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2024-06-25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精选14篇)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第1篇

王安石(10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纪少瑜,字幼场,秣陵(今南京)人。本姓吴,养于纪氏,因而命族。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第2篇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曲尽其妙 点睛之笔 神来之笔 笔下生花 笔下生辉 笔头生花 笔走龙蛇 飞来神笔

成语“梦笔生花”说考辨 第3篇

一、成语“梦笔生花”说考源奇谈

“梦笔生花”是活跃于人们口头和笔下的成语, 通常人们都是将它与“江郎才尽”联系起来。其实, 其间颇多误会, 这个成语形成的过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先将有关材料胪陈于下:一名孤山, 江淹为令, 梦神赐笔之地。孤山在环障之中, 其地平坦, 悉是沟膛肝陌, 此山挺然孤立, 因名[1] (南朝萧子开《建安记》, 今已佚, 残文见《太平御览》卷四十七) 。淹少以文章显, 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郭璞, 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 一以授之。而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梁书·江淹传》) 。江淹梦五色笔[2] (《说郛》卷二十八上) 。江淹梦笔生花而文章益进[3] (《书法離钩》卷九) 。范质母张氏, 梦人授五色笔而生, 九岁善属文, 今人但知江淹梦笔耳[4] (《玉芝堂谈荟》卷六) 。据材料分析归纳, 不外乎两种说法, 一为江淹“梦笔 (或五色笔) ”说, 江淹“梦笔”后才思敏捷、文章显著, 也使得后人将孤山叫做梦笔山;二为江淹“梦笔生花”说, 但古书记载不详, 据可靠资料, 笔者所及只明朝潘之淙《书法離钩》中有“江淹梦笔生花而文章益进”一句, 而且就这个成语在当时的运用来看已经相当成熟 (下文有说明) 。回看《梁书·江淹传》, 江淹年少时才华横溢, 以文章著称, 直至后来仕途亨通梦先辈郭璞索还五色笔, “而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所记相当清楚, 实则“江淹梦笔”而非“梦笔生花”。正如元代白朴《恼煞人》套曲中言:“宋玉悲秋愁闷, 江淹梦笔寂寞, 人间岂无成与破”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 。所以, 今人常用“江淹梦笔”来比喻才思减退, 跟“江郎才尽”同指, 绝非与之相对的“梦笔生花”之义。

在福建浦城县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南朝元徽二年 (474) , 朝廷幕僚江淹被贬, 到浦城 (当时称吴兴) 做县令, 他常在县内山川流连, 而对孤山特别钟爱。据说一夕宿山中, 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开着五彩鲜花的神笔, 日后文思泉涌, 诗词佳句连连, 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今所言, 是非参半, 古人云“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山以人显, 孤山后遂改名梦笔山, 江淹的故事亦被描述为“梦笔生花”的传奇之谈。

二、成语“梦笔生花”说考述渊源于诗圣

有书证认为“梦笔生花”的主角不是江淹, 而是另一个有着类似传说的人物———李白。对“李白梦笔生花”的探讨, 得从与之密切相关的“梦笔生花”山说起。

“石骨棱棱气象殊, 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 写遍奇峰入画图。”这就是清人项黻为安徽黄山胜景之一“梦笔生花”而赞。此山孤峰耸立, 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 盘旋曲折绿荫一团, 宛如盛开的鲜花, 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 故而得名。盛传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深夜在睡意朦胧中飘到了似仙境的黄山, 正当他陶醉于四周的美景时, 见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 像根玉柱, 并伴随着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 又见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 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据说李白梦境中的那支生花妙笔就是今天的“梦笔生花”山。相言, 自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 名诗名句便源源而出, 一发而不可收。关于李白的这种传说是否可考, 试看下面的书证:

李太白少时, 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 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5] (《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李白梦笔生花自是才思日进[6] (《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四) 。谷日薄雾食后晴, 梦笔生花到枕边[7] (《石初集》卷五) 。李白梦笔生花[8] (《鸡肋》) 。李白少时, 梦所用笔头上生花, 自是才思赡逸 (《玉芝堂谈荟·卷六》同[4]) 。按, 梦笔生花, 直言“梦所用之笔, 头上生花”, 跟上文传诵于人们口头的故事基本吻合。从现存的典籍看, “梦笔生花”与李白的渊源, 要追述至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生花”二字最早出现于“李太白少时, 梦所用之笔, 头上生花, 后天才赡逸, 名闻天下”一文中, 这也是李白作为“梦笔生花”主人公的最早记载, 在五代之前的古书中未见此类言说的痕迹。诚然, “江淹梦笔”的记载始于南朝, 但有关“江淹梦笔生花”的书, 最早也是出现在宋元之后的明代, 此时“梦笔生花”四字连用已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如果硬要说“江淹梦笔生花”, 那这类说法也只可能是在“李白梦笔生花”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五代之后, 李白与“梦笔生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在《古今事文类聚》、《鸡肋》等书, 包括清朝康熙圣祖仁皇帝御定的《御定渊鉴类函》、《御定分类字锦》及其他古籍中, 都将这朵“名花”归在了李白名下, 如《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四十三:“天宝遗事曰‘李白少时, 梦笔头生花。”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

