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

2024-08-02

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精选8篇)

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 第1篇

校企合作、人文教育,因材施教占据就业市场

-------就业工作总结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医学技术人类人才的基地,办学近20年,学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就业工作,建立了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特别是2010年,就业工作列入学院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建设中,作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以服务吉林、辐射周边为办学方向,紧抓就业市场需求,开展育人明确化、就业透明化、服务实效化,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人民的实效平台。

育人为本 就业为先 一把手工程显成效

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命脉,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设。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院系两级就业管理体制,专兼职结合的就业辅导队伍。董事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将就业政策、就业帮扶、创业就业融为一体,开展专人管理就业工作,2010年以来,东方以“好就业、就业好”的高职特色被吉林日报、长春晚报多次报道。学院领导不断开拓创新,建立了企业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即:企业、医院一线工作人员到学校任教、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技术与实践保障,助推学院就业工作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将教育与就业有机结合,专业与市场紧密联合,以专业创企业、以企业发展专业的好局面。2013年11月通过了吉林省教育厅的就业工作的检查。

顶岗实习带薪工作 以就业发展为己任

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要寻找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以自主式和顶岗式相结合的就业实习管理。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方向,学院目前5个专业共建立了77家校外合作单位,其中包括吉林大学所属医院7家三甲医院、吉林大药房有限公司等22家医药集团、爱尔眼科医院等15家眼科疾病治疗中心、长春唯美义齿加工厂等10家口腔连锁机构,提供有效岗位300余个。学生在实习中,根据个人工作情况,均带薪工作,特别是药学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吉林大药房有限公司、吉林三精制药有限公司、长春普华有限公司建立联系,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获得2000-3000的工作薪资;眼视光技术专业与台湾宝岛眼镜有限公司,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等建立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3000的生活补助。

将自主式和顶岗式相结合,可以弥补就业工作的漏洞,学院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小型专场招聘会20余场,以专业为基础,根据学生特点,紧跟市场需求,全方位服务学生就业工作。2010年以来,吉林大学7家临床医院成功录用我院护理专业350名,药学专业12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0名; 眼视光技术专业10人。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发展中占据市场,以质量靠成效。

文化互融 桃李芬芳 开辟就业市场新局面

文化育人是学院发展的软实力,在学习专业课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学院重视校园文化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将综合素质提升作为衡量学生成才的关键,特别是开展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相匹配,加快了学生适应市场的灵活性。护理系的护理技能大赛、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百人心肺复苏大赛等;药学专业的药品检验操作大赛、药品营销精英大赛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牙体雕刻大赛、口腔疾病预防的海报大赛;眼视光技术专业的眼光配镜大赛、眼镜营销精英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康复手法大赛、康复心理沟通大赛等,从专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校园实践与企业的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院团委也开展志愿服进家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将专业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应用到社会中,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技能为先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院将大学生心理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美学、文秘、公共关系、岗位培训等人文性课程加入到教育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企业的文化需求。名人名家进校园讲座、就业模范校友进校园讲座、成功人士校园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部分企业领导到学校和学生一起联欢、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发现目标、定向培养。多角度教育,让学生把握就业市场的方向,明确自己人生观、就业观、价值观,更好地为自己选择就业岗位而服务。东方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担任技术骨干或领导核心,他们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受到社会的好评,已是枝繁叶茂、桃李芬芳。

就业为主 创业为辅 多元素占据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需求和需要什么样的人?作为职业教育单位,要分析就业市场,合理规划就业体系。将“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两个疑问应用到实际就业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我们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开展上岗证书与技能证书想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即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与职业上岗证考试内容适当调整,2010年以来,护理专业的护士证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87.5%;药学专业的药士一次性考试通过率88.2%;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验光员、配镜员一次性100%获得考证,这些为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也重视大学生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近三年通过率直线上升。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高职高专自考本科的学习,毕业时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增强了学生在同等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的有效竞争力。

创业教育一直受到学院领导的广泛关注,建立了一直优秀的创业团队,通过创业政策开放、创业困难帮扶、创业导师辅导等工作,将专业基础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吻合,建立一支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创业队伍,培养团队建设,突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以周边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建立以验光、配镜、体验为一体的现代配镜中心,为学生带来方便,同时为创业的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平台,也为学校减轻了就业压力,带动就业工作整体推进。

