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

2024-06-20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精选14篇)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 第1篇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

我在复习时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把握复习范围、明确重点和难点。

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2、明确不要求掌握的内容及相应试题,做无用功。明确只做常识性介绍和仅供选学的内容。

3、清楚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学生的弱点知识。(按考试说明要求)

二、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章节复习,就是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及格率。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及格率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其具体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1、基础,就是立足基础。一要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系统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认知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辨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课标和考试说明,要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以8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为标准,针对各个知识点设计对应的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拔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2、全面,即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的考查基本要求,再有,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

3、系统,即建立体系。一是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分清相互之间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建立较好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绘制知识树;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呈现中,要不断总结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清楚建构知识的方法,知识存在的规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扎实,即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还要能熟练的进行辨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对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训练,这时的练习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对中考的见解和分析,不要总跟在别人的后面,把别人的练习拿来就用,要走自己的路。

三、复习方式。

以测导学、已测定教。就是说采取“基础诊断------典型分析-------强化训练------知识构建”的程序进行。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 第2篇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1-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主备课人:符修衡

【学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课堂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尧、舜、禹等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怀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1-3课的内容,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阅读15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交流。

①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有那些特征?从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③ 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④ 如何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制?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自习,教师巡视指导.3、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①——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2)思考题② ——

A.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瓷器、定居村落。二者都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粟。

B.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 1

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思考题③——

A.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B.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4)思考题④ ——

A.第一,第一说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第二,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结合尧、舜、禹的功德讲解,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B.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教师引导系统小结。

三、课堂作业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北京人使用工具是_____;北京人用火是使用_____火。

3、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是_____;发现地点:_____ ;使用_____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会制造_____;取火方式是_____;生活方式---“_____”。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5、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6、生活在流域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

7、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的是___。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

9、号神农氏的是______相传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_______。

10、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

11、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尊称“人文初祖是______。

12、尧舜在自己年老推举自己继承人时,采取了一种在历史上被成为_______的方式。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原始社会结束。即在位时,原始社会结束。

【评析】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 第3篇

一、复习课也需要好的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积极的思维和高昂的情绪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师应给每堂复习课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 以激起学生对复习旧知的渴求, 从而拉开课堂的活力序幕。

我上复习课一般喜欢用有MV的视频导入, 其中《咚哥唱谈》用得最多, 效果显著。 《咚哥唱谈》围绕当下各种热点事件, 以音乐解读新闻, 用歌声唱谈民声。 当我复习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课时, 先播放一首《食不安》。 该歌曲的图片、歌词已把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得淋漓尽致, 可直接作为背景材料。 曲终提出思考:如果你以后是生产者和销售者, 那么你会怎样做? 你现在是消费者, 你摊上了该事, 你可以怎样做? 这种导入利用视频刺激视觉听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抛出本堂课的重点问题, 学生纷纷翻书, 查找可借鉴的知识点, 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持久性。 还可以改编一首歌曲, 教学生唱。 我以《一二三四歌》的曲调, 改编了一首《政治复习歌》, 利用歌曲教会大家复习方法和策略。 有人说, 要让政治课堂歌声飞扬, 政治课堂上歌曲不能随意选择, 要选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不是为了听歌而听歌, 应让多媒体为教学中心服务, 而不仅仅是为了课堂增光添彩。

二、课前需布置画知识框架图的任务

第一轮复习课, 老师课前必须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体系, 把画知识结构图作为自主复习任务。 预备铃响时, 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第一节课需要老师的示范, 如:在复习九年级第六单元时, 老师应从单元角度把握教材的宏观体系,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具体表述如下:第六单元讲地球村, 这个村主要涉及三个领域, 即我们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是政治领域;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是经济领域;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是文化领域;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涉及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世界的影响。 还要注意这三大领域的趋势描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如此, 第六单元的主要知识就了然于心了。 然后请同学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实际上, 他们在画图时, 不自觉地已经快速浏览一遍知识点, 为课堂复习打下基础。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复习时间

