止被非法复制?

★你如何重新设计自动取款机?

★假设我们想通过电脑来操作一台微波炉,你会开发什么样的软件来完成这个任务?

★你如何为一辆汽车设计一台咖啡机?

★ 如果你想给微软的Word系统增加点内容,你会增加什么样的内容?

★你会给只有一只手的用户设计什么样的键盘?

微软公司简介 第8篇

两个多世纪前,蒸汽机等技术诱发了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形态。如今,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由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所驱动的信息革命(或知识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冲击着我们的经济活动,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深层结构(传统习俗、法律、伦理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之迅猛超乎人们的估计,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当两者(科技进步与法律)因为某一事件必须彼此面对的时候,冲突就不足为奇了。1998年,美国司法部对软件巨头微软公司提出垄断诉讼。该旷日持久的诉讼案所引发的经济理论、法规等方面的争议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罕见。这为本文提供了这样的研究契机,即考察信息时代所引发的科技变革是如何给社会规则带来巨大的挑战,及其如何影响着社会规则的进一步演变。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本文的研究并不涉及如何调整反垄断法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的挑战问题,而仅仅是希望能够提供这样的反思机会:在享受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时,我们也需要反思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与冲突(如克隆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伦理争议)。

二、反垄断法的理论分析

(一)反垄断的经济理论分析

垄断的经济学含义指的是一种控制力,通行的定义是强调一家厂商是市场上某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产品唯一提供者,或者说,垄断厂商面临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传统经济学认为垄断具有以下三大“恶行”:一是限制产量以提高价格;二是资源被用于获取、维持和扩大垄断,而不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垄断在技术创新上是低效率的,不利于科技进步。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通过反垄断立法等层面,以维护有效的竞争秩序和市场的自由、统一和公正。

纵观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法院的判决不仅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解释和政策重点,而且受到经济理论的影响甚巨(参见有关标准石油、AT&T、IBM等法院判决案例文献)。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哈佛大学的结构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传统的结构学派关注于产业结构和由此可能导致的机会减少和竞争削弱,并把反垄断政策的目标看做是提高经济效果以及限制经济影响力,所以反垄断政策的焦点在于行业的结构和行业的集中度。因此,根据企业过高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判定企业违法,就可以肢解企业,这叫做反垄断法的市场结构原则(如美国标准石油等案例)。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向哈佛学派提出挑战,指出仅根据市场份额宣判企业违法,会阻碍企业技术进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不仅要根据市场份额,而且要结合企业行为判断公司是否违法。简单说,芝加哥学派把反垄断政策的目标看作是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既然效率取决于价格水平,关注点也就在消费者的付出。因此芝加哥学派关注的是市场中的价格表现,而不是市场结构。

最近,新产业组织学派对芝加哥学派提出新的挑战,否定芝加哥学派的静止均衡分析方法,而支持动态的经济效率,也就是说,新产业组织学派关注的不仅是某一时点的市场表现,而且要保护和激励发展新产品和程序的创新行为。芝加哥学派认为,竞争是保护消费者和经济效率的有力手段,而新产业组织学派认为由于网络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的影响,拥有核心设施如巨型网络的公司就会利用其优势去妨碍创新或替代技术的创新,因此政府也应该进行适度的干预。

(二)技术进步与反垄断的关系思考

从辩证的角度看,技术进步与垄断是一对矛盾的混合体,从本质上说,垄断来自于技术进步,反过来,垄断又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关于这一点尚无定论)。例如,工业革命引发的大规模生产技术的长足发展,自然导致了某些行业追求规模经济所产生的高度集中,如钢铁、石油等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合并和收购行为,导致了整个行业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公司手中。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仅从消费者剩余等社会福利角度提出反对垄断的意见,而且认为垄断会妨碍技术的进步,也不利于技术创新,例如少数案例表明大公司收购了具有创新技术的小公司,然后把该项技术束之高阁,以维持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然而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相反命题。熊彼特认为,创新强度和它的扩散率与市场力量之间呈现正相关。他认为,技术变动需要大厂商的存在,大公司所产生的创新远远足以抵消由于垄断价格过高而造成的社会损失,而且有更多理由认为垄断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大厂商财力雄厚,更能够承担创新的不确定风险;产生规模经济,将创新的外部性更大程度内部化等等。因此,技术变动本身是竞争的一个因素,竞争并不因大厂商的存在而被消除,相反,厂商追求技术变动的努力增进了竞争。