稳定发展 开拓创新 塑造特色职教路

建立一支稳定的教育团队需要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就业市场,如何在形式严峻的市场中稳定、创新,塑造一条属于自我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展就业市场稳定性、发展性、创新性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教学与工作的无缝对接作为学生实习实践的考核,将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学院建立20年来,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续传白求恩奉献精神,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让学生在稳定的就业市场中充分选择,适应社会的需求。

2013年,学院领导不断开拓就业市场,将原有的77家校企合作单位继续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工作目标投放到学生家庭所在地、一线城市医院等,北京武警总院、上海人民医院等12家用人单位也来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填补了省外实习实训的空白。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能,服务奉献是我们的使命。二十年一个跨越,在未来的建设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占据市场、开拓创新,全面建设高质量、高就业、高发展的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 第2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各类高级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特别是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之所以比较突出,固然有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原因,但同职业教育不够发达也有密切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于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解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就更充分地说明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也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在广西南宁,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职业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联合了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一起主办了“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那些待业、下岗、想创业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他们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 第3篇

1 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首先就需要对现有的就业指导进行更新, 构建全面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各方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单单是面向临近毕业的学生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工作岗位, 而更多的需要在就业指导过程当中, 体现就业的系统性、综合性, 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支持。因此, 建议以学校为中心,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当中的主要成员包括: (1) 院校领导; (2) 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 (3) 专业系负责人。同时, 就业指导委员会下需要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办公室, 其主要职能是:协调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必要的统筹规划与安排。而针对电子专业而言, 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 成立具有专业特色, 且隶属于就业办公室的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工作小组当中的组员应当包括: (1) 就业指导课的教职人员; (2) 学生处管理工作人员; (3)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小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面向电子专业学生提供与专业特色明确相关的就业指导信息, 体现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的个体性特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学生往是大三阶段才开始接触相关知识, 了解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因此, 无法构建系统性的就业框架结构, 从而会对自身的就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建议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当中, 从新生入学开始, 直至学生离校踏上工作岗位, 这一时间段内, 均应当持续性的更新就业指导相关信息、内容, 对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妥善的安排, 使就业指导具有更加突出的预见性特征。

2 构建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提升, 再加上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对整个电子产业市场的影响, 导致我省范围内大量的中小规模电子企业对于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因此, 原本属于热门专业的电子专业学生, 其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可谓是极为艰苦与严峻的。笔者通过对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观察, 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自己的校园网内建立了就业专栏, 通过就业专栏的方式, 提供与企业相关的用人需求并涉及到一些面试技巧, 从而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信息服务。这一手段可以为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所借鉴。为此, 建议高等职业院校立足于电子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色, 将学生个人业务素质的提升以及就业渠道的拓展作为电子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需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操作平台。

首先, 通过对电子专业就业网站的应用,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相关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当中。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 绝大部分电子企业对项目的开发模式为模块化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 可以要求企业将一些简单的模块开发工作任务分配给电子专业学生进行完成。同时, 还可以通过专人指导、以及论坛讨论的方式, 完成相应模块的开发工作。以此种方式, 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另一方面, 对于企业控制项目开发成本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更加关键的是, 通过对就业网站的应用, 使得学生所掌握的就业渠道得到了积极的拓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受到近年来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因素影响, 大量的中小规模以及发展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降低。即便是对于个人素质较高的学生而言, 也同样存在无法成功就业的可能性。但通过对电子专业就业网站的合理运用, 能够使学生具有了广阔的创业平台, 创业成功率也显著提升, 增加了成功就业择业的可能性。

3 重视就业指导硬软件建设

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就业指导工作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就需要特别重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以及软件建设工作。首先, 从硬件建设的角度上来说, 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需要定期组织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脱产进修, 或者是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在此基础之上, 还可聘请相关的就业指导专家, 加入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当中, 体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配置的合理性。其次, 从软件建设的角度上来说, 其核心要求就在于:高职院校是否能够面向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首先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对校企合作关系的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手段, 使学生能够通过订单培养以及实习就业两种方式, 实现就业: (1) 对于订单培养而言, 此种就业路径的主要特点在于:充分的体现了高职院校在招生、人才培养、以及就业方面存在的内在关系。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 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 就与企业签订协议, 毕业之后直接参与就业; (2) 对于实习就业的模式而言, 此种就业路径的主要特点在于:按照工学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安排在有用人意向的企业, 进行顶岗实习。用人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当中, 可以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考察, 选拔合格的学生就业。以上两种方式不单单能够使院校生源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使得学生的职业取向更加明确, 缓解了就业压力, 值得重视。

4 结束语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有着极为突出的系统性特征。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单单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也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值得重视。总而言之, 本文主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应用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发挥参考性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0) :55-57.