政治的第一轮复习, 主要是抓住重点、落实双基。 在整理好知识结构图后, 让学生利用结构图、复习资料和课本, 快速找到相关知识, 并识记。 识记住一个, 在资料上打钩。 十几分钟过后, 老师利用课件, 以车轮战的游戏模式, 依次检测知识点。检测不过关的学生, 在相应题上做好记号, 课后到组长处背该题。 通过游戏竞争的方式检测基础, 能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我在复习过程中, 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当学生生活中开展过某活动时, 导入时一定结合该活动。 如:百日誓师后, 放一首咚哥唱谈的《拷问》, 让他们明白, 在中国, 考试才是最公平的一个竞争平台, 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利用政治课做好德育的辅助教育, 做好中考动员和激励。 又如:在学校组织观看元宵节放烟花的活动后, 调节复习进度到第十六课, 让同学们谈看烟花观后感。 这就提供了另外一个分享和展示的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锻炼胆识, 展示自信, 体验成功。 这种导入和设问, 让他们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再如:在复习时政时, 播一首《甩蛋歌》, 一首歌唱完2014年的热点事件, 启示他们, 在记忆时政的时候自己甚至可以唱着记。

第二, 复习完理论知识后, 适当分享时政热点, 让学生分析热点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点。 毕竟时政热点是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载体。 复习中注重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比如:在两会召开时, 自我调节复习进度到九年级第四单元。 利用两会的热点设置问题, 让同学解答。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识记时政, 又能培养他们解读时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做到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在每堂复习课的最后环节, 教师展示该知识点在本市近五年来的中考趋势和分值, 让学生心中有数。 同学要结合本堂课的复习内容和自我测试情况, 总结自己在该知识点的疑惑和不足, 能脱离复习资料和课本, 说出易混点、易错点和问答题重点, 让知识体系结构图印在头脑里。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效率 第4篇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高三的化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进行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阶段;第二轮,专项复习阶段;第三轮,综合能力提高阶段。高三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阶段的复习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为整个高三化学复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校在第一轮复习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研究《考试大纲》、吃透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方向。我们通过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对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的具体要求及其题型示例,就会知道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高考考到什么程度。通过对《考试大纲》的学习,我们就会对对“了解”“理解”等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熟悉《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我们对近五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分类进行汇总,明确化学基本理论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永远是高考考察的热点。我们通过对高考化学基本理论试题“旧”题新做,充分研究高考考试导向,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了无用功,避免了走弯路,切实提高了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二、回归课本,构建知识框架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来源,离开教材的复习必然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每一轮的复习之中,我们都要注意对课本的挖掘和重视。

首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注重理解。在复习当中一定不要沉溺于复习资料,而忽略了教材。在复习中要以教材作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梳理一遍教材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寻找自己在高一、高二期间学习的遗漏部分和疑惑点,对基本知识多理解、少死记硬背,弄清楚教材中重要理论的来龙去脉,使教材知识内容结构化和系统化。

其次,我们要整合知识,构建网络。高一、高二所学知识难免有联系不畅、零散的感觉,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除了对基本理论的系统复习,以建立其平面网络以外,还可以在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板块复习中,有意识地用基本理论指导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以建立立体网络,达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

三、重视规范解题、以期达到灵活运用

为了强化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可以针对高考化学试题及理综化学部分试题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题型训练,总结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解题能力也只能通过解一定数量的题,才能由量变到质变,使能力提高。对于规范解题,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审清题意。根据要求回答,审题时必须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一道化学题包含完整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有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前后呼应,相互衬垫。所以必须总观全题,全面领会题意。答题时必须按题目要求来回答,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强化书写规范训练。不能写错别字和不乱写符号,为了减少失误,平时必须认真理解课文内容,过好文字关和符号关。我们教师自身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不出现不完整、不规范的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有意创设情境,将化学方程式书写置于情境中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分析、应用中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感受化学用语的价值,感悟规范化学用语的重要性。

