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

2024-08-21

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精选6篇)

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 第1篇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因此幼儿对京剧充满了神秘感。同时我们也发现上学期《娃娃时装乐》的京剧表演中我班幼儿已能出神入化地表演,孩子们已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经常问老师:“那个人的脸上为什么要画成那个样子?”“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都不一样?”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只要看到京剧表演他们就会很投入的去看,有的小朋友还会进行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情况就利用常识活动、随机教育引导幼儿认识了生、旦、净、丑及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并挖掘社区资源,请爱好京剧的当地人士走进课堂为幼儿表演。通过耳濡目染,幼儿对京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经常在班级区角露一手,且思维很活跃,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他们在使用游戏材料时,能将有关特征在自己头脑中进行转换、重组、演绎出适合游戏情景的替代物特征。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京剧,我们设计了“京剧小戏迷”这一创造性游戏。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艺术游戏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2、在幼儿塑造、感受美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4、激发幼儿热爱国粹京剧的情感。活动准备:

1、材料:各种适合做京剧服饰的材料如:各类纸张、颜料、胶水、双面胶、剪刀、毛线、珠子、油画棒等。

2、电视机、有关京剧的vcd片。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有一定的京剧氛围。活动过程:

1、激发情趣,进入情景。

教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京剧的音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

2、集体商议,确定主题。

教师: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京剧里的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旦、丑;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各种脸谱;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服饰。

教师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在学我们的京剧呢!咱们就来玩一个有关京剧的游戏好吗?

3、幼儿自主选择,体验京剧的乐趣。

在京剧声中,幼儿有的在制作脸谱、有的制作装饰水袖及头饰、有的京剧欣赏、有的在穿着各种自制的京剧服饰在表演、有的还在商议。

活动室的一角,几个孩子自成一组,用颜料及油画棒在纸、布、扇子等不同材料上画各种不同形态的脸谱,还把画的脸谱粘贴到瓶上、纸管上,有的送到了京剧表演的小朋友那里,说是要请他们表演变脸呢;四五个小朋友正在模仿vcd中小丑的表演,演得还真象那么回事;好几个小朋友在水袖上又是画又是粘,又在印染;一组孩子们正穿着不同角色的京剧服饰在尽情的表演,嘴里还在哼着调子,真有点京剧的唱腔。幼儿对话:

“这个花旦穿的衣服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件好吗?”“看看它的式样。” “这个小丑的帽子怎么带的?”“问问老师吧。”“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4、师生互动,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京剧服饰展览会:在幼儿做好的各种角色的服装后,他们会感到做了这么多漂亮的京剧服装别人看不到太可惜了!经过小朋友的讨论“京剧服装展览会”就产生了。

艺术长廊:小朋友们在各种物品上画了脸谱,他们把脸谱放在一起,越看越象“艺术长廊”,于是一个新的活动主题产生了。

京剧小剧场:有些小朋友在京剧表演中,他想扮演某部戏中的某个角色,另一个小朋友想为他们伴奏,还有一些孩子想观看他们表演,这样新的主题“京剧小剧场”又产生了┄┄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内涵则体现了艺术性为游戏的特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为游戏的灵魂。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以“京剧”为主线完成了“设想京剧的各种服饰┄利用废旧品制作┄京剧表演”一系列活动环节,充分体验到动手做、游戏乐的愉悦。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断地感知、尝试、操作,在幼儿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活动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真正成为了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成为孩子们的合作伙伴。

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家,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

2、鼓励幼儿学习做爸爸、妈妈和客人,使他们树立初步的角色意识。

3、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鼓励幼儿积极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准备:

1、烧烤店游戏的活动材料:烧烤架、菜、餐具等等。

2、超市的游戏材料:各类生活用品、礼品、货架等等。

3、图书馆的游戏材料:书柜、图书、座位等等。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兴趣。

教师出示游戏材料,让幼儿谈谈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布置游戏环境。

2、鼓励幼儿积极的扮演角色,细心的观察、实时的指导幼儿进行游戏。1)引导幼儿自选游戏角色,进行游戏。

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教师重点辅导“烧烤店”的游戏。鼓励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扮演顾客。服务员要热情的为顾客服务。游戏时要记住自己是扮演的什么角色,他的职责是什么。