也有人从理性的角度思考, 认为李白“梦笔生花”并不靠谱, 理由是生花之事不可能发生。但若从心理生理的角度分析, 作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诗才至高, 自视也高, 或许在白天想到了或听到了或读到了江淹等神人授笔的故事, 晚上就梦到笔头生花, 这完全可能是真实的经历, 也甚合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心有所触而梦有所见, 我们大家也都有这样的经验, 未必不是正常的现象, 因而“梦笔生花”并不一定就不靠谱。

三、成语“梦笔生花”说考关联误属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还会碰到将成语“梦笔生花”误与马融、王珣、纪少瑜等人联系起来, 但从古代有关文献来看, 实属错牵。后汉马融勤学, 梦见一林, 花如绣锦, 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 见天下文词, 无所不知, 时人号为绣囊[9] (唐代李亢《独异志·武陵记》) 。梦林花如锦摘食之, 见天下文词遂无不知晓者, 马融也 (《玉芝堂谈荟·卷六》) 。梦花不羡雕虫技, 试草曾供倚马忙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元代郭畀《赠笔工范君用》) 。

此为东汉学者马融“梦食花”才思大进的记载, 最早见于唐代李亢《独异志》卷中的《武陵记》 (南朝梁鲍坚撰) 。才高博洽的马融, 为世通儒, 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 门人常有千人之多, “绛帐传薪”至今传为佳话。以马融的才气和人气, 既然能梦食花文思猛进, 那为什么不能“梦笔生花”呢?后人免不了附会他更多美好的奇闻轶事, 尽管史料记载的事实并非如此。

再看“梦笔”与王、纪二人的关联。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既觉, 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 哀册谥议, 皆珣所草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晋书·王珣传》) 。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 云:“我以此笔犹可用, 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10] (《南史·文学传·纪少瑜》) 。王珣梦人与大笔如椽, 纪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笔授之 (《说郛》卷二十八上同[2]) 。晋王珣孝武时为左仆射, 梦人与大笔如椽, 觉语人曰:“当有大手笔事。”俄帝崩, 哀册谥议皆珣草;纪少瑜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文因日进 (《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四) 。解缙生而颕绝, 少时梦五色笔, 笔有花如菡蓞 (《四库全书》电子文献:《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二) 。王珣、纪少瑜、解缙三人都梦人授之以笔。除所选材料外, 能考察的所有书证中全如是记载, 笔的特征清晰可考, 或“大笔如椽”或“青镂管笔”。其实, 二人的故事同江淹如出一辙, 只是江淹梦作“五色笔”罢了。

虽然, “梦笔生花”并不可信, 但是, 才从天降、思维敏捷、文笔优美, 这种崇高的意境, 有谁不向往呢?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多喜用此典, 如唐阙名《梦五色笔赋》;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带长刀, 梦笔深藏五色毫”[11] (《全唐诗》第539卷) ;宋张孝祥《鹧鸪天》词:“忆昔彤庭望日华, 匆匆枯笔梦生花”[12] (《于湖词》) ;明吴承恩作《赏花钓鱼赋诗谢表》:“上林欲赋, 殊非梦笔之才;下则虽逢, 岂有钓璜之手”[13] (网络文献) ……

四、成语“梦笔生花”说考原本衍生发展演变与相关思考

从上述“梦笔生花”的来源, 再下述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的思考。通过检索中古及近古的著述我们得出, “梦笔生花”始于南朝梁萧子开《建安记》中江淹梦五色笔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 衍伸出马融梦食花、王珣梦笔如椽、纪少瑜梦青镂管笔等说法, 到了唐代这个成语才在李白这里成型并固定下来。但是故事的发展在此并没有截止, 继续扩充并增添了更多美好的新意, 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即在李白“梦笔生花”的基础上又有了江淹、马融“梦笔生花”, 甚至王珣、纪少瑜、解缙等也“梦笔生花”, 衍生的故事与成语原本所指大同小异。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第4篇

杜子野一本正经地说:“有的笔头上会长花,有的不会长,只是我们肉眼难以分辨啊!”

王安石见先生如此认真,便说:“那么,先生能给我找一支生花笔吗?”

杜子野沉思了一会儿,从内屋拿出 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九百九十九支毛笔里,有一支是生花笔,但究竟是哪一支,连我也辨别不清楚,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恭敬地向先生鞠了一躬,说:“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严肃地说:“你用每支笔去写文章,写完一支再换一支,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先生的指教,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几年后,他足足写秃了五百支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属一般,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从中找出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发现生花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而是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笔,仅剩一支。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支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自己文思泉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文章很快就完成了。写完,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喊:“找到了,我找到生花笔了!”