3.注意文字表达。答题过程中的文字表达是否规范、严谨以及合理同样决定着答题的准确性。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文字表达关。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与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逐步做到词到意出。改进复习方法,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四、加强师生协作、共同搞好复习

复习的过程中目的性很强,任务多,困难大,师生都有很大压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做到多交流,做到充分的信任和理解,特别是教师要营造一个有效且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理解学生,不要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不要因为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而轻易责备学生,相反,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的进步,陪他们一同成长。实际上,高三复习中,许多学生由于成绩提高缓慢或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比教师更着急。另外,学生要理解教师,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肯定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任务重时一定要坚持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总之,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是三轮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是整个高三总复习的基础。只有关注每个细节,做好每个细节,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为整个高三复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第5篇

本轮的复习时间是2月中旬到5月初,在这段时间我们是分两个部分复习物理:开始按《中考说明》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主要抓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实验要求。在这段时间复习不搞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练习《粤考王》为主;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专题复习,以中考10个热点知识为主,如:复习到压强,可以进行计算和实验专题;电学可以分电路图的识别、故障分析、动态电路的分析等专题。复习时按中考实战的需要,作这样安排: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历年的物理中考试题约有2/3左右的基础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首先进行按中考题型分类,如题空、选择、作图、计算、实验五部分专题复习,复习中重点抓中考热点的基础知识,因为这部分在中考中占的比例有65%左右,是必须抓住的基本部分,如计算复习以速度、密度、功率、压强、串并联电路为主。不搞难题偏题,主要考虑到复习时要面向大部分的中等学生,且中考也不以难题偏题为主;再结合现在中考出题的方向,复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物理知识及开放性的题目,如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图画,说明一些物理问题;或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用这些器材能按自己的设 1

想设计一些物理实验等;在这期间更要注意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最后的提高;最后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这其实也是复习迎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中考并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二、培养创新意识,强化能力训练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卷,不难发现,无论题型还是内容,其中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题型逐年增加。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从题型着手,通过训练,培养解题能力。

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和设计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学生在解题中,应仔细研读题目,发现题目中含着探究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化,中考命题中加强了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考查,此类试题为阅读理解型题,是一种信息给予型试题。题目给出一系列解题所需的条件、知识、启发性的提示等。要求学生现场阅读,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景中的迁移。这类试题可能涉及到的新知识和新物质的应用,但这些新知识,试题一定会

以信息的方式给出,求解时考生一定不要被试题的新颖面目吓到,要有求胜的信心,因为题目给的条件才是解题的必要因素。

3、培育学生的现代意识中考试题中常涉及一些社会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这些试题来源于现实,情景逼真,涉及的知识范围广。考生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注重积累物理与社会、科技方面的知识。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9 第6篇

几何部分 第二章:三角形

教学目的:

1、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边角关系、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内角和定理。

2、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来证明有关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和线段平行与垂直及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并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有关三角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熟练掌握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5、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并能熟练灵活地加以运用。

6、会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能利用基本作图和已知条件作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会写已知,求作,作法。知识点:

一、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顶点与内角平分线和对边交线间的距离)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中点间的距离)

3.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如图 2-l,AD、BE、CF都是么ABC的角平分线,它们都在△ABC内

如图2-2,AD、BE、CF都是△ABC的中线,它们都在△ABC内

而图2-3,说明高线不一定在 △ABC内,图2—3—(1)

图2—3—(2)

图2-3一(3)

图2-3—(1),中三条高线都在△ ABC内,图2-3-(2),中高线CD在△ABC内,而高线AC与BC是三角形的边;

图2-3一(3),中高线BE在△ABC内,而高线AD、CF在△ABC外。

三、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叫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叫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则叫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两腰的夹角叫项角。

三角形接边相等关系来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用集合表示,见图2-4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不符合定理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

例如三条线段长分别为5,6,1人因为5+6<12,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作为三角形的三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二个角已知,那么第三角可以由定理求得。