3、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教育幼儿游戏时要注意爱护游戏材料,不争抢玩具。

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 第3篇

创造力是关系国家未来竞争力发展的关键之一,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全球性竞争。尤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科学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重视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在美国的中小学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激发学生智能、认知、想象力和独创性的教学内容。创造力研究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2]针对中、日、英、德四国青少年的跨文化创造力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在创造性思维、创造自信和创造性人格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产品设计与改进方面以及自我接纳、坚持性等创造性人格方面都急需培养和提升。[3]

学校教育仍然是创造力培养的主要阵地。创造力培养不能离开课堂教学实际,要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这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热情。而完全基于创造力理论开发的创造力课程,又存在与学科结合不紧密、课程实施门槛高、推广难度大的问题。所以,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创造力培养要求又简单易操作的创造力培养课程显得格外重要。由此,北京大学教育游戏研究团队启动了“游戏进课堂创新研究计划”。

二、回归天性,让学生“玩出创造力”

真正的教育是一个有意义的序列,关注“人的发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行为,游戏的活动特性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教育和游戏是相通的。

从柏拉图到裴斯泰洛奇,从夸美纽斯到卢梭,从福禄贝尔到杜威,西方历史上不少教育家都阐述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一观点。[4]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人的内在本质的自我发现,是内在本质处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方式,是儿童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5]胡森在其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游戏的教育功能也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他认为,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12项能力,创造力是其中之一。[6]近年来,有关游戏与教育的研究已受到世界上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视,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者开展了多项游戏与学习的研究项目,并且被很多人认为颇有成效。[7]

美国心智研究协会(Mind Research Institute)ST Math项目致力于通过可视化、游戏化学习方式改变美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对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全美11州市县学生抽样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T Math的游戏化、视觉化数学学习方式比传统基于讲授的学习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亚利桑那州(Arizona)为例,参与ST Math项目为期一年的学生的数学标准测试合格率提升了6.9%,而未参与项目的控制组学生仅提升了3.6%。[8]黄俊杰(Chun-Chieh Huang)等研究者以72名11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款支持合作和头脑风暴的游戏——Idea Storm Cube进行实验研究后发现,游戏的竞争性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动机,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9]

北京大学教育游戏研究团队推动“游戏进课堂”的首次尝试,则探索了让学生利用游戏开发工具—RPG Maker自主设计开发游戏,来培养创造力的模式。RPG Maker提供的大量场景和道具,成为学生发散联想的线索。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实验性应用的学生设计出大量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场景(如图1)。

三、“游戏进课堂”理念下的创造力培养新探索

为了推动游戏进课堂,解决中小学在创造力培养上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游戏研究团队基于多年研究积累,启动了“游戏进课堂创新研究计划”,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方面入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集合大量优秀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探索性地设计开发了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课程通过游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问题解决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体验认知冲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思考、作出选择与决策,完成知识的建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某些问题情境一旦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便能够基于以往的相关经验推论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对问题进行解释,这是学生体验认知冲突的起点。

例如,在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体系的科学课中,围绕“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了一堂游戏化课堂,让学生通过“纸牌搭高塔”游戏,探索哪些形状有利于提升高塔的稳定性。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学习了拱形的知识,所以在游戏总结之初学生认为提升高塔稳定的形状为“拱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塔身上的结构,启发他们思考塔身上的这些结构是否符合“拱形”的特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接着,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塔身上大量应用的三角形结构,从而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课程中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问题解决情境,学生认识到已有知识点已经无法解释当前问题时,体验到认知冲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认知冲突得到解决,新知识在已有知识上获得增长。

为了在游戏中获胜,各小组表现十分积极主动,小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方式弯折纸牌作为搭建高塔的部件,最终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形状各异但都稳稳矗立的纸牌高塔(如图2)是学生创造力外化的表现。游戏总结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又能够从不同角度就折纸牌的方法、纸牌的叠加方式等提出大量的新想法,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创造力的提升。