[2]彭晓波, 林逢春.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4) :51-54.

[3]顾德光, 蔡迎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4) :121-123.

职业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对策探讨 第4篇

一、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过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展,大量高学历人才不断走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平台加大,用人标准逐渐提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学历相对偏低,在与高学历人才的就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许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总喜欢把就业目标定得过高,结果往往是条件比较低的工作岗位自己看不上,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又竞聘不上,最后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观念陈旧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许多大医院一直是卫生类人才需求的重点单位,但随着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许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急需大量卫生人才,而且这些机构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有正式编制,待遇也比较好,关键是和大医院相比对学历要求也相对宽松。但许多学生仍抱着旧有的就业观念,盲目跟风,甚至只是为了面子好看,而一味地追求进大医院工作,对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基层卫生机构并不热心,这种陈旧的观念最终会影响到就业质量。

3.目光短视

选择工作岗位时,应全面综合地评价一个工作岗位的优劣,应注意该工作岗位未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条件与该岗位要求的符合程度。不能只简单地关注用人单位的大小和名气,更不能只关注一时的待遇,而要以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将要应聘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客观理性的选择。现在一些学生就业时过分重视待遇等物质条件,忽视了其他情况,结果工作之后又感觉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暗淡,或者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岗位要求,最后出现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离职的现象。

二、做好职业院校就业工作的对策

1.职业指导工作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职业指导不应该是到临近毕业时才开展的工作,而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及时启动。要尽早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行业的情况,了解今后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规划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使自己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然后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职业指导要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软实力。有关调查表明,企业最为看中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往往成为高职生的“短板”,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短板的积极弥补,将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许多职业院校的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通常由文化基础课教师承担,这些教师有时还兼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这些教师往往存在着专业知识欠缺,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建立一支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鼓励和发展专业教师积极承担职业指导工作。专业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行业联系更密切,更了解专业发展的情况,对学生的指导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指导能力和技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搭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职业院校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就业提供快捷方便的各种服务。可以建立校园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短信、微信等手段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就业择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向学生说明就业协议等表格如何填写,介绍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通过信息平台学校还可以了解学生签约情况,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及时筛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此外,还可以开展校园招聘会(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为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搭建更直接的平台,高效率大规模地促进学生就业。

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促进就业工作

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还可以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作用,召开针对就业方面的主题班会、模拟面试情景等,同学之间共同切磋和提高面试技巧,分享就业经历中的体会和经验。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例如,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或人事处,介绍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讲解简历制作和面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邀请优秀毕业生重返母校,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三、做好就业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就业工作

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越高,越符合行业要求,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会越高。因此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在宏观教育理念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传授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础;另一方面要在一般教育理念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把学生教育培养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最终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就业工作不是学校就业部门一个处室的事情,应该是全员参与共同关注的一项工作,同样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应该是全校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具体体现。

2.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就业工作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注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淘汰和调整已经饱和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减少或增加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其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因此要避免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需要客观分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状况,然后带动专业调整,使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实时对接。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还要紧紧围绕职业资格标准,紧跟生产和技术变化,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做好毕业生追踪工作同样不能忽视

对毕业生进行追踪,一方面可以了解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整体表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只有做好企业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学校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推动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毕业生追踪的时间通常不少于三年,重点了解毕业生每年的待遇和工作岗位等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对于离职的毕业生要了解离职的原因和再择业的情况,每年对追踪的毕业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合理建议。做好毕业生追踪工作,既体现了学校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也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更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工作总结 第5篇

【活动回顾】

9月29日

与校招生就业处合作承办“校第二届职业规划比赛”

决赛地点:温州厅

10月8日—9日

举办“职业规划培训”主讲:全球职业规划师王丽老师

地点:教A502

培训对象:协会成员

10月16日

参加“杭州创业就业社团交流会”,地点: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并有幸上台进行协会展示。