古代成语经典故事精选:生花妙笔 第5篇

在梦里,李白还在拼命地埋头写字。“就这样......是的,就这样。”李白自言自语,一会儿抬头思索,一会儿奋笔写诗,写得多么投入啊!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白拿着的毛笔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儿散发出阵阵香气,令人陶醉!李白闻着花香,说:“实在是太美妙了!”

这时,天空中飞来了一张张如雪的纸,一直飘到毛笔的下面。“太好了!”李白看着纸又一阵欢喜,他高兴地拿着那支生出花的毛笔,飞快地将出线在脑海里的诗句写下来。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后来,李白写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流传千古。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成语解释大全

★ 祸在旦夕成语解释

★ 屙金溺银成语解释

★ 贤贤易色成语解释

★ 负弩前驱成语解释

★ 意气自如成语解释

★ 望门投止成语解释

★ 以逸待劳成语解释

★ 道合志同成语解释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第6篇

【拼音】bǐ xià shēng huā

【简拼】bxsh

【近义词】妙笔生花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定语;指能写好文章

【例子】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英文翻译】flowery expression

【谜语】画菊

【产生年代】现代

“笔下生花”的故事作文 第7篇

童年是幼稚的、无知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许多童年趣事,其中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笔下生花”的事。

这件事是在我读三年级刚写作文时发生的。作文题目上面写了四个字:“笔下生花”。当时我想:笔下还可以生花,真有趣。我回家也去把笔里面弄些花籽,看这支笔能生多少花!于是老师讲的课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是心里默默地想:快点下课,快点放学。“叮铃铃,叮铃铃”。我说:“太好了,终于放学了,我终于可以看看那笔能生多少花了。”

放学回到家后,我做完作业。我迫不及待地去做“笔下生花”了:我把我的一支笔拆开,拿些我家的玫瑰花籽,塞进我的笔里面,说道:“乖乖笔杆,你一定要生出些花来,好让我见识见识,你这笔杆生出来的花是什么样的`!”于是,我把我的笔杆倒起来埋在土里,留一个小孔出来,好等它开花。我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出来静静地坐在那旁边等,一直等到天黑了。我想:笔怎么这么久都还不开出一朵花出来呢?哦,我知道了:它一定像种子一样要等几天才能生长出来。对就是,一定是这样的。要再等几天。于是,我又等了一天、两天、三天,怎么还不开花呀!第三天的晚上我把我的这个不解的问题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哈哈大笑,说:“孩子,笔装上花籽怎么会开花呢?”妈妈没有告诉我原因。但我那时候想:怎么会不开花?我们书上不都写着有“笔下生花”吗?

依托文本妙笔生花 第8篇

一、借鉴经典,模仿文本

1. 仿句练笔。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声有色的语言比比皆是。在品词析句、含英咀华的基础上,通过仿写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这句话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情。要求学生仿写比喻句的同时,还要融入情感,寓情趣于语句中。学生所写语句如下:(1)树,很高,枝叶很茂盛,仿佛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2)荷花,那么洁白,那么清香,仿佛一位纯真的少女,向我们倾诉着无限遐思。类似于这样的拟人、排比、夸张句式,还有诸如“有的……有的……有的”之类的特殊句式、设问句、反问句等,都不妨让学生经常仿写,以期蓄势而待发。

2. 仿段练笔。

课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仿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技巧,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写游人的表现侧面烘托天游峰之险。《夹竹桃》中描写幻想段落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等。曾尝试用侧面烘托描写一个姑娘的美丽容颜,答案精彩纷呈:(1)月亮见了她悄悄地躲进了云层;花儿见了她害羞地低下了头。(2)车技娴熟的小伙子今天竟然摔了一跤,原来他看见那名姑娘,傻眼了,一不留神冲着大树撞了过去。未见一个“美”字,却将姑娘之美刻画得入骨三分。

二、驰骋想象,拓展文本

1. 于空白处练笔。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画面,人物形象更趋鲜活饱满,情感自然与作者产生共鸣。《爱之链》中的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主题的作用。而恰恰在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环境描写的空白,引导学生借鉴前文的写法,根据结尾处的情感基调,选择恰当的景物,作适当的描写,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加深对小说主题的领悟,可谓一举多得。

2. 于插图处练笔。

小学课文大多图文并茂,插图往往折射出文本最精髓部分。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借助插图指导细节描写,或对诗词意境想象描写。如:利用《负荆请罪》中的插图进行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神情、动作、着装,进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想象登门谢罪的感人场景,逐步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3. 于结尾处续写。

在结尾处,借助对文本的感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延伸,对课文情境进行合理性推测,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会达到新的境界。《我应该感到自豪》一文中,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红马再次遇到小骆驼时,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会有怎样的想法呢?从而升华主旨,对学生的价值观也起到正确引领的导向作用。