如已知△ABC的两个角为∠A=90°,∠B=40°,则∠C=180°–90°–40°=50°

由定理可以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可能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钝角。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表示,见图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如图2—6中

∠1 >∠3;∠1=∠3+∠4;∠5>∠3+∠8;∠5=∠3+∠7+∠8;

∠2>∠8;∠2=∠7+∠8;∠4>∠9;∠4=∠9+∠10等等。

四、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全等用符号“≌”表示

△ABC≌△A `B`C`表示 A和 A`,B和B`,C和C`是对应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2—7,△ABC≌△A `B`C`,则有A、B、C的对应点A`、B`、C`;AB、BC、CA的对应边是A`B`、B`C`、C`A`。∠A,∠B,∠C的对应角是∠A`、∠B`、∠C`。

∴AB=A`B`,BC=B`C`,CA=C`A`;∠A=∠A`,∠ B=∠B`,∠C=∠C`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而不能是边边角。

2、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域“AAS”)

4、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由边边边公理可知,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的判定定理外,“边边角”或“角角角”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六、角的平分线

定理

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

2、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由定理1、2可知: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可以证明三角形内存在一个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交于一点)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它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 理。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互逆定理。

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例如定理:“对顶角相等”就没逆定理,因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这是一个假命颗。

七、基本作图

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网_

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例如做一条线段等于己知线段。

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法是使三角形全等(SSS),从而得到对应角相等;

2、平分已知角:作法仍是使三角形全等(SSS).从而得到对应角相等。

3、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若点在已知直线上,可看作是平分已知角平角;(2)若点在已知直线外,可用类似平分已知角的方法去做:已知点 C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已知真线于A、B两点,再以A、B为圆心,用相同的长为半径分别作弧交于D点,连结CD即为所求垂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做法的实质仍是全等三角形(SSS)。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八、作图题举例

重要解决求作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一夹角,求作三角形 .

2、已知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九、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就是顶角的角平分线、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n

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那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动”)。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十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就是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十二、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二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轴对称。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例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就具有上面所述的特点,所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十三、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bc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b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

1、已知:AB、CD相交于点O,AC∥DB,OC=OD,E、F为AB上两点,且AE=BF.求证:CE=DF 分析:要证CE=DF,可证△ACE≌△BDF,但由已知条件直接证不出全等,这时由已知条件可先证出△AOC≌△BOD,得出AC=BD,从而证出△ACE≌△BDF.证明:略

2、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两点,且AE=CF。求证:BF=DE 分析:观察图形,BF和DE分别在△CFB和△AED(或△ABF和△CDE)中,由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可由已知条件先证明△ABC≌△CDA,由此得∠1=∠2,从而证出△CFB≌△AED。

证明:略

3、已知:∠CAE是三角形ABC的外角, ∠1=∠2,AD∥BC。求证:AB=AC 证明:略

4、已知:如图 3- 89,OE平分∠AOB,EC⊥OA于 C,ED⊥OB于 D.求证:(1)OC=OD;(2)OE垂直平分CD.

分析:证明第(1)题时,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OEC=∠OE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 OC=OD.这样处理,可避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略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7篇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教学目的:

1、掌握数的概念及分类,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2、熟练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概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4、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指数、科学记数法等概念。

5、会熟练灵活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6、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有理数数实数 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p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q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特定意义的数,如π、sin45°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的相反数是-a;(2)a和b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a≠0)的倒数是

1;(2)a和b 互为倒数ab1;(3)注意0没有倒数 a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a,a0,a,a0a0a0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10(其中1≤a<10,n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例题:

1、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化简:aabba

n分析:从数轴上a、b两点的位置可以看到:a<0,b>0且ab 所以可得:

解:原式aabbaa 例

2、若a(),3433b()3,433c()3,比较a、b、c的大小。

4433分析:a()1;b1且b0;c>0;所以容易得出:

34a<b<c。

解:略

3、若a2与b2互为相反数,求a+b的值 分析:由绝对值非负特性,可知a20,b20,又由题意可知:a2b20

所以只能是:a–2=0,b+2=0,即a=2,b= –2,所以a+b=0 解:略

4、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求解:原式=0110

abcdm2的值。m11ee1994ee 0.125199

4(2)例

5、计算:(1)822解:(1)原式=(80.125)199422119941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探析 第8篇

一、巧妙利用学案导学,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巩固是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根据《考纲》要求, 在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复习的必考内容多且繁琐。如果这些内容都在课堂上逐一复习, 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低, 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复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并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觉得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在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如在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 很多第一轮化学复习用书中都针对高考明确了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性, 然后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到铝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 再到铝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等方面对这节内容做详细地整理复习。这样的复习方法能够遵循“元素-单质-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线索及思路, 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复习时,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在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复习用书上的这两个模块的内容, 以“学案导学”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 在“学案导学”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这也是符合目前学情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理清化学知识脉络

对于知识点的复习, 是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最基本也是最低层次的要求。高考检验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主要的还是从学生对知识的使用情况上评价其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一次考核。在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一定要发挥其主导性, 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归纳整合考点, 理清知识脉络, 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教师系统地归纳整合, 使知识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以简化, 节约了复习时间, 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并且知识点的规律性加强以后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 做题时就不会再觉得此块知识凌乱, 解题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和考点的归纳整合教师也应遵循此原则,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变得爱学、乐学、会学, 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强化反馈矫正功能, 创设台阶式的问题

解完此题, 学生可能还“意犹未尽”, 教师可适时将此题变式拓展。这样, 通过难易程度逐步提升的习题讲练, 加上后面的变式推展, 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化”当堂所学的知识点和考点并建立一定的分析解题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

四、适时适量运用媒体,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对于课堂容量很大的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来说, 如果教师全部都采用板书的方式来教学, 既耗时又低效。所以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如在第一轮复习时, 对知识点的回顾和考点的归纳整合, 教师就可以利用PPT的文字图象展现功能来替代传统的板书书写。再如在“化学实验基础”复习中,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录像的形式来呈现。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视频播放软件, 可以声像并茂地展现这些实验, 并且操作准确、现象明显、解说详细, 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个补充。以上这些方面的多媒体使用, 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当然, 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的使用各有各的优点,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适时作出选择, 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

总之, 无论是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还是教学手段上, 提高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摘要:如何提高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 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合理意见。

初三英语中考第一轮复习思路 第9篇

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理念,复习课通常分为分册复习、专项训练、综合模拟三个阶段。其中任务最艰巨的就是第一阶段的复习。下面是第一阶段复习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课内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据课本,扎实复习教材,强调复习的针对性、渐进性和透彻性。针对学生最可能遗忘或理解不透彻的基础知识,在搞好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同时着重讲清难点,揭示规律,指导运用。

课上,我们既坚持用传统的但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达到复习的目标,又大胆地采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和谐的复习教学氛围,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复习密度,增加练习容量,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复习热情,把听、說、读、写串联成有机的整体,适时、巧妙地把竞赛、辩论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自始至终让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针对学生复习读书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记忆。可以让学生利用中考指南附表巧背单词;教师还可以下载按词性分类的词汇表让学生随身携带,随时温习,用零碎时间记忆。

2.词汇复习可以以点带面,把“四会”词汇常考知识点讲解到位。重视培养学生能在上下文中理解《词汇表》中的兼类词、多义词的能力并重点强化默写这些词。

3.每天坚持5分钟的值日报告,旨在加强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课外

1.课后教师要坚持“精讲精练”,杜绝“题海战术”。所用的复习资料要求信息新鲜,题型得当,练习到位;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拼盘”“剪贴”形式,重新组题或自编补充内容以求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2.鼓励学生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或任务型阅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3.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首字母填空训练和写作训练,小组合作,相互检查、评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处理好考试与教学、课标与教材、基础与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温馨氛围,激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效果的最化化。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第10篇