10月29日

举办“协会第一次成员联欢会”地点:教A403

11月1日

成为浙商创业园战略合作学生组织(证书有效期:$2至$2)

11月4日

承办“第四届大学生实战挑战赛”

主办方:工商经营师协会

参与协会:中国计量市场营销协会、杭州师范大学广传公关关系协会、财经创业者协会

比赛规模:五校联办。

11月9日

主办“娃哈哈杯在杭高校案例分析大赛”主办方:娃哈哈集团。参与协会:财经学院管理协会、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会、中国计量学院未来企业家协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会、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协会

比赛规模:六校联办

11月15日

组织“娃哈哈杯在杭高校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培训

主讲人:林慧培训对象:56组参赛团队成员

11月14日

参加“杭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培训师:富士康总经理、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等。地点:浙商大学生创业园

12月4日

开始策划和筹备“水专第一届梦想ING”活动,并成立“水专第一届梦想ING”项目组,并与商家谈合作事宜,与校老师领导沟通,以争取更多资源。

12月10日

梦想ING项目受阻,重新策划筹备“水专第一届模拟招聘会”,成立项目组。

工作总结: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于XX年4月12日正式在校团委注册成立,于这学期正式推出。协会一方面举办了一系列大小活动,提高了协会在学校和在下沙社团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协会框架,以及打造核心团队。所以这学期协会紧紧围绕“外部资源管理、框架模式构建、内部团队建设”这三个方面展开。上半学期,由于我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兴趣的取向,协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外部资源的争取和管理上,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大大忽视了协会的框架完善和团队建设。因为协会不完善的框架以及没有很核心的团队,一方面使协会成员始终处在一种“散乱”的状态中,协会成员出现“两极化”:一些成员积极参与一些大型活动,与我接触得较多,所以很多时候,我(越级管理)直接带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交流会,座谈会以及一些培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另一些成员,主要和我接触得不多,以及协会的组织框架以及层次管理概念还未完善,导致他们“默默无名”,这里,我代表协会向那些成员表示歉意,但自身也应该反思就没冒出为什么一开始就没冒出来,相对地随着社团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同学很想加入我们协会,更有一些态度积极,能力强的新成员加入。另一方面,使协会的一些常规工作没有很好的落实和有效地执行。无法消化外部大量资源,包括导致,由本协会发起,工商社团大力支持的“职业学社联盟计划”搁浅!

作为协会创始人和会长,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组织发展的开始,只是源于一个点子,在真正的实施中,点子可以激起一时的激情,但是还是要归于平静,所以要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框架来稳固根基,需要一个核心团队来开疆辟土才能在平稳中逐步发展!所以,下半学期,协会在有了一些办活动的经验和外部资源逐渐稳定的情况下,逐渐把重心转向于协会框架模式的完善和内部核心团队的建设。为此,特别精心策划了“水专第一届梦想ING”,并通过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和运行,而且在小组开会之前,放一些培训视频,和设计交流环节,希望,各项目组成员能经过此次活动的锻炼,了解一个活动最基本的一些项目组的设置和工作任务,以及规范自身的工作方式,懂得团队合作的一些技巧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时机成熟时,协会让部分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来组建新的部门,从而一步步完善协会框架。

最后,我再说三点,一、这学期,我们协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代表协会由衷感谢每一个为社团付出的成员,也感谢每一位参加支持过我们协会活动的同学。

二、这学期,我们存在很多问题,但必须明确,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但也是致命的!社团忽视了内部团队建设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忽视了外部资源管理就会使发展空间越发狭小,忽视了协会模式框架构建就会显得很弱智很脆弱!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工作总结 第6篇

2011—2012学年工作总结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是一个年轻的学生社团机构。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成立初期的困难并没有阻碍协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本协会始终秉承着“为大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掌握求职技巧”的宗旨,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与活动形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让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的发展,以便针对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各种技能,成为新时代、新社会需要的新人才。

2011 —2012迸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的的一年,就业问题更是在校大学生日益关注。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处为指导单位,和校师生及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努力下,我们协会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思维,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本协会的内部建设,对外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本协会2011—2012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协会内部建设