(一)“玩中学”——将游戏用作教学支持工具

根据迪克一凯瑞(W.Dick,L.Carey)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析,然后制订测验项目的参考标准,再开发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策略,实施形成性评价,最后修改教学,进行总结性评价。其中,开发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根据游戏在教学策略中的应用目的和组织形式不同,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游戏作为教学各环节的支持工具;另一种为课堂整体设计游戏机制,以奖励带动合作与竞争,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将游戏用作教学各环节的支持工具,适合课堂教学环节较多且独立性较好,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比较清楚的课程。根据所使用的环节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激发学生动机的热身游戏、完成课程内容呈现的模拟游戏、辅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体验游戏以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练习游戏。在各种类型的游戏中,师生、生生之间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得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得到发展。

热身游戏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并且通过融入已学知识或者设置新的知识线索,还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难忘的八个字》一节设计了一个“猜猜他(她)是谁”的热身游戏,让学生分享课前完成的人物外貌描写。这一游戏引起全班学生的好奇心,也为课程教学目标“描写人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埋下了伏笔。在小学数学的《可能性》一节中,学生通过“摸棋子”游戏认识到不同颜色棋子的数量差异导致“游戏不公平”,从而产生了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摸棋子”的游戏结果同时还成为教师讲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典型案例。

模拟型游戏可以是角色扮演或情境再现。《难忘的八个字》一节设计了一个模拟游戏,老师扮演伦纳德老师,学生扮演小女孩。老师深情地对学生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老师这句话,想象并说出想说的话。游戏不仅再现了课文中描写的情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发散联想、勇敢表达的热情。各种感情丰富、内容各异的答案体现了学生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

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体验游戏,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比游戏和课程相关内容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难忘的八个字》一节,根据文中的“耳语测验”设置了“传话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的一个耳朵失聪,一个耳朵被捂住,你们还能这样顺利地完成游戏么”,由此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处境,从而理解伦纳德老师这八个字对小女孩的重要意义。

练习游戏的设计比较灵活,针对陈述性知识可以设计语言表达类游戏,程序性知识可以设计成操作类游戏。例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一节中,通过让学生设计游戏转盘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分数表示可能性”这一知识点。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而且在游戏中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打开了思路。很多小组提出不止一种问题解决方案,创造力得到提升。

(二)“课堂亦游戏”一—为课堂整体设计游戏机制

为课程设计贯穿始终的游戏机制,适用于教学目标相对抽象、课堂教学环节较少,因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较为遥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课程。游戏机制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具体的设计方式包括设置贯穿课堂始终的积分机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授予荣誉性称号等。

例如,传统成语复习课多采用听写、默写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且抹杀了学生在成语学习与运用方面的创造性。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体系的语文课《一至三年级成语复习》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了“成语对对碰”“成语乐园”和“成语我当家”三个游戏,设置了贯穿始终的积分机制。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任务难度设置不同的积分,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不同给予不同等级的分数,最后综合小组在各个环节的得分,授予得分最高的小组“成语大王”的称号。学生在热烈的游戏气氛中,从记忆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三个方面,有梯度、有层次地完成了复习课程。“成语乐园”游戏模仿“疯狂猜成语”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发散联想,使用动作、语言描述图片,帮助小组同学猜出成语。游戏中,同一组同学往往能够使用多种形式表达相同的内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

在科学课《光的反射》一节,围绕“激光打怪兽”游戏,从平面镜的使用数量、设计不同的反射路线两个维度,设置了完备的积分体系。游戏中,学生注意观察光的反射路线,对光的反射基本原理有了直观的体验和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理解了光的反射基本原理。学生在积分奖励的激励下,努力思考着不同的光的反射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游戏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更高。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准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自由的游戏氛围,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热情,同时还要平衡好课堂的纪律性和游戏性,给予学生及时灵活的反馈,做好形成性评价;课后,教师要总结记录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组织能力和游戏设计能力,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意识。

四、站在当下,展望“游戏进课堂创新研究计划”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由此,在推动社会营造创新气氛的同时,学校中的创新人才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国内外专家学者重视教育中的游戏应用,并以理论与实践论证了“游戏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有益作用”。北京大学启动的“游戏进课堂创新研究计划”旨在将游戏融入学校日常学科教学当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获得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全面发展。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是该研究计划的初期成果之一,在“游戏进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团队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将游戏作为教学支持工具、为课程整体设计游戏机制两种方式切入学科课堂教学,打造了覆盖数学、语文、科学部分课时的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