妙笔生花 第9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用这个来形容学生的写作过程最恰当不过了,对作文材料寻来觅去,最后才发现,“那人”原来是“课本素材”。语文课本是一幅浓缩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化发展的画卷,若我们在作文中能够对课本上的素材进行活学活用,就会增加文章的文学含量,凸现文章的亮点。总结近年的教学经验,我确信通过有效运用课本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面,我谈谈在作文中巧用课本素材以做到“妙笔生花”关键的几点:

一、分系列积累素材

《庄子·逍遥游》有云:“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可见储备粮食的重要性。要想在写作时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我们就要储存好属于自己的材料,让它成为可以随时调动的资料宝库。

1.人物系列

(1)名人系列:古代名人,如,孔子、曹操、苏轼、李清照等;现当代名人,如,鲁迅、冰心、朱自清、贝多芬、居里夫人等。

(2)文学形象系列:林黛玉、孙悟空、孔乙己、鲁滨孙等。

以上两个系列的人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名人系列,他们原本就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或政治家,他们名垂千古的故事本身就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文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奏出的最强音,两者结合,让底蕴芳香四溢。我让学生在每个系列中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个人物进行积累,按人物简介、经典事例、名篇名句、古今中外名人对其评价等做好文字记录,再搜集历年中考作文中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作文,体会如何活用素料。

2.诗文系列:主要是必背古诗文篇目中材料的整理。一般来说作文素材可大致分为理想责任类、意志品质类、道德情操类、吟咏事物类、生活情感类这五大类,让学生据此对课本中相关的诗文进行归类、整合。如表现忧国忧民、爱国情怀的有《过零丁洋》、《春望》、《岳阳楼记》等;表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有《〈论语〉十则》、《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表现淡泊名利的有《归园田居》、《陋室铭》、《桃花源记》等。

二、方法指导

孟子曰:“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明确地提出写文章“须晓术”。为了高效快捷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素材的能力,我研究了数本写作理论和技法指导的书籍,重点分析了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总结归纳出以下巧用课本素材的技巧:

(一)选用材料的原则:适用、好用。“适用”指材料要有典型性,符合文章中心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这个材料是他感兴趣的,熟悉的,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如男同学爱用曹操、诸葛亮、孙悟空,女同学爱用李清照、李煜、林黛玉等。“好用”指一些多面体材料,它可能很陈旧,但是它的切入点多,可横向拓展,也可深入挖掘,从不同角度深思,都能得到闪光的思想。

(二)作文中运用材料的基本方式:总分式、并列式。总分式是文章最基本的方式,开头总说,然后叙述,具体交代,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为使结构新颖,还可在前加题记,或在后补后记。并列式是指文章中引用二至四个材料,一般三个为宜,每个材料篇幅相近,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其中各个片段还可以用小标题的格式来呈现。

(三)素材活用技法:

1.穿越时空对话:通过大胆想象,让古代名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创设某种情境,与故去的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话,描述他在社会现实中的思想和感情变化,表现文章主题。

四川省达州市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对话“站起来”》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巧妙设置场景与孔子、司马迁、刘邦对话,用两详一略的形式处理素材,创新地点明了文章主旨。

2.翻案历史人物: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标新立异,转换角度,活用素材,在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原著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向传统观念质疑,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达到对课本素材的创新使用的目的。但不能瞎编恶搞,肆意歪曲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满分作文《春分》一文,作者由“春分”这个节气联想到公正地看待“背上了千古骂名”的曹操,从选材上先胜一筹。内容上,作者从政治、军事、文学才华三个角度分析曹操的历史功绩,揭开了曹操辉煌的一面,穿透了一代英雄的灵魂,表现出一个中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该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3.代拟名人自述:让自己扮演名人的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行文,可以偏重于记叙,虚构某个典故的场景;可以偏重于抒情,抒发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话一吐为快。但这种体裁要求想象力要好,文字驾驭能力较强,所以,要量力而行。

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把自己当成陆游来写,表达在困境中奋勇前进的主题,产生了别样的效果。

4.新编人物故事:依作文主题选好素材,对名人或文学形象进行某一个或多个角度的审视,大胆想象,演绎新的故事,挖掘人物深层次的使用价值,表达出对人物的独到的认识,从而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行文更吸引人。

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安徽卷之《八戒得奖》就颠覆了猪八戒在读者心中心中陈旧的形象,标新立异,让人眼前一亮。

熟记于心的素材,新颖精巧的框架,丰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感情,将这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谁还会说“妙笔生花”只是传说呢?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笔下生花的成语解释 第10篇

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随蝶所幸

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月,旦暮宴于宫中,使妃嫔辈争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之,随蝶所止幸之。后因杨妃专宠,遂不复此戏也。

记恶碑

剪纸课程故事妙手生花 谱写华章 第11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故事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甘素艳

在龙王庙美丽的土地上,滋养着勤劳善良的人民,他们用智慧的双手剪出多姿多彩的画面。我校(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在2005年以前一度把剪纸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而这一年的省级课改现场会把我校的剪纸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剪纸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因而在这里也曾上演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零的开始——龙小人没有望洋兴叹

为了活跃校园气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发展。老校长提议成立兴趣小组,我向校长提议成立剪纸兴趣小组,得到了他的认可。但也有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不会剪纸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从身边的会剪纸的人着手。老校长把祖山镇的退休干部、全国知名剪纸艺术家郝玉兰老师请到了学校。在郝老师悉心指导下双喜字、蝴蝶、葫芦在我们手中孕育而生。附近会剪纸的申玉兰老奶奶也成为了我们的老师。

原来,零并不可怕!