三、案例分析:以微软公司为例

(一)微软公司概述

微软公司在短短的三十年间迅速崛起,一举确立了在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1975年,盖茨和阿伦开发了在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程序语言———BASIC语言。同年,这两位电脑奇才创建了微软公司。1980年,盖茨以5 000美元的价格,从一家西雅图地方企业手中购买了令其日后发家的磁盘操作系统程序(DOS系统)。其后,企业迅速成长并于1986年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到1990年,微软产品在操纵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80%左右。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开始遭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

(二)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公司的指控

在微软确立其PC机操作系统垄断地位的1990年,美国司法部就开始对微软涉嫌垄断进行调查,到1993年被迫终止调查。调查认为,微软虽然在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但这种垄断地位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并没有损害市场自由竞争与消费者的利益。

稍后,美国司法部继续对微软公司的商业行为展开调查,并于1994年7月提出报告,指责微软公司与个人电脑生产商签订的合同具有排他性和妨碍竞争的嫌疑,其目的是在个人电脑操纵系统市场上保持非法的垄断地位。几乎同一时间,微软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微软承诺:不再要求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厂商搭售其应用软件。

不久,微软大举进军因特网浏览器市场,而作为其战略的一部分,微软公司要求PC厂商必须申请其IE浏览器的使用权,并预装在电脑上,以此作为获得视窗95操作系统使用权的条件。这一做法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司法部认为微软违反承诺,即不可以将申请其他相关软件产品的使用权作为先决条件。而微软公司坚持认为,IE浏览器不是一件独立的产品,而是操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并没有违反和解协议。

1997年12月,杰克逊法官签发禁止令,禁止微软在销售协议中有搭售条款存在。1998年5月,司法部起诉微软限制竞争,6月上诉法院取消禁止令,认定微软有足够理由在其操作系统上搭售其他产品。2000年4月,法官裁决微软垄断成立,微软不服上诉。2001年7月,上诉法院推翻了特区法院关于微软进行非法捆绑和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的裁决,但是认为微软的确用妨碍竞争的手段去维护其在操纵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与此相应,否决了对微软进行拆分的裁决。9月,美国司法部宣布不再寻求对微软进行拆分,并试图与微软达成和解,这场旷日持久的案件以微软和司法部的和解而告终。

四、微软案件所引发的思考

在垄断事实的认定、垄断的社会效应等方面,微软案件都向反垄断的立法者及执法者提出了的挑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产生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反垄断法难以应对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新问题。本文不想就微软案件之中具体的争议之处进行讨论(这方面的文献已经非常之多),而是想从另外一个更广的角度考虑在信息时代中反垄断立法所遇到的冲突问题。

反垄断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自由竞争而干预市场的法律手段,其宗旨是维护自由、公正、民主的经济秩序,因此被称为“自由企业宪章”。反垄断法又是国家利用政府强制力量,对企业竞争过程和竞争行为的调整,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对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为结构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对美国反垄断立法的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反垄断立法中泾渭分明的“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若因企业占有巨大市场份额,或市场份额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全盘否定优势企业存在的合法性,则此种反垄断行为反映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如果因拥有显著市场力量的企业出现违法行为,限制了竞争,才被实施反垄断制裁,则此种行为反映的是行为主义的反垄断观点。

杰克逊法官裁定微软垄断,其依据为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作为美国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被称为美国反垄断法的基石,其立法精神是,垄断会带来效益损耗,并影响市场行为,所以应该予以制裁。而在其实践中,有关当局采取了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并重的思想,对垄断状态和垄断力量的滥用同样给予制裁。然而软件行业以及信息产业中市场结构的特征,使得这一立法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

(一)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形成的内在规律性,与深受“结构主义”学派影响的反垄断立法精神发生冲突