目前已有的游戏化创造力培养课程已在实验学校进行了试验性应用,教师和学生的反映良好。未来项目组会邀请更多学校和一线教师加入到研究共同体中来,以丰富创造力培养课程,并且设计开发更加完整的包括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游戏包等教学资源的创造力培养课程包,努力实现“教师拿来就能教、学生喜欢可自学、学校想开课就能马上开课”的目标。此外,为了让更多教师了解游戏化创造力培养,掌握游戏化教学的一般方法,项目组还将录制、编辑一批优秀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课程,提供给所有教师在线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韩琴.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3):40-43.

[2]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申继亮,师保国.青少年创造性跨文化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0(6):11-14.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7]尚俊杰,张喆,庄绍勇,蒋宇.游戏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6-72.

[8]萧显胜,伍建学.创造思考教学策略融入网络游戏教学模式之建立[J].生活科技教育月刊(台湾),2003,36(2):38-52.

中班创造游戏游戏教案 第4篇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中班;创造性

一、幼儿与创造力

1.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创造力

根据创造力的定义,我觉得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创造力就是指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中各区角的开展,在游戏和人际的交往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体现,但是幼儿的创造力只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不具有社会价值,只是幼儿初步的创造力。

2.中班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中班幼儿由于身体发展的制约,一些想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理发店里需要一个烫头发的机器,小朋友能很好地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出需要什么材料,需要怎么做,但是如果要他们自己做出来,却不行,还是需要老师去做,而在语言和行为方面,幼儿就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如,小舞台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己分配角色,安排好每个人做什么、说什么,并且能够大胆地进行表演。

二、如何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1)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供幼儿进行游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让幼儿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创新。安全的游戏环境也是幼儿开展活动必须的保障,还有游戏空间的大小,如,建构区,它的空间一定要大,不能让幼儿在进行建构活动时受到限制,如果空间小,幼儿在建构时,他的设想就会有局限性,在无形中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

(2)创设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地进行创造活动。

2.游戏区角的创设需与主题相结合

游戏区角的创设与主题相结合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运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创造性活动。让自主性游戏成为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延伸和巩固。

一些幼儿不会在游戏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自主性游戏多数是与主题教学活动脱节的,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不管是空间上的布局、安排,还是玩具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时间的长短等,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的,一个环境布置好了,往往是固定的,多半是半学期或一学期才更换一次;游戏环境的布置往往体现不出年龄班的特色,全园每个班都一样;在现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被动地适应,操作探索的机会被剥夺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所以,自主性游戏与主题相结合,不断更新游戏内容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断地发挥创造性。

如,在中班上学期主题《妙妙鼻》中,进行了健康活动《我感冒了》后,就有幼儿萌发了开设医院的想法,听了幼儿的想法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帮他们把东西全部布置好,而是利用一次自主性游戏时间,和他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和实施,慢慢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构思,自己完成医院的布置,当然我也会在旁协助他们。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会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繁琐,虽然没有很多花哨的物品,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可是幼儿得到了在以前创设好的游戏区角中所得不到的乐趣和经验。它给予了幼儿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创设,不断地完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幼儿的游戏,是幼儿创造的游戏,这同样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游戏材料的提供

(1)我们要提供安全、卫生的玩具。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等,由于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一定会有幼儿把瓶盖打开,用嘴对着瓶口做喝水的动作,所以,饮料瓶一定要清洗干净,保证卫生。

(2)由于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动手能力逐步增强,对玩具的种类、数量要求有所增加,并能根据玩具的性能来选择玩具,所以,我们一定要提供数量多、种类丰富的各类玩具来满足幼儿的需求。

(3)我们要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如,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纽扣、瓶盖、塑料袋、碎布、毛线等,请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将其“变废为宝”。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制作。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堆馒头游戏》 第5篇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ppt

教学过程:

(一)播放有美味食物图片的幻灯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食物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食物宝宝!”播放幻灯片,提问小朋友是不是吃过这些食物,喜不喜欢吃。

(二)了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师:“呀,对了,老师还带来了另一个小妹妹朵朵!她想要请你们猜猜她喜欢吃什么食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她到底喜欢吃什么呢?”