意外的惊喜——走进中央电视台

学校把辅导学生的任务压到了我的肩上,我默默地想无论如何我也要完成任务!也许有的时候可以说灵感是被逼出来的,作为辅导老师的我在想:“还是喜字,还是蝴蝶,我们能不能做以变形呢?”正是有了这种想法,我不停地想,不停地摆弄自己手中的纸。“我能不能一次剪出好多蝴蝶来,而且还是一幅完美的作品?”多次剪,都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要么断了,要么不是完整的蝴蝶。突然间我想到了四瓣花的叠法,我试了一次就成功了。自己是第一作者,而不是沿着别人的路子,那时的喜悦只有自己才能领会得到。

2005年的课改现场会,每个迎检校都录了学校的专题片。而意外的是我校的专题片被逐级选送,被国家选中,被中央幼儿电视台选中。多么荣幸,做为百所名校中的一员展出,山区的孩子也进北京,去首都,走上自己喜爱的电视荧屏,多么骄傲的一次机会!但这也是最严峻的考验,山区的孩子要拿自己手中的剪刀在3-5分钟之内,剪出最精美的作品来。

2007年 4月 22日,让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师生难以忘记的日子——我们终于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我们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山区孩子最美丽的一页。

剪纸情源——让剪纸在学校扎根

有了中央幼儿电视台这次成功的展示,学校掀起学习剪纸的高潮。人们也

常说“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也正是因为有了上次的独立创作,我深深迷恋上了剪纸。闲暇时间剪刀没有离开我的手。购买孙二林、武清霞书籍,利用视频学习,让我有了巨大的进步。我也曾多次指导学生各级各类的活动,如省级远程教育现场会上环保为主题的《动物大会》剪纸作品精彩亮相,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2007年福娃剪纸在青龙电视台现场创作同样有了很大的反响。相继全县有很多小学也把剪纸作为了本校的校本课程。

创作的课堂——让金子熠熠生辉。

“班班开设剪纸课,人人有剪刀,人人会剪纸”是龙小人开设剪纸课的理念。剪纸也真正在这里扎了根,发了芽,开了花。也演绎了更为感人的故事。

我的书桌上就有一副剪纸作品:三个同学簇拥着一位老师,好像在交流什么。这幅剪纸作品布局合理,线条流畅,手法细腻。每当我坐在办公桌前,看着这副剪纸,我的脑海中便浮现那个柔弱女孩的身影。她是我们班吕静同学临近小学毕业送给我的,这个女孩性格比较内向,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总有种自卑感,不爱和同学交流。我想了很多办法,想让她融进这个集体,都无济于事。可一节剪纸课,让我找到了机会。

那节剪纸课,我们学习剪菊花,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画出菊花图,然后就巡视大家剪的情况。当我走近吕静的身边时,我惊讶了,她剪的菊花外观和老师所画的不同,独出心裁,但很得体。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可见她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多么仔细。我表扬了她的创新。从那以后有很多时候我让她帮助我设计一些剪纸作品,完全都出乎我的预料。同学们也纷纷向她请教。从此她不再自卑,也正因为剪纸,让她有了灿烂的笑容。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只要我们不放弃,每个孩子都有最美丽的时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也常常将“心灵”、“手巧”并称,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也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梦幻般的剪纸——任重而道远

“ 传承端午文化,展示校园魅力”,我校在端五节前夕开展了端午文化展示活动。我们也由此创作了剪纸作品,其中我创作的《伟人因我们而欣慰》是最亮的一道风景,吸引了很多学生驻足观看。同时这些作品也被青龙时报看中,在近日即将出版。

剪纸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首先学习剪纸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剪纸可以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过程

中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孩子专心致志的,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练就了“心静如水”的境界,自然而然培养了孩子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

剪纸让龙小校园更加靓丽,让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稚嫩的小手不再稚嫩。艺术是没有境界的,相信不断追求的龙小人,一定会用智慧的双手剪出七彩生活,也一定会为剪纸艺术书写新的篇章!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故事

故事题目:妙手生花教师姓名:甘素艳授课年级:六年级学校: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 第12篇

大白菜与菘,一个乡野村妇,一个清雅女子,似不能比肩而行,却是同一个植物,已让人有些惊奇,若是想起贾玲口中的那句“烂菜叶叶”,就更觉讶然了。

生于农家的大白菜,青叶白帮,不惊不扰,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古人讲白菜 “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因此称其为“草头之松”,此为“菘”之来意。