刘春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我在第一阶段复习时,还是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注意学生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时,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的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了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因此,我在选择例题及布置作业时,尽可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不出偏题怪题,重视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的即讲解及订正。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0 第11篇

几何部分 第三章:四边形

教学目的:

1、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判定,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

3、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以及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4、理解扣心对称和一台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会画出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5、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6、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会用它等分一条已知线段。

7、能够计算特殊的四边形的面积,会通过把不规则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的方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

一、多边形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各边的长度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

6、凸多边形:把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都在延长线所得直线的问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说明:一个多边形至少要有三条边,有三条边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条边的叫做四边形;有几条边的叫做几边形。今后所说的多边形,如果不特别声明,都是指凸多边形。

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也就是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的邻补角。

9、n边形的对角线共有1n(n3)条。

2说明:利用上述公式,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边数计算出它的对角线的条数,也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求出它的边数。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数(与边数无关),利用它解决有关计算题比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对角线求法公式简单。无论用哪个公式解决有关计算,都要与解方程联系起

来,掌握计算方法。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推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是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又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重要方法。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

三、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为90°时,其它的边、角位置也都随之变化。因此矩形的性质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短形(通常也叫做长方形)

2、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已知有三个角都是直角,那么第四个角必定是直角。

5、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个直角(这是用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法三:只需证出三个角都是直角。(这是判定定理2)

四、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发生变化时,即当两个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菱形。

1、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这就是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是判定定理2)

法三:只需证出四边都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五)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邻边和内角同时运动时,又能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形成了正方形。

1、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判定定理互: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正方形判定定理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注意:要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有

方法一:第一步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第二步证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三步证出是平行四边形。(这是用定义证明)

方法二:第一步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第二步证出是矩形。(这是判定定理1)

方法三:第一步证出对角线相等;第二步证出是菱形。(这是判定定理2)

六、梯形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底: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边叫做下底)

3、梯形的腰: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4、梯形的高:梯形有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9、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l。:在同一个底上钩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0、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研究等腰梯形常用的方法有: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矩形;或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下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或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七、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说明: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不同。

2、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八、多边形的面积 说明:多边形的面积常用的求法有:

(1)将任意一个平面图形划分为若干部分再通过求部分的面积的和,求出原来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分割法。如图3-l,作六边形的最长的一条对角线,从其它各顶点向这条对角线引垂线,把六边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直角梯形,计算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2)将一个平面图形的某一部分割下来移放在另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从而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利用计算变形后的图形的面积来求原图形的面积的这种方法。叫做割补法。——

(3)将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拼补某一图形,使它变为另一个图形,利用新的图形减去所补充图形的面积,来求出原来图形面积的这种方法叫做拼凑法。

注意: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面积相等。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各部分面积的和。例题:

1、如图41-2,求∠B+∠C+∠D的度数和。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分析:用多边形外角和公式就可以求解。

3、已知:如图43-1,在□ABCD中,AE⊥BC于E,AF⊥DC于F,∠EAF=60°,BE=2cm,DF=3cm。求□ABCD内角的度数与边长。

4、如图45-4,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EF过O分别交BC、AD于点E、F,且AE⊥BC,求证:四边形AECF是矩形。

5、如图48-3,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M、N分别为CD、AB的中点,且MN⊥AB。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图48-3

初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次根式 第12篇

初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次根式

课 题: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性质及根式的化简.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平方根:若x2=a(a>0),则x叫a做的平方根,记为

a.注意:①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0的平方根是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一个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若x=a(a>0),则x叫a做的立方根,记为4.同类二次根式: 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5.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a(a0)是一个非负数; ②(a)2a(a0)

a(a0)|a|0(a0)a(a0)

33a.③(a)2 ④

abab(a0,b0)

⑤abab(a0,b0)

6.二次根式的运算:(1)加、减;(2)乘、除

二、例题分析: 例1.下列二次根式27,11212,1,12,其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1(B)2(C)3(D)4 例2.若最简二次根式例3.化简:

(1)(32)2;(2)当a≤时,化简2114a4a|2a1|

2121a与34a2是同类二次根式,求a的值。

2(3)已知a为实数,化简aa31a,(4)化简二次根式aa1a2, 例4.(1)若a336,求x12x36的值。

2(2)已知:x=35,求123x6x9的值。a2a1aa222(3)已知:a=,求(a112aa2)110()a 例4: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1)a1a;(2)(x1)1x1;(3)x1x;(4)(2x)1x2

例5.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2233822338..验证:

223338(22)221333232(21)221222223

33.验证:38(33)33123(31)3312338

(1)根据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4415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任意自然数,且n≥2)表示的等式,并给出证明.例6.计算:

①(4843xx318)(3x93x21340.5)

x93x2②22(0

③(62)(31)6(32)

④15(1312)

⑤xxxyyxy2xyxy

三、小 结: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

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 第13篇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高三的复习一定要紧扣考纲.可能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拔高难度、深度、广度, 不仅让学生难以接受, 教学效果低, 还造成课程进度慢, 教与学失调.长期以往, 学生甚至会对化学复习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越来越难以开展.教师一定要吃透考纲.每年高考的考纲会作适当的微调.可能是删掉了某个知识点, 也可能是添加了某个知识点, 还有可能是降低或提高了对某个知识点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 提高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要将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 将课堂结构设计成以下六个模块: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自学质疑环节要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指导知识建构、点拨学习方法、完成基础练习、预留质疑问题生成空间;交流展示环节要预设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方案;要明确展示的内容, 指导展示方法等;互动探究环节要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 要有材料支撑、方法指导、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精讲点拨环节要准备教学重点的突出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要精讲、要到位而不越位;矫正反馈环节要设计反馈途径、反馈习题;及时进行矫正教学并再反馈再矫正;迁移应用环节要精选习题, 要设计有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通过课堂结构的设计, 让学生充分能够动起来, 真正起到主体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提高问题情境的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 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探究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 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 也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 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3. 提高例题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上必须选择典型例题和训练题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 既不能太难又要有代表性, 对同一类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做类比, 帮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题目在精不在多, 做题要起到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 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起到及时反馈, 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 适时地穿插安排, 多选用难度不大, 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 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达到加深理解, 综合运用, 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着手, 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从学生发展出发, 新课改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教”必须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为目标.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研究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认知规律, 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的思想, 寻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 如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入手,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中去, 更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更加容易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其实很轻松, 很愉快.

四、从感情因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方法 第14篇

一、倾心投入,为迎接第一轮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第一轮复习开始前,要做好全班动员工作,找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夺取高分的信心,除了紧跟老师的正常复习外,还要安排他们做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目的是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经常给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当面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找出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对于那些不但成绩差并且表现也很差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主动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哪怕他们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因此,在最初的复习阶段,调整好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确定整理知识为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观

初三新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主动在建构的记忆网络中提取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是科学本身的需要,只有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激活,以应对解决问题的运用所需。在复习时,我通常把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3)函数;(4)概率统计;(5)三角形与四边形;(6)解直角三角形;(7)圆。在讲每个单元时,一般是先讲概念,同时要注意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在初中数学中,绝大部分概念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是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因此,在讲解概念时,就要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關系讲解。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单元,通常是先讲解这个“属”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 ,然后,再给“种差”:一个角是直角的 等等。所以,我们在复习概念时,尤其要注意回忆和理清概念所具有的属性及相关的规则(公理、定理、性质等),另外,还有符号表达方式和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讲解概念时不要像当初讲新概念时情景引入、抽象概括等,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建构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每一单元的复习阶段,基本概念、公式、法则、公理、定理、性质等数学知识重新得到认识,因此,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成为首要任务。这一重担落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配备复习题

复习题的选配要着眼于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所选的习题不仅具有概念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还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配套题、多种解法题、变式题、改错题等,以便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深化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各省高考作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