1、播放视频让孩子根据自己对视频的理解来猜猜朵朵喜欢吃什么食物,并熟悉儿歌。

师:“看完了这个动画,你们猜出来了吗?”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当孩子回答出,是听儿歌猜出来时,教师引导孩子跟着视频一起大声读一遍。

2、(出示小馒头)“除了朵朵爱吃馒头,老师也很爱吃馒头,我还喜欢一遍唱儿歌一边玩堆馒的游戏头呢!”边堆馒头边唱歌

3、今天呀,老师去买馒头的时候馒头已经卖光了,所以你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遗憾的表情),但是(突然很高兴)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当做馒头玩这个游戏!

(三)游戏

1、示范:请两个幼儿与老师一起做游戏

2、幼儿轮流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第一人伸出手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依次叠放堆积。

3、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4、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幼幼两两结伴游戏,进一步理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进一步拓展游戏玩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堆了好多好多美味的馒头,那我们再想想除了堆馒头,还可以堆什么呢?它是什么味道的?在儿歌里,可以怎样说?嗯…老师喜欢吃水果,我先来遍一个!

示范仿遍:堆葡萄、堆葡萄,葡萄堆得高,葡萄堆得好,个儿小小,味道好,吃得大家哈哈笑!

(五)引导孩子自主游戏,进一步仿编儿歌。

(1)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围圆自主开展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继续仿编儿歌。

(2)师幼共同交流游戏感受,结束活动堆馒头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笑哈哈。

中班游戏教案:一物多玩纸板游戏 第6篇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跳、投等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勤于思考,乐于参与游戏的习惯和愉悦的情感。

3、培养训练生活技能,学习穿线,系鞋带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适宜的场地。

2、圆形纸板,纸板中心位子钻两个小洞。

3、每人一条塑料绳。

活动过程

一、活动身体,直接引入课题

1、纸板是怎么玩得?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

3、你还能怎么玩纸板?加深问题难度,提供想象空间。

二、幼儿自由玩纸板,讨论纸板的玩法。给幼儿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教师分组指导,幼儿自由尝试。

三、学习纸板的新玩法

1、请幼儿介绍自己玩纸板的方法,教师讲解:

1、把手指伸进纸板洞里,转动纸板变一个溜溜盘。

2、单手握住纸板向前抛纸板。(一人,两人或多人玩)

四、教师介绍几种玩纸板的方法,幼儿集体尝试。

1、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双脚跳过纸板。

2、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单脚跳过纸板。

3、将纸板摆成圆圈幼儿围着圆。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中班阅读活动教案:伞可以做什么(附活动反思)

中班综合教案:神奇的号码 中班创意节奏教案:发条舞

设计思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个青蛙发条玩具来幼儿园玩,当时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并且还跟着小青蛙跳跃的节奏点头、拍手,直到发条松了小青蛙停下来为止。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利用发条玩具不同的节奏,设计一个创意节奏活动。但是,这种发条玩具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了,为了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我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各种发条玩具,并且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有区别。有些是快速的运动然后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停止。我根据发条玩具不同的运动速度,设计了相应的、形象地节奏谱,并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来做发条,作为活动中游戏的道具。材料选择的创意性和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成为本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幼儿曾玩过发条玩具。

2、发条龙虾一只。

3、发条青蛙、玩具发条人手一份。

4、录有拧发条声音的音乐,配班老师弹奏一段从快到渐慢的音乐。

?

活动过程

(一)、把玩青蛙发条玩具,感知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青蛙发条玩具。

(1)、你是怎样让小青蛙跳起来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青蛙跳的时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发条玩具跳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青蛙跳。

(二)、出示龙虾发条玩具,让幼儿观察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龙虾发条玩具。

(1)、小龙虾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龙虾爬的时候先是快的,再一点点、一点点的慢下来,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会再动一下的。

2、出示龙虾发条玩具爬的节奏谱,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反复练习。

(三)、我是发条玩具。

1、能根据先快后渐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进行表演。当我们给发条玩具上满发条时,他就会按照不同的节奏来跳舞,现在我们也来做发条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发条玩具?

上一篇:月亮爷爷作文下一篇:学校综治工作述职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