要说,我也算是吃白菜长大的。家在农村,母亲每年都要在地里务上一分地的大白菜,储藏过冬。每到初冬,白菜叶子越包越紧,瓷瓷实实,霜降以后,白菜更是茎叶肥厚,汁多味甜,菜蔬味道更为醇香,白居易有诗: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这时,母亲手提镰刀,贴着地皮使劲一铲,大个头的白菜就沉腾腾地倒下来,母亲翻转着擗掉最外层干枯的烂叶,看着水灵灵的大白菜,说午饭就吃它了。

白菜深得诗人喜爱。苏东坡赞美白菜,“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说白菜味美,像羔羊肉和小猪肉那么美,好像是土里生出的熊掌一般。南宋诗人范成大说:“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大雪天的白菜自有一股天然甜味,不输于夏日蜜藕。

有年冬天,雪花纷飞,韩愈把白菜切丝,加汤慢炖,招待孟郊、卢仝等好友,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嫩脆而绵软,清素又醇厚,大家品菘尝笋,煮酒论诗,韩愈赞白菜赛过牛肚,冬笋胜过嫩马蹄的味道。

我从小没少吃“菘”,母亲手糙,会做的菜样不多,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样农家菜,白菜倒是做得很娴熟,炒的、腌的、煮的、炖的,做出来的菜个个有种农家的“土腥味儿”。那时也并没觉着“百菜唯有白菜美。”反而实在是吃腻了,嘴惯得很叼,不吃白菜梆子、也不吃外层的白菜叶儿,只吃最里层的白菜芯儿。

母亲有的是办法。外层的白菜剥了给父亲炒酸辣白菜。大刀一挥,白菜切成段,葱丝、姜丝、辣椒为佐料,油热了,佐料煎出味儿来,汆白菜,翻炒,倒醋,调料,酸辣味儿。给我只做醋溜的白菜芯儿,她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娃你要多吃点儿。”

我不待见大白菜,但父亲下酒菜,回回都是母亲做的酸辣白菜,怎么吃都不腻,一顿不吃,反而觉得没滋没味儿的。

晚间,母亲做一锅白菜疙瘩汤,放进炒的油葱花,西红柿,红红绿绿,色香味俱全,吃得胃妥妥帖帖,父亲每次都吃得碗底朝天,比朱老爷子那个珍珠翡翠白玉汤吃得还香。

母亲讲,不时不食,白菜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吃才最有营养。

地里剩下的白菜也收割了。母亲在院子里挖了个小土坑,埋了七八棵大白菜,用土盖上,平时要吃,就刨出一个,吃起来方便。但大部分白菜都储藏到了地窖里,和萝卜、红薯放在一起,即使大雪封门,也足足能吃一冬天。

白菜最味美时,就是大雪纷飞时,一家人围炉而坐,白菜熬肉,再就着母亲用白菜根儿做成的风味儿泡菜,品着小酒,芳香四溢,那感觉千金难买。

离开家乡多年后,我也没有来由地离不开白菜了。去饭馆吃饺子,想来想去,还是叫白菜馅儿的。吃夜市,喝啤酒,也定要一盘毛豆,一盘酸辣白菜。软榻下来的白菜叶,香脆、酸爽、辣劲儿足、入味儿深,赛过所有的菜肴。自家炒的酸辣白菜,我自个儿取名叫“溜崧”。

工作忙时,没时间仔细做饭,就烧了开水,下一把龙须面,白菜洗净,用手揪成两截,扔进锅里,打个荷包蛋,放进盐巴、醋、滴两滴芝麻香油,就是一顿美餐。

早市、晚市、超市,到处都有白菜,普通的价格,平常得毫不起眼,却一日日霸占着生活。

李丹崖在《低头切菜,抬头收衣》里写他曾经晦暗的时光里,用猪油烹炒萝卜白菜煨细粉,称之为“桃园三结义”,味道好吃至极,穿肠难忘,素朴清简的日子也有了底气。

这原来是我心目里的极简生活?它配得起我的所有日常。

白菜,在我心里,渐渐不再是上不了大席面的“烂菜叶叶”。却是那句: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有闲情时,也捯饬做菜。五花肉切片,小火煸炒出油,放生姜、八角、辣椒炒出浓厚的香辣味,白菜入锅翻炒,放粉皮炒软和,待菜汁、姜汁、肉汁、辣椒汁汁汁渗出时,洒葱段、香菜,汤汁香醇、清爽入味儿,就是最一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家常菜。

后来知道,白菜意为清清白白。国画大师张大千题跋曰“闭门学种菜,识得菜根香。撇却荤膻物,淡中滋味长”。 李苦禅和齐白石先生一样,皆简朴。后人总结他:“画的很好,生活很穷”, 白菜这一平常的家蔬融入其笔下,自然淡泊、清净高雅。