反垄断法的结构主义更多受到哈佛大学的市场结构学派理论影响,这一学派认为市场结构起决定作用,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行为并通过企业行为决定着市场绩效(简称S-C-P的分析模式)。而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企业通过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就是调整行业集中度、防止高度集中、制裁限制或排斥竞争的垄断行为,确保市场结构具有竞争性。因此,市场份额、市场支配地位、企业规模等影响市场结构的指标,就成为裁定是否垄断的重要判定依据。

然而,信息产业由于具有网络效应(又称网络外部性),其指的是某一消费者从一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取决于使用同一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选择。典型的例子是手机行业,手机用户的效用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增大,如果手机用户仅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可想而知,手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与这种网络外部性相对应的就是,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的领先者将会获取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份额的现象。例如,微软公司最早推出PC机操纵系统Windows视窗,并形成了行业的标准。这样,为了与其他产品兼容,也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的外部性,用户必定选择其视窗系统,而不会选择其他即使更优的替代产品。这样,网络的外部性以及经济中的正反馈现象,导致了信息产业形式上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与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说,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自由竞争,就应该顺应和接受竞争的必然结果,那么形式上的垄断性市场结构就不应成为被规制的对象。就像微软公司的辩护律师所提出的“如果软件行业天生就是垄断性的,那么,今天不是微软,就是其他的某家公司。”这样,如果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法不加以合理的分析,就对占据信息产业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盲目挥动反垄断大旗,则政府规则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到头来反而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立法者面临着信息产业中企业行为的两难选择

企业行为的存在,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可能受到立法的制约。举例来说,在信息产业中,产品的兼容性要求行业标准的存在,标准的制定者与拥有者必定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占用大市场份额的市场优胜者,这一事实有很可能导致标准成为反竞争的因素。标准拥有者如果运用市场地位和市场力量,限制其他竞争者获得标准,或以标准的存在阻碍新技术的运用,就可能不利于竞争和行业发展。具体到微软公司的案例来说,微软公司在操纵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限制其技术上的创新行为,相反,每两年就进行了一次产品的更新。再如,定价行为是传统反垄断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信息产业大量的前期成本与边际成本极低的成本结构,使得企业定价规则发生了变化。现有的反垄断立法框架难以确定行业的边际成本,难以认定企业是否发生了低于成本以掠夺竞争对手的捕食行为(指的是以低于成本的低价策略排挤对手,然后等对手退出市场后抬高价格,从而获得垄断收益),因而使规制产品价格和企业定价行为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微软采取免费销售IE浏览器以排挤竞争对手网景公司NESCAPE浏览器的行为是否属于掠夺性的捕食行为就是该案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司法部却找不到任何微软在打败网景之后提高其浏览器或者视窗(包含了IE)价格的证据。由于产品的边际成本近于零(程序的复制成本),公司即使采取降低价格的行为,公司仍然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这样,如果将软件行业的定价行为、捆绑销售及企业间协议的分析延伸到立法领域,就会发现反垄断法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适用。

五、结论

信息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运行模式,而建立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在信息时代就显得难以应付,这集中表现在美国司法部与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世纪之诉的冲突中。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微软公司的案例,指出了反垄断法立法背后的经济理论基础并不能囊括和解释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行为。这样,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企业竞争行为模式的改变,导致了反垄断法在立法精神的层面以及具体的操纵层面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冲突。

微软公司的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当科技进步与传统的法律发生冲突时(具体到该案例来说,信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企业竞争模式的改变与反垄断法的冲突),是否科技就一定得受传统法律框架的限制,而遏制其自由发展的空间?由科技的发明史看,人类的社会是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法律应是解决人类的问题,而非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当科技创新带来社会现象与人类行为的改变时,如何经由大家的共识,产生公平合理而为社会上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新的游戏规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arlton,Denies W.The lessons from Microsoft[J].Business Economics,2000,(1):47-53.

[2]Gilbert,Richard J.and Michael L.Katz.An economist’s guide to U.S.v.Microsoft[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2):25-44.

上一篇:电工实习公开课教案下一篇: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