1.招新工作的开展。在2011年9月份,新学期的伊始,我们开展了招纳新成员的工作,旨在为协会注入新的血液,让协会在经验与新活力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

2.开学典礼暨会长换届大会的举行。在2011年11月5日,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暨会长换届大会,促进了协会全体成员的第一次见面。同时选出了本协会新一届的领导者,带领我们往更高、更好的目标奋进。

3.考勤制度的改善。在这一年中,我们针对本协会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的改善我们的考勤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4.实行奖励制度。我们在协会内部实行了奖励制度,对在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理事进行奖励,提高了理事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在在各方面锻炼了理事的工作能力。

二、对外活动

1.大学生活交流会。2011年11月19日,我们在青年舞厅举办了大学生活交流会,为全体11级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玩得其乐融融,互相交流了入学以来的心得与体会,加强了彼此的交流,扩展了大家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使大家有了家的感觉。

2.外出企业参观。2011年12月3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外出参观蓝带啤酒企业的活动,让广大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让大家切身地感受浓厚的企业氛围,为以后走出社会与就业锻造了一个阶梯。

3.。辩论队选拔赛。2012年3月10日,我们进行了辩论队的选拔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参赛选手唇枪舌战,斗志昂扬,激情四射,迸发出了大学生应有的青春活力。

4商务礼仪讲座。2012年3月28日,我们在就业招聘厅举行了商务礼仪讲座。在就业中,礼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张通行证,拥有良好的礼仪是跨进职业门槛的重要因素。这一次的讲座,为广大大学生讲授了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使即将或以后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对职场礼仪有了了解。

5校际交流。2012年4月8日,我协会与工商学院创业孵化中心主任及干事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我们更好的了解到公司的运营,也增进我协会于工商学院创业孵化中心的友谊。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在这一年中,在快乐与激情中发展着,同时也在挫折中前进着.当然在我们协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如有时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时间问题不能全部到场、协会的发展缺乏新元素等,但我们会克服这些困难,充分调动全体理事的工作热情,为我们协会的发展添加新的元素,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了解与接近就业与职业的平台。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习总结 第7篇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国家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并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把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便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自身基础条件,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基础。还有一个月大家都要分离各奔东西了,而我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做准备着,时刻在网上关注这有否比较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另一边准备着等到校园招聘会的简历等准备。这是在校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推荐,这种途径不但求职成功率很高,而且成本还很低。但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对所选择单位的了解。

而我现在要做好的是怎么写好自荐信、简历以及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写自荐信、简历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使你所求的工作明析的表达。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面试的一些注意方面:举止大方,热情主动,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了解面试单位的情况职业的需求。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做好充足的准备。珍惜我的每一次面试机会,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充分、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

所以需要作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一)注意面试中的行为举止——细节成就伟大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一些细节往往是成败的关键,但提醒大家,面试时千万不要表现的过于做作,这样反而会使人感觉虚假。

(二)认真审视自我价值观——作好自身职业规划

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总结 第8篇

近年来,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增加到2013年的727万, 增幅达4.3倍。[2]在这样的一种毕业生剧增、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 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 发展之初被人怀疑、举步维艰, 而如今因为其对于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 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如何通过完善职业指导体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水平, 是当前不容回避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上高度不够

招生和就业作为高职院校的“进口”和“出口”,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把这两项工作当成核心来抓。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往往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招生上, 可谓是全员出动, 贯彻全年工作的始终, 还把招生成效与老师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但鲜少有全员出动为学生找实习、就业单位的。即使很多高职院校给学生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 要求定期走访企业、批改实习指导手册、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等, 但存在流于形式、完成基本工作量的程度, 实际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如招生那么多。

2工作层次上深度不够

随着高职院校近几年的不断发展, 很多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起了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省教育厅对于各个高校就业率的考核, 使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达到高的就业率, 在毕业季到来之前浓墨重彩地集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待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就业率后, 学校就松了一口气, 后续的追踪一般就交给了麦可思公司。半年后的问卷调查和报告出炉后, 就基本不关注毕业学生的发展动向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了。

3人员配置上严重不足

目前, 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 (或称办公室) , 附属于学生处。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 是需要有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来承担的。但事实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 职业指导工作由院系书记、辅导员兼任。而这部分人员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相当繁重, 特别是辅导员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 本身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相关理论的系统性培训, 很少具备职业指导的资格, 即使有, 也只是通过短期集中培训获得, 无法保证自身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一般都采取了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形式, 导致了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系统性, 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4指导效果上还不显著