孙犁先生也喜欢白菜,把“白菜”张贴于书斋之中,墙边立一幅中国画,画下方是水墨泼洒勒染的大白菜,上款“朴素无华,淡而有味”。做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孙犁先生喜欢的,到底还是白菜的品性。

素心白菜,内里生花,淡然无争,峥嵘、锋芒都向内收敛,白菜谓“菘”,骨相存焉,绝配。

——选自散文集《低眉尘世,素心生花》

★ 隔年提笔散文

★ 临高考提笔

★ 那些花那些叶散文

★ 花情散文

★ 花间散文

★ 一生情半生缘散文欣赏

★ 一花一世界经典散文

★ 一个花布袋散文

★ 花又开了散文

初中音乐课堂妙笔生花 第13篇

一、音乐笔记本的选择要恰当,考虑长远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封面漂亮、 清爽的本子,最好是硬皮本,以至于好保存,可以一直记录到初三毕业三年的光景。如果说要持续三年的记录,不厚不薄,大概50页左右的本子最适宜。

二、音乐笔记的记录要抓住重点,讲究方法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纸。”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音乐课中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中,如果单感受、认知、理解内化,再表现运用,只靠这些活动实践,是不能够准确把握的,必须要知识点、音乐要素、音乐概念的积累,才能够更深刻到位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记录要素、概念、知识点。梳理一下,值得记录的内容着实不少。 比如,音乐要素可以记录学习作品的曲名、出处、作者、国籍、演唱( 奏) 形式、体裁、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点,如波音记号~ 、旋律线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录,让学生有字可依,有本可寻,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二,记录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应该有统筹概念, 把重难点,甚至是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商讨、解决。

第三,记录音乐痕迹、图形谱。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旋律随之流淌,很可能会过耳即忘。但是边欣赏音乐作品,边做记录,听到什么记什么,想到什么记什么,什么样的旋律, 记录什么样的波形或者理解发挥的图形谱,等到音乐播放结束,已经有了此音乐的整体记录痕迹与印象。无形的音乐,被孩子们的脑电波折合成了有形的记录,回头再追溯音乐记忆,整理补充完整,那么,聆听音乐的感受、 初步认知已经俨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第四,记录实践、创造、课后题。书本上每一单元后面都有实践与创造一栏,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对号入座,找到其相应的题号,自我思考或相互探讨研究,得出结论后,记录下来。请求老师的帮助,对照标准答案看看可有差距,找出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提升学习成效。

第五,听记单音、旋律、节奏型。初中的学生,要求综合素质有较高的提升,听记单音、旋律和节奏就列入日程。听记,是音乐课中每节课或者每两节课,需给学生做的训练,反复接触和演练,来增强学生的乐感、记谱感, 良好地辅助学习。

第六,记录评价。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作出自我评价,或者分成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分多种模式,如: 星级评价,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 或者等第评价,优、良、合格、不合格; 亦或能跟随同学模唱、能伴随琴声准确地演唱、能独立识谱演唱等。评价要写出相关曲名、等第或星级、评价人是自评人还是互评人签名及评价日期。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通过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珍惜程度,对笔记记录的完整度、以及记录的认真与否,字迹工整与否、排版合理程度等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或批示。建议每学期不少于1 ~ 2次,以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养成记录、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充分发挥音乐笔记的作用,助力音乐学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音乐笔记可以储备知识,增强记忆,加强反思,拓展评价,和谐师生关系。

第一,弥补用书不足,拓展教材内容。音乐笔记弥补了循环用书带来的教材缺失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舒展自我个人魅力的音乐笔记,而且还把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录整理于此,让音乐笔记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饱满。

第二,积累音乐知识,梳理学习脉络。每一学期或学年下来,音乐笔记的记录涵盖了大量的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梳理并有脉络地进行回顾与复习,是非常难得的一手复习资料。

第三,加强学生记忆,理解音乐形象。记录笔记,让学生更加精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记录一次就是对记忆的一次强调。更用心地关注了音乐,就会对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去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精髓。

第四,审视学习成果,养成良好习惯。笔记的记录,可以使学生有整体的概念,从笔记的评价中,可以审阅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督促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优良作风,和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第五,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音乐笔记上的生生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可以拉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相互指正提高,也可以让教师的留言、批示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隐形中增进师生的感情。笔记本也成为了感情沟通的工具与桥梁。

发挥想象妙笔生花 第14篇

一、挖掘文本,有效“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情节奇妙,曲折动人,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童话中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关心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爱护环境;有进行行为教育的内容,如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如《夏夜多美》,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小鹿的玫瑰花》,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栽花、种草的价值,懂得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快乐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美化环境的感情;《雪孩子》讲述了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变成一朵白云。白云很美,象征着雪孩子美好的心灵。通过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受到善良、美好心灵的熏陶。

二、感知文本,激发“兴趣”

童话故事蕴含着意义深刻、耐人寻味的道理,不但能让学生欣赏到语言生动、形象美的语言描写,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思想道德行为的教育,对启迪人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严文井说:“我对新鲜事物一直感兴趣,只要我不知道的事情,我总想知道。只要世界上有的东西,而我能找到、能看到、能听到,我就要去了解。没有这个兴趣,我就写不出童话来。”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笋芽儿》这篇科学童话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妙趣横生,嚼起来有滋有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轮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品读,让学生欣赏“春雨姑娘”对笋芽儿“引发力”的描写;欣赏笋芽儿从撒娇到扭动身子向上钻的动作、神态“上进力”的描写;欣赏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轰隆隆!轰隆隆!”对笋芽儿“呼唤力”的描写;欣赏竹妈妈百般呵护,生怕着凉“束缚力”和“爱护力”的描写,就能让学生感悟到童话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到笋芽儿成长经历的艰难,在激发学习童话故事兴趣的同时,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幽默、有趣和魅力。

三、发挥想象,编写童话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编写童话故事的先导、前奏曲。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仿写、续写的训练。例如,有一位学生读了《安徒生童话》后,写了《花猫灰灰坐牢》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选材新颖,编得有趣。小作者根据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编写了动物王国的鼠王派了一名鼠将军向花猫灰灰送礼,花猫灰灰经不住狡猾鼠将军的诱惑而失职,受到严惩,最后老鼠也被一网打尽。这样的想象合符情理,既编得生动、有趣,又突出了告诫人们要遵纪守法,不询私情,不贪污受贿,做个好公民的道德教育。

四、阅读书籍,增长知识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故事书,如《世界四大神话》、《世界四大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挥想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同时,在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把课外阅读学到的优美词语、佳句和名人名言用“摘抄本”进行归类抄下来,为增长知识“充电”,习作时就可以从“知识宝库”中提取“库存”,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安徒生在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他把童话比喻成“神灯”,说明童话是一种符合儿童想像力的幻想性故事。优秀的童话有大胆的幻想,而大胆的幻想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比如,要写好动物童话故事就要熟悉动物,尤其要了解它们的特点,通过仔细观察,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编出神奇的童话故事。如一学生写了《“近视”的小田鼠》一文,这篇习作写小田鼠不听从老田鼠的劝告,整天躺在瓶里吃、睡,当瓶里的谷子吃完时,小田鼠因为长大而逃不出瓶口,结果被活活饿死。学生根据老鼠贪吃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想像,合情合理,不仅告诉人们不听别人劝告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故事写得生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六、关注过程,生动具体

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符合情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情节新颖合理。童话故事深受学生的喜爱,是故事动人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人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之中,使人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童话故事要编得新颖、有趣、有意义,就必须关注过程,选好故事情节,开展合理想象。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有《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4篇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习作3就结合课文要求学生写童话:“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习作要求明确指出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想象它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故事内容是怎样发生,经过怎样,说明什么,或阐明什么道理?既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写得一清二楚,又要把语言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扉。如一学生写了《聪明的小鹿》一文,面对着凶恶的狼,小鹿想办法跟狼周旋,把狼引进了猎人设的陷阱里,狼掉进陷阱无法逃生,小鹿机智地脱险。这篇童话不但想象合理,过程完整,而且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2.想象合情合理。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化,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编写童话故事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要引导学生多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从仿写中受到启发,慢慢地从“仿”到“创”,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写出来龙去脉。童话故事要编得生动、具体,必须把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经过,结果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是把故事的经过写细腻。如一学生写了《小花猫和泥鳅》一文,按照“小花猫想吃掉泥鳅——泥鳅想办法——泥鳅逃走——小花猫后悔”的过程来写,重点把泥鳅想办法摆脱小花猫灰灰的经过和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写得生动细致,令人感动,引人入胜。

4.阐明深刻的道理。童话故事不仅要情节生动、有趣,而且要阐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教育。如《小花猫和泥鳅》,习作写了小泥鳅被小花猫“逮住到逃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危险时都要动脑想一想,才能化险为夷”的深刻道理,教育意义深刻,耐心寻味。

5.把过程写具体。编写童话一定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细腻动人,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如一学生写了《青蛙和老虎》一文,青蛙“以小战胜大”、“以弱战胜强”吓跑老虎,表现了青蛙的聪明才智,虎口脱险。然而,学生在写第一稿时,记流水账,没有具体写青蛙与老虎比赛的过程;而是写老虎恼休成怒,想吃掉青蛙,而青蛙却利用嘴里的几根老虎毛,说昨天吃了一只大老虎,结果吓跑了老虎,这样写就显得空洞。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青蛙嘴里为什么有老虎的毛?青蛙是如何利用老虎毛来机智地吓跑老虎的?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把过程写清楚,写完整。学生经过修改补充,把过程写得又生动又有趣,充分体现了青蛙的聪明才智,以智取胜,最后吓跑了老虎。故事编写生动具体,让人心服口服,达到了教育、感染人的目的。

上一篇:商老庄乡强村固基工程建设下一篇:中秋节幼儿园国旗下讲话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