高职院校对于职业指导工作的日益重视, 也使得职业指导课程从无到有, 从几场讲座、几次培训发展为一门系统、规范的课程, 并成为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授课, 也尽可能地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受到课时数、教学资源等的限制, 职业指导课程一般还是大班授课, 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二完善职业指导体系的想法与做法

1全员重视职业指导工作, 深化职业指导工作层次

对一个高职院校来说, 从学院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教职员工, 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同样关乎着一个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 而职业指导工作水平又是影响就业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像重视招生工作那样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 不能把学生毕业看成是职业指导工作的终点, 应该在学生实习时和毕业后, 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风向标, 通过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分析信息成因, 能够及时地给予政策、措施和课程设置上的调整等。即使学生已经离开学校, 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 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提供职业生涯指导, 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体现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 不能忽视学生的家庭因素, 因为家庭教育在学生性格、气质、人生观等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等。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手段, 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工作成效等,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了解家长对于职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并给予积极地改进。

2建立一支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职业指导的工作需要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 其工作的复杂程度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3]

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 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能在于各项就业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制订、执行与考核, 同时能对全年的职业指导工作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 包括常规工作、特色活动、辅导员和“职业导师”每学期的工作重点等;辅导员分批接受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 为上好职业指导课程和开展好职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并在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中能够将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所学的职业指导理论相结合, 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聘请专业课老师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 使老师能够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与学生交流行业、企业的知识, 指导学生不断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聘请校内外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 对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定期进行会诊和指导, 能够让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经常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力图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3加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基于这个考虑, 目前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比如开发校企合作课程、聘请企业人士给学生上课;派专业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生有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和指导等。

但我们不难发现校企业合作的深度还显不足。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 半年内离职的高职大学生达到44%, 而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4]用人单位在对待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态度上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在实习的过程中,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就把实习生当成一种廉价的劳动力, 认为实习生跳槽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而很多实习生也只是把实习当成一种任务, 觉得是因为学校教学有这个环节, 为了能顺利毕业所以只能在这半年时间内听从学校的安排, 待到毕业后就立刻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出现上述这个现象, 值得学校、企业双方共同思考和解决。首先学校能够愿意花力气, 把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搬到课堂上来, 尤其是在实训时, 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员工, 老师就是自己的主管, 整个课堂就是企业实际的生产车间或者办公室, 能够有很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方面的教育, 做到有效杜绝恶意毁约、违约现象的出现, 提高与学生、用人单位沟通的频率, 尤其在学生与用人单位出现纠纷时能够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并做好调解工作, 保证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能够本着对实习生负责的态度, 也能给予实习生成长的空间和培训的机会, 尤其是愿意留在企业发展的实习生, 更应该多给予关怀和指导, 既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 同时, 向学生所在的学校、实习指导老师经常反馈信息, 把校企合作上升到校企融合的高度。

4职业指导课程与个性差异化指导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 通常是结合不同的时间段, 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不同的模块, 如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企业文化及规范模块、创业教育模块、求职技巧和就业政策模块等。

虽然看似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比较完整、由浅入深且具有系统性, 但毕竟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数极其有限, 又是大班授课, 与课程预期达到的效果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因此, 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老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 丰富教学手段, 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 同时在课后, 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课外拓展任务, 能够加深对课上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在上好职业指导课程的同时, 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 面对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也多种多样。[4]这项工作要想得到顺利开展, 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是首要前提, 同时需要所有人员结合自身的教育背景, 相互支持和协助, 能够做到资源共享。比如出现就业困难学生了, 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思想动态, 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学习能力, 职业导师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 那么三方资源一共享, 就能分析出现困难的原因, 结合有心理学等其它教育背景的老师给出建议, 则可以很快地“对症下药”。

总之,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重视。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 更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稳定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和流程, 切实、高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2/26/c_119519457.htm, 2014-2-26.

[2]陈明瑶, 卞雪梅.论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J].科教文汇, 2010 (1) :163.

[3]蔡美萍, 试论高职多元化职业指导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2) :64-66.

上一篇:知识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下一篇:交警服务群众事迹材料